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軟銀賣出價值22億美元阿里巴巴股份,賣給了誰
軟銀賣出價值22億美元阿里巴巴股份,賣給了銀行。
軟銀集團是一家風險投資公司,而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是阿里巴巴的最早投資,此後阿里巴巴發展的越來越好,兩公司的合作也長達二十多年,不過上個月,也就是六月份,馬雲和孫正義紛紛從對方的董事會離任,不知道這兩家企業的合作關系是否還會維持下去呢?而且馬雲在阿里巴巴的話語權已經轉交給逍遙子,阿里巴巴的領導者已經改新換代了,也就意味著這家公司的某些方面已經不會是向剛開始那樣了,發展空間並不大,面對這種情況,軟銀集團也許會決定結束這段合作關系吧?
2. 一年虧1178億元,在新出行這個無底洞,孫正義還要砸多少錢
?2014年底,阿里巴巴在美敲鍾上市,正當很多人在為馬雲成為中國新首富歡呼雀躍的時候,那個在馬雲背後的男人,也成為了阿里巴巴上市的最大贏家。
他就是孫正義,其一手創辦的軟銀正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
阿里巴巴之後,孫正義一直在尋找一個具有很大增長空間的新行業,於是他看中了以Uber和滴滴為代表的新出行行業,但在今年一季度(2020年1-3月份),軟銀集團凈虧損1.438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56億元),根據專業人士分析,軟銀一季度的巨虧,或與疫情沖擊下,軟銀在新出行領域出現的巨額虧損有很大幹系。
一、從通信服務提供商到跨國投資巨頭
很多人都知道,孫正義是一名投資家,但是他所創辦的軟銀是做通信服務起家的,在日本通信行業,軟銀與KDDI、NTT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後,孫正義也在努力為軟銀尋找一個新的突破口,讓他能夠拿著軟銀在通信行業賺到的錢,往更多新興行業投(砸)資(錢),賺取更多的利潤。
軟銀的投資之所以能成功,與孫正義本人的戰略目光不無關系,因為孫正義總能抓准時機,All in那些最具增長潛力的公司。
在Web 1.0時代,軟銀投資了做門戶網站的雅虎,在CDMA網路剛剛出現的時候,軟銀投資了UT斯達康。
Web 2.0時代,孫正義在對中國的互聯網行業進行深度觀察後,投資了在日後迅速發展的阿里巴巴、千橡集團、PPTV、58同城以及眾安保險。
二、阿里巴巴之後,孫正義眼中的「新風口」
雷軍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但是孫正義不僅不是豬,更不是一般人。23歲那年,孫正義患上了肝病,被迫在病房裡住了兩年,兩年裡孫正義看完了4000本書。那4000本書,也讓他對商業領域的40種行業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讀書筆記中,孫正義更是為自己定下了一個選擇事業的標准,他要選擇那些有發展前景的行業。
阿里巴巴上市後,孫正義便在尋找下一個「阿里巴巴」,探索下一個在未來具有發展前景的行業,2017年5月成立的軟銀願景基金,就是基於此目的誕生的。
眼看著以Uber為代表的一眾網約車APP在世界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市場嗅覺靈敏的孫正義知道新機會來了,他開始摩拳擦掌,准備在新出行領域開始新一輪的「砸錢計劃」。
在美國,軟銀為Uber先後投資了87億美元,在中國,軟銀也先後為滴滴投資了將近100億美元。與此同時,印度Ola、東南亞Grab、歐洲Taxify、巴西99以及中東Careem都成為了軟銀及其軟銀願景基金的投資對象。甚至可以說,在世界人口較為密集的幾個國家與地區中,都能看到軟銀投資新出行公司的身影。
盡管在新出行領域,軟銀願景的布局十分廣闊,但是絕大多數的新出行公司的業績並不理想,不僅沒有給孫正義賺到錢,還讓孫正義賠了不少錢。在2019財年,願景基金虧16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78.9億元),其中,Uber帶來的損失就有51.7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7億元),這家公司的虧損佔比,超過了整個軟銀願景基金虧損的三分之一。
三、為何新出行總讓孫正義賠錢?
盡管軟銀願景基金選定的幾家新出行公司都讓孫正義在過去的3年裡賠了不少錢,但是目前孫正義本人似乎沒有「減倉」新出行行業的想法,而且也有權威機構分析指出,孫正義可能會通過套現阿里巴巴的股票,在新出行領域加大投資力度。
目前孫正義及軟銀方面都沒有對套現阿里股票救新出行的說法給予回復,但是早在5月底,軟銀願景基金就為滴滴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發起了2期領投,帶來了超過5億美元的首輪融資。
面對一個讓自己虧了三年多的行業,孫正義還要加碼投資,他是瘋了嗎?
當然不是。孫正義清楚地認識到,這個行業不是沒有前景,而是還在起步期。
比如說,制度與技術上的漏洞就是起步階段的一個困境。這個漏洞,不僅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更是引起了社會大眾對於新出行行業的信任危機。例如在2018年,因為兩起命案,滴滴萬不得已宣布暫停了順風車業務。
2020年初突然爆發的疫情,更是讓不少原本就在賠本經營的新出行公司「雪上加霜」,網約車司機在為生計發愁的同時,「滴滴們」也在擔心疫情會不會給整個行業帶來「毀滅性」打擊。
在艱難的環境之下,孫正義還對新出行行業保持投資熱情,不只是因為「有錢任性」,更是因為有眼光。
他看到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前景。未來隨著自動駕駛、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高新技術的日益完善,新出行行業也會隨之健康發展,對於「財大氣粗」的孫正義來說,與其像普通人在此時「減倉」新出行,不如多投入一點資金,讓新出行公司們能有更多資本用於高新技術的研發。
我們相信,孫正義在2020下半年,對於新出行只會加碼投資。對於他來說,在疫情還沒結束時繼續加碼,更有利於他通過金錢的力量,讓整個行業在恢復元氣的同時,朝著更加健康穩定的方向飛速發展。
四、寫在最後
孫正義目前正在做的事,不是靠新出行賺錢,而是用砸下去的錢,讓新出行行業在高新技術的幫助下,盡快實現他的願景,當整個行業能夠朝著他的願景發展時,孫正義獲利也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說,我們普通人和孫正義之間的差距,不僅僅是銀行卡上的余額,還有視野的長短。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軟銀15年來首次虧損,2019財年預虧1.35萬億日元
對於62歲的孫正義來說,這是一個戲劇性的轉變。就在兩個月前,他還在東京表示,WeWork失敗之後,軟銀業務正在好轉。「艱難的冬季過後總會迎來春天。」他當時說道。
他強調了軟銀大量持股的Uber股價大幅飆升,公司很可能從這筆股份中獲利。他還宣布WeWork將卷土重來。
但冠狀病毒爆發打亂了這些計劃。由於疫情防控,從中國到美國,人們不再共用辦公室。打車軟體公司(軟銀持有全球四大打車公司的股份)的業務也大量蒸發。就連UberCEO達拉·科斯羅薩西(DaraKhosrowshahi)都公開宣稱,「我不會讓我的孩子們坐Uber。」
軟銀另一個麻煩是它投資了15億美元酒店預訂服務公司Oyo。隨著全球旅遊陷入停滯,該公司的商業模式正受到沖擊。
這家預訂服務公司的創始人兼CEO里特什·阿加瓦爾(RiteshAgarwal)4月表示,為應對疫情,公司將在印度以外的國家暫時解僱員工。
令情況更加復雜的是,26歲的阿加瓦爾還借了約20億美元增持自己在公司的股份,孫正義還親自擔保了這筆貸款。
軟銀備受爭議的會計慣例也加劇了其收益的波動性。當初創公司的估值上升時,願景基金會記錄收益,但這些利潤只是賬面上的,沒有出售股票。在基金創立初期,WeWork和Oyo都貢獻了收益。
如今,隨著資產被再次減記,被孫正義稱作公司未來的願景基金的虧損正不斷累積。據彭博社統計,自軟銀開始公布業績(包括最近一個季度的預測)以來,該基金已經累計虧損2400億日元。
軟銀將美國子公司Sprint從其資產負債表中剔除後,預計2019財年的銷售額將下降約36%,至6.15萬億日元。Sprint已與T-Mobile合並。
「冠狀病毒是最後一擊,但糟糕的投資和錯誤的判斷是開始。」Hirai說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孫正義持有的軟銀股份是多少
孫正義只持有日本軟銀約20%的股權,截至2018年2月26日,日本軟銀集團總市值約917.19億美元,以此測算,孫正義持股對應市值為183.44億美元。
孫正義(そんまさよし),1957年8月11日出生於日本九州佐賀縣鳥棲市,韓裔日本商人,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國際知名投資人,軟體銀行集團的創辦人兼行政總裁。1978年,孫正義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81年,創建軟銀集團,成為一個信息技術帝國,美國《商業周刊》雜志把孫正義稱為電子時代大帝(Cyber Mogul)。2014年9月16日,隨著阿里巴巴登陸美股市場,孫正義的財富凈值漲至166億美元,躋身日本首富。2017年12月1日,孫正義入選2017年度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2018年4月,《時代周刊》出爐2018年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孫正義排名第88位。
軟體銀行集團(ソフトバンク株式會社)是一家綜合性的風險投資公司,由孫正義於1981年9月3日在日本創立,1994年在日本上市。軟體銀行集團主要致力於IT產業的投資,業務包括包括寬頻網路、固網電話、電子商務、互聯網服務、網路電話、科技服務、控股、金融、媒體與市場銷售等。軟體銀行集團在全球投資過的公司超過600家,在全球300多家IT公司擁有多數股份。2015年6月18日,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富士康向日本軟銀集團旗下機器人控股子公司注資。2015年7月10日,中興通訊宣布和日本軟銀簽訂5G戰略合作協議。2016年6月,日本軟銀集團向騰訊出售大熱電游《部落沖突》製作公司股份。2016年9月,軟體以240億英鎊收購ARM公司。
5. 軟銀持股多少
雅虎軟銀持股56% 馬雲佔7%,在阿里的持股比例為24%;軟銀持有31.9%。管理層、雇員及其他投資者持股比例合共約44.1%。截至2011年底,陸兆禧、武衛、蔡崇信在阿里的持股比例分別為0.29%、0.03%和2.15%,而馬雲持有股份佔比7.43%
6. 軟銀阿里巴巴股份佔多少
阿里第一大股東軟銀,持有阿里巴巴集團746,998,571股,持股比例為29.2%。 日本軟銀:佔有約+29.3%+的股份比例。
【拓展資料】
軟銀集團在1981年由孫正義在日本創立並於1994年在日本上市,是一家綜合性的風險投資公司,主要致力IT產業的投資,包括網路和電信。
軟銀在全球投資過的公司已超過600家,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 IT公司擁有多數股份。
2016年7月軟銀以243億英鎊(約合320億美元)的現金收購英國晶元設計公司ARM。9月5日軟銀已完成320億美元收購ARM交易。11月23日軟銀將與Openstreet合作,在日本推出「Hello Cycling」物聯網單車共享系統。2017年6月,《2017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公布,軟體銀行集團排名第95位。2018年7月13日日本軟銀集團發布了一款新應用(App),允許司機在日本查找和預訂停車位。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軟體銀行集團位列85位。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軟銀排名第465。2019年11月1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活躍投資機構百強榜》,軟銀排名第3位。
軟銀集團2020年3月23日宣布,正在尋求出售或貨幣化其多達4.5萬億日元(約合410億美元)的資產,以回購2萬億日元的股票並減少債務。
品牌排名: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軟銀排名第465。
2019年7月,《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軟體銀行集團位列98位。
2019年7月22日,軟銀集團以12727.9(百萬美元)的利潤,榮獲2019年世界500強最賺錢的50家公司第34名。
2019年11月1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活躍投資機構百強榜》,軟銀排名第3位。
2020年1月,2020年全球最具價值500大品牌榜發布,軟銀排名第112位。
2020年5月13日,軟銀名列2020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第66位。
2020年8月10日,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名列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94位。
2021年5月,軟銀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第27位。
2021年9月23日,軟銀位列2021年《亞洲品牌500強》排行榜第129位。
7. 印度最大的電商平台有哪幾個
印度目前較主流的電商平台有:Flipkart、Amazon、Snapdeal、Paytm、Shopclues。
目前印度最大的本土電商是Flipkart,類似國內的京東,以自營業務為主,自行建設物流和倉庫。近期獲得了14億美元的融資,由騰訊領投,微軟和eBay跟投。
緊隨其後的就是亞馬遜,於昨日(4月13日)拿到當地支付牌照,當地只有84家公司拿到這種支付牌照,其用戶可直接通過電子錢包一鍵消費,而不必再經歷兩步驗證過程,大大提高在當地市場的競爭力。
Snapdeal作為印度第三大電商平台,類似國內的淘寶,雖然企業估值為10億美金,但是市場份額在不斷的被蠶食,軟銀作為最大投資人,也在極力撮合Snapdeal與Flipkart的合並事宜。
作為支付出身的Paytm,在過去兩年開創了一個類似國內天貓的電商平台,以B2C為主,其Paytm錢包則能幫助消費者在線上線下完成支付,近期馬雲爸爸向Paytm
Ecommerce投資了2億美金,目前Paytm的市值達10億美元,成為印度獨角獸企業。
ShopClues是定位於面向小城市買家和賣家的市場平台,致力於幫助中小規模商戶進行在線交易,已經獲得了共計2億美元的投資,在最近一輪融資中,ShopClues成功躋身獨角獸行列,估值超過10億美元。
8. 印度 Paytm馬雲佔多少股
地球村的建設已經進入關鍵時期,而金融業則是國之重器,與金融業密不可分的支付環節成功登陸世界各地。可以看見的是支付寶、微信,再也不是單純的的支付寶和微信了,他們背後捆綁了電子商務、社交領域等技術因素,馬雲、馬化騰終將成為國際支付巨頭,至於世界范圍會不會產生其他的支付巨頭,現在還說不準。騰訊和阿里的東南亞布局基本完成,雙方大致旗鼓相當,但是唯獨在印度,老馬略勝一籌。
印度版的支付寶Paytm開始走上正軌,用戶體驗變好用戶量開始激增。不久後碰上印度總統莫迪宣布:廢除紙幣!政策一下,Paytm用戶量激增,短短兩年不到用戶量逼近3個億。而在這一過程中,馬雲通過螞蟻金服不斷注資Paytm控股62%,成為Paytm絕對控股人,今年螞蟻金服派出4名高管常駐Paytm總部。Paytm已然成為印度互聯網絕對的寡頭,而馬雲就是幕後「太上皇」,但是最近印度的媒體輿論紛紛在質疑:阿里巴巴控股Paytm,引發了民間一定的爭議。
印度傳統金融服務可以覆蓋的人群非常有限,近半數的民眾沒有銀行賬戶,信用卡發卡量也只有2500萬左右。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印度農村平均每2.7萬人僅有1家銀行,在偏遠地區很多人甚至沒見過銀行。
諸如Paytm等移動互聯網企業的機遇。以支付為例,到2015年,Visa、萬事達進入印度已經幾十個年頭,但總發卡量不超過1 800萬張。相比較而言,Paytm只用短短幾年時間就發展了2.2億用戶,是兩大國際信用卡巨頭總和的10倍,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啦。
9. 軟銀是哪個國家的
軟銀集團於1981年由孫正義在日本創立並於1994年在日本上市,是一家綜合性的風險投資公司,主要致力IT產業的投資,包括網路和電信。軟銀在全球投資過的公司已超過600家,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 IT 公司擁有多數股份。
軟體銀行集團
軟銀集團在1981年由孫正義在日本創立並於1994年在日本上市,是一家綜合性的風險投資公司,主要致力IT產業的投資,包括網路和電信。軟銀在全球投資過的公司已超過600家,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 IT公司擁有多數股份。
2016年7月軟銀以243億英鎊(約合320億美元)的現金收購英國晶元設計公司ARM。9月5日軟銀已完成320億美元收購ARM交易。 11月23日軟銀將與Openstreet合作,在日本推出"Hello Cycling"物聯網單車共享系統。 2017年6月,《2017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公布,軟體銀行集團排名第95位。 2018年7月13日日本軟銀集團發布了一款新應用(App),允許司機在日本查找和預訂停車位。 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軟體銀行集團位列85位。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軟銀排名第465。 2019年11月1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活躍投資機構百強榜》,軟銀排名第3位。
軟銀集團2020年3月23日宣布,正在尋求出售或貨幣化其多達4.5萬億日元(約合410億美元)的資產,以回購2萬億日元的股票並減少債務 。
發展歷程
孫正義 SoftBank1981年,孫正義先生在日本創立軟銀集團,當時公司業務是推銷套裝的軟體;
1988年,軟銀集團公司業務擴大,開始了多國貿易,在美國成立了美國軟體銀行分公司(SOFTBANKAmerica);
1989年,軟銀集團公司在日本發行了日語版PCHomeMagazine計算機雜志;
1990年,軟體銀行技術公司(SOFTBANKTechnologies,Inc)成立;
1994年,軟體銀行控股公司(SOFTBANKHoldings,Inc.)在美國成立;
1994年,軟銀集團公司成為日本上市公司;籌集到一億四千萬美元。
1995年,軟銀集團公司購買了InterfaceGroup'sTechnology
SoftBank1996年,軟銀集團公司又買下了Ziff-Davis出版公司,該公司掌握了全世界計算機和網路高科技信息,成為科技信息的權威;
1996年,軟體銀行公司成為雅虎公司主要股東,這標志著軟體銀行從此邁入網際網路行業;
1997年,雅虎日本公司在日本上市;
1998年,軟銀集團公司股票開始在日本東京股市進行第一輪交易;
1999年,軟銀集團公司擁有的ZDInc.(即原來的Ziff-DavisInc.)公司股票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
1999年,軟體銀行財務集團公司和軟體銀行出版集團公司成立;
1999年,軟體銀行技術集團公司在日本上市;
1999年,軟體銀行商務集團公司成立;1999年,軟銀集團公司成為以網路產業為主的控股集團公司。
2001年,軟銀開通Yahoo!BB業務,向日本用戶提供寬頻 ADSL 服務。軟銀在2003年的總收入超過4000億日元。
2004年5月,軟銀收購了日本第三大固網運營商日本電信,成功地從不斷增長的寬頻和互聯網業務中轉型,從而正式進軍傳統的電信業務領域。[1]
2005年1月28日軟體銀行成為日本專業棒球隊福岡軟體銀行鷹的所有者。
2006年3月17日軟體銀行宣布收購日本沃達豐的協議,以進入日本價值7800億的手機市場。
2006年4月前期軟體銀行完成對網上博彩交易所必發23%股權的收購。
2006年10月1日日本沃達豐將其公司名稱、手機品牌名稱與手機電郵地址進行了更改。
2016年6月1日,軟銀向阿里巴巴出售24億美元阿里巴巴股票,同時還向一家主權財富基金出售5億美元阿里巴巴股份。交易後,軟銀集團持有的阿里巴巴流通股份將由之前的32%降至28%,與雅虎的投票權合計在50%以下。[2]
2017年5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馬雲將成為軟銀集團董事會成員。馬雲此次將受邀成為軟銀集團的第10位董事,參與軟銀的重大事件決策。
2017年5月19日,印度最大的數字支付初創企業Paytm從日本軟銀獲得14億美元的融資,這也是該國科技行業從單一投資者那裡獲得的最大一筆融資。此次融資交易時,One97的估值達到70億美元。[3]
2017年11月,以軟銀牽頭的財團以10億美元入股Uber,並在未來幾周向現有投資者要約收購不超過90億美元的Uber股份[4]。
2017年12月29日,日本軟銀集團透露,已與美國網約車服務巨頭「優步」(Uber)就以77億美元購買優步15%的股份達成了協議。預計2018年1月完成購股。[5]
2018年1月,軟銀同意斥資4.6億歐元投資德國在線汽車經銷商Auto1,該投資通過Vision Fund進行。[6]
2018年1月31日,軟銀集團收購Line公司的虛擬運營商業務。[7]
2018年3月,日本軟銀集團通過旗下晶元設計公司ARM貸款50億美元。
2018年3月,日本軟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沙烏地阿拉伯簽訂諒解備忘錄,將在沙特成立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公司。
2018年4月,軟銀宣布推出即時通訊軟體+Message,挑戰Line。[8]
2018年5月,軟銀集團與愛立信合作。愛立信利用機軟銀集團在東海(日本地名)地區的無線電接入網路。
2018年7月13日,軟銀集團發布一款新應用(App),允許司機在日本查找和預訂停車位。這項新服務名為「BLUU智能停車」(BLUU Smart Parking),能讓司機找到開放的停車場,並通過智能手機提前預訂和支付。支持該服務的停車場都將安裝攝像頭和磁感測器,以監控汽車的出入。[9]
2018年7月19日,滴滴出行宣布與軟銀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將在日本為本地居民和遊客提供計程車打車服務和智能交通解決方案。[10]
2019年3月13日,軟體銀行集團對滴滴出行進行第三次投資,金額為16億美元。
10. 軟銀賽富、軟銀集團、軟銀中國資本這三者是什麼關系感覺好亂啊
最開始,軟銀賽富和軟銀中國都是軟銀集團的子公司。軟銀中國是軟銀集團的在中國最早的子公司,負責中國市場發展業務;軟銀賽富也曾經是軟銀集團的子公司,但是現在軟銀賽富已經與軟銀切割,成為一個獨立於軟銀體系外的公司。
軟銀集團
軟銀集團是日本一家電訊業與媒體業的控股公司。其旗下的子公司所參與的業務包括寬頻網路、固網電話、電子商務、互聯網服務、網路電話、科技服務、控股、金融、媒體與市場銷售等。
1981年9月3日,孫正義於日本東京都創立軟體銀行。2013年10月22日,軟體銀行股價總額約為934億美元。2015年,原SoftBank Mobile更名為SoftBank;而原本的軟銀公司則轉型為控股公司,公司名稱亦改為「軟銀集團」。
目前軟銀擁有日本最大的網站、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和第三大行動通訊公司,其投資的中國公司阿里巴巴擁有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淘寶和最大的網路支付平台支付寶。軟銀在中國有很多成功投資,包括:UT斯達康(即「小靈通」主要推手)、與馬雲的阿里巴巴,以及千橡集團、PPTV、58同城和眾安保險。
軟銀中國
軟銀中國資本成立於2000年,是一家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管理公司。曾成功投資了阿里巴巴、淘寶網、分眾傳媒、萬國數據、華大基因、安翰光電、迪安診斷、理邦儀器等一系列優秀企業。目前軟銀中國資本同時管理著多支美元和人民幣基金,投資領域包括信息技術、清潔技術、醫療健康、消費零售和高端製造等行業,投資階段涵蓋早期、成長期和中後期各個階段。
軟銀中國資本的團隊擁有成功的創業經歷、豐富的運營經驗以及深厚的技術背景,同時具有優秀的投資業績。除資本支持外,軟銀中國資本的團隊還在戰略發展、市場開拓、資源整合、人才引進等多方面助力企業發展,幫助被投企業獲得成功。
軟銀賽富(賽富中國)
賽富投資基金是一家領先的為亞太地區的高成長性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私募股權公司,在中國和印度分別設有辦公室。賽富目前管理總規模近60億人民幣及4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
賽富的投資領域主要涵蓋消費類的產品及服務、科技行業、傳媒業、通信行業、金融服務、醫療、旅遊業及製造業。賽富主要從事在中國(包括香港和台灣)和印度的項目投資。
賽富在香港、中國大陸和印度擁有多名專業投資人士,與受資企業建立長期密切的合作關系。賽富幫助受資企業拓展其業務,充分發揮受資企業之間的協同效應,為受資企業引入先進的管理程序使股東利益得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