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人生活風俗習慣
一,印度人的服飾習慣
1,印度很多地區因宗教信仰有包頭巾的習俗;其中根據傳統,錫克人從小到大都必須蓄頭發、留胡須,並且包著頭巾。
2,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襲寬松的立領長衫,搭配窄腳的長褲。
3,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紗麗,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穿著時以披裹的方式纏繞在身上。印度婦女擅長利用扎、圍、綁、裹、纏、披……等技巧,使得紗麗在身上產生不同的變化。
二,印度十分重男輕女,女兒結婚時,父母必須准備一筆豐富的嫁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是嫁不出去的。
三,印度夏天溫度極高,印度人喜歡用洗澡來降溫,一天沖洗幾次。
印度人還喜歡晨浴,天還沒亮就有許多人提著包袱趕往恆河岸邊洗澡
四,灑紅節源於印度的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在每年2、3月間舉行,慶祝時間的長短不一。
在節日期間,人們互相拋灑用花朵製成的紅粉,投擲水球,迎接春天的到來。
五,「神像站廟外」。印度教的廟,經常是外牆、房頂上站滿了諸神的塑像,而廟裡面空盪盪的什麼也沒有。
六,印度人見面施行握手禮,但男子見到女子應該施合十禮,並微微鞠躬,男子要盡量避免觸碰女性,更不應該在公共場合與女子單獨交談。
② 我對印度的服裝
印度傳統服飾,人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肯定是寶萊塢電影里印度美女身上五顏六色的沙麗吧。沙麗是一塊整的布料而非裙子,所以它的穿法也是很有講究的。沙麗的材質也分為多種,導致價格跨度大。據說當地人可以憑借沙麗的穿法判斷人來自哪個省份。
傳統服飾: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飾和裝扮,看出當地人的宗教信仰、種族、階級、區域等。
1、印度男性多半包有頭巾,這種頭巾稱為(Turban)。頭巾有各式各樣的包裹方法,多半穿著一襲寬松的立領長衫(Tunic),搭配窄腳的長褲(Dhoti),拉賈斯坦地區男性,褲子是以一條白色布塊裹成的,頭上的布巾,花樣變化極多,色澤鮮明。
2、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用一塊長達3公尺的布包裹出來的,這塊布稱為紗麗(Sari)。紗麗是印度婦女最愛穿的一種服裝,它在印度女性心目中的地位,有點像過去中國婦女穿的旗袍。它莊重、雅緻、大方、美麗,常被穿著出現在正規場合,實際上是印度的一種國服。
泰戈爾有一句形容紗麗的詩:「長發飄柔的婦人,把紗麗從屋頂欄桿上掛下來……」,令人對這種濃郁的民族服飾充滿嚮往。印度紗麗的穿著方式變化繁多,不同的種族、區域、信仰,會有許多不同的色彩、質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婦女穿著紗麗時,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臍的緊身衣(Choli),下身是一條及地的直筒襯裙(Ghagra)。
3、回教徒服飾:印度的回教徒不分男女、都穿著寬大的袍服,顏色較為單純。回教男性頭上戴著小圓帽,女性則以頭巾包住頭發。比較保守的伊斯蘭教地區,女性仍以薄紗蒙面。耆那教女性,全身上下都是白色,有的還戴著白色口罩,是為了避免殺害空氣中的生物。耆那教男性僧侶,身上則是不穿任何衣物。
③ 印度人穿著習慣
1、男性包頭巾
印度有些地區和信仰的男性是有包頭巾的習俗的。頭巾有各式各樣的包裹方法,其中錫克教男性頭巾,具有特定樣式。錫克人頭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顏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襲寬松的立領長衫,搭配窄腳的長褲,拉賈斯坦地區男性,褲子是以一條白色布塊裹成的,頭上的布巾,花樣變化極多,色澤鮮明。
2、女性穿紗麗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紗麗,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穿著時以披裹的方式纏繞在身上。印度婦女擅長利用很多技巧,使得紗麗在身上產生不同的變化。
(3)印度式窄腳怎麼矯正擴展閱讀:
1、語言
印度的語系主要有印歐語系、漢藏語系、南亞語系、德拉維達語系,語言復雜。印度的官方蘆唯語言是印地語,30%人口使用;英語依舊型嘩亮保留了它「第二附加官方語言」的地位,亦是全國性的通用語言,主要在政治和商業交往場合使用。
2、宗教
印度的每個宗教在次大陸都有它的信徒。整個印度次大陸遍布無卜寬數美麗的廟宇、雄偉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寺廟、猶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