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朗現在怎麼樣了
很好
❷ 在伊朗的猶太人現在境況如何
伊朗法律規定宗教平等,猶太人享有宗教活動的自由,並可以組建宗教社團等。在伊朗議會中,猶太人還擁有一個永久性的固定席位,猶太婦女可以不戴頭巾上街等。伊朗政府曾多次表示,不會因為以色列而傷害本國猶太人。
❸ 伊朗的現況怎麼樣
伊朗也是發展中國家,但是綜合實力肯定是沒法跟中國比的。
❹ 19世紀伊朗絕世美女,身材肥胖有鬍子,後來怎樣
提到絕世美女、第一美女這些詞彙,我們會想到西周幽王的寵妃褒姒;中國古代四大美人貂蟬、楊貴妃、王昭君和西施;漢成帝劉鰲的皇後趙飛燕;春秋時期著名的息夫人「桃花夫人」等等……這些古代女子的共同特徵是相同的,故稱之為美女,容貌在當時肯定是傾國傾城的,否則也不會一直保留芳名到了如今。
而今天我們要認識這位美女,卻與大部分人的想像中不太一樣,她的一生非常傳奇,相傳145位男人想娶她,還有13人因被她拒絕而自殺,她就是卡扎爾公主。能有如此驚人數字,我們猜想她肯定是位絕色美人了,她究竟是怎麼的容貌才使得男人為她如此痴狂呢?
「畸形」審美國王,「帶偏」整國女性
卡扎爾公主的父親是愷加王朝第四任國王——納賽爾丁·沙,這位國王的喜好有些獨特,他喜歡偏男性風格,尤其是青春期的少年,最好還有著濃濃的眉毛和新長出來的胡須。這種審美觀也被當時的女性所效仿,認為越男性化越美麗,於是這群女性紛紛開始往「美麗漂亮」發展。
為了使身材看起來像男性,當時的伊朗女性便使勁開始吃胖,使得自己看起來健壯、有力,然後還會畫上濃濃的眉毛,貼上假胡須。這些「扮丑」行為我們想像那個畫面,一定是極其搞笑滑稽的。
當時的伊朗女性雖然「偏男風」,但是著裝卻是裙子,而且竟然是芭蕾舞裙,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這也是因為這個國王,原因卻使人啼笑皆非。
在1873年的時候,納賽爾丁曾受沙皇之邀去俄羅斯遊玩,其間他觀賞了一場芭蕾舞劇,舞者們靈動優美的身姿。在回國之後,這位國王還念念不忘,一直贊不絕口,這又引得自己的嬪妃紛紛開始效仿,以此來贏取國王的芳心。男性的妝容加上精緻的芭蕾舞裙,在現代看來可能是為了搞笑效果才有的裝扮,在當時的貴族中卻大為風靡,普通人家想這樣裝扮也是沒有經濟能力的。
這樣看來,卡扎爾公主在當時確實算是時尚又漂亮的美女了,有很多男人追求也並不算稀奇。不過假如普通人也都有自己的審美,而不是一味順從國王,估計也不會有這么搞笑的場面了。
心靈美的卡扎爾公主
外在的容貌只是短暫的,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內在的靈魂。卡扎爾公主的容貌雖然不像我們聽說的那麼傾國傾城、絕世美女,但在當時確實是可以的,尤其是她當時給伊朗女性做的傑出貢獻,影響了許許多多女性同胞。
卡扎爾公主是第一位脫下穆斯林婦女的頭巾,穿上西方服飾的伊朗女性,是伊朗女權的開拓者,是當時女權運動的領袖人物。據資料記載,她還做出過與丈夫離婚的舉動,敢於嘗試與打破原有的束縛,為女性爭得權益,贏得社會地位。她完美地捍衛了女性的主權,在當時大大推動了男女平等。不僅如此,她同時還是在繪畫、寫作方面很有研究,她是一位有內涵的女性,這種內在美比外在的容貌要吸引人的多。
她的美,是由內而外散發出的美麗,是可以永遠吸引著異性甚至同性的美,她身上散發出的強大氣場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征服的。所以我們不必糾結她到底美不美,之所以有那麼多男人瘋狂追求她,甚至為其自殺,可能過多的是被卡扎爾公主的內在魅力所吸引、所痴迷。
本以為卡扎爾是位詩人,她會十分欣賞詩人,於是當時有一位詩人為了追求卡扎爾公主為她寫了許多情詩,但卻沒能打動公主的芳心。其實這些男性追求她,並不僅僅是因為卡扎爾公主身份高貴,更重要的還是她骨子裡散發出的氣質,以及巨大的魄力。
話說回來,卡扎爾公主單看容貌的話,在當時那個審美來評價,確實是算為美女。身材豐滿健壯、偏男性化,眉毛濃密,還有穿搭完全跟得上當時的流行趨勢,也是完全符合當時大眾審美觀的。即使放在現在,我們個人可能認為不太漂亮一件衣服滿大街都在穿搭時,也會重新審視這件衣服,甚至會懷疑自己的審美是否有問題,這跟當時伊朗女性的觀念可以說是一樣的,大眾審美會影響自己的審美。
總而言之,卡扎爾公主的容貌在當時成為絕世美女,我們也不用質疑糾結她的追求者,她為伊朗女性所做的貢獻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即使真如傳聞所說,13人因追求被拒絕而自殺也不足為奇了。
❺ 伊朗70年代是個很開放國家,為什麼現在這么保守
你說的是巴列維時期,後來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建立了政教合一,用伊斯蘭教法統治國家,使伊朗社會在精神生活上保守化。但是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確立的政治體制是宗教力量與世俗力量達成妥協的結果,加上什葉派本身所具有的的變通性和包容性,伊朗本民族的文化傳統以及猶太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婦女的地位也較其他伊斯蘭化國家為高,婦女可以受教育,可以拋頭露面參加公共社交、文化、體育活動。加上原來巴列維時期打下的良好基礎,伊朗是中東地區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三個國家之一,總體上來說並不如許多人想像的那麼保守。認為伊朗專制保守,是人們先入為主或受西方對伊朗妖魔化宣傳的影響
❻ 伊朗這個國家怎麼樣呢
在國內外的各大媒體上,因為堅持不懈的和美國人叫板,伊朗算是妥妥地站上了頭條。畢竟,在當今這個世界裡,美國還是全世界貨真價實的老大。伊朗以它小小的身板,和世界老大叫板,這的確是件令人佩服的事情。正是因為有伊朗這樣的國家存在,美國才不至於那麼囂張。
雅利安人的後裔居魯士大帝以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小首領起家,經過一系列的勝利,打敗了米底、呂底亞和巴比倫等三個帝國,統一了大部分的古中東,建立了從印度到地中海的,世界上第一個跨大洲的大帝國“波斯帝國”。在擊敗古巴比倫的時候,居魯士大帝還解放了當時還是“巴比倫之囚”的猶太人。波斯帝國是波斯人最值得驕傲的事情,所以現在的伊朗人都將居魯士尊稱為“伊朗國父”。
❼ 現在的伊朗怎麼樣了
內賈德很牛啊!
僅僅6個月前,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這個名字幾乎不為世界所知,如今他已經是被全球媒體關注最多的人物之一。
僅僅6個月,這位伊朗總統已經以他強硬的姿態改變了伊朗核談判的態勢,並在逐步爭奪中東地區的主導權,迫使白宮懇求他回到談判桌上來。
當西方分析家們把目光都投在了那些消費著西方文化、樂於參加德黑蘭北部歐式風格俱樂部的德黑蘭知識分子身上時,他們沒有看到德黑蘭南部的中低收入居民區,他們也忽視了伊朗貧窮的農村,正是這些人使內賈德在2005年6月的伊朗總統大選中打敗了有著豐富政治經驗、頗具知名度的伊朗政治家拉夫桑賈尼,獲得了壓倒性勝利。而內賈德就一直生活在他們中間。
同樣,內賈德在一周內第二次說出「納粹大屠殺是個神話」的時候,他也恰恰是在前往伊朗南部三省視察工作的途中。
在德黑蘭東部的工薪階層低收入街區納爾馬克區,有一幢毫不起眼的兩層樓,這個只有90平米的公寓樓就是內賈德的家。在這里,他和他的子女住在底層,二層則住著他的父親,一位鐵匠。即使當了總統後,他也執意要留在原來的這幢公寓樓內,最後才不得不因為安全原因而離開。這一小小的細節,也許恰恰可以從一個側面解開內賈德之謎。
如果說美國總統布希試圖用快人快語博得國內民眾追捧的話,那麼內賈德就任總統以來在伊朗國內的每一步舉措也同樣走得自信而有個性。
與人民在一起,是內賈德的口號。作為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他第一次內閣會議是在瑪什哈德的伊瑪姆禮薩清真寺舉行的。他命令把總統官邸內所有絢麗的波斯地毯全部拿走,而這絕不是做秀。他還允諾要把伊朗的石油收入送到每個老百姓的餐桌上,並縮小經理階層與普通民眾之間的收入差距。
「他是個有點怪異的傢伙」。這是美國總統布希最近在接受美國公眾電視台采訪時針對內賈德有關以色列的一番驚人之語做出的最有味道的評論。對於美國來說,內賈德讓美國人感到琢磨不透,他們更熟悉拉夫桑賈尼、哈塔米等等這些與西方保持著良好關系的伊朗政治家。內賈德的當選使美國感到憂心忡忡。
在伊朗大選結果剛剛公布後不久,美國國務院立刻發表聲明,指責伊朗大選既不公正也缺少自由。隨後,又有當年的美國人質出來指認內賈德參與了1979年伊朗扣押美國使館人員的事件。甚至在內賈德於2005年9月即將第一次在國際舞台亮相參加聯合國大會時,還傳出了美國可能不會給他發放簽證的消息。
然而伊拉克的政治天平微妙地改變了美國和伊朗兩方的政治砝碼。現在美國要依賴伊朗維持伊拉克的穩定,而這反過來給了伊朗在核談判桌上與美國叫板的籌碼。內賈德當選後,伊拉克過渡政府總理和總統紛紛出訪伊朗,這兩位薩達姆的宿敵與內賈德的相會似乎有點「老戰友相逢」的意味,伊拉克的政治天平也越來越向伊朗傾斜了。而當內賈德口出「應該把以色列從地圖中抹去」,在一周內兩次拋出「納粹大屠殺是個神話」言論時,西方政治分析家似乎從他的話語中讀出了更多的意味。
2005年5月,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赴以色列調查其核武庫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廣泛關注,一些西方評論家認為,內賈德的反以言論是在爭取國內年輕人和阿拉伯世界的支持。
處於西亞通往歐洲和中亞通往印度洋十字路口的伊朗高原,多次遭到強悍的外族入侵,山河幾度破碎,數不清的操著各種語言、信仰和習俗的部落、民族在這里生存。在以民族國家為基礎的現代國際關系結構中,很難想像如果沒有國內的統一信仰、團結和鄰國的睦鄰友好,伊朗能夠在美國、以色列的重重包圍和威脅下實現發展經濟和民族復興的夢想。
如果不認識到這一點,也就很難理解為什麼內賈德是個「有點怪異的傢伙」。
而未來,這位出身平民的鐵匠之子將把伊朗帶向何方,將會給世界政治帶來怎樣的影響呢?人們將拭目以待
❽ 伊朗勢力現在如此膨脹,到底是誰給了他們這個底氣
伊朗方面底氣比較足,其實以下有幾個原因。首先,伊朗地區自己的擁有的石油資源非常之豐富,而現在很多國家都很需要這一項戰備資源。其次的話,伊朗和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大國關系一直都還可以。還有一點就是伊朗控制的霍爾木茲海峽戰略地位已經緊急地位都相當重要。
伊朗其實自己整體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要知道伊朗的石油資源以及他們控制的霍爾木茲海峽。只要伊朗方面停止是有的出口以及關閉霍爾木茲海峽,就會對其他的國家,尤其是大國的戰略以及經濟方面造成很大的影響。
另外一點,伊朗還是比較聰明的,習慣利用大國實力。除了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他都在友好的相處。一旦與美國形成對立的局面,肯定其他的國家會幫助他,就形成了兩大對立的陣營。到那個時候不是他一個人面對美國,而是一群國家與美國對抗。
❾ 伊朗最後一任王後,為何晚年要靠寫回憶錄賺錢
作為伊朗最後一任王後,法拉赫·巴列維的名字並不響亮,因為她的丈夫,巴列維國王的政權被推翻,她們一家只能四處流亡。但作為女性,法拉赫的一生卻又是一部勵志史,她前半生與後半生分外鮮明的對比,任何人聽了都會唏噓不已。
法拉赫在自己的書里這樣說:
我,法拉赫·狄巴,不是婚前的女孩,也不是婚後的王後,我是名叫法拉赫的女人,嫁給了一個叫做禮薩·巴列維的男人,現在,我是姓那個男人姓的寡婦,因此,我的真正姓名是法拉赫·巴列維。這就是法拉赫,一個經歷了雲端生活之後,重新腳踏實地的女性。
❿ 伊朗現在有皇室嗎
現在是沒有的,伊朗現在被一群祭司統治著,總統只是一個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