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中國怎麼處理伊朗和沙特關系

中國怎麼處理伊朗和沙特關系

發布時間:2022-07-14 14:50:08

⑴ 沙特油田被襲,伊朗石油又被禁運,作為第一大進口國的中國該如何面對

應對方法有三種,首先是加大在其他石油出口國的進口比例;其次是從自身做起,調整使用燃料的結構,增大天然氣和其他燃料的使用量;最後就是加速科研創新進程,盡早生產出石油的替代品。


最後,從長遠來看,中國應把目標放在創新上,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其實在這些年我們已經取得一定的成就,比如西部地區的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三峽地區的水力發電等等這些年國家對風能、潮汐能、太陽能、水能的開發和應用逐漸增加,也生產出了各式各樣的新能源產品,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燈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這不僅能彌補我們資源短缺的劣勢,更能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⑵ 中國怎樣才能同時處理好同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關系

加強和它們貿易上的往來,因為國與國之間關系好壞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之上,盡量和它們不要有軍事上的來往,外交上保持中立,這樣可以同時和它們保持好關系。但是,在我看來,站在阿拉伯國家一方,對中國的利益更大,因為中東有豐富的石油,而以色列是美國的鐵桿盟友,和它關系進步的空間也不是很大,以色列是小國,和它貿易量也不會很大,它唯一對中國能產生利益的是它來自發達國家的各方面的技術,但是作為美國的盟友,它也不會把技術給中國。

⑶ 朱拜爾宣布,沙特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中國外交部有何看法

中國一貫來秉承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尊重它國主權,對沙伊斷交不會選邊站隊,只會保持中立態度。

⑷ 中國和沙特什麼時間建交,關系如何

1990年7月21日,沙特同中國建交。建交以來,兩國友好合作關系全面、快速發展,雙方交往頻繁,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兩國高層交往頻繁。
外交政策
沙烏地阿拉伯奉行獨立自主、溫和務實、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主張國與國之間相互尊重、和平共處、互不幹涉內政。將發展與美關系放在外交首位。重視發展與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的關系,致力於阿拉伯團結和海灣合作委員會的一體化建設,積極參與地區熱點問題。大力開展多元化外交,加強與中國、歐盟、俄羅斯和日本等大國的關系。沙能源和伊斯蘭大國地位為各方看重。

外交立場
伊拉克問題:主張維護伊拉克的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和阿拉伯屬性。支持伊政治重建進程,希望將各派都納入該進程。支持打擊破壞伊安全與穩定的恐怖活動,認為伊武裝組織的行為不利於伊實現穩定和重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伊內政,呼籲伊周邊各國遵守不幹涉伊內部事務的原則。沙在2003年召開的馬德里伊拉克國際捐助會議上捐款10億美元。
巴勒斯坦問題:強調全面、公正解決巴以沖突是實現地區和平的唯一途徑,巴勒斯坦問題的根源是以色列對巴領土的佔領。支持中東和平進程,呼籲重啟「路線圖」計劃。要求以從所有阿拉伯被佔領土撤軍。2002年阿卜杜拉王儲提出中東和平倡議,並成為同年阿盟首腦會議決議。沙特對2006年巴立法選舉表示歡迎,呼籲國際社會尊重巴人民的選擇和意願,給哈馬斯更多時間調整政策。沙反對孤立哈馬斯政府,反對停止向巴提供援助,反對為哈馬斯政府參與和談預設條件。
伊朗核問題:主張通過對話解決伊核問題。希望伊不發展核武器,與海灣國家一道致力於實現本地區無核化。希望伊遵守《聯合國憲章》,並採取措施增進互信,維護地區安全與穩定。反對對伊朗進行制裁或動武,認為這會給地區帶來災難性後果。願與伊在睦鄰友好、互利合作和互不幹涉內政的原則下進一步發展關系。
反恐問題: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認為恐怖主義是一種國際現象,是極端思想的產物,不屬於某一文明、宗教或民族。強調反恐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消除恐怖主義根源。2005年2月,阿卜杜拉王儲在利雅得國際反恐大會上倡議成立國際反恐中心。
敘黎問題:譴責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遇刺事件,呼籲黎人民維護國家統一和穩定,通過對話解決分歧,避免分裂。沙為促進敘利亞與國際調查委員會合作積極斡旋,認為在最終調查結束之前不應對敘採取行動。
蘇丹達爾富爾問題:歡迎蘇丹政府為解決達爾富爾問題所採取的行動,強調反對任何對蘇的武力干涉和制裁,希望國際社會給予蘇足夠的時間執行聯合國有關決議,避免使用可能導致問題復雜化的威脅。認為應集中精力解決達爾富爾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支持向該地區派遣維和部隊。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支持建立包括海灣地區在內的中東無核區和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區,已加入《禁止使用化學武器條約》。要求以色列簽署核不擴散條約,認為以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中東不穩定因素,國際社會應對以施壓。
國際油價:強調奉行平衡的石油政策,承諾保證石油供應。認為國際油價維持高位的原因並非市場原油短缺,而是煉油能力不足。呼籲主要石油消費國減少石油稅收以使消費者受益。
關於當前黎以、巴以沖突:譴責以色列對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暴力行動,要求國際社會採取行動制止以暴行,強調大國應負起政治責任,促使以和黎真主黨立即實現停火,要求國際社會特別是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向黎人民提供幫助。同時,沙明確宣布要區別不計後果的冒險行為與合法抵抗運動,反對激進組織的「盲動」將阿拉伯世界拖入危險境地。沙國王宣布向黎巴嫩人民捐贈5億美元,向巴勒斯坦人民捐贈2.5億美元,並指示向黎中央銀行存入10億美元,以支持黎經濟。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英語:Kingdom of Saudi Arabia,阿拉伯語:مملكة عربية سعودية),通稱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台灣譯為沙烏地阿拉伯),簡稱沙特。沙特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巴林、卡達等國接壤。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佔世界總量的21%左右。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麥進口國,年均進口約600萬噸。水果自給率達到60%。畜牧業主要有綿羊、山羊、駱駝等。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椰棗、柑橘、葡萄、石榴等。沙特的穀物自給率比較低,只有20%多,依靠大量進口才能滿足需求。

中國如何維護與沙特伊朗的關系 日媒怎樣評價

有關。對於這場沙特針對葉門胡塞武裝的空襲,沙特的行動代號是「決戰風暴」。從沙特的行動代號、組織10個國家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國家對這場戰爭的重視程度。這種重視,在沙特等海灣國家看來,關乎生死。基於此,沙特這次出擊一定會不遺餘力,「決戰」之稱絕不是空口說說,而是要付諸於行動。根據最新消息,失蹤已久的葉門總統已到達沙特首都利雅得,這意味著沙特等國將師出有名,他們將打著維護盟友合法政府的「正義」旗號,展開對葉門胡塞叛軍的打擊。據阿拉伯衛視台最新報道稱,沙烏地阿拉伯為軍事打擊行動部署了100架戰機和15萬士兵,來自埃及、摩納哥、約旦、蘇丹、科威特、阿聯酋、卡達和巴林將同樣參與到此輪軍事行動中。該電視台還稱,埃及、巴基斯坦、約旦和蘇丹准備參與針對葉門反政府武裝的地面進攻。從報道消息的情況上看,考慮到胡塞武裝的實力,一場在葉門進行的大戰是不可避免了。

⑹ 外長怎麼評論中國與沙特和伊朗的關系

外長表示我們中國是沙特伊朗的共同朋友

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持續的痛,和平可能遲到,正義不應缺席。中國堅定支持兩國方案,我們願意為重啟和談繼續斡旋。我們歡迎沙特國王即將到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我們也希望沙特和伊朗之間能夠通過平等和友好協商解決彼此之間存在的問題。中國是沙特和伊朗的共同朋友,如果需要的話,中國願意發揮我們必要的作用。

⑺ 伊朗和沙特一直不和,兩國到底什麼仇

其實沙特和伊朗一直關系不好,是因為他們的宗教信仰產生了一個沖突,但是他們兩個國家的宗教信仰主要都是伊斯蘭教,所以矛盾的沖突主要是同一個教派裡面內部不同要信仰的沖突,所以導致了兩個國家全方位的對抗,而且沙特也聯合多個阿拉伯國家是一起對抗伊朗的。只要伊朗支持什麼,沙特肯定會站在伊朗的對立面,伊朗被美國進行經濟制裁,沙特就會落井下石多踩一腳。

所以很多事情的仇恨,再加上宗教民族信仰的沖突,讓這個對抗上升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因為伊朗的質疑實質是威脅的沙特王室的權力,所以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沙特只能一直和伊朗反著來,所以最後兩個國家對彼此都十分厭惡。

⑻ 如何看待沙特和伊朗的沖突

西媒稱,認為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問題主要是宗教分歧的觀點在與中東和伊斯蘭問題有關的討論中占很大比重。從這個角度來看,教派身份的確很重要,特別是在被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利用的情況下。
從上世紀50年代阿拉伯國家的獨立進程開始,納賽爾領導的埃及就是阿拉伯民族主義的先鋒,推動了一些民族主義共和國的涌現,這些國家很快就投入到蘇聯的懷抱。在這一背景下形成了「阿拉伯冷戰」的局面,與埃及有關的國家和沙特的盟友形成對抗,將葉門一分為二的那場沖突就是這種局面的最高表現形式。
為了對付納賽爾民族主義,與美國結盟的沙烏地阿拉伯玩起了伊斯蘭牌,對該地區人民只提穆斯林而不提阿拉伯人。1973年對西方國家實行的石油禁運使利雅得積聚了大量資金,用於沙特版本伊斯蘭教(瓦哈比教派)的擴張,導致了泛阿拉伯主義的不幸垮台。沙特的錢還用在了與阿富汗的蘇聯軍隊對抗的「聖戰」活動。這場將全世界「聖戰者」集合起來的「解放戰爭」促成了「基地」組織的誕生。
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從一開始就遭遇打擊:1980年薩達姆領導下的伊拉克在華盛頓和利雅得的支持下,對伊朗發動了一場持續8年的戰爭,對兩國的經濟和社會造成了破壞性的影響。但是到了上世紀90年代,伊拉克及其領導人在美國和沙特眼中從盟友變成了敵人。騷擾和掏空伊拉克的政策也開始實行。這一政策在反恐戰爭的幌子下,在2003年達到巔峰。布希政府指責薩達姆與「基地」組織勾結,是「9·11」恐怖襲擊的罪魁禍首。
在「阿拉伯之春」爆發之後,在本·拉丹被擊斃之後,「基地」組織號召不要與那些決定參與民主游戲的伊斯蘭運動為敵,其中就包括在突尼西亞和埃及贏得大選的穆斯林兄弟會。「基地」組織的這項決定遭到另一個很快在敘利亞發展壯大的組織的反對,即「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
2015年1月薩勒曼就任沙特國王,他和他的新內閣認為,應該重新關注曾被認為是首要威脅的伊朗。
沙特和伊朗斷交,兩國的沖突進入新階段,分析人士又開始強調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宗教沖突。雖然看似復雜,但這場沖突可以拋開宗教或神學的角度來解釋:它是地區力量關系平衡的一部分,地區和全球因素都摻雜在內。這是意義重大的新篇章,對敘利亞和葉門的和平進程將產生直接影響。

⑼ 沙特、伊朗、阿聯酋、伊拉克、科威特、俄羅斯和我國的關系怎樣

沙特,阿聯酋,伊拉克,科威特是美國傳統盟友,也是美國中東的重要支柱。和我國最多就是一般的貿易關系,政治上更是一般,不可靠。
俄羅斯是我國平衡美國影響的重要夥伴,也是未來可能的重要能源進口地。兩國關系相互依賴,但兩國又互相不信任。一句話,實際關系沒有表面上那麼牢固。
伊朗是我國主要的能源進口地之一。短期內無法放棄的重要合作夥伴,但由於伊朗政治不穩,外交多變,我國目前正在減少對伊朗石油的依賴。盡量不要和伊朗站在一起。

⑽ 伊朗中國關系

伊朗中國關系
伊朗和中國是關系非常友好國家。
和中國歷史淵源很深。
據中國「史書」記載,紀元前二世紀漢武帝時,張騫派其副使訪問安息(即波斯),安息王令兩萬騎兵迎候,禮儀極為隆重。東漢末年,安息王的太子、佛教高僧安世高也曾來漢訪問,並在中國呆了多年。在中國南北朝時代,波斯派使節到中國北魏王朝友好聘問達十多次。隨著雙方友好往來,漢文化傳至西域,西域文化傳來中國,中國、伊朗等國的「絲綢之路」也全面暢通,為兩國的經濟及文化交流開辟了新的紀元。中國的絲綢、瓷器以及打井、煉鐵、制漆、繅絲等工藝源源傳入伊朗等西亞諸國,伊朗的物產如蠶豆、苜蓿、葡萄、胡桃、石榴等也源源傳入中國。到了唐代,兩國往來曾達到鼎盛時期。後來,波斯遭外來侵略,波斯王親自到唐帝國訪問並請援,唐高宗封他為都督,遣將派兵護送他回國,但回國未成死於長安。其子尼列斯謀策復國未成,於唐中宗景龍年間返華也死於長安。當時,尼列斯率領數千波斯人,其中有些在唐朝當上了將軍、外交官、天文學家、醫學家和學者。在戰亂的宋朝,陸上的「絲綢之路」幾度中斷。這時,造船業開始發達,羅盤針相繼使用,許多波斯人經由海路來到中國廣州、揚州和泉州等地經商,有的還在那裡安家落戶。這就是後人稱之為的海上「陶瓷之路」。據記載,中國發行鈔票的方法在元朝傳到了波斯,後來,波斯鈔票上的圖案還保留了中國文字。當時,兩國的史學家還合編史書「史集」。波斯等國的西域樂舞也盛行於長安。在明代,明成祖和中亞的沙哈魯王子曾先後互派300人和500人的大型代表團互訪;鄭和七次航海訪問亞非各國時,其中3次訪問了波斯灣的忽魯謨斯(即今霍爾木茲)。當時,隨同鄭和訪問的費信曾寫紀行詩句描寫當地的風俗及特產。1516年,波斯旅行家阿里·阿克巴爾撰寫的《中國紀行》一書,後來,成為中、伊友好交往的珍貴史料和重要見證。據考證,多年來,兩國植物的傳播和移植就達幾十種。波斯的拜火教和摩尼教還曾在中國流行。

伊中兩國在經貿合作上, 中國是伊朗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夥伴。

伊中兩國在文化上,中國同伊朗成立文化聯合委員會並定期舉辦會議。

閱讀全文

與中國怎麼處理伊朗和沙特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語微信怎麼注冊 瀏覽:102
哪個國收到中國口罩了 瀏覽:842
印度人為什麼叫西天 瀏覽:679
男人去越南為什麼不想回來 瀏覽:536
去英國上大學要帶什麼東西 瀏覽:187
華友鈷業印尼前景怎麼樣 瀏覽:299
印尼螃蟹怎麼殺 瀏覽:151
伊朗錢叫什麼意思 瀏覽:580
越南哪裡可以免費玩 瀏覽:872
越南和義大利哪個大 瀏覽:374
英國保證金需要多少錢 瀏覽:819
越南開掛車多少工資 瀏覽:494
越南綠豆餅特產一個多少錢 瀏覽:890
印度半島南臨什麼海 瀏覽:581
英國二戰起了什麼作用 瀏覽:931
印尼寬頻中國聯通版什麼梗 瀏覽:362
晴用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6
伊朗地名貓叫什麼 瀏覽:576
越南平原佔多少山區佔多少 瀏覽:586
中國電信寬頻網速怎麼樣 瀏覽: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