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當今聯合國189個會員國中,發展中國家有多少各是什麼國家
在當今聯合國189個會員國中,發展中國家有148個,人口佔世界的82%,這次亞非會議中發展中國家齊聚印尼。每個國家所面臨的具體問題不盡相同,有貧困、戰亂等,但歸根結底還是發展問題
根據2005年世界銀行的數據
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於7000美元的國家,都可以被看作發展中國家。
如下:
排名, 國家 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美元)
43. 聖凱茨和納維斯 6,880
44. 捷克 6,740
45. 匈牙利 6,330
46. 墨西哥 6,230
47. 克羅尼亞 5,350
48. 波蘭 5,270
49. 愛沙尼亞 4,960
50. 斯洛伐克 4,920
51. 立陶宛 4,490
52. 智利 4,390
53. 哥斯大黎加 4,280
54. 巴拿馬 4,250
55. 模里西斯 4,090
56. 拉脫維亞 4,070
57. 聖露西亞 4,050
58. 黎巴嫩 4,040
59. 格瑞那達 3,790
60. 烏拉圭 3,790
61. 馬來西亞 3,780
62. 阿根廷 3,650
63. 加彭 3,580
64. 委內瑞拉 3,490
65. 波札那 3,430
66. 多米尼加 3,360
67. 波里茨 3,190
68. 聖文森特 3,300
69. 土耳其 2,790
70. 南非 2,780
71. 牙買加 2,760
72. 巴西 2,710
73. 馬歇爾群島 2,710
74. 俄羅斯 2,610
75. 斐濟 2,360
76. 羅馬尼亞 2,310
77. 馬爾地夫 2,300
78. 突尼西亞 2,240
79. 薩爾瓦多 2,200
80. 泰國 2,190
81. 秘魯 2,150
82. 保加利亞 2,130
83. 密克羅尼西亞 2,090
84. 多米尼加 2,070
85. 蘇利南 1,990
86. 伊朗 2,000
87. 馬其頓 1,980
88. 瓜地馬拉 1,910
89. 塞爾維亞 1,910
90. 阿爾及利亞 1,890
91. 納米比亞 1,870
92. 約旦 1,850
93. 哥倫比亞 1,810
94. 厄瓜多 1,790
95. 哈薩克 1,780
96. 阿爾巴尼亞 1,740
97. 中國 1,700
98. 薩摩亞 1,600
99. 白俄羅斯 1,590
100. 波黑 1,540
101. 凱普維達 1,490
102. 東加群島 1,490
103. 埃及 1,390
104. 史瓦濟蘭 1,350
105. 摩洛哥 1,320
106. 維納阿圖 1,180
107. 敘利亞 1,160
108. 土庫曼尼斯坦 1,120
109. 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 1,110
110. 巴拉圭 1,100
111. 菲律賓 1,080
112. 宏都拉斯 970
113. 烏克蘭 970
114. 亞美尼亞 950
115. 斯里蘭卡 930
116. 吉布地 910
117. 蓋亞那 900
118. 玻利維亞 890
119. 克里巴提 880
120. 喬治亞 830
121. 亞塞拜然 810
122. 印度尼西亞 810
123. 赤道幾內亞 930
124. 安哥拉 740
125. 尼加拉瓜 730
126. 不丹 660
127. 迪沃瑞爾 660
128. 喀麥隆 640
129. 剛果 640
130. 索羅門群島 600
131. 賴索托 590
132. 莫** 590
133. 塞內加爾 550
134. 印度 530
135. 葉門 520
136. 巴布亞紐幾內亞 510
137. 辛巴威 480
138. 蒙古 480
139. 越南 480
140. 巴基斯坦 470
141. 蘇丹 460
142. 葛摩 450
143. 貝南 440
144. 幾內亞 430
145. 茅利塔尼亞 430
146. 東帝汶 430
147. 烏茲別克 420
148. 孟加拉 400
149. 肯亞 390
150. 海地 380
151. 尚比亞 380
152. Kyrgyz 330
153. 迦納 320
154. 寮國 320
155. 奈及利亞 320
156. S?o-Tomé 320
157. 柬埔寨 310
158. 甘比亞 310
159. 多哥 310
160. 布吉納法索 300
161. 馬達加斯加 290
162. 馬里 290
163. 坦尚尼亞 290
164. 中非 260
165. 查德 250
166. 尼泊爾 240
167. 烏干達 240
168. 盧安達 220
169. 莫三比克 210
170. 尼日 200
171. 塔吉克 190
172. 馬拉維 170
173. 獅子山 150
174. 幾內亞比索 140
175. 賴比瑞亞 130
176. 蒲隆地 100
177. 朝鮮 85
因為是2005年統計的結果,和上述所說的148個國家有差入,希望知道的補齊,在下不才!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BA%E5%9D%87%E7%94%9F%E4%BA%A7%E6%80%BB%E5%80%BC
⑵ 聯合國共有多少個國家
截止2008年6月1日,世界上共有196個主權國家(192個聯合國會員國,2個聯合國觀察員國(巴勒斯坦,梵蒂岡),2個未加入聯合國(庫克群島,紐埃) )(科索沃的獨立尚未得到多數國家的承認,也未加入聯合國,因此不計) 亞洲(48個國家) 東亞:中國、韓國、蒙古、朝鮮、日本(5) 東南亞: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帝汶 (11) 南亞: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7) 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5) 西亞: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阿曼、葉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塞普勒斯(20) 歐洲(46個國家) 北歐: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丹麥(5) 東歐: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7) 中歐: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8) 西歐: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6) 東南歐: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希臘、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波黑)(10) 西南歐: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爾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摩納哥(8) 非洲(53個國家) 北非:埃及、利比亞、蘇丹、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6) 東非: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塞席爾(10) 中非: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共和國[簡稱:剛果(布)]、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聖多美和普林西比(8) 西非: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奈及利亞(17) 南非: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15) 大洋洲(16個國家) 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萬那杜、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帛琉、諾魯、吉里巴斯、吐瓦魯、薩摩亞、斐濟群島、湯加、庫克群島、紐埃 北美洲(23個國家) 北美:加拿大、美國、墨西哥(3) 中美洲: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7) 加勒比海地區:巴哈馬、古巴、牙買加、海地、多明尼加、安地卡及巴布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多米尼克、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格瑞那達、巴貝多、特立尼達和多巴哥(13) 南美洲(12個國家) 北部: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5) 中西部: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3) 東部:巴西(1) 南部: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4)
⑶ 聯合國目前有多少個國家加入
聯合國會員國:192個
阿富汗 —— 1946年11月19日
阿爾巴尼亞 —— 1955年12月14日
阿爾及利亞 —— 1962年10月8日
安道爾 —— 1993年7月28日
安哥拉 —— 1976年12月1日
安地卡及巴布達 —— 1981年11月11日
阿根廷 —— 1945年10月24日
亞美尼亞[1] —— 1992年3月2日
澳大利亞 —— 1945年11月1日
奧地利 —— 1955年12月14日
亞塞拜然[1] —— 1992年3月2日
巴哈馬 —— 1973年9月18日
巴林 —— 1971年9月21日
孟加拉國 —— 1974年9月17日
巴貝多 —— 1966年12月9日
白俄羅斯[1] —— 1945年10月24日
比利時 —— 1945年12月27日
貝里斯 —— 1981年9月25日
貝南[2] —— 1960年9月20日
不丹 —— 1971年9月21日
玻利維亞 —— 1945年11月14日
波黑[3] —— 1992年5月22日
波札那 —— 1966年10月17日
巴西 —— 1945年10月24日
汶萊達魯薩蘭[4] —— 1984年9月21日
保加利亞 —— 1955年12月14日
布吉納法索[5] —— 1960年9月20日
蒲隆地 —— 1962年9月18日
柬埔寨 —— 1955年12月14日
喀麥隆[6] —— 1960年9月20日
加拿大 —— 1945年11月9日
維德角 —— 1975年9月16日
中非 —— 1960年9月20日
查德 —— 1960年9月20日
智利 —— 1945年10月24日
中國注 —— 1945年10月24日
哥倫比亞 —— 1945年11月5日
葛摩 —— 1975年11月12日
剛果[7] —— 1960年9月20日
哥斯大黎加 —— 1945年11月2日
象牙海岸[8] —— 1960年9月20日
克羅埃西亞[3] —— 1992年5月22日
古巴 —— 1945年10月24日
塞普勒斯 —— 1960年9月20日
捷克[9] —— 1993年1月19日
朝鮮 —— 1991年9月17日
剛果民主共和國[10] —— 1960年9月20日
丹麥 —— 1945年10月24日
吉布地 —— 1977年9月20日
多米尼克 —— 1978年12月18日
多米尼加 —— 1945年10月24日
厄瓜多 —— 1945年12月21日
埃及[11] —— 1945年10月24日
薩爾瓦多 —— 1945年10月24日
赤道幾內亞 —— 1968年11月12日
厄利垂亞 —— 1993年5月28日
愛沙尼亞[1] —— 1991年9月17日
衣索比亞 —— 1945年11月13日
斐濟 —— 1970年10月13日
芬蘭 —— 1955年12月14日
法國 —— 1945年10月24日
加彭 —— 1960年9月20日
甘比亞 —— 1965年9月21日
喬治亞[1] —— 1992年7月31日
德國[12] —— 1973年9月18日
迦納 —— 1957年3月8日
希臘 —— 1945年10月25日
格瑞那達 —— 1974年9月17日
瓜地馬拉 —— 1945年11月21日
幾內亞 —— 1958年12月12日
幾內亞比索 —— 1974年9月17日
蓋亞那 —— 1966年9月20日
海地 —— 1945年10月24日
宏都拉斯 —— 1945年12月17日
匈牙利 —— 1955年12月14日
冰島 —— 1946年11月19日
印度 —— 1945年10月30日
印度尼西亞 —— 1950年9月28日[13]
伊朗[14] —— 1945年10月24日
伊拉克 —— 1945年12月21日
愛爾蘭 —— 1955年12月14日
以色列 —— 1949年5月11日
義大利 —— 1955年12月14日
牙買加 —— 1962年9月18日
日本 —— 1956年12月18日
約旦 —— 1955年12月14日
哈薩克[1] —— 1992年3月2日
肯亞 —— 1963年12月16日
吉里巴斯 —— 1999年9月14日
科威特 —— 1963年5月14日
吉爾吉斯斯坦[1] —— 1992年3月2日
寮國[15] —— 1955年12月14日
拉脫維亞[1] —— 1991年9月17日
黎巴嫩 —— 1945年10月24日
賴索托 —— 1966年10月17日
賴比瑞亞 —— 1945年11月2日
利比亞[16] —— 1955年12月14日
列支敦斯登 —— 1990年9月18日
立陶宛[1] —— 1991年9月17日
盧森堡 —— 1945年10月24日
馬達加斯加 —— 1960年9月20日
馬拉維 —— 1964年12月1日
馬來西亞[17] —— 1957年9月17日
馬爾地夫 —— 1965年9月21日
馬里 —— 1960年9月28日
馬爾他 —— 1964年12月1日
馬紹爾群島 —— 1991年9月17日
茅利塔尼亞 —— 1961年10月27日
模里西斯 —— 1968年4月24日
墨西哥 —— 1945年11月7日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1991年9月17日
摩納哥 ——1993年5月28日
蒙古 —— 1961年10月27日
黑山[3] —— 2006年6月28日
摩洛哥 —— 1956年11月12日
莫三比克 —— 1975年9月16日
緬甸[18] —— 1948年4月19日
納米比亞 —— 1990年4月23日
諾魯 —— 1999年9月14日
尼泊爾 —— 1955年12月14日
荷蘭 —— 1945年12月10日
紐西蘭 —— 1945年10月24日
尼加拉瓜 —— 1945年10月24日
尼日 —— 1960年9月20日
奈及利亞 —— 1960年10月7日
挪威 —— 1945年11月27日
阿曼 —— 1971年10月7日
巴基斯坦 —— 1947年9月30日
帛琉 —— 1994年12月15日
巴拿馬 —— 1945年11月13日
巴布亞紐幾內亞 —— 1975年10月10日
巴拉圭 —— 1945年10月24日
秘魯 —— 1945年10月31日
菲律賓[19] —— 1945年10月24日
波蘭 —— 1945年10月24日
葡萄牙 —— 1955年12月14日
卡達 —— 1971年9月21日
韓國 —— 1991年9月17日
摩爾多瓦 —— 1992年3月2日
羅馬尼亞 —— 1955年12月14日
俄羅斯 —— 1945年10月24日
盧安達 —— 1962年9月18日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 1983年9月23日
聖露西亞 —— 1979年9月18日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 1980年9月16日
薩摩亞 —— 1976年12月15日
聖馬利諾 —— 1992年3月2日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 1975年9月16日
沙烏地阿拉伯 —— 1945年10月24日
塞內加爾 —— 1960年9月28日
塞爾維亞 —— 2000年11月1日
塞席爾 —— 1976年9月21日
獅子山 —— 1961年9月27日
新加坡 —— 1965年9月21日
斯洛伐克 —— 1993年1月19日
斯洛維尼亞 —— 1992年5月22日
索羅門群島 —— 1978年9月19日
索馬里 —— 1960年9月20日
南非 —— 1945年11月7日
西班牙 —— 1955年12月14日
斯里蘭卡 —— 1955年12月14日
蘇丹 —— 1956年11月12日
蘇利南 —— 1975年12月4日
史瓦濟蘭 —— 1968年9月24日
瑞典 —— 1946年11月19日
瑞士 —— 2002年9月10日
敘利亞 —— 1945年10月24日
塔吉克 —— 1992年3月2日
泰國 —— 1946年12月16日
馬其頓 —— 1993年4月8日
東帝汶 —— 2002年9月27日
多哥 —— 1960年9月20日
湯加 —— 1999年9月14日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1962年9月18日
突尼西亞 —— 1956年11月12日
土耳其 —— 1945年10月24日
土庫曼 —— 1992年3月2日
吐瓦魯 —— 2000年9月5日
烏干達 —— 1962年10月25日
烏克蘭 —— 1945年10月24日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1971年12月9日
英國 —— 1945年10月24日
坦尚尼亞 —— 1961年12月14日
美國—— 1945年10月24日
烏拉圭 —— 1945年12月18日
烏茲別克 —— 1992年3月2日
萬那杜 —— 1981年9月15日
委內瑞拉—— 1945年11月15日
越南 —— 1977年9月20日
葉門 —— 1947年9月30日
尚比亞 —— 1964年12月1日
辛巴威 —— 1980年8月25日
觀察員:5個
觀察組織:58個
⑷ 聯合國一共有多少個國家請列舉
一共有220多個,其中有194個加入了聯合國
亞洲
阿曼 巴林 不丹 朝鮮 韓國 寮國 蒙古
緬甸 日本 沙特 泰國 汶萊 錫金 葉門 伊朗
印度 約旦 越南 中國 阿富汗 阿聯酋 東帝汶 菲律賓
柬埔寨 卡達 科威特 黎巴嫩 尼泊爾 土耳其 新加坡 敘利亞
伊拉克 以色列 亞塞拜然 巴基斯坦 巴勒斯坦 喬治亞 馬爾地夫 馬來西亞
孟加拉國 塞普勒斯 斯里蘭卡 亞美尼亞 哈薩克 塔吉克 土庫曼 印度尼西亞 吉爾吉斯斯坦 烏茲別克
歐洲
冰島 波蘭 丹麥 德國 法國 芬蘭 荷蘭
捷克 挪威 瑞典 瑞士 希臘 英國 愛爾蘭 安道爾
奧地利 比利時 俄羅斯 梵蒂岡 立陶宛 盧森堡 馬爾他 馬其頓
摩納哥 葡萄牙 烏克蘭 西班牙 匈牙利 義大利 愛沙尼亞 白俄羅斯
保加利亞 克羅埃西亞 拉脫維亞 羅馬尼亞 摩爾多瓦 塞普勒斯 聖馬利諾 斯洛伐克
阿爾巴尼亞 列支敦斯登 斯洛維尼亞 法羅群島(丹) 塞爾維亞和黑山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北美洲
古巴 海地 美國 巴哈馬 巴拿馬 貝里斯 墨西哥
加拿大 牙買加 巴貝多 多米尼加 多米尼克 格瑞那達 宏都拉斯 尼加拉瓜
薩爾瓦多 聖露西亞 瓜地馬拉 阿魯巴(荷) 安圭拉(英) 百慕大(英) 格陵蘭(丹) 哥斯大黎加
波多黎各(美) 瓜德羅普(法) 開曼群島(英) 馬提尼克(法) 荷屬安的列斯 蒙特塞拉特(英)
維爾京群島(美) 維爾京群島(英) 安地卡及巴布達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法)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
南美洲
巴西 秘魯 智利 阿根廷 巴拉圭 蓋亞那 蘇利南
烏拉圭 玻利維亞 厄瓜多 哥倫比亞 委內瑞拉 法屬蓋亞那
大洋洲
諾魯 帛琉 湯加 薩摩亞 吐瓦魯 紐西蘭 關島(美)
紐埃(新) 薩摩亞(美) 托克勞(新) 澳大利亞 斐濟群島 吉里巴斯 萬那杜 庫克群島(新)
皮特凱恩(英) 馬紹爾群島 索羅門群島 波利尼西亞(法) 巴布亞紐幾內亞
北馬里亞納群島 密克羅尼亞聯邦 新喀里多尼亞(法) 瓦利斯和富圖納(法)
非洲
埃及 貝南 多哥 迦納 加彭 馬里 南非
蘇丹 查德 中非 安哥拉 蒲隆地 維德角 甘比亞 吉布地
幾內亞 喀麥隆 葛摩 肯亞 賴索托 利比亞 盧安達 馬拉維
摩洛哥 尼日 塞席爾 索馬里 突尼西亞 烏干達 尚比亞 波札那
辛巴威 象牙海岸 賴比瑞亞 模里西斯 莫三比克 納米比亞 奈及利亞 獅子山
塞內加爾 史瓦濟蘭 坦尚尼亞 西撒哈拉 留尼汪(法) 阿爾及利亞 衣索比亞 布吉納法索
赤道幾內亞 厄利垂亞 剛果共和國 幾內亞比索 馬達加斯加 茅利塔尼亞 聖赫勒拿(英)
剛果民主共和國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現在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種語言。在這些語言中,約有1400多種還沒有被人們承認是獨立的語言,使用人口超過100萬的語言只有140多種
⑸ 聯合國有哪幾個國家
聯合國(Liánhéguó);英語:UnitedNations(U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志著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及實現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聯合國現在共有193個成員國,總部設立在美國紐約。中國是聯合國創始成員國之一。
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當前由潘基文擔任。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內的五大常任理事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利堅合眾國、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截至2013年5月,聯合國共有193個成員國,包括所有得到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
聯合國現任秘書長潘基文,韓國人,2007年1月1日開始任職!
以下是聯合國會員國名單(按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⑹ 伊朗現在有多少人口
截止2020年7月,伊朗有8400萬人口。
伊朗總統魯哈尼在2020年7月18日的國家疫情防控指揮部會議上稱,據衛生部估計,伊朗人口約為8400萬,已有2500萬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未來仍有3000萬到3500萬人有感染風險。這一數字和官方發布的統計數字不符,但魯哈尼沒有具體解釋。
(6)現在聯合國醫生在伊朗有多少擴展閱讀:
伊朗統計局發布報告稱,在過去30年內全國人口增加了3000萬。其中,家庭數量成倍增加,四分之三的人生活在城市。伊朗《和解報》今天報道說,國家統計局發表報告稱,從1986年到2016年的30年間,全國人口增加了約3000萬,總人口為79926270人。報告還稱,在這同一時期內,全國家庭數量成倍增加,由1986年的9,673,931個家庭增加到24,196,035個家庭。另外,1986年時,每個家庭平均人口為5.1人,到2016年,每個家庭平均人口降到3.3人。
⑺ 聯合國成員
共有191個成員國
會員國--(加入日期)
阿富汗--(1946.11.19)
阿爾巴尼亞--(1955.12.14)
阿爾及利亞--(1962.10.8)
安道爾--(1993.7.28)
安哥拉--(1976.12.1)
安地卡及巴布達--(1981.11.11)
阿根廷--(1945.10.24)
亞美尼亞--(1992.3.2)
澳大利亞--(1945.11.1)
奧地利--(1955.12.14)
亞塞拜然--(1992.3.2)
巴哈馬--(1973.9.18)
巴林--(1971.9.21)
孟加拉國--(1974.9.17)
巴貝多--(1966.12.9)
白俄羅斯--(1945.10.24)
比利時--(1945.12.27)
貝里斯--(1981.9.25)
貝南--(1960.9.20)
不丹--(1971.9.21)
玻利維亞--(1945.11.14)
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1992.5.22)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 ,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共和國由大會1992年5月22日A/RES/46/237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波札那--(1966.10.17)
巴西--(1945.10.24)
汶萊達魯薩蘭國--(1984.9.21)
保加利亞--(1955.12.14)
布吉納法索--(1960.9.20)
蒲隆地--(1962.9.18)
柬埔寨--(1955.12.14)
喀麥隆--(1960.9.20)
加拿大--(1945.11.9)
維德角--(1975.9.16)
中非共和國--(1960.9.20)
查德--(1960.9.20)
智利--(1945.10.24)
中國--(1945.10.24)
哥倫比亞--(1945.11.5)
葛摩--(1975.11.12)
剛果--(1960.9.20)
哥斯大黎加--(1945.11.2)
象牙海岸--(1960.9.20)
克羅埃西亞--(1992.5.22)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由大會1992年5月22日A/RES/46/238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古巴--(1945.10.24)
塞普勒斯--(1960.9.20)
捷克共和國--(1993.1.19)
--捷克斯洛伐克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1992年12月 10日,該國常駐代表寫信通知秘書長,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從1992年12月31日起停止存在,作為繼承國的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將分別申請加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接到捷克共和國的申請後,於1月8日建議聯大接納該國為會員國。這樣,捷克共和國便於1月19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91.9.17)
剛果民主共和國--(1960.9.20)
丹麥--(1945.10.24)
吉布地--(1977.9.20)
多米尼克--(1978.12.18)
多明尼加--(1945.10.24)
厄瓜多--(1945.12.21)
埃及--(1945.10.24)
--埃及和敘利亞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1958年2月21日,埃及和敘利亞合並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成為一個會員國。1961年10月13日,敘利亞恢復了獨立國家的地位,同時恢復了它自己的聯合國會員資格。1971年9月2日,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將國名改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薩爾瓦多--(1945.10.24)
赤道幾內亞--(1968.11.12)
厄利垂亞--(1993.5.28)
愛沙尼亞--(1991.9.17)
衣索比亞--(1945.11.13)
斐濟--(1970.10.13)
芬蘭--(1955.12.14)
法國--(1945.10.24)
加彭--(1960.9.20)
甘比亞--(1965.9.21)
喬治亞--(1992.7.31)
德國--(1973.9.18)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兩國於1973年9月18日被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於1990年10月3日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之後,兩個德國即合並成為一個主權國家。
迦納--(1957.3.8)
希臘--(1945.10.25)
格瑞那達--(1974.9.17)
瓜地馬拉--(1945.11.21)
幾內亞--(1958.12.12)
幾內亞比索--(1974.9.17)
蓋亞那--(1966.9.20)
海地--(1945.10.24)
宏都拉斯--(1945.12.17)
匈牙利--(1955.12.14)
冰島--(1946.11.19)
印度--(1945.10.30)
印度尼西亞--(1950.9.28)
--1965年1月20日,印度尼西亞來信宣布,「在現階段和當前情況下」決定退出聯合國。1966年9月19日,它發來電報宣布,決定「恢復同聯合國全面合作,並重新參加它的活動」。1966年9月28日,聯大表示注意到這一決定,並由聯大主席邀請印度尼西亞代表返回其在聯大的席位。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1945.10.24)
伊拉克--(1945.12.21)
愛爾蘭--(1955.12.14)
以色列--(1949.5.11)
義大利--(1955.12.14)
牙買加--(1962.9.18)
日本--(1956.12.18)
約旦--(1955.12.14)
哈薩克--(1992.3.2)
肯亞--(1963.12.16)
吉里巴斯共和國--(1999.9.14)
科威特--(1963.5.14)
吉爾吉斯斯坦--(1992.3.2)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1955.12.14)
拉脫維亞--(1991.9.17)
黎巴嫩--(1945.10.24)
賴索托--(1966.10.17)
賴比瑞亞--(1945.11.2)
阿拉伯利比亞民眾國--(1955.12.14)
列支敦斯登--(1990.9.18)
立陶宛--(1991.9.17)
盧森堡--(1945.10.24)
馬達加斯加--(1960.9.20)
馬拉維--(1964.12.1)
馬來西亞--(1957.9.17)
--馬來亞聯合邦於1957年9月17日加入聯合國。1963年9月16日,在接納新加坡、沙巴(北婆羅洲)和沙撈越加入之後,新的聯合邦將國名改為馬來西亞。新加坡於1965年8月9日成為獨立國家,並於1965年9月21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馬爾地夫--(1965.9.21)
馬里--(1960.9.28)
馬爾他--(1964.12.1)
馬紹爾群島--(1991.9.17)
茅利塔尼亞--(1961.10.27)
模里西斯--(1968.4.24)
墨西哥--(1945.11.7)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1991.9.17)
摩納哥--(1993.5.28)
蒙古--(1961.10.27)
摩洛哥--(1956.11.12)
莫三比克--(1975.9.16)
緬甸--(1948.4.19)
納米比亞--(1990.4.23)
諾魯--(1999.9.14)
尼泊爾--(1955.12.14)
荷蘭--(1945.12.10)
紐西蘭--(1945.10.24)
尼加拉瓜--(1945.10.24)
尼日--(1960.9.20)
奈及利亞--(1960.10.7)
挪威--(1945.11.27)
阿曼--(1971.10.7)
巴基斯坦--(1947.9.30)
帛琉--(1994.12.15)
巴拿馬--(1945.11.13)
巴布亞紐幾內亞--(1975.10.10)
巴拉圭--(1945.10.24)
秘魯--(1945.10.31)
菲律賓--(1945.10.24)
波蘭--(1945.10.24)
葡萄牙--(1955.12.14)
卡達--(1971.9.21)
大韓民國--(1991.9.17)
摩爾多瓦共和國--(1992.3.2)
羅馬尼亞--(1955.12.14)
俄羅斯聯邦--(1945.10.24)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俄羅斯聯邦總統鮑里斯·葉利欽在1991年12月24日的信中通知秘書長,俄羅斯聯邦在獨立國家聯合體11個成員國的支持下,承續蘇聯在安全理事會和聯合國所有其他機關的成員資格。
盧安達--(1962.9.18)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1983.9.23)
聖露西亞--(1979.9.18)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1980.9.16)
薩摩亞--(1976.12.15)
聖馬利諾--(1992.3.2)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1975.9.16)
沙烏地阿拉伯--(1945.10.24)
塞內加爾--(1960.9.28)
塞爾維亞和黑山--(2000.11.1)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 ,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由大會2000年11月1日A/RES/55/12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通過並實行了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憲法,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正式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塞席爾--(1976.9.21)
獅子山--(1961.9.27)
新加坡--(1965.9.21)
斯洛伐克--(1993.1.19)
--捷克斯洛伐克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1992年12月10日,該國常駐代表寫信通知秘書長,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從1992年12月31日起停止存在,作為繼承國的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將分別申請加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接到斯洛伐克共和國的申請後,於1月8日建議聯大接納該國為會員國。這樣,斯洛伐克共和國便於1月19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斯洛維尼亞--(1992.5.22)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 ,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斯洛維尼亞共和國由大會1992年5月22日A/RES/46/236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索羅門群島--(1978.9.19)
索馬里--(1960.9.20)
南非--(1945.11.7)
西班牙--(1955.12.14)
斯里蘭卡--(1955.12.14)
蘇丹--(1956.11.12)
蘇利南--(1975.12.4)
史瓦濟蘭--(1968.9.24)
瑞 典--(1946.11.19)
瑞士--(2002.9.10)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1945.10.24)
--埃及和敘利亞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1958年2月21日,埃及和敘利亞合並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成為一個會員國。1961年10月13日,敘利亞恢復了獨立國家的地位,同時恢復它的聯合國會員國資格。
塔吉克--(1992.3.2)
泰國--(1946.12.16)
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1993.4.8)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 ,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大會1993年4月8日A/RES/47/225號決議決定接納該國為聯合國會員國,在該國國名引起的爭端解決之前,該國在聯合國內暫時稱為「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
東帝汶--(2002.9.27)
多哥--(1960.9.20)
湯加--(1999.9.14)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1962.9.18)
突尼西亞--(1956.11.12)
土耳其--(1945.10.24)
土庫曼--(1992.3.2)
吐瓦魯--(2000.9.5)
烏干達--(1962.10.25)
烏克蘭--(1945.10.24)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71.12.9)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1945.10.24)
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1961.12.14)
--坦噶尼喀從1961年12月14日起就是聯合國會員國,桑給巴爾從1963年12月16日起成為會員國。在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與桑給巴爾聯合協定批准之後,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聯合共和國成為一個會員國,1964年11月1日改名為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
美利堅合眾國--(1945.10.24)
烏拉圭--(1945.12.18)
烏茲別克--(1992.3.2)
萬那杜--(1981.9.15)
委內瑞拉--(1945.11.15)
越南--(1977.9.20)
葉門--(1947.9.30)
--葉門於1947年9月30日加入聯合國,民主葉門於1967年12月14日加入聯合國。1990年5月22日兩國合並成為一個會員國,稱為「葉門」。
尚比亞--(1964.12.1)
辛巴威--(1980.8.25)
⑻ 聯合國有往伊朗派醫生嗎
老掉牙的詐騙手段了
⑼ 聯合國有那些國家參加
聯合國會員國截至現在,共有193個會員國,2個觀察員國(梵蒂岡和巴勒斯坦)。
一、1945年時,創建時有51個創始會員國:
1、亞洲:中國(1971年,中華民國的席次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代替),菲律賓共和國,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印度;
2、非洲:埃及,衣索比亞,賴比瑞亞,聯盟的南非;
3、大洋洲:澳大利亞,紐西蘭。
4、歐洲: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比利時,波蘭,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丹麥,法國,荷蘭,捷克斯洛伐克,盧森堡,南斯拉夫,挪威,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希臘。
5、北美洲:巴拿馬,多明尼加,哥斯大黎加,古巴,海地,加拿大,美利堅合眾國,墨西哥,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瓜地馬拉。
6、南美洲:阿根廷,巴拉圭,巴西,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烏拉圭,智利。
二、發展
1946年,發展到 55個會員國,新加入4個國家:阿富汗,冰島,暹羅(泰國的前名),瑞典。
1947年,發展到 57個會員國,新加入巴基斯坦,葉門。
1948年 ,新加入緬甸,發展到58個會員國。
1949年,新加入以色列,發展到 59個會員國。
1950年,新加入印度尼西亞, 發展到 60個會員國。
1955年 , 發展到76個會員國,新加入16個國家::阿爾巴尼亞,奧地利,保加利亞,柬埔寨,錫蘭,芬蘭,匈牙利,愛爾蘭,義大利,約旦,寮國,利比亞,尼泊爾,葡萄牙,羅馬尼亞,西班牙。
1956年,發展到 80個會員國,新加入日本,摩洛哥,蘇丹,突尼西亞。
1957年 ,新加入迦納,馬來亞聯邦,發展到 82個會員國。
1958年, 新加入幾內亞,發展為83個會員國。
1960年 ,發展到100個會員國,新加入17個成員: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布拉柴維爾),剛果(利奧波德維爾),塞普勒斯,達荷美,加彭,象牙海岸,馬達加斯加共和國(馬達加斯加),馬里,尼日,奈及利亞,塞內加爾,索馬里,多哥,上沃爾特。
1961年發展到 104個會員國,新加入茅利塔尼亞,蒙古,獅子山,坦噶尼喀。
1962年新加入6個會員:阿爾及利亞,蒲隆地,牙買加,盧安達,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烏干達,發展到 110個會員國。
1963年 ,為113個會員國,新加入肯亞,科威特,桑給巴爾。
1964年,為 115個會員國,新加入馬拉維,馬爾他,尚比亞。
1965年,為 117個會員國,新加入甘比亞,馬爾地夫群島,新加坡。
1966年,為 122個會員國,新加入:巴貝多,波札那,蓋亞那,賴索托。
1967年,為 123個會員國,新加入葉門。
1968年 ,為 126個會員國,新加入赤道幾內亞,模里西斯,史瓦濟蘭。
1970年,為 127個會員國,新加入斐濟。
1971年,新加入5個成員:巴林,不丹,阿曼,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發展到 132個會員國。
1973年,為 135個會員國,新加入巴哈馬,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1974年 ,為 138個會員國,新加入孟加拉國,格瑞那達,幾內亞比索。
1975年新加入6個成員:維德角,葛摩,莫三比克,巴布亞紐幾內亞,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蘇利南,發展到 144個會員國。
1976年 ,為147個會員國,新加入安哥拉,薩摩亞,塞席爾。
1977年,為 149個會員國,新加入吉布地,越南。
1978年,為 151個會員國,新加入多米尼加,索羅門群島。
1979年 ,為152個會員國,新加入聖露西亞。
1980年 ,為154個會員國,新加入「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辛巴威。
1981年,為 157個會員國,新加入「安地卡及巴布達」,貝里斯,萬那杜。
1983年, 為158個會員國,新加入「聖克里斯托弗和尼維斯」。
1984年 ,為159個會員國,新加入汶萊達魯薩蘭國。
1990年 ,為161個會員國新加入:列支敦斯登,納米比亞。
1991年, 166個會員,國新加入5個成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愛沙尼亞,民主共和國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大韓民國。
1992年 ,為179個會員國,新加入13個成員: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 喬治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共和國,聖馬利諾,斯洛維尼亞, 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
1993年 ,為184個會員國新加入安道爾,捷克共和國,厄利垂亞,摩納哥,斯洛伐克, 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
1994年 ,為185個會員國,新加入帛琉。
1999年, 為188個會員國,新加入吉里巴斯,諾魯,湯加。
2000年 ,為189個會員國,新加入: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後由塞爾維亞繼承),吐瓦魯。
2002年,為 191個會員國新加入瑞士,東帝汶。
2006年 ,為192個會員國新加入黑山共和國。
2011年, 新加入南蘇丹共和國,發展到193個會員國。
除了上述表列的會員國以外,還有梵蒂岡和巴勒斯坦為觀察員國。
擁有梵蒂岡主權的梵蒂岡是聯合國觀察員國,自1964年4月6日起,教廷即是聯合國的常任觀察員。觀察員國被視為擁有主權的政治實體,隨時可以依照自由決斷遞交請願書申請成為聯合國的正式會員國,例如瑞士在2002年9月10日成為正式會員之前的1948年至2002年間,亦是聯合國的常任觀察員。
1974年11月22日,聯合國大會通過3237號決議,賦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觀察員席位。在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宣稱擁有巴勒斯坦國的主權之後,1988年12月15日大會依照A/RES/43/177號決議將其名稱改為「巴勒斯坦」,成為一個「非會員政治實體」。第67屆聯合國大會2012年11月29日以138票贊成、9票反對、41票棄權通過決議,決定在聯合國給予巴勒斯坦觀察員國地位。2015年9月10日,聯合國大會10日以高票通過決議,允許聯合國觀察員國在聯合國總部和各辦事處升旗。這意味著巴勒斯坦不久將能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升起國旗。
許多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諸如歐洲聯盟、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馬爾他騎士團等主權地位沒有明確定義的政治實體,皆被聯合國大會邀請成為觀察員。
⑽ 聯合國總共有多少國家
亞洲國家(47)
阿富汗 (1946.11.19) 巴林 (1971.9.21) 孟加拉國( 1974.9.17) 不丹(1971.9.21) 緬甸 (1948.4.19) *中國 (1945.10.24) 塞普勒斯 (1960.9.20) *
印度 (1945.10.30) 印度尼西亞 (1950.9.28) *伊朗(1945.10.24) *伊拉克 (1945.12.21) 以色列 (1949.5.11) 日本 (1956.12.18) 約旦 (1955.12.14)
柬埔寨 (1955.12.14)科威特 (1963.5.14) 寮國 (1955.12.14) *黎巴嫩 (1945.10.24) 馬來西亞 (1957.9.17) 馬爾地夫 (1965.9.21) 蒙古 (1961.10.27)
尼泊爾 (1955.12.14) 阿曼 (1971.10.7) 巴基斯坦 (1947.9.30) *菲律賓 (1945.10.24) 卡達 (1971.9.21) *沙烏地阿拉伯 (1945.10.24) 新加坡 (1965.9.21)
斯里蘭卡 (1955.12.14) *敘利亞 (1945.10.24) 泰國 (1946.12.16) *土耳其 (1945.10.24) 阿聯酋 (1971.12.9)葉門 (1947.9.30) 越南 (1977.9.20)
汶萊(1984.9.21) 韓國 (1991.9.17) 朝鮮 (1991.9.17) 亞美尼亞 (1992.3.2)哈薩克 (1992.3.2) 吉爾吉斯斯坦 (1992.3.2) 烏茲別克 (1992.3.2)
喬治亞 (1992.7.31) 塔吉克 (1992.3.2) 亞塞拜然 (1992.3.2) 土庫曼 (1992.3.2) 東帝汶 (2002.9.27)
非洲國家(53)
阿爾及利亞 (1962.10.8) 安哥拉 (1976.12.1) 貝南 (1960.9.20) 波札那 (1966.10.17) 布吉納法索 (1960.9.20) 蒲隆地 (1962.9.18) 喀麥隆 (1960.9.20)
維德角 (1975.9.16) 中非 (1960.9.20) 查德 (1960.9.20) 葛摩 (1975.11.12) 剛果(1960.9.20) 象牙海岸 (1960.9.20) 吉布地 (1977.9.20) * 埃及 (1945.10.24) 赤道幾內亞 (1968.11.12) * 衣索比亞 (1945.11.13) 厄利垂亞 (1993.5.28) 加彭 (1960.9.20) 甘比亞 (1965.9.21) 迦納 (1957.3.8)
幾內亞 (1958.12.12) 幾內亞比索 (1974.9.17) 肯亞 (1963.12.16) 賴索托 (1966.10.17) *賴比瑞亞 (1945.11.2) 利比亞 (1955.12.14)
馬達加斯加 (1960.9.20) 馬拉維 (1964.12.1) 馬里 (1960.9.28) 茅利塔尼亞 (1961.10.7) 模里西斯 (1968.4.24) 摩洛哥 (1956.11.12) 莫三比克 (1975.9.16)
納米比亞 (1990.4.23) 尼日 (1960.9.20) 奈及利亞 (1960.10.7) 盧安達 (1962.9.18)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1975.9.16) 塞席爾 (1976.9.21) 塞內加爾( 1960.9.28) 獅子山 (1961.9.27) 索馬里 (1960.9.20) * 南非 (1945.11.7) 史瓦濟蘭 (1968.9.24) 坦尚尼亞 (1961.12.14) 多哥 (1960.9.20) 突尼西亞 (1956.11.12)
烏干達 (1962.10.25) 剛果民主共和國 (1960.9.20) 尚比亞 (1964.12.1) 辛巴威 (1980.8.25) 蘇丹 (1956.11.12)
歐洲國家(45)
安道爾 (1993.7.28) 奧地利 (1955.12.14) * 比利時 (1945.12.27) * 丹麥 (1945.10.24) 芬蘭 (1955.12.14) * 法國 (1945.10.24) 德國 (1973.9.18)
* 希臘 (1945.10.25) 冰島(1946.11.19) 愛爾蘭 (1955.12.14) 義大利 (1955.12.14) 列支敦斯登 (1990.9.18) * 盧森堡 (1945.10.24) 馬爾他 (1964.12.1)
摩納哥 (1993.5.28) * 荷蘭 (1945.12.10) * 挪威 (1945.11.27) 葡萄牙 (1955.12.14) 聖馬利諾 (1992.3.2) 西班牙 (1955.12.14) 瑞典 (1946.11.19)
* 英國 (1945.10.24)阿爾巴尼亞 (1955.12.14) 保加利亞 (1955.12.14)*白俄羅斯 (1945.10.24) 波黑 (1992.5.22) 克羅埃西亞 (1992.5.22) 捷克 (1993.1.19)
愛沙尼亞 (1991.9.17) 匈牙利 (1955.12.14) 拉脫維亞 (1991.9.17) 立陶宛 (1991.9.17) *波蘭 (1945.10.24) 馬其頓 (1993.4.8) (因希臘堅決反對其使用「馬其頓」為國名,而以「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 FYROM)」的名義)摩爾多瓦 (1992.3.2)
羅馬尼亞 (1955.12.14) 斯洛伐克 (1993.1.19) 斯洛維尼亞 (1992.5.22) *烏克蘭 (1945.10.24) * 俄羅斯 (1945.10.24) * 塞爾維亞 (1945.10.24 )
黑山 (2006.6.28) 瑞士 (2002 .9.10)
北美洲國家(23)
* 美國 (1945.10.24) * 加拿大 (1945.11.9) 安地卡及巴布達(1981.11.11) 巴哈馬 (1973.9.18) 巴貝多 (1966.12.9) 貝里斯 (1981.9.25)
* 多米尼加 (1945.10.24) 多米尼克(1978.12.18) * 哥斯大黎加(1945.11.2) * 薩爾瓦多 (1945.10.24) 格瑞那達 (1974.9.17) * 瓜地馬拉 (1945.11.21)
* 海地 (1945.10.24) * 宏都拉斯 (1945.12.17) 牙買加 (1962.9.18) * 墨西哥 (1945.11.7) * 尼加拉瓜 (1945.10.24) * 巴拿馬(1945.11.13)
聖露西亞 (1979.9.18)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962.9.18) * 古巴 (1945.10.24)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1983.9.23)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1980.9.16)
南美洲國家(12)
*阿根廷 (1945.10.24) * 玻利維亞 (1945.11.14) * 巴西 (1945.10.24) *智利 (1945.10.24) *哥倫比亞 (1945.11.5) *厄瓜多 (1945.12.21)
蓋亞那 (1966.9.20) * 巴拉圭 (1945.10.24) *秘魯 (1945.10.31) 蘇利南 (1975.12.4) * 委內瑞拉 (1945.11.15) *烏拉圭 (1945.12.18)
大洋洲國家(14)
*澳大利亞 (1945.11.1) 斐濟 (1970.10.13) * 紐西蘭 (1945.10.24) 巴布亞紐幾內亞 (1975.10.10) 索羅門群島 (1978.9.19) 萬那杜 (1981.9.15)
薩摩亞 (1976.12.15) 馬紹爾群島 (1991.9.17) 帛琉 (1994.12.15) 密克羅尼西亞 (1991.9.l7) 吉里巴斯 (1999.9.14) 諾魯 (1999.9.14) 湯加 (1999.9.14)
吐瓦魯 (2000.9.5)
現在共有192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