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印度是如何看待中國

印度是如何看待中國

發布時間:2022-05-26 21:12:53

A. 印度人怎麼看中國人

有不少印度人參與其中總結自己同中國人交往時的隻字片語,想總結出其中大致的輪廓。

一些經常往返於中國和印度城市的印度人紛紛寫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們大多數人都認為:中國人喜歡看印度寶萊塢的電影,比如說《三傻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等電影在中國知名度很高,但是中國人認為印度女性很不安全,印度的種姓制度制約了印度的發展。在中國人的眼裡,印度有寶萊塢出品的優秀電影,盛產全球知名科技公司的CEO,IT行業比較發達,印度人英語水平高以及在印度女性很不安全。

印度人

發言中大部分印度人不太相信中印能夠發生戰爭,但是中國人有部分人會有軍事教訓印度的想法。但是實際上,兩國都知道爆發戰爭意味著什麼,因此這不是一個可行的選項。

印度人坦言,印度媒體總是告訴他們,中國是他們最大的敵人,中國的媒體總是在辱罵印度。但是實際上,中國並不怎麼關注印度,更多的是關注他們真正的對手美國,中國的媒體也能如實專業的報道印度發生的事情,比如印度廢鈔的舉措和印度成功發射衛星,但是在社交媒體,中國網友總是在嘲笑印度,甚至是不屑於嘲笑。

事實是,印度對中國的關注遠超於中國對印度的關注,這種不成比例的關注度,不僅在中印兩國國內如此,在美國網站上也是如此,對中國感興趣的印度人遠超對印度感興趣的中國人。印度人認為,中國人對印度了解的不全面對他們有利,因為這是印度向中國展示自己的一個契機。

B. 印度人對中國人的印象是怎樣的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在不斷發展與壯大,躋身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很多國人在解決溫飽之餘,開始注重起精神方面的享受,只要在空閑時間就會選擇出門旅遊,旅遊已經成為當下非常興盛的休閑方式之一,小到周邊遊玩,大到出國旅遊,只要能出去走走逛逛,人們就會感覺自身壓力得到釋放。

不少網友之前也聽說過印度人對中國人的這一種印象,紛紛表示:文化差異太大了,才會造成這樣一種誤解。不過投稿的網友也跟印度女孩解釋了情況,她也表示自己長知識了。不知道你們喜歡將黃金戴在身上嗎?歡迎留言一起分享!

C. 印度與中國差距到底有多大印度學者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作為同在亞洲大陸上的兩大文明古國,印度向來都喜歡跟中國比一比,尤其是這些年印度背靠美國,在軟體信息技術上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不僅帶動了印度的其他產業,還大大培養了印度的科學自信後,他們就更喜歡跟中國比了。

大概是軟體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給印度的自信太過,甚至到了膨脹的地步,在有位記者采訪印度軟體信息技術方面的一位專家:"您認為中國還有多久能趕上印度"的時候,竟然驕傲滿滿答道:"至少還要三十年。"

除了上面比較的三個方向外,其實還有很多可以對比的,不過零零散散的方向太多,這里就不一一點出。

中國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飛速發展,跟我們一直以來的謙遜與努力有很深的關系,唯有看見別人的優點,我們才能夠更好地意識到差距,才能夠擁有更強的鬥志去發展、去拼搏,我們從來不跟別人比,我們只跟自己比!

D. 在中國定居的印度人,都是怎樣看待中國的

在國內定居的印度人,他們是如何看待中國?可能會讓你感到意外!

這幾年來,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快,經濟實力逐漸增強,國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改善,國內也相繼涌現出一批經濟強市。很多外國友人都對中國的發展感到十分好奇,紛紛前往中國旅遊,見識中國的變化。

E. 印度人怎麼看待中國

很多中國人喜歡從印度人、越南人身上,找到優越感和幸福感。
其實何必呢?印度人怎麼看待中國,那是他們的事情,與你我何干?

F. 在中國定居的印度人在回答怎麼看待中國時,說了什麼話

在中國定居的印度人是這樣看待中國的,他們覺得中國的發展非常好,而且交通非常的便利,同時走到哪都可以採用手機支付的方式,而且來到中國之後,不願意回自己的國家。

G. 國外討論:印度人是如何看待中國的

我去過德里。孟買。等印度大城市。面貌很破舊。但新興產業很興盛。
印度人看中國。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列強。是個時刻想摧毀他們國家的敵人。
也許是62年那場戰爭。中國軍隊鐵血的形象。以及中國建國後與很多國家都發生過戰爭,讓印度人認為中國人很冷酷。他們不理解為中國人的自我犧牲,吃苦耐勞。
總之。印度人眼裡的中國是。列強。敵人。畏懼害怕。又刻意貶低中國。汗

H. 印度是怎麼評價現在的中國的

一些合資企業到中國辦廠並不是因為別的什麼,而是因為中國人最能吃苦、工資卻最低。這些外國工廠在印度根本開不起來,因為印度人要的工資這些老闆給不起,印度人也完全沒有中國人做牛做馬般吃苦耐勞的精神!

除國家用於外事活動外,印度政府官員都坐印度自產的」總理」牌轎車,象國防部這樣的強力機關連空調都沒有。而中國所有的政府衙門都是富麗堂煌,每年被政府官員公款吃掉的錢也是一個天文數字,這些印度很少。所以中國的GDP是印度的兩倍,但中國人民卻難以從中得到實惠。

印度人可以在總統府對面乞討,也可以在象中國長安街一樣的繁華地段搭棚生活,沒有人敢以影響市容為由把他們象鴨子一樣到處驅趕。在印度不會因為三輪車影響政府形象而被取締,只要你能在某個地方找到謀生的門路,就不會有人管你。而在中國則嚴格得多,官員們對於形象的關心遠超對百姓的生活的關心。

印度上至總統下至部門,在任是官員,享受國家的各種待遇,下來後和平民一樣。中國就不一樣了,只要進了官場,除非因腐敗被抓,否則國家要養一輩子,直到死為止。
中國的官員總數的法國總人口差不多,這還不包括鄉村及編外的官員。而中國的國民總值低於法國,由此中國人的負擔比印度大得多。

中國的城市隨處可見爛尾樓,這些爛尾樓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十億,要統計中國的爛尾樓到底有多少,有多少資金耗在爛尾樓里,比登天還難。可以說每棟爛尾樓里都是官商勾結的結果,每棟爛尾樓都是人民的血汗錢,在中國不知道有多少人民幣投進了這些黑窟窿,這種現象在印度卻很少見。

除了爛尾樓,還有機關和央企的福利房遭到質疑,另外樓市的調控也被指越調房價越高,中國人買房真心難。

印度實行全民免費醫療,這是國家對公民提供的一種福利,代為支付醫療費用。發達歐洲國家如英國、瑞典、瑞士、丹麥,都是全民免費醫療,一切費用由國家負擔。美國、日本等實行醫療保險制度,但是對於退休的老人和窮人,則是免費治療,在俄羅斯國土上的所有人,全部免費治療。第三世界窮國印度,也敢實施全民免費醫療。古巴、巴西、智利也是全民免費醫療,全民普及基本衛生服務,人均期望壽命、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國民健康指數都位居世界前列。連朝鮮這種窮國也免費醫療,可是經濟大國中國,只能是夢想!

中國目前受到全世界的圍堵,而且圍堵非常有效。而印度作為民主國家,與世界主要強國關系非常的友好,不存在武器禁運,所以印度的發展空間比中國好得多。

印度人貧窮,主要是因為懶惰。如果印度人也象中國人這么勤勞,印度百姓肯定比中國人的生活好得多。

I. 印度人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呢

那要看是在印度國內的人,還是來過中國旅遊的印度人。

記得之前在uc上面,有看過一個視頻,就是一個印度小哥,坐中國的高鐵。他自己錄了視頻,然後在視頻裡面,一直吐槽說,印度的媒體都是騙子。

在這個印度小哥的眼裡,他覺得,中國的高鐵,特別牛逼。和機場差不多,查一些方向的車,都很簡單。而且,高鐵特別穩,環境也特別好。還有安保這個,都比較嚴。

在這個視頻裡面,可以明顯的看到,這個印度小哥眼裡都是充滿著好奇和感嘆。

不過,也正如這個小哥所說,他覺得印度的媒體都在騙人。

所以,不難想像,印度國內的人,那些沒來到中國的人,都是通過網路或者是當地的新聞媒體,來獲取到中國的消息。而這樣的消息,往往帶有一定的歧視和謊言。

在之前,我也有看到過某個台灣人錄視頻,同樣在視頻裡面,他也一直吐槽台灣的媒體,都在騙人。

確實,有一些地區,在宣傳中國的時候,都會帶有一定的敵意。故意抹黑中國,貶低中國。所以,他們只會宣傳某些不好的事,對於中國強大的地方,他們都是避開的。

而正是如此,一些沒來到中國的外國人,對中國不了解,都還覺得中國很落後。

J. 印度人怎樣看中國

在中國的印度人,主要居住在北京、上海兩等地,他們是這樣看中國的:

1、上海印度人協會主席阿密特·懷卡爾認為:上海很安全

上海印度人協會主席阿密特·懷卡爾的老家是印度中部的那格浦爾。2009年,懷卡爾當時所在的一家德國企業把他派遣到上海,擔任亞太區銷售高級副總裁。現在,他11歲的大兒子和7歲的小兒子都在上海上學。2012年,懷卡爾被選為印度人協會主席,這個2006年由「上海印度女性聯盟」和「上海印度商人聯盟」合並的印度人社團,在他負責的這3年裡,會員從700人增加到1500人。在印度人協會的網站上,能查到所有委員會成員的手機號和電子郵箱,協會成員的名字和手機號也都在年度刊物上公開。

懷卡爾說,印度人協會經常組織公益活動,聯絡在華印度人的感情,比如一年一度的印度排燈節公益晚會。此外,他們也願意為上海市民做些貢獻。去年11月,上百名印度人協會的成員在上海市血液中心參加獻血。等到今年6月14日「世界獻血日」時,協會還會舉行這樣的活動。懷卡爾說:「我們很高興這樣做。」采訪中,懷卡爾再三稱贊中國人的守時和勤奮,他還說:「每次遇到新來的印度人,我都會告訴他上海給我們的安全感超過世界很多地方。我們應該給上海頒一個『安全獎』。」

普拉迪普·庫馬爾和太太安·麗塔住在上海世貿濱江花園的高層公寓里,天氣好的日子,從他們家的客廳能俯瞰黃浦江。在這個高檔社區,總共住著七八十戶印度人。庫馬爾來自印度首都新德里,有在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國的香港、上海等地做跨國企業高管的經歷。2006年,庫馬爾看到中國咨詢行業的機遇,創立了自己的咨詢公司,同時也是另一家咨詢公司的合夥人。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那時中國的GDP增速很快,相關政策使跨國企業在中國投資和運營非常容易,商業發展前景很好。

上海的生活讓庫馬爾一家感到滿意。談到在廣場跳舞的中國大媽,已經當上奶奶的麗塔說:「中國老年人比印度老年人更活躍,也更快樂,退休彷彿是他們新生活的開始。」由於一家人都是素食主義者,麗塔還教會來家的鍾點工做印度菜,這大大提高了他們在上海生活的幸福感。現在,麗塔是上海一家名為「米飯媽媽」的公益組織成員,她們致力於幫助上海的弱勢兒童群體。麗塔說:「印度人與西方人差別很大。中國人把我們看成半個外國人,因為我們的語言、相貌,也因為我們的亞洲特性。我很高興,當地人接納了我們。」

2、北京泰姬樓印度餐廳總經理麥赫諾·帕斯塔卡亞說:「印度要向中國學習

生活在中國的印度人,有時願意把兩國做對比。北京泰姬樓印度餐廳總經理麥赫諾·帕斯塔卡亞來中國24年了,1997年他娶了中國妻子,1998年在北京國貿開了第一家印度餐廳。帕斯塔卡亞學的是酒店管理專業,畢業後在印度創業,想出一個「工業廚房」的點子,和做外賣差不多,但不太順利。幾年後,他決定出去闖闖,曾考慮過到頗受印度人歡迎的中東地區,那裡有700多萬印度人,直到一個朋友問他「要不要一起去中國」。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帕斯塔卡亞對中國一無所知,但他還是做出了選擇。來中國不久,就認識了會說英語的鄭女士,用帕斯塔卡亞的話說:「印中文化真的有很多不同,我們認真交往、磨合了好幾年,1997年才結婚。」那時候,他想買咖喱等家鄉的調料要去友誼商店,但現在方便多了,網購就可以解決。說起北京的變化,帕斯塔卡亞侃侃而談:「那時剛修完的二環路、三環路沒過多久就又擁堵了。以後北京有七環也不奇怪。」對於北京的霧霾,他也會抱怨,但他覺得「污染和發展有關,哪個國家都一樣,印度也有污染」,而且北京近幾年已經好多了,幾乎沒有沙塵暴。

帕斯塔卡亞在北京開的印度餐廳很受歡迎,吸引了很多社會名流。短短幾年內,他又開了兩家分店。生意走上正軌,讓帕斯塔卡亞更熱衷於傳播印度文化,他說:「很多中國人對瑜伽的印象就是減肥美體,其實它更強調呼吸冥想,是用來修身養性的。我希望能盡一己之力,讓更多中國人了解印度。」

來自印度南部城市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的珊妮,是獨生女,她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月光」,是當年一個去印度的中國女孩給起的。月光很喜歡這個名字,來中國後,她得知「月光」有了新的含義,不過,這個開朗的女孩笑著說:「在中國發展不可能成『月光族』的,這也是我來中國的原因。」月光說,印度人口多,很多人都有兄弟姐妹,所以像她這樣的獨生子女很少見。

月光的父親曾在英國、中國香港經商,她13歲首次來中國時第一站就是香港,然後又去了廣州和深圳。月光說:「你問100個印度人剛來中國時是否適應,可能99個都說不適應,因為印中的文化差異很大。可是我很適應,我想是因為從小到大我一直都和中國有聯系的原因。」現在,她最喜歡的中國小吃依然是粵菜系中的蝦餃。一年半前,月光到北京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MBA。談到為什麼放棄美國名校而選擇中國大學時,月光說,印度以前是英國殖民地,印地語和英語都是官方語言,她在印度的商學院里學到的知識也都以歐美為範本,因此,選擇去美國留學意義不大。相反,她認為,再過二三十年中國肯定能超越美國,因此,她想「畢業後留在中國工作,見證歷史」。月光說,印度要向中國學習的地方很多,我注意到中國商場里的售貨員、旅遊景點咨詢處和高速公路收費站等服務場所的工作人員多是女性,而這些工作在印度都是由男性來做。

來自印度班加羅爾的尼廷·達尼在義大利讀研時,一次到上海實習的機會讓他對中國產生興趣。2011年畢業後,達尼來到上海,現在,他是一家名為「綠色倡議」的環保組織負責人,同時兼職做室內攝影和建築咨詢。「綠色倡議」經常組織宣傳環保的活動,如每月邀請環保產業的相關專家和高管講座,每次參加的人數都有上百人。達尼對政治話題不感興趣,但更關注中國政府的環保舉措。達尼說:「在印度,環保問題還沒有像在中國這樣被重視。印度政府面臨的主要挑戰仍是電力、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大氣污染和食品安全問題最近才被重視。」

達尼認為中國政府的治理很出色。他舉例說:「與上海相比,班加羅爾的交通很差。10公里的路程,我需要花一小時甚至一個多小時。」但他覺得,印度在旅遊業上有優勢,景觀和風俗仍保持原貌,但在中國,「所有的東西都被裝點過,越來越西方化」。對達尼來說,他希望可以簡化來中國的簽證手續。

3、印度學者:「印中不要因為糾結過去錯過良機」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執行秘書長苗綠博士說:生活和工作在中國的4.5萬印度人對中國的改革開放起著推動作用,通過人員往來可以增進了解,促進中印兩國經貿、文化發展。但是人口大國印度在中國的人數還不夠多。

一位在中國生活了8年但不願透露姓名的印度學者說:印中兩國媒體有時會有關於對方國家的負面報道,如炒邊境話題,其實印度普通百姓不太關注這些報道。他認為,歐美媒體也經常有對印度的負面報道,這很正常,西方不願接受其他國家崛起的事實。說起1962年的那場戰爭,他認為,印中合作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果因為糾結過去錯過良機,就太可惜了。他還談到,「莫迪總理對華友好訪問,希望印中往前看」。以前印度的領導人喜歡把耳朵捂上自己做決定,但莫迪不是,更喜歡傾聽別人的意見,比較開放,親和力強,因此贏得很多海外印度人的心,有不少印度人為投莫迪一票而特意回國。

庫馬爾表示:「民間層面,印中兩國之間可以說相互信任。但在政府層面,彼此有些過於謹慎。我之前想把一些中國公司帶到印度,但印度政府花了很長時間才完成相關程序。在中國,美國公司注冊很容易,我的公司在中國注冊時也很容易。」他認為,中國穩步增長,印度也迅速發展,「兩國應以新的思維方式實現共同繁榮」。

在華印度人體驗中印差異 感嘆中國機會多更安全--國際--人民網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415/c157278-26846086.html

閱讀全文

與印度是如何看待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為什麼能強國 瀏覽:763
印度治療肺癌怎麼回事 瀏覽:174
去英國曼島在哪裡坐船 瀏覽:186
英國臨時駕照丟了怎麼辦 瀏覽:551
唐山義大利語培訓哪裡有 瀏覽:83
伊朗氣溫最高多少度 瀏覽:740
印尼荷蘭殖民多少年 瀏覽:104
想去英國留學讀什麼學校好 瀏覽:739
英國哪裡可以買到最佳旅行口罩 瀏覽:98
印度拖車多少錢一輛 瀏覽:653
印度氫彈多少年 瀏覽:371
qq游戲中國象棋2017怎麼進不去 瀏覽:684
印度小偷是怎麼處罰的 瀏覽:922
中國郵政簡訊怎麼扣費 瀏覽:580
美國打越南有多少國家參戰 瀏覽:541
印度沒有什麼 瀏覽:849
中國護照在國外怎麼更新 瀏覽:457
越南荔枝一斤進價多少 瀏覽:390
印度方倉醫院消失了多少病床 瀏覽:486
為什麼說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