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兵王琪2022年回中國定居了嗎
沒有回中國定居,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截至2022年10月15日,老兵王琪目前已返回印度。帶著家人回到老家咸陽之後的兩年裡,持有中國護照的王琪,每年都會申請印度簽證,每隔幾月往返中印兩國陪伴兩邊的家人。新京報記者從其家屬處了解到,王琪這次從中國回到印度,「是想帶著在印度生活的兒女孫輩一起回到中國定居」。他說,「一個老人最重要的事,就是和兒女在一起。」
2. 印度老兵王琪最新消息他被政府安置養老嗎
截止2020年,是的。
在印度滯留54年的中國老兵王琪於元宵節當天重返祖國,先抵北京,再到咸陽,這位年近八旬才終償歸國夙願的老人牽動了無數國人的心。昨天,北京晨報記者遇到王琪的侄女和侄女婿一行人來到酒店看望王琪,他們帶了麻花等地方特產。
「這是這么多年後第一次見他」,王琪的親屬說。王琪在咸陽的老同學們則表示,王琪剛回來,先讓他好好休息一下,打算兩三天之後再找他敘舊。
(2)中國最老的兵去哪裡了擴展閱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略」改鬢毛衰。1963年,24歲的王琪在中印邊界地區的樹林中迷路時,絕沒有想過,自己此生再次踏上祖國的國土竟然是在半個世紀之後。
7年牢獄之災,之後常年生活在交通阻隔的印度偏僻鄉村,在異國飽受思鄉之苦,時隔20多年後憑著家書家人才知道他還活著……無數人唏噓他的經歷,關心他的命運。
「命運就算顛沛流離,命運就算曲折離奇……別流淚、心酸,更不應舍棄。」老人的經歷不禁讓人想起這么一句煽情的老歌。而實際上,讓他身在異鄉堅守54年的,或許只是「回家」這么一個簡簡單單的念頭。回國之願未曾有一日淡去,終得與時隔半個世紀的親人相見。
歸國路途晝夜兼程,但老人一直撐著沒合眼,在飛機上都沒有稍微休息一下。昨天出現在記者面前的王琪,休息後已掃去一路奔波的風霜,面對記者采訪時精神狀態好了很多,講述自己的往事時言語鏗鏘,不停伴有手勢。記者注意到,他的鄉音里已經帶上了些許印地語口音。
記者對一個細節印象特別深刻,老人在印度五十多年沒有看到過雪山,當乘坐的飛機從北京飛往咸陽時,老人一直盯著舷窗外燕山山脈的的積雪看不夠(右圖)。此前報道稱,王琪曾表示希望能在家鄉安享晚年,祝願遠離故土半個多世紀的老人,能晚年安康,從此再不顛沛流離。
3. 中國的越戰老兵指1979-----------1989年的人,主要是哪個年齡段的人,現在又多大了。
作為一個曾經參戰的五級殘疾軍人和功臣回答你的問題還是有點困難的:
1、作為總指揮,從許世友到楊得志就是共和國的開國英雄。
2、作為基層領導師團級基本上就是參加過抗日和解放戰爭的老革命。
3、營連級幹部就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首輪老革命和英雄,另一部分就是我們這批建國(50)後,部隊自己培養的第二梯隊。
4、戰士也要分為兩部分,最為慘烈的1979年初的戰者世信役就是50後的戰爭,老兵加上入伍才幾個月的新兵基本上就是50後的天下。
現在大部分已經(因傷致殘提早退休)退休和接近退休的狀態,年齡應該是在50-60歲的多;困難最大的就是接近退休的狀態的參戰人員。
5、此後又有10年的輪戰。各大軍區輪流上陣鍛煉隊伍,加上也有了1979年的經驗教訓,所以傷亡就返啟小一點。這批人員主要就是60後的為多,年齡應該在45-55之間為多,也就是困難最大的群體。
4. 在緬最後的中國遠征軍老兵逝世,他的生平是怎樣的
8月15日,居住在緬甸密支那的中國遠征軍老兵李光鈿於當日凌晨3時去世,享年100歲。李光鈿先生追悼儀式將於17日9時舉行。
李光鈿,雲南宣威人,中國遠征軍老兵,1939年報名參軍離開家鄉。經過了一年的封閉訓練,他隨部隊去了曲靖,又去了永平。1942年,他參加了中國遠征軍,在中國和緬甸的邊境同日軍作戰。1943年,他已經是少尉炮兵排長,被調往怒江前線守江。隨後參與滇西大反攻,那一年打得最慘的,就是松山戰役。他後腦有個細長的傷疤,是戰場上被彈片擦傷的。1944年遠征軍大反攻的時候,他不幸負傷,後來留在了龍陵黃草壩軍部。1945年,抗戰勝利的消息傳來,李光鈿要從騰沖回到宣威。走到一半想起,自己國民黨兵的身份,怕是回不去了。又原路返回,無路可走,進了緬甸。
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中國駐緬甸大使館把勛章轉交給他,他因此得到了安慰。他一心念著自己的故鄉,但是活著的時候卻沒能回去。戰爭的殘酷讓人無法想像,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保衛我們的國家,並且還是遠離家鄉去往別國作戰,那思鄉之情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