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塔巴斯屬於哪個省

伊朗塔巴斯屬於哪個省

發布時間:2022-07-11 17:04:28

⑴ 伊朗石油工業的地質特徵

伊朗位於古特提斯及其兩側的歐亞大陸和岡瓦納大陸。兩大陸的古生界和三疊系都為穩定的克拉通沉積,晚三疊世古特提斯海閉合,發生較強的構造運動。其西南側的扎格羅斯海槽連續沉積了直至第三世紀的海相灰岩和頁岩,上新世--更新世發生褶皺。向西南為持續發育的、構造變動較弱的阿拉伯(波斯灣)盆地。扎格羅斯沖斷層東北側,自寒武系至三疊系為淺海、瀉湖和陸相沉積,各層系之間均為整合關系。三疊紀末的構造運動使其上的沉積以陸相為主,其後多次構造運動的影響,使中、古生界地層發生輕微變質及岩漿侵入和噴發,局部地區有地塹型沉積。扎格羅斯沖斷層帶兩側的沉積相、厚度、變質程度和岩漿活動具有明顯差別。
伊朗全境大致可以分為9個大地構造單元:阿拉伯盆地、扎格羅斯前陸褶皺帶、扎格羅斯褶皺帶、中央盆地群、魯特地塊、厄爾布爾士造山帶、裏海南緣前陸盆地、科佩特山前坳陷和馬克蘭帶。
沉積岩面積達67.7萬平方公里,沉積岩總體積508×104km3,扎格羅斯山前褶皺帶厚度達11000以上,為形成伊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奠定了物質基礎。伊朗最重要的儲層是漸新統--中新統的阿斯瑪里(Asmari)灰岩,在胡澤斯坦地區厚320~488m,純產層厚10~280m。阿斯瑪里灰岩的原生孔隙很小,很少超過5%,原始滲透率只有幾個毫達西,由於強烈褶皺、斷裂形成的裂縫大大改善了阿斯瑪里灰岩的儲集性,使孔隙度可以達到25%,滲透率超過100×10負3μ m2。也正是由於裂隙,使得井與井之間阿斯瑪里灰岩的產量變化很大。發育在阿斯瑪里灰岩之上的Gachsaran組蒸發岩是優質的蓋層。由於扎格羅斯盆地強烈的斷裂使得油源比較復雜,主要的烴源岩來自白堊系,另外阿斯瑪里灰岩本身也生油。儲層除阿斯瑪里灰岩外,還有白堊系阿爾必階--坎佩尼階斑基斯坦(Bangestan)群灰岩、侏羅系--下白堊統卡米(Khami)組灰岩、白雲岩和二疊系達拉(Dalan)組碳酸鹽岩。 伊朗西南部主要為扎格羅斯盆地。這是伊朗主要的油氣田富集區。中部伊朗地區夾於扎格羅斯山和厄爾布爾士山(阿爾博茲山)及魯特地塊這間,地表大部分地區為沙漠覆蓋,發育有一系列盆地,如中央盆地群等,是除西南部以外伊朗最大的含油氣遠景區。伊朗北部地區為裏海南緣前陸盆地。
伊朗西南部含油氣區,為波斯灣盆地的一部分,由扎格羅斯山前褶皺帶和阿拉伯地台東緣(相當於魯卜哈利盆地)的伊朗部分組成,是伊朗主要產油氣區。主要產油層為第三系---漸新統阿斯馬里石灰岩、白運雲岩,其次為白堊系的班尼斯坦石灰岩,以及二、三疊紀孔隙性白雲岩和石灰岩產氣層。阿斯瑪里石灰岩儲層上覆為下法爾斯以、組大套石膏、鹽岩蓋層,厚達1000m,具有良好的封閉條件。侏羅系及二疊系石灰岩油氣藏亦具蒸發岩蓋層。中、新生代有良好的生油層,富含瀝青的暗色泥岩類厚達3000~4000m。
中阿拉伯油氣區的伊朗部分,包括Dibdibah坳陷、Qatar隆起和西波斯灣坳陷。油氣產層約50個左右,其時代從志留紀到中新世,早二疊世Faraghan組儲集層均為淺海陸棚鮞粒灰岩和白雲質灰岩;早、中侏羅世Sergelu組儲集層為閉塞海深水陸棚沉積的薄層狀瀝青質白雲岩,主要分布在盧里斯坦盆地;早白堊世Khakaib組儲集層為淺海陸棚介殼灰岩及泥灰岩;晚白堊世Sarra組、Nam組為淺海灰岩儲含有層;古新世至始新世Jahrum組儲集層亦為淺海灰岩,始新中--新世Asmai組儲集層為開闊海陸棚環境沉積的生物碎屑灰岩。盆地中的局部性和區域性蓋層有頁岩、緻密灰岩和蒸發鹽岩。盆地中的所有油氣藏均以背斜圈閉為主。迄今已在中阿拉伯盆地的伊朗部分已發現了11個油氣田,億噸級以上的大油氣田5個。 中央盆地群
① 中央山間盆地:又稱庫姆盆地,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位於扎格羅斯和厄爾布士褶皺帶之間,西界為具有大量基性--中性岩的火山岩帶,東部鄰塔巴斯--凱爾曼盆地,屬中間地塊性質的裂谷收斂盆地。基底為前寒武系結晶岩。沉積岩有未變質的古生界和中、新生界海相地層。中新統後為陸相碎屑岩。由於上侏羅統鹽岩發育,形成了許多刺穿白堊系和第三系的構造。盆地內唯一探明的儲集層為第三系庫姆組。庫姆組厚達1500m,底部有礫石層,主要由石灰岩和泥灰岩組成,中部夾一些蒸發岩,可分為六個段,從底到頂分別為A~F段,沉積在海相和濱海相兩個沉積旋迴中。庫姆組在盆地內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盆地內里阿斯統(下侏羅統)和漸新統的頁岩也有石油顯示,而天然氣顯示位於石膏層和較寬廣的西姆南地區的硫磺礦坑中。盆地中發現有薩拉金油田。
② 伊斯法罕--薩達巴德盆地:位於中部伊朗地區的西部,為一個介於中央山間盆地和扎格羅斯山脈之間的西北--東南向的伸長形盆地,盆地西邊的高地由中生界與部分古生界與變質岩組成,而東部的邊界一部分是中生界而主要是火山岩及侵入的岩漿岩。盆地內無重要油氣顯示。
③ 塔巴斯--凱爾曼盆地:位於塔巴斯以北向南延伸到凱爾曼鎮的弧形地區之內,在中央山間盆地和魯特地塊之間。未發現油氣顯示。
南裏海盆地
盆地是從喬治亞西部穿過亞塞拜然大部和伊朗北部極少部分地區,延伸到土庫曼西部的拉伸山間盆地。盆地的中央為南裏海。屬於斷陷聚邊緣--大洋消亡類型盆地。盆地內的儲集層從白堊紀至上新世。在伊朗的南裏海盆地分為以下部分。
莫罕次盆地:位於伊朗的西北角,與亞塞拜然接界。次盆地內第三系厚度至少為10000m,一般具人砂岩夾層、凝灰岩和基性熔岩流等特徵。該次盆地的主要構造趨向一般為東西向。已在中---上中新統薩馬特階和中新統中發現油田。該次盆地具有有利的含油氣遠景。
拉席特海灣:位於莫罕次盆地東側,南部邊界為厄爾布爾士山的古生界及中生界。本區全部為第四系沉積所覆蓋,已知最古老地層為前泥盆紀的千枚狀頁岩、白雲質大理岩和石灰岩。本區西部的一口井內有輕油顯示,並有氣體呈泡狀溢出,具有含油氣前景。
麥扎德倫海灣:位於東經52°以東,西部邊界為厄爾布爾士山的中生界,向東部被前泥盆地系數基底和中生代地層的地下凸起與戈爾甘次盆地相隔。盆地內的里阿斯統、上白堊統和中新言文都博尼組中有油苗顯示,上新統阿普賽倫階中有天然氣顯示。
戈爾甘平原:為一黃土覆蓋的平原,南邊被古生界和中生界所超覆的前泥盆紀變質岩所限,東部邊界由古生界和考皮特達格山的白堊系組成,向北與西北庫曼低地相連。盆地內的勘探遠景主要為第三系,可能還有中生界。
南裏海盆地的伊朗部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油氣勘探,於1963年發現戈爾甘油田,這也是迄今伊朗部分的唯一發現。
魯特地塊和賈茲穆里盆地
兩個都位於伊朗東南部,為大型沙漠覆蓋的盆地。兩個盆地長軸延伸方向近乎平行,都屬於第三系大陸火山帶盆地。盆地內無重大油氣發現。
馬克蘭盆地
位於伊朗的東南角,濱鄰阿曼灣和阿拉伯海,盆地長軸延伸方向近於東西向,寬約150km,為新生代邊緣海被動邊緣盆地。盆地內無重大油氣發現。
卡拉庫姆盆地
面積42萬平方公里,是中亞地區面積最大的含油氣盆地。盆地西南科佩特山前坳陷是盆地沉積最厚的部位,向東北方向盆地變質基底抬高,因而盆地在整體上呈箕形。盆地西南有一部分位於伊朗境內,該部分盆地內的罕朗吉(Khangiran)氣田在侏羅系灰岩和白堊系砂岩中發現氣藏。

⑵ 世界上哪些國家發生了里氏6級以上的地震

歷史上全球6級以上地震統計表
1201年7月,發生在地中海東部。傷亡主要發生在埃及和敘利亞。110萬人死亡。震級:未知
1556年2月2日,中國的陝西、山西和河南三省發生地震,估計83萬人死亡。震級:未知
1905年4月印度、克什米爾邊境地震,1.88萬人死亡。 震級:8.6
1906年8月智利瓦爾帕萊索大地震,死亡2萬人。震級:8.6
1908年12月義大利西西里島墨西拿大地震,死亡8.3萬人。震級:7.5
1915年1月義大利阿維察諾大地震,死亡2.998萬人。震級:7.5
1920年12月中國甘肅大地震,至少死亡10萬人。震級:8.5
1923年9月日本關東大地震,至少死亡14萬人。震級:8.3
1927年5月中國南昌大地震,死亡20萬人。震級:未知
1932年12月中國甘肅大地震,死亡7萬人。震級:7.6
1934年1月尼泊爾、印度邊境大地震,死亡1.07萬人。震級:未知
1935年5月印度基達(今屬巴基斯坦)大地震,死亡5萬人。震級:7.5
1939年1月智利奇里安大地震,死亡2.8萬人。震級:8
1939年12月土耳其埃爾津詹大地震,死亡3.5-4萬人。震級:8
1960年2月摩洛哥阿加迪爾大地震,死亡1.2萬人。震級:5.9
1962年9月伊朗卡茲紋大地震,死亡1.2萬人。震級:未知
1968年8月伊朗東北大地震,死亡1.2人。震級:未知
1970年1月:中國雲南大地震,死亡1萬人(無官方數字)。震級:7.7
1970年5月秘魯太平洋海岸大地震,死亡6.68萬人。震級:7.8
1972年12月尼加拉瓜馬那瓜大地震,死亡約1萬人。震級:未知
1974年5月中國四川雲南大地震,死亡逾1萬人(無官方數字)。震級:未知
1976年2月瓜地馬拉大地震,死亡2.6萬人。震級:7.5
1976年7月中國唐山大地震,死亡24.2萬人(官方數字)。震級:7.8
1978年9月伊朗塔巴斯地區大地震,死亡2.5萬人。震級:7.4
1985年9月墨西哥大地震,死亡0.5萬人(官方數字)。震級:8.1
1988年12月蘇聯亞美尼亞斯皮塔克大地震,死亡2.5萬人。震級:7.0
1990年6月伊朗西北大地震,死亡4萬人。震級:7.7
1993年9月印度南部拉杜爾地震,毀掉了36個村莊,2.2萬人死亡。震級:未知
1995年1月日本神戶市大地震,死亡0.54萬人。震級:7.2
1999年8月土耳其西北大地震,死亡2萬人。震級:7.4
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近海大地震,引發大海嘯,近30萬人死亡。震級:8.7
2005年10月南亞次大陸大地震,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家都有強烈震感,8.6萬人死亡。震級:7.8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汶川縣大地震,截至08年5月28日,死亡人數:67183人、失蹤:20790人 震級:8
2008年
5月12日,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截至9月25日,汶川地震已確認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失蹤17923人。
10月5日,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吉中邊境地區發生里氏6.8級地震,造成至少72人死亡。
10月29日,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首府奎達市附近連續發生兩次地震,第一次震級為里氏5.0級,第二次為里氏6.5級,共造成至少300人死亡,3.56萬人受傷,另有約4萬人無家可歸。
2009年
4月6日,義大利首都羅馬以東約100公里的山城拉奎拉發生里氏5.8級地震,造成近300人死亡,約6萬人無家可歸,財產損失嚴重。
9月2日,印尼西爪哇省附近印度洋海域發生里氏7.3級地震,造成至少79人死亡,超過900人受傷,32人失蹤。
9月30日,薩摩亞群島地區發生里氏8.0級強震,造成100多人死亡;同日,印尼蘇門答臘島南部發生里氏7.7級地震,1000多人遇難。
2010年
1月12日,海地發生里氏7.3級地震。海地政府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地震已造成27萬人死亡。另據聯合國的統計,有48萬多人流離失所,370多萬人受災。
智利當地時間27日凌晨發生里氏8.8級強震,並引發海嘯。位於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已將海嘯預警范圍擴大至整個中美洲以及太平洋國家和地區。
3月8日土耳其東部發生里氏6.0級地震,目前導致57人死亡,至少100人受傷
3月14日印尼發生里氏7.0級強烈地震 沒有發布海嘯預警
3月22日 冰島南部一座火山20日深夜猛烈爆發,滾滾濃煙和熾熱的熔岩迫使數百名附近村民被迫疏散。目前還沒有當地人因此受傷。據悉,本次火山爆發前數周,山體附近曾連續發生小型地震。
3月21日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域當地時間21日凌晨發生里氏6.2級地震。目前,當地有關方面沒有發布海嘯警報。
4月5日墨西哥境內靠近美國邊境的南下加利福尼亞地區4日發生7.2級大地震,美國南部大城市洛杉磯與聖迭戈市內震感明顯,很多高達建築不斷搖晃,很多居民跑到街上避難,一些停放在路邊的車輛也反復上下抖動,少數居民震後被困在電梯中等待救援,墨西哥政府還沒有接受有關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的報告
4月7日6點15分印尼遭遇里氏7.8級強烈地震 海嘯預警發布,在強震發生後,當地又發生了5.1級和5.0級的餘震。目前尚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告
2010-04-11 17:40在索羅門群島南緯10.9,東經161.3發生7.0級地震。
4月12日06:08:14,西班牙南部格拉納達市附近發生6.2級地震。
4月14日早上7:49分青海省玉樹縣發生7.1級大地震,地震已造成2064人遇難,失蹤175人,受傷12135人,其中重傷1434人。

⑶ 歷史上地震排名

不同形式的板塊碰撞示意圖
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2005年3月28日(北京時間29日零時9分)發生里氏8.7級地震,這是自1900年以來人類歷史上發生的十一大最強烈地震之一。以下是十一次大地震的基本情況(按震級排列):
1. 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1日):里氏9.5級。發生在智利中部海域,並引發海嘯及火山爆發。此次地震共導致5000人死亡,200萬人無家可歸。此次地震為歷史上震級最高的一次地震。
2. 印度尼西亞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里氏9.0級,發生在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上的亞齊省。地震引發的海嘯席捲斯里蘭卡、泰國、印度尼西亞及印度等國,導致約30萬人失蹤或死亡。
3. 並列:美國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里氏8.8級。此次引發海嘯,導致125人死亡,財產損失達3.11億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區、加拿大育空地區及哥倫比亞等地都有強烈震感。厄瓜多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里氏8.8級,發生在厄瓜多及哥倫比亞沿岸。地震引發強烈海嘯,導致1000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聖-費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都有震感。智利大地震(2010年2月27日)里氏8.8級。日本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里氏8.8級,日本東海岸,中國上海北京均有震感。並引發海嘯。
4. 並列:美國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里氏8.7級,發生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亞島及烏那克島附近海域。地震導致休眠長達200年的維塞維朵夫火山噴發,並引發15米高的大海嘯,影響遠至夏威夷島。
蘇聯(俄羅斯)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里氏8.7級。此次地震引發的海嘯波及夏威夷群島,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印度尼西亞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里氏8.7級,震中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海域,離三個月前發生9.0級地震位置不遠。目前已經造成1000人死亡,但並未引發海嘯。美國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里氏8.7級。地震引發高達10.7米的海嘯,席捲了整個舒曼雅島。
5. 並列:中國西藏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里氏8.5級。2000餘座房屋及寺廟被毀。中國雅魯藏布江及印度布拉馬普特拉河損失最為慘重,至少有1500人死亡。俄羅斯大地震(1923年2月3日):里氏8.5級,發生在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印度尼西亞大地震(1938年2月3日):里氏8.5級,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班達附近海域。地震引發海嘯及火山噴發,人員及財產損失慘重。俄羅斯千島群島大地震(1963年10月13日):里氏8.5級,並波及日本及俄羅斯等地。
●世界震級最大的是1960年5月21日的智利9.5級地震
●中國震級最大的是1950年8月15日的西藏8.5級地震
●死亡人數最多的是1556年1月23日的陝西華縣8級地震,死亡83萬人,其次是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7.8級地震,官方數據死亡25.5萬人(估計可達65.5萬人)

⑷ 世界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

1900年以來死亡人數超過1萬的世界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通古斯大爆炸1908年6月30日凌晨,一場罕見的慘禍降臨到西伯利亞偏僻林區。有幸逃脫這場災難的謝苗諾夫回憶說:"當時天空出現一道強烈的火光,剎那間一個巨大的火球幾乎遮住了半邊天空。一聲爆炸巨響之後,狂風襲來……"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其破壞力相當於500枚原子彈和幾枚氫彈的威力。一直傳到中歐,德國的波茨坦和英國劍橋的地震觀測站,甚至華盛頓和爪哇島也得到了同樣的記錄。

1908年12月28日,義大利最南端和西西里島東部地區發生里氏7.2級地震,造成12.3萬人死亡。

1915年1月13日,義大利的阿維扎諾地區發生里氏7.5級地震,造成29980人死亡。

1920年12月16日,中國甘肅發生8.6級地震,20萬人死亡。

1923年9月1日,日本發生里氏8.3級地震,震毀了東京三分之一和橫濱的大部分地區,死亡人數超過14萬。

1927年5月22日,中國西寧附近發生里氏7.9級地震,大約20萬人死亡。

1932年12月25日,中國甘肅地區發生里氏7.6級地震,大約7萬人死亡。

北美黑風暴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國西部草原地區發生了一場空前未有的黑色風暴。大風整整颳了3天3夜,形成一個東西長2400公里,南北寬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動的巨大黑色風暴帶。風暴所經之處,溪水斷流,水井乾涸,田地龜裂,莊稼枯萎,牲畜渴死,成千上萬的人流離失所。

1935年5月30日,巴基斯坦奎達發生里氏7.5級地震,死亡3萬多人。

1939年1月24日,智利發生里氏8.3級地震,大約2.8萬人死亡。

1939年12月27日,土耳其東部的埃爾津詹省發生里氏7.9級地震,死亡3.2萬多人。

百慕大地區神秘災難據說自從1945年以來,在百慕大這片地區已有數以百計的飛機和船隻神秘失蹤,失蹤彷彿是在一瞬間完成,就像天空破了個洞,飛機一下掉進洞里而無聲無息了,或者大海突然張開大口,把船隻吞噬……百慕大這個黑洞,至今還沒有看見底。

1948年10月5日,土庫曼發生里氏7.3級地震,死亡人數超過11萬。

1950年8月15日,印度阿薩姆邦發生里氏8.6級地震,估計3萬多人死亡。

倫敦大煙霧1952年12月4日,英國倫敦連續的濃霧將近一周不散,工廠和住戶排出的煙塵和氣體大量在低空聚積,整個城市為濃霧所籠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間,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霧散以後又有8000多人死於非命,"霧都劫難"震驚世界。

智利大海嘯據說,智利是上帝創造世界後的"最後一塊泥巴"。或許正是這個緣故,這里的地殼總是不那麼寧靜。1960年5月,厄運又籠罩了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陸地像一個巨人翻身一樣;海洋在激烈地翻滾;峽谷在慘烈地呼嘯;海岸岩石在崩裂,碎石堆滿了海灘……這次地震,是世界上震級最高、最強烈的地震。震級高達8.9級,烈度為11度,影響范圍在800公里長的橢圓區域內。地震過後,引發了大海嘯。海嘯波以每小時幾百公里的速度橫掃了太平洋沿岸,把智利的康塞普西翁、塔爾卡瓦諾、奇廉等城市摧毀殆盡,造成200多萬人無家可歸。

秘魯大雪崩1970年5月31日20時30分,在秘魯安第斯山脈的瓦斯卡蘭山區。當時,周邊地區不少人都已進入了夢鄉。突然,遠處傳來了雷鳴般的響聲。隨即大地像波濤中的航船,頓時失控,在瘋狂、猛烈地顫抖著……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最悲慘的雪崩災禍。同時發生里氏7.9級地震,6萬多人死亡。

1970年11月13日,孟加拉的恆河三角洲發生颶風,至少30萬人死亡。

1976年2月4日,瓜地馬拉發生系列地震,最高震級達里氏7.5級,2.3萬多人死亡。

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能量比日本廣島爆炸的原子彈強烈400倍的大地震發生了。河北省唐山市在一瞬間頓成廢墟,一片死寂,20多萬人倒在了廢墟之下……北緯40度線,被人們稱為"不祥的恐怖線"。這里,發生了諸如美國舊金山、葡萄牙里斯本、日本十勝近海等無數次大地震。

1978年9月16日,伊朗塔巴斯發生里氏7.7級地震,2.5萬人死亡。

1985年11月14日至16日,哥倫比亞波哥大附近的魯易斯火山爆發,大約2.5萬人死亡。

喀麥隆湖底毒氣1986年8月21日晚,一聲巨響劃破了長空。次日清晨,喀麥隆高原美麗的山坡上,水晶藍色的尼奧斯河突然變得一片血紅,尼奧斯湖畔的村落里,房舍、教堂、牲口棚完好無損,街上卻沒有一個人走動,而屋裡全部都是死人!後來專家終於查出了"殺人兇手"--喀麥隆湖底突然爆發的毒氣。

1987年7月孟加拉國特大水災,孟加拉國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水災。在短短兩個月間,孟加拉國64個縣中有47個縣受到洪水和暴雨的襲擊。聯合國就此展開了兩項糧食供給計劃,僅一項計劃的實施每年就要耗資2000萬美元。

1988年12月7日,亞美尼亞發生里氏6.9級地震,近2.5萬人死亡。

1990年6月21日,伊朗西北地區發生里氏7.7級地震,震毀了裏海地區的城鎮和村莊,至少5萬人死亡。

1993年9月30日,印度馬哈拉邦發生里氏6級地震,1萬人死亡。

印度鼠疫大流行1994年9-10月間,印度遭受了一場致命的瘟疫,30萬蘇拉特市民逃往印度的四面八方,同時也將鼠疫帶到了全國各地。恐懼的心理甚至蔓延到了世界各地……銷聲匿跡多年的鼠疫為何再度在印度流行呢?專家們一致認為鼠疫的爆發是極為骯臟的環境所致。據說,蘇拉特市是印度最臟的城市,垃圾成堆,臭味熏天。鼠疫流行期間,該市每天清理出的垃圾多達1400噸。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西部地區發生里氏7.4級地震,1.7萬多人死亡。

2003年12月26日,伊朗巴姆古城發生里氏6.5級地震,1.7萬多人死亡。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島西部沿海發生9級地震,並且引發海嘯,襲擊了亞洲和非洲一些國家的海岸,至少造成12萬人死亡。

⑸ 哪位仁兄給我弄一分 2010年高考地理焦點之聚焦海地地震附有題的、比如地震成因、海地國家歷史介紹等

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聚焦海地大地震
一、時事焦點
材料一:海地地震震況:
時間:當地時間1月12日16時53分,北京時間1月13日5時53分。
地點:震中距離首都太子港約16公里
震級:7.3級,是海地200年來最強地震
震源深度:8公里
人員傷亡:海地總理13日稱,強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高達20萬。
材料二:地震示意圖
材料三:地震回眸百年來世界重大地震
1905年4月4日,克什米爾地區發生8.0級地震,造成1.88萬人死亡。
1906年8月17日,智利瓦爾帕萊索港地區發生8.4級地震,致使2萬人死亡,損失達2.56億美元。
1917年1月20日,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發生地震,死亡1.5萬人。
1920年12月16日,中國甘肅發生8.6級地震,死亡10萬人。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區發生里氏7.9級大地震,死者和下落不明者共達14.2萬人。
1935年5月30日,巴基斯坦基達發生7.5級地震,死亡5萬人。
1948年6月28日,日本福井發生7.3級地震,死亡5131人。
1970年1月5日,中國雲南發生7.7級地震,1萬人死亡。
1976年7月28日,中國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發生7.8級地震,造成24.2萬人死亡,重傷16.4萬人;唐山市97%以上的建築倒塌,全市交通、通訊、供水、供電中斷,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30多億元。
1978年9月16日,伊朗塔巴斯鎮及周圍許多村莊被一場震級在里氏7.5級至7.9級之間的大地震夷為平地,造成1.5萬人死亡。
1995年1月17日,日本重要工業區阪神地帶發生里氏7.2級強烈地震,造成6000多人死亡,2萬多棟房屋倒塌、燒毀,34萬人無家可歸,損失960億美元。這也是日本半個世紀以來破壞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西北部城市伊茲米特發生里氏7.4級地震,造成1.7萬人死亡,4.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200億美元。
2003年12月26日,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發生里氏6.8級地震,造成3萬多人死亡;位於古絲綢之路的巴姆古城有70%的住宅被夷為平地;有2500多年歷史的著名磚體建築巴姆古城堡基本坍塌。
2004年12月26日上午8點:印度洋發生8.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232010人遇難失蹤。政府和國際機構承諾捐助69億美元的援助,全球私人捐金額則達到至少45億美元。
2005年10月8日:南亞次大陸北部發生7.6級強烈地震後,巴基斯坦、印度和阿富汗又發生強烈餘震。巴基斯坦官方證實死亡人數為20745人,但非官方地震死亡估計人數超過5萬人。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汶川發生8.0級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里。這次地震危害極大,超過8萬同胞遇難,近40萬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達8452億元。

二、熱點透析
(一)海地概況
1、海地位置示意圖
2、海地國家簡介
自然地理:面積27797平方公里。位於西印度群島海地島(伊斯帕尼奧拉島)西部。東鄰多明尼加,南臨加勒比海,北瀕大西洋,西與古巴和牙買加隔海相望。是東加勒比海島國,海岸線長1080餘公里。全境3/4為山地,僅沿海與沿河有狹窄平原。全國最高峰為拉薩爾山脈的拉薩爾山,海拔2680米。主要河流有阿蒂博尼特河,該河谷地為重要農業區。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
人口:1000多萬。黑人約佔95%,黑白混血人種和白人後裔佔5%。官方語言為法語和克里奧爾語,90%居民通用克里奧爾語。居民中信奉羅馬天主教的佔80%,信奉新教的佔5%,其餘信奉耶穌教和伏都教。農村中盛行伏都教。
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
海地是拉丁美洲最早擺脫殖民統治、取得政治獨立的國家。海地是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75%的人生活在赤貧狀態下,全國僅20%居民能用上自來水,文盲率高達80%。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二)海地地震發生的原因
海地地處兩大地殼板塊交界處的斷層地帶,屬強烈地震多發地區。海地地處加勒比板塊和北美板塊交界處。地震由這兩大板塊東西向運動時的相互碰撞引起。
(三)造成巨大破壞的原因
海地處於地震頻發區,震源淺和震中靠近城市是此次地震破壞力巨大的兩大原因。這次地震的震源距地面大約10公里,震源深度「非常淺」。這次地震發生處「恩里基約—芭蕉園」地質斷層帶持續緩慢移動,先前發生過多次地震,包括1860年一次地震和17、18世紀的幾次強震。除地質原因外,建築不夠結實等人為因素也是導致地震傷亡慘重的原因之一。
海地不少建築物沒有按照抗震標准建造,難以抵擋強震沖擊。
海地建築抗震性能不足歸因於經濟因素。海地作為一個經濟相對落後的國家,無法投入大量資金防震、抗震。
(四)地震及相關地質災害知識
1、地震的產生和類型
岩石圈在內力作用下突然發生破裂,地球內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強烈釋放出來,從而引起一定范圍內地面震動的現象。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象刮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地震大小用里氏震級表示:震級每增加一級,釋放能量增加約30倍。按震級分類為:微震(3級以下)、破壞性地震(5級以上)。地震與地質構造有關,有活動性斷層的地區。主要分布在①環太平洋地震帶。②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1)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佔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於地下岩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
(4)誘發地震
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葯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2、地震前兆
地震前自然界出現的與地震孕育有關的現象稱為地震前兆、我國古代人民在長期實踐中,早就開始認識到地震是有前兆的,並留下了豐富的關於地震前兆的記載。例如:1739年寧夏銀川地震以後,有人就總結出地震與井水變化、動物不安、震前地下發聲、天氣反常現象之間可能存在某些聯系。
古書《隆德縣志》上出記載了古人總結的六種地震前兆現象。現代地震科學的深入研究表明,地震之前確實存在多種多樣的前兆現象。地震前兆分為宏觀前兆和微觀前兆。
(1)地震的宏觀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覺察到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宏觀前兆,簡稱宏觀前兆。比較常見的有,井水陡漲陡落、變色變味、翻花冒泡、溫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變化,溫泉水溫的突然變化,動物的習性異常,臨震前的地聲和地光等。
宏觀前兆在地震預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遼寧海城7.3級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平武7.2級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廣大群眾曾觀察到大量的宏觀異常現象,為這兩次地震的成功預報提供了重要資料。
不過也應當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種宏觀現象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預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小組漲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關,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響,井水的變色變昧可能因污染引起,動物的異常表現可能與天氣變化、疾病、發情、外界刺激等有關,還要注意不要把電焊弧光、閃電等誤認為地光,不要把雷聲誤認為地聲,不要把燃放煙花爆竹和信號彈當成地下冒火球。
—旦發現異常的自然現象,不要輕易作出馬上發生地震的結論,更不要驚慌失措,而應當弄清異常現象出現的時間、地點和有關情況,保護好現場,向地震部門或政府報告,讓地震部門的專業人員調查核實弄清事情的真相。
(2)地震的微觀前兆
人的感官無法覺察,只有用專門的儀器才能測量到的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微觀前兆,簡稱微觀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地震活動異常。大小地震之間有一定的關系。大地震雖然不多,中小地震卻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動的特點。有可能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形變異常。大地震發生前,震中附近地區的地殼可能發生微小的形變,某些斷層兩側的岩層可能出現微小的位移,藉助於精密的儀器,可以測出這種十分微弱的變化,分析這些資料,可以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球物理變化。在地震孕育過程中,震源區及其周圍岩石的物理性質可能出現—些變化,利用精密儀器測定不同地區重力、地電和地磁的變化,也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地下流體的變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層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氣、地下岩層中還可能產和貯存一些其它氣體,這些都是地下流體。用儀器測地下流體的化學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們的變化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3、其它地質災害
A.火山噴發
(1)定義:地下深處的高溫岩漿及氣體、碎屑從地殼中噴出的現象。
(2)火山構造教材圖:火山錐、火山口及火山通道。
(3)按活動情況可分為:
活火山:在人類歷史時期作周期性噴發的火山。
死火山:在人類歷史時期以前噴發過,迄今為止沒有噴發過的火山。
休眠火山:在人類歷史時期長期熄滅,有時又突然噴發的火山。
強烈火山:噴發有很大的危害性,主要是由火山灰、火山熔岩造成的。
B.滑坡和泥石流
(1)定義: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
泥石流是山區爆發的特殊洪流,它含有泥砂、石塊以至巨大的礫石,破壞力極強。
(2)危害:
滑坡會破壞或淹沒坡上和坡下的農田、建築物和道路,造成人員傷亡。
泥石流可堵塞江河,摧毀城鎮和村莊,破壞森林、農田、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以及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3)滑坡和泥石流是我國分布較廣的自然災害。
其原因有:①我國山區面積占陸地國土總面積的2/3,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②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使地表結構遭到破壞。
C.地質災害的關聯性
(1)一個地區的地質災害可能有若干種,它們在成因上是有關聯的。
如我國川滇黔接壤地區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為主的災害系統。
(2)在一次災害發生過程中,往往由一種原發性的主災誘發其他災害。
如地震誘發地裂、火災、海嘯、滑坡、疫病蔓延等。
(3)人類活動及其對自然環境施加的影響,可以直接或間接誘發地質災害。
如破壞植被,泥石流日益頻繁;大規模的工程活動造成滑坡等。
D.地質災害的防禦
(1)加強地質災害的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測預警系統。
如監測世界100多座火山活動,掌握火山噴發前兆(地震頻繁、地溫升高等),力求預測火山噴發的時間。我國正在啟用27個地震監測台網。
(2)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如我國一半以上的省區頒布了防震減災的地方性的法規。
(3)實施一些預防措施。
如提高建築物的抗震強度、實施護坡工程、恢復地表植被、改善生態環境、治理水土流失等。

三、高考點擊
1、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四種災害的成因以及各地質災害之間相關性的原因和表現;
2、地質災害對人類造成的重大危害,防禦地質災害的重要意義;
3、人類目前防禦地質災害的主要措施。

四、高考演練
1.岩石發生斷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 )
A.震中 B.震源 C.震中距 D.震源深度
答案:B
2.關於地質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是對地表形態的破壞作用 B.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表現
C.是引起地表形態不斷變化的主要原因 D.一般進行的都很迅速、很激烈
答案:C
3.下列有關地震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世界上有三大地震帶,即:地中海地震帶、喜馬拉雅山地震帶和太平洋地震帶
B.5~8級地震相差60倍
C.地震發生,震動最強烈處是震源
D.地震是一種最嚴重的地質災害,我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答案:D
4.下面有關火山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類目前發現在太陽系中除了地球外,月球、火星等天體上也有火山活動
B.在人類歷史時期長期熄滅,有時又突然噴發的火山,稱為活火山
C.火山噴發給人類帶來了很大的危害,因此有百害而無一利
D.火山噴發出的物質就是高溫岩漿
答案:A
5.由外力作用引發的地質災害是( )
A.地震 B.火山噴發 C.泥石流 D.台風
答案:C
6.下列關於地質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一次地質災害發生過程中,決不會誘發其他災害
B.一個地域內的地質災害在成因上具有關聯性
C.對容易發生滑坡的坡面應實行植樹造林等生物措施
D.建立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系統主要是針對台風和氣象災害來說的
答案:B
7.下列對地質災害的防禦敘述錯誤的有( )
A.加強地質災害的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測預警系統
B.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C.實施一些預防措施
D.對地震的監測主要是通過氣象衛星雷達監測其活動
答案:D
8.讀我國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分布圖,回答問題。
(1)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西南地區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發地區,在川、滇、黔交界地帶形成了地震、滑坡、泥石流為主的災害系統。這是因為 。
(2)此圖說明地質災害在成因上具有 性。
(3)人類活動及其對自然環境施加的影響,可以直接或間接誘發地質災害。人類對植被的破壞是 (地質災害)日趨頻繁的重要原因,人類大規模的工程活動是造成 (地質災害)的重要原因。
答案:(1)該帶現代地殼活動強烈,地震頻發,震級高。由於地殼活動強烈,山體中斷裂發育,岩體破碎、風化嚴重,加上干濕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災害突發
(2)關聯
(3)泥石流 滑坡
9.海地地震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原因是什麼?
答案:震級較大,震源深度淺,在地下八公里處。建築物沒有按照抗震標准建造,難以抵擋強震沖擊。缺乏有效的災情監測預警系統,也無法投入大量的資金抗震,地震發生後的處理機制未有效建立,減災能力較弱

五.高考文綜

地理學科:

1.海地自然和人文地理環境(如:氣候、地形、自然資源、工農業、人口分布、宗教等);

2.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的成因、危害及防禦措施;

3.地震產生原因、類型及逃生;

4.地質災害的關聯性;

二.能力提升

【原創】美國地質勘探局宣布,加勒比島國海地(18.5ºN,72.5ºW)周邊海域12日下午發生里氏7.0級強烈地震。報告顯示,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12日下午4點53分。來源:新華網。據此回答1—3題:

1. 當海地地震發生時,格林尼治時間是( )

A.2010年1月12日21點53分 B.2010年1月13日20點53分

C.2010年1月12日19點53分 D.2010年1月13日21點53分

2.當海地地震發生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寒潮、暴雪正在肆虐我國 B.中國北極黃河站出現極晝現象

C.鹹海水位達一年中最高 D.巴西高原草木凋零

3.當海地地震發生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大體接近於( )

A.① B.② C.③ D.④

【原創】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月19日報道,海地總理讓-馬克斯·貝勒里夫日前表示,根據目前的統計數據,已經發現的地震遇難者已達7.2萬人,貝勒里夫預計,太子港遇難者可能多達15萬人,此次地震遇難的總人數可能高達20萬人。據此回答4—5題:

4.此次海地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震級較大,震源深度深

B.震級較小,震源深度淺

C.震級較大,震源深度淺

D.震級較小,震源深度深

5. 根據地震的成因,此次地震屬於 ( )

A.構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誘發地震 D.塌陷地震

【原創】6.新華網太子港1月20日電 海地時間20日晨6時03分,太子港發生里氏6.1級餘震,去年,我國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的大地震。兩者相比,地震比數最接近的是( )。

A.2倍 B.30倍 C.60倍 D.900倍

【原創】13.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加勒比海島國海地當地時間2010年1月12日下午4點53分發生里氏7.3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約10公里,震中離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公里。海地位於加勒比板塊和北美板塊交界處,海地地震是由於沿著加勒比海板塊和北美洲板塊之間的斷層所引起。另據美國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稱,該中心已發出海嘯警告,海嘯可能波及距震中大約100公里范圍內的地區,將影響海地、古巴、多米尼加、巴哈馬等國。這次地震預計將影響300萬人,海地總理讓-馬克斯·貝勒里夫預計,太子港遇難者可能多達15萬人,此次地震遇難的總人數可能高達20萬人。

(1)根據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原因。

(2)根據材料分析海地地震產生的原因。

(3)試分析此次地震沒有引起海嘯的原因。

【參考答案】

1A.2A.3D.4C.5A.6D.7C.8A.9C.10B.11A.12D.

13.(1)震級高;震源深度淺;處於地震頻發區;震中靠近太子港,太子港人口密集;海地的房屋質量差,建築物抗震能力差;海地內亂不斷,長期依賴國際援助,自救能力差;缺乏有效的災情監測預警系統;

(2) 海地位於加勒比板塊和北美板塊交界處,屬於地震頻發區,地殼運動比較活躍。世界上其他地方發生的地震大多是一個板塊俯沖到另一板塊下導致,而此次強震卻是兩大板塊發生水平運動碰撞所致,這種類型的地震通常震源較淺,並能釋放巨大能量。

(3) 地震引發海嘯通常需要具備三個必要條件,即震級足夠大,震源深度較淺;地震發生在陸地和海洋交界處;以及震源斷層的錯動方式為垂直方向的運動。海地地震的發生是由於震源斷層在水平方向上的平行錯動,因此,海地地震不具備震源斷層條件,不會引發海嘯。

⑹ 塔巴斯的居住地·惡德花園

惡德花園
和艾瑞斯、雅加、雪露、黑翼人扎克斯等,一同居住於惡德花園。

「滿月之下,暗雲彌漫的夜空下坐落著充滿神秘和黑暗氣息的惡德花園。
妖嬈的花朵綻放著,墨黑的枝蔓交錯,圓台噴泉上坐落著的黑暗女神——雅加的雕像。修羅花肆意地綻開著,彷彿要看穿人的內心……」
薄暮山谷
領主:小丑·艾瑞斯。屬於惡德花園一行人的區域范圍內。

⑺ 緯度34 經度56是什麼國家

谷歌緯度經度:
34,56
GPS緯度經度:
34,56
北緯N34°0′0″
東經E56°0′0″
海拔:717.09米

靠近:伊朗塔巴斯

⑻ 1985年伊朗大地震

1985年,伊朗沒有地震。

1、1978年9月16日伊朗霍拉桑省塔巴斯地區發生強烈地震。伊朗塔巴斯鎮及周圍許多村莊被一場震級在里氏7.5級至7.9級之間的大地震夷為平地,造成
2.5萬人死亡。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測定:這次地震震中位於北緯32.4°、東經54.7°;發震時刻為北京時間9月16日23時35分35秒,震
級為里氏7.7級。這次地震造成了伊朗人民生命和財產的極大損失。

2、1990年6月21日伊朗發生大地震

據伊朗電視台報道,1990年6月21日凌晨伊朗西北部地區發生的里氏7.3級強烈地震,已經造成1萬人死亡。

閱讀全文

與伊朗塔巴斯屬於哪個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語微信怎麼注冊 瀏覽:102
哪個國收到中國口罩了 瀏覽:842
印度人為什麼叫西天 瀏覽:679
男人去越南為什麼不想回來 瀏覽:536
去英國上大學要帶什麼東西 瀏覽:187
華友鈷業印尼前景怎麼樣 瀏覽:299
印尼螃蟹怎麼殺 瀏覽:151
伊朗錢叫什麼意思 瀏覽:580
越南哪裡可以免費玩 瀏覽:872
越南和義大利哪個大 瀏覽:374
英國保證金需要多少錢 瀏覽:819
越南開掛車多少工資 瀏覽:494
越南綠豆餅特產一個多少錢 瀏覽:890
印度半島南臨什麼海 瀏覽:581
英國二戰起了什麼作用 瀏覽:931
印尼寬頻中國聯通版什麼梗 瀏覽:362
晴用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6
伊朗地名貓叫什麼 瀏覽:576
越南平原佔多少山區佔多少 瀏覽:586
中國電信寬頻網速怎麼樣 瀏覽: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