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尼摩船长是怎样脱离困境的
1、冰山封路事件
当潜艇驶到南极时,一块冰山翻倒砸到了潜艇,潜艇一时找不到出路,陷入冰山封路的困境。他们的船封在冰层下面,船员面临压死或窒息的危险。尼摩船长一面鼓舞着大家,一面想方设法带大家脱险。
他们轮流用铁镐凿底部厚10米的冰盖,又用开水喷射,将潜艇拉到挖好的大坑里,灌满储水舱,增加潜艇的重量,压碎了底部最后两米的冰层,终于脱困。
2、搁浅,土着人围攻
在通过拖雷斯海峡时,潜艇因为触礁而搁浅,他们在旁边的小岛上逗留了两天,却遭到了土着人的围攻,他们赶紧逃进小艇,可是土着人依然紧追不舍,这时候,尼摩船长很机智得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把铁栏杆通了电,击退了土着人。
3、同鲨鱼搏斗
当潜艇行驶到锡兰岛时,阿龙纳斯接受了尼摩船长的建议,步行到海底养珠场观看印度人在海底采珠。忽然,有条巨鲨向采珠人扑来。
尼摩船长手拿短刀,挺身与鲨鱼搏斗,在尼摩船长被鲨鱼巨大的身躯所压倒,危在旦夕时,尼德.兰迅速投出利叉,击中鲨鱼的心脏,最后救了那个采珠人。尼摩船长还从口袋里取出一包珍珠送给他。
(1)海底采珠厂印度人如何脱离危机扩展阅读
人物介绍:
1、尼摩船长(Capitaine Nemo,又译内摩船长、内莫船长)是小说里的主人公,在书中并未说明其国籍。他的真实身份在《神秘岛》中才得以揭晓:其为印度的达卡(Dakkar)王子。
尼摩是个有正义感的反抗英雄,他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民主与自由。反抗失败后的尼摩选择了归隐大海,他曾经对阿龙纳斯说“海上极度太平。海洋不属于暴君。在海面上暴君们还能行使不公平的权利,他们可以在那里战斗厮杀,把陆地上的种种恐怖都带到海面上来。
2、皮埃尔·阿龙纳斯(Pierre Aronnax,又译阿罗纳克斯、阿龙纳克斯),法国博物学家,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教授,40岁,博古通今,在法国出版过一本书叫《海底的秘密》(Les Mystères des grands fonds sous-marins)。
他乘潜艇在水下航行,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康塞尔,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龙纳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
2. 海底两万里中采珠人死了吗
海底两万里中不幸的采珠人被船长救活了,尼摩船长还从衣服口袋中取出一个珍珠囊放在他手中。故事中,尼摩船长眼看采珠人深陷危险,不顾自己安危,与尼德·兰合力救下采珠人,充分反映出尼摩船长不失善良和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导读内容:
在尼摩船长的邀请下,“我”曾参观过神奇的海底世界。这一次,尼摩船长再次发出邀请,带“我”去观看采珠场。
我用地图一对照,发现它是锡兰岛,它是悬在印度半岛下端的一颗明珠。
【运用比喻】将锡兰岛比作明珠,突出了锡兰岛地理位置的独特,岛上风景优美,物产富饶。
尼摩船长又告诉我:“在孟加拉湾、印度沿海、中国海和日本海,都可以采到珍珠,但是产自锡兰的珍珠质量最好。每年3月是采珠季节。300多只船同时作业,每只船上有10人划桨、10人打捞。采珠人又分两组轮流潜入水中。他们两脚之间夹着重石,一根长绳系住重石与船相连,然后下潜到12米深的地方采珠。”
【语言描写】说明船长对珍珠的产地和采珠这项工作十分了解,同时也表现了采珠人工作的辛苦。
想到它们的巨颚,特别是那一排排尖利的牙齿,一下子可以把人咬为两截,我顿时感到腰部酸疼起来。然而,尼摩船长提出这种令人为难的邀请,口气却那么轻描淡写,就好像我们准备去某个森林里捕捉那些不会造成伤害的狐狸一样。
【语言描写】作者用极其丰富的想象,幻想“我”被鲨鱼咬后的痛苦与尼摩船长轻松、自然的态度相比,表现了“我”内心的担忧。
我拿起一本书来读,但总是走神,胡乱翻翻而已。
【细节描写】“我”无法专心看书,表现出“我”心神不宁,有些担心的样子。
“我?”加拿大人说,“一个职业鱼叉手?真可笑,这是我的职业的一部分。”
【神态描写】表现出了尼德·兰自信、兴奋的神情。
“至于我,只要给我一把鱼叉!此外,先生,您可能已经知道鲨鱼的构造有点儿特别,它们要转过身累咬住您,而这就给了您时间去……”
【语言描写】尼德·兰似乎对捕鲨很有一套。
尼德·兰和康塞尔早在那里了。
【叙述】尼德·兰是因为兴奋,想要快点去捕捉鲨鱼,所以早等在那里,而康塞尔是因为忠心,提前在那等“我”。
海湾的地位优良,适合于这类采珠工作。它躲避了最强烈的风,海面也从没有很汹涌的波浪;对于采珠人,这些都是很有利的条件。
【语言描写】交代马纳尔岛适合采珠的原因。
我们拿着短刀,此外,尼德·兰用手挥动一把鱼叉,这叉是他离开“鹦鹉螺号”之前放在小艇中的。
【叙述说明】尼德·兰兴致很高,表现出他对捕杀鲨鱼的期待。
我们跟着船长走,不久,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宽大的石洞,洞口四周的岩石上铺满各种海底花草。起初,我觉得这洞中很黑暗。我们跟着尼摩船长进入洞中,我的眼睛不久就习惯了这种黑暗。
【细节描写】海底的神奇与缤纷多彩展现在读者眼前。而船长对路径如此熟悉,说明他并不是头一次到这个地方,他对海底的很多地方都了如指掌。
我估计这只贝的重量有300千克。而这样一只贝可以有15千克的净肉。贝中有一颗珍珠,跟椰子一般大。
【数据说明】通过数字来直观地表现出这只贝的大小,用类比的方法更加清晰地表现出珍珠的硕大。
一块像面包一般的石头夹在两脚中间,绳索一头缚着石头,一头系在他的艇上,使他可以很快地潜到海底。以上就是他所有的采珠工具。
【细节描写】详细交代了采珠人简陋的采珠工具,突出了采珠人的艰辛与采珠工作的危险,表现了作者对采珠人的同情与怜悯。
忽然间,在这个印度人准备跪在水底下采珠的时候,我看见他做了一个惊骇的手势,立即站起,使劲往上一跳,拼命想浮上海面去。
【动作描写】印度人看起来有些慌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鲨鱼转过身来,眼看就要把印度人撕成两半。这时候,蹲在我旁边的尼摩船长突然站起来,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冲去。
【动作描写】可见尼摩船长身手敏捷、反应迅速,而且勇敢。
不幸的采珠人被救活了,尼摩船长还从衣服口袋中取出一个珍珠囊放在他手中。
【细节描写】尼摩船长送给采珠人珍珠,表现出他慷慨、富有同情心的一面。
当我把这一点想法向他提出来的时候,他口气稍微有些激动地回答我:“教授,这个印度人是一个被压迫国家的人民。我的心还在这个国家,直到我最后一口气,我的心也是在这个国家!”
【语言描写】反映了尼摩船长心系这个国家,也看出他尊敬、爱戴这个国家的人民。
精华赏析
本章对采珠场及采珠作业进行了详细地介绍,让人了解到采珠人的辛苦和不易。珍珠虽然美丽,但在这美丽背后却隐藏着采珠人的艰辛,让人心生怜悯。
《海底两万里》作者是19世纪法国着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他的代表作是海洋三部曲,分别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凡尔纳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首先,我简述下本书的大概内容:故事开始在1866年,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头“大怪物”,引起了社会的恐慌,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应美国海军部长邀请,参与了“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海上追捕活动。驱逐舰林肯号在海上航行了半年,依然一无所获,正当他们返航时,捕鲸手尼德·兰发现了“海怪”,一番对峙后“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教授、仆人康赛尔,以及捕鲸手尼德·兰不幸落入海中,意外游到了这只“怪物”的脊背上,成了“怪物”的俘虏!原来,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潜水艇,名为“诺第留斯”号(又名“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途中经历了搁浅、土着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最后,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3. 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三次险情
1、海底森林
克利斯波岛。船长派人送来纸条,邀请他们三人到海底森林打猎。他们穿上潜水服,背上氧气瓶,手持特别猎枪,穿过换压舱,走入海底平原。船长举枪射杀了一只海獭,然后又射杀了两条海豚似的动物,满载而归。
2、遭遇土着袭击
在通过拖雷斯海峡时,潜艇因为触礁而搁浅,他们在旁边的小岛上逗留了两天。阿龙纳斯三人上岸寻找蔬菜和野味。他们打死了几头野猪,采摘了不少水果,当他们在沙滩架起篝火准备烧烤时,忽然受到当地土着的袭击。
他们慌忙逃回停泊在海中的潜艇,可是土着人乘上木筏,紧追不舍。即使阿龙纳斯他们爬上潜艇,下了底舱,土着人依旧围着潜艇,不肯散去。第二天一早,潜艇开舱换气时,土着人又爬上来船来进攻。可是他们的手一碰到栏杆,就惊叫着缩了回去,原来金属栏杆全部通了电。
3、海底采珠场
在斯里兰卡附近,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他们到海底参观采珠场。这里盛产珍珠,最大的价值可高达二百万美元。他们正兴趣盎然地观看印度人在海底采珠。忽然,一条鲨鱼张着血盆大口向印度人袭去。船长当即手持短刀,向前同鲨鱼搏斗。
危机时刻,鱼叉手尼·德兰掷出鱼叉,正中鲨鱼心脏。船长当即把采珠人托出水面,并赠送了一袋珍珠给他。由此尼摩船长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他实际上并没有断绝与人类的交往。
(3)海底采珠厂印度人如何脱离危机扩展阅读
赏析
《海底两万里》 是凡尔纳的代表作品之一,最能代表他丰富多彩的想象和慎密细腻的行文特色。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语言生动有趣,即是艺术的语言,也是科学的语言,对各种海底事物的说明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特别是那艘“鹦鹉螺”号潜艇,它诞生在真正的潜艇诞生之前,不仅让读者如痴如迷,事实上也给后来的工程师们在制造真正的实用潜艇时以有益的启发。
4. 在采珠场他们是怎么脱险的
具体脱险方法如下
潜艇驶入印度洋,在斯里兰卡附近,尼摩邀请教授他们到海底参观采珠场。这里盛产珍珠,最大的价值可达二百万美元。教授兴趣盎然地观看印度人在海底采珠。突然,一条巨鲨张着血盆大口向印度人袭去,尼摩当即手执短刀,挺身上前与鲨鱼展开搏斗,尼德·兰举叉相助,正中鲨鱼心脏。尼摩随即把采珠人托出水面,还从自己口袋里取出几颗珍珠送他。教授从心底敬佩尼摩舍己救人的精神,并由此知道尼摩事实上没有断绝与人类的交往。
《海底两万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全书共2卷47章。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和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