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埃及墓穴簡介
古埃及墓穴簡介
一個墳墓是死者的遺體庫的封閉空間。傳統上,墳墓位於洞穴、地下或專門設計用於容納已故人的遺骸以及通常是他們的財產、親人的結構中,或者在被稱為「大死亡坑」的墳墓中在城市的烏爾,一個僕人。該納圖夫墓在以色列,其日期為c。公元前12,000年,其中包含一個與他的狗一起埋葬的男人的遺骸。墳墓一直被認為是死者的家園,每一座建造的墳墓都是以這個概念建造的。墳墓是一個死者的最後安息之地,然而,他的靈魂將繼續生活在另一個領域。私人物品或寵物經常與死者一起埋葬,因為人們認為來世需要它們。墳墓的建造也反映了埋葬在那裡的人的地位和某種文化對來世的信仰。從美索不達米亞到羅馬的古代文化都認為死者來世還活著,還有關於鬼魂的古老故事(例如羅馬作家小普林尼(PlinytheYounger)在c。公元100年)與對死者的不當埋葬有關。來自美索不達米亞、中國、希臘和瑪雅等多種文化的古代銘文都提到了尊重死者的葬禮和紀念的重要性,以及不這樣做的可怕後果。
在古埃及的墳墓
古代最精美的墳墓是埃及人為他們的國王法老建造的墳墓。早期,埃及人建造了馬斯塔巴,用干磚製成的墳墓,然後用來支撐挖入地下的豎井和房間。在每個mastaba中,都有一個大房間用於紀念死者的靈魂,還有一個相鄰的小房間,serdab,在那裡放置一尊死者的雕像,以便靈魂可以見證和享受儀式。馬斯塔巴繼續作為平民的墳墓,但對於皇室來說,它被稱為金字塔的結構所取代。從薩卡拉的階梯金字塔開始,皇家金字塔將在吉薩胡夫大金字塔的建造中達到輝煌的高度(建於公元前2551-2528年)。皇家金字塔裝飾著描繪已故國王生平和成就的畫作,並裝滿了靈魂在蘆葦地的來世所需的所有必需品。法老們被埋葬在被稱為帝王谷的地區,他們的墳墓是精心設計的永恆家園,反映了他們作為神聖統治者的地位。
美索不達米亞古墓
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墓葬中,墓葬通常與馬斯塔巴相似,但與埃及一樣,皇室的墓葬更加華麗。由C.LeonardWooley在1920年代進行的考古發掘發現了烏爾皇家陵墓,其中發現了許多由黃金、青金石和紅玉髓(最著名的是普阿比王後的王冠)組成的精美作品。在被伍利稱為「大死亡坑」的一座墳墓中,發現了6名警衛和68名宮廷女士的屍體。人們認為這些是國王的寵兒,並被選中陪伴他到來世。美索不達米亞人,無論是蘇美爾地區南部還是阿卡德北部,他們非常關心死者的適當埋葬,以至於他們經常在他們的房屋內或附近建造墳墓,以便他們可以繼續照顧死者並防止因鬼魂而引起的問題(瑪雅人也觀察到同樣的做法文化也保持著對鬼的根深蒂固的恐懼)。這些墳墓中總是包含個人財產以及禮物,即使是一些不起眼的禮物,死者到達那裡後都會提供給冥界的眾神。當然,隨著美索不達米亞各地出土的墓葬物品證明,國王們安息時會為眾神准備更精緻的禮物。
瑪雅人和帕卡爾國王的陵墓
瑪雅統治者的陵墓的建造方式與其他文化的國王陵墓的建造方式大致相同,因為它們在風格和結構上都很華麗,並且裝滿了人們來世可能需要的所有必需品。帕倫克國王K'inichJanaabPakal墓的牆壁(公元603-683年)裝飾著帕卡爾從塵世生活過渡到眾神領域的圖像,他被埋葬在反映同一主題的精心雕刻的石棺中。雖然有些人聲稱這些雕刻描繪了帕卡爾乘坐火箭,因此是古代外星人與瑪雅人互動的證據,但學術界認為這一理論站不住腳。石棺上的雕刻在某些人看來是火箭,被學者們認為是帕卡爾正在上升到天堂的生命之樹。與其他統治者一樣,帕卡爾國王被授予了一座與他的地位和成就相稱的陵墓,並且被認為是由認為他配得上這一榮譽的臣民建造的。然而,中國第一個皇帝的陵墓,
中國陵墓和石黃帝陵
中國的石皇梯墓中有8000多名兵馬俑及其武器、戰車和馬匹,以便皇帝在來世擁有一支常備軍。這座高達141英尺(43米)的墳墓於公元1974年在西安市首次被發現,由於害怕石黃梯設計的各種陷阱而尚未被挖掘出來。保護他被埋葬的巨大寶藏。超過700,000名工人被徵召建造這座墳墓,這座墳墓本應象徵著史黃帝統治的世界,並將在來世繼續統治。中國的其他墓葬,在規模或范圍上都沒有那麼大,也反映了這樣一種信念,即死者將繼續以某種形式存在於另一個領域,並可能繼續對生者產生影響,
在希臘的墳墓
在希臘,富人的墳墓在建築上與現代陵墓密切相關,因為它們通常是裝飾華麗的石頭建築,供躺著的死者居住。由於希臘人相信死者的記憶對於來世的精神繼續存在是必要的,因此希臘墓葬經常描繪死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環境(例如坐下來吃飯,享受朋友或家人的陪伴)為了提醒生活中那個人是誰。希臘人通過參觀他們的墳墓並與他們交談來紀念親人的死亡周年紀念日,總是確保說出他們的名字以向死者表示他們被記住。在雅典,在雅典衛城下面,普通公民的墳墓描繪了與更富裕的人的墳墓相同的場景,並且總是在紀念的盡頭。在行動中陣亡的士兵通常被埋在戰場上的萬人坑中,只有一個標志物(通常是命名戰斗和日期的紀念碑)用來紀念陣亡者。然而,讓死者的記憶保持鮮活取決於生者,為此,一個人的家人通常會為此豎立一個標記,並在一個人的死亡周年紀念儀式上代替實際的墳墓。邁錫尼時期(公元前1900-1100年)的墓葬被稱為tholos或蜂巢墓,被認為源自克里特島的早期米諾斯建築進步.這些tholos墳墓中最著名的一個是阿特柔斯的寶庫(也稱為阿伽門農之墓,如上圖所示),它建於公元前。公元前1250年。
蘇格蘭和愛爾蘭的新石器時代墓葬
蘇格蘭的墓葬,例如Maeshowe的墓道墓在奧克尼,顯示出與古希臘的顯著相似之處,尤其是tholos墓。老鷹之墓(也在奧克尼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其中埋有300多人的骨頭。在人類的骨骼遺骸中,有700多隻白尾鷹的遺骸,它們因此而得名。在這兩座墳墓中都沒有發現任何個人財產,但這種缺失被認為是古代對墳墓的掠奪。與其他文化一樣,整個蘇格蘭的新石器時代墓葬都經過精心設計,成為死者之地的死者之家。例如,在Maeshowe,要進入墳墓,需要移開一塊大石頭,然後下降到代表冥界的密室。愛爾蘭的紐格蘭奇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墓葬之一(早於吉薩金字塔和希臘的邁錫尼文明),建於公元前3300-2900年。紐格蘭奇像梅肖一樣,經過精心建造,在冬至時讓一縷光線進入內室的黑暗,這被認為象徵著死者的永生。愛爾蘭最古老的通道墓葬位於斯萊戈縣,擁有最大的巨石墓地卡羅莫爾。整個愛爾蘭的其他墓葬(稱為支石墓)的建造方式與卡羅莫爾墓葬大致相同。布朗希爾支石墓卡洛郡的墓室沿用了地下墓室的習俗,但其特點是位於100公噸重的直立巨石(被認為是歐洲最重的石頭)上的頂石和位於米斯的被稱為人質土丘的墳墓,與紐格蘭奇相似,因為它的建造(公元前3000年)是為了在某些日子裡冉冉升起的太陽照亮內部的墓室,象徵著重生和生命之光。
古印度的陵墓
這個概念同樣存在於印度的墳墓中,最初,墳墓是洞穴或雕刻在岩石懸崖上,但最終演變成陵墓,慶祝死者的生活並通過生者的紀念確保他們的不朽。火葬是印度處理死者遺體最常見的方法,因此,墓葬的使用程度與其他文化不同。印度教的宗教信仰鼓勵火葬和散布骨灰,但隨著伊斯蘭教的引入對這個國家來說,死者遺體的重要性得到了強調,墳墓變得更加普遍,作為紀念和紀念死者的一種方式。最著名的例子(雖然不是古老的例子)是沙賈汗於公元1631年為他的妻子建造的泰姬陵。
羅馬墓葬和地下墓穴
古羅馬的墓葬遵循與埃及和其他地方相同的發展過程,從埋葬地下或洞穴開始,演變成更精緻的結構來安置死者。羅馬墓葬也慶祝個人的生活,但與希臘或印度的墓葬不同,羅馬墓葬通常以銘文為特色,而不是雕刻或浮雕,可以閱讀和背誦死者的事跡。羅馬人被埋葬在位於城外的墓地中,以紀念生者之地和死者之地的分水嶺。就像在美索不達米亞一樣,羅馬人害怕死者和鬼魂的回歸,除非為特定目的通過占卜召喚,否則被認為是強大的邪惡。富有的羅馬人被埋葬在精心設計的墳墓中,而那些富裕的羅馬人則被安葬在城外的洞穴中或被火化。火葬死者是最流行的處理屍體的方式,之後,骨灰被保存在骨灰盒中,骨灰盒被保存在家庭中的榮譽位置。基督教的興起然而,對死者身體復活的新信仰導致火葬數量減少,而且由於墓地中沒有死者的空間,地下墓穴在地下挖掘,牆壁上有屍體架子,成為最常見的古羅馬墓葬的形式。
參考書目
Bunson,M.古埃及網路全書。格拉梅西,1999年。
杜蘭特、W.凱撒和基督。西蒙和舒斯特,1980年。
杜蘭特,W。我們的東方遺產。西蒙和舒斯特,1954年。
杜蘭特,W。希臘的生活。西蒙和舒斯特,1935年。
Hadingham,E.圓圈和立石。海涅曼,1977。
漢密爾頓,E。羅馬之路。WW諾頓公司,1993年。
Ikram,S.古埃及的死亡與埋葬。朗文,2003。
Kramer,SN蘇美爾人。芝加哥大學出版社,1971年。
Leick,G.美索不達米亞。企鵝(非經典),2003。
Scarre,C.&Fagan,BF古代文明。皮爾遜,2007年。
斯圖爾特,GS失落的瑪雅王國。國家地理學會,1993年。
張琳。秦朝的夢想兵馬俑。西安出版社,2005。
『貳』 我想知道成吉思汗的墓到底有沒找到
1.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數百年來,巴音昌呼格河的涓涓溪水環繞著聳立在阿拉騰甘德爾敖包旁邊的陵園。這里藍天如碧,蒼松翠柏,綠草如茵,牧馬嘶鳴,牛羊成群,簇擁著聖主的陵寢。雄偉壯觀的成吉思汗陵,猶如三座蒙古包金頂大殿,更似蒼勁欲飛、搏擊長空的雄鷹。
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姓孛兒只斤,為元太祖。他是蒙古國的開國皇帝,也是傑出的軍事家。生於蒙古部孛兒只斤氏族,雄才大略,極善用兵。13世紀初,他統一了蒙古諸部。公元1206年,時年44歲的鐵木真被公推為大汗,尊號成古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公元l 2ll至l 2l 5年間,大舉攻金,至黃河北岸,佔領其中部(今北京)。公元l 2l 9年,首次西征,攻滅花刺子模,在喀勒喀河擊敗俄羅斯與欽察聯軍,攻取今中亞細亞地區,鐵蹄直至歐洲東部和今伊朗北部。在四方征戰的過程中,蒙古汗國的版圖不斷擴大,東至滿洲,西至裏海,南抵黃河,北括俄羅斯,建立了橫跨亞、歐兩洲的蒙古大汗國,並將這些地區分封給其子。公元l 226年,率兵南下攻西夏,次年7月,西夏為之滅。同年8月25日死於清水(今甘肅清水回族自治縣)軍中,時年73歲,臨崩前還遺書定滅金之計。後至元朝建立後,追尊其為元太祖。成吉思汗駕崩後,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各宗族親王紛紛趕來參禮。成吉思汗的遺體停放在一駕巨大的白色帳篷中,在精心雕制的木座上供其屬臣子親的最後勤拜。禮畢,成吉思汗的遺體被放入了精心鑿空的百年楠木中,木體粗大,飾以精工雕刻,合攏後塗以生漆,汗用三層黃金箍而飾之。其棺柩由王親送至墓地。
成吉思汗去世前,曾遺言要安居於故鄉的大莫。而其故鄉一說是三晉諾顏部哈喇和林的加拉喀都城,另一說則是拉齊林。兩說紛紜,至今無法辨其真偽。蒙古貴族的傳統是秘葬,所以在靈樞運往安葬地的過程中,只要遇見人就一律將其殺死。到了墓地後,把棺樞葬入地下,不起墳塋。元時國制是不修築墳包的,當葬禮舉行完畢後,護衛的親兵在墳地上驅馬馳騁,將所填新土踏平後,還要在此地駐扎一年,因為馬蹄踏平新土的同時也踩倒了周圍的草叢,等到來年春天,草生如故之時,這才散去。這樣,這片草地就再無任何痕跡可以表明這里曾埋葬了一代天驕了。而王陵內部據載「陵深邃如迷宮」。黃木停上覆刺大可汗徽章之飾,槨內置銀棺,覆廣十尺,闊四尺之九尖角旗。銀棺下列四十冕。黃木停上的徽章為l 3.5尺長的柏木矛,桿頂有一尺長的箭簇狀鋒,鋒座以黑公馬鬃為垂纓。成吉思汗視為神物,以之為軍徽,以象戰神;而九角旗則以角象大汗留下的九員驍將;棺下之四十冕則是因成吉思汗一生滅國四十,流血千里,伏屍百萬,故具此四十國君之冕以示勇武。堂後為神龕,供奉大可汗赤玉半身像,及成吉思汗親筆簽名的藏、蒙、又三種文字的歷史抄本500頁;另一憲則廠藏玉寶器、珍物奇兵等武器、珍玩。地官廳堂之前,有以寶石雕成的獅、虎、馬、象等獸,棺前有長明燈 7盞。每年農歷3月18日至21日設祭。那麼參祭者如何才能找到帝王陵寢呢?原來,蒙古部落在埋葬成吉思汗且將要離開墓址時,牽一匹小駱駝,當著母駱駝之面殺掉,爾後,此母駱駝每過此地,必會長鳴,這就是他們分辨陵家的方法了。
又因此陵無冢,且行秘葬之禮,所以每年的祭拜活動很不方便。明正統年間,鄂爾多斯蒙古部進駐河套,遂將成吉思汗生前所用器物及靈柩等移至今達拉特旗之王愛召,以受四時之祭,清初,又遷至伊金霍洛。自成吉思汗逝世後,為祭祀方便,建立了象徵成吉思汗陵寢的八白室(八座白色的氈帳),隨著蒙古族政治中心的變動,輾轉大漠南北。l954年重回鄂爾多斯,新建具有民族傳統特點的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建立之初,便按習俗對成吉思汗進行祭祀。元世祖忽必烈建國伊始又欽定了成吉思汗四時大祭:農歷3月21日、5月15日、9月l2日、l0月3日,此外還有月祭、奉祭,每年達30多次祭祀活動。祭祀形式嚴格保留了13世紀古老的蒙古族習俗。
現存的成吉思汗陵建於l956年,主體建築由正殿、東殿、西殿組成,中以走廊連通並附以後殿。宮頂覆黃、藍兩色琉璃瓦。正殿高26餘米,樹穹廬,檐修雙層;東西兩殿均高23米,頂如傘蓋,覆以黃色琉璃瓦,外以藍琉璃瓦作雲頭。紀念堂內塑一高5米的成吉思汗像,身披甲胄,手執經卷,後襯以古蒙古帝國版圖,兩邊廊壁上繪述成吉思汗生平大事的壁畫紀,寢宮供奉成吉思汗、孛兒帖夫婦及孫責由大婦靈柩。東殿安放成吉思汁第四子拖雷夫婦之靈柩;西殿供奉九角旗與紀念物,殿外因中的大木輪傳為運載成吉思汗靈柩時所用之車輪。成吉思汗陵建築形式,繼承了數千年來草原游牧文化的特點,它那穹廬式大頂,黃藍相間的雲紋圖案,已成為蒙古族建築的典範。
成吉思汗陵保存的文物主要有:成吉思汗用過的餾金銀鞍、寶日溫都爾(木奶桶),有蒙元及歷代所存大量珍貴的文物,成為成吉思汗陵近八百年風雨歷程的歷史見證。
步入陵殿,成吉思汗英武山河的浩氣,八百年不熄的酥油燈,閃動著游神的亮光,懸掛飄拂的條條哈達,好象在向如織的拜渴者訴說著成古思汗的奇功偉績,傾訴看成吉思汗陵近八百年的漫長歷程。成古思汗陵自來便有專職武士守候,最早的守護者稱「鄂爾多斯」,專職看護人稱「達爾哈特」,他們都是當年成吉思汗500衛隊的後人。現守陵者已是衛隊勇士的第35代孫。守護大員稱「齊農」,由伊克昭盟盟長兼之,而盟長則是身為昔日皇親的七旗扎薩克輪流擔任。
成古思汗行宮,位於陵之東南,由直徑l8米,高13米的金頂大帳、側殿、選汗台、草原市場、文物陳列館、射豬場、賽馬場、摔跋場和供遊人居主的帳篷組成。這里每年都要舉行各種祭把活動,24公祭最為隆重,遊人至此,撫古追今之餘,尚能領略草原風光,觀賞奇特民俗。
成吉思汗陵,是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是內蒙古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集游覽、娛樂、餐飲、住宿為一體,融民族文化為特點。主要項目有:馬隊迎賓、民族禮儀接待、騎馬騎駱駝游草原、蒙古包住宿、鄂爾多斯蒙古族「秀斯宴」(全羊宴)、風味茶、簧火晚會、蒙古族摔跤、蒙古族舞蹈、器樂和民歌表演。其中尤以古代蒙古宮廷「詐瑪宴」、「鄂爾多斯婚禮」享譽海內外。
相傳近800年來一直保護成吉思汗墓陵不被人發現的一個詛咒,2002年8月一個聲稱已找到成吉思汗墓地的美國考古隊,突然放棄挖掘行動,並撤出外蒙古。
2.一個美國的歷史與地理考古隊於2002年6月獲得外蒙古政府的許\可,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以北200英里的地方,挖掘他們認為可能是成吉思汗的墓陵地點。
然而,這個由芝加哥大學歷史學者伍茲以及黃金交易商克拉維茲共同組成的考古隊,在遭遇一連串不幸事件後,突然決定放棄挖掘行動。考古探險隊發現,墓陵的地點由一條2英里長的牆壁保護著,牆壁中忽然湧出許\多毒蛇,一些考古隊的工作人員被蛇咬傷。另外,他們停放在山邊的車輛無緣無故地從山坡上滑落。
之後,一位前外蒙古總理指責考古隊的挖掘行動,驚擾了蒙古人的祖先,褻瀆了他們聖潔的安息地點。考古隊遭到這一連串打擊後,決定立即停止挖掘行動。據說,成吉思汗在1227年去世之前,曾下令不許任何人知道他的墓陵在何處。有一傳說認為,有上千名士兵在墓陵完工後遭到滅口,以防止他們將墓陵地點泄露;另有800名士兵在返回蒙古時被屠殺,隨後數千匹馬被驅趕,將墓地的痕跡完全踏平。
參考資料:http://www.bxtour.com/photos/view.asp?id=568
至盡是個迷。因為當時埋葬成吉思汗時沒有立任何標志,而且用馬隊踏平土堆,還要軍隊駐守,直到長滿青草,和周圍的草地融為一體為止。現在普遍的觀點是在蒙古國境內。
『叄』 馬斯塔巴是下面哪一個國家的一種陵墓形式
馬斯塔巴是下面哪一個國家的一種陵墓形式?()
A、 埃及
B、 伊朗
C、 印度
D、 印尼
答案: A
解析:「馬斯塔巴」(mastaba),阿拉伯文的音譯,意為石凳,最初用於古埃及住宅形式,後來是埃及古王國之前貴族的墓葬形式。墳墓多用泥石建造,呈梯形六面體狀,分地下墓穴和地上祭堂兩部分。墓中一般有眾多墓室,不僅用於放置死者屍體,還放置陪葬者屍體。此外還有用於放置食物、用具和衣物的墓室,進入古王國時期後,國王開始使用金字塔取代馬斯塔巴作為墓葬形式,而最早的金字塔正是從馬斯塔巴演進而來的。
考古挖掘到保存完好的第一王朝期間所建的馬斯塔巴:其最核心部分是位於地表下的長方形坑,地坑被分成五個小間,正居中的大間用於貯放死者;毗鄰的四小間是放死者的生前曾用品。地坑上面先是由泥磚構建的九排三縱式小隔間,再由沙土覆蓋最外層。
『肆』 墳,墓,冢,陵這四種說法到底有什麼樣的區別呢
墳,墓,冢,陵都是指一個人去世之後所要下葬用場所,只是從規格和面積,身份使用上來區別。
墳就是民間老百姓最常使用,就是一個人下葬後土地凸出來一個鼓包地形。而墳一般都是一個人或者最多兩個人,多是夫妻合葬。
例如我們最著名秦始皇陪葬墓兵馬俑,這個墓被開發後發現大量陶土製作人形,馬形,車形等作為陪葬。
裡面只是秦始皇陪葬品一部分,所以這個陵墓可以有多大,只有皇帝自己清楚,而一般陵墓在古代都有雄兵把守。
陵墓是最大規模下葬場所,它可以有多個墓穴來組成,而墓比墳大,墳有時會比冢大。這個就是看面積來判斷,沒有什麼難分辨。
『伍』 開羅死人城的墓地設計有哪些特點
在開羅城東南有個耐人尋味的地方叫開羅死人城。這里原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伊斯蘭學者亡靈安息之地。愛資哈爾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它的年齡比它所在的開羅城僅小3歲,享有「千年學府」之美名。
當年全世界傑出的穆斯林學者,都以能在愛資哈爾大學深造而感到驕傲,並以死後能葬在愛大附近的墓地而感到榮幸。於是,1000多年來,這塊風水甚佳的愛大墓地面積日趨擴大,發展到近代,就成了一座頗具規模的「城市」。
當初,這塊墓地里,只准安葬伊斯蘭學者的屍體,故而墳墓的設計如同清真寺,具有濃厚的伊斯蘭色彩。整個墓地,只見清真寺宣禮塔一座緊挨著一座,成了「千塔之城」。而且墓地修飾講究,造型奇特,參觀者到了墓地,並沒有墓地里通常有的陰森凄涼的感覺。
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塊墓地除了安葬有地位的伊斯蘭學者外,有錢的上層貴族和富有的穆斯林都被允許埋葬在這里,在近代,更有一些貧困的穆斯林也擠進了這塊墓地。從而使墓地的建築出現了差別,有的高大講究,有的矮小簡陋,從中可以區別墓主身前的社會地位及家庭情況。
由於埃及人口迅速增加,出現了人口危機,再加上經濟困難、住房緊張,這塊沉靜了千年的古墓地成了那些由外地或農村來到開羅的流浪漢落腳謀生的寶地。
尤為嚴重的是開羅城內許多住房多年不修,塌房事件時有發生,不少居民從倒塌的樓房遷出後,無處安身,不得不來到死人城安居。他們把傢具、電視機等搬進這里,在此度過一個個炎熱的白天和潮濕的夜晚,據官方保守的估計,在這里安身的「墓地居民」已達幾十萬之多。
開羅死人城
『陸』 圖坦卡蒙的墳墓有那麼神奇嗎
汗…誰謠傳有眼鏡蛇的?根本就沒有眼鏡蛇好不…倒是「圖坦卡蒙的詛咒」有名,也是眾多巧合的疊加罷了,眾多參與考古的人不幸遇到意外而為這個詛咒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但是眾所周知卡特卻活了很久,所以這個「詛咒」也就不攻自破了。只是太多巧合畢竟是難以讓人相信的。(科學家推測是墓葬經過三千年的密封滋生了有毒的微生物,很容易感染)而真正奇怪的是墓葬中根本沒圖坦卡蒙身份的證明,人們從陪葬品的規模推斷了他的法老身份,奇怪的是他眾多陪葬品中甚至有很多都是他叔叔的東西。可是如果是法老為什麼他的墓葬不是金字塔呢?迷。甚不懂請繼續追問
『柒』 古埃及最初的陵墓建築是何種形式其特點是什麼。,,謝謝啦
古代埃及比金字塔的雛形叫做「馬斯塔巴」(mastaba),阿拉伯文的音譯,意為石凳,是埃及古王國之前貴族的墓葬形式。墳墓多用泥石建造,呈梯形六面體狀,分地下墓穴和地上祭堂兩部分。墓中一般有眾多墓室,不僅用於放置死者屍體,還放置陪葬者屍體。此外還有用於放置食物、用具和衣物的墓室,進入古王國時期後,國王開始使用金字塔取代馬斯塔巴作為墓葬形式,而最早的金字塔正是從馬斯塔巴演進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