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印度為什麼要取消後視鏡
大家都知道汽車在行駛中,駕駛員的視線在前面,而車輛後面的視線是看不到的,那這個時候就會通過安裝反光鏡為車主提供視野。反光鏡在汽車上面的作用非常大,平時開車的時候基本都需要用到。雖然說經過一些狹窄路段,反光鏡可能會被刮擦到,但這個零部件卻是車上不能夠缺少的部件。那很多人就會有疑問了,為什麼印度沒有後視鏡?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印度之所以不用反光鏡,是因為道路沒有分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
不過話說回來,要是損壞了這個攝像頭,那維修費用成本你要多高?隨著汽車行業技術不斷提高,以後將會是智能汽車的時代,有的人就說,我們中國會在什麼時候取消後視鏡呢?隨著科技發展,到時技術成長上來了,攝像頭就能夠全方位觀看車輛情況 。所以,取消後視鏡也只是時間問題。
『貳』 印度計程車有幾種
印度計程車機動三輪/人力三輪/計程車
這三種車的車身上都標有TAXI的字樣。大城市都有計程車,中小城市裡就只有機動(Autorickshaw)或人力(Cyclerickshaw)的三輪車。這些是室內的主要交通工具。除此以外,在新德里也有馬車。
三輪車的車費可以討價還價,開價會比較高,可以先向賓館的人打聽一下大致的費用,做好還價的准備。當競爭激烈的時候,有的車夫可能會開個比常規價還低的價格,但到了目的地之後,向你索要常規價格,一般不會索要超出常規的價格。火車站的三輪車夫可能會像你介紹賓館、客棧等,但絕對不可聽信他們的話。有時車費砍價太狠時,他們在路上會帶你逛商店,要你買東西,從中拿取回扣。
赴印度之前,聽同事說在印度的各大城市裡,「塔塔」牌(TATA)計程車占據了大壁江山。然而,在加爾各答卻是清一色的「大使」牌(Ambassador)計程車。奇怪的是這種計程車兩側是沒有觀後鏡的。看來加爾各答的計程車司機個個都富於「勇往直前」的精神,他們遵循的交通規則可能是「前者為王」,即只要開在前面,想變道就變道,根本不需要左顧右盼。事實也是如此,在大街上經常可以看到計程車在車流
『叄』 印度最牛逼的交通方式是哪個
去印度留學的學生可以選擇哪些合適的交通方式呢?去印度留學前,印度的衣食住行需要了解清清楚楚,那麼印度最牛逼的交通方式有是哪個呢?跟著我來看看吧!歡迎閱讀。
印度最強交通方式須知
在印度,最牛的交通工具是一種三個輪子的小型敞篷車,類似於我們這兒的“摩的”,印度人叫TuTu。
無論是在首都德里還是商業中心孟買以及其他的城市,街上最多的車就是這種TuTu。
這些車是有執照的,是公共交通的一種,非常普遍,如果你想去方圓2公里的地方,這種交通工具在印度是最便捷的,在印度,交通非常混亂和擁擠,幾乎每條街都是車與人的海洋。跟我們這里一樣,如果打算坐TuTu,上去之前要先講好價錢。一般就是20-30盧比,相當於人民幣5元左右。雖然看起來比較危險,但為了體驗一把異域風情和印度百姓的日常生活,我也坐過幾次TuTu。那是辦完公事,隨便逛街的時候。司機看我們是外國人,一般開口的價錢都是60盧比,他哪知道我們了解行情呢,一步到位,剎到20盧比。不情願也沒有辦法,因為後面到處都是等著拉客人的TuTu。
坐上去感覺很好玩,就是有些怕,因為沒有門,車又開得飛快,很擔心會掉下去。司機一般都不穿鞋子,有的司機還把一隻腳墊在屁股下面,只用一隻腳開。牛!!!
這樣還不是最牛的,最誇張的一次,是我們在從德里去往郊區的路上,看到一輛後面掛著四個人開的飛快的敞篷TuTu,幾乎與我們的計程車速度一樣,我大概數了一下,駕駛室裡面做了兩排,加上後面掛著的四個人,一共三排,一排四個,總共12個人。後面掛著的四個人是站立的,每個人都緊緊地抓著車上面的鐵圍欄,隨著車身的顛簸搖晃著他們的身體。看著很玄的。我不能明白他們為什麼沒有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難道生命就這么沒有價值么?
印度的公交車也是這樣的情形,全部都沒有門,乘客是隨時可以上下車的,而且車基本上不停的,就在徐徐的行進中,完成乘客的上下,要下車的人呢就掛在車門邊上,我真的很佩服印度人的身手敏捷。
我們剛好趕上了印度的國家節日,街上鑼鼓喧天,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印度音樂,人們載歌載舞,道路中央就是這樣的卡車,車上是被裝飾得絢爛多彩的神的偶像,歌舞的人們圍在車的周圍,穿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歡慶著他們的節日,非常的喜慶。
印度是全民信教,大部分的人信仰印度教,還有少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再有就是錫克教,和零星的佛教徒。所以在印度到處可以見到廟宇和神像。有一次我們包了一輛車,司機是伊斯蘭教徒,中午我們辦完公事不見了司機和車,等了大約有半個小時,司機開車回來了,他說因為到了禱告的時間,他去禱告了。
印度是將牛尊為神的。因此他們不吃牛肉,而且牛有著特殊的待遇。好幾次我們的車和其他的車一樣,在路上停下來,等著牛慢慢悠悠地橫穿馬路。大家全部都很安靜,沒有人急躁。可能這也是印度人很慢的一個原因吧。印度的法律規定如果牛被撞了,司機要負刑事責任的。在馬路上等牛已經很普通了,印度朋友告訴我,如果運氣好,還可以看到大象呢。後來,冬天的時候在德里,剛好碰到印度人結婚,看到了漂亮裝飾的大象和騎在大象上面的新郎,好像王子一樣。
計程車給我的感覺最不好。外表好像是三十年代舊上海的老爺車,只有右面有反光鏡。我問他們為什麼左面沒有反光鏡,他們說不需要。
我從來都不注重外表無論是人還是事,只要能有個明白的司機把我們帶到目的地就可以了。但是,找到會說英語的司機還是很少的。
在孟買和德里還好,機場等客的司機幾乎都可以講英文,但是在Chennai機場,我們就遭遇到被不會講英文的司機轉賣給另一個不會講英文的司機的事情,裝好行李,上車後,問司機我們要去的地方是不是認識,他不住地搖頭。我們就很放心讓他開走了,因為印度人同意是搖頭的。我們以為這個司機可以聽懂英文的。都快出停車場了,他還是不知道我們要去的地方,可能他自己感覺這個活有難度,他才把我們帶到另一個車上。我們被轉賣了,還不知道,這個司機還是無法聽懂英文,最後,我們不得不找到機場計程車派發的地方,找到一個管事的,要求他給我們找一輛可以講英文的司機。最後,勉強有一位司機說他可以聽懂。其實,他也是看了我們出示給他的英文地址後,才明白我們要去的地方。所以遇到印度人搖頭時,要分清是Yes, 還是No。
以上是印度最強交通方式的相關介紹,希望可以幫到您。
『肆』 盤點印度國內汽車:以開奧拓為豪,中國神車曾在此大賣
隨著近期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印度糟糕的衛生狀況和超高的人口密度成為了疫情控制的諸多不穩定因素,一度成為大家的焦點。雖然與中國相距並不遙遠,但因為旅遊業的薄弱而導致很多中國人對印度並不是十分熟悉。
今天我們不談疫情,不談國事,就在汽車這個細分領域,和訊汽車就帶你走進這個神奇國度的汽車市場,看看「三哥們」都開什麼車?
印度人都開什麼車?
和全球大部分國家一樣,日系車占據了印度汽車市場的大部分份額。據印度官方統計,2019年日系車佔到其乘用車市場超過60%的份額。而在全部日系品牌中,鈴木占據了全印度超過70%的份額,全球范圍內都熱銷的豐田和本田只能默默瓜分剩餘的不到30%。
盡管如此,印度仍然被認為是未來幾年最具有汽車消費潛力的國家之一。龐大的人口基數就意味著龐大的消費潛力,而且印度市場的消費力趨於年輕化,年輕人佔比比中國還要高。根據市場調研統計,印度20歲以下的人口數量高達5億,全國平均年齡僅為27歲。
有分析預測,在2021年,印度將成為中國和美國之後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伍』 汽車將取消後視鏡這樣的汽車你
汽車後視鏡,這個從1914年發明出來後的汽車配置一直是一般車型必不可少的標配。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印度這個開掛的國家,屬於人口大國,道路交通堵塞,為了車輛可以在擁擠的路上快速通行,印度的汽車並不配有後視鏡。然而日本繼印度之後,搶先通過了一項取消汽車後視鏡的法規,允許無後視鏡的汽車在道路上行駛。
後視鏡是指安裝在汽車內部駕駛台前面擋風玻璃上方的正後視鏡。後視鏡一直是人們在駕駛時非常重要的一個行車工具,比如用於司機觀察車輛側後方的道路狀況、方便司機駕駛保證行車安全,所以基本都要求汽車需安裝後視鏡。
實際上,後視鏡本身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後視鏡有一定范圍內的盲區,它會遮擋住一部分的視線范圍,所以傳統的後視鏡有時候並不能把車況全面告訴給司機。
而且後視鏡在倒車或者在擁擠的街道上很容易被損壞。此外,後視鏡有風阻必然會增加油耗,同時會產生噪音,如果速度很快,比如在高速公路上,那麼後視鏡所產生的噪音還是很大的。
其實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無後視鏡駕駛是可行的。通過在汽車的四周安裝高清攝像頭,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可以通過車內的鏡面可以360度無死角關注駕駛道路上的路況。
通過高清攝像頭來觀察路況不僅可以很好的避免盲區,也可以減去司機需要不斷調整後視鏡的麻煩。而且,如果一旦遇到任何障礙物,這種系統會第一時間發送信號提醒駕駛者,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強了駕駛的安全性。最好的例子就是凱迪拉克在去年推出的CT6裝載了流媒體攝像頭,通過高清攝像頭來觀察路況,極大地減少了行車的安全隱患。
日本取消後視鏡的法案,日本的製造商也先於其他國家搶得先機,預計日本會有23%的汽車使用攝像頭來觀察路況,代替傳統的後視鏡,並且將有12%的車輛不再安裝有側鏡。同時,美國將同樣取消後視鏡法規。也許不久後,我們也會駕駛無後視鏡車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