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東印度公司是如何成立的
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隨之而來的就是西方的殖民侵略。十六世紀, 正是英國開始大規模資本原始積累的時期, 英國商人在國家的保護下紛紛向海外發展, 成立了許多享有特許專利權的壟斷貿易公司。1588年英國在海上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清除了海外發展的巨大障礙, 為英國的海外殖民活動創造了一個新的發展機會。
1600年,英國女王伊麗沙白批准倫敦富商的請求,允許組織「 倫敦督辦及商人東印度公司」 , 這就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歷史的開始。 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時, 英王給予特許:1.禁止其他公司與該公司在東印度地區競爭;2.每次航行可以帶去三萬英鎊的黃金和白銀, 同時帶去的英國商品免徵出口稅;3.特許證有效期為十五年, 到時可以申請延長。
這種特許公司從國王那裡領取特許證.獲得貿易壟斷特權。特許證的性質相當於公司的組織章程,也可以看作是原始的公司立法.或公司立法的變通形式,上面蓋有國璽,規定公司的性質、特權和權力。商人取得特許證,就使公司獲得法人資格。英國東印度公司不僅是一家特許公司,還是一家股份公司。該公司從創建到1617年的17年間,入股人數由原來的100人上升到954人,全部股金從原來的68373英鎊猛增到162萬英鎊,到1708年資本總額是創建時的5O倍。當時股份可以轉讓,對入股者不施加身份限制,公司資本具有永久性。對於這類公司,當時英國還沒有一般性法律規定,實際上特許證就起到了公司立法的作用。在特許主義時期,英國公司立法的最大建樹在於詹姆士一世期間(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對公司獨立法人地位的確立。
對印度殖民貿易的巨大利益, 促使被排斥在東印度公司之外的英國商人在1689年於倫敦成立了一個新的英商東印度公司, 並與原來的英國東印度公司進行競爭。因為競爭影響了英國政府的財政收入, 所以在1702年由國會主持把新舊兩個公司加以合並, 命名為「 英商在印度貿易聯合公司」 , 習慣仍叫英國東印度公司。從此, 開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對印度進行更大規模殖民侵略的新時期。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印度掠奪到的巨大財富, 源源不斷地流回英國, 有力地加速了英國的工業革命, 同時也給英國東印度公司造成了致命的危機。
十八世紀下半葉, 工業革命在英國迅速展開。隨著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對原料供應和商品銷售市場的需要, 越來越迫切。英國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壟斷,成了英國工業資產階級變印度為原料供應地和商品銷售市場的嚴重障礙, 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對東印度公司日益不滿。同時, 英國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殘暴掠奪, 特別是對盂加拉的破壞性掠奪, 使當地經濟瀕於破產, 嚴重影響了公司股東們的收入, 也引起倫敦百萬富翁們對公司的強烈不滿。於是, 關於對印度如何管理的問題成了英國國內政治生活中的一個突出的問題。
1784年, 在工業資產階級的推動下, 英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旨在削弱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經濟、政治壟斷地位的「 印度法案」 , 具體內容如下:1.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行政和軍事事務由英國政府接管,公司只管理貿易業務;2.英國國會設立一個由英王任命的六人監察委員會, 負責對印度事務的監督和指導。這個法案雖然削弱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權力, 但是並沒有滿足英國工業資產階級開放印度貿易的要求,直到1813年的印度法案, 完全取消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對印度貿易的壟斷權, 使印度變成了英國工業產品自由競爭的廣闊場所。
在這期期間,英國公司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資本原則——授權資本制。這一制度後被英美法系國家所採納。授權資本制最初的含義是公司股份的發行基於政府授權,在特許主義時期,一些特許公司根據授權成立,以發行股票吸收資本,其中東印度公司最為典型。英國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表明,公司設立時資本總額雖記載於章程,但並不要求發起人全部認足,只認足並繳付資本總額中的一部分,公司即可成立,未認足部分,授權董事會根據需要隨時發行新股募集.不需要作登記變動。
東印度公司在英國對印度進行殖民侵略和瘋狂掠奪的「 事業」 中, 起了巨大的作用。到英國工業資本主義全盛發展的十九世紀五十年代, 它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在印度民族起義的打擊下, 終於結束了它那長達兩個半世紀的罪惡歷史。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存在與發展,促進了英國公司立法的進步,使英國形成了公司法人制、發行股票、授權資本制等典型公司制度!
❷ 美州和東印度航路是誰發現的,有什麼歷史影響
是哥倫布最先發現的。
「美洲的發現,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的活動場所。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52頁)隨著新大陸和新航路的發現,歐洲的商業重心開始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近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一些經濟機構,如證券交易所、航運保險公司等也開始在西歐一些主要城市發展起來。
地理大發現在歐洲造成的最直接的經濟後果是「價格革命」。當時西歐各國的殖民者和商人,從亞洲、非洲、「新大陸」源源不斷運回大宗的金銀財寶。由於貨幣流通量的急劇增加,刺激了物價的上漲。「價格革命」改變了西歐社會各階層之間經濟力量的對比。資產階級利用「價格革命」,加快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經濟地位。而靠固定(工資)收入生活的工人因物價上漲處境惡化了。西歐資產階級不僅通過地理大發現對海外進行貪婪的殖民掠奪,而且由於加速資本的原始積累,也使本國勞動人民生活窮困化。
地理大發現使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密切起來,使科學和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隨著西歐工商業的空前發展,又促進了日益腐朽的封建社會內部革命因素的增長。因此地理大發現敲響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喪鍾。
❸ 美洲和東印度航路是怎樣開辟的
過程:
1、葡萄牙國王派遣迪亞士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到達亞洲的西南端。
2、葡王又派達•伽馬率3隻船從里斯本出發,沿迪亞士的航線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這樣,從歐洲繞過非洲到達亞洲的新航路就開辟出來了。
3、義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3隻船橫渡大西洋,到達了歐洲人過去不知道的新大陸。後來哥倫布又先後三次到達過美洲,他不僅發現了新大陸,還開辟了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4、住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員麥哲倫受西班牙國王之命,從西班牙出發,完成人類歷史上首例的環球航行。同時,也證明了地圓學說。
影響:
其一,新航路的開辟引起了「商業革命」。
商業革命的表現為世界市場的擴大,流通商品種類的增多和商路貿易中心轉移。 新航路開辟以後,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這可以說是世界各個地區之間聯系加強的第一步。
其二,新航路開辟的另一個後果是引起「價格革命」。
物價猛漲對歐洲國家的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價格革命促進了歐洲國家階級關系的變化。
❹ 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的開拓者是哪位葡萄牙航海家
1487年的7月底一支小型的船隊從塔霍河起航出發,試圖尋找前往東方的航路,事實證明,這是人類地理大發現時期最重要的航行之一。雖然對此次航行的記錄比較少,但是之後16世紀的歷史學家若昂·德·巴羅斯記載了下來。這支船隊就是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的船隊。而這次航海的意義之所以重大,就是因為發現了非洲的南端,其次就是通過繞道南端進而發現了通往東印度的航道。
然而迪亞士並沒有真正的到達過印度,盡管發現了這條路線的可能性。他之後的著名航海家達·伽馬則是在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1500年他再次起航目標印度,並且接受了達·伽馬的意見,在西非海岸邊繞一個大弧度而非沿著海岸線走,結果弧度繞的有點大,意外的發現了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