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阿瓊坦克性能怎樣
印度曾經自稱"阿瓊"坦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三種坦克之一。另外兩種是美國的M1A1和法國的勒克萊爾坦克。"阿瓊"坦克的設計得到以製造"豹1"和"豹2"坦克而聞名的德國克勞斯·馬菲―韋格曼公司的幫助,然而性能上與豹式坦克有著天壤之別。印度為"阿瓊"坦克專門研製了一種"坎昌"裝甲,號稱性能直逼英國的"喬巴姆"裝甲。
另外性能存在很多缺陷:
炮塔和車體設計不適於順利、安全地操作,例如駕駛員開窗駕駛時,炮塔轉動會碰到頭部;火炮處於正前方向時,駕駛員無法出入駕駛艙。
火控系統的部件既未做到一體化,又缺乏相互配合。
炮彈裝填速度慢得無法接受,例如裝待發射彈一發需15s,裝非待發射彈的時間更長。
裝填炮彈時火炮必須調到一定仰角,否則無法裝彈。
高射機槍由裝填手在車外操作,操作高射機槍與裝炮彈不能同時進行。
炮塔中只有3發待發射彈,陸軍要求至少有12發待發射彈。
樣車炮塔結構不合理,容易卡彈。
樣車重達52~60t,比原計劃的45t增加太大,嚴重影響坦克的機動性並造成鐵路運輸困難和超過橋梁安全通過標准。
乘員工作環境對發揮乘員最佳效能不利,例如座椅調節量小、坐著不舒服、乘員不易接近操縱設備。
動力缺陷
在的野外測試中,"阿瓊"主戰坦克上安裝的由德國製造的MTU838Ka-501發動機出現了大量的問題。為此,印度方面不得不向德國方面尋求幫助,以解決發動機方面暴露出來的缺陷。
在野外測試中,"阿瓊"主戰坦克底盤採用的油氣懸掛系統中的活塞桿也出現了失靈等故障。同時,"阿瓊"主戰坦克上的空氣過濾器的早期報警裝置也出現了故障。
⑵ 印度軍工又一笑話,研發三十年只能用一年
1. 印度軍工的又一笑話:研發三十年的阿瓊坦克只能使用一年
印度軍工的笑話層出不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阿瓊坦克的故事。這款坦克從研發到服役,耗時長達三十年,然而實際上只使用了短短一年便基本退出了印度軍方的戰斗序列。
2. 印度與本土的關系:若即若離的歷史糾葛
印度和本土的關系復雜,歷史上一直若即若離。印度總喜歡拿我們當假想敵和對手,無論在人口、經濟還是最重要的軍工領域,都與我們進行比較。
3. 印度軍工的薄弱基礎:影響軍事裝備的質量
由於印度薄弱的經濟基礎,其軍工發展受到很大影響。印度軍工成了世界最大的笑話,其中最知名的笑話莫過於阿瓊坦克的故事。
4. 阿瓊坦克的誕生背景:印度獨立後的影響
印度是英國之前的殖民地,獨立後加入了組織,受到英國很大的影響。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中,英國為印度量身打造的勝利坦克表現不佳,影響了戰爭結果,使印度萌生了自己研發坦克的想法。
5. 阿瓊坦克的設計對標:德國豹2坦克的啟示
阿瓊坦克的研發對標了德國豹2坦克,然而由於印度工業基礎薄弱,很難靠自己完成這樣級別的裝備。即便勉強完成,其結果也是裝備質量不佳,粗製濫造。
6. 阿瓊坦克的研發歷程:漫長的三十年
阿瓊坦克直到1984年才正式亮相,經過多年的實驗,一次次讓軍方失望。然而官方無怨無悔地加大投入,使軍方對此相當不滿。
7. 阿瓊坦克的問題:重量超標、無法實戰
阿瓊坦克重量嚴重超標,接近60噸,曾經壓垮過印度的一歲絕座橋梁,使其基本不具備上戰場的能力。盡管如此,印度官方似乎仍對這款坦克充滿信心。
8. 阿瓊坦克的服役情況:問題多多,無法大規模量產
印度軍方不得不採購了124輛阿瓊主戰坦克,然而直到2014年,阿瓊坦克存在的問題仍未解決,無法大規模量產。軍方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9. 阿瓊坦克的退役:問題太多,實在沒法用
2015年,研發三十年的阿瓊坦克只正式服役了一年便基本退出了印度軍方的戰斗序列。原因是這款坦克問題太多,實在無法使用。
10. 阿瓊二代坦克:印度軍方不再接受
印度官方牽頭研發的阿瓊二代坦克,軍方說什麼也不要了。二代阿瓊的戰斗全重更是超過68噸,成為世界上最重的坦克。
11. 印度軍工的實際水平:阿瓊坦克的故事
從阿瓊坦克身上,人們就能看到印度軍工的實際水平,真的是一個笑話。
⑶ 勝利主戰坦克的發展歷史
1961年8月,為滿足印度陸軍對新型主戰坦克的需要,印度政府在評價了英國和聯邦德國的主戰坦克設計之後與英國維克斯有限公司簽訂了一項合同,包括在英國製造樣車,由維克斯有限公司供應90輛生產型坦克,並在印度馬德里附近的阿瓦迪市建造一家新的坦克生產廠。印度稱由英國維克斯有限公司設計的這種坦克為Vijayanta或Victorious,即勝利式主戰坦克。
該坦克又稱為維克斯MK1型坦克。最初的兩輛樣車於年製成,其中一輛交給了印度,另一輛留在維克斯公司供發展改進使用。維克斯公司埃爾斯維克工廠(Vickers Elswick Work)於1965年生產出第一批生產型勝利式主戰坦克,印度也於1965年1月生產出第一輛該種坦克,但是主要部件是英國供應的。此後,印度逐步擴大坦克部件的自給能力,最終達到全部部件在印度生產。
英國維克斯公司設計和製造的維克斯MK1型坦克重量在39t以下,但由印度生產的勝利式坦克戰斗全重達到41~42t。
截止1984年初,印度完成了陸軍訂購的1400輛勝利式坦克生產任務,連同從英國進口的坦克在內,總共擁有該型坦克1500輛。
1981年初,英國馬可尼雷達系統(Marconi Radar Systems)公司獲得一項600萬英鎊合同,為印度勝利式坦克提供70套SFCS 600型坦克火控系統,同時附有選擇購買70套(600萬英鎊)SFCS 600型火控系統的附加合同。然而到1988年初,只兌現了70套主合同。印度其餘勝利式坦克仍安裝印度巴拉特電子設備有限公司(Bharat Electronics Ltd)設計的坦克火控系統。1981年,英國巴爾和斯特勞德(Barr and stroud)公司向印度提供了1套已在奇伏坦(Chieftain)坦克和其他裝甲戰車上使用的帶激光測距儀的瞄準鏡供勝利式坦克試驗使用。
1983年,印度陸軍對分別裝有英國維克斯防務系統(Vickers Defence Systems)公司動力傳動裝置和美國康明斯(Cummins)公司動力傳動裝置的勝利式坦克進行了對比試驗,前者採用羅爾斯·羅伊斯(Rolls Royce)公司的康達(Condor)柴油機,後者使用康明斯公司KTA3柴油機。1983年年中印度宣布從里蘭德(Leyland)公司訂購了250台L60發動機,第一批150台,第二批100台。該發動機將在印度生產,但印度的生產能力不能滿足裝新車的改造老車的需要。
1987年春印度陸軍執行比松(Bison)計劃,按照此計劃勝利式坦克將要安裝新型發動機、新型火控系統、附加裝甲,火炮配有印度設計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炮口校正系統。
1987年年中,對3種裝有3種不同型號發動機的勝利式坦克完成了試驗工作,3種發動機是功率為551kW(750馬力)的珀金斯發動機(Perkins Engines)公司的康達(Condor)CV-12柴油機、聯邦德國MTU公司MB837型8缸柴油機和康明斯公司柴油機,將從中選定一種作為更新型動力裝置,其數量至少400台。
到1988年5月,該坦克更新用動力裝置仍未選定,為此珀金斯發動機公司與印度格里夫斯·科頓(Greaves Cotton)公司簽訂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決定由格里夫斯·科頓公司作為向該坦克供應康達CV-12發動機的印度代表。最初,由珀金斯公司供應全部零件,以後逐步增加印度自己生產零部件的比例。
在印度自行研製的阿瓊(Arjuna)主戰坦克上安裝的坎錢(Kanchan)式復合裝甲也將安裝到該坦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