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提出協商是什麼意思

印度提出協商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7-18 10:31:13

Ⅰ 什麼是協商

協商是解決問題的上策。在所有解決問題的方式中,協商是最直接、最經濟、往往也是最有效率的解決途徑。一般來說,協商解決是處理糾紛的第一步,只有在協商解決不了的情況才會選擇其他方法解決。經驗證明,如果爭議雙方能夠本著互諒互讓的態度,心平氣和地進行談判和協商,往往能夠達到雙方都滿意的解決結果。所以投資者應把它作為爭議解決的首選方式。

當投資者與證券商發生糾紛時,也應該首先通過協商解決,雙方要本著相互諒解、實事求是的原則,尋求都能接受的自我解決辦法。

協商解決問題一定要及時,一般來講,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協商解決,往往比較容易,因為,一般情況下,事件發生初期,往往損失比較小,解決也相對容易,而一旦拖下去,經常會使損失擴大,所以,協商應爭取在第一時間進行。

協商解決問題還要注意講究方法和態度。要注意互相尊重,在提出要求時,要有理、有力、有節、注意談判的技巧。必要時可以聘請專業人士幫助,這樣往往會事半功倍。

Ⅱ 中印邊界為什麼談判

如果不進行談判,雙方會越加的不理解,仇恨也會越來越深,很可能很導致局部戰爭,進行雙邊的談判可以增加互信,為該地區和平有很大的意義,現在的中國不能打仗,中國還有很多內在問題需要解決,東面的主權問題更為嚴重,而且就算打仗,中國會很吃虧,在青藏高原,中國不能長期部署先進的作戰飛機(這樣會極大的縮短飛機的壽命,所以中國一直採取成都和蘭州軍區的先進戰機支援),後繼補給也只有青藏鐵路和少許公路,很容易遭到破壞,而且西藏本來就不怎麼安分,很容易在戰時出現內亂。而印度就不一樣了,他們有很好的地理優勢,可以大量部署先進裝備。還有等等一些問題,不一一列舉。
所以中國採取拖的戰術,能托多久就脫多久。

Ⅲ 1920年,印度的甘地提出了不合作計劃指的是什麼

1920年秋,國大黨通過甘地提出的非暴力的不合作計劃,規定所有印度人拒絕英國政府頒發的官爵封號;拒絕在法院和政府工作;不進英國人辦的學校,抵制英國商品;普遍拒絕納稅。

Ⅳ 印度總理莫迪釋放新信號,宣揚對鄰國的「三不」政策是什麼

印度國內的新冠疫情已經在失控的邊緣徘徊,而且再加上蝗災、失業、經濟停滯以及黨派斗爭等的多重危機下,印度依然拿中印邊境問題說事。在疫情還未得到平息,同時印度多種問題已經暴露,而在這個時候,印度總理莫迪沒有集中國家力量去抗擊疫情,而且去中印沖突一線視察軍隊的部署情況,還發表了一些鼓舞印度士兵的講話,有一種厲兵秣馬的架勢。不過在外界看來莫迪親臨“前線”,實際上是要對外發出三種信號。

Ⅳ 潘查希拉的提出

其實,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早是周恩來總理1953年12月31日接見來北京談判的印度政府代表團時,第一次完整提出的。1950年4月1日中印正式建交及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開始,印度政府對放棄英國過去在我國西藏地方的一些特權是有保留的。1952年2月11日,印度政府向中國交來一份《關於印度在西藏利益現狀》的備忘錄,共開列了七項涉及中國主權的權益,周總理於同年6月14日對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指出:「中印在中國西藏地方的關系的現存情況,是英國過去侵略中國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痕跡。對於這一切,新的印度政府是沒有責任的。英國政府與舊中國基於不平等條約而產生的特權,現已不復存在了。因此,新中國與新的印度政府在中國西藏地方的關系要通過協商重新建立起來。」1953年9月2日,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建議兩國政府盡早就此問題進行談判,周恩來總理於10月15日致電印度總理,歡迎印方建議,提出雙方的談判可於12月在北京開始舉行。1953年12月31日晚,周總理接見印度代表團,他說:「中印兩國關系的原則是從新中國建國時確定的,那就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及和平共處的原則。兩個大國之間,特別是像中印這樣兩個接壤的大國之間,一定會有某些問題,只要根據這些原則,任何業已成熟的懸而未決的問題都可以拿出來談。」經過4個月的友好協商,4月29日達成協議,簽署了《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通商和交通協定》及換文。協定在序言中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定為指導兩國關系的准則。協定簽訂和公布後,兩國總理互致賀電。周總理在賀電中指出,只要各國共同遵守上述各項原則,採取協商方式,國家間存在的任何問題均可獲得合理解決。
當時舉行的有關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沒有邀請印度參加,尼赫魯便派他的密友克里希納·梅農作為特使在會外進行活動,周總理多次會見他,並通過他向印度轉達了友好的情誼。尼赫魯總理為表示感謝,在6月底日內瓦會議代表團團長休會空隙特邀周總理訪印,當周總理在1954年6月底訪問印度期間,再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時,尼赫魯總理被深深地感動了,他不僅熱烈支持周總理的倡議,而且同意在兩國總理聯合公報中重申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指出這些原則不僅適用於各國間,而且適用於一般國際關系中。一時間中印友好掀起熱潮,周總理所到之處響起「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中人民是兄弟)和「潘查希拉金德巴」(五項原則萬歲)的歡呼聲。後來印度首都新德里一條景緻優美的大街還被命名為「五項原則街」。隨後,周總理對緬甸的訪問再次確認了這個原則。

Ⅵ 民主協商是什麼意思

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

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使各方面制度和國家治理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三個概念緊密聯系,又有不同,不能相互混淆,更不能相互取代。特別是政治協商與協商民主,政治協商作為協商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發展得較早,研究得比較充分,因而有比較規范的制度設計和運作程序。

而協商民主是與選舉民主相對應的制度體系,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協商民主作為制度層面的建設任務提出來還是一種新的創制,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規制,

包括新制度的設置和新政策的制定,其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存在較大空間。如果將協商民主等同於政治協商加以理解,就容易導致忽視其他各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政治實踐,從而不利於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

Ⅶ 印度人的談判特點 急

印度人對你的時間觀念會要求很嚴格,但是由於他們自己的各種對時間處理上的怪癖會令你覺得他們時間觀念極差(比如吃飯會遲到2小時,不多不少,剛剛好)
印度人等級觀念超級強,如果你是業務,對方可能愛答不理的,你是經理,他們會很認真的和你討論,如果你是總經理~~對你會很尊敬~~~
印度人比中國人更喜歡請示領導,所以他們的反應速度一般比較慢。
印度人很紳士(其實是想模仿英國人,單總有點不倫不類)他們不喜歡和對手爭論
愛搞小聰明,會被蠅頭小利蒙昏頭腦
距離觀念淡薄

Ⅷ 關於解決中印邊境領土問題,中國在1988年提出了個協議,被印度拒絕了。中國提出的協議內容是什麼

到1988年,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訪華,按照當今的說法,算是「破冰之旅」了。過去印度總把邊界問題和兩國關系捆綁在一起,邊界問題沒有解決,兩國關系也發展不了。拉吉夫.甘地提出了一個新思路,他說,中國不是說要互利互讓嘛,那我們也要互相調整,應把邊界問題和兩國關系分開,兩條腿走路,並行不悖。這個思路就和中方吻合了。於是,成立了聯合工作小組,也是副外長級別的,繼續邊界問題談判,一共進行了15輪談判。
在邊界問題上,也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在此過程中,雙方領導人多次互訪,兩國關系得到長足發展。1993年,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1996年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控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這兩個協定後來執行得很好。即便在1998年印度核試驗後,中印關系陷入低谷,邊境也沒有發生大事。

Ⅸ 與印度人進行商務談判應注意哪些細節以及印度的民俗風情

與印度人進行商務談判注意的細節:
如果對方是一個談判隊,臨時提出新的討論條款,然後他們互相爭論。
印度人對你的時間觀念會要求很嚴格,但是由於他們自己的各種對時間處理上的怪癖會令覺得他們時間觀念極差
印度人等級觀念超級強,如果是業務袁,對方可能愛答不理,是經理,他們會很認真地討論,如果是總經理,會很尊敬。
印度人比中國人更喜歡請示領導,所以他們的反應速度一般比較慢。
印度人很紳士(其實是想模仿英國人,單總有點不倫不類)他們不喜歡和對手爭論 愛搞小聰明,會被蠅頭小利蒙昏頭腦 距離觀念淡薄
印度談判者 印度人通常遵循甘地的談判方式,即「堅信善良」,將對真理的愛與力量組合使用。
1. 尋找並說出真理
2. 無所畏懼
3. 訓練自我控制能力
4. 尋求能使各參與方滿意的解決方案
5. 尊重對方
6. 既不使用暴力也不進行侮辱
7. 當出現被視作不連貫或不可預見者的危險時做好改變自己初衷的准備
8. 以長遠的眼光看待事物
9. 謙遜並信任對手
10. 做事留有餘地,善於沉默和學習
11. 依賴於自身的資源和力量
12. 訴諸對手的精神特性(交流中西方人是活躍善談的,東方人則善於靜坐、沉思、 忍耐) 13. 頑強、耐心和持之以恆
14. 向對手學習並盡量避免使用秘訣 15. 超越邏輯推理,信任本能和信念

印度的民俗風情:
印度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印度商人的傳統觀念和保守思想較重。印度的企業家們,一般都不願意把自己掌握的技術知識教給別人。他們責任感不強,常常喜歡找借口逃避責任,在商務談判中不願意作出責任性的決定。在工作出現失誤受到指責時,他們會不厭其煩地重復解釋。印度商人疑心很重,在沒有利害關系時,是很好相處的,可一旦有了利害沖突,就判若兩人,層層設防,處處猜疑。因此,如果要在商務上同印度商人成為肝膽相照的關系,需要很長的時間。
印度稅收很高,逃稅情形很普遍,所以,對印度公司進行資信調查很困難。有時即使調查到一些數據,是否真實可靠也很難分辨。所以,同印度人進行商務交往,最好委託本國駐印機構幫助調查,或親自進行調查,否則,很難避免上當受騙。
此外,由於印度的社會監督和法制不嚴,使整個社會包括工業、商業和國際貿易等領域存在著比較普遍的行賄受賄現象。
印度人很慢,而且對距離的感覺不強,時間觀念就更別提。印度人很自信,總覺得印度是最好的。

閱讀全文

與印度提出協商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扣押援助物資怎麼處理 瀏覽:141
伊朗2047a什麼價格 瀏覽:542
印度菜市場在哪裡 瀏覽:614
今天的中國和日本足球賽在哪裡看 瀏覽:141
俄羅斯有什麼先進武器賣給伊朗 瀏覽:170
義大利新型冠狀病毒從哪裡來的 瀏覽:731
印尼官員英語怎麼讀 瀏覽:985
印度牛糞為什麼會香 瀏覽:486
中國銀行etc如何綁定 瀏覽:376
英國生娃兒什麼福利 瀏覽:948
坦尚尼亞匯款到中國多久到賬 瀏覽:718
義大利空間是什麼品牌 瀏覽:572
伊朗為什麼用絞刑處死 瀏覽:176
伊朗人都是吃什麼 瀏覽:124
印尼為什麼不讓賣酒 瀏覽:711
哪個國家分裂越南 瀏覽:652
從義大利哪裡坐火車可以去瑞士 瀏覽:504
去英國留學怎麼分等級 瀏覽:580
伊朗人為什麼身體素質好 瀏覽:477
中國銀行面試過了後多久體檢 瀏覽: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