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歐洲列強停止了殖民行為
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一早就被打了醬油投降納粹德國,而英國最後則成了美國和蘇聯的跟屁蟲,已經無力主導世界格局,更不要說還要維持自己龐大的殖民地了,到最後吃進去的殖民地大多數都要吐出來,讓他們獨立建國。英國、法國等曾經的殖民大國在殖民體系瓦解後開始向美國學習。這點美國做的很好,早在19世紀末就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目的就是讓世界各國開放本國或者殖民地市場,但當時作為殖民地帝國的英國、法國肯定不會同意,自己的殖民地就是一個封閉壟斷的市場,本國商品傾銷地,怎麼可能讓美國分一杯羹。但後來,殖民體系瓦解了,美國一這招就非常奏效了。
核心方法:不需要直接統治,侵略擴張成本太高,還容易引起民族仇恨,我們做生意吧,你把市場最大限度開放給我,而我則是通過本身先進的工業壟斷技術對這些落後地區進行工業剪刀差,大肆剪落後國家羊毛,獲得高額利潤。
英國、法國之後也學會這一招,對曾經殖民統治的地區也搞工業剪刀差,讓曾經殖民地依然成為原料輸出地和商品傾銷地,和殖民地功能區別不大,但省下統治成本呢,當然美國此時已經學會更高級的玩法了。
但今天這一招已經被後進國家中國打破,中國被譽為發達國家的粉碎機,打破歐美的技術壟斷,展開全面競爭,原來高額利潤商品被中國龐大工業能力生產成了白菜價,靠著先發的技術優勢的歐洲國家已經不復存在了,現在歐洲好多國家經濟不好,天天罷工,大多數歐洲國家已經剪不到羊毛了。
南非成立了非洲多國運動組織,開普敦成為了非洲的政治中心!非洲各國的英豪均在此共商大事。二戰後的南非,已成為事實強國!
並且,因為南非的制衡能力空前的提高,帶來的利益……從經濟上看,比如戴森.比爾斯集團等,在鑽石領域在二戰後占據了全球六成的市場。並且南非的經濟能力空前提高,帶來的還有工業能力進一步強盛起來,南非在二戰後的經濟發展,已經跟上了全球發達國家的腳步。
所以印度的獨立離不開南非這根大英帝國的攪屎棍,離不開美蘇背後的大國博弈。南非做了非洲的帶頭大哥,順便把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攪得粉碎。此時的大英帝國心力憔悴,心有餘而力不足,印度也乘機獨立了。
❷ 英國為什麼不侵略中國
1 位置問題 英國在亞洲殖民地最大的是印度 但離中國也不近,侵略中國需要很大的軍事力量 英國很難調度這么大的力量(其實英國一直想侵略中國 就是從印度方面進入中國 從西藏開始侵略 《紅河谷》 麥克馬洪線 都可以說明問題)
2 英國本土問題 英國地處西歐 數當時的大國 與法國的同盟牢不可破 但是與德國 義大利 蘇聯的矛盾一直都存在(或明或暗而已) 不像日本 在東亞無敵手 離美國又有大洋相隔而且無明顯矛盾。因此英國不敢調撥大量軍隊離境
3 英國殖民地很多 號稱「日不落帝國」 已經沒有足夠的兵力侵略中國
4 二戰前期,資本主義國家當時處於經濟危機時期 英國很難勞師遠征(其實還是地理問題)
❸ 二戰時期,英國曾經打算打壓泰國,為何它最後放棄了
二戰時,英國本土遭到德軍的空襲,工業基礎遭到重大破壞,國內損失嚴重。戰後國內物資短缺,不得不接受美國的援助,而且由於其是一個島國,資源缺乏。盡管二戰後英國仍是世界三巨頭之一,但是面對著美蘇巨快的發展速度它不能否認其已經落後於美蘇兩國的事實。泰國是英法兩國在中南半島勢力平衡點,兩方誰也不希望泰國被對方控制,默許下造成了泰國的獨立,二戰時期都是找盟友,那有自己給自己給自己找麻煩,怕泰國不進入大東亞共榮圈,自己打壓打壓推一把.
❹ 英國曾經幾乎殖民了全世界,為何現在大家對其並沒有過多的仇恨
英國在海外的殖民地開始於1868年,鼎盛時期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英國的殖民地,之所以現在這些獨立後的殖民地和英國沒有過多的仇恨,是因為英國對殖民地的統治方式與法國、葡萄牙、西班牙、德意志帝國、比利時等這些殖民國不同,這些國家採取的是「直接統治」,而英國的政策與之相反,採取的是「間接統治」方式。
有觀點認為,英國的統治無疑更加有利於對殖民地的控制,使其在獨立後仍願意和英國保持政治和經濟上的聯系。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英國和日本分別是亞歐大陸東西兩端的兩個島國,先後都有對外殖民的經歷。可是,我們發現,東亞東南亞很多國家,對日本都非常反感和討厭,有的甚至充滿了仇恨。可是,被英國殖民的國家,卻能夠在脫離英國統治之後繼續做朋友,有的甚至繼續和英國做同盟。
❺ 印度被完全殖民,為何大清當時沒有被完全殖民
1870年的時候,英國開始新一輪海外殖民擴張,進入到了帝國主義時期。巔峰時期的大英帝國,土地面積達到了3500萬平方公里。然後呢?
大清沒被完全殖民,當然有大清自己的原因。一個典型的大陸國家,你英國得組建一支多麼龐大的陸軍才能統治這塊地方。漢滿蒙回藏四萬萬人口,你擅長海洋攻略的英國怎麼搞懂內部的統治復雜。同樣還有佔領印度的問題,你殖民大清了,就得保障大清的安全,那就一定要跟沙俄死磕到底。你在海洋上能死磕得過,但是你在陸地上怎麼死磕?只能把自己磕死。
這些當然是大清難以被殖民的原因,但關鍵還是英國自己的利益算計。
這是一個海洋時代,海洋時代怎麼還能玩陸地擴張的套路?那不就等於把自己玩死嗎?所以,你就是打死英國,它也不會完全殖民大清。英國可能真不行,但英國更不想。
那別的國家也不想、不行嗎?別的國家真不行,因為都沒有這個實力。沙俄很厲害,也很有野心,但是英國不允許。所以,沙俄要完全殖民大清,也是心有餘但力不足,而更關鍵的是英國不允許。別說完全殖民大清,就是殖民東北和新疆,英國也不允許。
❻ 為什麼英國在戰後從讓印度獨立開始,逐漸放棄殖民地,而法國卻選擇和越南開戰,試圖恢復和越南的隸屬關系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印度人已經與英國人疏遠,並一直試圖逃離英國的統治。英國為安撫印度,答應讓其戰後獨立。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破壞,英國人民遭受了嚴重的傷亡和嚴重的厭戰情緒。因此,以溫和著稱的工黨領袖約翰艾德禮取代了強硬的首相溫斯頓丘吉爾,這標志著英國政策的一個轉折點。他對維持海外殖民統治不感興趣,他的政策是穩定國內經濟,改善英國人民的生活條件,故略收縮。
❼ 為什麼二戰後大部分殖民地都獨立了
因為主要的殖民國家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在二戰中都受到了極大的削弱,戰後實在無力繼續統治殖民地,所以殖民地通過解放戰爭紛紛獨立了。
由於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在二戰中受重創,亞非地區的殖民地人民發起了殖民地解放運動。印度的獨立給了大英帝國致命一擊,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對帝國主義戰爭的勝利,中東,非洲先後獨立數十個國家,最終導致由西方地理大發現後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體系徹底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