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敘利亞戰爭損失多大 後果怎麼承擔
敘利亞政府不對外公布傷亡人數,但觀察組織稱,自2011年內戰爆發以來,敘利亞政府損失了數以萬計的戰斗人員。
報道稱,在內戰最初幾年,隨著敘利亞反對派逐漸壯大,伊朗和俄羅斯均代表敘利亞政府進行干預。
自2000年從父親手中接過總統職位以來,巴沙爾一直實施鐵腕統治。目前他的總統之位看上去很安全,但他統治的是一個支離破碎的國家。
報道稱,觀察組織稱,至少有40萬人在內戰中死亡。此外,聯合國西亞經濟社會委員會估計,敘利亞遭受的經濟損失超過3000億美元。
敘利亞政府及其國際支持者將這場沖突描述為一場反對恐怖主義和外敵(主要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戰爭。
哈塔米說,目前敘利亞政府的地位更加牢固。他警告不要對敘利亞發起任何「外國侵略」行動
B. 伊拉克戰爭伊軍陣亡多少人
戰前伊軍已經化整為零,誰也分不出誰是平民誰是軍隊
2003-3-26
07:10伊軍在卡爾巴拉頑強阻擊美英聯軍約500人戰死。
09:38美伊在納傑夫血戰伊軍約150至300人陣亡
15:24美軍稱約650名伊拉克人在納傑夫戰斗中被打死。
20:16伊部長:納西里耶200戶人家被炸500人受傷。
18:59美英空襲擊中巴格達居民區至少15人死亡。
3月25日
伊拉克方面傷亡情況:3月25日21:36美第三步兵師指揮官稱兩天內擊斃500伊拉克人。
3月25日19:47伊拉克稱24日以來有16個平民在轟炸中死亡。
3月25日19:40伊平民首次發動自殺式襲擊炸毀一輛聯軍坦克。
3月25日18:48法新社:納西里耶街頭有100多伊拉克人屍體。
3月25日17:38伊拉克駐華使館在北京發布戰況新聞公報。
3月25日03:44伊電視台稱6名復興黨成員在納西里耶戰斗中死亡。
3月24日
伊拉克方面傷亡情況:
3月24日19:56美英戰機導彈擊中巴格達居民住宅5名平民死亡。
3月24日19:37伊稱在過去一天有62名平民死亡400人受傷。
3月24日18:08伊拉克稱美英襲擊已經造成數百名伊拉克平民傷亡。
3月24日07:03美戰機襲擊伊境內敘利亞長途汽車造成5人死亡。
3月23日
伊拉克方面傷亡情況:
3月23日20:19伊官方稱戰爭開始至今已造成77平民死亡503傷。
3月23日06:07美伊激戰納傑夫復興黨地方領導人陣亡。
3月22日
伊拉克方面傷亡情況:
3月22日22:04美英部隊佔領巴士拉空襲造成伊方平民50人死亡。
3月22日21:03伊稱250名伊平民在美國軍事打擊中喪生。
3月22日20:48美襲擊伊北部與基地有關組織造成45死亡。
3月22日15:26伊新聞部長:美英空襲已造成207名平民受傷。
3月22日10:10美稱:伊副總統和2名高官在「斬首行動」中死亡。
3月22日00:26美情報機構聲稱薩達姆的長子烏代已經被擊斃。
3月21日
伊拉克方面傷亡情況:
3月21日05:34美英20日共發射72枚巡航導彈伊軍四死五傷。
3月20日
伊拉克方面傷亡情況:
3月20日19:45國際紅十字會:美軍空襲造成1人喪生14人受傷。
3月20日19:03伊拉克新聞部長證實一人在美軍空襲中喪生。
3月20日15:15伊拉克官方稱10名伊拉克人在美軍空襲中喪生。
C. 就美國和敘利亞戰事傷亡多少
敘利亞內戰兩年多,政府軍傷亡大概3萬餘人,擊斃了大約5萬名武裝分子。美國就是打擊敘利亞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圍內進行,僅僅是為了摧毀敘利亞的重武器,不會全面的進攻,所以美國轟炸敘利亞造成的傷亡不一定大,但是物資和裝備損不一定少。
D. 敘利亞戰爭中傷亡多少人
敘利亞官方沒有公布,數據來源於法國及英國媒體報道。
2014年1月:13萬6000人。4.8萬平民遭殺害,包括7300名兒童。多達600萬人流離失所。2015年8月,已經導致24萬人喪生。其中包括12000個兒童......
E. 敘利亞戰爭的起因是什麼
敘利亞戰爭的起因主要是羅馬和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在希臘、愛琴海和小亞細亞間的軍事沖突。敘利亞戰爭指羅馬敘利亞戰爭(前192年-前188年),也被稱為安條克戰爭或敘利亞戰爭。
隨著馬其頓王國在第二次馬其頓戰爭敗於羅馬,安條克三世認為是擴張至希臘的好機會,從前196年起,這兩大勢力逐漸相互在檯面下對抗,並試圖與希臘諸多小勢力結盟來擴大自身在希臘的影響力,最終引發羅馬--敘利亞戰爭。
戰爭最後由羅馬獲得徹底的勝利,安條克三世被迫簽下阿帕米亞和約,使塞琉古帝國割讓小亞細亞給羅馬的盟國,也進一步確認羅馬在希臘的霸權,更使羅馬成為地中海惟一的一等強國。
軍事沖突
在登陸希臘後,安條克三世祈望還有其他希臘勢力可以加入反羅馬同盟,然而亞該亞同盟對他宣戰作為對應,甚至連馬其頓腓力五世都願意對羅馬提供幫助,這造成希臘半島上最強大的馬其頓可能變成安條克的敵手。
雖然戰爭初期有些進展,但在安條克登陸希臘六個月後羅馬完成戰爭的初步准備,派了兩支羅馬軍團登陸希臘,繞過埃托利亞進入色薩利,同時馬其頓軍也進入色薩利,安條克三世希望能在溫泉關抵擋羅馬軍。
但溫泉關戰役結果使他的大軍遭受慘重損失,這樣一來安條克三世只能撤回小亞細亞,孤立無援的埃托利亞同盟只能在埃托利亞戰爭後降服於羅馬。
雖然在愛琴海海域上塞琉古擁有強大的海軍,但羅馬在與帕加馬和羅德島的同盟下組成龐大的艦隊,並在科律克索戰役擊敗塞琉古海軍。
公元前191年,羅馬同盟艦隊封鎖小亞細亞沿岸的港口,而安條克三世試圖重建他的海軍,更派遣迦太基名將漢尼拔到腓尼基建造艦隊,來阻止羅馬陸軍渡過愛琴海,也希望能在海戰中擊敗羅馬同盟艦隊使聯軍分散,再分別一一擊破。
如同安條克的計劃,羅馬同盟艦隊遭到塞琉古艦隊突襲,羅德島喪失大量船隻,使帕加馬國王歐邁尼斯二世派遣軍隊到北愛琴海支援陸軍行動,留下羅馬和羅德島繼續在薩摩斯監視塞琉古艦隊,羅馬聯軍因此而分散。
然而當漢尼拔的艦隊前往達達尼爾海峽的途中遭到羅德島艦隊攔截,並在歐利米登戰役中慘敗。安條克三世在無奈下只能以剩下的艦隊作為賭注,在前190年邁昂尼蘇斯戰役(Battle of Myonnesus)中再度戰敗。
在一連串海戰勝利後,羅馬大軍可以肆無忌憚渡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亞洲,而安條克三世也聚集龐大的軍隊對應,雖然安條克有意接受羅馬戰前的條件來避戰,但已經太遲了,雙方在馬格尼西亞戰役展開廝殺,羅馬軍隊主帥為大西庇阿的弟弟盧基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亞細亞提庫斯。
雖然安條克三世成功擊破羅馬聯軍的左翼,但自己塞琉古軍隊的左翼卻遭到擊敗,使中央的步兵方陣遭到聯軍夾擊,塞琉古軍死傷大半,安條克只能接受這場戰爭失敗的事實。此戰後盧基烏斯獲得了"征服亞洲的"的稱號。
戰爭造成150多萬敘利亞人終身殘疾
自2011年3月中旬敘利亞爆發危機以來,持續7年的沖突共造成至少35萬人死亡,150多萬人終身殘疾,近1100萬人流離失所……2018年,有約1310萬敘利亞人正等待各類人道主義援助。呼籲國際社會立即採取有效措施,盡快結束敘利亞戰爭。
半島電視台2018年03月12日晚間報道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東北非地區負責人海爾特·卡帕拉爾在接受本台記者采訪時指出,持續多年的戰爭已經造成敘利亞150多萬人終身殘疾,其中8.6萬多人手臂或腿截肢;敘境內330萬兒童正面臨各種爆炸威脅。
在過去的2017年,敘利亞兒童因戰爭死亡的人數是自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最多的,與2016年相比增加了50%。敘利亞戰火還在燃燒,僅2018年頭兩個月,就有1000名兒童死傷。「交戰各方應該停止殺傷兒童,停止打擊醫療衛生機構和學校。」海爾特在講話中呼籲國際社會立即採取有效措施,以盡快結束這場戰爭。
F. 敘利亞戰爭有多慘烈
敘利亞內戰
編輯
敘利亞內戰[1] 是指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的沖突。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開始並於3月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沖突。
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產生後,敘利亞反對派要求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台,巴沙爾·阿薩德同意通過和談解決敘利亞國內的矛盾,但遭到敘利亞反對派的拒絕。敘利亞反對派的武裝隨後與敘利亞政府軍及親政府的民兵組織之間爆發沖突。特別是在德拉、霍姆斯、伊德利卜和哈馬等抗議的中心地區。沖突一直持續至今,聯合國報告稱敘利亞政府軍及敘利亞反對派均犯下了包括謀殺、法外處決、酷刑等侵權行為在內的戰爭罪行。
反對敘利亞政府的代表性政治組織為2011年9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組建的敘利亞全國委員會,敘利亞反對派的主要武裝為敘利亞自由軍和敘利亞解放軍。敘利亞反對派和反政府武裝致力於推翻現政府。然而有國際人權組織指出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嚴重侵犯人權,包括綁架、虐待和非法處決安全部隊人員及政府支持者。雖然敘利亞自由軍得到部分國家的武器支持,但缺乏軍事作戰人才。阿拉伯聯盟成員國和部分西方國家已秘密派出軍事顧問,直接指揮戰爭。與此同時,俄羅斯也為敘利亞政府軍提供武器和軍事支持,以對抗西方陣營。
名 稱
敘利亞內戰(阿拉伯文:الأزمة السورية)
地 點
敘利亞
時 間
2011年3月15日至今
參戰方
敘利亞、敘利亞反對派、聖戰者
參戰方兵力
敘利亞軍隊:30萬[2]
敘利亞總安全局:8萬人
國防民兵:13萬人[3]
參戰方兵力
沙比哈:1萬
伊朗:1.5萬人展開
傷亡情況
敘利亞軍隊:5-8萬名政府軍士兵死亡[5]
伊朗:500人死亡
真主黨:5700人死亡
伊拉克什葉派武裝:至少250人死亡
俄羅斯:1名蘇-24轟炸機飛行員死
G. 敘利亞戰爭死亡多少人要和平不要戰爭!
敘利亞戰爭的原因:要民主不要獨裁!
獨裁不是問題,問題是不能因為獨裁就對人民太過分!
利比亞、伊拉克、埃及都是因為獨裁倒台!
但是卡達、沙特也是獨裁國家,但人家不是過得好好的。
獨裁國家的人民都是比較老實的,如果不是巴沙爾把敘利亞人民逼得活不下去了,人民也不會冒著犧牲生活甚至生命去發起反抗!
H. 1.一戰各國死亡人數(一一列舉)
具體如下:
協約國士兵的陣亡: 5,497,600
比利時: 13,700
英國: 908,000
澳大利亞:60,000
法國:1,240,000
法國殖民地:114,000
希臘:5,000
義大利:650,000
中國:3000
日本:300
同盟國士兵的陣亡:3,382,500
奧匈帝國:1,200,000
保加利亞:87500
德意志帝國:1,770,000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一戰
I. 伊拉克,敘利亞,美國等,國家的戰爭傷亡數據
伊拉克打伊朗 伊朗死亡70萬人 伊拉克打科威特 科威特死亡1萬人
美國打伊拉克 1991 是10萬人 2003 是1萬人
J. 兩次世界大戰共牽扯多少民眾死傷多少人多少個國家戰斗
第一次世界大戰(The Great War)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爭霸性質的掠奪戰爭
戰爭的簡介
日期: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位置:歐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東
結果:協約國獲勝
直接原因/ 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大約15億人卷進戰爭
死亡(約數):1669萬人=將士:900萬+平民:700萬
發起國家:同盟國、協約國
主要參戰國:
協約國
英國
俄國
法國
塞爾維亞王國
比利時
大英帝國與其殖民地
日本
義大利王國(1915年5月,義大利退出同盟國,加入協約國)
羅馬尼亞
希臘
美國
中國等
同盟國:
義大利
德意志帝國
奧匈帝國
奧斯曼帝國(又稱奧斯曼土耳其)
保加利亞
第一次世界大戰從1914年8月開始到1918年11月,歷時4年3個月,戰火席捲歐、亞、非三大洲,參戰國家地區達34個,受戰禍波及的人口達15億以上,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75%。雙方動員的兵力達889個師,共計7400萬人,共有840萬人陣亡,另有2100萬人受傷。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軸心國( 及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軸心國陣營:
德國、日本、義大利。
仆從國:
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芬蘭、克羅埃西亞、偽滿洲國、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維希法國、泰國、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同盟國陣營:
蘇聯、美國、英國、中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哥斯大黎加、古巴、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希臘、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盧森堡、荷蘭、紐西蘭、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馬、波蘭、南非聯邦、南斯拉夫、墨西哥、緬甸、菲律賓、阿比西尼亞(即今衣索比亞)、伊拉克、巴西、玻利維亞、伊朗、哥倫比亞、賴比瑞亞、法國(1940年6月法國淪亡後稱自由法國)、厄瓜多、秘魯、智利、巴拉圭、委內瑞拉、烏拉圭、土耳其、埃及、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黎巴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