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倫敦著名景點有哪些
倫敦的景點有很多,其中較為著名景點有:
1、大本鍾。大本鍾英國國會會議廳附屬的鍾樓,倫敦著名的古鍾。建於1859年。安裝在西敏寺橋北議會大廈東側高97、5米的鍾樓上,鍾樓四面的圓形鍾盤,直徑為6、7米,是倫敦的傳統地標。
2、白金漢宮。白金漢宮是英國的皇家宮殿和國王辦公的地方。 白金漢宮位於倫敦威斯敏斯特自治區,是倫敦的一處重要旅遊景點。
3、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成立於1753年。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4、溫莎古堡。溫莎城堡位於英國伯克郡的溫莎,是世界城堡中最大的一個。溫莎城堡的歷史可以回溯到威廉一世時期,城堡的面積大約有4萬5千平方公尺。
『貳』 英國有哪些著名景點值得一去
——大笨鍾
泰晤士河畔議會大廈的北面,聳立著高高的鍾樓,鑲有大鍾,名為大笨鍾。每隔1小時,大鍾根據格林威治時間發出沉重而鏗鏘的響聲,在數英里之外也能聽到鍾聲的回盪。
1859年,大鍾由當時的英國大臣本傑明·霍爾爵士監制,大鍾共重21噸,鑄造時耗資2.7萬英鎊。
大笨鍾被視為倫敦的象徵,凡到倫敦觀光的人,無不想到鍾樓周圍,站在議會橋上欣賞倫敦這個獨具一格的建築。
——倫敦塔
倫敦塔始建於1078年。它在歷史上既做過王宮,也做過法院,後來又是一所監獄。倫敦塔佔地7.2公頃,周圍用巨石築成一道厚實的城牆。城牆上有許多炮台、箭樓,四周是一條又寬又深的護城河。
倫敦塔現在已經成了對外開放的博物館。塔內有個珍寶館,觀眾可以看到英國歷代國王的王冠、王室珍藏的金銀珠寶。倫敦古堡中還有一些身體肥胖稱為「渡烏」的大烏鴉,有專人飼養。倫敦塔有千年的歷史,堪稱倫敦最悠久的古跡,遊客每年達200萬人。在出入口處遊人可以看到兩名身著古老王朝制服的禁衛,這些「古老衛士」們,成了遊客欣賞和攝影的對象。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位於倫敦中心,鬧區的格雷·拉塞爾大街北側。它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古羅馬柱式建立,氣魄雄偉、十分壯觀。這里珍藏的文物和圖書資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博物館所不能比擬的。大英博物館建於1753年,6年後正式開放,原來主要收藏圖書,其後兼收歷史文物和各國古代藝術品。
埃及館是博物館中最大的陳列室之一。陳列數量達7萬多件。在希臘、羅馬館有公元5世紀雅典女神的祀廟和古羅馬歷代皇帝的半身雕像。在西亞藝術館,陳列有歷名悠久的波斯文物和3700多年前巴比倫時代國王漢穆拉比賜於貴族的兩塊地界碑。最引人注目的是東方藝術館,這里除中亞、南亞和日本的文物外,大部分是中國的歷代稀世珍品,為數達兩萬多件。
大英博物館的藏書在世界上也久負盛名。有大量的英國和世界的經典文獻、書籍、手稿、檔案,不少是僅存的珍本。除英文外,還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土耳其文、梵文、印地文、蒙文和中文等許多種文字的書籍。僅中國書刊就有6萬多種。
歷史上許多學者、名流、政治活動家都曾在大英圖書館博覽群書,進行研究和寫作。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卡爾·馬克思移居倫敦後,數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終於完成了不朽的巨著《資本論》。
——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紀號稱「篤信者」的英王愛德華建立的。教堂的主要特點是大門處有一對塔樓。教堂自建以來,一直是英國歷代國王或女王加冕禮典和王室成員結婚的場所。英國歷代國王死後,大部分葬在這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許多名人死後,在教堂也佔有一席之地。英國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稱為「榮譽的寶塔尖」。現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但是名人的墓地,而且是難得的「歷史博物館」。
——馬克思墓地
1956年3月14日,英國工人和各國***合力重建了馬克思墓。新的馬克思墓在公墓東北角略寬敞的地方,墓用花崗石修建,呈方柱,高8英尺,碑頂安放4英尺高的馬克思銅鑄頭像。墓碑正面上刻著金光閃閃的大字:「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下方鐫有馬克思的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造世界。」
——格林威治
格林威治位於倫敦東南的泰晤士河畔,這里有昔日的皇家天文台、國家航海博物館、皇家海軍學院以及風景秀麗的公園。格林威治久負盛名,近100年來,各國出版的地圖都以經過倫敦格林威治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經度的起點,也是「世界時區」的起點,並用它的計時儀器來校準本國時間。站在格林威治瞭望台上眺望,泰晤士河岸的絢麗風光一目瞭然,倫敦的景緻也一覽無余。
——中國城
「中國城』地處倫敦的索霍地區,倫敦最繁華的牛津街和攝政街在此交錯,英國人把這塊方圓不足1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稱為「中國城」,又曰「唐人街」。「中國城」即無高層建築,也沒有豪華的大公司,幾乎所有建築都比較矮,在「中國城」除少數是外國人經營的商店和酒吧間外,幾乎是華人的天下。漫步「中國城」,一間間用漢字書寫的商號目不暇接。「中國城」的華人,大部分來自香港、東南亞,也有少數是從上海、北京、江蘇等地去的。每逢新春佳節,「中國城」張燈結綵,男女老幼穿上新裝,互相道賀「恭喜發財」,男女青年舞龍耍獅,表演中國雜技,一片歡騰景象,吸引不少當地居民和外來觀光者。
——莎士比亞故鄉
世界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故鄉是艾瑪河畔斯特拉斯福。人口僅兩萬人,但遊客每年達150萬人次。人們來此的主要目的是要看一看莎士比亞誕生、工作、生活和安息的地方。莎士比亞的故居坐落在亨利街,它是一幢典型的兩層木房,古雅莊重。房子的右側是「莎士比亞中心」,這所現代化的大廈既是圖書館也是檔案館,由美國及加拿大私人捐款建成。莎士比亞婚後住的房子叫「安妮·赫舍薇的茅舍」,房內布置仍盡量仿照當年模樣。莎士比亞熱愛自己的家鄉,死後就葬在聖三一教堂。
#旅英小常識:
討厭過問私事
去英國旅遊,千萬不要問人家「您去哪兒」、「吃飯了嗎?」中國人認為很熱情,英國人認為你很粗魯。更忌諱打聽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
不能加塞
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排隊上公交車、火車或買報紙,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砍價
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1、英國的電壓是多少?用什麼樣的插頭?
英國的電壓和各歐盟國家的一樣,是230伏。230-240伏之間的電器都可以正常使用。大多數220伏的電器也可以使用,最好向生產商確認一下。英國標準的插頭是三項的英插,在電器商店可以買到。
『叄』 英國標志性建築的介紹有哪些
英國標志性建築的介紹有:
1、聖保羅大教堂
1666年一場大火將原有的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毀於一旦。現存建築是英國著名設計大師和建築家克托弗.雷恩爵士營建的。工程從1675年開始,直到1710年才告完工,共花費了75萬英鎊。為了這一偉大的建築藝術傑作,雷恩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
2、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是英國的王宮,位於倫敦最高權利的所在地----威斯敏特區。東接聖·詹姆斯公園,西臨海德公園,是英國王室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王宮初建於1703年,白金漢公爵、若曼底公爵和約翰.謝菲爾德在這里建造了一座公館,並以白金漢公爵的名字命名。白金漢宮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展,現已成為一座規模雄偉的三層長方形建築。外國的國家元首和政界首腦訪問英國時,女王就在宮院中陪同貴賓檢閱儀仗隊。
白金漢宮前的廣場中央屹立著有伊麗莎白二世的高祖母維多利亞女王鍍金雕像的紀念碑。
3、西敏寺
雙塔聳立的西敏寺,正面看起來非常壯觀。「西敏寺」一名源自西元970年,一群聖本篤教會的修士在當時倫敦市修建修道院教堂,從此留名至今。歷代國王的加冕儀式、婚喪喜宴及國家大典等活動都是在這里舉行,甚至連王室的墳墓也幾乎都設在這里,此外,去多歷史上著名人物的墓碑或紀念碑也設在教堂內。
4、倫敦塔橋
倫敦塔橋是從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橋,也是倫敦的象徵,有"倫敦正門"之稱。該橋始建於1886年,1894年6月30日對公眾開放,將倫敦南北區連接成整體。
5、倫敦眼
倫敦眼是世界上首座、也曾經是世界最大的觀景摩天輪,僅次於南昌之星(Nanchang Star Observation Wheel,160m)與新加坡觀景輪(Singapore Flyer,165m)。它於1999年年底開幕,總高度135米(443英尺),豎立於倫敦泰晤士河南畔的蘭貝斯區,面向坐擁國會大樓與大本鍾的西敏市。
『肆』 英國標志性建築物
一、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英語:Buckingham Palace)是英國君主在倫敦的主要寢宮及辦公處,坐落於威斯敏斯特,是英國國家慶典和王室歡迎禮舉行場地之一,也是一處重要的旅遊景點。
在英國歷史上的歡慶或危機時刻,白金漢宮也是一處重要的集會場所。1703-1705年,白金漢和諾曼比公爵約翰·謝菲爾德在此興建了一處大型鎮廳建築「白金漢宮」,構成了今天的主體建築。
1761年,英王喬治三世獲得該府邸,並作為一處私人寢宮。此後宮殿的擴建工程持續超過了75年,主要由建築師約翰·納西和愛德華·布羅爾主持,為中央庭院構築了三側建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金漢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倫敦塔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本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敏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聖保羅大教堂
『伍』 英國巨石陣的秘密是什麼
英國「巨石陣」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巨石文物之一,但它同時也是人類幾大未解之謎之一。
2003年,英國考古學家在巨石陣附近發現一座古墓,墓主人是公元前2300多年前的顯赫人物阿徹,考古學家開始嘗試著把他與巨石陣聯系起來……
沒人知道誰建了、又為什麼建巨石陣。古老的傳說加上種種猜想,令巨石陣神鬼莫測。
英國的索爾茲伯里是一座歷史古城,距倫敦120公里。這座古城附近有個小村莊叫阿姆斯伯里,著名的「史前巨石陣」就坐落在這里。公元1130年,英國一位神父偶然發現了巨石陣,從此這座由巨大石塊構成的奇特建築,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
早在20世紀50年代,考古工作者就推斷,巨石陣至少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巨石陣的主體由幾十塊巨大的石柱組成,這些石柱排成幾個完整的同心圓。巨石陣的外圍是直徑約90米的環形土溝與土崗,內側緊挨著的是56個圓形坑,這些坑又叫「奧布里」坑。
巨石陣最不可思議的是處在石陣中心的巨石,這些巨石最高的有8米,平均重量接近30噸,更有不少重達7噸的巨石塊橫架在石柱上。
英國流傳著一個傳說:公元5世紀,亞瑟王的宮廷巫師墨林用神力從愛爾蘭運來巨石陣,作為紀念碑來紀念亞瑟王的部下。
傳說與推測
考古學家並不相信神力。他們認為,巨石陣出自人工之手。
17世紀,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曾派建築師調查巨石陣的來歷,建築師認為這是一座羅馬廟宇。公元前55年至54年,羅馬兩次侵入不列顛,並統治了近300年。但考古學家否定了這一說法。
1863年,英國一位宮廷醫生認為,公元8世紀到10世紀丹麥軍隊曾入侵英格蘭,巨石陣可能為他們所造。但經考證巨石陣建於公元前2800年,這一觀點也不成立。
1954年,一位攝影師拍攝到從巨石陣上空飛過神秘飛行物。1986年,又有人在附近發現UFO。十幾年後,一參觀者拍攝到UFO列隊飛過的鏡頭。UFO研究者認為,史前巨石陣很可能是外星人光臨地球的秘密基地。
1992年,英國人格登提出,史前巨石陣可能是經貿市場和運動跑道。考古人員確實在巨石陣內挖出金、銀、銅器具,但製造和使用時間是在巨石陣建成後約200年左右,格登的理論也被否認。
遠古計算機?
1963年,波士頓大學天文學教授霍金斯得出驚人推斷:巨石陣可預測及計算太陽和月亮軌道!
霍金斯查閱古書時偶然看到一段記錄:公元前50年,古希臘歷史學家迪奧德諾斯在著作中提到英格蘭有一座宏偉的太陽神廟,月亮神每隔19年光臨一次。
這段記錄是不是指在當地能觀察到月食?霍金斯等人用最先進的計算機得出結果,巨石陣確實能准確計算月食和日食的周期!他認為,巨石陣是一台人類最古老的石頭計算機。
霍金斯的理論引起了巨大震動。然而幾十年後,英國科學家又有了一種全新的解釋。
1997年,英國科學家發現,巨石陣具有令人驚異的聲學特性。科學家在一些巨石中放入錄音器材,發現組成巨石陣的巨大扁平石塊能非常精確地放射巨石陣內部的回聲,並將其集中於巨石陣中心,形成共鳴效應。
維塞克斯人
科學家們推測,巨石陣很可能是古代祭祀的場所。
17世紀,有人認為巨石陣是羅馬統治時期德魯伊教的祭祀場所。
相傳德魯伊教建造巨石陣的目的是獻祭太陽神。德魯伊教是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散居在不列顛、愛爾蘭等地的凱爾特人信仰的一種宗教。據說德魯伊教的形式和教義非常神秘。
英國國內共有900多座圓形巨石陣。研究人員認為,巨石陣無疑反映了一種宗教的力量。
英國考古學者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了大規模的考古挖掘,經過考證發現,在公元前4000至公元前3000年,巨石陣周圍是原始森林,一個叫維塞克斯的原始部落在那裡繁衍生息,巨石陣的最初建造者很可能就是他們。
遠古的墓藏
然而,二十多年後的又一次考古發掘,使巨石陣的建造者有了新的身份。
2003年,考古學家在巨石陣不遠處發現一座古墓,出土的陪葬品有100多件,包括金、銀、銅等裝飾品,陪葬品數量比同年代墓葬多達10倍。經考證,墓中的主人地位非常顯赫,他就是阿徹。
阿徹大約生活在公元前2300年,這個階段恰好是巨石陣形成的時期。考古人員發現,阿徹墓中的陪葬品大部分來自阿爾卑斯山,從阿徹遺留的牙齒形狀和損壞程度檢測看,他的童年是在阿爾卑斯山區度過的,他很有可能來自瑞士或奧地利一帶。
如果是阿徹建造了巨石陣,那麼被視為英國古老象徵的史前巨石陣將會是一名外來人的作品。
專家推測,幾千年前的維賽克斯人和阿徹都有可能參加了巨石陣的建造,但從他們分別生活的時代可以看出,巨石陣的建造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時期。
修建的歷史
巨石陣的建造經歷1000多年,在古英語中意為高懸在天上的石頭。
20世紀50年代,考古人員發現,巨石陣的建造期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可追溯至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但當時沒有巨石,只建造了一個能容納數百人的圓形土堤,土堤內挖出56個圓坑。
第二階段為公元前2000年的銅器時代初期,人們對巨石陣進口進行改造,鋪設了壕溝和兩道500米長的人行道。被稱作「斯泰申石碑」的四座石柱立在巨石陣內側。人們還在中央豎起兩圈藍砂岩石柱,但這項工程突然半路停止。
公元前1000年,進入建築的第三個階段,人們運來100多塊巨大的砂粒岩,建成有30多個石柱的外圈。在第三階段中期,在5座石碑坊的里側布置了許多藍砂岩石柱,其中藍砂岩的石柱殘存到了今天。
采運藍砂岩
這些巨石是怎樣從南威爾士採石場運到索爾茲伯里巨石陣的呢?
巨石陣的藍砂岩小的有5噸,大的重達50噸,來自400公里外的南威爾士普利賽力山脈。考古人員在採石場發現了廢棄的石斧和金屬工具,至少有2000多年的歷史。
在離巨石陣不超過30公里的地方,就有大量用於建築的普通岩石。建造者為何舍近求遠?有人認為這些藍砂岩在當時人們的心中,可能具有不同尋常的宗教意義。
專家經考證認為,藍砂岩是通過人力運輸來到巨石陣的,其中水路長300多公里。專家推測當時人們已能夠製造出載運巨石的船隻。
那40多公里的陸地行程又是怎樣進行的呢?研究人員認為,古人們利用樹木充當滾木和撬杠,有種樹木的樹皮可以製造結實的繩子。
1990年,專家試圖用幾千年前的工具和運輸方法運送一塊重達25噸重的巨石,但只將巨石移動了100米。1998年,英國考古學家朱利安決定用最古老方法運送一塊長8米,重40噸的巨石。為防滾木被巨石壓碎,他把滾木放在木軌上,並在軌上塗上油脂,130多名志願者很快就慢慢移動了巨石。實驗推測,當時建造巨石陣至少需要3000萬小時人工,所需人數在數千人以上。
未解的謎題
古人又是如何准確地豎立巨石,並將橫梁放到石柱頂部的呢?
古人在立石頭時,一般採用先挖坑再豎直的方法。朱利安採用這種方法進行實驗。但由於巨石太重,無法徹底使它垂直。最後,研究人員又設計出一個A字形支架,才使志願者們將巨石拉起。
建造巨石陣最艱難的是舉升橫梁。專家發現每塊直立石柱頂部,都有一個半圓形凸榫,凸榫被精確地裝入橫梁下鑿出的榫眼裡。
朱利安分析,古人可能採用「疊木法」舉升橫梁,即在離石柱1米遠的地方疊上木架,將橫梁慢慢移動到位,用長木木杠撬起橫梁一端,同時快速將墊木放到巨石下面,直到木架升到與石柱頂部同高為止。
如今,關於巨石陣究竟是如何建造的,人們還在繼續著推測和考證。
在漫長年代裡,巨石陣吸引著人們的目光,也許這是遠古祖先有意留給後人的一個巨大謎題。
『陸』 倫敦著名景點
1、白金漢宮
位於倫敦的白金漢宮是英國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宮殿之一,是英國女王的住所。白金漢宮通常在夏季八月至九月份女王不在的時候對外開放。如果想知道女王是否在宮殿,可以看樓頂的旗幟,如果掛的是英國皇家旗幟,那麼表示女王在宮殿,如果掛的是英國國旗,那麼代表女王不在宮殿。
2、倫敦塔
倫敦塔是倫敦的地標性建築,是一座著名的紀念塔。於1066年由威廉建造,位於泰晤士河上,在那個年代,既可以當做一個堡壘,又是通往首都的門戶。
3、大英博物館
博物館里陳列著大量非常精緻的古董,有超過1300萬件文物。有來自印度、中國、歐洲和其他地方的無價之寶。有很多文物是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從中國掠奪的,這點還是非常氣憤的,希望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的時候,能歸還給我們。
4、大本鍾
大本鍾也叫伊麗莎白塔,修建於1858年,是倫敦最大的壁掛式鍾,每個小時整點都會報時一次。
5、聖保羅大教堂
聖保羅大教堂的歷史非常悠久,這座教堂前前後後修建過5次,前幾次因為突發大火等原因被損壞了,現在這座教堂是由英國建築大師克里斯托弗·雷恩在17世紀設計並重建的。
6、倫敦眼
可口可樂倫敦眼,世界上第一座摩天輪,是為了慶祝2000年世紀之交修建的,是歐洲最大的觀光摩天輪。高135米,坐在它的玻璃膠囊上可以觀看這個城市最壯麗的景色。
7、邱園
英國皇家植物園林也叫邱園,園林里的植物類別非常豐富,地球上已經知道的植物種類將近八分之一都可以在這個園林里找到,差不多五萬多種植物,是世界上植物種類最多的園林。
『柒』 「英國的脊樑」和英國最高峰分別是
最有名的山脈是奔寧山,它縱貫南北200多公里,號稱「英國的脊樑」,
但最高的山峰卻在蘇格蘭,叫本尼維斯,海拔1343米,差不多有泰山那麼高。
論國土,英國不算太大。英文中有一句成語:from
John
O』Groats
to
Land』s
End。
意思是「從英國的極北到極南」,似乎挺遠。
其實從John
o』Groats(蘇格蘭最北端的小村莊)到Land's
End(英格蘭西南端的蘭茲角),
直線距離還不到1000公里。加上海岸曲折,英國任何地點距海不超過120公里。
但是在這不算大的國土上,地形卻豐富多彩。東南多為平原丘陵,西北部則分布著山地和高原。
最有名的山脈是奔寧山,它縱貫南北200多公里,號稱「英國的脊樑」,
但最高的山峰卻在蘇格蘭,叫本尼維斯,海拔1343米,差不多有泰山那麼高。
英國最多的湖泊分布在湖區,即湖畔派詩人們生活過的地方,以及內斯湖(一作尼斯湖)那裡傳說有水怪出沒。
然而最大的湖泊,卻在愛爾蘭,叫訥湖(一作內伊湖),當然它比起我國的太湖、洞庭湖來要小多了。說起英國的河流,人們自然會想到泰晤士河,不過最長的河流卻要數塞文河,它源於威爾士,全長354公里。
這條河有著喇叭口似的河口灣,每當大潮湧現時,激浪排空,海水向河口倒灌,蔚為壯觀。
『捌』 英國有什麼標志性的建築物
我要把想說的話放在前面,然後再介紹英國標志性建築。
灣灣人民都很矯情,我們都知道,但是灣灣人來大陸旅遊說了一句話,我覺得就算我很討厭這些灣灣,也不能昧著良心說別人說錯了,他們說:大陸的景點只有名字是真的·······
中國人從古到今都是喜新厭舊,等回頭發現舊的值錢了,又後悔自己沒有保存。
想想那些文革時期被毀掉的堆積如山的文物,那些扒掉的古建築,為了緩解交通壓力扒掉的北京城牆和西安城牆,外國人聽說了都震驚了,中國人真有錢,真捨得。
時值今日,中國只有麗江和平遙古城入選世界文化遺書,再看人家歐洲,P大點國家,文化遺產一大串,連什麼造紙廠別人都留存完好。美國那種沒啥歷史的國家還有四個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愣是比中國多了兩,泱泱中華五千年·······說出去都有點丟人!
下面介紹英國的標志性建築。
白金漢宮,英國的王宮。建造在威斯敏斯特城內,位於倫敦詹姆士公園(St. James』 Park)的西邊,1703年為白金漢公爵所建而得名,最早稱白金漢屋,意思是「他人的家」。1761年由英王喬治三世購得,作為王後的住宅,稱為女王宮。1825年,英王喬治四世加以重建,作為王宮。從1837年起,英國歷代國王都居住在這里。
『玖』 英國有什麼著名的名勝古跡
1、布萊尼姆宮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是英國倫敦一座標志性的宮殿、要塞,選址在泰晤士河。倫敦塔曾作為堡壘、軍械庫、國庫、鑄幣廠、宮殿、天文台、避難所和監獄,特別關押上層階級的囚犯,最後一次作為監獄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世界遺產名錄》是1976年世界遺產委員會成立時建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隸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會上正式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其目的是為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被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地方,將成為世界級的名勝,可接受「世界遺產基金」提供的援助,還可由有關單位組織遊客進行游覽。由於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地方能夠得到世界的關注與保護,提高知名度並能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各國都積極申報「世界遺產」。
『拾』 英國著名建築物有哪些
1、大本鍾,英國著名的大本鍾又名威斯敏斯特宮鍾塔,是一個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是倫敦的標志性建築,始建於1958年一共花費34年才建成,大本鍾位於泰晤士河畔,塔高接近100米,是英國最受遊客歡迎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