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省份官方排序,急
中國有23個省 。
河北省(冀) 、山西省(晉) 、遼寧省(遼) 、吉林省(吉) 、黑龍江省(黑) 、江蘇省(蘇) 、浙江省(浙) 、安徽省(皖) 、福建省(閩) 。
江西省(贛) 、山東省(魯) 、河南省(豫) 、湖北省(鄂) 、湖南省(湘) 、廣東省(粵) 、海南省(瓊) 、四川省(川、蜀) 。
貴州省(黔、貴) 、雲南省(滇、雲) 、陝西省(陝、秦) 、甘肅省(甘、隴) 、青海省(青) 、台灣省(台) 。
4個直轄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 。
地級市282;縣級市374 。
5個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個特別行政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一等(6個) 。
一等甲:北京、上海 、一等乙:廣東、天津 、一等丙:新疆、重慶 。二
等(12個)。
二等甲:山東、江蘇、浙江、四川、二等乙:湖北、福建、湖南、西藏、二等丙:河南、遼寧、陝西、內蒙。
三等(13個) 。
三等甲:河北、安徽、江西、黑龍江、三等乙:吉林、山西、廣西、雲南、三等丙:貴州、青海、甘肅、海南、寧夏。
『貳』 全國34個省排序是怎樣的
按照地理位置排列如下: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
華東:上海、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台灣。
華中:湖北、湖南、河南。
華南: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
西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西北:陝西、甘肅、寧夏、新疆、青海。
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
名稱由來:
安徽: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
江西:以江南西道而得名。
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廣南路:唐屬嶺南道,宋改名為廣南路)。
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廣南路:唐屬嶺南道,宋改名為廣南路)。
海南:以海南島得名。
河南:以黃河以南而得名。
湖南:清代二分湖廣以湖廣南部亦即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湖北:清代二分湖廣以湖廣北部亦即洞庭湖以北而得名。
『叄』 中國地圖上的省份是按什麼順序排的
中國地圖上的省份是按以前的六大分區來排列即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然後為港澳台. 各分區內先市後省區,如華北,華東,西南第一個就分別是北京,上海,重慶。
(3)中國省如何排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分了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
以及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台灣省,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各省簡稱:
1、北京市(京),天津市(津),河北省(冀),山西省(晉),內蒙古自治區(蒙)。
2、遼寧省(遼),吉林省(吉),黑龍江省(黑)。
3、上海市(滬) ,江蘇省(蘇) ,浙江省(浙),安徽省(皖),福建(閩),江西省(贛),山東省(魯)。
4、河南省(豫),湖北省(鄂),湖南省(湘),廣東省(粵),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海南省(瓊)。
5、四川省(川、蜀),貴州省(貴、黔),雲南省(滇、雲),重慶市(渝),西藏自治區(藏)。
6、陝西省(陝、秦),甘肅省(甘、隴),青海省(青),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
7、香港特別行政區(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澳) ,台灣省(台)。
『肆』 中國省份排列順序,是按什麼排的分別是怎麼樣的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港澳台。
『伍』 省份如何排序
簡單來說,除了北京是首都外,剩下的都是按從北到南,從西到東的順序!
先是大區,根據在祖國版圖的位置編號
北京是首都就是把華北區置前,編號為1,11為北京12為天津,13-15是冀、晉、蒙
2為東北 3為華東 4為華中華南 5為西南 6為西北
至於第二位的排法,多與各省市在該區的地位有關,但2.4除外,東北區是從南往北,如21-23為遼吉黑
4為從北向南,如41-46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
其他的,基本上與地位有關,如31是上海、51是四川、61是陝西
但有例外,如重慶直轄後,號碼變成了50,排在四川之前
再就是3開頭的拍的很亂,比如37是山東,山東說華北和華東都可以講通,處於交界處,不好下手排,也是出於山東與河南臨近,想把他們挨起來的原因。
附行政區劃代碼:(上面沒提到的)
32-37分別是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
50-54 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61-65 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陸』 省市縣鎮鄉村由大到小如何排列全國省市縣一覽表
省。市。區。縣。鄉。從大到小是這樣排列的嗎『柒』 省市區鄉鎮村怎麼排列大小
根據我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和管理體制,省市區鄉鎮的大小排列如下:
1.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
2.地級市(州,旗)
3.縣(區,縣級市)
4.鄉(鎮,街道)
5.村
以上大小排列是指區域管理級別大小,與面積大小無關。另外在特殊情況下,鄉和鎮同級,甚至鄉比鎮還要大。
省,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行政區,中國共34個省級行政區,其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
地級市,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地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的種類之一,因其行政建制為「市」,故稱「地級市」。
縣,一般是指地級下面的一個行政管理分類,縣城,如汶上縣。
鄉,是中國行政區劃基層單位,屬縣或縣以下的行政區領導。鄉政權不設人民代表大會常設機關,也不設獨立的審判和檢察機關。
村,農村社區的基本單元。又稱村落。村雖然是農村社區的基本單元,但一般又不具有法人的地位。在傳統社會,它主要靠血緣關系、宗教信仰和習俗來維持自身的存在。
『捌』 我國的省份按26個字母的順序排列急
我國省級行政區按拼音首字母排列為:安徽、澳門、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黑龍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蘇、江西、遼寧、內蒙古、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陝西、上海、四川、台灣、天津、西藏、香港、新疆、雲南、浙江
(8)中國省如何排序擴展閱讀
1949年至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劃分為六個大區
1954年以後撤銷大區,大區實際上屬於軍事政區為主。1949年六個大區下轄50個「省級行政區」,即30個省、1個自治區(內蒙古)、12個直轄市(南京、重慶、上海、北京、天津、武漢(後改名為漢口)、廣州、西安、青島等)、5個行署區、1個地方(西藏)、1個地區(昌都地區)。
1953年分六個大區和西藏、內蒙古,共計30個省、1個自治區、14個直轄市、1個地方、1個地區。1954年調整為31個省級行政區即25省、1個自治區(內蒙古)、3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1個地方(西藏)、1個地區(昌都地區)。
1965年全國調整為29個省級行政區,即22個省、5個自治區、2個直轄市。
1967年天津自河北省分立,恢復成立天津市(直轄市)。
1988年撤銷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
1997年重慶從四川省分立,成立重慶市(直轄市)。
1997年,香港脫離英國殖民統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1999年,澳門脫離葡萄牙殖民統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省份
『玖』 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排序標准
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是按照開頭第一個字母的順序進行排序的。
中國現行省級行政區
23個省:河北省、山西省、吉林省、遼寧省、黑龍江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山東省、福建省、浙江省、台灣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江蘇省、安徽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
4個直轄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
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9)中國省如何排序擴展閱讀:
省級行政區中的中國之最
1.緯度最高:黑龍江省;
2.緯度最低:海南省;
3.跨經度最廣:內蒙古自治區;
4.跨緯度最廣:海南省;
5.陸地面積最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6.鄰國最多的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7.陸上國界線最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邊界線長達5400千米,佔全國陸地國界線總長的1/4左右;
8.輪廓最狹長的省級行政區——內蒙古自治區,東西跨經度大約29度,直線距離達2430千米,是全國輪廓最狹長的省級行政區,內蒙古不與新疆接壤,而與甘肅省接壤;
9.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廣東省。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人口數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廣東省,山東省和河南省;
10.大陸海岸線最長的省級行政區——廣東省,廣東省位於中國的東南沿海,大陸海岸線長達4300多千米(中國大陸海岸線總長為1.8萬千米),是大陸海岸線最長的省級行政區;
沿海多良港、海灣,為廣東發展海洋事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廣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地帶與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有關,中國最早的四個經濟特區有三個在廣東:它們是深圳、珠海和汕頭;
11.設置最早的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12.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市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決定恢復重慶直轄市。重慶直轄市的面積為8.2萬平方千米,由原來的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組成。截至2014年,全域轄21個區、13個縣、4個自治縣,總人口3300萬;
13.少數民族最多的省區:雲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