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人比中國人聰明嗎
世界上哪裡有有人敢說自己的民族就是比別的民族聰明?說這話的人基本都是狹隘的民族激進分子或者種族歧視者。
沒有哪個民族是智商上凌駕於其他民族之上的。
印度的一些方面比中國做得好,但是我們也有許多地方做得比他們好,比別人好,也有許多別的國家在許多方面做得比我們好,比印度好,只有在各領域內取長補短,無法確定誰更聰明。
印度教育不重視歷史,他們的青少年一代沒有受過銘記本國歷史的教育,逐漸丟棄了本國原本的歷史淵源和許多文化。而我們雖然沒有全部繼承和發揚我們自己的傳統歷史文化,但是我們都受歷史教育,銘記我們的尤其是近代的侵略史,使得後人肩負使命牢記使命,不會忘記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本質。
印度的社會制度可以說是種族姓氏制度。直到現在,他們仍然用姓氏來區分國民,將之分為六大等級,最高級最尊貴,最下層最低賤,只能做社會清潔工作和一些比較吃力的工作。貴族與下層民眾不允許通婚和在一起接受教育,在印度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中,現在仍然有超過百分之60的人完全贊同這種制度,認為最高的姓氏和最低的姓氏之間差異天定,不能改變。
印度人篤信宗教,佛教和印度教都非常普遍,使得他們在思想上更加趨向於消極避世享樂而不是直面社會激烈競爭,如果佛祖保佑我今天賺了足夠的錢,那麼我就停下來享樂知道下一次貧困的降臨。
他們對自己的工作不如我們積極和勤奮,他們國家的工人拿著工資造大樓,大橋等大型社會公共設施,都會拖拉很久,基本上都是超期好幾年才完工,從來不會考慮耽誤時間,時間越長反而能多菱幾年工資。在印度,工程的完工期限拖欠很嚴重。
印度在近代歷史上曾經和中國一樣是半殖民國家,但是我們從半殖民社會開始抗爭奮斗,又經過許多戰爭和犧牲,無數志士獻出生命換來了現在的和平。而印度沒有經過全國的大規模的反帝反殖民戰爭,他們在甘地的領導下是採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與殖民統治談判加上國際形勢的變化,在殖民地紛紛反抗的大背景下爭取的民族獨立,他們沒有經過戰爭,這使得他們對曾經的殖民者和西方一些國家十分友善,從而又結成盟友,跟在一些國家後面,轉而成為美國等遏制中國的棋子,他們用自己做棋子的身份換的西方國家的盟約和保護。
綜上所述,他們固然有比我們強的地方,但是誰有比誰差呢?
2. 幫個忙,能不能告訴我一些普通人的不幸,我不是想要嘲笑誰,只是想知道被人生拋棄的不止我,謝謝
我有過「被拋棄」的經歷,包括感覺自己像個有家不能回的「孤兒。」
因為自己太拚命工作,患上了類風濕性關節炎。
因為這個,結婚期間吃葯無法要孩子,在自己住院第二天凌晨五點,就被丈夫提出離婚。現在已經是前夫了。
這不僅是被拋棄,還是被嫌棄了。
還有一個是自己遠嫁,父母和娘家,沒有一個來參加婚禮的。
一個娘家人都不重視的人,又何嘗期待在婆家被人尊重呢。
因為風俗習慣的不同,這個可以理解。但最不理解的是,我生病住院54天,也沒有家人過問。
出院後,回老家過年,自己出錢蓋的新房子不讓住,自己拖著病身住老房子。
從那以後,就再也不想回家過年了。
從這些事情裡面,看淡了很多事情,也不奢求太多,自己照顧好自己,多愛自己吧。任何事情,都別指望別人。
哈哈,幸與不幸都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是自己之前的選擇造成。只有接納了,才能看到自己不一樣的價值。
這里的幸與不幸,分兩個方法。
第一個是難以改變或者不可改變的因素。
比如家庭出身,身高,外貌,等等,都是我們無法改變的。用這個抱怨老天不公,那就是自己找不痛快。
第二個,就是我們當時的選擇和認知完成的後果,這個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不必用現在的認知和高度,去評判當時的選擇。因為那是自己發生的事實,也無法改變。我們要做的,就是引以為戒,把現在遇到的事情,多思考之後再決定。
不管做什麼樣的決定,都是自己深思熟慮後的選擇,至於結果,如果不是自己預想的,那也不必耿耿於懷。
希望我們在幸與不幸中,多愛自己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