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在唐朝時的稱謂是什麼玄奘為什麼會成為印度家戶喻曉的人物
印度當時被稱為 天竺,玄奘西行到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佛法好幾年,而且學到了精華,在印度開始講經,印度帝王親臨,中間沒人能沒人駁倒玄奘,印度全民信佛,所以名聲很大。
② 印度 在中國古代被稱為什麼
印度在中國古代主要被稱身毒和天竺。也有音譯為申毒﹑辛頭﹑信度﹑身度﹑賢豆的說法。
一、身毒
身毒是華夏文明自先秦時期至隋唐時期之間對現代印度次大陸上之文明區域稱呼的音譯詞。其范圍主要指今日印度河流域一帶。
身毒(依照古語發音接近"sin do" 或 "shin do"),直至今日在中國南方一些方言(例如閩南語)仍保留了這種發音。這是華夏文明古代對印度地區的稱呼之一。
《漢書》記載:「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里,得蜀賈人市。」意思是從東南的神度國,走數千里,才能到四川的商人集市。
二、天竺
古代中國以及其它東亞國家對當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陸國家的統稱。唐初統稱為天竺。天竺是唐朝時期大國,唐太宗李世民派唐和尚去西天取經(即西天取經)此地為西天。
(2)唐朝的印度叫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最早與古代印度的聯系
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28年左右到達帕米爾以西的大夏,張騫在大夏時,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張騫及時地報道了與西北諸國往來的可能性;他暗示了與那些地區通商的潛在價值。他還指出了與像中國那樣反匈奴的其他民族結盟的好處。
具有雄才大略而又好大喜功的漢武帝聽後十分驚喜,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打通從西南到大夏的官道,由官方參與商業貿易,擴大疆土。
武帝即封張騫為博望侯,命其以蜀郡(治所在成都)、踺為郡(治所在宜賓西南)為據點,派遣四路秘密使者,分頭探索通往身毒的道路,但都遭到西南少數民族的阻攔未獲成功。
武帝又從內地廣徵士卒,舉兵攻打西南夷、夜郎、滇等國及許多部落。但由於昆明、雋等族的頭人酋長為了壟斷豐厚的過境貿易而拚死抵抗。
歷經十餘年,結果僅打通了從成都到洱海地區的道路,官方使者未能超過大理至保山一帶,只能通過各部族、印度作中介與大夏商人間接貿易。
據《後漢書西域傳》所載,中國在2世紀時對身毒的地理﹑物產﹑宗教﹑政治情況已有初步了解;且知當時身毒許多地區皆屬「月氏」,即早期貴霜帝國(即貴霜)。這是由於東漢時佛教已傳入中國的緣故。
③ 唐朝時期,印度半島叫什麼
今天的印度半島,唐朝時稱為天竺.
④ 唐代時期,今天的印度,日本,朝鮮,阿拉伯國家分別叫什麼
唐代時期印度叫天竺,日本叫扶桑,朝鮮叫高麗,阿拉伯帝國叫大食。
⑤ 我國唐代稱印度是什麼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詳夫 天竺 之稱,異議糾紛,舊雲 身毒 ,或曰 賢豆 ,今從正音,宜雲 印度 。」所以印度在唐代應有「 身毒」「賢豆」「天竺」「印度」四個名字,但是當時被大眾所接受的、普遍認同的應該是「天竺」。
⑥ 今天的印度半島在唐朝時稱為什麼
天竺
天竺是中國古代對印度的稱謂之一。中國歷史上,對印度的最早記載在《史記·大宛傳》,當時稱為身毒。唐初統稱為天竺。後來玄奘西域取經,根據讀音才正名為印度。印度是一個著名的文明古國,也是佛教的發源地。印度人曾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並有許多發明,例如阿拉伯數字、國際象棋、甘蔗製糖法等。近代印度陷於政治動盪,一九四七年獲得獨立,但分離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
在中國歷史上,對印度的最早記載在《史記·大宛傳》,當時稱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 對音)《山海經》記載「西方有身毒國」。漢書記載「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里,得蜀賈人市。」。 《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天竺國一名身毒」。唐初統稱為天竺。後來玄奘西域取經,根據讀音才正名為印度。印度是一個著名的文明古國,也是佛教的發源地。印度人曾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並有許多發明,例如阿拉伯數字、國際象棋、甘蔗製糖法等。近代印度陷於政治動盪,一九四七年獲得獨立,但分離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印度社會中曾經存在過嚴格的階級制度,即「種姓制度」,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等四個階級。除此之外,還有比首陀羅更低階不屬於這四種種姓階級的賤民。當時種姓間不得通婚,違者處罰相當嚴重,甚至可能處死。盡管如今印度憲法明文規定不準階級歧視,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因「種姓制度」千年來根植於印度教的信仰中,除非拋棄信仰,否則低階種姓終其一生都受其教義的束縛。
名字來歷折疊編輯本段
唐高僧玄奘往西域取經,首創根據 In 讀音正名為「印度」,「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稱身篤,身毒,賢豆,天竺等。今從正音,宜雲印度」。
(地名)梵Sindhu=波斯Hindhu=希臘India(國名),Ins(河名),新稱印度,印特伽,譯曰月。Sindhu ->Hin->身毒、天竺。Hin->In->印度。總而言之,身毒、天竺、印度都來自Sindhu。
⑦ 唐朝時期,印度半島叫什麼
歷史上,中國對印度的稱呼幾經改變。西漢譯為「羌獨」(漢語拼音:qiāngdú),東漢稱它為「天竺」。唐代玄奘則仔細探討了天竺的名稱,放棄了天竺、身毒、賢豆這些名稱,而根據當地發音,稱做印度。
⑧ 在我國唐朝時期古代印度的國名是什麼
天竺是中國古代對對印度的稱謂之一。在中國歷史上,對印度的最早記載在《史記·大宛傳》,當時稱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 對音)《山海經》記載「西方有天毒國」。漢書記載「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里,得蜀賈人市。」
⑨ 印度在唐朝時的稱謂是什麼玄奘為什麼會成為印度家喻戶曉的人物
天竺是古代中國以及其它東亞國家對當今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的統稱。在中國歷史上,對印度的最早記載在《史記·大宛傳》,當時稱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對音)。《漢書》記載:「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里,得蜀賈人市。」。 《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天竺國一名身毒」。唐初統稱為天竺。天竺歷史上相繼出現了四大帝國:孔雀帝國、笈多帝國、德里蘇丹國和莫卧兒帝國。
唐高僧玄奘往西域取經,首創根據 In 讀音正名為「印度」,「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稱身篤,身毒,賢豆,天竺等。今從正音,宜雲印度」。
⑩ 唐代人將印度稱為天竺,對嗎
對的。
天竺是古代中國以及其它東亞國家對當今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的統稱。在中國歷史上,對印度的最早記載在《史記·大宛傳》,當時稱為身毒。《漢書》記載:「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里,得蜀賈人市。」。 《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天竺國一名身毒」。唐初統稱為天竺。天竺歷史上相繼出現了四大帝國:孔雀帝國、笈多帝國、德里蘇丹國和莫卧兒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