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朗地震造成巨大人員傷亡的原因是什麼
本次地震,震級僅為中強級,但為什麼會造成如此高的傷亡率?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短期連續多次中強度地震是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原因之一。地震後強餘震連續發生,造成震災損害疊加,不僅放大了地震的破壞作用,且不利於「黃金72小時」的救援。從圖1我們可以看出,2次6級以上地震是在1個小時內發生的,屬多震型地震。加之主震後10個小時內,又發生兩次較強的5級餘震;12小時內發生9次4級以上餘震,這種短期連續多次中強度地震的發生對震中地區的破壞具有較強的疊加作用;同時也對地震災後救援非常不利,不僅縮短了災難發生後極其寶貴的「黃金72小時」救援時間,還對救援人員的人身生命安全製造了二次傷害的危機隱患。另外由於地震發生後不久夜墓降臨,救援嚴重受阻,致使不少傷員傷勢嚴重死亡。另外,道路擁堵也是造成救援不利的原因之一。
二、淺源地震,震感強烈,破壞性強是必然結果。本次地震,2次6級以上地震震源深度均為10公里,屬於淺源地震,且1個小時內發生了2次地震6級地震,產生了迭加效應,加大了破壞力。
三、當地建築物抗震能力比較弱,村落、人口密集是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又一原因。地震發生的地區,建築物抗震能力普遍較弱,有時即便發生一些震級不高的地震也會造成重大損失,加之這次地震震中位於農村地區,村落、人口密集,於是建築物坍塌便成為地震的主要殺手,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同樣的原因2003年伊朗南部的巴姆城曾發生6.3級地震,造成3.1萬人死亡,死亡人數佔全城人口的四分之一。
圖1 8月11日伊朗連續2次6級地震餘震序列M-t圖
四、地震地質構造復雜,地質斷層眾多也是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原因之一。伊朗地處歐亞地震帶,位於活動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帶上,地質斷層眾多,地質構造復雜,中強地震頻繁,86%的人口生活在地震活動區、大地震高發區之一。本次的兩次6級地震發生在扎格羅斯地震帶的斷裂帶中斷裂叢中,主震震中位於山脈邊緣,距離山谷小於20公里,其餘震分布穿越山谷,而山谷地區土層相對較厚、震感強烈,且分布著密集的村落和人口,因此災害相對較為嚴重。北東向地扎格羅斯沖斷層帶主要受阿拉伯板塊和歐亞板塊西部匯聚運動驅使,阿拉伯扳塊朝向歐亞板塊俯沖而形成。扎格羅斯地震帶是伊朗地震最活要地區,差不多每隔4~10年就可能發生一次6級地震,北部和東部地區每隔100年可能發生一次7.5級地震。伊朗是世界上地震活動頻度高、震級大、造成人員傷亡嚴重的國家之一。這次發生地震的伊朗東亞塞拜然省與2011年10月曾發生7.2級地震的土耳其東部凡省接壤,位於安納托利亞斷層帶,歷史上這一地區曾多次發生強烈地震。
需要進一步核查的是在世界各地歷次大地震中,72小時內的國際化救援是最有效的救援方式,而依據環球時報的報道本次地震救援據說僅開展一天,救援結束過早也是人員傷亡嚴重的原因之一。救援界認為,災難發生之後的存在一個「救難黃金72小時」,在此時間段內,災民的存活率極高。研究資料顯示,在地震後的第一天,從瓦礫堆中救出來的人的存活率高達90多,第二第三天的存活率也有70,80左右,但第三天以後,存活率就驟減。所以說前三天是救人的黃金期。
❷ 為什麼土耳其伊朗等國地震頻繁
土耳其伊朗等國地震頻發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們處在非洲板塊和亞洲板塊的連接處,這種連接處的話會受到板塊相互的擠壓,所以說容易出現地震。
❸ 伊朗是地震帶嗎,為什麼會發生6.2級地震
伊朗位於全球有三大地震帶中的地中海-印度尼西亞地震帶上。
地中海-印度尼西亞地震帶,西起大西洋亞速爾群島,向東經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國西部和西南部邊境、經過緬甸到印度尼西亞,與環太平洋地震帶相接。它橫越歐亞非三洲,全長2萬多公里,基本上與東西向火山帶位置相同,但帶狀特性更加鮮明。該帶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主要是淺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
全球三大地震帶,分別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印度尼西亞地震帶、洋脊地震帶。
❹ 為什麼土耳其伊朗等國地震頻繁
土耳其伊朗等國位於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位於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地震。
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又稱歐亞地震帶,橫貫亞歐大陸南部、非洲西北部地震帶,它是全球第二大地震活動帶。這個帶全長兩萬多公里,跨歐、亞、非三大洲。
歐亞地震帶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從印度尼西亞開始,經中南半島西部和我國的雲、貴、川、青、藏地區,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還伸到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
其中一部分從堪察加開始,越過中亞,另一部分則從印度尼西亞開始,越過喜馬拉雅山脈,它們在帕米爾會合,然後向西伸入伊朗、土耳其和地中海地區,再出亞速海。歐亞地震帶所釋放的地震能量佔全球地震總能量的15%,主要是淺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另外5﹪的地震能量釋放在海嶺地震帶。
❺ 伊朗發生5.5級地震嗎
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2018年7月23日04時39分在伊朗(北緯30.34度,東經57.53度)發生5.5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其中絕大多數太小或太遠,以至於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大約有十幾二十次;能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大約有一兩次。人們感覺不到的地震,必須用地震儀才能記錄下來;不同類型的地震儀能記錄不同強度、不同遠近的地震。世界上運轉著數以千計的各種地震儀器日夜監測著地震的動向。
當前的科技水平尚無法預測地震的到來,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地震也是無法預測的。所謂成功預測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對於地震,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提高建築抗震等級、做好防禦,而不是預測地震。
❻ 伊朗南部發生5.5級地震,這種級別的地震會帶來什麼影響
2021年1月16日,伊朗南部的波斯灣水域附近發生了5.5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9公里。並且發生地震的區域里有數十個村莊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伊朗地處地質斷層的位置,特殊的地質結構也導致伊朗地區地震頻發。再加上伊朗部分地區經濟落後,建築物的抗震能力較差,導致在發生地震時,很容易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地震發生時,切記不要慌張,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穩定下來,並想設法脫險。因此要掌握發生地震時的自救四大常識。一,遇到地震時不要慌張。在感受到震感到房屋倒塌的時候,往往會有12秒鍾的逃生時間。我們要根據所處環境,而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選擇。在室內時,要盡可能遠離因房屋搖晃而墜落的物體,盡可能的不要站在窗戶或陽台旁邊。找一些堅固的建築,如桌子做掩護,時刻保護住頭部。二,遠離危險區。遠離樓房、汽車、高壓線等高大建築物,避免因建築物倒塌而造成的人員傷亡。三,如果遇到人多的地方,先找好藏身之處,冷靜的等待救援。四,在地震中要保持冷靜,創造生存條件。
❼ 解決西亞水資源匱乏的合理化建議及伊朗經常發生地震的原因
第一題:措施:1.珍惜合理的利用水資源,防止水資源浪費。
2.防治水污染,保護現有水資源。
3.發展節水農業,如:灌溉農業(綠洲農業)採用噴灌;引進節水作物。
4.實施跨流域調水工程,西亞可調裏海之水。
5.海水淡化是最有效的措施,但是投資較大。
第二題: 原因:伊朗地處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即位於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上,地殼運動活躍,多地震火山。
❽ 伊朗地震頻繁,如2018年8月底發生約六點級地震,這里多地震的原因是什麼
摘要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❾ 1985年伊朗大地震
1985年,伊朗沒有地震。
1、1978年9月16日伊朗霍拉桑省塔巴斯地區發生強烈地震。伊朗塔巴斯鎮及周圍許多村莊被一場震級在里氏7.5級至7.9級之間的大地震夷為平地,造成
2.5萬人死亡。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測定:這次地震震中位於北緯32.4°、東經54.7°;發震時刻為北京時間9月16日23時35分35秒,震
級為里氏7.7級。這次地震造成了伊朗人民生命和財產的極大損失。
2、1990年6月21日伊朗發生大地震
據伊朗電視台報道,1990年6月21日凌晨伊朗西北部地區發生的里氏7.3級強烈地震,已經造成1萬人死亡。
❿ 伊朗5.9級地震有人員受傷嗎
2018年7月22日,伊朗西部克爾曼沙阿省發生5.9級地震,已造成至少20人受傷。
據伊朗地震中心消息,此次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22日14時37分,震中位於塔澤阿巴德地區,震源深度8公里。地震中心預測,該地區還將有較強餘震發生。
伊朗去年以來地震頻發。去年11月12日,伊朗西部邊境地區發生7.3級地震,造成克爾曼沙阿省470多人死亡、逾9000人受傷。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