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意大利世界杯出局是真的吗
意大利世界杯出局是真的。
北京时间2017年11月14日凌晨3时45分,2018俄罗斯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附加赛第二回合一场焦点战,意大利队坐镇米兰城圣西罗球场0-0战平瑞典队,两回合总比分0-1落败,自1958年世界杯至今,60年后再次无缘世界杯正赛,因莫比莱、沙拉维错过良机,卢斯蒂格解围击中自家门梁。
意大利60年首次无缘世界杯:自1958年世界杯缺席之后,意大利60年来从未缺席世界杯,他们连续参加了14届世界杯正赛。但现在,意大利确定无缘2018世界杯。
2006世界杯冠军三杰抱憾告别:德罗西、巴尔扎利、布冯三人是意大利2006年世界杯夺冠班底成员,三人也都表示在2018世界杯后从国家队退役。
MVP 林德洛夫:全场比赛意大利围殴之势,以各种弧线将球传入禁区,但瑞典以曼联球星林德洛夫为首的防线,真正做到了寸土不让。
首回合意大利客场0-1落败,晋级正赛形势严峻。意大利延续352阵型,中场核心维拉蒂停赛,文图拉派上三名奇兵:中场位置的那不勒斯球员若日尼奥,罗马球星弗洛伦齐出场,在锋线上,南安普敦球员加比亚迪尼披挂上阵。
比赛进程:
在圣西罗球场,意大利队历史上42战31胜11平保持不败。全场超过7.6万球迷用标志牌,排出了意大利国旗的颜色,营造出背水一战的气势。第6分钟,意大利左路传中到弧顶,弗洛伦齐右脚凌空抽射打偏。
第9分钟,帕罗洛禁区内停球时,被奥古斯丁松从身后推搡放倒,裁判拒绝吹罚点球,基耶利尼抗议判罚染黄。慢镜头显示,奥古斯丁松并未触球,双方身体接触切实存在。第12分钟,瑞典队禁区左路争球时,球打中达米安手部,裁判摇手示意不是有意手球,没有点球。第15分钟,若日尼奥直传身后,因莫比莱禁区右路小角度抽射打中边网。
雅克布-约翰森因伤被换下,前中超球员斯文森入替。第22分钟,克莱森的劲射被布冯稳稳没收。第27分钟,若日尼奥挑传禁区左路,因莫比莱低平传中无人碰到,坎德雷瓦距门10米处大力爆射,球高。第29分钟,弗斯贝里禁区内挑传,球打中巴尔扎利腹部后弹在他手上,弗斯贝里抗议,被裁判黄牌警告。
第40分钟,因莫比莱禁区右路接到传球后,右脚大力劲射,门将单掌一托后球慢慢滚向空门,后卫飞奔而至大脚解围。第41分钟,因莫比莱突至大禁区弧顶遇阻,帕罗洛左脚抢射打高。第45分钟,弗洛伦齐禁区左路穿裆过人后小角度劲射被门将用腿封出!
第47分钟,坎德雷瓦右路传中,达米安后点停球后被卢斯蒂格用膝盖撞翻,裁判不吹点球而是吹罚达米安手球在先。慢镜头显示达米安并未手球。第53分钟,达米安左路传中,弗洛伦齐禁区内凌空劲射,球贴着右侧立柱偏出!第58分钟,基耶利尼弧顶处的右脚推射被门将没收。
第61分钟,坎德雷瓦右路内切后的左脚抽射碰后卫后变线变为吊射,球贴着左侧立柱偏出!第64分钟,坎德雷瓦右路传中,因莫比莱前点起左脚凌空推射,球偏出右侧立柱。第66分钟,弗洛伦齐右脚外脚背传中,卢斯蒂格鱼跃解围打中门梁弹出!第77分钟,基耶利尼左路传中到后点,弗洛伦齐劲射打高。
第79分钟,贝罗蒂禁区内停下传中后与格兰奎斯特接触后倒地,裁判还是不予吹罚。第86分钟,贝罗蒂外围左脚低射打偏。第87分钟,头球摆渡,沙拉维距门18米处右脚凌空抽射被门将奥尔森奋勇扑出,随后帕罗洛接到弗洛伦齐右路传中头球攻门,球偏。补时第1分钟,意大利左路传中形成混战,格兰奎斯特手臂触球,意大利全队抗议,裁判不予吹罚。补时第3分钟,若日尼奥外围劲射打偏。
② 关于足球各种阵型的来源及介绍
欧洲篇
一、20年代~30年代阵式:1-1-9,2-3-5,WM(3-2-5)
起因:20年代越位规则的发明成为阵式变化的催化剂,几乎整个欧洲大陆都采用2-3-5阵式,奥地利是在’5 4世界杯仍采用2-3-5的国家。
变革者:查普曼(英格兰阿森纳俱乐部)
波佐(意大利国家队)
拉帕恩(瑞士国家队)
进程:查普曼对越位制的认识要领先他人一步,他对2-3-5进行改良,把中后卫放到两个中卫之间,两员内锋向中路靠拢,将这些位置用线连起来,就象英文字母W和M,阿森纳骄人的战绩让查普曼成为足坛的传奇人物。
波佐带领意大利首度夺取世界冠军(1934)时用的是2-35阵式,四年后波佐带队到法国卫冕,他并用了旧式的拖后中锋,在防守上加多一名狙击手,这种意大利式的WM战术被奥地利人拉帕恩进一步发展,他不要求两名内锋向中路收缩,两名中卫的分工更明确,一名盯住对方的中锋,另一名则在对方中锋向两侧分球时堵住对方的内锋突击。中场方面则撒回一名内锋,与拖后中锋组成球队进攻的核心,四名前锋则专职负责进攻。
二、40年代末~50年代初阵式:3-3-4起因:二战后意大利足球发展迅速,米兰双雄,尤文图斯和罗马大量引进南美和瑞典前锋,对意大利许多小型俱乐部造成巨大冲击。
变革者:罗科(帕多瓦俱乐部)
方尼(国际米兰俱乐部)
进程:罗科是第一位想到用严密的防守来防范明星外援的教练,他把拉帕恩伦称“瑞士门栓”的防守战术发扬光大,帕多瓦队把得分的希望更多倚靠他们迅雷不及掩耳的反击上。乌迪内斯学习这种阵式后也获益良多,由于3-3-4在实战中的成功,连大俱乐部也开始采纳,国际米兰教练方尼以防守为本的踢法让球队五十年代两度称雄意甲,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国际米兰迎来了多才多艺的教练赫雷拉,他生于摩洛哥,在阿根廷接受教育,在法国和西班牙的足球圈得到薰陶,他将足球天才和人盯人的战术整体结合在一起,结果他们一举夺得欧洲冠军杯和世界俱乐部杯冠军,这就是意大利人名闻于世的混凝土防守战术,直至八十年代中期萨基引入全方面的攻守平衡战术后,意大利人固有的安全第一的足球哲学才有所改变。
三、东欧奇葩—匈牙利“革命”50年代初
阵式:4-2-4,3-2-5(隐形前锋)
起因:欧洲大陆刻板的三后卫对足球发展产生越来越多负影响,实干的东欧教练决心为足球注入更多激情。
变革者:塞伯斯(匈牙利国家队)
进程:他们首先在位置上编好固定号码,中卫的号码是3号,左、右中卫的号码是4号和5号,一名负责进攻的中后卫与拖后中锋有机地联系,他们将对方的内锋吸引过来,然后己方向两名居中的前锋发动猛攻,他们的逻辑很简单,可是他们与现代足球的鼻祖英格兰两场交锋震惊了足坛,53年他们在温布利6:3大胜主队,次年英格兰回访布达佩斯,岂料输得更惨(1:7)
可惜匈牙利在’54世界杯决赛轻敌负于西德,后来苏联出兵镇压布达佩斯暴动,大批匈牙利球星流亡海外,这次足球革命难免给人遗憾。
四、英格兰卷土重来60年代~80年代阵式:4-4-2变革者:拉姆齐(英格兰国家队)进程:英格兰好不容易争取到世界杯的主办权,拉姆齐的这一发明对足球的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它几乎成为所有职业球队在本世纪内采用的阵式,首先,它确保防守有足够的人数,其次,中场有更多的主动权,为两名前锋提供充足的支持,而且对两名前锋的个人能力要求更高。
五、70年代阿贾克斯荷兰国家队
阵式:4-3-3变革者:科瓦克斯(阿贾克斯)
米歇尔斯(荷兰国家队)
虽然荷兰队和匈牙利队一样,是世界足坛的无冕之王,但他们发明的全攻全守足球确实掀起波澜,球王克鲁伊夫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流畅的传接穿插常常让对方不知所措,这类踢法对球员的个人能力要求极高,他们不仅仅要擅长阅读球赛,还要多才多艺。
六、90年代巴塞罗那
阵式:3-3-3-1
变革者:范·加尔(巴塞罗那)
进程:博斯曼法案的实施让财大气粗的俱乐部可以网罗各国精英,范加尔把大半支阿贾克斯的名将招揽帐下,再配上南美和南欧的技术型球星,他可以在排阵上游刃有如,不过这种踢法对后卫和单一中锋的要求特别高,所以巴塞罗那成绩有起复就不足为奇了。
南美篇
南美能与欧洲在足球方面平起平座。与他们阵式的演变亦步变趋有关,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三强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直至50年代初期南美三强基本上以2-3-5为主。
传统上穿5号球衣的球员都是力量主帅,攻守兼备的角色。阿根廷在这方面可谓一脉相承。无论他们的阵式怎样变化,他们却十分注重5号队员的培养,例如80年代的巴蒂斯塔,今天的雷东多和阿尔梅达。
巴西劲旅弗拉门戈的巴拉圭教头索利赫率先跳出2-3-5的模式,他把两名内锋撒回后防,1958年巴西国家队突然排出4-2-4的阵式,令世界大吃一惊,战术上巴西无特别过人处,然而他们拥有四名超级前锋的事实使这种阵式一下子风靡欧洲,巴西当时的天才球员有迪迪、瓦瓦、“小鸟”加林查和“一代球王”贝利。
阿根廷和乌拉圭花了近十年才发展他们自成一派的4-2-4阵式,他们都保留强壮的5号队员,巴西却不屑这样做,从民族性的角度上看,巴西人更讲究观赏性,相反欧洲移民占主导的阿根廷和乌拉圭更务实。
1962年世界杯巴西教练莫雷那认为球队年龄偏大,贝利又受伤,所以他不乐意使用冒险的4-2-4阵型,他把左边锋扎加洛(’98世界杯巴西主帅)撒回中场,变成4-3-3更讲究攻守平衡。4-4-2风行世界近20年后,84 ’欧洲锦标赛得主法国在阵式上有轻微的变化,但敢于向权威挑战的还是创造力丰富的南美人,当时许多教练认为三后卫无疑是自杀式的表现,阿根廷教练比拉尔多手中有新球王马拉多纳这张王牌,他大胆地采用了3-5-2阵式,86年墨西哥世界杯基本都在中午开球,高原反应和炎热的天气导致欧陆化的踢球难施其技,比拉尔多认为每队只用2名前锋,所以他用两名盯人中卫和一名清道夫已绰绰有如。这样就可以释放一名后卫,中场的人数增加到5个人,于是阿根廷在后防稳固的基础上加强中场的压迫力,因此纯粹把英格兰四分之一的失利归咎于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有失公正。
此后南美和欧洲的阵式互相影响,但没有明显的变化,一个资深球迷可以从欧洲五大联赛发现一些细微的演变,有人喜欢用4-5-1,有人倾向双后腰的平行站位,更多的教练习惯用一名前腰给双前锋以足够的支持。
自查普曼发明拖后中卫的WM战术,到今天的三后卫协防,足球阵式的进化刚好走了一个循环。
③ 94年世界杯,意大利队的主力阵容是
意大利首发阵容:
詹卢卡-帕柳卡、安东尼奥-贝纳里沃 、保罗-马尔蒂尼 、弗兰科-巴雷西、罗伯托-穆西 、罗伯特-巴乔 、德梅特里奥-阿尔贝蒂尼、迪诺-巴乔 、尼古拉-贝尔蒂、罗伯特-多纳多尼、达尼埃莱-马萨罗。
替补阵容:
路易吉-阿波洛尼、亚历山德罗-科斯塔库塔、洛伦佐-米诺蒂、毛罗-塔索蒂、卢卡-马切吉亚尼、安东尼奥-孔蒂、阿尔贝里戈-埃瓦尼、皮埃路易吉-卡西拉奇、朱塞佩-西格诺里、吉安弗兰科-佐拉、卢卡-布西 。
主教练:阿里戈-萨基
(3)瑞典什么阵型打意大利扩展阅读:
1994年第15届足球世界杯决赛圈比赛在美国举行,小组赛巴西力压瑞典头名出线,意大利则输爱尔兰、平墨西哥,以小组第三名身份惊险晋级16强。淘汰赛阶段,巴西连克美国、荷兰和瑞典,与意大利会师决赛,后者淘汰了尼日尔爾利亚、西班牙和斯托伊科夫领衔的大黑马保加利亚。
决赛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玫瑰碗球场进行,这里也是美国橄榄球运动的圣地,每年元旦或元旦次日这里将举行闻名全球的美国大学NCAA橄榄球冠军赛。
1994年7月17日比赛当日,94949名观众涌入玫瑰碗球场,见证巴西和意大利两大豪门的对决,双方此前各得三次世界杯冠军,胜者将独享世界杯夺冠次数最多球队的无上荣耀。
巴西队主力尽出,罗马里奥和贝贝托搭档锋线,马津霍、邓加和毛罗-席尔瓦的中场攻守俱佳,塔法雷尔、布兰科和阿尔代尔的防线淘汰赛仅丢两球;
意大利则由巴乔领衔,马萨罗出现在他的身侧,阿尔贝蒂尼、迪诺·巴乔组成第一道防线,巴雷西和马尔蒂尼坐镇后场,传奇门将帕柳卡把守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