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從俄羅斯一年進口多少天然氣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我們可以從2014年中俄雙方簽訂的4000億美元 LNG 合同進行解讀。根據各種信息而言,此合同期限為30年連續供氣協議,從2018年開始執行。由於此合同在當年屬於全球關注的重點,所以或多或少能得到一些商務信息。據悉,此合同規定俄羅斯每年向中方供氣380億m,單價在360美元/千立方,摺合算下來為2.19元/m。這個價格是否合適得站在不同的角度考慮,俄羅斯供給歐洲(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除外)的價格為2.3元/m。中國從中亞采購的單價為2.2元/m,但是在此合同簽訂前的2013年,中國天然氣平均門站價格為1.95元/立方米。
俄羅斯成為中國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並穩步增長是鐵板釘釘的事情
俄羅斯作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長期以來歐洲國家一直是俄羅斯天然氣主要進口國,而中國和俄羅斯相鄰,輸送便利。俄東西兩線輸入中國的天然氣我認為必然會遠遠超過協議,也會隨著中俄友好關系一樣一起穩定增長。
2. 為何中俄的石油和天然氣貿易使用歐元結算,背後可能是一箭三雕
為何中俄的石油和天然氣貿易使用歐元結算,背後可能是一箭三雕
最近,中國和俄羅斯就石油和天然氣簽訂了巨額合同,俄羅斯未來將要向中國出口10億噸石油和100億立方米天然氣,價值數千億美元,這里最讓人意外的就是這次石油和天然氣貿易使用的是歐元結算,而沒有按照國際慣例使用美元進行結算,那為何這次巨額貿易合同沒有使用美元而使用歐元進行結算呢,這會不會對於美元的霸權體系產生沖擊呢?
首先,這次巨額能源合同之所以採用歐元進行交易,是因為這基本可以實現中國,俄羅斯,歐盟的三方互利。
從中國角度來看,中國外匯儲備中的歐元相比於美元的流通性是相對較差的,在整個國際貿易支付體系當中,歐元佔比約為三分之一左右,而美元佔比約為60%左右,區別點在於歐元大多數情況下只能在歐盟這個體系當中流通,說白了大多數國家在國際貿易支付過程中,更多的還是認美元,那中國通過同歐盟貿易順差得來的歐元使用范圍就受限制了,而且隨著中國成為歐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這種歐元貿易順差可能越來越大,手裡的歐元沒處用就會發生貶值,而同俄羅斯交易使用歐元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從俄羅斯角度來看,自從俄去美元化之後,其外匯儲備中的美元佔比越來越低,而相應的歐元和人民幣佔比越來越高,而俄羅斯不僅僅同中國有著非常重要的貿易關系,同時和歐盟也有著各種貿易關系,如果交易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那俄手中的人民幣就會變多,但由於人民幣在國際貿易支付中的佔比較低,俄羅斯使用人民幣的范圍就會受限,大體上也只能同中國進行貿易使用,但用歐元結算就不一樣了,俄羅斯從中國賺來了歐元就可以和歐盟區的各個國家進行貿易,大大增加了俄羅斯國際貿易支付的靈活性。
從歐盟角度來看,中國使用歐元同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往來是其非常願意看到的,因為作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的中國都使用歐元進行全球貿易,這可以大大增加歐元在國際貿易中的支付佔比,從而提升歐元的國際影響力,而歐元影響力的提升也有利於在一定程度上壓制美元的影響力,進而有利於國際貿易的平衡,所以說,中俄的石油,天然氣大單使用歐元進行交易可謂是「一箭三雕」的好事。
其次,這種中國,俄羅斯,歐盟三方互惠的事情對於美元來說就不是什麼好事了,道理很簡單,美國之所以能夠收割全世界,所依仗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就是美元霸權,正是由於美元霸權的存在,才可以使得美聯儲周期性的通過加息或者降息製造美元潮汐,進而收割他國資產,同時,在美元降息周期的過程中,通過向全世界輸出美元還可以起到讓全球分攤其通脹壓力的作用,但這都要建立在大家願意使用美元的前提下,如果各個國家都開始去美元化,那美元這種收割效應就會減弱,這當然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最後,既然美元和歐元在國際支付中佔比那麼高,那我們有沒有什麼辦法提高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佔比呢?
這點要看所有國家為何會主要使用美元,除了大家熟知的黃金美元,石油美元體系的直接原因之外,重要的還是綜合國力,比如美國有我們必須要用的商品,如果想購買的話人家只接受美元進行交易,那我們就不得不先想辦法賺美元外匯,然後才能通過美元外匯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就讓美元在國際貿易支付中的佔比就提高了,因為大家都不得不用,其實,歐元也是類似的道理。所以,想要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佔比提高,最好的辦法還是提高綜合國力,尤其是 科技 方面的實力,當我們也有底氣要求對方來購買我們的商品使用人民幣時,人民幣才能逐漸擴展到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