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洪水對中國天氣有什麼影響

伊朗洪水對中國天氣有什麼影響

發布時間:2022-07-14 15:22:13

1. 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會對中國氣候有什麼影響

厄爾尼諾現象又稱厄爾尼諾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帶大范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後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正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區域的季風洋流是從美洲走向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給印尼周圍帶來熱帶降雨。但這種模式每2—7年被打亂一次,使風向和洋流發生逆轉,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就轉而向東走向美洲,隨之便帶走了熱帶降雨,出現所謂的「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一詞來源於西班牙語,原意為「聖嬰」。19世紀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秘魯等西班牙語系的國家,漁民們發現,每隔幾年,從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會出現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層海水溫度明顯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東岸本來盛行的是秘魯寒流,隨著寒流移動的魚群使秘魯漁場成為世界三大漁場之一,但這股暖流一出現,性喜冷水的魚類就會大量死亡,使漁民們遭受滅頂之災。由於這種現象最嚴重時往往在聖誕節前後,於是遭受天災而又無可奈何的漁民將其稱為上帝之子--聖嬰。後來,在科學上此詞語用於表示在秘魯和厄瓜多附近幾千公里的東太平洋海面溫度的異常增暖現象。當這種現象發生時,大范圍的海水溫度可比常年高出3-6攝氏度。太平洋廣大水域的水溫升高,改變了傳統的赤道洋流和東南信風,導致全球性的氣候反常。

厄爾尼諾現象的基本特徵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溫異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漲,並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動。它使原屬冷水域的太平洋東部水域變成暖水域,結果引起海嘯和暴風驟雨,造成一些地區乾旱,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過多的異常氣候 現象。

厄爾尼諾的全過程分為發生期、發展期、維持期和衰減期,歷時一般一年左右,大氣的變化滯後於海水溫度的變化。在氣象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已經了解: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季氣候變化的主要動力源。通常情況下,太平洋沿南美大陸西側有一股北上的秘魯寒流,其中一部分變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動,此時,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風使暖流向太平洋西側積聚,而下層冷海水則在東側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賓以南、新幾內亞以北的海水溫度升高,這一段海域被稱為「赤道暖池」,同緯度東段海溫則相對較低。對應這兩個海域上空的大氣也存在溫差,東邊的溫度低、氣壓高,冷空氣下沉後向西流動;西邊的溫度高、氣壓低,熱空氣上升後轉向東流,這樣,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個海平面冷空氣向西流,高空熱空氣向東流的大氣環流(沃克環流),這個環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東南信風。但有些時候,這個氣壓差會低於多年平均值,有時又會增大,這種大氣變動現象被稱為「南方濤動」。60年代,氣象學家發現厄爾尼諾和南方濤動密切相關,氣壓差減小時,便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發生後,由於暖流的增溫,太平洋由東向西流的季風大為減弱,使大氣環流發生明顯改變,極大影響了太平洋沿岸各國氣候,本來濕潤的地區乾旱,乾旱的地區出現洪澇。而這種氣壓差增大時,海水溫度會異常降低,這種現象被稱為「拉尼娜現象」。

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觀測手段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人們發現厄爾尼諾現象不僅出現在南美等國沿海,而且遍及東太平洋沿赤道兩側的全部海域以及環太平洋國家;有些年份,甚至印度洋沿岸也會受到厄爾尼諾帶來的氣候異常的影響,發生一系列自然災害。總的來看,它使南半球氣候更加乾熱,使北半球氣候更加寒冷潮濕。

近年來,科學家對厄爾尼諾現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釋,即厄爾尼諾可能與海底地震,海水含鹽量的變化,以及大氣環流變化等有關。

厄爾尼諾現象是周期性出現的,大約每隔2-7年出現一次。至1997年的20年來厄爾尼諾現象分別在76-77年、82-83年、86-87年、91-93年和94-95年出現過5次。1982—1983年間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是本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1500人死亡和80億美元的財產損失。進入90年代以後,隨著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得越來越頻繁。

由於科技的發展和世界各國的重視,科學家們對厄爾尼諾現象通過採取一系列預報模型,海洋觀測和衛星偵察,海洋大氣偶合等科研活動,深化了對這種氣候異常現象的認識。首先認識到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物理過程是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的結果,即海洋溫度的變化與大氣相關聯。所以在80年代後,科學家們把厄爾尼諾現象稱之為「安索」(enso)現象。其次是熱帶海洋的增溫不僅發生在南美智利海域,而且也發生在東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它無論發生在哪時,都會迅速地導致全球氣候的明顯異常,它是氣候變異的最強信號,會導致全球許多地區出現嚴重的乾旱和水災等自然災害。

厄爾尼諾(ELNINO)在西班牙語中是「孩子」之意,厄爾尼諾現象是指南美洲西海岸冷洋流區的海水表層溫度在聖誕節前後異常升高的現象,它就象一口「暖池」,通過表層溫度的變化對大氣加熱場產生變化進而給各地的天氣帶來變化,使原來乾旱少雨的地方產生洪澇,而通常多雨的地方易出現長時間的乾旱少雨。

從我國6-8月主要雨帶位置來看,在75%的厄爾尼諾年內,夏季雨帶位置在江、淮流域。形象一點說,熱帶地區大氣環流的低頻振盪可比作是熱帶地區的心臟跳動,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就好象是熱帶地區得了一個心臟病,使得規律性的低頻振盪出現了異常現象。

當上述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 遍及整個中、東以及太平洋海域,表面水溫正距平高達3℃以上,海溫的強烈上升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大量減少,秘魯的漁業生產受到打擊,同時造成厄瓜多等赤道太平洋地區發生洪澇或乾旱災害,這樣的厄爾尼諾現象稱為厄爾尼諾事件。一般認為海溫連續三個月正距平在 0.5℃以上,即可認為是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相反,如果南美沿岸海溫連續三個月負距平在 0.5℃以上,則認為是反厄爾尼諾事件,又稱拉尼娜事件。當前據氣象學家的研究普遍認為: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對全球不少地區的氣候災害有預兆意義,所以對它的監測已成為氣候監測中一項重要的內容。

據歷史記載,自1950年以來,世界上共發生13次厄爾尼諾現象。其中1997年發生的並且持續之今的這一次最為嚴重。主要表現在: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從非洲到拉美,氣候變得古怪而不可思議,該涼爽的地方驕陽似火,溫暖如春的季節突然下起來大雪,雨季到來卻遲遲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卻洪水泛濫.....

科學家們認為,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與人類自然環境的日益惡化有關,是地球溫室效應增加的直接結果,與人類向大自然過多索取而不注意環境保護有關。

2. 厄邇尼諾現象會對我國各地有什麼影響

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的東南部,東臨太平洋,西接歐亞大陸腹地,地域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變。 厄爾尼諾現象雖發生在距離我國比較遙遠的東太平洋,並不對我國的天氣氣候產生強烈的直接影響,但它仍然會通過大氣環流的變化來影響中國,所以不少氣象學家認為,厄爾尼諾的出現與否是影響中國天氣氣候異常的一個強信號。 不過,我國的天氣氣候變化還要受其因素的影響,不應簡單地把任何氣候異常都歸結為受厄爾尼諾的影響,也不能說厄爾尼諾發生後必然對中國氣候產生某種特定的影響。 以下是近年來有關厄爾尼諾對中國天氣氣候影響研究成果的簡要匯集。 關鍵詞一、暖冬 冬季,亞洲大陸受強大的西伯利亞冷高壓控制,而海洋上相對暖和得多,氣壓相對較低,空氣從高壓部分流到低壓部分,從大陸流向海洋,因而我國大部盛行來自高緯度的西北氣流,常有寒潮和冷空氣天氣過境,氣候寒冷而乾燥。冬季風的強弱是導致我國冬季冷暖的直接原因。研究表明,厄爾尼諾發生年的冬季,東亞極鋒鋒區位置往往較常年偏北,冷空氣活動也偏北、偏弱,而南方暖氣團勢力相對較強。 據統計,近50年80%的厄爾尼諾年中國出現了暖冬,1990年代厄爾尼諾頻繁發生,中國連續出現暖冬。因此,在厄爾尼諾發生時我國出現暖冬的機率較大。 關鍵詞二、乾旱和洪澇 長江中下游暴雨 我國是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國家,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南和東南季風盛行的夏季。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可以深入到內陸地區,產生豐沛的降水。我國東部的雨帶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向北推移的特點。 一般情況下,5月,副高的位置偏南,我國雨帶維持在華南地區;6月中旬到7月,副高向北推移,跳到長江流域,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大范圍持續多雨天氣,這就是著名的江淮梅雨;7月中旬,副高再次北跳,雨帶移到黃河流域,長江中下游處於副高控制下,進入伏旱期;8月中旬,副高達到最北的位置,東北、華北、河套進入雨季。8月下旬副熱帶高壓開始向南撤退,東部地區的雨季相繼結束。由此可見,副熱帶高壓對我國氣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副高在一個地方停留的時間過長或者過短,比常年偏強或者偏弱,都會造成我國東部地區旱澇異常。 厄爾尼諾年的夏季,由於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升高、哈得來環流加強,導至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增強;但西太平洋海溫降低,大氣對流活動減弱,卻使副高位置偏南。研究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對厄爾尼諾的響應要落後幾個月,因而往往厄爾尼諾發生第二年這種相關關系更加顯著一些。另外,受環流形勢的影響,冷空氣活動比較偏南,加之夏季風偏弱,暖濕氣流北上勢力不強,因此冷暖空氣交匯產生的季風雨帶也隨之偏南,從而使長江中下游地區多雨以至發生洪澇,黃河及華北一帶少雨並形成乾旱。 據歷史數據統計,近50年來的大多數厄爾尼諾年中國夏季主要雨帶都出現在淮河以南地區。比如1969年長江中下游梅雨持續時間較長,6月下旬至7月中旬多次出現大雨或暴雨,發生嚴重洪澇。1983年夏季,長江流域梅雨強度與1969年相當,部分地區降水量比常年偏多5成到一倍半。強厄爾尼諾的1997年,夏季主要多雨帶出現了長江以南地區,而北方出現了持續高溫少雨天氣,為50年來最乾旱的年份之一。長期乾旱使得水資源嚴重減少,黃河下游發生了累計220多天的斷流事件。1998年受到厄爾尼諾的滯後影響,加之其他因素的綜合作用,使長江流域發生了本世紀以來僅次於1954年來的特大洪水。 此外,研究表明,在厄爾尼諾的秋冬季,我國東部容易出現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型。即北方大部地區降水比常年偏少,南方大部地區降水比常年偏多。 關鍵詞三、東北冷夏 水稻秧苗受低溫冷害影響 厄爾尼諾與我國東北夏季溫度也有一定的關系。統計表明,在厄

3. 簡答題——全球氣候變化對我國帶來哪些影響

1 氣候變化導致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氣象災害造成的農牧業損失加大;
2 氣候變化導致中國水資源問題日益嚴峻;
3 氣候變化對中國的有關重大工程可能產生一定影響,重大工程安全運行的風險加大;
4 氣候變化對中國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還表現在其他的多個方面;
5氣候變化使中國海岸受災機會增大;
6氣候變化使因疾病發生程度和范圍增大,電力供應遇到更大壓力。

4. 伊朗局勢對中國的影響

從功利角度看,美國一旦對伊朗開戰無論輸贏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外交環境的傷害不言而喻。
經濟方面,雖然前幾年中國已經意識到美伊戰爭爆發的危險性,盡量減低了從伊朗購買石油的依賴,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因美伊戰爭而導致國內石油供應或原油價格上、經濟發展受控或被動,如:增加石油進口渠道;大力勘探、開發領土及領海內的可開發石油;尋找新能源替代品;等等。但是拋開伊朗停止的石油供應的後果不講,美伊戰爭導致的原油價格上漲依然會使中國面臨巨大發展成本。如果2012年開戰,按目前的經濟形勢看無疑是雪上加霜。更何況伊朗一旦淪陷,石油價格、海上生命線、石油供應等等都掌握住歐美手裡。
再從外交角度考慮,一旦戰爭無法阻止,伊朗這桿反美大旗一倒,美國的全球影響力將變成絕對值。原來在夾縫中生存的小國或和歐美不同政治體制的國家基本無法游離,只能倒向歐美。 ——那麼中國究竟還能做什麼,該怎麼做好?
有5種選擇:
1.努力挫敗美國對伊朗的戰爭陰謀
2.盡力拖延戰爭時間,為自己爭取時間
3.援助伊朗幫助伊朗打敗美國
4.找出一種能阻止戰爭爆發的辦法
5.龜縮起來不聞不問,假裝危機並不存在,混著走,一步看一步
依我看第2、第5種選擇最為可能。
雖然第1、3、4種可行性比較強。
那麼挫敗美國的戰爭陰謀中國能做些什麼?
1.主動說服伊朗放棄核計劃,不給美國口實,讓美國退兵
2.賣核武器給伊朗,增加其威懾力
3.以保護國際原油航道的名義,聯合俄羅斯組織聯合艦隊到波斯灣,給美國添亂
4.拋售美債,搞垮美國經濟,使其國內亂,無暇用兵
5.圍魏救趙,拿美國的盟友開刀,轉移焦點和注意力(如用兵台海、黃海或南海)
6.在南海搞一場史無前例的演習,製造磨刀霍霍的架勢,讓外界猜測不做解釋。
聲響越大越好,目的增加美國的顧慮,再看反應行事。

5. 厄爾尼諾對我國降水的影響有多大

一般情況下,5月,副高的位置偏南,我國雨帶維持在華南地區;6月中旬到7月,副高向北推移,跳到長江流域,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大范圍持續多雨天氣,這就是著名的江淮梅雨;7月中旬,副高再次北跳,雨帶移到黃河流域,長江中下游處於副高控制下,進入伏旱期;8月中旬,副高達到最北的位置,東北、華北、河套進入雨季。8月下旬副熱帶高壓開始向南撤退,東部地區的雨季相繼結束。由此可見,副熱帶高壓對我國氣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副高在一個地方停留的時間過長或者過短,比常年偏強或者偏弱,都會造成我國東部地區旱澇異常。

厄爾尼諾年的夏季,由於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升高、哈得來環流加強,導至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增強;但西太平洋海溫降低,大氣對流活動減弱,卻使副高位置偏南。研究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對厄爾尼諾的響應要落後幾個月,因而往往厄爾尼諾發生第二年這種相關關系更加顯著一些。另外,受環流形勢的影響,冷空氣活動比較偏南,加之夏季風偏弱,暖濕氣流北上勢力不強,因此冷暖空氣交匯產生的季風雨帶也隨之偏南,從而使長江中下游地區多雨以至發生洪澇,黃河及華北一帶少雨並形成乾旱。

據歷史數據統計,近50年來的大多數厄爾尼諾年中國夏季主要雨帶都出現在淮河以南地區。比如1969年長江中下游梅雨持續時間較長,6月下旬至7月中旬多次出現大雨或暴雨,發生嚴重洪澇。1983年夏季,長江流域梅雨強度與1969年相當,部分地區降水量比常年偏多5成到一倍半。強厄爾尼諾的1997年,夏季主要多雨帶出現了長江以南地區,而北方出現了持續高溫少雨天氣,為50年來最乾旱的年份之一。長期乾旱使得水資源嚴重減少,黃河下游發生了累計220多天的斷流事件。1998年受到厄爾尼諾的滯後影響,加之其他因素的綜合作用,使長江流域發生了本世紀以來僅次於1954年來的特大洪水。

此外,研究表明,在厄爾尼諾的秋冬季,我國東部容易出現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型。即北方大部地區降水比常年偏少,南方大部地區降水比常年偏多。


6. 厄爾尼諾現象會給我國帶來的主要災害是什麼

對於中國來說,厄爾尼諾易導致暖冬,南方易出現暴雨洪澇,北方易出現高溫乾旱,東北易出現冷夏。比起單純的氣溫變化,極端天氣更容易引發危險。

1、台風減少,西太平洋熱帶風暴(台風)的產生次數及在我國沿海登陸次數均較正常年份少。

2、夏季風較弱,季風雨帶偏南,位於中國中部或長江以南地區。北方地區夏季容易出現乾旱、高溫,南方易發生低溫、洪澇。近百年來我國的嚴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洪水,都發生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次年。

3、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的冬季,我國北方地區容易出現暖冬。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2019年3月19日發布預測結果稱,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2月以後赤道西太平洋有較強西風爆發並東傳,赤道中東太平洋表層海溫異常有所增強,次表層大部為暖水控制。

且強度有所增強,上層海洋熱含量近期快速增長,近期大氣環流與海溫呈現出典型厄爾尼諾的海氣耦合形態。

綜合分析熱帶太平洋大氣、海洋特徵及數值模式結果,預計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將在今年春夏季繼續發展,持續到冬季的可能性大,將發展成為一次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

(6)伊朗洪水對中國天氣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

厄爾尼諾事件導致全球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顯增多。這導致太平洋中東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國家洪澇災害頻繁,同時印度、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一帶則嚴重乾旱,世界多種農作物將受影響。

厄爾尼諾現象的特徵:

東太平洋之氣壓場降低,西太平洋之氣壓場卻增高。氣壓場的改變使得熱帶盛行東風帶減弱,甚至轉為西風帶。於是原來西行之東太平洋表層洋流反向東流,逐漸受熱增溫後聚於東太平洋海域,熱帶太平洋表水溫就呈現出東高西低之變化。

聚於東太平洋(面積相當美國大陸一半)的向岸高溫海水,也抑制該區深處低溫且富含養分的涌升流上涌。於是魚群改向他處移棲,當地海鳥之數量亦銳減,磷酸鹽肥料的生產量降低,連鎖效應下使該區域的漁、農業均蒙受相當程度的損失。

7. 厄爾尼諾現象對中國的影響是什麼

對於中國來說,厄爾尼諾易導致暖冬,南方易出現暴雨洪澇,北方易出現高溫乾旱,東北易出現冷夏。比起單純的氣溫變化,極端天氣更容易引發危險。

(1)台風減少。西太平洋熱帶風暴(台風)的產生次數及在我國沿海登陸次數均較正常年份少。

(2)夏季風較弱,季風雨帶偏南,位於中國中部或長江以南地區。北方地區夏季容易出現乾旱、高溫,南方易發生低溫、洪澇。近百年來我國的嚴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洪水,都發生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次年。

(3)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的冬季,我國北方地區容易出現暖冬。

拓展資料:厄爾尼諾,又稱聖嬰現象,與另一現象南方濤動合稱為ENSO。是秘魯、厄瓜多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 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

厄爾尼諾的影響是,厄爾尼諾事件導致全球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顯增多。這導致太平洋中東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國家洪澇災害頻繁,同時印度、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一帶則嚴重乾旱,世界多種農作物將受影響。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厄爾尼諾現象,是幾個世紀來最嚴重的一次,太平洋東部至中部水面溫度比正常高出約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喪生,經濟損失近百億美元。另外,厄爾尼諾現象有時也會反促成西北太平洋台風數目偏少,但威力超強特殊情形發生。例如:1998年太平洋台風季的台風謝柏 (1998年)以及2010年太平洋台風季的超強台風鮎魚 (2010年)。(資料來源於網路)

網路鏈接:厄爾尼諾現象

8. 請解釋」厄爾尼諾」現象及它對我國氣候的影響.

厄爾尼諾(ELNINO)在西班牙語中是「孩子」之意,厄爾尼諾現象是指南美洲西海岸冷洋流區的海水表層溫度在聖誕節前後異常升高的現象,它就象一口「暖池」,通過表層溫度的變化對大氣加熱場產生變化進而給各地的天氣帶來變化,使原來乾旱少雨的地方產生洪澇,而通常多雨的地方易出現長時間的乾旱少雨。

從我國6-8月主要雨帶位置來看,在75%的厄爾尼諾年內,夏季雨帶位置在江、淮流域。形象一點說,熱帶地區大氣環流的低頻振盪可比作是熱帶地區的心臟跳動,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就好象是熱帶地區得了一個心臟病,使得規律性的低頻振盪出現了異常現象。

當上述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 遍及整個中、東以及太平洋海域,表面水溫正距平高達3℃以上,海溫的強烈上升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大量減少,秘魯的漁業生產受到打擊,同時造成厄瓜多等赤道太平洋地區發生洪澇或乾旱災害,這樣的厄爾尼諾現象稱為厄爾尼諾事件。一般認為海溫連續三個月正距平在 0.5℃以上,即可認為是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相反,如果南美沿岸海溫連續三個月負距平在 0.5℃以上,則認為是反厄爾尼諾事件,又稱拉尼娜事件。當前據氣象學家的研究普遍認為: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對全球不少地區的氣候災害有預兆意義,所以對它的監測已成為氣候監測中一項重要的內容。

據歷史記載,自1950年以來,世界上共發生13次厄爾尼諾現象。其中1997年發生的並且持續之今的這一次最為嚴重。主要表現在: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從非洲到拉美,氣候變得古怪而不可思議,該涼爽的地方驕陽似火,溫暖如春的季節突然下起來大雪,雨季到來卻遲遲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卻洪水泛濫.....

科學家們認為,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與人類自然環境的日益惡化有關,是地球溫室效應增加的直接結果,與人類向大自然過多索取而不注意環境保護有關。

9. 厄爾尼諾事件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影響:受厄爾尼諾事件的影響,夏季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降水異常偏多,而北方大部分地區降水偏少,呈現「南多北少」的降水分布特徵。

入秋以後,南方地區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特別是南方等地出現罕見「冬汛」。冬季,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

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當年,我國的夏季風較弱,季風雨帶偏南,位於我國中部或長江以南地區,我國北方地區夏季往往容易出現乾旱、高溫。

在厄爾尼諾年份,我國的台風減少。西太平洋熱帶風暴(台風)的產生次數及在我國沿海登陸次數均較正常年份少。

(9)伊朗洪水對中國天氣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厄爾尼諾是影響我國氣候的一個強信號,但非唯一信號,不能簡單地把任何氣候異常都歸結於厄爾尼諾,而且也不能簡單推測厄爾尼諾發生後我國氣候必然會出現某些特定的現象,

實際的氣候特徵一般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厄爾尼諾不等於洪水猛獸,它的影響有利有弊。針對厄爾尼諾及其影響我們贏展開全面的監測和評估。

實際上因為自然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疊加,共同造成溫度的變化,再疊加一個超強厄爾尼諾事件,整個把全球的氣候攪亂了。

盡全力做好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災害的預警、預報,配合政府和公眾提早做好氣象災害防禦,以便更好地趨利避害。

閱讀全文

與伊朗洪水對中國天氣有什麼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語微信怎麼注冊 瀏覽:102
哪個國收到中國口罩了 瀏覽:842
印度人為什麼叫西天 瀏覽:679
男人去越南為什麼不想回來 瀏覽:536
去英國上大學要帶什麼東西 瀏覽:187
華友鈷業印尼前景怎麼樣 瀏覽:299
印尼螃蟹怎麼殺 瀏覽:151
伊朗錢叫什麼意思 瀏覽:580
越南哪裡可以免費玩 瀏覽:872
越南和義大利哪個大 瀏覽:374
英國保證金需要多少錢 瀏覽:819
越南開掛車多少工資 瀏覽:494
越南綠豆餅特產一個多少錢 瀏覽:890
印度半島南臨什麼海 瀏覽:581
英國二戰起了什麼作用 瀏覽:931
印尼寬頻中國聯通版什麼梗 瀏覽:362
晴用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6
伊朗地名貓叫什麼 瀏覽:576
越南平原佔多少山區佔多少 瀏覽:586
中國電信寬頻網速怎麼樣 瀏覽: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