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柬埔寨屬於哪個國家
柬埔寨不屬於任何國家,柬埔寨是一個單獨的國家。
柬埔寨王國,簡稱柬埔寨,位於中南半島,西部及西北部與泰國接壤,東北部與寮國交界,東部及東南部與越南毗鄰,南部則面向泰國灣。
9-14世紀的吳哥王朝,為柬埔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1863年淪為法國保護國。1940年9月被日本侵佔,1953年11月9日宣布獨立。20世紀70年代開始,柬經歷了長期的戰爭。1993年,隨著柬國家權力機構相繼成立和民族和解的實現,柬埔寨進入和平與發展的新時期。
柬埔寨的自然資源:
柬埔寨礦藏主要有金、磷酸鹽、寶石和石油,還有少量鐵、煤。林業、漁業、果木資源豐富。盛產貴重的柚木、鐵木、紫檀、黑檀、白卯等熱帶林木,並有多種竹類。森林覆蓋率61.4%,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部山區。
木材儲量約11億多立方米。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淡水漁場,素有「魚湖」之稱。西南沿海也是重要漁場,多產魚蝦。生態環境失衡和過度捕撈,水產資源正在減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柬埔寨
『貳』 柬埔寨為什麼叫柬埔寨
在了解柬埔寨為何被稱為柬埔寨之前,我們先來探討一下這個國家的歷史。柬埔寨,全稱柬埔寨王國,位於中南半島,與寮國、泰國、越南接壤,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自公元1世紀起,這里就孕育了吳哥王朝,吳哥王朝是柬埔寨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之一,擁有輝煌的建築和燦爛的文化。吳哥窟作為其代表作之一,是柬埔寨國家的象徵,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吳哥王朝的輝煌時期,使柬埔寨在東南亞地區占據了一席之地,其影響力甚至遠播至中國和印度。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吳哥王朝逐漸衰落,最終被泰國和越南等鄰國瓜分。直到19世紀末,法國殖民者通過武力征服柬埔寨,將其納入自己的殖民地。法國殖民者為了更好地管理這片土地,決定採用當地的地名,柬埔寨因此得名。
而「柬埔寨」這個名稱的由來,則與當地的高棉語有關。在高棉語中,「柬埔寨」意為「吳哥之地」。這反映出柬埔寨與吳哥王朝之間的深厚聯系。同時,這個名字也反映了柬埔寨人民對歷史的尊重和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因此,當我們提到柬埔寨時,不僅是在談論一個國家,更是在談論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度。
柬埔寨這個名字背後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也展示了柬埔寨人民對於自己國家歷史的自豪感。無論是吳哥王朝的輝煌,還是後來法國殖民時期的變遷,都構成了柬埔寨獨特的歷史畫卷。通過了解這些歷史,我們不僅能更好地認識柬埔寨,還能從中汲取寶貴的歷史經驗,為現代社會的發展提供借鑒。
『叄』 東南亞11國國名的曾用名
該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新加坡
越南在歷史上的稱呼幾經變更,最早被稱為「交趾」。據說,遠古越南人的兩個腳趾相交,因此被中國人稱為「交趾」,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即在今越南北部設立交趾郡。唐朝時,設立安南都護府,因此越南又被稱為「安南」。968年丁朝獨立,建國號「大瞿越」,這是越南歷史上第一個正式國號。1054年,李朝聖宗又改國號為「大越」。「大越」是越南歷史上使用最久的國號,其間雖有15世紀時胡朝改國號為「大虞」的短暫變更,但李朝、陳朝、後黎朝諸朝均以「大越」為號。不過宋朝以來中國歷代仍然以「安南國」稱之(北宋時則多稱為「交趾國」)。1802年,阮福映統一大越,建立阮朝,欲改「大越」國號為「南越」,並請求宗主國中國清朝批准。清朝嘉慶帝認為歷史上的「南越」涵括了廣東、廣西,字面含義與阮氏政權統治交州故地的現實不符而予以否決,並將「南越」顛倒為「越南」。1804年,清朝遣使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從此越南成為這個國家的新國號。1839年,阮朝明命帝改國號為「大南帝國」,此後同時採用「大南」和「大越南」的雙軌國號。1945年,阮朝保大帝建立「越南帝國」,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1976年完成統一以後又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從此「越南」這個名字才確定為正式國號,沿用至今。
寮國公元8世紀中葉稱瀾滄王國,14世紀為鼎盛時期。1706—1713年寮國分裂為3個王國,到18世紀70年代末,這4個王國都琅勃拉邦街頭淪為暹羅(今泰國)的屬國,分別是琅勃拉邦、萬象、川壙、占巴塞。各王國雖然保留原有的統治制度,但王位繼承與高級官員任命由暹羅一手決定,還派了行政專員控制寮國。1825年,萬象國王起兵反抗暹羅統治,被鎮壓下去,萬象王國也隨著滅亡。19世紀下半葉,法國在完成對柬埔寨與越南的佔領之後,就不斷向暹羅施加壓力,企圖把寮國奪過來,但未得逞。從1893年4月,法國軍隊侵入寮國,後又入侵暹羅。暹羅王被迫接受法國的最後通牒,同年10月簽訂《法暹條約》,將湄公河東岸的寮國領土割讓給法國。從此,寮國為法國的保護國,一直到1954年,稱「法屬時期」。法國把寮國並入法屬印支聯邦後,採取「分而治之」、「以老制老」的政策。從表面上看,傳統的寮國三個王國仍然存在,但實際上,一切大權都掌握在法國最高駐扎官手裡。法國的殘暴統治,激起寮國人民的強烈反抗,反法斗爭持續不斷。1940年9月,日本軍隊侵入寮國,根據日法達成的協定,日本保留了法國在寮國的行政機構,日本委派高級顧問代替法國最高駐扎官,從此寮國處在日、法兩個帝國主義的共同統治下。1945年3月9日,日軍發動政變,逮捕了駐寮國的法國官員,解除了法軍武裝。迫使寮國以獨立國的名義加入大東亞共榮圈。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結束了它對寮國的統治。戰後寮國人民要求國家真正獨立,1945年10月,萬象舉行宣布獨立的盛典,會上宣布了臨時憲法以及組成以坎冒為首相的新政府(伊沙拉政府),蘇發努馮親王為外交大臣兼革命軍總司令。從11月起法軍向新政府軍逼進,1946年4月法國佔領萬象,5月佔領琅勃拉邦,新政府只存在半年時間就垮台了。十月獨立運動雖然失敗,但它在寮國民族解放運動史上寫下了新篇章。
柬埔寨公元1世紀下半葉建國,歷經扶南、真臘、吳哥等時期。9~14世紀吳哥王朝為鼎盛時期,國力強盛,文化發達,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吳哥文明。1863年淪為法國保護國。1940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被法國重新佔領。1953年11月9日獨立。1970年3月18日,朗諾集團發動政變,推翻西哈努克政權,改國名為「高棉共和國」。3月23日,西哈努克在北京宣布成立柬埔寨民族統一陣線,開展抗美救國斗爭。5月5日,成立以賓努親王為首相的柬埔寨王國民族團結政府。1975年4月17日柬抗美救國斗爭取得勝利。1976年1月,柬頒布新憲法,改國名為「民主柬埔寨」。1978年12月,越南出兵侵略柬埔寨,成立「柬埔寨人民共和國」。1982年7月,西哈努克、宋雙、喬森潘三方組成民主柬埔寨聯合政府。1990年9月成立柬全國最高委員會,西哈努克出任主席。10月23日,柬埔寨問題國際會議在巴黎召開,簽署了《柬埔寨沖突全面政治解決協定》,歷時13年之久的柬埔寨問題最終實現政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