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聯合國現在有多少個成員國
共有191個成員國
會員國--(加入日期)
阿富汗--(1946.11.19)
阿爾巴尼亞--(1955.12.14)
阿爾及利亞--(1962.10.8)
安道爾--(1993.7.28)
安哥拉--(1976.12.1)
安地卡及巴布達--(1981.11.11)
阿根廷--(1945.10.24)
亞美尼亞--(1992.3.2)
澳大利亞--(1945.11.1)
奧地利--(1955.12.14)
亞塞拜然--(1992.3.2)
巴哈馬--(1973.9.18)
巴林--(1971.9.21)
孟加拉國--(1974.9.17)
巴貝多--(1966.12.9)
白俄羅斯--(1945.10.24)
比利時--(1945.12.27)
貝里斯--(1981.9.25)
貝南--(1960.9.20)
不丹--(1971.9.21)
玻利維亞--(1945.11.14)
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1992.5.22)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 ,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共和國由大會1992年5月22日A/RES/46/237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波札那--(1966.10.17)
巴西--(1945.10.24)
汶萊達魯薩蘭國--(1984.9.21)
保加利亞--(1955.12.14)
布吉納法索--(1960.9.20)
蒲隆地--(1962.9.18)
柬埔寨--(1955.12.14)
喀麥隆--(1960.9.20)
加拿大--(1945.11.9)
維德角--(1975.9.16)
中非共和國--(1960.9.20)
查德--(1960.9.20)
智利--(1945.10.24)
中國--(1945.10.24)
哥倫比亞--(1945.11.5)
葛摩--(1975.11.12)
剛果--(1960.9.20)
哥斯大黎加--(1945.11.2)
象牙海岸--(1960.9.20)
克羅埃西亞--(1992.5.22)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由大會1992年5月22日A/RES/46/238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古巴--(1945.10.24)
塞普勒斯--(1960.9.20)
捷克共和國--(1993.1.19)
--捷克斯洛伐克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1992年12月 10日,該國常駐代表寫信通知秘書長,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從1992年12月31日起停止存在,作為繼承國的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將分別申請加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接到捷克共和國的申請後,於1月8日建議聯大接納該國為會員國。這樣,捷克共和國便於1月19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91.9.17)
剛果民主共和國--(1960.9.20)
丹麥--(1945.10.24)
吉布地--(1977.9.20)
多米尼克--(1978.12.18)
多明尼加--(1945.10.24)
厄瓜多--(1945.12.21)
埃及--(1945.10.24)
--埃及和敘利亞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1958年2月21日,埃及和敘利亞合並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成為一個會員國。1961年10月13日,敘利亞恢復了獨立國家的地位,同時恢復了它自己的聯合國會員資格。1971年9月2日,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將國名改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薩爾瓦多--(1945.10.24)
赤道幾內亞--(1968.11.12)
厄利垂亞--(1993.5.28)
愛沙尼亞--(1991.9.17)
衣索比亞--(1945.11.13)
斐濟--(1970.10.13)
芬蘭--(1955.12.14)
法國--(1945.10.24)
加彭--(1960.9.20)
甘比亞--(1965.9.21)
喬治亞--(1992.7.31)
德國--(1973.9.18)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兩國於1973年9月18日被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於1990年10月3日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之後,兩個德國即合並成為一個主權國家。
迦納--(1957.3.8)
希臘--(1945.10.25)
格瑞那達--(1974.9.17)
瓜地馬拉--(1945.11.21)
幾內亞--(1958.12.12)
幾內亞比索--(1974.9.17)
蓋亞那--(1966.9.20)
海地--(1945.10.24)
宏都拉斯--(1945.12.17)
匈牙利--(1955.12.14)
冰島--(1946.11.19)
印度--(1945.10.30)
印度尼西亞--(1950.9.28)
--1965年1月20日,印度尼西亞來信宣布,「在現階段和當前情況下」決定退出聯合國。1966年9月19日,它發來電報宣布,決定「恢復同聯合國全面合作,並重新參加它的活動」。1966年9月28日,聯大表示注意到這一決定,並由聯大主席邀請印度尼西亞代表返回其在聯大的席位。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1945.10.24)
伊拉克--(1945.12.21)
愛爾蘭--(1955.12.14)
以色列--(1949.5.11)
義大利--(1955.12.14)
牙買加--(1962.9.18)
日本--(1956.12.18)
約旦--(1955.12.14)
哈薩克--(1992.3.2)
肯亞--(1963.12.16)
吉里巴斯共和國--(1999.9.14)
科威特--(1963.5.14)
吉爾吉斯斯坦--(1992.3.2)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1955.12.14)
拉脫維亞--(1991.9.17)
黎巴嫩--(1945.10.24)
賴索托--(1966.10.17)
賴比瑞亞--(1945.11.2)
阿拉伯利比亞民眾國--(1955.12.14)
列支敦斯登--(1990.9.18)
立陶宛--(1991.9.17)
盧森堡--(1945.10.24)
馬達加斯加--(1960.9.20)
馬拉維--(1964.12.1)
馬來西亞--(1957.9.17)
--馬來亞聯合邦於1957年9月17日加入聯合國。1963年9月16日,在接納新加坡、沙巴(北婆羅洲)和沙撈越加入之後,新的聯合邦將國名改為馬來西亞。新加坡於1965年8月9日成為獨立國家,並於1965年9月21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馬爾地夫--(1965.9.21)
馬里--(1960.9.28)
馬爾他--(1964.12.1)
馬紹爾群島--(1991.9.17)
茅利塔尼亞--(1961.10.27)
模里西斯--(1968.4.24)
墨西哥--(1945.11.7)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1991.9.17)
摩納哥--(1993.5.28)
蒙古--(1961.10.27)
摩洛哥--(1956.11.12)
莫三比克--(1975.9.16)
緬甸--(1948.4.19)
納米比亞--(1990.4.23)
諾魯--(1999.9.14)
尼泊爾--(1955.12.14)
荷蘭--(1945.12.10)
紐西蘭--(1945.10.24)
尼加拉瓜--(1945.10.24)
尼日--(1960.9.20)
奈及利亞--(1960.10.7)
挪威--(1945.11.27)
阿曼--(1971.10.7)
巴基斯坦--(1947.9.30)
帛琉--(1994.12.15)
巴拿馬--(1945.11.13)
巴布亞紐幾內亞--(1975.10.10)
巴拉圭--(1945.10.24)
秘魯--(1945.10.31)
菲律賓--(1945.10.24)
波蘭--(1945.10.24)
葡萄牙--(1955.12.14)
卡達--(1971.9.21)
大韓民國--(1991.9.17)
摩爾多瓦共和國--(1992.3.2)
羅馬尼亞--(1955.12.14)
俄羅斯聯邦--(1945.10.24)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俄羅斯聯邦總統鮑里斯·葉利欽在1991年12月24日的信中通知秘書長,俄羅斯聯邦在獨立國家聯合體11個成員國的支持下,承續蘇聯在安全理事會和聯合國所有其他機關的成員資格。
盧安達--(1962.9.18)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1983.9.23)
聖露西亞--(1979.9.18)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1980.9.16)
薩摩亞--(1976.12.15)
聖馬利諾--(1992.3.2)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1975.9.16)
沙烏地阿拉伯--(1945.10.24)
塞內加爾--(1960.9.28)
塞爾維亞和黑山--(2000.11.1)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 ,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由大會2000年11月1日A/RES/55/12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通過並實行了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憲法,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正式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塞席爾--(1976.9.21)
獅子山--(1961.9.27)
新加坡--(1965.9.21)
斯洛伐克--(1993.1.19)
--捷克斯洛伐克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1992年12月10日,該國常駐代表寫信通知秘書長,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從1992年12月31日起停止存在,作為繼承國的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將分別申請加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接到斯洛伐克共和國的申請後,於1月8日建議聯大接納該國為會員國。這樣,斯洛伐克共和國便於1月19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斯洛維尼亞--(1992.5.22)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 ,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斯洛維尼亞共和國由大會1992年5月22日A/RES/46/236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索羅門群島--(1978.9.19)
索馬里--(1960.9.20)
南非--(1945.11.7)
西班牙--(1955.12.14)
斯里蘭卡--(1955.12.14)
蘇丹--(1956.11.12)
蘇利南--(1975.12.4)
史瓦濟蘭--(1968.9.24)
瑞 典--(1946.11.19)
瑞士--(2002.9.10)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1945.10.24)
--埃及和敘利亞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1958年2月21日,埃及和敘利亞合並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成為一個會員國。1961年10月13日,敘利亞恢復了獨立國家的地位,同時恢復它的聯合國會員國資格。
塔吉克--(1992.3.2)
泰國--(1946.12.16)
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1993.4.8)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 ,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大會1993年4月8日A/RES/47/225號決議決定接納該國為聯合國會員國,在該國國名引起的爭端解決之前,該國在聯合國內暫時稱為「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
東帝汶--(2002.9.27)
多哥--(1960.9.20)
湯加--(1999.9.14)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1962.9.18)
突尼西亞--(1956.11.12)
土耳其--(1945.10.24)
土庫曼--(1992.3.2)
吐瓦魯--(2000.9.5)
烏干達--(1962.10.25)
烏克蘭--(1945.10.24)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71.12.9)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1945.10.24)
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1961.12.14)
--坦噶尼喀從1961年12月14日起就是聯合國會員國,桑給巴爾從1963年12月16日起成為會員國。在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與桑給巴爾聯合協定批准之後,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聯合共和國成為一個會員國,1964年11月1日改名為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
美利堅合眾國--(1945.10.24)
烏拉圭--(1945.12.18)
烏茲別克--(1992.3.2)
萬那杜--(1981.9.15)
委內瑞拉--(1945.11.15)
越南--(1977.9.20)
葉門--(1947.9.30)
--葉門於1947年9月30日加入聯合國,民主葉門於1967年12月14日加入聯合國。1990年5月22日兩國合並成為一個會員國,稱為「葉門」。
尚比亞--(1964.12.1)
辛巴威--(1980.8.25)
B. 伊朗的盟國
伊朗沒有盟國,即便是其他流氓國家也不會把伊朗當作盟國。在中東地區,伊朗比以色列還孤立,如果不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矛盾,估計整個阿拉伯國家早就把矛頭對准伊朗直接動手了。
C. 伊朗憑什麼強硬,和被侵犯的其他國家有什麼不同
伊朗憑什麼強硬,既可以從伊朗與其它被侵略國家做對比分析,也可以從縱向的歷史和橫向的全球格局加以分析。
一、伊朗的大國地位:伊朗是全球大國。伊朗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名,是伊拉克國土面積的近4倍。伊朗人口達7000萬,是伊拉克的3倍多,也是中東地區人口最多的國家。
二、經濟實力: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同時,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
三、軍事實力:伊朗革命以來,為了克服外國禁運,伊朗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形成了獨立的軍工體系,可以獨立製造坦克、裝甲運兵車、導彈、潛艇、軍艦、導彈驅逐艦、雷達系統、直升機和戰斗機。伊朗還主要從俄羅斯、朝鮮、印度、巴西等國進口武器,同時還通過英國、法國、巴基斯坦、土耳其、韓國等國的中間商購買西方武器。武器來源的多樣化,使伊朗掌握了先進的國防技術。此外,相對伊拉克的政治軍事中心和主要城市基本上位於無險可守的平原,伊朗大部分政治軍事中心位於易守難攻的山地和高原。
四、宗教支持:除了經濟盾牌和軍事盾牌外,握在伊朗手中的王牌還很多。伊朗在伊拉克什葉派中具有影響力,也有能力利用這一影響力。海灣富國雖然都擁有美軍基地,但是其畢竟也都在伊朗的遠程導彈和戰斗機的打擊范圍以內,其國內的什葉派也會表示出自己的政治態度。而哈馬斯也曾宣布,一旦以色列攻打伊朗,哈馬斯將對以發動進攻。
五、外交影響:由於種種原因,俄羅斯與中東的伊朗和敘利亞兩國在很多問題上存在某種「准結盟」關系。一旦伊朗被侵略,俄羅斯不會坐視不管,這也是西方國家想對伊朗動武時所投鼠忌器的。
D. 現在的聯合國有多少個成員國
共有191個成員國
會員國--(加入日期)
阿富汗--(1946.11.19)
阿爾巴尼亞--(1955.12.14)
阿爾及利亞--(1962.10.8)
安道爾--(1993.7.28)
安哥拉--(1976.12.1)
安地卡及巴布達--(1981.11.11)
阿根廷--(1945.10.24)
亞美尼亞--(1992.3.2)
澳大利亞--(1945.11.1)
奧地利--(1955.12.14)
亞塞拜然--(1992.3.2)
巴哈馬--(1973.9.18)
巴林--(1971.9.21)
孟加拉國--(1974.9.17)
巴貝多--(1966.12.9)
白俄羅斯--(1945.10.24)
比利時--(1945.12.27)
貝里斯--(1981.9.25)
貝南--(1960.9.20)
不丹--(1971.9.21)
玻利維亞--(1945.11.14)
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1992.5.22)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 ,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共和國由大會1992年5月22日A/RES/46/237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波札那--(1966.10.17)
巴西--(1945.10.24)
汶萊達魯薩蘭國--(1984.9.21)
保加利亞--(1955.12.14)
布吉納法索--(1960.9.20)
蒲隆地--(1962.9.18)
柬埔寨--(1955.12.14)
喀麥隆--(1960.9.20)
加拿大--(1945.11.9)
維德角--(1975.9.16)
中非共和國--(1960.9.20)
查德--(1960.9.20)
智利--(1945.10.24)
中國--(1945.10.24)
哥倫比亞--(1945.11.5)
葛摩--(1975.11.12)
剛果--(1960.9.20)
哥斯大黎加--(1945.11.2)
象牙海岸--(1960.9.20)
克羅埃西亞--(1992.5.22)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由大會1992年5月22日A/RES/46/238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古巴--(1945.10.24)
塞普勒斯--(1960.9.20)
捷克共和國--(1993.1.19)
--捷克斯洛伐克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1992年12月 10日,該國常駐代表寫信通知秘書長,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從1992年12月31日起停止存在,作為繼承國的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將分別申請加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接到捷克共和國的申請後,於1月8日建議聯大接納該國為會員國。這樣,捷克共和國便於1月19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91.9.17)
剛果民主共和國--(1960.9.20)
丹麥--(1945.10.24)
吉布地--(1977.9.20)
多米尼克--(1978.12.18)
多明尼加--(1945.10.24)
厄瓜多--(1945.12.21)
埃及--(1945.10.24)
--埃及和敘利亞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1958年2月21日,埃及和敘利亞合並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成為一個會員國。1961年10月13日,敘利亞恢復了獨立國家的地位,同時恢復了它自己的聯合國會員資格。1971年9月2日,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將國名改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薩爾瓦多--(1945.10.24)
赤道幾內亞--(1968.11.12)
厄利垂亞--(1993.5.28)
愛沙尼亞--(1991.9.17)
衣索比亞--(1945.11.13)
斐濟--(1970.10.13)
芬蘭--(1955.12.14)
法國--(1945.10.24)
加彭--(1960.9.20)
甘比亞--(1965.9.21)
喬治亞--(1992.7.31)
德國--(1973.9.18)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兩國於1973年9月18日被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於1990年10月3日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之後,兩個德國即合並成為一個主權國家。
迦納--(1957.3.8)
希臘--(1945.10.25)
格瑞那達--(1974.9.17)
瓜地馬拉--(1945.11.21)
幾內亞--(1958.12.12)
幾內亞比索--(1974.9.17)
蓋亞那--(1966.9.20)
海地--(1945.10.24)
宏都拉斯--(1945.12.17)
匈牙利--(1955.12.14)
冰島--(1946.11.19)
印度--(1945.10.30)
印度尼西亞--(1950.9.28)
--1965年1月20日,印度尼西亞來信宣布,「在現階段和當前情況下」決定退出聯合國。1966年9月19日,它發來電報宣布,決定「恢復同聯合國全面合作,並重新參加它的活動」。1966年9月28日,聯大表示注意到這一決定,並由聯大主席邀請印度尼西亞代表返回其在聯大的席位。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1945.10.24)
伊拉克--(1945.12.21)
愛爾蘭--(1955.12.14)
以色列--(1949.5.11)
義大利--(1955.12.14)
牙買加--(1962.9.18)
日本--(1956.12.18)
約旦--(1955.12.14)
哈薩克--(1992.3.2)
肯亞--(1963.12.16)
吉里巴斯共和國--(1999.9.14)
科威特--(1963.5.14)
吉爾吉斯斯坦--(1992.3.2)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1955.12.14)
拉脫維亞--(1991.9.17)
黎巴嫩--(1945.10.24)
賴索托--(1966.10.17)
賴比瑞亞--(1945.11.2)
阿拉伯利比亞民眾國--(1955.12.14)
列支敦斯登--(1990.9.18)
立陶宛--(1991.9.17)
盧森堡--(1945.10.24)
馬達加斯加--(1960.9.20)
馬拉維--(1964.12.1)
馬來西亞--(1957.9.17)
--馬來亞聯合邦於1957年9月17日加入聯合國。1963年9月16日,在接納新加坡、沙巴(北婆羅洲)和沙撈越加入之後,新的聯合邦將國名改為馬來西亞。新加坡於1965年8月9日成為獨立國家,並於1965年9月21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馬爾地夫--(1965.9.21)
馬里--(1960.9.28)
馬爾他--(1964.12.1)
馬紹爾群島--(1991.9.17)
茅利塔尼亞--(1961.10.27)
模里西斯--(1968.4.24)
墨西哥--(1945.11.7)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1991.9.17)
摩納哥--(1993.5.28)
蒙古--(1961.10.27)
摩洛哥--(1956.11.12)
莫三比克--(1975.9.16)
緬甸--(1948.4.19)
納米比亞--(1990.4.23)
諾魯--(1999.9.14)
尼泊爾--(1955.12.14)
荷蘭--(1945.12.10)
紐西蘭--(1945.10.24)
尼加拉瓜--(1945.10.24)
尼日--(1960.9.20)
奈及利亞--(1960.10.7)
挪威--(1945.11.27)
阿曼--(1971.10.7)
巴基斯坦--(1947.9.30)
帛琉--(1994.12.15)
巴拿馬--(1945.11.13)
巴布亞紐幾內亞--(1975.10.10)
巴拉圭--(1945.10.24)
秘魯--(1945.10.31)
菲律賓--(1945.10.24)
波蘭--(1945.10.24)
葡萄牙--(1955.12.14)
卡達--(1971.9.21)
大韓民國--(1991.9.17)
摩爾多瓦共和國--(1992.3.2)
羅馬尼亞--(1955.12.14)
俄羅斯聯邦--(1945.10.24)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俄羅斯聯邦總統鮑里斯·葉利欽在1991年12月24日的信中通知秘書長,俄羅斯聯邦在獨立國家聯合體11個成員國的支持下,承續蘇聯在安全理事會和聯合國所有其他機關的成員資格。
盧安達--(1962.9.18)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1983.9.23)
聖露西亞--(1979.9.18)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1980.9.16)
薩摩亞--(1976.12.15)
聖馬利諾--(1992.3.2)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1975.9.16)
沙烏地阿拉伯--(1945.10.24)
塞內加爾--(1960.9.28)
塞爾維亞和黑山--(2000.11.1)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 ,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由大會2000年11月1日A/RES/55/12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通過並實行了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憲法,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正式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塞席爾--(1976.9.21)
獅子山--(1961.9.27)
新加坡--(1965.9.21)
斯洛伐克--(1993.1.19)
--捷克斯洛伐克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1992年12月10日,該國常駐代表寫信通知秘書長,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從1992年12月31日起停止存在,作為繼承國的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將分別申請加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接到斯洛伐克共和國的申請後,於1月8日建議聯大接納該國為會員國。這樣,斯洛伐克共和國便於1月19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斯洛維尼亞--(1992.5.22)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 ,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斯洛維尼亞共和國由大會1992年5月22日A/RES/46/236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索羅門群島--(1978.9.19)
索馬里--(1960.9.20)
南非--(1945.11.7)
西班牙--(1955.12.14)
斯里蘭卡--(1955.12.14)
蘇丹--(1956.11.12)
蘇利南--(1975.12.4)
史瓦濟蘭--(1968.9.24)
瑞 典--(1946.11.19)
瑞士--(2002.9.10)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1945.10.24)
--埃及和敘利亞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1958年2月21日,埃及和敘利亞合並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成為一個會員國。1961年10月13日,敘利亞恢復了獨立國家的地位,同時恢復它的聯合國會員國資格。
塔吉克--(1992.3.2)
泰國--(1946.12.16)
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1993.4.8)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 ,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大會1993年4月8日A/RES/47/225號決議決定接納該國為聯合國會員國,在該國國名引起的爭端解決之前,該國在聯合國內暫時稱為「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
東帝汶--(2002.9.27)
多哥--(1960.9.20)
湯加--(1999.9.14)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1962.9.18)
突尼西亞--(1956.11.12)
土耳其--(1945.10.24)
土庫曼--(1992.3.2)
吐瓦魯--(2000.9.5)
烏干達--(1962.10.25)
烏克蘭--(1945.10.24)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71.12.9)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1945.10.24)
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1961.12.14)
--坦噶尼喀從1961年12月14日起就是聯合國會員國,桑給巴爾從1963年12月16日起成為會員國。在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與桑給巴爾聯合協定批准之後,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聯合共和國成為一個會員國,1964年11月1日改名為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
美利堅合眾國--(1945.10.24)
烏拉圭--(1945.12.18)
烏茲別克--(1992.3.2)
萬那杜--(1981.9.15)
委內瑞拉--(1945.11.15)
越南--(1977.9.20)
葉門--(1947.9.30)
--葉門於1947年9月30日加入聯合國,民主葉門於1967年12月14日加入聯合國。1990年5月22日兩國合並成為一個會員國,稱為「葉門」。
尚比亞--(1964.12.1)
辛巴威--(1980.8.25)
E. 伊朗在外交上有什麼同盟國以及利益相對國原因
伊朗最大的同盟國利益相對國就是中國,不僅中國可以消費其主要出口產品石油,而且中國是唯一敢出售武器給伊朗的,是戰略++經濟+武器進口,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盟國,俄羅斯同伊朗關系也是戰略上的,但不是經濟上的。
F. 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三國跟中國的關系除了這,中國周圍還有哪些盟國
中國沒盟國 第三世界的國家是不結盟的 勉強說是朋友
土耳其是歐盟成員 可以說跟美國穿一條褲子
伊朗是美國的大敵 中國也是美國潛在的敵人 也就這層關系了 以前歐美對伊朗實施經濟封鎖的時候 中國也沒站出來說句話 多傷伊朗心啊
巴基斯坦 可以算是友邦 畢竟可以牽制印度 貌似中國還有個《反破壞巴中友誼法》
其他也就朝鮮 古巴 委內瑞拉了 因為都有共同的敵人
剩下的就是非洲的兄弟 畢竟今天援助 明天免債的 換來不少支持中國的聯合國席位
G. 伊朗政治派系分野,主要分為哪幾個派呢
伊朗現在的政治派別主要分為世俗派以及保守派。不過現在保守派的實力非常的強大,成為了現在伊朗的政治力量的主導體系。因為現在伊朗的宗教勢力主要趨於保守派,雖然世俗派也進行了很大的改革,但是卻並沒有得到保守派勢力的支持,反而和保守派之間經常會發生沖突。這也導致伊朗國內的世俗派力量非常的弱小。
當然伊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成為中東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但是這也遭到了美國的強烈反對,因為沙特和以色列根本不會同意伊朗成為中東地區最強大的國家。而伊朗國內的保守主義勢力非常仇視沙特和以色列。
H. 伊朗跟美國是聯盟
曾經是(巴列維王朝時期),現在互為假想敵
追溯到70年前,英國和蘇聯於1941年8月對伊朗的佔領,伊朗驟然上升為一個備受國際社會矚目的國家。二戰期間伊朗在盟軍的軍事行動、特別是運送盟國對蘇聯的援助物資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正是伊朗所具有的這一特殊功能,才使得先前與它關系淡漠的美國大規模的涉入伊朗,美伊關系也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隨著二戰臨近結束,盟國在石油資源非常豐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伊朗產生了較為激烈的利益紛爭。在此期間以及二戰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內,當伊朗與英蘇發生沖突時,美國大都小心謹慎的站在伊朗一邊,或者至少不是很明顯的與伊朗作對,這使得伊朗人對美國的好感與日俱增。
1953年伊朗政變的成功以及隨後伊朗石油國有化危機以有利於美國的方式獲得解決,標志著美國在伊朗優勢地位的最終確立以及美伊依附關系的最終形成。 當美國成為對伊朗影響最大的外部國家後,在美國的幫助下重新執掌大權的巴列維國王選擇了親美外交路線,他寄希望於在美國的幫助下獲得國家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在冷戰的氛圍中,美國也看到了伊朗在遏制蘇聯方面的重要作用。於是雙方各有所求,在至1979年巴列維國王倒台為止的三十多年中美伊建立並發展了非常鞏固的雙邊關系。
在美伊關系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巴列維統治的最後10年中,美國對伊朗的軍售在雙邊關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巴列維向美國購買大量的武器,這固然增強了伊朗的軍事實力,提升了伊朗的國際地位,增加了美國的出口以及為美國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他將大把的石油美元花費在武器上的同時,忽略了對伊朗更為重要的經濟建設的投資,這也為他統治的覆滅、為日後美伊關系的惡化埋下了伏筆。
在這長達40餘年的美伊關系發展過程中,雖然也有肯尼迪總統以及卡特總統向巴列維施加的改革壓力,但是他們的初衷並非是希望伊朗走向現代化的民主社會,而是希望巴列維政權能保持長期的穩定,伊朗能更好的為美國利益服務,鼓吹人權、呼籲削減對外軍售的卡特政府對巴列維侵犯人權的漠視、對伊朗武器出售的積極姿態恰好說明了美國對伊政策的上述主要訴求。
1979年巴列維國王的出走他鄉以及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王朝時代在伊朗的隕落,也標志著二戰後美伊親密關系的終結。
目前由於伊核問題、伊朗對美國霸權地位的不服從態度、地緣政治問題(與以色列交惡),還有歷史上的「德黑蘭人質事件」等恩怨,美伊之間相互敵視。內賈德卸任後,現任伊朗政府外交言辭變得比較懷柔,總體關系由敵視轉為冷淡,沒那麼劍拔弩張了。
I. 俄羅斯,和美國丶中國的盟國各有哪些
下面只說一些如果發生戰爭會走在一起的主要國家。
美國的盟國以北約為主,也包含一些其它地區的國家,主要有 英國,法國,德國,土耳其,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日本,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等等。
俄羅斯主要有中國,敘利亞,白俄羅斯,敘利亞,越南,朝鮮等等。
中國主要是巴基斯坦,俄羅斯,朝鮮。
中國和緬甸關系最近發生了一些分歧,和古巴的關系早就不是冷戰時候的了,現在基本沒什麼關系。泰國是與美國和中國都保持良好關系的國家,我國唯一的海外軍港就在泰國,但駐港部隊並不是戰斗部隊,是幫助泰國維護軍艦。
同時還有以中國為首的上海國際合作組織,接近於第二個華約組織,主要成員是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每年都要舉行聯合軍演,由於不像北約一樣到處作惡發動戰爭,所以上海國際合作組織並沒有在軍事方面很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