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如何看待印度在中印邊境的動作
得瑟,早晚打爆阿三
不用怕,越是擔心才越謹慎,向阿三這種純屬沒事找抽型
但中國也不能掉以輕心,「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所以我們也不能固步自封,必須時刻提高警惕,加強我們自身的實力。
隨著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我國往西藏運輸兵力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同時,中國西南的戰略導彈對印度也是極大的威懾,雖然印度也有導彈,但其實力還比不上我國,我國西藏那邊又有地緣優勢,我們居高臨下,有種說法是中國可以把雅魯藏布江截斷就足以治死阿三,我覺得這種做法雖不可行,但也說明了我國的地緣優勢。
同時,印度與巴基斯坦又是世仇,死敵,我國與巴基斯坦卻是鐵打不動的盟友,印度連巴基斯坦都不敢動,還怕它反了天?
不過,隨著美印關系的加強和印度與日本聯系的密切,比如日本和阿三都想入常(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關系的加強,對我們是個考驗,加強自身力量,同時展開外交手段,打壓他們,比如中俄剛剛結束的軍演,上合組織的會議等,都是有效途徑。
但終歸來說,印度就想把占據著我國的九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據為己有,達到既成事實的目的,讓我們無法收回,但我相信,終有一天,祖國的土地還是會回到祖國懷抱的,就讓阿三得瑟吧
毛主席的話: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
2. 印度為什麼又在邊境地區找事,有何目的
前幾年印度要求中國答應許多它的意願,但跟中國的談判始終陷入僵局。所以它就來挑釁,意思就是跟中國說「不要忘了撕破臉的的可能性」。畢竟國與國之間的博弈歸根結底是利益博弈,博弈手段不僅僅是外交手段,還有軍事手段。
3. 印度與中國的邊境問題
不只是麥克馬洪線 還有一條約翰遜線
英國人在國際政治上從來以陰損著稱 那線不是隨便畫的 麥克馬洪線畫出的不只是領土 還有從印度入藏的通道 而約翰遜線畫掉的則是我們現在的阿塞克欽地區
得前者 殖民者可以合法的在後藏排兵布陣 其目的顯然是避免在險要地形付出犧牲 以劃界方式讓中國和西藏當局放棄主要的山地隘口
得後者 其實就是阻斷了新疆和西藏的戰略通道 今天此地被中國牢牢掌握 並且修有公路 未來會完成鐵路貫通 英國人的目的很清楚 通過阻斷新藏通道 將兩個地區隔離開來 讓他們都呈現孤立無援的狀態 分別蠶食
印度所謂的要地 其實就是野心膨脹 繼續他主子的計劃 很可惜失敗了 但當時還沒有青藏鐵路 沒法在西藏地區保持一隻較大規模的武裝力量 如果出現反復 對我們極為不利 所以只能採取退守有利地形的策略 這導致藏南大片領土被印度佔領 形成所謂阿魯納冾尓邦 中國不予承認
其實修青藏鐵路是毛主席的遺願 但無奈 技術難度太高 他去世多年之後 國力大幅提升的中國才做到 當年的緩兵之計 沒想到一下子用了幾十年
4. 最近的中印邊界事件分析 印度為什麼要這樣
道理非常簡單,列寧說過,每當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出現重大危機的時候,愛國主義的破旗就又散發出臭味來了。日光底下無新事,開啟邊釁不過是轉移人民注意力和加強對軍隊控制的手段而已。現在的印度正面臨著經濟和政治的雙重危機,因此在中印邊境挑釁不過就是為了轉嫁危機。
5. 印度如何評價67年的邊境戰爭
歷史是由勝利者編寫的,失敗者,弱者,自然會找各種理由掩蓋自己失敗的事實。戰爭就是這樣,不管你使用什麼手段,贏了,你就算王。輸了,你就是條任人窄割的狗罷了,沒人會管你。
6. 中國和印度邊界
沒有打,邊境一直在緩和,沒有出現緊張情況。現在媒體發達,所以邊境上只要出一點屁大點的小事,也會被爆炒一番。
勝算很難說,兩國畢竟是大國,真正開戰後果很嚴重。
僅就邊界條件而言對我們很不利,1962年的時候之所以我軍很快撤出,沒有繼續擴大戰果,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當地海拔太高,道路不通,補給困難,所以在大雪封山之前便撤了回來。
7. 印度和中國的邊界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1914年,英印外交大臣麥克馬洪背著當時的北洋政府,私自劃立了一條新的邊境線,將中國西藏的藏南地區劃入了印度領土,中國北洋政府由於國力和內亂,沒有做出反應,直到20多年後,英國正式將麥克馬洪線定為英屬殖民地印度與中國的邊境線,並納入國書!當時的國民政府提出抗議,也沒有得到回應,由於藏南地區屬於高海拔無人區,當時以國民政府的實力,沒辦法在藏南地區長期駐軍,維持邊界,國際社會也沒有給國民政府以支持,所以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中國歷屆政府從來沒有承認麥克馬洪線!
到1947年印度獨立時,自然而然的就以麥克馬洪作為和中國的邊境線,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放西藏,並在西藏駐軍,給印度造成了很大恐慌,認為中國侵佔了印度的領土,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也想試探新中國的實力與態度,就慫恿印度往藏南地區派出軍隊。沒想到中國軍隊在數量上處於嚴重劣勢的情況下予以了堅決反擊,打退了印度了軍事進攻,並俘虜了大量的印度軍人和物資,後由於中國的政治立場,中國迅速撤回到實際控制線後,並歸還了印度的俘虜和物資,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對印自衛反擊戰!這一仗打消了印度的囂張氣焰,使印度幾十年沒敢越雷池一步!
近幾年由於印度的國力增長很快 ,又助長了印度的囂張氣焰,企圖取代中國成為亞洲霸主,就又拿麥克馬洪線說事,並向實際控制線附近增兵,中國由於印度的軍事威脅,也在不斷的向藏南地區增加兵力,所以造成了現在中印邊境的緊張局勢!
8. 印度人怎麼看待1962中印戰爭
派駐印度的美國軍事專家理查德·安德魯斯准將對外稱:這是一場中國形勢的「殲滅戰的開始」。我們在韓戰中多次領教過這種手法。印度通往前方的軍事補給線,完全被中國軍隊切斷。士兵們在缺乏食物的戰斗狀態下,開始出現大面積渙散。隨即,中國軍隊抓住有力戰機,開始發起「中國形式的」殲滅戰。短短8個小時。印度號稱「東亞1,2旅的」2支主力部隊被盡數殲滅。此時,中國軍隊繼續向前推進。其先遣部隊,已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圍50公里處。其深入印度作戰達212公里。但是,此時中國政府作出了讓印度人驚訝的決定,中國軍隊開始快速回撤。中國在後期正式宣布:中印自衛戰爭結束。而且,中國方面歸還了包括印軍第7旅旅長達爾維准將在內3968名戰俘,以及全部繳獲的印度軍隊的武器裝備。
中國軍隊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 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擊斃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 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1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1524名)。
由於受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限制,這場戰爭基本上是雙方的步兵部隊參與,在這里只簡單介紹一下雙方的步兵裝備。中國軍隊步兵武器是新換裝不久的56式系列班用武器(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沖鋒槍、56式班用機槍),而印度士兵手中是二戰英國軍隊制式裝備李-恩菲爾德步槍和司登II、III及斯特林L2A3 沖鋒槍,印軍使用的輕機槍是布倫MKII、III輕機槍。其他的不談,印軍武器裝備還停留在1947年的水平上,而我軍輕武器比印軍的要先進2代,比英美援助印軍的先進1代。戰場上,中國軍隊戰士對大量繳獲的還沒開箱的英美自動武器根本就不屑一顧。雙方士兵的戰斗素質也沒有在一個檔次上,除了廓爾喀這支雇傭兵部隊,印度人從來就不是英勇的戰士。
這次戰爭一舉粉碎了印度的「前進政策」,維持了中印邊境近40年的和平局面,超過當時「1場戰爭管30年」的估計。最重要的是中國軍隊擊敗了來自當時世界上軍事兩大最強大陣營,北約以及華約聯合支持的印度。這是任何一個國家,即便是在現在的先進條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9. 印度人高興怎樣看最近的中印邊界沖突
那個傢伙就是個傻子,具有所有印度人的典型特徵,相當沒腦子,還好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