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有多少面積丶人口丶航毋丶空中加油飛機
印度是南亞大國,也是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人口擁有十二億,國土298萬平方公里,印度的現役航母維拉特號航空母艦一艘(另外還有一艘在造船廠),伊爾-78空中加油機6架,
❷ 印度軍隊購買陣風戰斗機,這型戰斗機的具體性能如何
這款戰斗機的具體性能其實還是非常不錯的,因為運用了很多高科技的技術
❸ 印度武裝力量上百萬,為何還被人說不堪一擊
印度的軍事實力從賬面上來看確實很強,無論是軍隊員額數量,還是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都可以排到全球前五位。但是真正的軍事實力,往往不是通過賬面數據計算而來的,總體來看,印度軍隊和武裝力量的效率較低,軍備等級不高,戰鬥力一般般。這跟印度軍隊的武器裝備不靠譜、官僚機制低效,腐敗嚴重,以及印度規模龐大、種類龐雜的軍事力量構成有直接關系。
❹ 七大掌握空中加油技術的國家
七大掌握空中加油技術的國家?七大掌握空中加油技術的國家分別是:俄羅斯、 英國 、美國 、法國、 印度 、中國、 日本。擁有預警機的國家有很多,但是能製造預警機像控陣雷達的國家只有5個,分別是:美國 、俄羅斯 、中國 、以色列、 瑞典 。1.俄羅斯 飛機空中加油問題早在本世紀20年代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1923年,美國飛行員史密斯和克里特用兩架dh-4b型飛機首次進行了空中加油試驗,從而揭開了飛機空中加油的歷史。但這在當時僅僅只用於體育廣告。直到30年代,空中加油才開始應用到軍用飛機上。1933年,前蘇聯的一架тб-1(即安特-4)型轟炸機,採用а·к·扎帕諾萬內領導研製的加油設備,成功地給一架р-5型偵察機進行了空中加油,首開了俄羅斯加油機發展的先河。 發展簡史 與美國、英國這兩個空中加油技術較先進的國家相比,俄羅斯的空中加油技術起步不比英國晚(英國於1934年進行了首次空中加油試驗),但早期發展緩慢,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在二戰期間,美、英兩國就已把空中加油技術應用到實戰中,從50年代開始這一技術在許多國家都得到了廣泛採用,英國和美國當時已擁有一定數量的加油機,而俄羅斯才開始裝備加油機。不過,進入50年代後,俄空中加油技術卻發展很快,他們一方面完善了獨特的翼尖對翼尖的加油技術,並將其正式裝備到圖-4及圖-16轟炸機上,另一方面也開發出先進的插頭錐套式加油設備,並開始裝備到м-4-2、3м-2、圖-16型轟炸機上。2.英國英國改進空中加油機視頻系統 [據軍事與航空電子網2007年9月18日報道]
Skyquest航空公司獲得一份為英國皇家空軍的「三星」(TriStar)空中加油機設計並提供機載照相機和閉路電視系統的合同。這份合同是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制定,位於劍橋的馬歇爾航空公司授予的,洛·馬公司是英國皇家空軍「三星」飛機的設計者。
Skyquest公司將交付現有的視頻分發和觸摸顯示器技術,以及改進照相機技術,以提高在空中加油時的實況視頻水平。實況視頻可以被發送回機內的顯示器,可以使駕駛員在進行加油時可以獲得精確的態勢感知能力。通過使用Skyquest公司的新式QuadView圖像處理技術,駕駛員可以將多個鏡頭拍攝的圖像同時顯示在顯示器上,或者單獨選擇某個攝像頭拍攝的畫面進行全屏幕顯示。
這項工作是DE&S加油和通信編隊集成項目小組和馬歇爾航空公司合同的一部分,設備的測試安裝工作將在2007年10月於馬歇爾公司位於劍橋的機場進行。3.美國 美國空中加油機光輝歷程 空中加油能力已經成為空軍全球力量投送能力的代名詞,它使得各軍種力量可以不經停留地到達全球任何需要的地點。這種能力有力地證明了卡爾?A將軍(綽號「Tooey」斯巴茨,美國偉大的空權論者)在1929年提出的標志性問題:我們可以連續飛行一星期。 由於飛機落到地面加油非常麻煩,人們一直夢想著能把加油站搬到空中去。1923年8月27日,人們的這一願望終於實現了。那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地亞哥灣上空,兩架飛機在一上一下、一前一後地編隊飛行。忽然,從上面一架飛機上垂下一根10多米長的軟管。下面那架飛機上有一人站在座艙里,伸手捉住這根飄搖不定的軟管,把它插迸自己飛機的油箱。少頃,一股航空燃油從上面那架飛機注入了下面這架飛機的油箱。這一小小的舉動,成了航空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它標志著人們夢想已久的「長翅膀的加油站」從此誕生了!上面那架代號為DH-4B的飛機,因此被作為世界上第一架加油機而載入航空史冊。 早期的空中加油都是由手工操作的,猶如進行驚險的空中特技表演,因此不可能得到普及。1934年,美國研製出了空中加油設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空中加油技術開始用於實戰。戰爭中,美、英兩國的許多轟炸機在大西洋上空進行空中加油,然後再對德國本上進行遠程奔襲。40年代中期,英國首先研製出「絞盤軟管」式空中加油設備,安裝在早期的空中加油機上。1948年底,美國空軍從英國購買了全套空中加油設備,安裝在自己的加油機上,組建了一個KB-29和KB-50加油機中隊。1949年3月2日,美國B-50轟炸機經KB-29M加油機的4次空中加油,實現了環球一周的不著陸飛行,航程達37532公里。此舉標志著空中加油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50年代初,美國研製出更先進的硬管式(即伸縮套管式)空中加油設備。1957年1月,美國空軍的5架B-52械略轟炸機從加利福尼亞州卡斯爾空軍基地起飛,在加油機的支援下,作環球飛行。整個航程歷時45小時15分鍾。為保障這次實施全球空中打擊的演練,美國空軍共出動了98架KC-97加油機。此舉在世界上曾引起極大的轟動。隨著空中加油技術的不斷完善,加油機的作用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許多航空專家把它稱作是航空史上的里程碑。因此,在以後的幾十年中,空中加油機在飛機家族中迅速壯大起來,並在許多次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空中加油機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青睞,主要是得益於它的四種本領:第一,它可以增大作戰飛機的航程和作戰半徑。作戰飛機的航程和半徑主要是由載油量決定的。採用空中加油的手段就可以彌補飛機載油量的不足,使其能夠執行遠遠超過飛機作戰半徑的遠程轟炸任務。第二,它可以增加飛機的載彈量。對於起飛重量有限的轟炸機和攻擊機來說,彈和油是一對突出的矛盾:要想多帶彈,只能少裝油;要想多載油而飛得遠一些,就得少載彈。空中加油機出現後,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有加油機作保障,轟炸機和攻擊機起飛時可以盡量多載彈,飛出一定距離後,再進行空中加油,這樣既能多載彈,又能飛得遠了。第三,能夠救援空中缺油的飛機。對於因故障、中彈而失去燃油的飛機或因其他原因而無油返航的飛機,實施空中加油可以使其順利返回基地。第四,能夠增強空襲的突然性。採用空中加油,可以使飛機部分地擺脫對機場的依賴,空襲前不需要預先向前進機場轉場,直接從遠離突擊目標的機場起飛,發動突然襲擊。目前,世界上有不少國家都裝備了空中加油機,總數量超過千架。其中最為先進的當屬美國的KC-135、KC-10和俄羅斯的伊爾-78。4.法國略5.印度略6.中國中國空中加油技術獲突破 8月25日,在中俄聯合軍事演習結束後的閱兵儀式上,由俄羅斯空軍伊爾-78空中加油機與兩架中國空軍殲擊機組成的空中加油編隊掠過主席台上空。新華社記者王建民攝新華網北京9月14日電中國已成為繼美英俄法之後第5個掌握空中加油技術的國家,並在短時間內實現了重大技術突破。 空中加油是衡量現代空戰能力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國家國防實力的象徵,其對裝備性能和操作人員素質要求很高,技術難度和操作風險也很大。據《解放軍報》報道,中國空軍空中加油雖起步晚,但起點高,進步快,短時間內便實現重大突破。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空軍首席加油機試飛員申長生、張海首先進行了探索。經過近百次不同高度、不同速度、不同油量等風險難度較大的對接試飛。那一年試飛員申長生、張海加油機組與常慶賢受油機組首次在藍天上完成了戰略對接。中國成為繼美英俄法之後第5個掌握空中加油技術的國家。8月下旬的一天,《解放軍報》記者曾登上空軍航空兵某師加油機,目擊了加油機在演練中為航空兵突擊機群空中加油的全過程。 這天上午11時,裝備著加油機的空軍某師接到為正在執行演練任務的中國空軍航空兵突擊機群加油命令。很快,加油機穿雲破霧,准時到達預定的安全加油空域。幾乎同時,空軍殲擊航空兵某師機長謝鳳良,帶領密集編隊的某新型殲擊機機群從千里外的遠程奔襲也恰好飛了過來。加油機和受油機會合後,慢慢靠近,開始對接。加受油機間距離越來越近,高度越來越小,機身間僅相距十幾米。「拖曳軟管!」隨著後艙加油員的口令,加油機伸出加油軟管。軟管像一隻水母,伸出長長的花朵般的觸手,在空中擺動。 此時,殲擊機飛行員既要瞄準加油管,又要操縱不停顛簸的飛機,修正渦流帶來的偏差。登機前一名飛行員曾說:「這就如同做像綉花一樣的精細活。要把受油管這根針穿上加油軟管這根線,人和裝備都要具備實現精確的實力。」對接後,加油機和受油機的附加阻力均增大,受油機飛行員繼續加大油門,保持平飛狀態。「開始加油!」加油員一聲令下,前艙加油綠燈同時閃爍。加受油機繼續同步向前飛行,航油則通過加油軟管迅速導向受油機。數十秒後,數噸航油同時加註完畢。「回繞軟管!」隨著口令,加油機迅速收回加油軟管。隨之,新戰機也迅速脫離。精湛的操作技術使加油機和受油機得以完美配合。從機群會合到對接、加油、脫離,前後僅用了幾分鍾。 7.日本略
❺ 各國空中加油機現狀是怎樣的
美國
美國加油機數量居世界第一,頻頻向亞太地區部署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擁有加油機最多的國家,主要型號有:一是KC-135E「同溫層油船」空中加油機。該機加油速度為3400升/分鍾,採用插頭錐套式加油設備,一次最多可為30架小型飛機同時加油。
二是KC-10A「致遠」空中加油機。由美國麥道公司在DC-1O-30CF運輸機的基礎上製造的加油/貨運兩用機,是美國空軍近年來使用的主要空中加油機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功能最齊全、加油能力最強的加油機。
三是KC-130「大力士」加油機。它是由洛克西德-馬丁公司生產的。目前,美軍在日本普天間機場共部署了12架F型和R型的KC-130空中加油機。其中,F型KC-130加油機是從1962年開始使用的祖母機。因此美軍急需對其進行更換。
四是KA-6D「入侵者」加油機。由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生產。
五是KC-130J空中加油機。該新型空中加油機針對可垂直起降的MV一22鶚式偏轉翼直升機特點,性能在現型機的基礎上有了很大提高。KC-130J型機飛行半徑達800/千米,可搭載3.2萬升燃料是現型機的1.5倍,加油速度是現型機的4倍。
此外,該新型機的最高時速、續航距離、夜間飛行能力等性能也都有大幅的提高。根據1996年關於沖繩的特別行動委員會所達成的共識,日美兩國政府將把部署於普天間機場的KC-130加油機轉移至位於山口縣的岩國基地。作為交換條件,岩國市要求美國部分返還岩國基地。由於基地返還談判沒有取得進展,目前並沒有實現KC-130加油機的轉移任務。
俄羅斯
俄羅斯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空中加油機擁有國。俄空軍遠程航空兵擁有40餘架伊爾-78(20架)、圖一16和米-4型加油機,海軍航空兵約有30多架圖-16加油機。
伊爾-78「大富翁」空中加油機由俄羅斯伊柳申設計局製造,是蘇聯70年代中期開始改裝的一種空中加油機,由伊爾-76軍用運輸機改成,1978年交付使用,目前裝備數量為20架。該機主要用於給遠程飛機、前線飛機和軍用運輸機空中加油,同時還可用作運輸機,並可用作地面加油車向機動機場緊急運送燃油。它採用三點式空中加油系統,技術先進,性能優良,能為戰術和戰略飛機實施空中加油,是俄羅斯空軍主力加油機。該機可同時為3架飛機加油。
英國
加油機數量居世界第三。英國未來戰略加油機項目將采購30架加油機,用於替代24架老齡VC-10和10架皇家空軍目前正在使用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L10-11。
飛機不僅要滿足英方關鍵的空中加油要求,同時還可在和平時期用作部隊和貨物運輸。這項價值130億英鎊、歷時27年的合同將是英國歷史上最大的一筆私人籌措資金項目。
目前有兩家公司參與競標,TISC外,另一家是由EADS、泰萊斯和羅·羅組成的空中加油機集團,該公司提供的候選機是空客A330-200。
英國空軍現有3個空中加油機中隊,主要加油機機型為自製的vc-10K「勝利者」。
一是英軍VC-10K空中加油機。該機是英國1978年在VC-10和超VC-10運輸機基礎上改裝而成的,是英國皇家空軍的主要加油機種,現裝備5架VC-10K-2R4架VC一10K-3型。
其用途和特點:主要用於空中加油;採用軟管式加油;加油點數多,帶3套加油設備;航程大,加油半徑大。
二是英軍「勝利者」K·型空中加油機。該機是英國在「勝利者」中程戰略轟炸機基礎上改進的空中加油機。1972年3月首飛,共裝備24架。
其用途和特點:用於空中加油;採用兩側翼根進氣;航程和加油半徑較大,能帶3套加油設備。
印度
開始裝備伊爾-78空中加油機。2003年3月1日,烏茲別克在首都塔什干機場向印度空軍交付首批兩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這兩架加油機將首先部署在印度的阿格拉機場,待6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全部交付完畢後,將組成一個空中加油機中隊,長期部署在印度的那格普爾機場。
2001年2月,印度與烏茲別克簽署協議,購買6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此後,印空軍選派飛行員和技術人員赴烏學習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駕駛、空中加油及維護與保養技術。
隨著伊爾一78空中加油機的引進和裝備,印空軍作戰能力將成倍增加:增加作戰飛機的航程,大大提高對敵縱深目標打擊能力;不需要在易被敵方攻擊的前沿機場部署更多的作戰飛機,許多飛機可實現縱深部署,確保飛機的安全。
在對敵作戰中,從縱深機場起飛的作戰飛機不必在前沿機場降落加油,可在進入敵領空前進行空中加油,既提高了作戰行動的隱蔽性,又可節省大量飛機在前沿機場降落和起飛消耗的燃油。
延長作戰飛機的滯空時間,可以在不著陸的情況下多次加油完成更多的作戰任務,節省執行作戰任務的時間,提高作戰效率。目前,印空軍多種戰斗機、戰斗轟炸機和運輸機具有或在改裝後具有空中受油能力。
日本
擴大加油機數量。目前,日本防衛廳正在考慮推遲發展其海上巡邏機P-3C的接替機種方案,以便集中使用日益緊縮的財力,采辦一種空中加油/運輸聯合機種。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P-3C由日本川崎公司特許生產,總共生產101架,去年交付了最後一架。
日本航宇工業界過去一直在推進國產海上巡邏機設計,並認為這種設計應該與日本新運輸機C-X的設計結合起來進行。為了維持川崎公司的P-3生產線,公司想對P-3進行現代化改造,空中加油/運輸聯合機種可能是它的一種選擇。
日本航空自衛隊也想優先發展空中加油機,並取代其役齡已達30年的C-1運輸機。日本防衛廳則傾向於選擇波音公司提出的波音767的空中加油,運輸的衍生型,這與它最近提供給日本的4架以波音767為平台的空中預警機具有相當大的通用性。其它可選擇的方案包括歐洲空中客車公司的A310、波音公司的C-17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C-130J。
隨著日本不斷加緊擴充其軍事實力和擴大活動領域,不斷向海外施加軍事影響,「軍事大國」慾望暴漲,因此在自衛隊防務預算中專門增撥了空中加油機采購經費。
目前,日本已經擁有12至19架空中加油機,機型可能是KC-10A加油/運輸兩用機。使得日本戰斗機的作戰半徑得到擴大。用於日本軍方加油機計劃的波音767客機也於2005年6月8日飛抵美國,開始接受改造工作。
首架KC-767空中加油機已於2006年12月交付航空自衛隊。包括F-15J/DJ、F-2A/B及F-4EJ在內的日本主力戰機的作戰范圍將因此而倍增。
現在,日本的加油機以波音767客機為基礎,並同時具有運輸機的功能,可搭載200人和4輛小型軍用卡車。在加油方式方面,日本加油機將採用和美國空軍相同的伸縮套管方式,能在一個空中加油集合點為8架戰斗機補充燃料。
❻ 印度空軍的戰斗機
蘇-30MKI戰斗機
2001年4月28日,俄羅斯和印度在伊爾庫茨克簽署了俄向印度轉讓成批生產蘇-30MKI殲擊機許可證的合同,這是兩國迄今為止簽訂的一項金額最大的軍事技術合同,價值33億美元。除了向俄羅斯直接購買32架蘇-30MKI戰斗機外,印度還得到俄方授權,在今後17年內生產140架蘇-30MKI殲擊機。蘇-30MKI成了印度空軍裝備的最新型戰斗機。
蘇-30MKI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研製的先進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斗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該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有很好的氣動性能;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傳統3梁式機翼;具有機動性和敏捷性好、續航時間長等特點,可以進行超視距作戰。該機裝有著名的AL-31F渦輪風扇可操縱推力矢量發動機,具有高度機動性。最大起飛重量達30噸,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5。
蘇-30MKI主要機載設備有N-101相干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邊跟蹤邊掃描和下視/下射能力,可同時攻擊兩個目標,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綜合火控系統將雷達、紅外搜索/跟蹤感測器、激光測距儀與頭盔顯示器協同起來,並顯示在廣角平視顯示器上。戰機雙翼下有12個武器掛點,可以掛載4~6枚R-27中程空空導彈、R-73近距紅外空空導彈等。
「幻影」2000戰斗機
從法國進口的49架「幻影」2000戰斗機是印度空軍的新型主力戰機之一。
「幻影」2000戰斗機是法國達索公司研製的超音速戰斗機,主要任務是截擊和制空,亦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幻影」2000採用與「幻影」III相同的無尾三角翼氣動布局,但應用了電傳操縱、放寬靜穩定度、復合材料等先進技術以及大推力的渦扇發動機和更先進的電子設備,所以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屬第3代超音速戰斗機。
「幻影」2000戰斗機裝備有9個外掛架(機身下5個,兩機翼下各兩個),執行截擊任務時可帶兩枚R530中距和兩枚R550近距空對空導彈,用於對地攻擊時可載各種炸彈。另外,印度還和法國簽訂了價值3.78億歐元的合同,以購買10架法國的「幻影」2000H型戰斗機。2000年10月9日,印度空軍參謀長蒂普尼斯稱,空軍計劃使用「幻影」2000型戰斗機來實施核武器的投放。
「美洲虎」攻擊機
印度空軍還裝備有116架英法聯合研製的「美洲虎」攻擊機,主要用於近距空中支援,有多種改型。
從外形上看,「美洲虎」頗有特點———它在機翼上部裝備有導彈掛架,迎面一看,彷彿在肩膀上扛了兩枚導彈。該機最大飛行馬赫數為1.5,最大作戰半徑1300千米,機上裝有兩門30毫米航炮,可外掛各種空對地武器,最大載彈量約 4.5噸。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法國空軍的「美洲虎」戰機曾參戰實施對地攻擊,結果被地面火力擊傷多架。
LCA戰斗機
2001年1月4日,由印度自行研製的輕型作戰飛機(LCA)首次試飛成功。印度軍方高度評價這一成功,稱之為「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值得印度自豪」。LCA因此成為印度空軍的「未來之星」。
LCA飛機整個研發過程歷時近18年,可謂路途坎坷。據印度媒體稱,LCA整體技術十分先進,號稱是「世界上最輕的多功能戰斗機」。這種輕型超音速戰斗機集速度、機動性、加速性、可靠性於一體,符合現代空戰的嚴格要求,能實施全天候制空、對海、對地攻擊作戰任務。
從公布的照片看,LCA飛機頗似「幻影」2000的濃縮版。在未來,LCA飛機將與蘇-30MKI重型戰斗機構成輕、重搭配。LCA的機載雷達很有特點,它是一部多功能雷達。它具有探測、追蹤、地形迴避和制導武器發射等功能,在計算機系統的處理下,掃描和追蹤可同時進行。多普勒脈沖使其具有俯視射擊效果和地形繪制能力。LCA共有7個裝備外掛點,在武器的配置上力求作到最大的適應性,即可發射各種導彈、炸彈和火箭。根據任務需要,LCA可發射空對空導彈、空對地導彈、空對艦導彈。
米格—21戰斗機
20世紀50年代初期,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出米格-21「魚窩」戰斗機,此後曾不斷改進,出口到全世界37個國家。印空軍擁有4種型號125架米格-21戰斗機。
作為一種性能優異的單發輕型超音速戰斗機,米格-21重量輕,機動性好,爬升快,跨音速和超音速操縱性好。從外形上看,米格-21小巧靈活,戰機的最大飛行馬赫數能達到2.1,作戰半徑270千米。武器裝備有:一門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00發,翼下4個掛架可帶4枚K-13A紅外空對空導彈或「先進環礁」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也可帶火箭彈或常規炸彈。載彈量一噸。
也許是由於服役時間太長的緣故,印度空軍的米格-21戰斗機事故率較高。為解決這一問題,印度空軍出資數億美元,從1999年開始與俄羅斯合作,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希望米格-21能繼續承擔主力戰斗機的重任。
米格—29戰斗機
作為當今世界優秀的第3代戰斗機之一,米格-29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一直頗為暢銷,曾出口10餘個國家。在印度空軍中,米格-29戰斗機也是當仁不讓的「頂樑柱」。
米格-29戰斗機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雙發高機動性超音速戰斗機,可執行截擊、護航、對地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俄羅斯出具的技術任務書上說明,米格-29的近距作戰和超視距作戰性能均優於美國的F-16和F/A-18。
米格-29戰斗機採用全後掠下單翼,雙垂尾正常式布局,帶有較寬的機翼前緣邊條,液壓助力機械式操縱系統,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復合材料結構佔全機重量的7%,作戰半徑574千米,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米格-29戰斗機的特點是強調飛機的高亞音速機動性、加速性和爬升性能,但不具隱形能力,是典型的第3代戰斗機。
米格-29戰斗機裝備有大功率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下視/下射能力和超視距攻擊,機翼下有8個外掛點,可攜帶先進的中距和近距空空導彈,如R-60紅外空空導彈,也可攜帶R-73A或R-73E紅外空空導彈以及各種炸彈和火箭等。機上裝有「警笛」3全向雷達告警系統,還有獨具特色的頭盔瞄準具(可用於導彈離軸發射)等。
印度「導彈之父」、總統卡拉姆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直截了當地指出:「弱小並不令人尊重,因此,印度(在軍事上)必須強大。」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印度「以軍強國」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三軍不斷購買先進武器裝備,修改作戰理論。作為未來戰場上的主力,針對宿敵巴基斯坦空軍的「先發制人」戰略,印度空軍認為,國土防空作戰理論已經過時,
並提出一種全新的作戰理論,即「戰略性威懾防空」。
「戰略性威懾防空」就是指印度空軍利用信息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優勢,在承受住敵對國最初的攻擊後,用現代化技術和高性能的遠程飛機,通過空中加油,延長空中作戰時間,對入侵之敵進行大縱深和遠距離的反擊作戰,以求「後發制人」。
印度空軍認為,巴基斯坦空軍已制定了「先發制人」的空戰理論,謀求將印空軍戰機摧毀於「巢穴」,縮小其空軍兵力的劣勢。因此,印度空軍必須要承受住巴基斯坦空軍的第一波「先發制人」的打擊,然後對巴基斯坦進行毀滅性的反擊,從而獲取戰爭的勝利。在2005年10月份巴基斯坦空軍舉行的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高分2005」演習中,巴基斯坦空軍就重點演練了「先發制人」的打擊戰略。所以,印度空軍官員稱,「戰略性威懾防空」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強大的災難性的遠程戰略反擊能力給對手以震懾,讓其不敢輕舉妄動,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印度空軍的「戰略性威懾防空」理論指出,印度空軍能否「後發制人」,關鍵是能否在巴空軍「先發制人」的打擊中生存下來。因此,印度空軍必須構築完善的預警系統,盡早發現巴空軍襲擊徵兆,以進行有效防護。印度空軍已經與以色列簽署合同,購買4架「費爾康」預警機,並自行研製3架預警機,使印度空軍在2012年以前的預警機數達到7架,實現全天24小時的偵察監視和指揮作戰,並打造印度空軍的空中指揮中心。另外,為防止巴空軍的攻擊,印度還加緊打造可用於防空的導彈防禦系統,自行研製「天空」防空導彈。
同時,「戰略性威懾防空」還強調,反擊作戰應把戰場引向敵領空,以減少空戰的附帶損傷。為此,印度空軍決定購買空中加油機。據悉,印度已與烏茲別克簽署協議,購買6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並選派飛行員和技術人員赴烏學習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駕駛、空中加油及維護與保養技術。印度空軍已裝備4架空中加油機。印度空軍官員稱,經空中加油後,印度蘇-30MKI戰機的續航能力將提高3倍以上,其他飛機也可在空中加油機的幫助下攻擊7000公里范圍內的任何目標。
而且,為增強「戰略性威懾防空」的效應,印度空軍計劃從俄租賃或購買圖-22戰略轟炸機,並在未來15年內,將現有39個戰斗中隊擴編為55個,裝備190架可執行核打擊任務的蘇-30MKI戰斗機。軍事專家稱,一旦印度空軍裝備圖-22戰略轟炸機,印度空軍的戰略反擊能力將會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印度空軍的「戰略性威懾防空」理論還認為,取得空間優勢和信息優勢是印度空軍實施「戰略性威懾防空」的重要條件。因此,在該理論的指導下,印度空軍新戰略計劃《空軍2020年遠景規劃》就強調,印度應利用其在信息技術和空間技術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加快天基預警、偵察、通信力量建設,奪取制空天權,全面提升空軍的縱深戰略打擊能力。
為此,印度不斷加大太空投入,分別參與俄羅斯和歐洲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研製各式衛星和太空武器。印度空軍計劃,最遲在2007年以前擁有一套以衛星為基礎的軍事偵察和監視系統。
❼ 空中加油機的現狀
美國加油機數量居世界第一,頻頻向亞太地區部署
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擁有加油機最多的國家,主要型號有:一是KC-135E「同溫層油船」空中加油機。該型加油機空勤組為4人,分別為正副駕駛、領航員和加油操作員。該機翼展39.88米,機長41.53米,最大起飛重量134.7噸,最大航速1030千米/小時,最大可供油量52噸,飛機最大載油量為118100升,加油速度為3400升/分鍾,採用插頭錐套式加油設備,一次最多可為30架小型飛機同時加油。二是KC-10A「致遠」空中加油機。由美國麥道公司在DC-1O-30CF運輸機的基礎上製造的加油/貨運兩用機,是美國空軍近年來使用的主要空中加油機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功能最齊全、加油能力最強的加油機。該加油機空勤組4人,翼展50.40米,機長55.35米。KC-IOA加油機具有載油量大(7個油箱,最大供油量90噸),加油能力強(加油速度為5680升/分鍾),可同時為3架小型飛機實施空中加油,功能齊全(既可加油又可運油,既可3個軟管加油又可1個硬管加油,既可為空軍飛機加油又可為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飛機加油),加油時飛行速度快(324—695公里/小時),使用范圍廣(可在嚴寒地區實施加油)等無與倫比的特點。三是KC-130「大力士」加油機。它是由洛克西德-馬丁公司生產的。目前,美軍在日本普天間機場共部署了12架F型和R型的KC-130空中加油機。其中,F型KC-130加油機是從1962年開始使用的祖母機。因此美軍急需對其進行更換。四是KA-6D「入侵者」加油機。由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生產。五是KC-130J空中加油機。據報道,美國海軍陸戰隊計劃從2008年開始依次對部署在日本普天間基地的KC一130大力士空中加油機進行更換,部署最新型號的KC-130J型空中加油機。該新型空中加油機針對可垂直起降的MV一22鶚式偏轉翼直升機特點,性能在現型機的基礎上有了很大提高。有觀點認為,美軍此舉是為向沖繩部署MV一22鶚式偏轉翼直升機作準備。KC-130J型機飛行半徑達800/公里,可搭載3.2萬升燃料是現型機的1.5倍,加油速度是現型機的4倍。此外,該新型機的最高時速、續航距離、夜間飛行能力等性能也都有大幅的提高。根據1996年關於沖繩的特別行動委員會(SAc0)所達成的共識,日美兩國政府將把部署於普天間機場的KC-130加油機轉移至位於山口縣的岩國基地。作為交換條件,岩國市要求美國部分返還岩國基地。由於基地返還談判沒有取得進展,目前並沒有實現KC-130加油機的轉移任務。 加油機數量居世界第二
俄羅斯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空中加油機擁有國。俄空軍遠程航空兵擁有40餘架伊爾-78(20架)、圖一16和米-4型加油機,海軍航空兵約有30多架圖-16加油機。伊爾-78「 大富翁」空中加油機由俄羅斯伊柳申設計局製造,是蘇聯70年代中期開始改裝的一種空中加油機,由伊爾-76軍用運輸機改成,1978年交付使用,目前裝備數量為20架。該機主要用於給遠程飛機、前線飛機和軍用運輸機空中加油,同時還可用作運輸機,並可用作地面加油車向機動機場緊急運送燃油。它採用三點式空中加油系統,技術先進,性能優良,能為戰術和戰略飛機實施空中加油,是俄羅斯空軍主力加油機。伊爾-78加油機機組人員7人,飛機自重70噸,機長46.6米,機高14.76米,翼展50.5米,最大載油量92800千克,加油時飛行速度為430-590千米/小時,加油速度為3000升份鍾,巡航速度750千米/小時。伊爾-78加油機單價只有5000萬美元,比西方同類加油機便宜許多。該機可同時為3架飛機加油。 加油機數量居世界第三
英國未來戰略加油機(FSTA)項目將采購30架加油機,用於替代24架老齡VC-10和10架皇家空軍目前正在使用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L10-11。飛機不僅要滿足英方關鍵的空中加油要求,同時還可在和平時期用作部隊和貨物運輸。這項價值130億英鎊、歷時27年的合同將是英國歷史上最大的一筆私人籌措資金項目(PFI)。目前有兩家公司參與競標,TISC外,另一家是由EADS、泰萊斯和羅·羅組成的空中加油機集團(AT),該公司提供的候選機是空客A330-200。英國空軍現有3個空中加油機中隊,主要加油機機型為自製的vc-10K「勝利者」。一是英軍VC-10K空中加油機。該機是英國1978年在VC-10和超VC-10運輸機基礎上改裝而成的,是英國皇家空軍的主要加油機種,現裝備5架VC-10K-2R4架VC一10K-3型。其用途和特點:主要用於空中加油;採用軟管式加油;加油點數多,帶3套加油設備;航程大,加油半徑大。二是英軍「勝利者」K·2型空中加油機。該機是英國在「勝利者」中程戰略轟炸機基礎上改進的空中加油機。1972年3月首飛,共裝備24架。其用途和特點:用於空中加油;採用兩側翼根進氣;航程和加油半徑較大,能帶3套加油設備。 開始裝備伊爾-78空中加油機
2003年3月1日,烏茲別克在首都塔什干機場向印度空軍交付首批兩架伊爾一78空中加油機。這兩架加油機將首先部署在印度的阿格拉機場,待6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全部交付完畢後,將組成一個空中加油機中隊,長期部署在印度的那格普爾機場。2001年2月,印度與烏茲別克簽署協議,購買6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此後,印空軍選派飛行員和技術人員赴烏學習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駕駛、空中加油及維護與保養技術。伊爾_78空中加油機由俄羅斯伊柳申設計局製造,是蘇聯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改裝的一種空中加油機,由伊爾-76軍用運輸機改成。該機主要用於給遠程飛機、前線飛機和軍用運輸機空中加油,同時還可用作運輸機,並可用作地面加油車向機動機場緊急運送燃油。它採用三點式空中加油系統,技術先進,性能優良,能為戰術和戰略飛機實施空中加油,是俄羅斯空軍主力加油機。伊爾-78加油機機組人員7人,飛機自重70噸,機長46.6米,機高14.76米,翼展50.5米,最大載油量9.28噸,加油時飛行速度為430~590公里/小時,加油速度為3000升,分鍾,巡航速度750公里/小時,可同時為3架飛機加油。隨著伊爾一78空中加油機的引進和裝備,印空軍作戰能力將成倍增加:增加作戰飛機的航程,大大提高對敵縱深目標打擊能力;不需要在易被敵方攻擊的前沿機場部署更多的作戰飛機,許多飛機可實現縱深部署,確保飛機的安全;在對敵作戰中,從縱深機場起飛的作戰飛機不必在前沿機場降落加油,可在進入敵領空前進行空中加油,既提高了作戰行動的隱蔽性,又可節省大量飛機在前沿機場降落和起飛消耗的燃油;延長作戰飛機的滯空時間,可以在不著陸的情況下多次加油完成更多的作戰任務,節省執行作戰任務的時間,提高作戰效率。目前,印空軍多種戰斗機、戰斗轟炸機和運輸機具有或在改裝後具有空中受油能力。 擴大加油機數量
目前,日本防衛廳正在考慮推遲發展其海上巡邏機P-3C的接替機種方案,以便集中使用日益緊縮的財力,采辦一種空中加油/運輸聯合機種。日本海上自衛隊的P-3C由日本川崎公司特許生產,總共生產101架,去年交付了最後一架。日本航宇工業界過去一直在推進國產海上巡邏機設計,並認為這種設計應該與日本新運輸機C-X的設計結合起來進行。為了維持川崎公司的P-3生產線,公司想對P-3進行現代化改造,空中加油/運輸聯合機種可能是它的一種選擇。日本航空自衛隊也想優先發展空中加油機,並取代其役齡已達30年的C-1運輸機。日本防衛廳則傾向於選擇波音公司提出的波音767的空中加油,運輸的衍生型,這與它最近提供給日本的4架以波音767為平台的空中預警機具有相當大的通用性。其它可選擇的方案包括歐洲空中客車公司的A310、波音公司的C-17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C-130J。隨著日本不斷加緊擴充其軍事實力和擴大活動領域,不斷向海外施加軍事影響, 「軍事大國」慾望暴漲,因此在自衛隊防務預算中專門增撥了空中加油機采購經費。據日本防務廳長官虎島和夫稱,日本准備增加800億日元(約合7.1億美元)用於采購4架KC-X加油機,每架約為200億日元。據透露,日本計劃到2010年擁有12至19架空中加油機,機型可能是KC-10A加油/運輸兩用機。日本防衛廳在解釋采購空中加油機這一敏感事件時說,日本采購空中加油機完全是出於裝備更新換代的考慮,日本准備將空中加油機用於對飛機加油和國際合作運輸以及航空自衛隊』日常訓練。不管日本怎樣解釋其做法,有一點很清楚,那就是日本引進加油機後,其戰斗機的作戰半徑將得到擴大,真實目的人人皆知。據美國波音公司最近披露,用於日本軍方加油機計劃的波音767客機已於2005年6月8日飛抵美國,開始接受改造工作。據估計,首架KC-767空中加油機將於2006年12月交付航空自衛隊。屆時,包括F-15J/DJ、F-2A/B及F-4EJ在內的日本主力戰機的作戰范圍將因此而倍增。從官方公布的資料來看,日本的加油機以波音767客機為基礎,並同時具有運輸機的功能,可搭載200人和4輛小型軍用卡車。在加油方式方面,日本加油機將採用和美國空軍相同的伸縮套管方式,能在一個空中加油集合點為8架戰斗機補充燃料。 轟油六空中加油機是中國研製的第一款空中加油機,該機由轟六轟炸機發展而來。該機成功解決了國產加油機的有無問題,並且為空軍提供了寶貴的空中加油經驗。但由於轟六屬於中型轟炸機,起飛重量有限,載油量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