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日本為什麼用印度的方言

日本為什麼用印度的方言

發布時間:2022-06-21 21:48:37

1. 日語漢字讀音及由來

1.假名字母的來歷
中國晉朝時候,漢字傳入日本(公元3~4世紀)。《日本書記》中說,歸化日本的百濟學者阿直崎(285年赴日),邀請住在百濟的中國學者王仁,攜帶《論語》和《千字文》到日本,後來做皇太子的老師。這大概是漢字正式傳入日本的開始。
日語不屬於漢藏語系,跟漢語大不相同。漢人學習漢字如果要「十年窗下」,日本人學習漢字當然更加困難。
首先遇到的困難是漢字如何讀。日語和漢語的音節結構不同,日本人讀漢字要把漢語音節「摺合」成日語音節。例如「東京」Dongjing要讀成Tokyo。這叫做「日語化」(日本人說「國語化」)。
漢字在中國的讀音因時代和地區而不同。早期傳入日本的讀音稱為「吳音」(大抵是長江下游的讀音)。唐朝(西安和華北)傳入的讀音稱為「漢音」,這是主要的讀音,但是佛經仍用吳音。宋元以後傳入的讀音稱為「唐音」。吳音、漢音、唐音,都是「音讀」(模仿漢語的讀音)。
日本人用日語解釋漢字意義,由此發展出用日語的字義稱讀漢字,叫作「訓讀」。打個比方:漢字字典里有個「砼」字,注音「銅」或tóng,可是人們把「一噸砼」讀成「一噸水泥」,「水泥」就是「砼」的訓讀。一字多讀是日文的普遍現象。例如一個「明」字,除有4種音讀以外,還有9種訓讀。
漢字知識傳開後,日本開始借用漢字作為音符,書寫日語,形成全用漢字的日語音節字母。《萬葉集》(759年成書)是最早用漢字作為字母寫成的古代「和歌集」。這種借用現成漢字的日語字母,稱為「萬葉假名」。假,假借。名,名字。假名,借用的漢字。
假名不是有計劃地設計的,因此產生了重疊兩套。一套叫「片假名」,一套叫「平假名」。
佛教在538年從百濟傳到日本。奈良和尚讀佛經,在漢字旁邊注音、注義,寫虛詞、詞尾,起初用整個漢字,後來簡化楷書,取其片段,形成「片假名」。
婦女們識字不多,借用漢字作為音符,寫日記、故事、詩歌,給漢字注音、注義,在盛行草書的平安時代(794~1192),簡化草書,形成「平假名」。當時把平假名稱為「婦女字」,不登大雅,男人不用。
片假名從僧到俗,平假名從女到男。文字不怕起步低,只要能簡便實用。
起初隨便用不同的漢字代表相同的日語音節,後來統一用字,基本上做到一音一字。這是假名的標准化。
假名大膽簡化漢字,不僅方便書寫,還使假名有獨特的面貌,區別於通用漢字。不論並用夾用,彼此不混。這是假名的定形化。
為了便於排列和檢索,必須規定假名的次序。假名有兩種次序。一種次序是,用47個假名,翻譯一節佛經唱詞(涅盤經第十三聖行品之偈),叫做「伊呂波歌」(初見於1079年的「金光明最勝王經義」上)。另一種次序是,按照悉曇(印度梵文音)原理,把假名排成一個表,叫作「五十音圖」(開始於11世紀,完成於江戶時代)。「伊呂波順」或「五十音順」,是假名的序列化。
標准化、定形化和序列化,使假名字母達到成熟水平。從片假名、伊呂波歌和五十音圖,可以看到佛教和印度文化對假名的影響。從漢字傳入日本,到假名成熟,經過了1000年。這是漢字到了日本以後發生的飛躍。
日本也仿照漢字創造一些新漢字,稱為「倭字」,又稱「國字」。例如「辻」(十字路口)進入了《現代漢語詞典》。由於數量極少,對日本文字沒有多大影響。
2.假名字母的發展
為了提高記錄日語的准確性,假名作了補充和改進。主要是:(甲)增加附加符號,表示濁音和半濁音(室町時代的1392年開始分寫清濁)。(乙)使用小型字母,表示「促音」(短音)和「拗音」(近似漢語的齊齒音)。(丙)補充鼻尾字母,表示音節末尾的鼻音,日本稱為「撥音」。促音、拗音和撥音的寫法開始於平安時代(800年左右)。(丁)規定長音寫法。
例如:「立秋」りっしゅう(rissyū),其中「う」表示長音,小字母「っ」表示前面是促音,小字母「ゅ」表示拗音(跟前面輔音拼合成音),不是獨立音節;如果不用小字母,「秋」就變成「私有」しゆう(siyū)。
又如:「分布」ぶんぷ(bunpu),其中ぶ加兩點表示hu→bu(濁音),ぷ加小圈表示hu→pu(半濁音),ん(-n)表示音節末尾的鼻音。鼻尾字母不是音節字母,而是因素字母,這是後來增補的例外。
假名的拼寫法(「假名遣」)也逐步改進。從(a)「歷史假名遣」(以1695契沖《和字正濫抄》為依據),改為(b)「現代假名遣」(依據1946日本內閣訓令),還有(c)「表音假名遣」。例如:
「蝴蝶」(tyotyo):(a)テフテフ,(b)チョウチョウ。
「科學」(kagaku):(a)クワガク,(b)カガク。
「水道」(suidō):(a)スキドウ,(b)スイドウ,(c)スイドー。
「十」(tō):(a)トヲ,(b)トオ,(c)トー。
現代假名遣是今天一般通用的寫法,按照口語語音表記,但是助詞はha讀wa,へhe讀e,是例外。
日語音節少而簡單,適合採用音節字母。但是音節字母拼音不靈活,所以需要上面這些補充和改進。
隨著時代的前進,假名字母不斷提高它的文字地位。第一步,從站立在文字外面,變為走進了文字中間。第二步,從漢字為主、假名為副,變為假名為主、漢字為副。
假名起初是漢字的「注音符號」,只能站立在文字外面,正式文字中間沒有它的地位。日語有詞尾變化,有助詞和其他虛詞,用漢字書寫極不方面。自然地產生一種混合寫法:用漢字書寫實詞和詞根,用假名補充虛詞和詞尾。於是「丫頭」(假名)伴隨著「小姐」(漢字)擠進了正式文字的廳堂。這就形成「漢字·假名混合體」。第10世紀流行片假名混合體,第15世紀流行平假名混合體。同一篇文章中間可以用兩種假名,但是同一個詞語中間不能混用兩種假名。這是日本直到今天的正式文字。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實行語文「平民化」,措施之一是限制用字。1946年公布「當用漢字表」(1850字),1981年改為「常用漢字表」(1945字)。硬性規定,法令和公文用字以此為限,此外用假名。其他出版物逐步向字表范圍靠攏。
小學生只學996個漢字(比《千字文》少4個)。中學生只要求掌握常用漢字表1945個漢字(比中國2000掃盲字少55個)。除以東方文化為專業的學者以外,日本人一般用字量在2000上下。日本人的豐富知識主要來自假名字母。
漢字為主、假名為副,已經變成假名為主、漢字為副。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文字的重大變化。

2. 日本和印度什麼關系

縱觀歷史,日本與印度間一直保... 日本和印度在印度獨立運動中有密切的聯系。雙方的合作始於日本陸軍牟田口廉也

3. 為什麼中國這么多方言,其它國家基本沒有方言

樓主須明白,在古代沒有漢族一說,只有漢人的說法,漢人等同唐人,意思是生活在漢朝的人(或唐朝的人)。一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了推翻滿清,國學大師章太炎才定義了「漢族」,目的嘛團結一切能團結的人。
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官方語言和文字。如果說,秦韓趙魏燕齊六國拱衛宗周,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南方的楚國無論是從文化的角度還是種族的角度,都迥異於華夏民族!隨著,秦統一六國,車同軌,書同文,漢字和漢語通用只是在官方層面,普通的老百姓該說啥還是說啥。外國人認為最奇妙的就是,中國各個地方都與自己的方言,卻都能用漢字寫出來,而且寫出來大家都知道啥意思。
秦統一六國的影響持續了2000多年,以後,無論哪個朝代,只要國力強盛,都會盡力統一中國。在中國是的歷史長河中,匈奴人、突厥人、鮮卑人、契丹人、金人、蒙古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等等由於中國的大一統,逐漸融入華夏民族,接受了中華文化——漢語言和漢文字。所謂的純種的中國人是不存在的。什麼是中國人?是基於文化認同!而外國更強調血統!這也可以說明中國為啥那麼多方言。
其他國家也有方言,只是沒有中國這么顯著和特別。
歐洲曾經統一過,但他們的趨勢是分裂——國家的數量和語言的種類越來越多。就語言而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交流都不用翻譯;即使你沒學過德語、法語,只要學過英語,都能猜到是啥意思。都是印歐語系,說明歐洲人曾經有過統一的語言。歐洲人也夢想著統一,比如牛頓時代,所有的學術文章都有拉丁文來書寫,這是嘗試從語言文字入手,結果失敗了;歐洲人也嘗試從宗教入手,於是乎有了基督教,沒想到基督教有分裂了,各個宗派分庭抗禮;最終手段,武力統一,拿破崙做過,希 特 勒 做過,帶來災難卻沒有帶來統一。
現在的歐盟是一個偉大的嘗試,用和平的方式讓各個國家自願統一。如果成功了,可以和2000年前秦統一六國相媲美。但是,無論如何,歐洲人的語言恐怕難以統一。僅僅是從統一力、凝聚力和影響力,我們看以看出漢語言、漢文字和漢文化是無可比擬的!

4. 印度為什麼叫阿三,韓國為什麼叫棒子

因為以前中國有好多英國租界 比如說上海 漢口 新界 威海衛 等某些地方,英國人為了維持地方治安 行使領事裁判權 他們的巡捕基本上是印度人 因為印度是他們的殖民地 這些印度人狗仗人勢 經常欺負中國人 而上海話中 阿三是罵人的話 這是中國人氣憤的一種反應
還有一點就是50年代末的中印邊界沖突 印度一敗塗地 我們中國人更加蔑視他們
還有 中國走向民族解放 趕走侵略者 靠的是真槍實彈的戰爭 而印度是靠英國人的恩賜才獨立的 這一點也讓好多中國人覺得他們沒有骨氣
另外有個原因就是印度老是以中國為對手 實力卻從來就比不上中國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印度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講 還是比較神秘 所謂印度阿三,也有人雲亦雲的成分

關於高麗棒子這個詞的起源,有人解釋是因為當年朝鮮人與漢人軍隊作戰的時候勇敢地用棒子打馬,使得漢人大為頭痛(他們怎麼好意思。。)!其實這根本就是韓國人美化自己的臆造!稍微有些軍事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古代的騎兵及其坐騎都披有鎧甲,而且速度極快,如果徒步拿根棒子就來得及把人家打趴下,騎兵就不可能稱霸整個冷兵器時代!當年的南宋軍隊也就不用那麼畏懼完顏宗弼的鐵浮圖和拐子馬了!南宋早就打到黃龍了。

這個詞並不見於古代史籍,而是起源於近代。生活在東北的、上歲數的老人們都知道這個詞的真正起源!

清末開始,覬覦東北的日本人開始向東北進行大規模滲透和殖民,在9.18東北淪陷後更是達到高峰。而要進行殖民最重要的就是移民,尤其初期日本在華人員多數是軍人,日常統治和管理也需要人!但限於日本本國自然狀況,也是因路途遙遠和經費等問題,所以從日本本土不可能調來足夠的人手,於是,日本就從當時早就與日本「合並」的朝鮮半島征調大量的韓國人(當時叫什麼的大韓帝國,屁大點的地方還能稱為大韓?)來華,這些韓國人在接受了所謂「日韓同祖」 的教育後,來華後開始為虎作倀。但是日本人對韓國人根本不信任,所以這些朝鮮警察手裡沒有任何武器,還不如中國的偽警察,偽警察還發一根警棍呢。無奈之下,這些二鬼子就用朝鮮婦女洗衣服的洗衣棒當打人的武器。由於這些二鬼子比日本人還凶,所以老百姓背地叫他們高麗棒子 。

那些韓國警察,就隨身帶根棒子,稍見國人不順眼,就用棒子一頓毒打。已經無法算清當年多少國人慘死於韓國人的棒下。無奈之餘,國人背後把他們稱做「高麗棒子」!

在我國東北現在有好多朝鮮人和漢族人在一起生活工作。叫他們高麗可以,叫高麗棒子他會跟你急。

5. 印度阿三,鬼子,這些稱呼有什麼來歷呢

鬼子是把日本侵略者不當人看,因為他們太壞了,只能當魔鬼來看待。至於印度,五六十年代時瘋狂叫囂他們的軍事實力世界第三,所以被稱為阿三,不過,讓中國軍隊好好教訓了一番,老實了幾年。現在又好了傷疤忘了痛,又在那兒不安生。看樣有時間得讓他們變成阿十三、阿三十。

6. 詳細說下世界各國都說什麼語言

1、中國:漢語

漢語,即漢族的傳統語言,是中國通用語言,國際通用語言之一,屬漢藏語系,與藏語、壯語、侗語、黎語、彝語、苗語、瑤語等都是親屬語言。

2、英國:英語

英語(English)是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下的語言,由26個字母組成,英文字母淵源於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淵源於希臘字母,而希臘字母則是由腓尼基字母演變而來的。英語是國際指定的官方語言(作為母語),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

3、俄羅斯:俄羅斯語

俄語(俄語:Русский язык)是聯合國的官方語言之一,俄羅斯聯邦的官方語言,也是世界上母語使用人數和第二語言使用人數的第四大語言。使用俄語的人數佔世界人口的5.7%。俄語屬於印歐語系中斯拉夫語族內的東斯拉夫語支。

4、日本:日本語

日語的使用范圍包括日本國全境(琉球地區大部分使用,有原住民使用琉球語,日本不承認琉球語為獨立語言)。

日語在世界范圍使用廣泛,因為日本動漫產業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雖不是聯合國工作語言,在世界上影響力也很大。特別是對於與ACG相關的物什,日語幾乎是唯一的用語。

5、韓國:韓語

韓語(又稱韓國語)是朝鮮半島的原生語言,使用人數7700萬,韓語屬於黏著語,歷史上曾用漢字標記,並且融入漢語詞彙,1443年世宗大王創造出與韓語高度吻合的韓語字母。

7. 為什麼現在叫台灣不叫台灣非要叫灣灣呢,就像叫印度為阿三,日本叫倭國一樣

哈,這個是因為有些軍事論壇為了避免涉及敏感話題,對一些詞語做了屏蔽,像政府不能叫政府,得叫GOVERNMENT,還有許多,這里不敢打太多,怕被管理員給CUT了.

8. 為什麼日本人,韓國人乃至印度人英語口音那麼嚴重也不

好像中國人口音不嚴重一樣。

9. 每個國家都有方言嗎

從世界范圍看,英語的方言(語音、語法、詞彙)如下:

澳大利亞英語、加拿大英語、美國標准英語、印度英語

、愛爾蘭英語、紐西蘭英語、標准英國英語、蘇格蘭英語、南非英語、標准新加坡英語、威爾士英語等。

即使在英格蘭,各地的口音也是各不相同。英格蘭西部有兩種口音,在康沃爾郡和德文郡、薩默塞特郡、格洛斯特郡、布里斯托爾、多塞特郡。

然而,在西方國家的不同地區可以聽到不同的變化;例如,布里斯托爾方言不同於格洛斯特郡(尤其是切爾滕納姆南部)的口音。

英格蘭北部的口音也很獨特,包括一系列的變體:諾森伯蘭(有北部和南部的變體),紐卡斯爾,桑德蘭,坎布里亞郡和蘭開夏郡,曼徹斯特等等。

盡管蘭開夏郡的許多口音聽起來可能與外鄉人很相似,但「利物浦」口音是個例外。

19世紀40年代愛爾蘭大飢荒之前,利物浦的口音與蘭開夏郡的其他口音並無不同,然而,在19世紀40年代,約有30萬愛爾蘭難民從飢荒中逃離,有六萬多定居在利物浦。

同時,利物浦也是英國主要的大西洋港口,也是很多想在美國開始新生活的人的出發點。因此,當許多愛爾蘭移民去美國後,也形成了方言。

詳細分析方言的區別那是是專家們的事,這里介紹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來區分方言,比如英格蘭農村與大倫敦區方言的區別:

倫敦標准音「5」是/faiv/,而方言可能是/ fahv/,h 不發音,用來表示「長母音」符號。

因此,方言的區別主要是母音的發音區別,不過,對學習英語的外國人來說,要想分清楚,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但是,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的區別又是很明顯的,如dog, dollar 的o 短母音的發音。美國英語很誇張,口張開得比較大,聽起來好像漢語拼音的「à「。

10. 為什麼稱印度人為阿三.稱韓國人為棒子 稱日本人為鬼子

1.上海還是租界時,英國人很多,為維護租界治安,英國人找了很多印度錫克教徒來當保安(巡捕)。印度人的皮膚很黑,頭上纏著紅巾。所以上海人一開始就叫紅頭黑炭,不過英國的公務人員被稱呼為SIR。另外上海人習慣在單音節的單字前面加一個阿字。所以上海人就把阿Sir叫成阿三,於是印度保安就被叫成了紅頭阿三。 後來上海人發現不是每個印度人都纏著紅巾,印度還有很多不纏紅頭巾的人。所以上海人就把紅頭阿三改成印度阿三,於是這個渾號就一直沿用.
另外還有一種被列入俚語辭典大網路的說法!就是當時上海的民眾英文不好、印度人的英文也是怪怪的,所以當時警民溝通時印度保安每次遇上上海人的時,總是會結巴地反復講著:I Say.I Say.。所以上海人就把印度保安的I Say用上海話來發音,又變成了「阿三」。
2.倭國佔領東北的時候,低層的保安多是韓國人,由於他們也是二等公民,倭人對他們不信任,不配備槍支,只發一根棒子。可是這些韓國人卻喜歡欺負中國人、動不動就拿警棍打中國人.於是人們就把這些韓國保安叫高麗棒子。 中國人為什麼稱日本人為鬼子

「鬼子」這個詞,是中國人所獨創的,鬼子這個詞,體現了中國人的一種優越感。中國人一直有一種泱泱大國,天朝上邦的思想。世界各國都是番邦小國,不懂禮法的野蠻人;鬼子是中國人對侵略者表示輕蔑的一種稱呼。

日本鬼子是中國人對日本侵略者的一種蔑視的稱呼,對於日本人中國人從骨子裡就看不起他們。明朝時期就稱日本人為倭寇,在日本侵華時期稱日本士兵為小鬼子。

鬼子一詞;是中國人對侵略者表示蔑視而創造的一個詞彙,是對侵略者的總稱。

如,中國人所說的英國鬼子、美國鬼子、德國鬼子等等。中國人罵外族人一般都用「鬼子」這個詞,而中國人罵中國人一般都用「土匪」或漢奸,根本不用鬼子這個詞。因為鬼子是中國人獨創的一個專用於外國侵略者的一個專用詞。只有外國人可以享受這個詞。本國人無權享受。

「鬼子」是中國人對侵略者的一種蔑稱。最早侵略中國的是白種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鬼怪畫中的小鬼大多是面目扭曲的形象,由於白種人長的是黃發藍眼。和中國傳說的小鬼形象差不多,所以中國人就把五官「怪異」的白種人憎稱作「鬼子」,後來泛稱侵略者。

鬼子一詞的文字解釋,就是依附於人體之上的幽靈,是害人之物,是害人的鬼怪,。是一群活死人。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侵略中國。燒殺搶劫,無惡不作。到處殺害中國人, 「鬼子」就成為「日本軍人」的代名詞。也就是中國人對日本人的稱呼。

雖然日本當時很強大。但是中國人還是從心理瞧不起日本人,認為小小的日本人掀不起什麼大浪,不過就是一群害人的鬼怪。人世間的一群披著人皮的幽靈,依附於人體之上的死人,小鬼子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最終必然滅亡。

日本鬼子這個中國人創造的詞語,表達中國人對日本侵略者的一種蔑視。充分表達了中國人那種必勝的自信心和高傲地性格。

閱讀全文

與日本為什麼用印度的方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和平精英國際服用什麼翻譯器 瀏覽:915
義大利佛羅倫薩買房投資怎麼樣 瀏覽:275
印尼海嘯有多少米 瀏覽:772
印度人用什麼吃食物 瀏覽:95
東印度航路怎麼開 瀏覽:48
印度菩薩為什麼是藍色 瀏覽:854
中國綠色照明工程由哪個機構提出 瀏覽:149
疫情中國出了多少錢 瀏覽:951
什麼手段能使印尼虎亮 瀏覽:166
中國最小的演員有哪些 瀏覽:241
哪些義大利面可以煮軟 瀏覽:219
義大利身份證什麼樣子 瀏覽:955
英國內閣有什麼好處 瀏覽:718
北京兒童醫院到中國科技館怎麼走 瀏覽:275
古代印度種植什麼最早 瀏覽:870
義大利法國哪些東西值得買 瀏覽:628
義大利足球現在有哪些出色球星 瀏覽:302
印尼外匯儲備多少錢 瀏覽:124
越南晚上哪裡有夜市 瀏覽:346
義大利人為什麼打仗強壯 瀏覽: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