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三大主糧是什麼
中國三大主糧是稻穀、小麥和玉米。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所長許世衛博士在發布《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4-2023)》時說,未來10年,我國三大主糧(稻穀、小麥和玉米)的自給率預計將保持較高水平。
食用油生產預計將穩步增長,進口將有所下降,未來大豆進口仍有增長,但進口增速將明顯放緩;肉類進口預計將持續增加;奶類進口將繼續增加。
(1)中國主食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中國的三大主糧中,小麥、水稻和玉米的自給率約為95%。與之相對應,大豆和牛奶、白糖等農產品則需要從國外進口。中國的大豆進口量從1995年的30萬噸飆升到2017年的9500萬噸,佔全球大豆貿易的2/3。
大豆進口量增長是是因為大豆單產要遠低於其他主糧,僅相當於小麥的1/3、水稻的1/4和玉米的1/5。中國進口的近1 億噸大豆,相當於8億畝耕地的產量,佔18億畝耕地總面積的40%。用進口大豆節約出來的耕地來種植相對高產的主糧作物當然是最合理的選擇。
2. 主食有哪些
1、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漢族傳統麵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由東漢南陽涅陽(今河南南陽鄧州)人張仲景發明,最初作為葯用。餃子又稱水餃,深受中國人民喜愛,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
3. 我國北方居民主食是什麼
我國北方居民主食是麵食。麵食是指主要以麵粉製成的食物,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種類的麵食,中國的面點小吃歷史悠久,風味各異,品種繁多,主要有面條、饅頭、花捲、油條、麻什、燒餅、餃子、包子、餛飩、麻花等,西餐有麵包、各種烤餅等。
「南米北面」反映了我國南北方在飲食文化上的差異,意指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卻熱衷於麵食。
麵食的蛋白質含量比米飯高3%以上,因而有補虛損、強氣力的功效。此外,麵食中維生素B1、B2、E的含量,鈣、磷、鈉等無機鹽的含量以及微量元素硒的含量均高於米。但是,麵食的熱量也要高於米飯。100克米飯中含有熱量486千焦,而100克麵食中則含有熱量1172千焦,比米飯高了一倍還多。
(3)中國主食有哪些擴展閱讀
麵食和米飯兩者都不宜多吃,具體原因如下:
1、米飯和麵食這類精製主食雖然可以提供豐富的能量,但其缺陷也十分明顯,那就是導致血糖波動較大,容易引起體內代謝異常,與肥胖、糖尿病、子宮內膜癌等疾病的發生有關。
2、同時,米飯和麵食的營養成分較為單一,雖然含有維生素和礦物質,但含量並不豐富。然而,中國居民在主食攝入方面的主要問題就是精製主食的攝入量比例過高,而粗雜糧明顯不足。
3、所以,由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強調,居民每人每天需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g,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要佔到50~150g,薯類要佔到50~100g,也就是說主食中的一半以上都應該是全谷類、薯類等粗雜糧。
4. 主食包括哪些 常見主食有哪些
主食(staple food),糧食性食品,如米飯、饅頭等,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由於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特別是澱粉的主要攝入源,因此以澱粉為主要成分的稻米、小麥、玉米等穀物,以及土豆、甘薯等塊莖類食物被不同地域的人當作主食。 有的地方薯類也是主食的一部分。
(4)中國主食有哪些擴展閱讀
⒈主要的食品,對副食品而言。如米飯、饅頭等。曹靖華《飛花集·風雨六十年》:「俄羅斯人民的~是麵包。」
⒉古代主管君主膳食的官。
《新唐書·百官志四上》:「龍朔二年,改典膳監曰典膳郎。有書令史二人,書吏四人,~六人。」
《資治通鑒·梁武帝普通元年》:「﹝元義﹞使~中黃門胡定自列。」
米飯、面條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視為身材「大敵」,尤其在運動健身後對它們敬而遠之,實際上,這樣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運動與膳食營養補給中,除了適量的蛋白質、脂肪和水之外,最重要就是碳水化合物的補充。」
曹建民說,根據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介紹:WHO推薦的適宜膳食能量構成是:來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為55%~65%;來自脂肪的能量為20%~30%;來自蛋白質的能量為11%~15%。運動時機體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來參與供能、維持運動強度,並為肌肉和大腦提供能量。
與蛋白質和脂肪不同,身體中的碳水化合物貯備非常有限,如運動時人體得不到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應,將導致肌肉出現疲乏而無動力。不僅如此,如果膳食中長期缺乏主食還會導致血糖含量降低,產生頭暈、心悸、腦功能障礙等問題,嚴重者會導致低血糖昏迷。
5. 南方人主食是吃什麼呢
眾所周知,在我們國家,最重要的主食就有兩種,分別是麵食和米飯。這兩種都代表著中國的飲食習慣,北方人喜歡吃麵食,而南方人卻偏愛米飯。不過,不知道小夥伴知不知道,其實在南方,也有一種主食得到大家的喜愛,它的地位僅次於米飯,你們知道是什麼嗎?它就是米粉,可以說是南方人最愛吃的主食。
而在無辣不歡的湖南,米粉也有著特殊地位。比如常德米粉,就是湖南有名的風味小吃,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在常德,米粉有免碼粉與油碼粉兩種選擇,油碼分漢、回兩大類。在食材的搭配上,有非常多的選擇,比如漢族油碼有肉絲、三鮮、炸醬、蹄花、排骨等等十多種。而回族油碼更為豐富,牛肉絲、牛雜、羊肉片、雞絲、鴨條等等。很多人到常德時,第一個要品嘗的就是當地的米粉。
在江西,米粉也換了一種新的吃法,比如南昌拌粉,就是很多南昌人愛吃的早點,它屬於贛菜系。它的做法也很簡單,只要把米粉煮熟撈出,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一些剁椒、花生米、蘿卜丁、食用油、醬油、蔥花等等調料攪拌即可。
6. 主食有哪些
主食就是主要食品,指傳統上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指組成當地居民主要能量來源的食物,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即是谷類作物。谷類和薯類是中國人民主要的能量來源,我們每一餐都離不開米飯、饅頭、大餅、面條或者其他谷類、薯類製品。
主食有米飯、小麥、玉米、土豆、甘薯等:
1、米飯:是中國人日常飲食中的主角之一,中國南方主食。米飯可與五味調配,幾乎可以供給全身所需營養;
(6)中國主食有哪些擴展閱讀:
不吃主食的危害
WHO推薦的適宜膳食能量構成是:來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為55%~65%;來自脂肪的能量為20%~30%;來自蛋白質的能量為11%~15%。運動時機體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來參與供能、維持運動強度,並為肌肉和大腦提供能量。
與蛋白質和脂肪不同,身體中的碳水化合物貯備非常有限,如運動時人體得不到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應,將導致肌肉出現疲乏而無動力。不僅如此,如果膳食中長期缺乏主食還會導致血糖含量降低,產生頭暈、心悸、腦功能障礙等問題,嚴重者會導致低血糖昏迷。
7. 中國美食有哪些你說的全嗎
餃子、北京烤鴨、醬板鴨、刀削麵、重慶酸辣粉等。
1、餃子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
2、北京烤鴨
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由中國漢族人研製於明朝,在當時是宮廷食品。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里嫩。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
3、醬板鴨
醬板鴨成品色澤深紅,皮肉酥香,醬香濃郁,滋味悠長,具有活血、順氣、健脾、養胃、美容之功效,是風靡大江南北的一種傳統風味名吃。
湖南醬板鴨以常德最為正宗,常德醬板鴨又以泰天和醬板鴨最為地道。
4、刀削麵
刀削麵,是山西的漢族傳統麵食,為"中國十大面條"之一 ,流行於北方。操作過程:將麵粉和成團塊狀,左手舉面團,右手拿弧形刀,將面一片一片地削到開水鍋內,煮熟後撈出,加入臊子、調料食用,以山西大同刀削麵最為著名。
5、重慶酸辣粉
重慶酸辣粉是重慶城區廣為流傳的一種地方傳統名小吃,歷來就是重慶人的最愛之一 。手工製作的主粉由紅薯,豌豆澱粉為主要原料,然後由農家用傳統手工漏制。重慶酸辣粉的粉絲勁道彈牙、口味麻辣酸爽、濃香開胃,深受全國人民喜愛的重慶地方小吃。
8. 中國人的主食是什麼
在中國南方一般主食為大米,而北方偏向於小麥。
主食,糧食性食品,如米飯、饅頭等,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由於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特別是澱粉的主要攝入源,因此以澱粉為主要成分的稻米、小麥、玉米等穀物,以及土豆、甘薯等塊莖類食物被不同地域的人當作主食。 有的地方薯類也是主食的一部分。
拓展資料:
谷類和薯類是中國人民主要的能量來源,我們每一餐都離不開米飯、饅頭、大餅、面條或者其他谷類、薯類製品。在農村,這些谷類食物佔到居民一日三餐提供能量的80%以上,而城市居民也超過50%。
主食是指組成當地居民主要能量來源的食物,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即是谷類作物。例如大米、白面、玉米及其製品,有的地方薯類也是主食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主食-網路
9. 中國有哪些糧食
按種類分的話,我國的糧食主要包括:
麥類 :小麥 、大麥 、皮麥 、青稞、黑麥 、燕麥;
稻類:粳稻 、秈稻 、糯稻 、陸稻 、深水稻 ;
粗糧類 :玉米 、高粱 、蕎麥 、粟、黍;
此外尚有作為補充主食用的糧食作物:小豆 、綠豆 、木薯 、番薯 、馬鈴薯。
在以上這些糧食作物中,產量一直居於首位的稻穀,小麥產量位居第二位,玉米產量位於第三位。與其它國家相比,稻穀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位,我國小麥產量也居世界第一位,玉米產量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位。
10. 中國傳統食物有哪些
1、蘭州牛肉拉麵
我國的蘭州拉麵據說唐朝就有了,據史料記載蘭州拉麵是由小車牛肉老湯面演變而成的。經過千百年來的不斷改進,以肉爛湯鮮面質精細而著名,清朝時期乾隆皇帝就非常愛吃蘭州拉麵,為此還專門請了一個蘭州拉麵師傅帶回宮里專門為自己做面吃。如今蘭州拉麵在世界范圍內都很受歡迎,被譽為〝中華第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