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戰前歐美各國都有怎樣的實力
一戰前英國綜合實力最強,其次德國,再次法國,第四美國,第五俄國。
一,軍事
一戰前美國經歷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GDP位居世界第一,經濟實力強大,有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德國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歐洲中心,經濟發展迅速,GDP位居世界第二,工業生產能力強大。英國GDP位居世界第三,工業已經開始落後於德國。法國GDP位居世界第四,工業也已經開始落後,主要是通過掠奪殖民地的巨額財富。維持龐大的殖民帝國。俄羅斯發展緩慢,GDP落後於英法德,工業生產能力也落後。
總的來說英國憑借強大的海軍,廣闊的殖民地及人口,綜合實力第一。德國憑借世界第一的陸軍,綜合實力第二。法國憑借世界第二陸軍,廣闊的殖民地位居第三。美國憑借世界第一的GDP位居第四,俄搜緩羅斯各項落後,居於第五。
2. 鼎盛時期的日不落帝國到底有多少海軍
英國海軍最強盛的時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是強大的海軍讓英國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3.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海軍的實力
沒有這方面的報告.我告訴你當時英國海軍很強大.和德國打日德蘭海戰就能看出.
下面是報告.
自1805年特拉法爾加海戰以來,英國一直保持著海上霸主的地位,它的龐大艦隊耀武揚威地游戈於全球的各個海洋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盡管德國加強了海軍力量,但在艦只數量和排水噸位上仍然落後於英國,火炮口徑和數量也不及英方。因此,在戰爭開始後的兩年半時間里,英國海軍憑借其優勢對德國實行海上封鎖。英國的主力艦隊像一條看門狗一樣蹲在斯卡帕弗洛港,死死盯住了德國的大洋艦隊,使其多半時間困在威廉港和不來梅港,成了名副其實的「存在艦隊」。
1916年1月,萊因哈德.舍爾海軍上將被任命為德國大洋艦隊司令。面對實力強大的英主力艦隊,舍爾這位「粗暴好鬥」的老水兵認為,戰爭雖說是實力的較量,但擺在他面前的現實選擇只有一個,要麼困在港內無所作為,要麼拼掉英主力艦隊。如何以不佔優勢的德國海軍去拼掉強敵呢?經過一番冥思苦想,一個富有進攻性的大膽計劃在舍爾腦海里醞釀成熟:首先以少數戰列艦和巡洋艦襲擊英國海岸,誘使部分英國艦隊前出,然後集中大洋艦隊主力聚殲,繼而在決戰中擊敗英國主力艦隊。為實現這一計劃,舍爾用了4個月的時間,派出戰列巡洋艦、潛艇和「齊柏林」飛艇,多次襲擊英國東海岸。並實施布雷和偵察行動。
1916年5月31日凌晨,希佩爾海軍中將按計劃率領5艘戰列巡洋艦、5艘輕巡洋艦和30艘驅逐艦組成的「誘餌艦隊」駛出威廉港。根據舍爾的命令,這支「誘餌艦隊」將沿丹麥西海岸北駛直趨斯卡格拉克海峽。這樣,海峽兩邊地區的眾多英國間諜就會將希佩爾艦隊所經過位置報告給倫敦。航行中,希佩爾還讓各艦的無線電發報機不停地發報,以誘使英國人上鉤。
在希佩爾出發2小時後,舍爾親自率領大洋艦隊主力也悄悄地離開了威廉港。這是一支由21艘戰列艦、6艘輕巡洋艦和31艘驅逐艦組成的的龐大艦隊,隱蔽在「誘餌艦隊」艦隊之後50海里處,隨時准備聚殲上鉤之敵。另外,一支由16艘大型潛艇、6艘小型潛艇以及10艘大型「齊柏林」飛艇組成的偵察保障部隊,已預先在英國海域和北海海域展開,嚴密監視英國海軍動向。
與充當「誘餌」的希佩爾艦隊大張旗鼓的航行相反,舍爾所率主力編隊的出航保持了嚴格的無線電靜默。同時,威廉港的無線電台仍繼續使用舍爾的旗艦――「菲德勒大帝」號的呼號,同外界聯絡,造成舍爾海軍上將及大洋艦隊主力仍在港內的假象。
舍爾的計劃看上去似乎無懈可擊,然而,他怎麼也沒想到,此次行動的天機已經泄露。這是因為1914年8月,俄國在芬蘭灣口擊沉德國「馬格德堡」輕巡洋艦後,俄國潛水員在德國軍艦殘骸里,意外發現了一份德國海軍的密碼本和旗語手冊,並將其提供給英國,使英國人輕而易舉地破譯了德國海軍的無線電密碼。5月30日下午,英國海軍主力艦隊司令約翰.傑利科海軍上將接到一份來自倫敦的絕密情報:「德國大洋艦隊將於明日出航。」獲悉情報後,傑利科連夜制定出一個與舍爾如出一轍的作戰計劃:貝蒂海軍中將率領前衛艦隊從蘇格蘭的羅賽思港出發,於31日下午到達挪威以東日德蘭半島附近海域,以期與德艦隊相遇。傑利科則親自率主力艦隊從斯卡帕弗洛港出發,也於31日下午到達貝蒂艦隊西北方向60海里處的海域,如果此刻貝蒂與德艦隊交上火,在主動示弱後,他應將對方引向艦隊主力的方向,這樣傑利科龐大的艦群就會出現在德艦的側後。憑借英艦隊龐大的火力和速度,傑利科認為完全有把握殲滅出現在預想海域上的德國艦隊。
5月30日晚20時30分,傑利科親率由24艘戰列艦、4艘戰列巡洋艦、20艘巡洋艦和50艘驅逐艦組成的龐大艦群開出了斯卡帕弗洛港。之後,貝蒂率領由4艘戰列艦、6艘戰列巡洋艦、14艘輕巡洋艦和27艘驅逐艦組成的前衛艦隊駛離了羅賽思港。幾小時後,設伏在羅賽思港外的德國潛艇向大洋艦隊發回了「敵人艦隊出航」的電報。而德國的「誘餌艦隊」也早在英國人的監視之下。幾乎傾巢而出的兩支艦隊都認為自己的「誘餌戰術」獲得了成功,他們相向而行奔赴預定戰場。這時,無論是舍爾還是傑利科,都未預料到對方艦隊已經全數出動。更未預料到在不久之後,他們將親自參與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艦隊決戰。
5月31日14時,貝蒂海軍中將率領的英前衛艦隊到達了合恩礁以北海域。此時,在貝蒂艦隊以東的海面上,希佩爾海軍中將率領的德前衛艦隊也正按平行的航線向北行駛,其後40海里處是舍爾海軍上將率領的德國大洋艦隊主力。貝蒂和希佩爾誰也不知道敵人就在自己不遠處,眼看這兩只敵對的艦隊就要擦肩而過,但命運的玄妙安排硬是把這兩個死對頭拉在了一起。14時20分,一艘丹麥籍貨輪「弗約爾」號經過日德蘭半島以南海面時拉響了汽笛。隨著一聲尖利的嘯叫,一股濃濃的蒸氣沖上天空。英巡洋艦「加拉蒂」號和德輕巡洋艦「埃爾平」號同時發現了這股異常的蒸汽,並都前往查看。當兩艦共同向這艘貨輪接近時,不久便相互認了出來,於是立即向各自艦隊司令官發出警訊:「發現敵艦!」的信號。14時28分,「加拉蒂」號首先向德艦開炮,德艦「埃爾平」也開炮還擊,雙方展開了一場短暫的炮戰。這幕序劇之後,一場總共有265艘各類型軍艦,其中英國149艘,德國116艘和10萬名左右海軍官兵,在400平方英里洋面上展開的日德蘭大海戰很快就拉開了正劇的戰幕。
希佩爾海軍中將在他的旗艦「呂措夫」號上收到「埃爾平」號發現敵情的報告後,即下令所屬各艦轉向東南,盡量將貝蒂引向大洋艦隊主力。貝蒂見希佩爾要溜,便驅艦猛追。他的行動太過急切,以至於手下4艘威力巨大的戰列艦未能看清信號而掉隊10多海里,結果,貝蒂對希佩爾本來是10∶5的實力降為6∶5。
15時45分,日德蘭海面,英德海軍的兩支前衛艦隊成同向異舷的航行狀態,由於貝蒂在速度上稍快一些,他和希佩爾的距離越來越縮短。與此同時,雙方的主力艦隊――傑利科距此約20海里,舍爾距此約40海里。但在希佩爾的引誘下,貝蒂逐漸向舍爾所在的海域接近,而他自己卻渾然不知。當然,希佩爾也不知道在貝蒂艦隊之外,還有一支由傑利科海軍上將親自率領的規模更龐大的英國艦隊,也正向這里駛來。15時48分,希佩爾命令命令各艦向21000碼之外的貝蒂艦隊開火,隨著德艦發出的第一批炮彈,雙方前衛艦隊之間的戰斗終於打響了。
由於德艦採用了先進的全艦統一方位射擊指揮系統,火炮命中率遠遠高於英艦。另外,德軍的穿甲彈也優於英軍。雙方交火後,德艦的第一次齊射就命中了貝蒂的艦隊,貝蒂的旗艦「獅」號頻頻被擊中。16時,一枚穿甲彈洞穿中「獅」號中部炮塔,並在塔內爆炸,引燃了火葯袋。就在千鈞一發之際,雙腿已被炸斷的炮塔指揮官哈維上校掙扎著通過傳聲管下令向彈葯艙注水,才使2.6萬噸的「獅」號免遭覆沒的厄運。戰後,哈維上校被追授維多利亞十字勛章。
16時5分,英1.9萬噸的戰列巡洋艦「不屈」號被2枚穿甲彈擊中,發生了驚人的大爆炸,不久就連同艦上1017名官兵沉沒了。之後,希佩爾下令集中火力猛轟英戰列巡洋艦「瑪麗皇後」號,使這艘2.635萬噸的超級無畏戰艦連中數彈,爆炸後一折兩段,迅速沉沒,全艦1275人僅有9人生還。
在短短幾十分鍾內,英戰列巡洋艦艦2沉1傷,而德軍只損失了2艘小型驅逐艦。力量對比迅速發生逆轉,英軍的形勢岌岌可危。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掉隊的4艘英戰列艦趕到,巨炮怒吼,彈如雨注,總算把貝蒂從困境中解脫出來。
在英戰列艦大口徑火炮的轟擊下,德國艦隊有些頂不住了,希佩爾指揮他的戰艦,向東邊打邊撤,貝蒂緊追不舍。直到發現迎面而來的德國大洋艦隊主力時,才發覺上當,急令他的艦隊北撤,同時向傑利科發電呼救。舍爾見狀下令艦隊全線追擊,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釣上的「魚」,也是他人布下的誘餌。希佩爾則復仇心切,轉身率領他的艦隊沖在最前面。
18時左右,傑利科的主力艦隊從東北方向殺入戰場,發現了德大洋艦隊的位置。傑利科立即命令艦隊變換戰斗隊形,採用海戰中慣常的「T」字頭戰術,24艘戰列艦很快排成一條1.5萬碼長的作戰單行,向東南方向的德大洋艦隊猛撲過去。貝蒂艦隊也調轉航向,與希佩爾艦隊展開激烈的搏殺。18時20分,希佩爾的旗艦「呂措夫」號被英艦密集的炮火擊中。而英國的2艘老式裝甲艦也被德國的戰列巡洋艦擊中,一炸一沉;18時33分,1.7萬噸的英第3戰列巡洋艦中隊旗艦「無敵」號又被德艦擊中,當即炸成兩段,艦隊司令胡德少將連同全體艦員一同沉入海底。但英國艦隊的損失並沒有影響主力艦隊在數量上的優勢,加之傑利科成功地運用「T」字頭戰術,充分發揮了他的艦炮火力。而德方一艘接著一艘的排成縱行的戰艦,由於前面的擋住了後面的射界,所以在發揮火炮威力方面大大受到了阻礙。更加不利的是,提前轉向的貝蒂艦隊,已經開始插入德國艦隊的後方海面, 面對困境,加上英國水兵俘虜的供詞,舍爾終於發現他所面隊的是整個英國主力艦隊。他沒有猶豫,果斷地命令各艦轉向右舷。根據這項命令,德國各艦都倒轉航向,作了個180度的急轉彎,撤出了戰斗。由於通往德國本土基地的航路被貝蒂艦隊切斷,大洋艦隊只得向西南方向行駛,這就是說大洋艦隊跑得越遠,離東南方向本土基地也就越遠。舍爾見傑利科沒有實施追擊,判斷傑利科一定是把他的主力艦隊部署到自己的返航航線上去了,這比追擊更加可怕。於是,舍爾決定趁英國艦隊變換隊形時轉身殺回去,從主力艦隊的尾部實施突破,打破英軍封鎖,拼殺出一條血路,返回基地。一番琢磨之後,舍爾再次下達了全艦隊轉向的命令。他要打回去,與傑利科再廝殺一番。
晚上19時剛過,舍爾的艦隊在傑利科艦隊的左舷出現了。不幸的是,由於參謀們的計算誤差,德國大洋艦隊沒有沖向英國主力艦隊的尾部,而是直接撞入了英國主力艦隊的中央,戰場上又一次形成了對英國艦隊有利的「T」字行作戰態勢。大洋艦隊再度處於背向日落的方向,其輪廓清晰可見,而主力艦隊仍隱沒在煙霧之中。英國戰列艦在8000碼的距離開炮,德艦看不到英艦,只看到遠方炮口處的閃光。舍爾眼見大洋艦隊又一次陷入危急之境,立即下令施放煙幕和魚雷,並命希佩爾的戰列巡洋艦作「死亡沖鋒」,掩護主力轉向後撤。在煙幕和希佩爾的掩護下,大洋艦隊又一次脫離險境。當最後一批艦只從亂軍中沖殺出來時,屢建戰功的「呂措夫」號已千瘡百孔,無法繼續航行,被迫棄艦沉沒。戰列巡洋艦「毛奇」號上升起了希佩爾海軍中將的指揮旗。
20時,天色已漸漸地黑了下來,傑利科擔心受到德軍魚雷和水雷的攻擊,便沒有追擊,他打算先將舍爾艦隊圍堵在返回其本土基地的航線外,待天明之後再一舉殲滅。用他的話說,「那將是皇家海軍的一個精彩的白晝」舍爾同樣明白,如果他的艦隊未能在夜間沖出包圍,那麼天亮之後,他將不可能再有任何希望了。經過仔細分析和推算,舍爾決定轉向東南,趁夜從主力艦隊的尾部沖殺過去,然後經合恩礁水道返回基地。為此,舍爾把所有能用的驅逐艦都派出去攔截英軍主力艦隊,掩護大洋艦隊突圍。
按照舍爾的命令,德驅逐艦拚死一搏,如狼群一般,從不同的方向襲擊英主力艦隊,給英軍造成混亂和判斷失誤,使傑利科摸不清德國艦隊在哪個方向。23時30分,大洋艦隊和英軍擔任後衛的驅逐艦遭遇,由此演出了日德蘭大海戰的最後一幕。雙方藉助照明彈、探照燈和艦艇中彈的火光進行著漫無目標的射擊和沖撞。夜戰中,英國的戰列巡洋艦「黑太子」號誤以為向其駛來的幾個巨大黑影是友艦,便發出聯絡信號,結果招來4艘德國戰列艦的一陣齊射,「黑太子」當即變成一團火球。德國老式戰列艦「波梅恩「號、輕巡洋艦「弗勞恩洛布」號和「羅斯托克」號被英國驅逐艦的魚雷擊沉,還有1艘輕巡洋艦「埃利賓」號同已方戰列艦「波森」號意外相撞而沉沒。夜間戰斗驅逐艦的損失是:英軍5艘,德軍2艘。進而切斷了德國艦隊與本土基地的航路。
6月1日凌晨3時,德國艦隊終於從英軍封鎖線上殺開了一條血路,向合恩礁水域狂奔。合恩礁水域是出入德國大洋艦隊的基地――威廉港的必經之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海軍防禦英國艦隊的海上襲擊,在此布下了無數水雷。水雷陣極不規則,猶如謎宮。開戰以來,許多企圖偷襲威廉港的英國軍艦都有來無回,葬身雷區。要想通過雷區,只有德國海軍高級將領才知道其間唯一的一條狹窄水道。3時30分,時間已到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舍爾校對了一下羅盤方位,找到水道的入口,指揮他的艦隊排成一路縱隊,一艘緊跟著一艘安然通過雷區,向著威廉港駛去。大洋艦隊總算擺脫了英國主力艦隊!雷區外,隨後追來的英國主力艦隊只能咆哮著鳴炮,卻不敢越雷池半步。凌晨4時15分,英國海軍部給傑利科發來電訊偵察通報,告訴他舍爾的艦隊已安全通過了合恩礁水道,即將回到威廉港,失望的傑利科只好帶著他的主力艦隊悻悻地返回斯卡帕弗洛海軍基地。這場盛況空前的戰列艦海上龍虎鬥結束了。
海戰結束後,交戰雙方都宣稱自己是勝利者,以至於如何評判它成了世界海戰史上的一段著名公案。此戰英國艦隊共損失3艘戰列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戰斗噸位達11.5萬噸,傷亡6945人;德國艦隊共損失了1艘老式戰列艦、1艘戰列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戰斗噸位達6.1萬噸,傷亡3058人。英德雙方損失比近2比1。就戰術而言,德國人的確是這場海戰的勝利者,大洋艦隊向強大的英主力艦隊發起了勇猛的挑戰,希佩爾艦隊重創了貝蒂艦隊,舍爾准確的判斷和優良的航海技術,使他成攻地擺脫了占極大優勢的傑利科的追擊。然而就戰略而言,德國海軍沒能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全球海洋仍然是英國海軍的天下,大洋艦隊困在港內毫無作用,仍然是一支「存在艦隊」。正如美國《紐約時報》所評論的那樣:「德國艦隊攻擊了它的牢獄看守,但是仍然被關在牢中。」
日德蘭海戰是戰列艦時代規模最大也是最後的一次艦隊決戰。在這次海戰中,大炮巨艦主義遭到失敗。此後,德國和其它海上強國開始研發爭奪制海權的新型力量和探索新的戰法。二戰中出現的潛艇破襲戰和航母海空決戰正是這一探索的產物。
4. 一戰以前各國的人口和軍隊數量多少
1913年各大國總人口(單位:百萬人)
俄國175.1
美國97.3
德國66.9
奧匈52.1
日本51.3
英國45.6
法國39.7
義大利35.1
1914年列強陸海軍人員數量
俄國135萬2千
法國91萬
德國89萬1千
英國53萬2千
奧匈44萬4千
義大利34萬5千
日本30萬6千
美國16萬4千
5. 一戰時期各國軍費
一戰時期,歐洲各國軍費支出極其龐大,英國支出的軍費達到了歷史上最高的水平。根據英國統計局的統計,1914年英國的軍費支出達到了5.5億英鎊,1915年增加到了7.2億英鎊,1916年增加到了10.5億英鎊,1917年增加到了13.6億英鎊,1918年增加到了14.9億英鎊。
法國在一戰期間也投入了巨大的軍費,1914年法國的軍費支出達到了3.7億法郎,1915年增加到了5.5億法郎,1916年增加到了7.8億法郎,1917年增加到了10.7億法郎,1918年增加到了11.7億法郎。
德國也是一戰期間軍費支出最大的國家之一,1914年德國的軍費支出達到了4.2億馬克,1915年增加到了6.9億馬克,1916年增加到了9.5億馬克,1917年增加到了13.2億馬克,1918年增加到了15.3億馬克。
瑞士在一戰期間也投入了大量的軍費,1914年瑞士的軍費支出達到了7千萬瑞士法郎,1915年增加到了9.5千萬瑞士法郎,1916年增加到了12.4千萬瑞士法郎,1917年增加到了14.2千萬瑞士法郎,1918年增加到了14.9千萬瑞士法郎。
義大利也投入了大量的軍費,1914年義大利的軍費支出達到了2.6億義大利里拉,1915年增加到了3.9億義大利里拉,1916年增加到了5.3億義大利里拉,1917年增加到了7.4億義大利里拉,1918年增加到了8.6億義大利里拉。
6. 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海軍情況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德兩國海軍在日德蘭半島以西斯卡格拉克海峽附近海域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海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對德國實行海上封鎖,使德國經濟陷入困境。為打破封鎖,德國海軍決心同英國海軍決戰。英國海軍從截獲的無線電報中得知德海軍即將出海,乃先於對方派出艦隊前往迎擊。
雙方參戰兵力:英艦151艘(戰列艦28、戰列巡洋艦9、巡洋艦33、水上飛機母艦1、驅逐艦79、布雷艦1);德艦110艘(戰列艦22、戰列巡洋艦5、巡洋艦11、驅逐艦72)。
1916年5月30日22時許,英前衛艦隊(戰列巡洋艦6)自羅賽斯出航東駛,德前衛艦隊(戰列巡洋艦5)於5月31日2時由亞德出航北駛。5月31日下午,雙方前衛艦隊在斯卡格拉克海峽附近海域遭遇,英艦轉舵自西北向東南駛去,德前衛艦隊判斷對方有斷其歸路的企圖,乃轉向回駛。15時20分,雙方呈同向異舷機動勢態,德艦先行發炮攻擊。戰至一小時後,英艦「不倦」號和「瑪麗王後」號先後被擊沉,德艦「獅」號、「虎」號亦中彈受傷。此時,英海軍4艘戰列艦趕來支援,德國大洋艦隊司令R·舍爾也率主力艦隊趕到。英前衛艦隊見勢不利,遂北撤,企圖與己方艦隊主力會合後再戰,德艦隊乘勝追擊。
下午5時許,德英主力艦隊相遇,在德艦隊先導艦轟擊下,英裝甲巡洋艦「武士」號在德艦炮火下爆炸沉沒。德艦「威斯巴登」被英艦炮火擊中下沉。6時半以後,英主力艦隊強大炮火襲來,德艦隊前鋒艦只幾乎全部被擊中失去攻擊力,但德戰列艦「呂措夫」號和戰列巡洋艦「德芬格爾」也以准確火力將英巡洋艦「常勝」號炸成兩截,該艦隨即沉沒,1026名官兵全部喪生。
一小時後,英艦以強大火力在交戰中漸占優勢,德艦隊見眾寡懸殊,勢難取勝,遂在夜幕掩護下,釋放煙霧撤退。在撤退中,德戰列艦「黑森」號(17000噸)將德輕巡洋艦「埃爾平」號(4000噸)撞沉。英裝甲巡洋艦「黑王子」號被德戰列艦擊沉。德老式戰列艦「波墨恩」號被英驅逐艦魚雷擊沉。此時雙方主力艦隊均已退出戰斗,由小型軍艦互相進行魚雷攻擊。6月1日凌晨,德艦隊終於突破英艦隊攔截,駛返威廉港,英艦隊追之未及。海戰歷時12小時結束。
日德蘭海戰是英德爭奪海上霸權的一次較量,也是歷史上交戰雙方使用戰列艦編隊進行的最後一次海戰。雙方參戰官兵在10萬人以上。英國損失艦船14艘,陣亡官兵6097人;德國損失艦船11艘,陣亡官兵2545人。就戰役勝負得失而言,德國海軍略占上風。但就戰略意義而言,英國仍保持了對德國的海上優勢,德國企圖打破英國海上封鎖的目的未能實現。
一戰爆發時波羅的海艦隊擁有戰列艦4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64艘(新型1艘,老式雷擊艦50艘)、潛艇14艘-其中訓練用6艘、布雷艦6艘、佈雷艇30艘、炮艦6艘等。德軍艦隊擁有巡洋艦9艘、驅逐艦16艘、潛艇4艘。黑海艦隊擁有戰列艦5艘(另一搜老式的「格奧爾基-波別多諾謝茨」做為後備)、巡洋艦2艘、驅逐艦29艘(新型9艘)、魚雷艇17艘、潛艇6艘、布雷艦2艘、炮艦3艘等;另在建造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4艘、巡洋艦2艘、潛艇4艘。太平洋分艦隊有9艘建於04-06年的潛艇。1916年7月正式成立北冰洋區艦隊,1917年底有戰列艦1、巡洋艦2(1艘在英國利物浦修理)、驅逐艦6(2艘在英國利物浦修理)、潛艇3、掃雷艦10、布雷艦1、掃雷艇33、船27。18年8月2日主要艦船被英法美繳獲,僅余小部分。由於日俄戰爭中的損失和一戰爆發時未能步入正軌的造艦計劃。一戰時沙俄海軍實力相當空虛。 而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阿芙樂爾」號。十月革命的功臣。 一戰爆發時,英國海軍編有本土艦隊、地中海艦隊、遠東艦隊和後備艦隊,總兵力19.5萬人,作戰艦艇主要有戰列艦12艘、戰列巡洋艦3艘、航空母艦8艘、重巡洋艦15艘、輕巡洋艦49艘、驅逐艦119艘、護衛艦64艘、掃雷艦45艘、潛艇69艘,總噸位約130萬噸。而同期德國海軍編有戰列艦隊、偵察巡邏艦隊和潛艇艦隊,總兵力約16萬人,作戰艦艇主要有戰列艦2艘、戰列巡洋艦3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6艘、驅逐艦22艘、護衛艦20艘,潛艇57艘,總噸位約3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