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有誰知道印度國旗上的橙色和綠色的panton no.
印度國旗上三種不同顏色,各代表著不同意思。橙色表示克己和獻身精神;白色表示純結和真理;綠色表示信心和勇敢。白色帶子上的輪,象徵著前進——「平和變革的推動力」。
印度今天的三色國旗,並非是最初的樣子,多少年來已經過幾次改革。最初在1906年設計過一面國旗,由長方形三種不同顏色帶子平列而成,即橙、白、綠三色,在橙色一行排開八朵白蓮花,白色上寫有「溫德·馬德勒姆」字樣。
1907年,在國外的印度進步僑民設計了第二面國旗,也是由三色組成,但在橙色長帶中的圖案改成了一朵白蓮花和七顆星,並在綠色長帶內加進了白色的太陽、月亮和一顆星。後來此旗被否定。隨後,迪拉克等著名民族運動領導人又設計了第三面國旗,但由於圖案中帶有英國國旗的圖樣,故未被人們接受。到1921年,印度國大黨在維賈伊拉舉行年會,會上安得拉邦一名青年把一面紅綠兩色相間的旗子獻給聖雄甘地,紅綠兩色象徵印度和伊斯蘭兩大宗教的結合。甘地對此旗基本滿意,並建議在旗子上加上白色和一架手搖紡車的圖案,以代表其他宗教和進步。甘地的建議得到大多數人的歡迎和支持,於是將旗子定為白、紅、綠三色組成。但也有人對綠色提出爭議,因顏色意味著宗派。
1931年,全印國大黨委員會在卡拉奇召開會議,任命了七人委員專門負責國旗圖案的起草工作,經過他們的共同努力,最後確定將原國旗中的紅色改為橙色,並對各不同顏色新作了解釋,即如前面所述。1947年7月22日,印度獨立前夕,制憲會議批准了上述三色旗為印度國旗,但以輪取代了手搖紡車,以象徵著國家在不斷前進。
『貳』 【國旗史】印度 | 次大陸上的政權交替(多圖)
印度國旗,印度人稱之為三色旗,其設計融合了象徵勇氣、真理與和平、繁榮和人類生產力的橙白綠三種顏色,中心的法輪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與真理、道德。
法輪,是印度孔雀王朝時期的佛教聖地石柱柱頭的圖案之一,24根軸條象徵一天24小時,寓意國家永遠向前。
印度經歷了莫卧兒帝國、馬拉塔帝國等政權交替,隨後被大英帝國東印度公司掌控,直至1857年印度土兵叛亂後,英國直接統治印度。
17世紀,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獲得了印度貿易的特權,從商業企業逐漸成為印度的實際主宰者,直到1858年被解除行政權力。
英屬印度時期,印度政府旗即為大英帝國國旗,總督旗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印度之星勛章和印度皇冠圖案,非官方旗則在英國商船旗基礎上添加一顆印度之星勛章。
在印度獨立運動期間,加爾各答旗成為了非正式的印度旗幟之一,旗幟上橙、黃、綠橫帶分別象徵印度的省份,上方八個半開的蓮花象徵八個省份,太陽和新月圖案以及梵文「वन्दे मातरम्」體現了對印度的敬意。
此外,印度還曾使用過多種旗幟,包括早期的印度國家主義旗幟、印度自治運動旗幟、自由印度臨時政府旗幟,以及甘地建議的印度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