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吉烏鐵路計劃明年開工,這條鐵路經過了哪些地方
中國與中亞國家連接起來的鐵路項目已經討論了很多年,俄羅斯雖然向來與中國交好,但同時對於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也自己的想法,反對由中國開始延伸到內陸乃至俄羅斯周邊的鐵路建設計劃,而吉爾吉斯斯坦則一直不敢在俄羅斯的反對之下私自開建,因此該鐵路項目一經擱淺便是多年。
但事過多年之後也終於迎來了轉機,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只要俄羅斯方面不再反對,那麼吉方則能夠有機會繼續商討20多年的「中吉烏鐵路計劃」,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將可能在明年開工。
「中吉烏鐵路計劃」在目前不管是鐵路干線還是軌距,各國之間都還未完全達成共識,因為鐵路需要穿過難以到達的高山地區,需要特殊的技術處理以及扎實的施工能力。
中國在國際上向來有「基建狂魔」之稱,多年來國際上不管多難啃的工程皆是能夠出色地完成任務,相信對於「中吉烏鐵路」也能夠克服技術和地理位置上的施工問題。
『貳』 中國有到伊朗的火車嗎
截止到2019年12月中國沒有到伊朗的火車。中國開設國際列車的國家有俄羅斯,蒙古國,朝鮮,越南,哈薩克。
國際列車車次:
K3次列車每星期三由北京站發車,每星期四經由烏蘭巴托站,每星期一到達莫斯科雅羅斯拉夫爾車站。
K4次列車每星期二由莫斯科雅羅斯拉夫爾車站發車,每星期日經由烏蘭巴托站,每星期一到達北京站。
K19次列車每星期六由北京站發車,每星期二經由滿洲里站,每星期五到達莫斯科雅羅斯拉夫車站。
K20次列車每星期五由莫斯科雅羅斯拉夫車站發車,每星期五經由滿洲里站,每星期六到達北京站。
K23次列車每星期二由北京站發車,每星期三到達烏蘭巴托站。
K24次列車每星期四由烏蘭巴托站發車,每星期五到達北京站。
(2)中國到伊朗鐵路要經過多少國家擴展閱讀
廣西南寧至越南嘉林中越國際列車T8701/2次也成為中越兩國旅客回家過年的熱線。2015年2月11日,由越南嘉林開回廣西南寧的T8702次車廂全部滿員;當日由廣西南寧開往越南嘉林去的T8701次客流也明顯增多,大年初一、初二的車票已緊張。
中越兩國,山水相連,習俗相近,都有過年的習俗。據南寧客運段國際車隊車長梁勝偉、韋鋒介紹,2月11日,由越南嘉林開回廣西南寧的T8702次。
車廂里有柳州籍的商務旅客、有桂林籍的留學生、有四川務工回國的人士,還有到南寧中轉北京去的蒙古人。而當日廣西南寧開往越南嘉林去的T8701次,客流主要是跨國探親、旅遊等等。
『叄』 泛亞鐵路東線具體經過哪些地區
泛亞鐵路東線由中國經哈薩克、烏茲別克和土庫曼入伊朗東部。
泛亞鐵路(英語:Trans-AsianRailway,TAR)是由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策劃,打造歐亞大陸鐵路運輸網路的建築計劃。
本計劃始於1950年代,預計建構長14,080公里、貫通新加坡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並延伸至歐洲及非洲的鐵路。航運、航空業尚未發達時,此計劃具有降低運輸時間和成本的吸引力。
(3)中國到伊朗鐵路要經過多少國家擴展閱讀
泛亞鐵路網路將包括四條主要的鐵路路線。包括現有的跨西伯利亞鐵路,連接莫斯科至海參崴,將用於網路上俄羅斯路線的一部分。
另一路線將連接中國、韓國、蒙古、俄羅斯、哈薩克。2003年,哈薩克總統提出的建立一條標准軌鐵路連接哈薩克多斯特克(接近中國邊境)至伊朗戈爾甘,但它尚未建成。
『肆』 中國-伊朗鐵路怎麼樣了
伊朗外長穆塔基2010,11月15日宣布,修建聯通中國與中東的鐵路線方案已得到相關國家的同意。如果可行性研究進展順利,這條全長2300公里的歐亞大動脈將於明年初動工。
據伊朗媒體報道,伊朗外長穆塔基2010,11月15日宣布,伊朗、阿富汗、塔吉克等國已同意與中國合作,共同修建一條連接中國與中亞和中東的鐵路線。穆塔基說,這條來自中國的鐵路,從新疆出發,途經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抵達伊朗,在伊朗分為南、西兩條線,南線直達波斯灣,西線通往土耳其和歐洲。他稱這將是「交通領域的一場革命」。本月初,中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阿富汗四國的交通部部長以及伊朗交通部秘書長在塔吉克首都杜尚別簽署了《中—伊鐵路建設初步協議》。據介紹,目前阿富汗已基本完成為確定最佳路徑和最佳建造橋梁及隧道地點的可行性研究,塔、吉兩國也將在未來4個月內完成這些研究。明年初將在中國召開會議,各國將公布這條鐵路在各國境內花費的財務預算,同時宣布正式動工。這條鐵路線全長2300公里,總預算43億美元。
有關專家表示,西方慣於把中伊關系跟政治掛鉤,其實是想多了。修建「中—伊鐵路」給兩國帶來的最直接的好處還是經濟利益,一方面可以帶動中國西部地區的建設,促進中國與中亞國家、歐洲國家之間的貿易,另一方面可以把伊朗同亞洲最具活力的地區連接起來,使伊朗受益於東亞地區的增長潛力,同時為伊朗商品走向世界搭建平台。再者,伊朗提出合作的意願,首先還是看中了中國過硬的鐵路技術。這說明,中國鐵路經過幾年「走出去」的實踐檢驗,已經獲得了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
『伍』 中國到伊朗要經過幾個國家
從中國到伊朗有兩條路線,一是走阿富汗,再就是走巴基斯坦都可以到達。因為中國和巴基斯坦、阿富汗是鄰居,而伊朗和這兩個國家接壤。
『陸』 中巴鐵路途經國家
中國、巴基斯坦。
中巴鐵路和中巴經濟走廊的巨大戰略意義和現實經濟利益
一、中國的地緣優勢以及鐵路對中國的戰略意義
中國是陸地強國,中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陸權天然強於美國。應該充分發揮中國陸權的地位,集中精力發展鐵路科技,修建鐵路、高鐵、公路、管道通向周邊國家,以各種道路綁定周邊與中國共同發展。而且不怕周邊繁榮,周邊發展了,才能與我們形成共同的大市場,挑戰歐美市場的主流地位。以己之長,攻對手之短。
這一點可以借鑒德國的歷史經驗教訓。德意志於1866年統一後,實力大大超過了原來的陸地霸主法國,僅次於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英國。驕傲的德國人一直要挑戰英國在歐洲的地位。但是德國只有一面臨海,而且波羅的海出口很窄,很容易被英國封鎖,海權註定無法挑戰英國。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在日德蘭大海戰中擊敗雄心勃勃的德國,使得德國的軍艦再也無法出海。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認真吸取了教訓,竭力發展潛艇,只派出潛艇與英國交鋒,英國損失巨大,但是最終德國仍然失敗。二戰後,德國原本腹背受敵的地理位置卻變成了極佳的地緣優勢。德國位於歐洲中央,鄰國很多,做生意比英國方便很多,經濟實力迅速超過了英法的總和。德國竭力發展高鐵技術,銷往歐洲的產品基本都是鐵路運輸。德國的鐵路技術遠遠超越英美,與法日並稱世界三強。GDP僅佔世界第三位的德國,居然在數十年裡長期占據外貿世界第一的位置,外貿量比海運為主的美國和日本都要高。孤懸於海上的英國,完全依賴海運,貿易反而遠遠落在後面。德意志民族超越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千年夢想終於在和平時期實現。歐洲因為修建了連接各國的泛歐鐵路而使整個地區的經濟社會得以快速發展,歐洲一體化得以實現。頑固堅持海運優於陸運的觀點可以休矣。任何觀點都不應該教條化,海運和陸運各有優勢,關鍵在於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
中國的地緣與德國非常類似,而且比德國還要好得多,而美國與英國非常類似。中國只有一面臨海,而且被周邊島嶼所圍繞,不象美國兩面都面向寬闊的大洋。雖然我們的海岸線很長,但在海權上挑戰美國的霸權需要付出極大代價。所以我們的當前海權戰略重點就是爭取控制西北太平洋以及北印度洋,而無法象美國那樣控制全球海域。不過在陸權上,中國的優勢無疑是世界第一,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與中國抗衡(包括俄羅斯)。鄰國很多,在戰爭時是劣勢,但是在經濟建設時是很大的優勢。
我國的西部地區包括12個省市及自治區,總面積約68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72%。人口總數約為3.8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9%左右。從地圖上看,中國西部是整個世界的中心。西部地區,既與亞歷山大大帝、拿破崙、彼得大帝渴望染指的印度比鄰,又與阿拉伯文明的核心圈子相銜。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將軍認為西部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五千年來長盛不衰的根基。他特別撰文《西部論》,力主中國發展應將大戰略轉移到西部。美國學者認為,中國是「東亞大半島」。半島生存,需要縱深,需要垂青西部。西部地區的崛起對擁有2多萬公里邊疆線的中國,戰略意義顯著。西部無虞,中國就會安定一半。歷史上,凡是強盛的中原王朝,無不向西用兵。可以說,西部崛起,中國無事。中國西部經濟的發展,對從西部陸路走出國界的通道有強烈的需求。
不僅是中巴鐵路,還要延伸到伊朗,還要修建中吉烏鐵路、中緬鐵路、泛亞鐵路,中俄、中蒙、中朝韓之間的鐵路也要提高運力。到那個時候,條條鐵路就是經濟貿易血管,中國就是亞洲的核心,中國及其周邊是全球最大的市場,超越歐美。我們在世界貿易中的話語權就很強,歐美也不敢制裁我們。
在國際貿易嚴重依賴海上航線的今天,在國際貿易結算主要用美元結算的今天,把持著海上航線的「美軍」與把持著國際金融的「美元」,無疑成了維護美國霸權的兩根支住,兩根「相輔相存」、「互為因果」的支柱。我們用高鐵繞開美國海軍的堵截,等到整個亞歐大陸被高鐵連為一體,孤立於西半球的美國將成為邊緣國家,美國的話語權被大大削弱,中國的崛起就不再是夢想。孫中山先生在一百年前就認識到鐵路對中國的極端重要性,願意放棄大總統職位專心修鐵路,今人難道不如嗎?
二、巴基斯坦的地緣優勢以及中巴能源通道對中國的巨大意義
巴基斯坦西面與伊朗、阿聯酋、巴林、卡達、科威特、伊拉克、沙特、土庫曼等原油輸出國相接近,而它的東面則是世界最大的3個石油進口國:中國、印度、日本。這樣的地理位置,使巴在由西亞到東亞的油氣傳輸通道上,占據了獨特的地位。南亞正在談判的4條油氣管線有三條經過或終止於巴基斯坦:卡達—巴基斯坦,土庫曼—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不過整個南亞次大陸臨近波斯灣,南亞管線節約的航運成本並不多,而且印度與巴基斯坦芥蒂很深,不願受巴方控制,所以除了巴方熱心推動之外,南亞其它國家並不熱心。
但是對於中國就完全不同了,2000公里的中巴油氣管道有三大好處:1、節約航運成本:中國從波斯灣進口油氣,油輪最近的航道也要繞道馬六甲海峽,萬里迢迢抵達廣東湛江港。瓜達爾港距離波斯灣近在咫尺,從瓜達爾港直接裝卸油氣並通過管道運到新疆,節約上萬公里的航程,成本非常低。以後管道還可以延伸到伊朗,中東到中國的油氣全程管道運輸,無需油輪。2、徹底繞開馬六甲海峽和印度半島,讓美印耗費巨資建設的海軍毫無用武之地。3、促進大西北發展:在新疆建立大型石化基地,可以大大加強西北地區成品油和石化衍生品的供給,無需從東部運輸成品油,節約的國內物流成本更加是天文數字。
從地緣來看,中巴油氣管道比中緬油氣管道節約更多航程,成本更低。而且中緬管道不能繞過印度半島,仍然會受到美印海軍的牽制。不過771公里的中緬管道主要是解決大西南地區的石化需求,促進西南經濟發展,與中巴管道是互補關系,完全不沖突。
再類比德國的情況,德國也竭力發展管道運輸,本土內管道非常密集,俄羅斯銷往西歐的油氣很多都要經過德國。巴基斯坦願作中東與中國之間的能源通道,正如德國願作俄羅斯與西歐之間的能源通道一樣。能源過境,巴方也可以獲取經濟利益。
三、中巴貿易通道對西部大開發的推動
在中國的邊疆省份中,新疆是接壤國家最多的一個。新疆在其5600多公里的漫長邊界線上,與8個國家接壤。而此次「經濟走廊」的東部起點,正是新疆西部重鎮喀什。喀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區內的塔什庫爾干縣,「一縣通三國」,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三國相鄰。但是,優良的地理位置,並沒有為新疆帶來經濟的繁榮。由於新疆臨近中亞,而中亞雖然處於歐亞中間地帶,但是國家經濟發展普遍落後。加之新疆沒有出海海港,經濟發展極為受限。新疆的貨物出口都需經過4000餘公里的鐵路運輸,橫穿中國北方,經過長途跋涉到達中國東部的天津後,再由遠洋巨輪運往世界各地,運輸成本很高。長久以來,新疆地區經濟發展一直無法突破地理瓶頸,而多年的內地對於新疆經濟的「對口支援」也成果有限。因此,新疆依靠「能源開發」「西氣東送」的發展戰略,也確實是地理現實困境的「無奈之舉」。
中巴經濟走廊的鐵路、光纜、電纜等,可以大大拉近中國商品與中東、南亞市場的距離。如果鐵路順利貫通,那麼就意味著新疆將有用一個寶貴的「出海口」,進而輻射整個南亞和中東地區。中東和南亞的人口超過18億,市場潛力巨大。中國商品出口世界第一,不過主要是通過東部地區出口,運輸到歐洲速度很慢。瓜達爾港是印度洋上的明珠,扼波斯灣的咽喉,直線距離迪拜僅600公里(對比:北京上海廣州距離迪拜6000公里)。俄羅斯帝國做夢都想擁有印度洋的出海口,用溫暖的印度洋海水清洗俄國軍靴,是幾個世紀俄國軍人的夢想。俄國人獲取印度洋出海口的方式就是軍事佔領阿富汗,然後再向南侵略,簡單粗暴。中國人則是建立經濟走廊,互利共贏。以後中國西部的商品就可以走中巴鐵路,南亞銷售或在瓜達爾港裝船運到歐洲。國內商人就會在西部地區踴躍設廠,西部大開發的美好願景得以實現。新疆的面積很大,僅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面積就超過英國,土地供應非常充足。
光纜就是中巴之間的信息高速公路。當今的時代是大數據時代,國內IT企業已經有了不俗的實力,可以參與國際競爭。有了大容量的光纜,中國IT巨頭就可以在南亞設置數據伺服器,南亞中東和國內每年可以交換大量數據,搶佔南亞和中東龐大的信息服務(企業級應用、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市場。
巴基斯坦通過中巴貿易通道,與快速發展的中國緊密綁定,搭上中國的快車道,也可以促進本國發展。
總之,中巴經濟走廊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都非常重大,超過中緬油氣管道和中緬鐵路,是中國發展西部的一招致勝妙棋。建議要盡早建設,加快建設。
『柒』 中國到伊朗鐵路是直達線路嗎,伊朗的鐵軌火車和中國一樣嗎
中國到伊朗鐵路是直達線路,是由中國的義烏直接到伊朗的德黑蘭,其中伊朗的鐵軌與中國的一樣,都是雙軌的,電氣化鐵軌。
烏魯木齊-伊朗德黑蘭鐵路是中國鐵路總公司的總工程師何華武提出另一條「中國的絲綢之路」,新的絲綢之路將推動伊朗成為歐亞非的中轉站。
」義烏—德黑蘭」班列在中國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土庫曼,奔赴德黑蘭的Nikpasandi,車站編碼:0422。全程共經4個國家,先後在阿拉山口和薩拉赫絲兩次換軌,全程10339公里,預計運行時間14天。
這是首列從中國開往中東的鐵路集裝箱貨運班列,也是義烏繼中歐班列、中亞班列後,又一趟開向「一帶一路」國家的絲路「直通車」,2016年4月開始每個月最少要開一個班列。
「義烏—德黑蘭」班列的開行,搭建了一條連接「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的橋梁,開辟了中國與中東地區貿易往來的便捷通道,進一步密切了中國與伊朗乃至中東各國的經貿往來。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資訊-鐵總工程師:提議烏魯木齊-伊朗德黑蘭鐵路線
『捌』 一帶一路經過哪些國家和地區
蒙古:截至2013年,蒙古國國土面積為156.65萬平方公里,人口為294萬人。蒙古國經濟以畜牧業和采礦業為主,1997年1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蒙古國出口主要為礦產品、紡織品和畜產品等;進口主要有礦產品、機器設備、食品等。GDP(2013年)總計:125.45億美元;人均GDP:4418美元。
東盟10國
新加坡:新加坡的土地面積是718.3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6月,新加坡常住總人口臨時數字為547萬,其中334萬人屬於新加坡公民和53萬個「永久居民」,新加坡屬外貿驅動型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GDP(2014年)總計:3080.5億美元,人均GDP:56319美元。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國土面積330257平方公里,總人口2994.9萬。馬來西亞是相對開放的以國家利益為導向與新興工業化市場經濟體。馬來西亞是一個農業與自然資源出口國,石油是主要的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商。是世界上最大的磁碟驅動器生產國,膠乳和橡膠工業都是馬來西亞的經濟強項。主要進口機械運輸設備、食品、煙草和燃料等。GDP(2013年)總計:3400.02億美元;人均GDP:11122美元。
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陸地面積約190.4萬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約316.6萬平方千米(不包括專屬經濟區)。印尼人口超過2.48億(2013年),。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印尼的石油、天然氣和錫的儲量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印尼鎳儲量約為560多萬噸,居世界前列。金剛石儲量約為150萬克拉,居亞洲前列。此外,鈾、鎮、銅、銘、鋁磯土、鍾等儲量也很豐富。外貿在印尼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鼓勵和推動非油氣產品出口,簡化出口手續,降低關稅。GDP(2013年)總計:9104.79億美元;人均:GDP3,500美元。
緬甸: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約5141.9萬人口(2014年)。中緬經貿合作取得長足發展,合作領域從原來單純的貿易和經援擴展到工程承包、投資和多邊合作。雙邊貿易額逐年遞增。對緬主要出口成套設備和機電產品、紡織品、摩托車配件和化工產品等,從緬主要進口原木、鋸材、農產品和礦產品等。為擴大從緬甸的進口,中國先後兩次宣布單方面向緬甸共計220個對華出口產品提供特惠關稅待遇。GDP(2013年)總計:594.27億美元;人均GDP:915美元。
泰國:泰國面積約51.312萬平方公里,2014年,泰國總人口6450萬。錫是泰國最重要的礦產,儲量150萬噸,居世界之首。泰國是一個新興經濟體和被認為是一個新興工業化國家,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及零配件、電腦及零配件、集成電路板、電器、初級塑料、化學製品、石化產品、珠寶首飾、成衣、鞋、橡膠、傢具、加工海產品及罐頭、大米、木薯等。主要進口產品有:機電產品及零配件、工業機械、電子產品零配件、汽車零配件、建築材料、原油、造紙機械、鋼鐵、集成電路板、化工產品、電腦設備及零配件、家用電器、珠寶金飾、金屬製品、飼料、水果及蔬菜等。GDP(2013年)總計:3,872.16億美元;人均GDP:5,673美元。
寮國:寮國國土面積為23.68萬平方公里,約680萬人口(2014年)。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1994年4月21日,寮國國會頒布的新修訂的外資法規定,政府不幹涉外資企業事務,允許外資企業匯出所獲利潤;外商可在寮國建獨資、合資企業,享五年免稅優惠。2004年,寮國繼續補充和完善外商投資法,放寬礦產業投資政策。GDP(2011年)總計:100.99億美元;人均GDP1490美元(2013年)。
『玖』 中國列車到伊朗有多少公里需多長時間到達
「義烏—德黑蘭」班列在中國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土庫曼,奔赴德黑蘭的Nikpasandi,車站編碼:0422,全程共經4個國家,先後在阿拉山口和薩拉赫絲兩次換軌,全程10339公里,預計運行時間14天。這是首列從中國開往中東的鐵路集裝箱貨運班列,也是義烏繼中歐班列、中亞班列後,又一趟開向「一帶一路」國家的絲路「直通車」,2016年4月開始每個月最少要開一個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