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金字塔是誰建設的它叫什麼
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 不過,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金字塔確確實實是古埃及人建造的,當時一定集中了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聰明才智,因為它需要解決的難題肯定是很多的。但是這些問題都解決了,金字塔修起來了,而且屹立了4000多年,這本身就是一大奇跡。所以可以說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徵。
2. 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跡都有哪些。
空中花園,秦兵馬俑,對不起我只知道這些。
3. 金字塔資料
金字塔(Pyramids)這一類型的建築物一般用作陵墓或者祭祀之用,金字塔,在建築學上是指錐體類建築物,一般來說基座為正三角形或四方形等的正多邊形,也可能是其他的多邊形,側面由多個三角形或接近三角形的面相接而成,頂部面積非常小,甚至成尖頂狀。古代金字塔,是用石塊堆棧而成,越高使用材料越少,質心接近基座,可以有效抵擋自然災害,因此各地文明的先民,會利用金字塔作為重要紀念性建築,如陵墓和寺廟。20世紀70年代開始,由於建築技術的演進,達到輕質化、可塑化、良好的空調與採光,有些建築師會從幾何學選取元素,現代金字塔式建築在世界各地被建造出來。[1] 因為它的外形像中國的漢字「金」, 所以就叫它金字塔,其實與「金」並沒有關系。古代金字塔結構精巧,規模宏大的要數埃及金字塔,其他著名的還有瑪雅金字塔、阿茲特克金字塔(太陽金字塔、月亮金字塔)等。埃及金字塔乃東方文化四大奇跡之一,其餘三大奇跡分別為:柬埔寨的吳哥古跡、中國的萬里長城、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塔。
基本信息
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尼羅河兩岸陸續出現幾十個奴隸制小國。約公元前3000年,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國王自稱是神的化身,他們的陵墓金字塔是權利的象徵。這些陵墓外形近似漢字「金」字,因此我國稱它們為金字塔。在尼羅河下游,散布著約八十座金字塔遺跡,其中胡夫金字塔最大。
古埃及是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它建造於沙漠之中,結構精巧,外形宏偉,是埃及的象徵。金字塔分布在尼羅河兩岸,古上埃及和下埃及,今蘇丹和埃及境內。 據說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寢,大小都不一致,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37.2米,底長230米,共用230萬塊平均每塊2.5噸的石塊砌成,佔地52000平方公尺。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法老)陵墓。世界八大建築奇跡之一。數量眾多,分布廣泛。開羅西南尼羅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帶最為集中。
埃及金字塔景觀圖(15張)
埃及共發現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開羅郊區吉薩的三座金字塔。
2著名建築
三大金字塔
在埃及首都開羅郊外的吉薩,有一座舉世聞名的胡夫金字塔。作為人造建築的世界奇跡,胡夫金字塔首先是
金字塔建造者伊姆霍特普
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個國王胡夫的陵墓,建於公元前2690年左右。在1888年巴黎建築起埃菲爾鐵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原高146.5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高136.5米;底座每邊長230多米,現長220米,三角面斜度52度,塔底面積52 900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有的重達幾十噸;有學者估計,如果用火車裝運金字塔的石料,大約要用60萬節車皮;如果把這些石頭鑿碎,鋪成一條一尺寬的道路,大約可以繞地球一周。據說,10萬人用了30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該金字塔內部的通道對外開放,該通道設計精巧,計算精密,令世人贊嘆。
這座金字塔除了以其規模的巨大而令人驚嘆以外,還以其高度的建築技巧而得名。塔身的石塊之間,沒有任何水泥之類的粘著物,而是一塊石頭疊在另一塊石頭上面的。每塊石頭都磨得很平,至今已歷時數千年,就算這樣,人們也很難用一把鋒利的刀刃插入石塊之間的縫隙,所以能歷數千年而不倒,這不能不說是建築史上的奇跡。另外,在大金字塔身的北側離地面13米高處有一個用4塊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這個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因為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邊形,那麼,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壓力將會把這個出入口壓塌。而用三角形,就使那巨大的壓力均勻地分散開了。在四千多年前對力學原理有這樣的理解和運用,能有這樣的構造,確實是十分了不起的。
胡夫金字塔南側有著名的太陽船博物館,胡夫的兒子當年用太陽船把胡夫的木乃伊運到金字塔安葬,然後將船拆開埋於地下。該館是在出土太陽船的原址上修建的。船體為純木結構,用繩索捆綁而成。
但更為令人吃驚的奇跡,並不是胡夫金字塔的雄壯身姿,而是發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數字「巧合」:人們已經知道,由於地球公轉軌道是橢圓形的,因而從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也就在14624萬公里到15136萬公里之間,從而使人們將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149,597,870公里定為一個天文度量單位(現代科學通過精確測量日地平均距離
胡夫金字塔景觀圖(8張)
為149,597,870公里,大約為15,000萬公里);如果把胡夫金字塔的高度146.59米乘以十億,其結果是14659萬公里正好落在14624萬公里到15136萬公里這個范圍內。事實上,這個數字很難說是出於巧合,因為胡夫金字塔的子午線,正好把地球上的陸地與海洋分成相等的兩半。難道說埃及人在遠古時代就能夠進行如此精確的天文與地理測量嗎?
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數字「巧合」還在不斷地出現,早在拿破崙大軍進入埃及的時候,法國人就對胡夫金字塔的頂點引出一條正北方向的延長線,那麼尼羅河三角洲就被對等地分成兩半。人們可以將那條假想中的線再繼續向北延伸到北極,就會看到延長線只偏離北極的極點6.5公里,要是考慮到北極極點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動這一實際情況,可以想像,很可能在當年建造胡夫金字塔的時候,那條延長線正好與北極極點相重合。
除了這些有關天文地理的數字以外,胡夫金字塔的底部周長如果除以其高度的兩倍,得到的商為3.14159,這就是圓周率,它的精確度遠遠超過希臘人算出的圓周率3.1428,與中國的祖沖之算出的圓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相比,幾乎是完全一致的。同時,胡夫金字塔內部的直角三角形廳室,各邊之比為3:4:5,體現了勾股定理的數值。此外,胡夫金字塔的總重量約為6000萬噸,如果乘以10的15次方,正好是地球的重量
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阿布辛貝神廟
!
所有這一切,都合情合理地表明這些數字的「巧合」其實並非是偶然的,這種數字與建築之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金字塔現象,也許有可能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結晶。正如有人所說:「數字是可以任人擺布的東西,例如巴黎埃菲爾鐵塔的高度為299.92米,與光速299792458米/秒相比,前者正好是後者的百萬分之一,而誤差僅僅為千分之0.5。這難道僅僅是巧合嗎?還是人們對於光速已經有所了解呢?如果不是為了顯示設計者與建造者的智慧,也就無需在1889年以修建鐵塔的方式來展示這一對比關系。」
事實上,胡夫金字塔的奇異之處,早已超出了地球上人們的想像力。這樣,以胡夫金字塔為典型的大金字塔現象,對於地球人來說,也許始終是一個難解之謎。
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兒子哈佛拉國王的陵墓,建於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現高為133.5米。由於它的地面稍高,因此看起來似乎比胡夫的金字塔還要高一些。但建築形式更加完美壯觀,塔前建有廟宇等附屬建築和著名的獅身人面像。除獅爪是用石塊砌成之外,整個獅身人面像是在一塊巨大的天然岩石上鑿成的。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
為什麼刻成獅身呢?在古埃及神話里,獅子乃是各種神秘地方的守護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門的守護者。因為法老死後要成為成太陽神,所以就造了這樣一個獅身人面像為法老守護門戶。
獅身人面像的面部參照哈佛拉,身體為獅子,高22米,長57米,雕像的一個耳朵就有2米高。整個雕像除獅爪外,全部由一塊天然岩石雕成。由於石質疏鬆,且經歷了4000多年的歲月,整個雕像風化嚴重。另外面部嚴重破損,有人說是馬姆魯克把它當作靶子練習射擊所致,也有人說是18世紀拿破崙入侵埃及時炮擊留下的痕跡。
第三座金字塔屬胡夫的孫子門卡烏拉國王,建於公元前2600年左右。當時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時期,金字塔的建築也開始被腐蝕。門卡烏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內部結構倒塌。三座金字塔石塊,可在法國國境四周建造一道高三公尺,厚三十公分圍牆。金字塔的斜度都是五十二度,每一石塊密密相連,休想找到縫隙,連刀尖也都插不進,不得不佩服古埃及的度量及工程等一些技術。
階梯金字塔
在古埃及第三王朝以前,墳墓一般是用泥磚砌成的巨大的長方形的墳堆。到第三王朝時,有一個名叫伊姆荷泰普的醫生,想以特殊的方式為國王左塞爾建造墳墓。於是,他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石塊建造了巨大的墳墓。
他先用石塊砌成高約8米,邊長63米的墳堆。以後他又不斷改變計劃,將墳堆設計成重疊式的,即
階梯金字塔
一層接一層地往上加建,逐層縮小,一直加至第六層。之後,他又把這個龐然大物用精緻的白色石灰包起來。竣工時墳堆全高達62米,底部東西長約121米,南北約109米,它是埃及最早的六級梯形金字塔。左塞死後就葬在這座金字塔下面。
階梯金字塔周圍有許多走廊和通道,陳列著雪花石膏和岩石器皿。在有些走廊的牆上,還雕刻有很多飾物,上面鑲嵌著青藍色的類似陶瓷的飾品。在金字塔的周圍,伊姆荷泰普還修建了「北家」「南家」祭殿等其他一些建築物。整個建築面積南北長544米,東西寬277米,四周的石灰岩圍牆高10米。
紅色金字塔是法老薩夫羅在彎曲金字塔附近修建的另一座金字塔。它是埃及最古老的,「真正」的金字塔,底部為邊長約220米的正方形,高約104米。因其主題建築材料採用紅色石灰而得名(表麵包裹的裝飾性白色石灰石已所剩無幾)。
彎曲金字塔
約建於公元前2600年,位於距離開羅西南27公里處的殺卡拉地區,是埃及第四王朝第一位法老薩夫羅在位時
期修建的。底部為邊長約189米的正方形,高約105米。其特別之處在於,塔身在超過一半高度的時候,角度發生變化,傾角由於下半部的52度向內彎折成43.5度,這樣金字塔四面看起來是彎曲的。
3發展演變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隸制國王的陵寢。這些統治者在歷史上稱之為「法老」。古代埃及人對神的虔誠信仰,使其很早就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來世觀念」,他們甚至認為「人生只不過是一個短暫的居留,而死後才是永久的享受」。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塵世生活的延續。受這種「來世觀念」的影響,古埃及人活著的時候,就誠心備至、充滿信心地為死後做准備。每一個有錢的埃及人都要忙著為自己准備墳墓,並用各種物品去裝飾墳墓,以求死後獲得永生。以法老或貴族而論,他會花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去建造墳墓,還命令匠人以墳墓壁畫和木製模型繼續從事的駕船、狩獵、歡宴活動,以及僕人們應做的活計,等等,使他能在死後同生前一樣生活得舒適如意。
相傳,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無論王公大臣還是老百姓死後,都被葬入一種用泥磚建成的長方形的墳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馬斯塔巴」。在古埃及叫庇里穆斯(Piremus),有高的含意。後來,有個聰明的年輕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明了一種新的建築方法。
他用山上採下的呈方形的石塊來代替泥磚,並不斷修改修建陵墓的設計方案,建成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雛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層的,因此又稱作層級金字塔。這是一種高大的角錐體建築物,底座四方形,每個側面是三角形,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歷史上的第一座石質陵墓。位於薩卡拉的佐塞爾金字塔是這類金字塔較為典型的代表。它建於公元前2750年,是埃及歷史上第一座完全用石頭造的巨大的建築物。
左塞王之後的埃及法老紛紛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為自己修建墳墓,從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營造金字塔之風。由於金字塔起源於古王國時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時期內,因此,埃及的古王國時期又被稱為金字塔時代。古代埃及的法老們為什麼要將墳墓修成角錐體的形式,即修成漢字中的金字形呢?
原來,在最早的時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備將馬斯塔巴作為死後的永久性住所的。後來,大約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時候,古埃及人產生了國王死後要成為神,他的靈魂要升天的觀念。在後來發現的《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這樣的天梯。同時,角錐體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對太陽神的崇拜,因為古代埃及太陽神「拉」的標志是太陽光芒。金字塔象徵的就是刺向青天的太陽光芒。因為,當你站在通往基澤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線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陽光芒。
《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猶如拉的眼睛一樣」。後來古代埃及人對方尖碑的崇拜也有這樣意義,因為方尖碑也表示太陽的光芒。
第四王朝以後,其他法老雖然建造了許多金字塔,但規模和質量都不能和上述金字塔相比。第六王朝以後,隨著古王國的分裂和法老權力下降以及埃及人民的反抗和有些人的盜墓,常把法老的「木乃伊」從金字塔里拖出來,所以埃及的法老們也就不再建造金字塔,而是在深山裡開鑿秘密陵墓了。
4建造方法
法老是古埃及的國王,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法老為什麼要建造金字塔?巨大的金字塔是怎樣建成的?有人說金字塔是外星人造出來的,事實究竟怎樣。如果說關於金字塔大膽而奇妙的設計的傳說還能為現代人所接受,那麼它的規模如此巨大的建造過程就難以令人想像了。
胡夫的金字塔是用上百萬塊巨石壘起來的,每塊石頭平均有2000多公斤重,最大的有100多噸重。被稱為「西方史學之父」的希羅多德曾記載,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頭是從「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島)開采來的。
不過我們知道,石頭多半是本地開採的,修飾其表面的石灰石,是從河東的圖拉開采運來。
在那時開採石頭並不容易,因為當時人們並沒有炸葯,也無鋼釺。埃及人當時是用銅或青銅的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後插進木楔,灌上水,當木楔子被水泡脹時,岩石便被脹裂。這樣的方法在今天看來也許很笨拙,但在4000多年前,卻是很了不起的技術。從採石場運往金字塔工地也極為困難。
如何建造的討論已經盛行了幾個世紀,一位學者提出了比較有說服力也比較客觀的說法。他說的是螺旋式建造法,就是沿四面牆壁建成螺旋式的階梯狀,一邊上樓梯,一邊往上蓋。這樣就不需要用到杠桿,撬棍,起重機,這種提法也比較符合古埃及人的實際情況。
本世紀來,隨著飛碟觀察和研究活動越來越廣泛,有人甚至把神秘的金字塔同變幻莫測的飛碟上的外星人聯系起來。他們認為,在幾千年前,人類是不可能有建造金字塔這樣的能力,只有外星人才能有。他們經過推算還發現,通過開羅近郊胡夫金字塔的經線把地球分成東、西兩個半球,它們的陸地面積是相等的。這種「巧合」大概是外星人選擇金字塔建造地點的用意。
然而,一位叫戴維杜維斯法國化學家,提出了一個關於金字塔建造的全新見解,他認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澆築的。他從一位考古學家那裡,得到5塊從埃及胡夫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塊,對它們逐個加以化驗。出乎意料的是,化驗結果證明,這些石塊由貝殼石灰石組成。盡管考古證明,人類在幾千年前就已掌握混凝土製作技術,但這些貝殼石灰石澆築得如此堅如磐石,以至很難將它們與花崗岩區別開來,實在使人難以相信。戴維杜維斯由此推測,當時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是採用「化整為零」的辦法,即將攪拌好的混凝土裝進筐子,抬上或背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這樣,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術,就能澆築出一塊一塊的巨石,將塔一層一層加高,這種做法既「省力」又省工,據他估計,當時在工地上勞動的人僅有1500人,而不是像希羅多德所說的那樣每批都有10萬人。更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這位法國科學家還在石塊中發現了一縷一英寸長的人頭發。這縷頭發可能就是他們辛勤勞動和燦爛智慧的見證。但上述這些說法都還是一些推測。但無論如何,修建金字塔,一定是集中了當時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聰明才智,因為它需要解決的難題肯定是很多的。但是這些問題都解決了,金字塔修起來了,而且屹立了4000多年,這本身就是一大奇跡。所以,可以說,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徵。有的人不相信依靠簡單的協作也可以創造出奇跡,不相信地球上的人類自身會創造出金字塔這樣的奇跡,把它說成是天外來客的創造。這顯然是不正確的,這無助於人們探索自己的歷史,認識自己的能力。[1]
另一種說法是依據《海奧華預言》,金字塔是姆大陸人的殖民者用抗重力技術製造的。
5建造過程
公元前2480年的古埃及,是胡夫王的統治初期。與每個法老一樣,上任開始他就准備建造百年後的墳墓。於
是,在每個夏天,皇室成員走遍尼羅河流域,從每個村落中選擇身強體健的男子,作為建造大金字塔的勞力,為君王服務。他們被分成10萬人的大群來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勞動3個月。這些勞動者中有奴隸,但也有許多普通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古埃及奴隸是藉助畜力和滾木,把巨石運到建築地點的,他們又將場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著斜面拉上金字塔。就這樣,堆一層坡,砌一層石,逐漸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30年的時間。
尼羅河水每年定期泛濫,淹沒陸地,滋潤土壤,使耕地肥沃,農業發達。埃及因此成為歷史上最早不用將全部勞力投入到農業生產的國家之一。剩餘的勞動力可以放在其它用途,比如建造金字塔。滿載勞力的大船將沿著尼羅河水蜿蜒而上,沿途經過兩岸的懸崖和田野,目的地就是現在開羅西南方10公里處的吉薩。埃及神話記載,萬物之初都是渾沌液體,在渾沌中最先出現的干土呈金字塔形狀,象徵著生命。但古埃及人卻在某種沖動的驅使下,選擇這象徵生命的形狀修建死者的安息之所。新上任的法老胡夫也在相同的沖動下來到沙漠,來此見證他的統治時期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儀式。
對於規模如此龐大的巨型建築物來說,穩固是關鍵。建築師計劃使用巨型大理石塊,以遞減的方式層層向上排列,這是最穩定的結構。建造地點選定後將首先被清理鏟平,隨後由技藝精湛的石匠打造地基,一大片方整的大理石地面將成為金字塔的核心。
經過粗略估算,修建大金字塔需要500萬噸石頭,需求量雖然龐大,但吉薩附近就可以供應大部分。採石場在金字塔建築地點南面,約有1500名採石工人在那裡工作。由於銅是古埃及人當時掌握的最硬的金屬,因此每名採石工人會配有一把銅制鑿刀。他們用銅鑿刀將巨石鑿開小孔,打入木楔,並在上面澆水,木楔浸水膨脹的力量就可以將石塊脹裂。但銅鑿刀敲擊數十下後就會變鈍,因此需要另一組人用火將鈍鑿軟化,磨利後過水降溫,以便石匠們再次使用。
每塊開採下來的石頭的重量都超過了1噸,有的甚至重達兩噸半,如何運輸是大問題。吉薩當地產一種很特別的黏土,在黏土鋪就的路面上灑水,沉重的石塊就可以在上面滑行,但水量的控制很重要,如果水量不夠反而更加費力。在不適宜灑水的地方,工將匠們就在路面上鋪圓木,讓巨石在圓木上滾動前進。巨型石塊集中到金字塔現場後,就由專門的石匠切削加工,並根據每塊石頭上標注的記號嵌入應該放置的地方。他們僅使用簡單的三角板和鉛錘,就可以把每塊石頭切削打磨得光滑平整,使得石塊之間銜接緊密,甚至在經歷了數千年的風雨侵蝕後仍然屹立不倒。
胡夫金字塔一共建造了20年。通過建造長長的坡道,以便工人把石塊繼續運到高處。勞工們使用吉薩天然的沙土,用礦石膏和灰泥黏合,堆成長長的斜面,將巨石拉上金字塔。考古學家估計,斜坡的長高比例大約在10:1,這是保證運輸方便和使用最少建築斜坡材料的最佳比例。但當金字塔逐漸變高,這種長長的斜坡就不能適用,因為如此計算,通往塔頂的斜坡長度將達到驚人的4800英尺,所需的建築材料也將是大金字塔的三倍之多。因此在最後的加高工程中,建築師們會選擇建造較省材料的螺旋型坡道。
距離地面30英尺處有個開口,是19世紀的探險家使用炸葯炸開的,這里是唯一能看到金字塔內部的地方。在金字塔整齊的外層石塊和內層墓室之間,填充進了不合規格的石料。這也許就是古埃及人加快建造速度的方法。隨著金字塔不斷長高,建築師必須考慮金字塔內部墓室的安排,並預留出通往墓室的廊道。胡夫金字塔內部有三個墓室,第一個在修建地基的時候就開始建造,因為它深入地下600英尺。第二個在金字塔內部約100英尺高的地方,就是所謂的「王後墓室」,自發掘以來便空無一物。公元前2474年,第三個——最高也是最重要的——陵墓開始動工,這將是胡夫王最後的安息之所。通向墓室的大廊道也同時開始搭建。大廊道全長達153英尺,內壁使用巨型的磨光石灰岩板緊密接合。
大金字塔開始建造後的十幾年,一艘駁船載來了一些來自250公里外亞斯文採石場的特別貨物:9塊巨型花崗岩。每一塊的重量超過50噸,需要200人才能挪動。在建造大金字塔的數百萬石塊中,它們是最重要的。神聖的墓室是金字塔的中心,必須加強保護。在法老的墓室完工之際,這9塊花崗岩將用以建造墓室上方的屋頂。建築師會在每塊花崗岩上用紅赫石畫上中線,以便將巨石置中對齊。巨石的體積和重量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如果直接摞放,花崗岩就會破裂。最後,為了分散層疊巨石之間的巨大壓力,建築師在每層花崗岩之間都墊上了三角形的楔子,使重量往外分散而非向下壓。九塊岩石最終使用了五塊,並留出了之間的四個空隙。這些空隙高3.5英尺,可以讓人爬行通過。因此當時參與建造金字塔的勞工們得以在空隙間的牆壁上留下了一些塗鴉,隨手拼出的一些人名,有的地方還能看到紅赫石描出的參考線。
當大金字塔建造至約100米高時,最後三分之一高度的材料已經無法從主斜坡運送,因此建築師們倚大金字塔,修建了一條螺旋而上的「盤山」坡道,以避免加高主坡的額外龐大工程。四棱錐體形狀的頂石的處理和搬運比其它石塊都謹慎,因為它的側邊非常光滑,於是石匠專門在下方做了個向外突出的石栓,工人們旋轉石塊,就可以讓石栓與下方石塊的溝槽契合,將頂石固定。
頂石放好後,金字塔實際已經搭建完成,但外部塔身仍然需要最後的修整。外圍的螺旋坡道需要撤除,並加上斜面的石板,使金字塔的外表光滑平整。而看到的金字塔已經沒有了外圍的斜面石塊——因為中世紀建造開羅城的時候,這些石塊被取走,作了建築材料。
公元前2460年,不朽的墳墓建成。大金字塔東邊的一條大石子路通往位於尼羅河邊的一座廟宇。那裡將作為胡夫法老遺體的暫放之處。法老的木乃伊轉移到金字塔內部後,根據古埃及的禮俗,會先放在地下墓室,隨後移至第二層墓室,最後才將棺木移到第三個墓室,放進石棺。
6內部構造
埃及古代奴隸社會的方錐形帝王陵墓,塔內有走廊、階梯、廳室及各種貴重裝飾品。這個通道的橫截面面積為58平方厘米,位於大金字塔的王後棺木停放室南牆上方大約65米。在這個通道的底部是一個石板,石板上有兩個銅把手。在這個石板後面到底隱藏著什麼,至今沒
內部示意圖
有人知道。但是,此次這個機器人從通道口進入後,所拍到的情況可能會使我們對這個位於吉薩高原附近的大金字塔有更多的了解。
埃及大金字塔牆壁上的這些神秘通道自從1873年被發現以來,人們就對它們的由來進行了種種猜測。一種理論認為,它們是為修築金字塔內部設施的工人提供空氣用的通風口。但是,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麼為什麼在工程還沒完成之前,就用正好合適的石制封條給封住洞口了呢?而且,它們為什麼不在金字塔的表面上露出洞口呢?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在這些通道內的石板後面還有一個秘密墓室。
還有一種古老的說法稱這些通道為「星座通道」,因為這些通道的洞口看上去都是指向大犬星座和獵戶星座的方向,可能當時建築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導法老王的靈魂走上天堂。但是這種理論1993年被一名在德國考古協會工作的工程師魯道夫-甘迪布魯克(Rudolf Gantenbrink)部分推翻了。
4. 巴特農神廟,泰姬陵,金字塔分別是哪國的。體現這個國家的哪種建築風格
希臘,印度,埃及。
至於建築風格得看你是怎麼分類的。
1.按國家(民族)和地區分
中國風格、日本、新加坡風格、英國風格、法國風格、美國風格、等。
常用一個地區概括,如:歐陸風格、歐美風格、地中海式風格、澳洲風格、非洲風格、拉丁美洲風格等
2.按建築物的類型分
住宅建築風格、別墅建築風格、寫字樓建築風格、商業建築風格、宗教建築風格、其他公共(如學校、博物館、政府辦公大樓)建築風格等
3.按照歷史發展流派分
(1) 古希臘建築風格,約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
(2) 古羅馬建築風格,約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65年,羅馬建築風格正是歐洲建築藝術的重要淵源
(3) 歐洲中世紀建築風格,公元400年至1400年,封建領主經濟占統治地位,城堡式建築盛行
(4) 文藝復興建築風格,公元1420至1550年,建築從經驗走向科學化,不斷沖破學院式、城堡式的封閉
以上四類可稱為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5) 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這一風格曾三度出現,最早一次是1750至1880,他是歐洲古典主義的最後一個階段,其特點是體量宏偉,柱式運用嚴謹,而且很少用裝飾。另一次出現在1900-1920年,帶有一定的復古特徵。第三次出現在1982年,其主要特徵是把古典主義和現代主義結合起來,並加入新形勢,這一風格在當今世界各國頗為流行。
(6) 現代評論風格,1960-1975。緣自西方60年代興起的「現代藝術運動」他是運用新材料、新技術,建造適應現代生活的建築,外觀宏偉壯觀,很少使用裝飾。
(7) 後現代主義風格,亦稱「後現代派」,1980年開始出現。這一風格的建築在建築設計中重新引進了裝飾花紋和色彩,以折衷的方式借鑒不同的時期具有歷史意義的局部,但不復古。
4.按建築方式來分
(1) 哥特式建築風格。
盛行於眾世紀1050-1550,以宗教建築為多,最主要的特點是高聳的尖塔,超人的尺度和繁縟的裝飾,形成統一向上的旋律。
(2) 巴洛克建築風格。
1600-1760,他是幾乎最為講究華麗、裝飾的一種建築風格,即使過於繁瑣也要刻意追求。
(3) 洛可可建築風格。
1750-1790,主要起源於法國,代表了巴洛克風格的最後階段,主要特點是大量運用半抽象題材的裝飾。
(4) 木條式建築風格。
一種純美洲民居風格,主要特點是水平式、木架骨的結構。
(5) 園林風格。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流行,這種風格在深圳場當作概念炒作,其特點是通過環境規劃和景觀設計,栽植花草樹木,提高綠化,並圍繞建築營造園林景觀。
(6) 概念式風格。
90年代開始在國際上流行,其實是一種模型建築,它更多的來餘人的想像,力求擺脫對建築本身限制和約束,而創再出一種個性化色彩很強的建築風格。
5. 金字塔有哪些
埃及的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Pyramids)建於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國王)和王後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塊修砌成的方錐形建築,因形似漢字「金」字,故譯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發現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多建於埃及古王朝時期。在埃及已發現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於開羅西南面的吉薩高地上的祖孫三代金字塔。它們是大金字塔(也稱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與其周圍眾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為埃及金字塔建築藝術的頂峰。
大金字塔是埃及現存規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觀之一」。它建於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統治時期(約公元前2670年),原高146.59米,因頂端剝落,現高136.5米,塔的4個斜面正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邊長約230多米,佔地面積5.29萬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巨石組成,它們大小不一,分別重達1.5噸至160噸,平均重約2.5噸。據考證,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動用了10萬人花了20年時間。
1989年3月16日,埃及考古
工作者在開羅西南部金字塔區一座金字塔底的淺坑中
挖掘出一具4400年前
古埃及王妃的木乃伊。
第二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約公元前2575年至公元前2465年)的第四位法老海夫拉的陵墓,因此被稱為海夫拉金字塔,塔高143.5米。舉世聞名的獅身人面像便緊挨著海夫拉金字塔,據傳人面是海夫拉的模擬像。長期以來,由於該金字塔內的濕度過大、通風較差,墓室內部的牆壁出現裂縫。1992年,海夫拉金字塔又經歷了一次強度為5.4級的地震,受到了部分損壞。此後經過兩年多的全面修繕,於2001年7月重新開放。
門卡烏拉金字塔的底邊邊長108.5米,塔高66.5米。1839年,一名英國探險家首次打開這座金字塔,在墓室中發現一具花崗岩石棺及法老木乃伊。但裝運這些文物的船隻在返回英國途中遭遇意外,石棺和木乃伊都沉入大西洋。
1993年初,考古學家在吉薩省的金字塔區考察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古墓群,裡面共有160多個古墓,墓里的象形文字記錄了金字塔修建時的情況。墓壁上有繪畫,生動地展現了金字塔修建時的情況。這群古墓造型多樣,用料不一。有的墓如金字塔形狀,有的呈圓形拱狀,有的是長方形平頂斜坡式造型。用料主要有3種:土磚、玄武岩和花崗石。為了進一步研究新發現的古墓,埃及文化部成立了一個科研小組,有關金字塔建造者之謎將會進一步被揭開。1996年7月,埃及又決定開放位於開羅以南約35公里的達舒爾的4座金字塔。
這4座金字塔中有兩座是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薩夫羅建造的,距今近4600年,其中的一座造型獨特,被稱為「彎曲金字塔」或「折角金字塔」,其底部為邊長188米的正方形,高約98米。它的奇特之處在於它的每面具有兩個坡度。考古學家發現,古埃及人在施工時,先以54度的傾角修建,到一定高度後,又改為以43度的傾角繼續向上建造,直至完工。這樣金字塔的四面看起來便是彎曲的。為薩夫羅國王所建造的另一座金字塔所用的建築材料為顏色發紅的石灰石,因此被稱為「紅色金字塔」。1996年8月,埃及考古工作者在開羅西南吉薩金字塔群附近清理門卡烏拉金字塔底座時,偶然發現兩尊罕見的拉美西斯二世石像,這是在金字塔高地首次發現與拉美西斯二世有關的文物。
新發現的兩尊石像位於第三座大金字塔門卡烏拉金字塔旁,它們被雕刻在同一塊石頭上,高3.5米、重約4噸。其中一尊反映了拉美西斯二世的真面目,另一尊則集拉美西斯二世和荷拉·烏赫梯神像於一體。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第19王朝著名法老(約公元前1304-前1237年)。
一男子騎著駱駝從埃及
開羅近郊的吉薩金字塔
附近經過(攝於1962年)
吉薩金字塔屬於埃及古王國(公元前3200-前2270年)時期的文物,而拉美西斯二世則生活在埃及新王國(公元前1560-前1100年)時代。考古專家認為這一重要發現可能有助於人們揭示金字塔地區更多秘密。
近十年來,參觀金字塔的大量遊人使金字塔內部濕度不斷上升、化學物質增加,從而損害了金字塔的牢固性。為了更好保護金字塔這一珍貴古跡,1995年4月,埃及政府宣布1995年為保護金字塔年。
埃及金字塔是從早期的王陵馬斯塔巴墓發展開來的。建築金字塔的歷史從第三王朝到第十三王朝,跨越了10個朝代。金字塔閃耀著古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光芒。直到今天,規模宏大、建築神奇、氣勢雄偉的金字塔依然給人留下許多未解之謎。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吸引許多科學家、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前往探究,也吸引世界各地的無數遊客前去觀光游覽。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4/02/content_350498.htm
瑪雅太陽金字塔
http://www.sxworker.com/myweb/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4758
瑪雅文化和天外來客是當代兩個不解之謎。為了揭開它們神秘的幕紗,世界上許多科學家孜孜不倦地進行了大量的探索。艾利克和克瑞希.烏姆蘭根據現代宇航和考古方面的新發現,作出了一個大膽而離奇的結論:瑪雅文化和天外來客是聯系的。本文擷取了這兩位作者在英國出版的《古昔之謎》一書中最精彩的部分,以饗讀者。
敲不開的「硬殼果」
十六世紀中葉,西班牙殖民主義者,順著哥侖布的足跡,踏上中美土地,來到了瑪雅部落。瑪雅人委派通譯者佳覺,向西班牙第一任主教蘭多介紹了自己的文明。蘭多被瑪雅典籍中記載的事情嚇壞了,認為這是「魔鬼乾的活兒」,於是下令全部焚毀。經過這番浩劫之後,瑪雅主人一下子神奇地失蹤了,他們燦爛的文化也隨之成了啞謎。
300年後,年輕的美國外交官斯蒂文寫了一本《旅行紀實——中美加帕斯和尤卡坦》激起了人們研究瑪雅文化的熱潮,於是不少人致力於研究十六西班牙的那場浩劫後,僅留下的三部瑪雅典籍和一些石碑、壁畫等,然而,瑪雅的文字是那樣古怪,那樣難懂。數百年來,這三部象天書一樣的瑪雅典籍,吸引著無數想要「打開」 這「硬殼果」的人,但到頭來,他們都只能望洋興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為了研究瑪雅文化,美國和蘇聯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甚至還使用了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即使如此,到目前為止,據說也僅僅認出其中的三分之一。
1966年,有人根據已認出的這些瑪雅文字,試譯了奎瑞瓜山頂上的一塊瑪雅石碑,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是,它竟是一部編年史。據透露,編年史中記有發生於九千萬年前,甚至四萬萬年前的事情。可是四萬萬年前,地球還處在中生代,根本沒有人類的痕跡,難怪那些歐洲的宗教狂人要認為通譯者佳覺所介紹的瑪雅文明是「 魔鬼乾的活兒」了。
瑪雅的文字連現代電子計算機都「敲」不開,而且他們睦�芬�纖蕕剿耐蟯蚰暌鄖啊?杉���薔霾皇且桓雎浜蟮拿褡濉?br>
數系、紀年和古怪的歷法
人類發展的歷史表明,數系中的「0」這個符號的發明和應用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者從瑪雅文化的研究中發現,至少在公元前4-3世紀,瑪雅人已應用了「0」這個數學概念,而且瑪雅數系的特點是20進位的,在石碑中竟出現了有長達十一位的大數字。例如,在計時上,瑪雅人有一個稱為阿勞東的單位,就相當於23040000000個日。這樣巨大的單位,只有在測量星際距離和星際航行時才需要到。因而,瑪雅的數系被人們譽為「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每個民族一般都有一個紀元。羅馬帝國的紀元以它的建立為起點;希臘以第一次古奧林匹克競技為起點;基督教國家則以耶穌的誕辰為起點。但在瑪雅的傳說中,他們有好幾個紀元,每個紀元都是以地球毀滅性破壞的結束為起點的。瑪雅的最後一個紀元開始於公元前3113年,這正是他們在中美定居下來的日子;瑪雅的上一個紀元開始於公元前11000年,那時正好地球上冰河期結束;再往前推,他們還有三個紀元,每個紀元的時間都要以幾十萬年或幾百萬年來計算。
瑪雅人的歷法也非常精確。他們精確地計算出太陽年的長度,即一年為365.2420日。這是十六世紀的歐洲殖民主義者所望塵莫及的,因為那時的歐洲,普遍使用的還是粗糙得多的凱撒歷。不僅如此,瑪雅人還制定了太陰歷,算出了金星公轉一周的時間,並找出了糾正太陽歷和太陰歷積累誤差的方法。
盡管當時的瑪雅人有如此精確的太陽歷和太陰歷,但他們卻十分珍視一個由十三個月組成一年、每個月為二十天的奇怪日歷。顯然,連中美其他土著都知道,這種二百六十天為一年的日歷是毫無使用價值的,他們都有比這奇怪日歷更符合年月、四季、晝夜運轉規律的日歷。那麼,這個奇怪的日歷是否是瑪雅祖先從另外「世界」帶來的一部分遺產呢?
與埃及的金字塔不同,尤卡坦半島上的金字塔更像一個祭壇,因此看來它的功用不僅僅是國王或首領的墳墓 。
金字塔之謎
在尤卡坦半島上,聳立著九座巍峨的金字塔,它與埃及最早的幾座金字塔相比,科是孿生的姐妹。同類的建築在英國和法國也已發現。
金字塔各種數據的精確程度黨為我們所驚嘆不已的。蘇格蘭天文學家斯穆斯對埃及的兩座金家塔作了為期四個月的勘測,他們得出了一些發人深思的數據:塔的四個面都是等邊三角形,它們正好朝著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底邊與塔高之比,恰好為圓周率與半徑之比;塔的高度為地球周長的二十七萬分之一,也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一萬億分之一。
瑪雅人的金字塔的天文方位計算得更為精確:天狼星的光線經過南牆上的氣流通道,直射到長眠於上面廳堂中的法老頭部;北極星的光線通過北牆的氣流通道,徑直射進下面的廳堂里。
大家一向認為金字塔是一種墳墓,而且在很多金字塔中確實找到了木乃伊。那麼,大西洋兩岸的古民族會不謀而合都來營造工程浩大的金字塔作墳墓嗎?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為什麼金字塔與塔頂上的神龕是這么不相稱,整個塔的建造水平是如此之高,而神龕卻是相當粗糙,這不禁使人想起神龕可能是後來加上去的。100多年前,從金字塔中發掘出來的東西,今天已有一部分被人們辯認出來了,原來是一些精緻的透鏡、蓄電池、變壓器、太陽系模型碎片、不銹鋼和其他不知什麼合金製成的機械、工具等。據此,有人推測,金字塔原先很可能是一種瑪雅祖先的供應庫,只是由於金字塔內部的奇特空間形狀,能使停放在金字塔內一定部位的屍體木乃伊華,因此頭腦中有著永生渴望的民族,要把自己的首領放進這種供應物已用完的現在建築物中,是可以理解的。
奇怪的能場
1968年,一些科學家在探測金字塔內部時,發現了一種令人費解的現象:他們在每天同一時間,用同一設備,對金字塔內的同一部位進行X線探測,但所攝得的圖形竟無一類同。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為了進一步弄清這一問題,科學家現在正在有激光來探測和解釋這一現象。
這是墨西哥境內保存較完好的一座瑪雅金字塔
另外,美國的人類學家、探險家德奧勃諾維克和記者伐蘭汀,對中美的尤卡坦進行考察進,發現了由許多通道互相連接的地下洞穴。起初,他們的考察工作很順利,發現地道的結構和金字塔內的通道十分相似,同時,他們還找到了古瑪雅人的製作。但當他們繼續在地道中考察時,卻遇到了許多困難,德奧勃諾維克想拍幾張照片,但照了九張,只印出一張,而這張照片上所攝下的竟是一片渦旋狀的白光。他們頓時意識到危險就在眼前:是不是遇到了傳說中的瑪雅祭司留下的保護聖地的能場了?於是探測只好就此停止。
金字塔內和尤卡坦地道內的這種神秘的能場,不禁使人聯想起使飛機和船隻經常莫名其妙地失蹤的百慕大的三角區。在那裡遇難的船隻和飛機邊一片殘骸碎片也沒有留下,甚至海面上連一點油星也沒有。遇難前,它們差不多都向基地發出已經接近海岸,全部儀器失靈的報告和看到一片「白水」的驚呼,隨後一切聯系都中斷了。那麼,在百慕大三角區是不是也存在著和尤卡坦地道中一樣的能場呢?特別是去年人們在百慕大三角區海面下發現了一座金字塔,有人就推測瑪雅人可能潛居在水下的金字塔內,或許他們就是這個魔鬼三角區的肇事者
在公元前一千年前,由簡朴的農漁社區發展出輝煌的文化,瑪雅人以幾近零誤差和令人驚異的正確度來設計,建設太陽和月亮等神殿。古代瑪雅人的數學和天文學的優越令人非常驚訝,世界上最早發明「零」的民族是瑪雅人,比阿拉伯商隊橫越中東的沙漠把這個概念從印度帶到歐洲的時候早一千年。
希臘人擅於發明,但他們必須用字母來寫數目;羅馬人雖然會使用數字,但只能用笨拙的圖解方式以四個數字來代表(Ⅷ);而瑪雅人卻能夠發明一種僅使用三個符號━━一點、一橫、一個代表零的貝形符號━━來表示任何數字的計演算法,實在是不可思議!
現代算術發展於印度和中東,以「十進位」法求出所需之數目,而瑪雅人在那時已知相 對值(Relative Value)的用處及二十進位法,他們把大數目以縱行表示,從最下面起朝上念 ,垂直進位,由一而二十,由二十而四百,由四百而八千,由八千而一萬六千……,二十以下的數目用一個象形圖來表示,每一個象形圖都走出點和橫線組成,每一點代表一,每一橫線代表五,貝形圖案則代表零。
瑪雅人已經知道0,以二0進位法,並利用類似算盤的方法,用二個記號「點和線」。二個記號,正是今天電腦的基礎。這種方法,可能極易使用天文學的數字,在瓜地馬拉的吉里瓜所發現稱為石標的凋刻石柱中,記載著九000萬年,四億年的數字。
醫學上,已利用打開的頭蓋骨,製作木乃伊的技術以及菜草、香的冶療法等。這種使用葯草、香等的傳統自然醫學,至今墨西哥的人們還使用著。
http://www.yesky.com/Etimes/74882239409684480/20010523/181041.shtml
6. 金字塔在希臘埃及印度法國
著名的金字塔在埃及。
7. 印度金字塔與埃及金字塔都是作為墓葬嗎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即國王)和王後的陵墓。埃及金字塔始建於公元前2600年以前,共有七十多座,大部分位於開羅西南部的吉薩高原的沙漠中,是世界公認的「古代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塔內有甬道、石階、墓室、木乃伊也就是法老的屍體等。
印度金字塔:古印度「戰神之車」 印度南部的古城甘吉布勒姆,有424座神廟。據說最多時曾達到一千座,被稱為「寺廟之城」。而這種寺廟有點像迷你縮小版的金字塔故而得名。
由此可見,埃及的金字塔是墓葬。印度的是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