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能被稱得上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有哪些
在我國傳統文化的概念裡面,有古典文化和民間文化兩大類,在這兩個大類的文化當中,有許多博大精深的,也有許多雅俗共賞的,還有一些為現代社會所不能接受的糟粕。那麼除去我們大家可能所熟悉的道家周易文化算得上是我們國家博大精深的文化之外,歷朝歷代還有很多這樣古人智慧的結晶。
紅學也就是關於文學名著《紅樓夢》的研究,也許在大多數人眼裡,它只是一部簡單的愛情小說。但是如果讀了三遍以上,你就會發現其中對於王朝興衰以及人情物理的描述,堪稱古代小說之最。在這里就如同是清明上河圖一般,將明清時期的社會風貌描述在內了,每多讀一次就會多發現一點歷史學曾經被忽略的痕跡。最後無論是哪種文化,無論他是否博大精深,只要它對我們發展有益,都值得我們學習。
㈡ 作為中華兒女,提到中華文化,你會想到哪些(請舉三例)
1、中國神話
中華文化與歷史的瑰寶,通過口耳相傳或書面文字記載等各種形式流傳在寓言、小說、宗教、舞蹈、戲曲中。
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話會被假定是歷史真實的一部份,最初的文字記載散見於《山海經》、《水經注》、《尚書》、《史記》、《呂氏春秋》《淮南子》等古典中。
晉代至明清時,中國文學史上又出現了一種被稱為「志怪小說」或「神魔小說」的類別,當中很多是參考了神話、傳說和仙話,其中有名的當屬《封神演義》、《西遊記》及《聊齋志異》等。
2、儒家思想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其核心思想是發揚四端 、講究五典(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和仁(仁愛)、孝(孝順長輩)、忠(忠天下)、誠(公平和講求事實)、恕(具有同理心並推己及人) 。
為歷代儒客和士大夫所尊崇,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是一種人生哲學。
3、道教
在我國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發源於中國、由中國人創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稱為本土宗教。道教對我國古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發生過深刻的影響,是統治階級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通過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中國道教獲得了新生,逐漸走上了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政府新時期宗教政策的指導下,中國道教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氣象,為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祖國統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積極貢獻。
4、漢字
漢字不僅在中國地區中存在,也被日本等漢文化圈國家使用,是傳承中華文化的主要載體。漢字是在圖形符號的簡化過程中形成的。
在山東省泰安市發現「大汶口陶符」距今約6000年,已是漢字誕生的雛形,比殷墟甲骨文要早2000多年。商朝的殷墟出土的動物甲骨上的甲骨文為現在所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漢字。同時青銅器上的鍾鼎文也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5、戲曲
京劇又稱京戲,是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京劇是十九世紀中期,融合了徽劇和漢劇,並吸收了秦腔、崑曲、梆子、弋陽腔等藝術的優點,在北京形成的。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得到了空前的繁榮。京劇的腔調以西皮和二黃為主,主要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
㈢ 中國的美食里蘊含著哪些傳統文化
一、藝術
中國菜很早就講究色、香、味俱佳,《後漢書·邊讓傳》:「函牛之鼎以烹雞,多汁則淡而不可食,少汁則熬而不可熟。」中國菜的取名多彩多姿,以寫意手法命名的有「龍虎會」、「鳳爪龍衣」、「獅子頭」、「佛跳牆」,以人物命名的如「東坡肉」、「宋嫂魚羹」、「宮保雞丁」。
唐朝皇帝唐懿宗命皇宮內准備各種美味給同昌公主食用,其中「靈消炙」這道菜,是用喜鵲舌、羊心尖等材料調制而成。
二、文學
中國菜在文學作品中記錄了許多不同歷史時期中的著名菜餚,例如《紅樓夢》、《金瓶梅》等,現代美食家經常從這些作品中可以找到創新和恢復古代菜餚的方法。《紅樓夢》第六十回【牛奶茯苓霜】:「……只有昨兒有粵東的官兒來拜,送了上頭兩小簍子茯苓霜。
這地方千年松柏最多,所以單取了這茯苓的精液和了葯,不知怎麼弄出這怪俊的白霜兒來。說第一用人乳和著,每日早起吃一鍾,最補人的;第二用牛奶子;萬不得,滾白水也好。我們想著,正宜外甥女兒吃。……」。
三、哲學
中國的飲食文化在各個方面體現出來,古代的哲學家經常用烹飪方式來進行比喻,如《呂氏春秋·察今》載:「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
老子在《道德經》中也提到:「治大國,若烹小鮮」。孔子曾提到:「食不厭精,燴不厭細」和「肉不正不食」以比喻身正和嚴格要求自己。班固在《漢書》中也寫道:「王者以民為本,而民以食為天」,將飲食看成是治理國家首要的問題。
「庖丁解牛」出自《莊子》,講的是順其自然的養生之道。「君子遠庖廚」,來源於《禮記》。意為心胸廣大的人應該仁慈,不應進入廚房宰殺動物以備食用。中醫學家認為,飲食是健康之本。葯王孫思邈說過:「救急之道在於葯,安身之本在於食。」 而《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也有「葯補不如食補」的說法。
(3)哪些中國文化體現了中國味范兒擴展閱讀:
國家的歷史有長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實力有強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構成、宗教信仰、政權性質和經濟結構也有差異,故而各國的飲食文化是不一樣的。
從沿革看,中國飲食文化綿延上萬年(湖南陶器和水稻種的發現),分為生食、熟食、自然烹飪、科學烹飪4個發展階段,推出6萬多種傳統菜點、2萬多種工業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
從內涵上看,中國飲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開發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新、食品的生產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與食品業的經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系等,深厚廣博。
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從特質看,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素食為主,重視葯膳和進補),並且講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調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法(廚規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彬彬,寓教於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
中國的飲食文化除了講究菜餚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畫外,還要搭配用餐的氛圍產生的一種情趣,它是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傳統,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凸現方式。
從影響看,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麵食、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十億人。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5000多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㈣ 有哪些中國文化體現了中國范兒說一說你的理由
有哪些中國文化體現了中國范兒,要說一說的理由的話,中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沒有被打斷過,這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中國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淵遠流長,就與中國的文字來說,他不但是一個傳遞信息的載體,更可以說它是一個藝術品,因此書法是把文字上升到了藝術的境界。這在全世界都是少見的。
㈤ 哪種中國文化可以體現出中國范兒
應該是儒家文化,這是一種整個東亞世界的文化,具有代表性。
㈥ 急!!!!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能體現中國風的事物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有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
體現中國風的有:
長城、故宮,福建的土樓,陝西的窯洞等等(傳統建築)
春節、元宵節、清明街、端午街、中秋節、重陽節等民間風俗(傳統習俗)
《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名著以及繪畫、戲曲、書法、雕刻、園林藝術等(傳統文藝)
《道德經》、《周易》及諸子百家思想,宋明理學等(傳統思想)
㈦ 中國文化特色有哪些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 鼎
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
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