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為什麼攻擊大象

印度人為什麼攻擊大象

發布時間:2022-05-24 17:39:30

Ⅰ 最後一頭戰象這篇課文可以找什麼資料~

先是印度軍隊大量使用戰象。印度人早在四千多年前就開始馴化大象利用其畜力。亞里安記載了印度人捕捉野生大象加以馴化的詳細過程。大約在吠陀時代初期(公元前1100年),印度人開始在戰爭中使用大象。印度戰象身高3米以上,全身披掛鑲嵌鐵片的戰袍,前胸有整塊鐵甲保護,象牙上套著鐵制矛尖。戰象背上可馱一名馭手和一座木製小城堡,裡面是三名弓箭手。未經專門訓練的戰馬對大象的氣味和吼叫有天生的恐懼,接近到200米距離以內就會受驚,因此無法使用騎兵對付戰象。重裝步兵的密集陣可以遏制騎兵的正面沖鋒,卻阻擋不了戰象的沖擊。戰象的沖鋒速度雖然只有每小時30公里,但由於其5噸的體重而具有巨大的沖擊力,加上大象堅硬的厚皮和披掛的鎧甲提供防護,可以輕易沖破長矛盾牌方陣。突入方陣的戰象舞動象牙大步踐踏,殺傷力極強。緊跟其後的印度步兵沖進方陣近距離格鬥,而陣形散亂、陷入各自為戰的密集陣將很容易被擊破。

古典史家普遍認為,戰象最大的威力在於難以承受的心理震懾。一字排開的戰象集群沖鋒時,一個個龐然大物闊步向前,高聲吼叫,如同一堵快速移動的高牆,景象異常駭人。沒有見過戰象的軍隊往往會魂飛魄散,潰不成軍。面對戰象沖鋒的步兵方陣需要鋼鐵的意志才能屹立不動。事實上印度軍隊對戰象的弱點非常了解。大象受傷以後經常狂性大發奪路而逃,根本不聽馭手指揮,而受驚的戰象不辨敵我,旁邊跟隨的步兵往往遭到沖撞踐踏。正因為這個原因,印度戰象的馭手都備有一根鐵鑿,一旦大象失控就將鐵鑿釘入其後腦。應該說馬其頓軍隊並非初次遇到戰象,高加米拉戰役波斯軍隊序列中就有15頭戰象,但顯然它們並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因此在吉達斯浦戰役中,馬其頓密集陣將首次接受印度戰象的考驗。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如果大象沒有弓箭,很難消滅一隊殘兵
大象真正的威力在於突破敵陣,而大量殲敵還是靠其他部隊完成。大象和坦克的作用差不多,反大象和反坦克的戰術差不多。
對付大象不能用士氣低的部隊
大象的可怕在於把士兵挑飛,但是好像不容易踩死士兵
對付大象的戰術
1.遠程法,用遠程武器射殺或者驚嚇大象
2.散兵法。最好用步兵,分散的隊形,纏住大象。首選角鬥士,因為穿金屬甲對弓箭防禦力比較好,圓形的散兵陣能在四面八方攻擊被圍困的大象。其次是短矛兵,對戰象有攻擊加成。其次是農民,農民如果站在城市中心廣場絕對有能力和戰象一拼,戰象多半會白旗

Ⅱ 歷史話題:亞歷山大大帝的方陣對中東一些國家有效,為什麼到了印度就不怎麼行了是不是打不過大象兵

其實亞歷山大大帝的步兵方陣與當時中國秦國的步兵方陣有相同的方面,就是其方陣合理的利用了遠距離殺傷武器弓箭,在和敵方軍隊作戰時(當時大部分國家裝備有騎馬的騎兵),一開始用弓箭就造成了大量殺傷,形成了一定優勢,其次就是步兵用的是3米長的長矛,避免了近身戰的傷亡,但印度很少裝備有騎馬的騎兵,但是裝備有大量的大象兵,弓箭長矛對大象作用也不大,就失去了步兵方陣的兩大優勢。加上後來很多馬其頓人都染了病,所以不打了,就回老家了。

Ⅲ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為何不直取印度

成吉思汗當時一直不攻列印度,主要是有兩個原因。印度當時所在的地區有關系,印度當時的地形是非常復雜的,如果成吉思汗的軍隊掌握不了當時的地形的話,那麼很容易在戰場上吃虧。第2個原因就是當時印度的軍隊採用的是大象作戰。印度有著戰向軍隊。要知道當時蒙古軍隊主要是騎兵為主,這些蒙古將士大部分都是騎著馬進行作戰的。而印度人不同,印度人當時選擇用大象作戰大象是非常笨重,但是體型非常巨大的,所以如果大象與馬進行作戰的話,那麼無疑是大象佔有著一定優勢的。這些印度軍隊想要殺死馬非常容易,但是蒙古軍隊想要殺死大象的話卻是非常困難的。並且當時的戰爭其實就是作戰工具的一種比拼,成吉思汗的軍隊在作戰工具上明顯不如印度軍隊的工具,所以自然而然也就放棄了攻列印度的計劃。

Ⅳ 關於大象軍

你是說宗愨的故事

宗愨巧計破敵
宗愨是南北朝時期的人,他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練武,直到練成了才對他哥哥說:「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長風破萬里浪。」(「乘風破浪」這句成語,就是從這里來的)。後來宗愨真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將軍。
宗愨武藝高強,在家鄉制服了好幾起強盜搶劫的事,家鄉人都稱他是無畏少年。成年以後,有人推薦他當了振武將軍,宗愨到了部隊,果然英勇善戰。當時,有個林邑王發動叛亂,占據了一個地區,當地百姓叫苦聲不絕,宗愨率部下將叛軍的駐地團團圍起,准備一舉殲滅叛軍。
叛軍頭目林邑王老謀深算,奸詐無比。他暗暗思忖,深知自己論兵力論武藝都及不上宗愨,要想不失敗惟有用計謀智勝宗愨。林邑王召集軍師們出謀劃策,想了幾天幾夜,終於釀成一條妙計。林邑王得意地捻著鬍子大笑起來,因為在他看來,宗愨雖然勇猛,可畢竟嫩了點,這次必敗無疑。
林邑王派人暗中買了幾百頭大象。到了交戰那天,他命令部下驅趕大象,直沖宗愨的隊伍。剎那間,瘋狂的象群甩動長鼻子猛沖起來,塵土飛揚,地動山搖,真有排山倒海之氣勢,彷彿能把宗愨的隊伍踏成肉餅。
突然,象群亂了起來,有的原地站住,有的乾脆殺了回馬槍,朝叛軍沖去,撞得敵兵人仰馬翻。原來,大象群沖到宗愨的陣前,迎面出現許多獅子,一個個張著血盆大口,拖著長長的舌頭,樣子極其兇猛,剛才還不可一世的象群立刻嚇破了膽,紛紛逃命。不等宗愨用兵,叛軍已被沖得落花流水,潰散了大半。很快,宗愨的部隊就取得了勝利。
林邑王搞不懂這是怎麼一回事。後來才知道那些獅子全是宗愨派人做的模型,只不過形象逼真罷了,林邑王不禁使勁拍打自己的腦袋,連連罵自己是個笨蛋。
原來,宗愨得知林邑王在四處購象時,就已識破了敵人的陰謀。很快想出高明的對策,召集了能工巧匠,連夜趕制了許多獅子的模型。巧匠們得知這關繫到是否能挫敗叛軍,個個干勁十足,將獅子模型做得栩栩如生,真假難辨。
很快,宗愨就率兵收復了叛軍的駐地,解救了當地的百姓。將叛軍搜刮的金銀財寶分給窮人們,接濟他們的生活。
http://ke..com/view/543249.htm

古代象戰評述

因字數限制只能粘貼部分,詳細資料點擊網址
http://tieba..com/f?kz=175499408
中國在商周時期可能使用了大象作戰,或許會成為象戰最早的國家。傳說春秋吳國伐楚,楚曾出動大象抵抗,正史中未見記載。南朝和隋和林邑的兩次沖突中對方曾使用了大象。

一次是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檀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陽邊以使用了象軍參戰,宋軍初戰不利。振武將軍宗愨認為,百獸都害怕獅子,大象大概也不會例外,乃趕制了許多假獅子,隱伏草叢中。他還在預定的戰場周圍,挖了不少陷井。敵方驅象軍來攻,宗愨放出了假獅子,大象嚇得掉頭亂竄,宗愨又乘機指揮士兵萬弩齊放,受驚的大象四處奔跑,不少跌到陷井裡,人和象俱被活捉。另一次是隋朝仁壽末,派劉方為驩州道行軍行軍總管討林邑,林邑王梵志以巨象出戰,劉方以詐敗術,引大象跌入陷阱,復以弓弩射殺,從而獲勝,一舉攻佔林邑國都。

970年宋滅南漢之役,南漢曾在蓮花峰下列陣,布象群於陣前,以壯軍膽,宋將潘美命集中勁弩火箭射象,象群負矢驚躍狂奔,南漢軍潰敗。

中國雲南等地民族多有使象者,《史記•大宛列傳》載:「有乘象國,名曰滇越」;唐貞元十年,南詔王異牟尋歡迎唐使袁滋,就是「先飾象12頭引前」,次才為馬隊、樂隊;據傣文《泐史》載:公元1180年,傣族首領叭真統一西雙版納時,「有白象九千條」,可見象之多。明朝對雲南的幾次用兵,都有和土蠻戰象作戰的記載。如萬曆年間鄧子龍平定滇西之戰,在山道間設伏,以勁弩火箭一舉打垮番酋象群,並以擊斃之象「烹以享士」,犒勞三軍。李定國在雲南抗清時,軍中也用大象以作戰和運輸。

中南半島上使用象軍較多的國家除了占城(林邑)外,還有柬、老、緬、泰等國,而這些國家由於條件限制,乘馬騎兵無法發展或者較弱,所以象軍自然就是主要的乘騎軍。史載公元二世紀時,扶南王混盤況就「教習乘象」,並吞諸邑。南掌王桑森泰(14-15世紀時在位)時,有軍隊70萬人(看到這個數目千萬不要吃驚,古代東南亞各國的軍隊數目往往是誇大十倍左右的,只要縮水為十分之一就行了)。真臘與占城、占城與越南、真臘與暹羅之間的戰爭中,戰象往往是一個有力的武器。

16世紀的暹緬戰爭中,有幾次大規模使用象軍的大戰。最初緬甸強大,暹羅的阿瑜陀耶王朝弱小。初時暹羅捕獲了七頭白象(象一般是黑色的,一旦發現或捕獲白象,就是十分罕見的事,古時,泰國人以此作為祥瑞之兆),國中大悅,暹王摩訶•查克臘帕特王被上尊號為「白象王」,揚名一時。緬王莽應龍聞訊後派人索取白象,暹王自然不與,反而回信讓緬王多多「修德」,國中自然會出現祥瑞的白象,雲雲。

結果1561年,莽應龍統兵90萬(需要縮水的數字,同上)來伐,暹羅失敗,最後以王子入質、多加入貢,並貢獻四頭白象而收場,是為「白象戰爭」。七年後,莽應龍卷土再來,這一次攻陷了首都阿瑜陀耶,乾脆滅了暹羅,扶立傀儡。十五年後,暹羅王子納黎萱發動復國戰爭,自立為王。1592年素攀府會戰,納黎萱與緬軍主帥、王儲帕瑪哈烏拔拉進行了騎象的單挑格鬥,緬甸王儲砍破暹王帽盔,暹王擊中了緬王儲的右肩,結果緬甸王儲當即死於象頸。此役暹羅大勝,俘獲的緬軍大象就有800餘頭。暹王坐象——昭帕耶猜耶勢拍,也一舉成名,受到暹羅人的頂禮膜拜,還有名垂青史的殊榮。

作者: 百年世事不勝悲 2007-2-23 16:49 回復此發言

--------------------------------------------------------------------------------

6 古代象戰評述

四、象兵戰術簡析

綜觀古代各地的象戰,大致可以得到以下的幾點看法:

1、象兵使用的地理環境平坦地形為好,險阻崎嶇之地(如鄧子龍滇西之戰)或者攻城拔壕(如帕諾姆斯之戰)均不適宜。

2、與步、騎兵不同,象兵並非是能夠獨立作戰的兵種,對其他兵種的配合依賴性很大。失去其它兵種(步、弓、騎等)掩護的象兵往往會成為敵方遠射兵器的活靶子。

3、由於大象的機動性不高,但有強大的攻擊力和較好的防護力,一般作戰中主要用於正面的推進作戰,因此進行合理的部署非常重要。但有時使用戰象進行突然性的反擊和逆襲(如伊普蘇斯戰役、撒馬爾罕戰役等),震撼力很大,也能收到很好的收獲。

4、對付象兵的主要手段還是遠射性的兵器,如箭弩、投槍、飛石以及後期的火炮、火槍等,避免近距接觸。火攻等方法也很有效。大象在戰斗中通常不耐雨點般打擊,難以駕馭,性情發作起來,對自方造成的損害反而會遠大於對敵人的傷害,這是個致命的弱點。馭者和象背上的兵士往往會成為敵方集中攻擊的靶子,所以一般他們或著鎧甲,或有象背上的塔樓作為防護,等等。

5、由於象兵一般只用於正面突擊,兩翼的薄弱環節往往是對方的突破口。因此許多在象戰中的獲勝者無不是採用兩翼優勢騎兵的突破,進而合圍的戰術。如希達斯皮斯河之戰,亞歷山大的6000騎兵對波魯斯的4000;桑西巴斯擊敗勒古魯斯之役,迦太基人的4000騎兵對羅馬的500;札馬之戰,羅馬的6000對迦太基人的2000,等等。像帖木兒、巴布爾、阿克巴等人都是善用兩翼包抄的高手。從這個意義上看,騎兵以其機動性和沖擊力,在實戰中的作用要遠高於象兵。印度的象軍固然發達,古希臘人也曾認為「在作戰技術上,印度人遠較亞洲其它民族優越。」但由於自然條件所限,馬的質量不高,也沒有很好的重視,故而影響了整體的戰力。

補充一點,公元前204年,西庇阿率軍再次遠征非洲那次戰斗。迦太基人統帥哈斯德魯巴爾,其實就是漢尼拔,這是姓和名給我們造成的混亂,前面的那個哈斯德魯巴爾是漢尼拔的父親。這次戰斗,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聲學武器,一代名帥也算敗的不冤。

關於象軍,似乎主要是那些馬匹較少而且質量不高的地區對高質量騎兵的一種替代武裝。這是一個有趣但是沒有繼續發展的兵種。究其原因,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史前狩獵人類就是大象的災難,北方的猛獁,南方的反齒象,小毛象等的滅絕無一不是和原始人的狩獵有關 -- 北方狩獵民族有用猛獁的頭骨蓋房子的,對這些生長期長,而且生殖能力有限的動物簡直是災難性的捕殺。它們的厚皮,早已經證明不是標槍和弓箭的對手。因此,戰象更近乎於一種威懾武器。同時它的機動性比較糟糕,如同德國的虎王坦克一樣對道路要求太高。再有,補充困難可能也是一個原因吧。

Ⅳ 印度一野象誤入居民區,這是否說明防範措施不到位

在印度,大象有著神聖的地位。其中有野象,也有人們馴養的大象,印度人和這些馴養的大象有著很親密的關系。但是野象跟人們的關系怎麼樣呢?據報道,8月25日,印度奧里薩邦巴里帕達鎮的居民發現一頭四處溜達的野生大象,還一度進入居民區。並且引來了不少膽子大的人的圍觀。野象誤入居民區是否說明防範措施不到位呢?我覺得僅僅因為這件事也不能就說明防範措施不到位。原因如下:

關於野象誤入居民區這件事,各位有什麼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Ⅵ 話說,古代戰爭到底怎麼阻止大象

冷兵器時代,體型龐碩、身披重鎧的戰象的就像現代坦克一樣威力無窮。那麼,古代戰爭中,又有哪些戰術能夠反制這一強大的特殊兵種呢?先看幾個戰例
戰例一:公元前326年,亞歷山大大帝率遠征軍到達印度,與當地人爆發海達斯佩斯河會戰。亞歷山大沒有正面進攻印度軍象陣,而是先迂迴進攻敵方左翼,擊潰對手騎兵,將其殘兵敗將驅至象陣周圍。然後,亞歷山大指揮部隊投擲標槍,集中攻擊駕馭戰象的象兵,從而使大象喪失控制力。失控大象開始狂躁地攻擊己方人員,以至於不少印度戰象都是被自己人殺死的。
戰例二:公元前202年,迦太基名將漢尼拔與西庇阿指揮的羅馬軍隊爆發扎馬戰役。面對曾讓己方吃過大虧的迦太基象陣,西庇阿沒有採取羅馬軍團通用的的棋盤方陣,而讓各戰斗單位間留出足夠敵方戰象穿過的通道。雖然漢尼拔以戰象沖擊先發制人,但一些戰象從通道沖過了羅馬戰線,還有一些沿途遭到羅馬投擲手攻擊。與此同時,羅馬人集中數百支喇叭和號角,用震耳欲聾的喧囂聲把大象嚇得暈頭轉向,致使迦太基戰象調頭回走,在己方步兵和騎兵隊伍中造成混亂。
戰例三:1277年,緬國出動士卒4萬餘人、戰象800頭大舉向元朝境內入侵,蒙古千戶忽都、總管信苴日率700名騎兵前往迎戰。圖為古代中南半島象兵的標准配置示意圖。元軍與緬軍在行進中遭遇,激戰2日。元軍利用殺傷力驚人的大型復合弓和嫻熟的騎兵戰術,首先破其象陣,緬軍大亂敗退。元軍追逐30餘里,連破17座城寨。

Ⅶ 成吉思汗怕了一種鄰國動物,到底是什麼動物

《元史·耶律楚材》中說,當年決意要攻取印度的成吉思汗的部隊在攻到印度河時,遙見河中水汽磅礴,日光迷濛。將士們口乾舌燥,紛紛下騎飲水,可是河水熱度似沸,根本不能入口。這使得將士上下怨聲不斷,恨不得立刻馳歸。耶律楚材正想再次進諫,忽見河濱出現一大怪獸。成吉思汗命令將士准備彎弓射殺,忽然聽到怪獸發出響聲,酷似人音,彷彿有「汝主早還」四字。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機對成吉思汗說,這種怪獸名叫角端,是上天派來警告成吉思汗為了保全民命盡早班師的。成吉思汗於是順應天意,沒有行進。八刺亦即日北歸。會師後,成吉思汗立即率軍返回了蒙古國。
從這段史書的記載來看,頗似一個神話,但也有歷史學家認為,奇形怪獸是可能存在的,而且印度有些獸類蒙古人並未見過也不足為奇。至於把怪獸的叫聲說成是「汝主早還」的話,估計應該是耶律楚材借題發揮,假借怪獸的叫聲來規勸成吉思汗班師回國。當時的實際情況多半是這樣的:耶律楚材很可能考慮到蒙古兵在印度不可能討到好處,所以借怪獸之名假傳天意。
氣候原因可能是促使蒙古軍隊折回的主要原因,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耶律楚材知道印度戰象的可怕。
印度的大象很多,在那裡大象不僅可以用來勞作,而且人們還將大象組織成軍隊以協助戰爭。印度人對大象懷有很特殊的感情,他們稱呼大象為「哈第」。在印度人看來,這種動物是力量、智慧和善良的象徵。而在戰場上,經過訓練的大象往往憑借它們的身高、體積和力量優勢佔領戰場的主動權。
高的戰象可達數米,這使得架在它背脊上的塔樓可以居高臨下地向敵軍射箭、投槍。大象力大無窮,又可以馴化,如果在戰場上排開象陣,那將會所向披靡。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軍事力量就已經依靠戰象了,現在出土的當時的錢幣上就有戰象的圖樣。

Ⅷ 老虎和獅子為何沒有天敵是不是大象可以殺了它

沒有天敵

老虎選擇西伯利亞虎為代表,有時提一提孟加拉虎、華南虎;獅子以非洲獅為代表。

1、先比較體形和重量。
西伯利亞虎在老虎中體形最大,也比非洲獅略大。資料記載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是前蘇聯中亞共和國獵取的雄性西伯利亞虎,體長5米(不計尾巴)、體重760千克,是普通西伯利亞虎或非洲獅的兩倍。
孟加拉虎次之,和非洲獅相差不大。華南虎略小,但性情最暴烈。
2、再比較捕食技巧和在食物鏈中的地位。
西伯利亞虎在所有貓科動物中捕食技巧最高,這是因為其棲息地高寒惡劣,野獸稀少,無法承受捕食失敗。西伯利亞虎在當地食物鏈中無可爭議處於頂點,其獵物包括所有食草獸和食肉獸,大型且性情暴烈的食草獸如:馬鹿、亞洲野豬;食肉獸如:亞洲棕熊、豹、亞洲黑熊、狼、猞猁、獾、狐。由於豹與虎食物相同,所以在虎的領地絕不允許豹的存在,因此捕食豹的幾率很小,但有資料顯示西伯利亞虎的糞便中發現過豹的毛發。亞洲棕熊盡管體形龐大也不是東北虎對手,雄性棕熊被虎偷襲的記載很多。而黑熊更不行了,在冬季冬眠的黑熊經常被虎從洞中挖出甚至沒有機會抵抗。在北亞,狼群個體數量少,一般不超過7隻,因此只能躲避虎。當然有很多傳聞雄性野豬戰勝西伯利亞虎,不過野豬是防禦方,不被捕殺就是勝利,能擊斃西伯利亞虎的記載太少。而且受傷致死的虎一般是老年、殘疾虎(缺犬齒)或年青幼虎,無法捕食其它野獸,才不得不攻擊戰鬥力很強的雄野豬。由於西伯利亞虎與人類生活區較遠,所以西伯利亞虎對人類一般主動避讓,不去招惹陌生的東西。
孟加拉虎和華南虎棲息地野獸相對豐富而與人類重疊,因此其捕食成功率不如西伯利亞虎,但是對人類危險最大。與人類斗爭經驗最豐富的是華南虎。華南虎是中國獨有,與國人奮斗2000年,對如何攻擊和躲避技巧最豐富,處境也最危險。1950~1960年代中國大規模捕殺華南虎,現在是比大熊貓還瀕危且珍貴的物種。殺人最多的記錄保持者是在印度的孟加拉虎,與印度人素質和當地環境有關。在當地食肉獸中豺對孟加拉虎和華南虎構成威脅,豺體型、攻擊力不如狼,但群體數量比狼群更多且堅韌,又沒有種族之分,不同豺群會配合攻擊虎豹。在印度曾有一20隻豺的豺群攻擊一隻成年雌性孟加拉虎,虎在第一次對抗中殺豺7隻,傷6隻,摧毀豺群的進攻力。但是殘余豺群立刻召喚鄰近領地的另一支豺群26隻加入對虎的攻擊,虎在第二次抵抗中殺4隻、傷2隻後,開始逃跑。豺群追擊40千米,第三支小豺群加入堵截,最後近40隻豺捕殺這只孟加拉虎。虎被吃掉一半,在最後戰場又有7隻豺被殺。中國也有傳說豺是虎的剋星。
非洲獅捕食能力很差,只能依靠群體伏擊,只有在旱季走投無路時才攻擊非洲象、犀牛、野牛,一般10隻以上非洲獅一擁而上分割象群,由母獅在大象、野牛背後襲擾,雄獅正面攻擊。雄獅單挑的幾乎沒有。單獨非洲獅無力生存,被獅群驅逐的老年雄獅一般被鬣狗群捕殺或被三色豺捕殺。鬣狗群是報復,三色豺是謀殺,戰術很象亞洲豺。傷人最多的非洲獅是19世紀烏干達修建鐵路時的食人獅群,此獅群共捕殺100多名工人,最後被消滅,只留下兩只哺乳期的幼獅被送到動物園。
3、比較齒、爪等硬體。
犬齒大小、頜骨硬度相差無幾,爪的尖銳度相當。但是有學者推崇虎的爆發力,在北京動物園獅虎山獸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東北虎抓裂的裂痕。剝掉皮的獅虎驚人的相似,基本無法區分。從解剖中發現,老虎心臟容量大於非洲獅。
4、自然界中獅虎相遇的結果。
西伯利亞虎以西伯利亞為基地足跡遍布歐亞大陸直至南亞次大陸,發展為孟加拉虎亞種、高加索虎亞種和華南虎亞種,只有大海阻止其進入美洲。部分個體橫渡大海進入印尼群島,發展為蘇門達臘虎亞種。從極寒到極熱顯示頑強的適應力,虎是單獨活動,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幾天相聚,由雌虎獨立撫養幼崽。說明虎的生存能力強於非洲獅。
非洲獅從非洲大陸北上進入阿拉伯半島又進入南亞次大陸。歷史上在印度發生過獅虎的競爭,雖然沒有留下文字記載,但是獅子退讓到印度西北一隅(稱亞洲獅),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亞、東南亞是最終結果。
上述文字是我曾經看過的正式資料,時間久了記不清楚,數據可能有錯,但絕不是杜撰。

h__l

在歷史上,獅子的分布一度非常廣,除非洲和印度外,還有希臘獅和伊朗獅(西亞獅)兩個亞種,其中伊朗獅和裏海虎還發生過激烈的生存競爭。
獅虎格鬥是有真實戰例的。1995年10月,我國沿海某市一開放式動物園曾發生過東北虎咬死非洲獅的事件。某夜,分隔獅虎籠的閘門因故障打開了,出於大型食肉獸間的競爭原則,實力相當的食肉獸相遇後要麼互相退讓,如果沒有退路就必須背水一戰,結果,當工作人員趕到現場時,非洲雄獅已倒斃在虎區正中央!經調查,非洲獅是經充分准備後入侵虎區的,但結果卻是讓東北虎一擊致命,東北虎首次攻擊就擊中非洲獅的咽喉要害,根本沒給對手還手的機會!擊斃對手後,東北虎還拖著比它重一倍的獅子走了30多米。
東北虎是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首先在體格上勝獅一籌。從捕獵技巧上說,虎向來是獨來獨往,捕獵都是靠自己,單兵格鬥能力自然很強;獅子的生存之道則是結群捕獵,講究協同作戰能力,因此,一對一打,獅子決不是虎的對手。
一般地說,食肉獸只捕獵實力小於它或與它相當的食草動物,對於與其實力相當的食肉獸,一般採取迴避的原則,如虎遇到熊,尤其是大棕熊,一般都互相避讓,但在印度,虎有時會捕獵小鱷魚,孟加拉虎甚至能從鱷魚嘴裡搶食物。



有比獅子大的老虎,也有比老虎大的獅子。雄獅頭部外觀雄壯,尤其是一副鬃毛顯得威風凜凜,看上去似乎比虎大,其實獅子的體型是比較消瘦的;而老虎的頭部雖然不顯得那麼大,但軀體卻很壯實,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就比獅子小。
如今,獅子和老虎的自然分布區相互隔離,野生環境下獅子老虎不可能碰到一起干架。現在多認為中國南方發現的亞洲古貓化石才是老虎的直系祖先,然後再向北向西向南遷徙發展,演變為不同亞種,遍布幾乎整個亞洲。而獅子,有看法認為史前時代曾一度遍布南歐、亞洲大部和北美地區。因而在古代的中西亞,獅子老虎的分布區是重疊的。
而到了今天,野生獅子在亞洲大陸幾乎消失,只有在印度西北的吉爾叢林區一隅才能見到獅子的蹤影,老虎則成為亞洲猛獸的代表,分布在東北亞至南亞的廣大地區,包括印度的大部分地區都能看到老虎。這是獅子戰鬥力不如老虎強大的結果嗎?
我認為不是。
成年獅子一般由母獅負責捕獵,雄獅負責保衛領地,所以一般雄獅是坐享其成的,比較懶惰。而老虎則是單獨行動,機警狡猾,靈活性好。體格上比較,一些種類的雄虎和雄獅不相上下,但單打獨斗,獅子敗給老虎的概率比較大。在古羅馬斗獸場,經常上演獅虎搏鬥的比賽,結果往往是老虎獲勝(圖119,古斗獸場上的獅虎搏鬥)。不過,在自然環境下,獅子老虎要打架,單挑的機會很少,因為獅子通常都是群體行動,而老虎獨來獨往,一旦群毆,孤家寡人的老虎肯定要吃虧,所以,從社會學角度講,獅子要比老虎強大。
為什麼在印度出現獅子退讓老虎的情況呢?我覺得,有兩方面原因:
1、環境影響。
獅子發源於非洲原野、老虎發源於東亞山林,它們首先是最適應原產地的環境氣候,然後才逐漸向外擴展。獅子的群體構成和捕獵習性都適合於廣闊的原野,而南亞次大陸的山地叢林,則顯然更適合於老虎的生存競爭。反過來說,獅虎競爭時間有萬年以上,既然老虎強大到使獅子節節後退,為什麼沒一隻虎能進入非洲呢?其實,到了西亞和阿拉伯地區,就變成獅子占據地利,坦盪高原和戈壁沙漠有利於獅子發揮群體優勢,使得老虎止步不前了。
2、人類活動的影響,這是不可忽視的。
看看印度的歷史就知道,在西方人到來以前,外敵入侵都是從西北部進入印度次大陸的,這正是獅子進入印度的途徑,也是印度文明較早的發源地,同時也成為印度自然環境惡化最嚴重的地區。換句話說,獅子的生存地盤受人為因素干擾比較大。而印度人不管是原來的佛教還是後來的印度教,都不主張殺生,因而其他地區的野生動物(包括虎)受人類影響較小,這也就是為什麼如今印度依然擁有大量種類繁多的珍禽異獸、而被稱作是「野生動物王國」的原因。所以印度的老虎分布范圍大於獅子就不奇怪了。

總之,地理環境的差異,決定了獅子老虎不同的戰斗風格和作戰策略。廣袤的平原上,適合發揮群體的力量,鎖定目標,以逸待勞。叢林中,獵物容易閃避、躲藏和逃逸,對個體的搏擊技能要求更高。這樣說一點不過分:獅子是戰略家,老虎是戰術家。戰略家吃飽了就睡,養精蓄銳,世稱「睡獅」;戰術家則刻苦練功,會游泳和各式摸爬滾打的技巧,有不恥下問向貓學藝的傳說。硬逼著獅子老虎決一死戰,那麼打群架老虎肯定斗不過獅子,個對個獅子很難贏得了老虎。在亞洲的崇山峻嶺,善於利用地形造勢的老虎居上風;換了非洲的一馬平川,擅長組織圍攻的獅子占優勢。

fengxinhao

鄭州市新鄭龍湖野生動物散養園曾發生過獅虎大戰的驚險一幕。最後,管理員們不得不以一頭山羊作誘餌,吸引老虎的注意力,才使戰敗的侵略者——獅子得以「安全撤軍」。
這是從新聞報紙上摘錄的內容:
12月7日上午9時左右,一頭獅子偷偷侵入虎區。母虎「長尾」剛剛睜開惺忪的睡眼,突然看到一隻獅子正張著血盆大口奔自己而來。它大吃一驚,轉身便逃,直退到「丈夫」身邊,才稍稍穩住了心神。有了「丈夫」作後盾,「長尾」惱羞成怒,一回身,向著追過來的獅子猛撲過去,使出看家的本領,與那頭獅子打作一團。獅子幾次去咬「長尾」的咽喉,都被「長尾」靈巧地躲了過去。一陣撕咬後,獅子不但沒有佔到便宜,而且身上還留下了兩道長長的血口。
當管理員們開著兩輛救援車趕到時,獅虎大戰的第一回合已經結束。戰敗的獅子退到了牆角,趴在地上邊舔著流血的前爪,邊低聲地咆哮。兩只老虎基本上沒有損傷,母虎在獅子的正面虎視眈眈,尋找進攻的機會,而公虎則迂迴到側翼,封住了獅子的退路。救援車幾次沖上去,想為獅子打開一條通往獅區的生路。可是,那兩只老虎始終占據著獅子的逃生要道,似乎非置其於死地不可。僵持了一會兒,獅子好象恢復了一些體力,站起身來,准備拚死一搏。這時,管理員情急生智,將一隻山羊趕入虎區。還沒有吃早餐的「長尾」一個餓虎撲羊,就將這只山羊按於爪下。趁這個機會,那隻獅子逃回了獅區。
事後分析,這只獅子可能是在早上散養園的一輛工作車進入猛獸區檢查時,悄悄跟在車子後面侵入老虎們的領地的。



兩者類型不同:獅是領袖型的猛獸,虎是英雄型猛獸。西伯利亞虎最厲害,是無可爭議的貓科動物之王、陸上猛獸至尊。論單挑戰鬥力,西伯利亞虎強於孟加拉虎。孟加拉虎與非洲獅應實力相當,但孟加拉虎更矯健靈活。

Ⅸ 蒙古人本來是要攻擊印度最後因為什麼放棄了

據《元史》和《耶律楚材傳》記載,促使成吉思汗回馬班師的原因與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種叫角端的怪獸有關。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5614101_1.html/ ]

當年成吉思汗的部隊攻到印度河,遙見河水蒸汽磅礴,日光迷濛。將士們口乾舌燥,紛紛下騎飲水,可是河水熱度似沸,不能入口。這時將士上下怨聲不斷,恨不得立刻馳歸。耶律楚材正想再次進諫,忽見河濱出現一大怪獸。成吉思汗命令將士准備彎弓射殺,忽然聽到響聲,酷似人音,彷彿有「汝主早還」四字。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機對成吉思汗說這種怪獸名叫角端,是上天派來儆戒成吉思汗為了保全民命,盡早班師的!成吉思汗於是奉承天意,沒有行進,回馬班師。

關於這段史實的記載有人認為是一個神話,但有歷史學家認為,奇形怪獸是可能的,而且印度地方有些獸類蒙古人並未見過。至於把怪獸的叫聲說成是「汝主早還」的話,那是耶律楚材牽強附會,借怪獸的叫聲規勸成吉思汗班師的手法。雖然耶律楚材的話未必是真,但手法可謂善諫。 在眾多的動物中,印度人對大象懷有特殊的感情,印度人稱呼大象為「哈第」。在印度人看來這種動物是力量、智慧和善良的象徵。經過馴象人的訓練駕馭,大象成為了人們的好朋友。 大象力大無窮,而且又可以馴化,如果在戰場上排上象陣將會起到所向披靡的效果。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軍事力量就已經主要依靠戰象了,現在出土的錢幣上就有戰象的圖樣。

據記載,孔雀王朝還支援伊朗王朝和亞歷山大大帝500頭戰象,幫助他們戰勝馬其頓王朝。大象與馬能配合得很好,象馬並肩作戰,有象開道,馬就能沖鋒陷陣;有了馬沖鋒,象就可以沖殺踐踏。根據印度文獻記載,當時印度的部隊包括4種,象兵名列旗手,其次是馬兵、戰車兵、步兵。

蒙古騎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秘密是什麼?蒙古騎兵長於閃電戰,他們的行進速度驚人,一天能行進數百里,乃至上千里地。這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蒙古軍的勝利。馬是蒙古人特有的資源優勢。在作戰中,蒙古騎兵就是依靠馬匹和畜群來給養的。這在後勤上大大減少了軍隊行進的輜重。 但蒙古騎兵也有兩個大弱點。一個是善騎好射、策馬急襲的蒙古騎兵在江河湖泊面前顯得毫無用武之地。可是,這一點畢竟可以解決。1220年,成吉思汗建立了水軍。在西征時,就在一個月內造船百艘,載蒙古騎兵渡過漠蘭河。另一個弱點是蒙古騎兵解決不了的,生活在蒙古高地草原和西伯利亞干寒地帶的蒙古人懼怕濕熱,不耐高溫。這一點在攻佔南亞、東南亞一帶的戰役中就顯露無疑了。 據記載當時正值盛夏,暑氣逼人,蒙古兵喪失了鬥志,而印度兵卻對這種氣候習以為常,真正促使成吉思汗回馬班師的原因也可能是蒙古騎兵適應不了當地的氣候以及地理環境。

Ⅹ 小學語文課文資料!急~~~~~

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干,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課文語言朴實,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讀過的人無不為人與動物這樣真摯的感情而動容。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並進行語言積累。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課文的題目很吸引人,讓人產生一種迫不及待想讀下去的願望。讀著課文,一隻聰明可愛、動作靈活的小松鼠躍然紙上。

文章寫的是一隻松鼠跑進我們家後,在我們家接二連三發生的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計地「貯存冬糧」,把糖、麵包皮什麼的叼到大櫃頂上;我們采來的一籃子鮮蘑菇,松鼠忙活了一個早晨把它們全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頭巾等東西叼到煙囪里,給自己墊窩。作者以兒童的視角觀察這只跑進家來的松鼠,用充滿童趣的筆觸描寫松鼠的習性。文章語言清新自然,生動有趣。松鼠雖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著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裡,這只跑進家來的松鼠是那麼可愛,因此,這些錯誤都是可以原諒的,就如孩子的調皮。細細讀來,課文處處充溢著對松鼠的喜愛。

選編這篇課文,目的是讓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同時,感悟松鼠的可愛,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解析。

①它整天滿屋亂跑,在櫥櫃和架子上跳來跳去,動作靈活得驚人,從來沒有碰掉過一樣東西。

這句話介紹的是松鼠的習性。寫松鼠在我們家「整天滿屋亂跑」「跳來跳去」,可從「驚人」「從來沒有」中,我們看到的是作者對小松鼠的這些行為並沒有絲毫的埋怨,我們讀到的只有稱贊。

②有時,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臉,還輕輕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兒給它找去呢?

松鼠「跳」到小作者的肩上,「蹭」他的臉,還「輕輕咬」他的耳朵,儼然,松鼠已成為小作者親密的夥伴。對於松鼠的喜好,小作者已瞭然於心。描寫松鼠的幾個動詞,不僅寫出了松鼠的可愛靈活,更流露出了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③爸爸哈哈大笑,說:「我怎麼沒想到這一點呢!咱們家的松鼠是在儲備冬糧呢。森林裡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開始儲備冬糧。這是松鼠的天性,咱們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後!」

讀著爸爸的這句話,爸爸對松鼠因喜愛而產生的寬容溢於言表。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發現自己一直錯怪了自己的孩子,爸爸不僅沒有責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認為這是松鼠的天性,還誇獎它「不甘落後」。

④有一天,它乾脆失蹤了,哪兒也找不到。也許它跑到花園或森林裡去了吧?我們心裡空落落的。

松鼠不見了,作者一家人到處去找,卻又哪兒也找不到。雖然猜想它也許跑回了森林,可作者一家人的心裡是「空落落」的,他們多麼捨不得這只可愛的松鼠啊。

(2)對詞語的理解。

櫥櫃:放置餐具的櫃子。

儲備:儲存起來准備必要時用。課文指松鼠把糧食儲存起來准備過冬時吃。

哭笑不得:形容處境尷尬,不知如何是好。

躥:向上或向前跳。

墊窩:文中指松鼠把手套、頭巾等鋪在自己的窩里。

二、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儲備、乾脆、失蹤、不甘落後、千方百計、哭笑不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愛動物,愛自然的情感。

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庄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課文以時間為序,扣住四個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戰甲」(第5~11自然段)、「憑吊戰場」(第12~16自然段)、「庄嚴歸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後的輝煌與庄嚴記敘下來。尤其是對嘎羧動作、神態的描寫細致入微,將嘎羧的靈性刻畫得淋漓盡致。如,嘎羧再次見到象鞍時的舉止、神情,在打洛江邊的久久凝望與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讀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動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懷,我們人類是否應該從中感悟些什麼,學習些什麼?

本課學習應引導學生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條理的基礎上,練慣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並通過入情入境地品讀,感受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難點是通過朗讀感悟,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11*《金色的腳印》
教案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十冊第三組課文的第四篇課文。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本課故事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麼。
(2)通過閱讀及細節描寫的欣賞讓學生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3)認識本課6個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了解故事的內容和意義。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這個故事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教學方法:討論交流、自主探究、讀寫結合
教學用具:幻燈片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1.出示狐狸圖片,啟發談話:同學們,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習了《狐狸和烏鴉》的有趣故事。後來又學習了成語故事《狐假虎威》。請問,在你的心目中,狐狸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請三、四名學生說。可以談對狐狸的印象,也可以讓學生講有關狐狸的故事。)
談話後小結:看來狐狸在大家的心目上不是好東西,今天我們再來學一篇關於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學了以後,也許你會給狐狸「平反」了。
2.板書課題:11*金色的腳印。
3.質疑課題。如「為什麼課題要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等有價值的問題,老師要加以肯定。
二、出示目標,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 幻燈出示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4)知道本課故事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麼。
師快速讀學習目標,讓學生懂得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2.輕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A課文重點寫了哪幾個角色?B老狐狸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做了哪些事?C當正太郎失足受傷時,狐狸們是怎麼做的?
3、讓學生自由讀書後討論,在學生討論後匯報,幻燈認讀生字,引導學生完成以下板書:

小狐狸

餵奶 要回
咬木樁 放歸樹林
餵食
老狐狸 正太郎

搭救
4、讓學生根據板書簡要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起因、經過、結果怎樣?這樣能使學生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整體把握。
三、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過渡談話:剛才同學們圍繞老師提出的三個問題認真地進行了研究和討論。但請大家記住: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除了這些問題,你還能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嗎?(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點撥,把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讓學生分組討論。)
2.教師歸納梳理學生問題,進行四人分組討論:A老狐狸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小狐狸?B正太郎為什麼能和狐狸建立親密關系,並能得到狐狸的救助?C課文為什麼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目?D課文哪些地方給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你能把相關句子讀好嗎?
3.討論後各小組選一個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4.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真的給狐狸「平反」了。老狐狸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小狐狸,使我們明白,動物之間也像人類一樣有著不可割捨的親情,尤其是作為父母的老狐狸對自己的孩子小狐狸非常關心和愛護。(動物如此,何況人呢?)另外,我們還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們要和動物和睦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
四、解決質疑,體會文章思想。
1、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說說你有什麼感受?(為狐狸一家的團聚而感到高興,也為正太郎的做法感到欣慰)
2、指導朗讀,讀出故事結局的那種圓滿蘊味,讀出團聚後的那種愉悅。多讓幾個學生讀。
3、交流解決質疑:課文為什麼要以「金色的腳印」為題?讓同桌交流意見,然後班上交流。( 「金色的腳印」表面意思就是陽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腳印。另外一層意思就是「金色」一般用來形容那些十分珍貴、有意義紀念的東西,文中的結局就是最美好、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因而用「金色的腳印」來贊美這件事;小狐狸一家雖是動物,但是它們也像人一樣,它們的生命也同樣珍貴,這腳印中,飽含人類美好的思想,這金色的腳印中,體現著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以及它們對人類的友善。動物再怎麼狡猾也有其「親情」。人和動物是可以在地球上和諧共處的。
五、讀寫結合,升華主題
1.啟發談話:是的,能夠回到屬於自己的家是多麼幸福的事。請看看這幸福的一家。(出示圖片)
2.看到如此幸福的一家,你會想到什麼?請以《相親相愛的狐狸一家》為題,續寫這個故事。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為什麼攻擊大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是什麼氣候為主 瀏覽:402
印度黃金最貴多少錢 瀏覽:605
中國越南邊貿點有哪些 瀏覽:319
中國人在泰國玩怎麼玩 瀏覽:591
去越南走哪個口岸不會被敲竹杠 瀏覽:429
伊朗人均耕地多少畝 瀏覽:872
如果在英國買的蘋果怎麼帶回中國 瀏覽:73
伊朗好玩么伊朗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瀏覽:384
印度產的什麼品牌轎車 瀏覽:345
越南語phan什麼意思 瀏覽:732
為什麼香港那麼多印尼口罩 瀏覽:368
越南為什麼要收護照 瀏覽:130
印度的葬禮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22
伊朗倒退多少年 瀏覽:484
印度是怎麼樣吃米飯的 瀏覽:401
如何出口越南 瀏覽:314
馬可波羅義大利哪裡人 瀏覽:268
薩達姆和伊朗什麼關系 瀏覽:789
印度的種姓是如何確認的 瀏覽:52
伊朗白領的工資是多少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