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人得抑郁症多少

英国人得抑郁症多少

发布时间:2025-05-24 11:11:00

⑴ 对失眠说再见!英媒总结了34个“睡个好觉”的小诀窍

据《每日邮报》报道,英国是一个失眠的国家。

睡眠委员会(Sleep Council)的数据显示,70%的人每晚睡眠时间低于建议的8小时,这将使我们面临严重的医疗状况风险,包括肥胖、心脏病、高血压、抑郁症和糖尿病。

大约三分之一的英国人经常睡不好觉,这给英国经济造成了数百万英镑的损失。

关于如何让自己做好睡觉的准备,坊间流传着无数的无稽之谈,每日邮报的一篇文章总结了34种帮助入睡的办法。

吃两个猕猴桃

猕猴桃不仅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还可能是有助睡眠的超级食物。

台湾台北医科大学的科学家给失眠症患者睡前一小时吃两颗猕猴桃。四周后,志愿者们入睡更快、睡得更香、睡得更久。

水果中超高的叶酸和抗氧化剂含量可能是原因之一。

两者含量低都与失眠有关,叶酸含量低也与睡眠脚动症有关。

忘记“睡前喝一杯”

酒精帮助你更快入睡。根据一项对科学研究的回顾,它还能帮助你在前半晚睡得更香。

然而,这些好处被晚上后半段的睡眠紊乱抵消了。

此外,你更有可能打鼾、流汗,半夜还得上厕所。

佩戴琥珀色眼镜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让一组失眠症患者连续七晚在睡前两小时内佩戴琥珀色眼镜。

四周后,他们被要求在接下来的七周内戴上透明眼镜。

结果发现,在佩戴琥珀色眼镜的晚上,他们的平均睡眠时间要长30分钟左右,也更 健康 。

多喝水

令人惊讶的是,睡前喝的那杯水并不是你晚上醒来的原因。事实上,原因更可能是轻度脱水。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醒来,因为你的喉咙很干。

根据自然水委员会(Natural Hydration Council)的数据,女性每天需要2升左右的水,男性每天需要2.5升左右。

晚上9点洗澡

有帮助的是,在你洗完澡后,你的体温会下降——这是入睡的必要条件。

当你浸泡在热水中时,血液会流动到皮肤表面,但当你从浴缸中出来桥塌时,那些扩张的血管会让你的身体迅速散发热量。

这有助于你的体温迅速下降,并鼓励你的大脑产生促进睡眠的褪黑激素。

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显示,晚上9点洗热水澡的人比早上洗热水澡的人睡得更快,而且享受的慢波深度睡眠也更多。

洗手

用温水洗手和洗热水澡的效果是一样的。拍干你的手,而不是擦干所有的水分。

当水分蒸发时,热量从皮肤表面散去,帮助你的身体降温。

丢掉洗碗机

根据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用手洗碗可以平静心情,减少压力。

那些“有意识地”这样做的人,花时间专注于闻洗涤剂的味道和感受皮肤上的水温,他们的焦虑水平下降了27%。

按摩你的脸

发表在《临床实践中的辅助疗法》(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Clinical Practi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20分钟的面部按摩不仅会让人昏昏欲睡,还会降低血压。

使用润肤霜或晚霜,先在眉毛之间按压。然后手指向上滑动,在前额上来回滑动,重复几次。

接下来,从鼻子到脸颊和耳朵按摩,然后从嘴巴到下巴。最后从锁骨向上抚摸你的脖子。

上墙去!

试试瑜伽体式纳消雀,比如Viparita Karani(腿向上翘)。它很简单,被认为有助于降低心率和鼓励放松。

先坐在地板上,一只屁股靠着墙壁。

然后把你的身体转开,面向墙壁,保持你的臀部靠近墙壁,抬起你的腿靠在墙上休息,同时轻轻地把你的背部放回地面。

如果必要的话,膝盖可以稍微弯曲。保持这个姿势几分钟。

靠窗工作

《临床睡眠医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洞早在工作日,坐在窗户旁边的办公室职员平均每晚比坐在没有窗户的办公室里的职员多睡46分钟。

暴露在自然光下有助于生物钟与昼夜节律保持一致。

同样,缺乏阳光会使我们感到沮丧或焦虑,这也会导致失眠。

静下心来听古典音乐

在《高级护理》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学生们连续三周每晚在睡前听45分钟轻松的古典音乐。

他们都比不听音乐的人更早入睡,睡得更好,睡得更久,经历的抑郁症状也更少。

沉浸在薰衣草香气中

一项研究发现,吸入薰衣草精油可以降低血压和心率。

另一项研究显示,房间里有精油气味的人对自己睡眠质量的评价比那些房间里有安慰剂气味的人高20%。

试着在枕头上喷点薰衣草喷雾,睡前使用薰衣草喷雾器,或者在手腕、脖子、胸部或太阳穴上滴几滴精油。

或者你也可以在滚烫的法兰绒上滴几滴,然后盖在脸上吸气。

或者,在你的浴缸里滴几滴薰衣草油,或者在莲蓬头上绑一根新鲜的薰衣草枝——热水会释放植物的精油。

摇晃你自己

成年人和婴儿都觉得被摇着入睡是一种安慰。

日内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摇床(类似吊床)上小睡的成年人入睡更快,与深度、宁静的睡眠相关的脑电波活动也更多。

这表明摇晃的动作有助于将脑电波同步到与睡眠相关的模式。

要么在睡前坐在摇椅上,要么试试这个练习:站直,双脚与肩同宽。

然后把你的体重转移到脚跟,这样你的脚趾就会离开地面。

接下来,把你的重心转移到脚趾上,这样你的脚后跟就会抬起。

继续缓慢平稳地摇晃几分钟,同时深呼吸。然后上床睡觉。

写一个待办事项清单

在熄灯之前,记下接下来几天要做的事情。

发表在《实验心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要求一组人花五分钟写一份待办事项清单。另一组必须写下他们在过去几天里完成的任务。

写待办事项清单的那组人在15分钟左右就睡着了,而另一组人平均入睡花了25分钟。

清单越详细和具体,它的创建者就越容易睡着。

用这种方式“卸载”可以帮助你的大脑从责任中解放出来,当你想睡觉的时候,你就不会再去想那些在你脑海里一圈又一圈的杂务了。

去“森林浴”

人们发现,日本人的这种习惯——在树林或森林中缓慢行走,观察大自然,吸入树木的芳香——有助于降低压力,增强免疫系统,改善人们的情绪。

一项研究还发现,在树林中散步可以提高睡眠的深度和质量。

或者把森林的气息带进来

或者,在香薰仪或扩散器中使用来自桉树、花旗松和雪松等树木的精油。

或者把植物放在你的房间里。研究表明,仅仅看树叶、玫瑰和盆景树就能减轻压力,放松身心。

喝绿茶

白天喝一点这个,因为它含有氨基酸茶氨酸,有抗压力的作用。一些日本研究发现,低咖啡因饮料不仅能降低压力,还能改善睡眠质量。

像布娃娃一样摇摆

这是一个简单的伸展运动,可以让你的大脑平静下来,释放紧张,帮助你放松下来。

抬起双臂站立,然后从臀部向前折叠,向下伸展到脚趾。

像布娃娃一样挂在那里。放松你所有的肌肉,让你的头垂下来。

感受一下肩膀的紧张感。

只要你感觉舒服,就慢慢地呼吸,让你的思绪漂浮。你也可以试着每次呼气时叹气。

研究表明,叹息的行为实际上可以缓解压力和肌肉紧张。

睡前冥想

冥想的人享受更高质量、更深层次的睡眠。

这可能有两个原因。

其一,定期冥想似乎会让你感到压力更小。

另一个原因是冥想可以显着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是一种诱导睡眠的激素。

试试睡前“100步”冥想。

首先,想象你在一个缓坡的山顶上。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飞舞。

然后开始下山,从100开始倒数,每走一步都要呼气。

让你的呼吸自然——不要试着比平常呼吸得快或慢,如果你走神了也不要担心。

凝视火焰

Trataka,或“瑜伽凝视”,指的是专注地把眼睛集中在一个物体上(通常是蜡烛的火焰)。

瑜伽专家声称它能帮助你入睡。

首先,点燃蜡烛。

坐在几英尺远的地方,火焰几乎与你的眼睛齐平(确保没有灯光,所以火焰保持稳定)。

正常呼吸,凝视火焰,不要眨眼,尽可能长时间。

当思想进入你的脑海时,要意识到它们,然后放手,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火焰上。

当你需要眨眼的时候,闭上你的眼睛,你会看到一个火焰的影像在你的眼睑上。

当图像褪色时,开始再次凝视火焰。

心存感激

忘了数羊吧。

每天晚上,写下或大声说出你一天中最开心的五件事。

它们可以很简单,比如喝一杯受欢迎的茶,或者在超市买便宜货。

英国和加拿大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写一本“感恩日记”,或者只是在睡前想想生活中什么是好的,都能帮助你更快更长久地入睡。

远离蓝光

与数字技术设备所发出的蓝光相比,红光具有更高的波长和更少的能量来干扰你的睡眠状态。

所以,如果你用夜灯,就换成红色的灯泡。

购买橙色或红色显示的数字收音机或时钟,而不是那些会干扰睡眠的白光和蓝光。

吃核桃

核桃含有睡眠荷尔蒙褪黑激素,所以多吃核桃有助于增加血液中的含量。

积极思考

“我很容易就睡着了。没什么了不起的!”

使用诸如此类的积极的陈述和肯定可以帮助改变你对睡眠的任何自暴自弃的想法。

我们的思想经常受到别人对我们说的话的影响。

例如,如果有人说“你看起来很累”,你可能会开始有这种感觉,即使你在那一刻之前一直保持清醒。

同样地,我们可以通过告诉自己乐观向上,鼓励自己积极地对待睡眠——把它看作是一种自然的、可以实现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你会担心不足的东西。

我们的大脑一直在形成新的神经连接。

通过定期重复关于睡眠的积极肯定,我们可以在大脑中创建新的路径,重新编程我们的大脑,使其对睡眠有不同的感觉。

这被称为神经可塑性——大脑改变和适应的能力。

一句忠告:肯定句必须用现在时态,不能包含否定句,如“不能”或“不愿意”。

试着在睡前刷牙时对自己说下面这些话。

当你大声说出这些话的时候,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或者在脑海中快速地回想:“我可以很容易地轻轻地、平静地入睡”,或者“我可以很容易地入睡,整夜都保持平静。”

每天晚上重复这些肯定的话,每天重复几次,让你的大脑相信你是一个多么好的睡眠者。

笑一笑

白天多笑会有帮助。

发表在《韩国成人护理杂志》(Korean Journal of Alt Nursing)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唱有趣歌曲和做“大笑练习”的老年人睡眠质量有所改善。

日本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看了喜剧DVD的哺乳妈妈的母乳中含有更多的睡眠荷尔蒙褪黑激素。

放弃糖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高糖饮食会让你失去做美梦的机会,因为高糖饮食导致的血糖水平飙升或骤降会让你坐立不安。

清新的空气

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比生活在空气更清洁地区的人睡眠质量更差的可能性高达60%。

这可能是因为污染会刺激我们的鼻子和喉咙,从而影响睡眠。也有可能是小颗粒设法进入血液,影响大脑睡眠的调节。

使用空气净化器。有些内置传感器,当空气质量下降时,比如外面交通堵塞时,传感器就会打开。

新的被单

床单不仅能吸收汗液和身体油脂,还含有死皮细胞:这些都是尘螨的完 美食 物,尘螨会引起过敏,扰乱睡眠。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一项调查发现,71%的人晚上睡在干净的床单上更舒服,所以每周要在高温下清洗床单。

去观鸟

花五分钟观察鸟类。

这可以是在花园或公园里,甚至当你坐在窗边时。

发表在《生物科学》(Bio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看到的鸟类越多,他们感到的压力或焦虑就越少。

检查你的药物

许多常用的药物会导致一些人的睡眠受到干扰。

这些药物包括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用于对抗高血压);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s),用于治疗抑郁症;以及用于治疗炎症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皮质类固醇。

此外,一些非处方药含有咖啡因。

而消肿剂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模拟肾上腺素的作用,导致紧张、心跳加快和失眠。

如果你感到担心,和你的医生或药剂师谈谈任何可能的替代方案,或者改变你每天服药的时间。

减少热量

辣椒素是一种活跃的化学物质,给辣椒带来辣味,可以提高体温。

最好在午餐时吃辛辣的食物,而不是在晚上。

在塔斯马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中,志愿者们在晚餐时吃了塔巴斯科辣酱和芥末。

他们的体温升高,入睡的时间比平时更长,深度睡眠更少,醒着的时间也比平时更长。

平衡生活的瑞典艺术

圣劳伦斯大学(St Lawrence University)的一项心理学研究显示,与那些没有被“东西”包围的人相比,生活在杂乱环境中的人入睡的时间更长,睡眠质量也更差。

试试瑞典禅宗般的拉格姆原理吧。

不要在卧室里放太多不必要的东西或装饰品。

通风、宽敞、清新的气氛让你躺下来放松。选择一个中性的调色板,呼应有机材料——凉爽的灰色、米色和白色。

增加维生素D

缺乏这种维生素与睡眠不好有关。

一项针对老年男性的研究发现,睡眠水平低的人很难入睡,而且他们的睡眠也不安稳。

另一篇发表在《营养神经科学》(nutrition Neuroscience)杂志上的文章,把维生素给了一组睡眠有问题的人,结果改善了。

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阳光对皮肤的作用。在秋季和冬季,考虑服用补充剂。

其他来源包括油性鱼类、谷类鸡蛋、果汁和乳制品。

你可以重新振作起来

即使睡了几个不好的晚上,你也能恢复过来。

科学家发现,人体有一个聪明的系统可以帮助弥补短时间的睡眠不足。

它会等到我们再次入睡,然后确保我们在较浅的睡眠阶段花的时间更少,而在深度睡眠阶段花的时间更多——深度睡眠阶段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得到恢复。

⑵ 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没有幸福感

一、现代人的悲剧

希望拥有幸福,是包括动物在内的所有生命最终极的目标。

在过去,按照绝大多数人的逻辑与先天自生的思维方式,会认为:只要我有钱,就一定会很幸福,没有理由不幸福。随着启蒙运动的大力倡导,西方人开始接受了一种理念,那就是:幸福不在于精神,而在于物质,如果到内在的精神上去寻找幸福,就等同于是在没有幸福的地方去寻找幸福,无异于缘木求鱼。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人们更是把发展的焦点转移到外在物质的极大丰富等方面。

但是,随着300年前近代文明的诞生,200多年前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到今天为止,现代文明一方面给我们创造了非常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同时也让我们面临着很多新的危机——哪怕物质越来越丰富,知识越来越多,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但我们却越来越不会做人,伦理道德的底线也越来越低,甚至沦丧到没有底线的地步。尽管很多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拥有庞大的财富,但很多人还是不幸福、不快乐、不开心。

现代文明基本不重视内在的充实,只知道一味往外去寻找幸福,因为方向错了,所以最后只能是空手而归、一败涂地。物质方面虽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发达程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但心灵危机也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

60年代的时候,欧洲与美国的科学家,开始研究人类的幸福指数这一课题。自从有了这个比较可靠的科学数据以后,人类的幸福指数却一直都在下滑。

美国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到2000年之间的40多年中,他们的收入翻了三番,但离婚率却翻了两番,青少年自杀率增长了三倍,犯罪率增长了四倍,监狱里的服刑人员增长了五倍,抑郁症患者增长了十倍……而且,初次罹患抑郁症的患者平均年龄,也从29岁下降到14岁;不仅成人会患抑郁症,连儿童都开始罹患抑郁症。抑郁症不但赶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而且还让人生病甚至死亡。据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抑郁症将成为全球公众健康的最大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也一直在下降。60年代的时候,西方曾做过一个调查,题目是:“你能够信任大部分的人吗?”有58%的美国人和英国人投了肯定票。但到了1998年,在回答同样问题的时候,能给予肯定答案的人只有30%。现在大部分的美国人认为:“现在我们没有办法知道谁是真正靠得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竞争、攀比、互不信任、互不沟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一切都为自己着想,导致了无穷的压力,从而导致了抑郁症的高发率。

2003年的《光明日报》报道:中国每年的自杀人数为20万,也即是说,每年都有差不多两个汶川大地震的死亡数字源于自杀,其中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据专家介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病人将像感冒一样普遍。

针对于此,专家推荐了一个快乐的处方:每天要保持开心的心态。

当然,每个人都知道,如果每一天都能开开心心,当然不会去自杀,不会去跳楼,但怎么样能够每天都开心呢?面对激烈的竞争,巨大的生活压力,怎么能保持愉悦的心态呢?

所以,我们有必要探讨、研究一下:为什么拥有了财富还是不幸福?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心灵危机?该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更自由、更健康、更幸福呢?

二、幸福痛苦与外在的关系

什么是痛苦和幸福?痛苦和幸福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人生科学与哲学上的重大课题。虽然有些哲学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但这个问题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人说:有稳定的收入是幸福;有些人说: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是幸福;有人认为:周游全世界是幸福……但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这些都不是幸福的本质。虽然有稳定的收入,就有安全感,在安全感的基础上,有可能产生一种短暂的幸福感,但收入本身却不是幸福,而只是产生安全感的一种客观因素而已。同样,和睦的家庭、旅游等等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工作压力,使人忘却感情的挫折,让我们得到比较舒适的感觉,但其本质却不是幸福。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幸福根本就不属于物质的范畴,而是一种内在的感受。这种内在的感受,有些时候和物质有关,有些时候和物质根本没有关系。痛苦也是一样,比如说,有些穷人就活得非常开心、非常幸福,很自由,很轻松。

现代医学通过脑部扫瞄发现,很多压力过高的人,比如企业老板、高级官员等等,他们脑部的很多部位,出现了断层。可见,在高度的压力下,人是没有办法幸福的,因为幸福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小空间当中,很多时候与外界没有关系。无论痛苦还是幸福,都无法与别人分享,也无法让别人替代。

所以,美国《新闻周刊》杂志曾提出一个问题:金钱和幸福,哪个最重要?

我想,对全世界70亿人口中的每个人来说,它都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按照过去的理念,有钱就是幸福,没有钱就是痛苦。但无数活生生的生活经验与科学数据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选择金钱最重要,终将很难用金钱获取幸福。所以,我们曾有的经验与观念都错了,虽然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掌握了很多的现代知识,却无法超越古人的智慧和经验。

本来每个人都是为了幸福而活着,怎样过一个比较有价值、有意思的生活,对当今时代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倘若忽略了精神上的营养,而仅仅注重物质单方面的发展,就会导致上述一系列的问题。当然,如果温饱问题解决不了,肯定很难有幸福感,这是肯定而不用质疑的。但二战以来,欧美和其它许多国家开展了154次问卷大调查。所有调查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金钱能够带来满足,但效果是最小的”。

尤其是到了一定的时候,物质财富与幸福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这一切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说得非常清楚了,只是西方人现在才发现而已。

三、痛苦的来源

就像治病需要观察病的来源,从而对症下药,治愈疾病一样,要消除痛苦,首先也要了解痛苦的来源。

除了物质以外,佛经里面提出了三种痛苦的来源:第一个是过度的欲望,此处所指的欲望有可能是对物质的欲望,也有可能是对名声、权力、地位等等的欲望。虽然普通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假如欲望超标,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压力,更多的不开心与更多的痛苦。

第二个痛苦的来源,是自私心。尽管普通人不可能没有丝毫的自私心,但假若对自私心无有管理、不加控制,它就会没有节制地无限膨胀,最后将导致更多的压力和痛苦。

第三个痛苦的来源,是执着。普通人都会有执着,但执着若是超过了界限,就不但不能带来幸福,而且会让我们更加痛苦。

只要有了这三个因缘,则即使拥有再高的地位、名声与财富都没有用,一定会饱受无限的痛苦和压力。

(一)过度的欲望,脱轨的列车

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欲望是发展的动力;从学佛的角度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诸如我要学佛、我要成佛、我要修行、我要禅坐等等也是一种欲望,但这些欲望不会给我们带来痛苦,而是我们发展的动力。不过,有些欲望,却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痛苦

欲望是如何导致压力与痛苦的呢?首先,欲望可以无限膨胀,而物质给我们带来的满足和兴奋却是有限的。关于这一点,既有科学的证据、佛教的证据,更有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说明。

比如说,对一个从乡下刚刚搬到城市的家庭成员来说,能第一次拥有一套小区公寓楼,他们会觉得兴奋不已、幸福异常,因为与乡下简陋的平房相比,简直是太舒适、太高级了。然而,过了半年、一年以后,这种兴奋与舒服,就会渐渐消失、渐渐衰退。当他们看的越多——很多看似与自己不相上下的人,住进了环境幽静的别墅、品质优良的高端住宅区等等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公寓楼心生厌倦,甚至心生不满。于是他们开始追求更好的住房,并为此承受了各种各样的压力,经历了无数的坎坷,等到终于赚到大钱买了别墅住进去,一开始也像当年从乡下搬到公寓楼时的心情一样舒畅,但当看到别人住着更好的别墅,开着高档的轿车时,满足感又被不平衡所代替。

由此延伸到一块手表、一个手机,任何以物欲为满足的幸福感,都是短暂而危险的。当一代代的高科技产品出来以后,必将 *** 人们更新换代的消费欲。当新鲜劲过了以后,又开始追求新的产品。就像苹果手机,本来已经有了第一代,但第二代出来以后,就再也对第一代不感兴趣,一定要买到第二代,否则就不够时尚、不够新潮,然后是第三代、第四代……

哪怕临终之际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仍然没有满足,最后就在充满抱怨、仇恨与不满的心态中离开人世。多么失败啊!

所以,用有限的物质,来填补无限的欲望空间,是永远不可能的。这只会让我们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不控制它、调整它,欲望会更加张狂,最终将会把我们撕得鲜血淋漓、痛不欲生。

有一个估计资料中说:每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受其中的软广告和硬广告影响,一周的消费一定会多出四个美元。虽然这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但逻辑上是说得过去的,因为广告的 *** ,会增加我们的占有欲,激发我们的虚荣心。

为什么有些物质条件很差的穷人会有幸福感呢?因为他们大多生活在偏僻、封闭的地方,周围没有什么有钱人,了解的信息很少,平时看不到太多的电视广告,可避免从中知道有钱人的生活状况,所以会阿Q似地以为,所有人的生活都和自己差不多。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需求,无论物质条件再糟糕,也非常安于现状,非常容易产生幸福感,如果没有什么外在的冲击,这种幸福感可以持续到死。但是,如果这些人走出了自己原有的生活圈,或看到了更多的广告,知道了有钱人的生活是什么样,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愤愤不平,从而失去原有的幸福。

心理学家现在才知道,佛教一直在这样教育我们,现实生活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所谓的幸福感,建立在满足感之上;当满足感消失以后,幸福感也将随之而衰退。这是谁都无法颠覆的自然规律。

我们必须要知道,自己努力发展的方向究竟是什么,是往健康、幸福发展,还是往不满、痛苦发展。如上所述,我们的痛苦与幸福,与外在事物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正面的心态获得正面的结果——幸福;负面的心态获得负面的后果——痛苦。

打个比方,每个人都想长寿,不愿意衰老,但长寿就是衰老的主要因素,衰老也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厄运,我们只能乖乖地去接受、去面对。面对衰老的威胁,有些人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而有些人却无法自制,越来越焦虑、空虚、恐惧,这都是自己的心态、意识创造出来的,与衰老本身并没有关系。

很多人认为佛教消极、悲观,这都是不了解佛教教义的偏颇之词,其实佛教既不过分悲观,也不过分乐观。佛告诉我们,要用正确的眼光去看世界、看人生,没有必要刻意地悲观,也没有必要过分地美化。如果把人生过于理想化,则不会有任何的危机意识,一旦发生不测,就难以接受、痛苦万分。

有个美国海军上将在越战中沦为战俘时总结出的着名心得就是:“乐观者最早死!”。他与一帮战友一起被关在监狱里。其中越乐观的人,就越容易先别人而死去,因为他们总是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他们会告诉自己和他人:圣诞节的时候我们会获得自由!结果圣诞节来了又走了,他们仍然没有获得自由。然后他们又会说:复活节的时候我们会获得释放!复活节来了又走了,他们仍然被关押着,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期望,之后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最后心碎而死。

所以,保持必要的危机意识,就会多一些面对压力与痛苦的能力。危机感不仅仅是一个观念,它还有一套训练方法。

用佛教的语言讲,这叫做修行。用现代的语言讲,这就是心理训练——训练、提升我们的心灵。如果不用这些方法去控制欲望,我们永远都得不到幸福感,因为在我们身边,永远都会有超过我们的强人、富人、高官、名人,我们习惯于比较、攀比的心态,怎会不让我们心生失落呢?

我个人认为,佛学是一个涵盖了心理学、哲学、科学的综合学科,任何世间学问与其他宗教,都无法超越它的深度、广度与价值。大家可以看佛教书籍,里面讲得非常透彻,对摆脱痛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离谱的自私,脱缰的野马

不幸福的第二个因素,是自私心。

每个凡夫生下来,就会有先天的自私心,加上后天受到有些文化的熏陶,自私心会变得更加强烈——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绝不愿意与别人分享。

本来分享是最大的幸福之源,如果懂得分享,则哪怕非常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会感受到分享过程中的愉悦与幸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而越来越亲密。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学会分享,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悲剧就不可能发生。可惜我们却认为,所有好的东西,都只能我一个人拥有,而不能属于别人。

比如说,一个小公司有十个员工,其中一个人的月薪增加了三百块,而其他人的月薪都没变化,这个人就会觉得很满足、很幸福。但如果是10个人的工资都同样增长了六百块,其中的幸福感就根本没有独自一人增长300块钱的幸福感强烈。按理来说,收入增长了两倍,应该获得两倍的幸福,但为什么幸福感反而有所下降呢?因为别人也有,所以不开心。如果其他同事的工资都增长了2000块,而自己的工资却只增长了1500块钱,虽然数量是300块的5倍,却不但不会得到5倍的开心,反而非常失落:凭什么自己比其他人少500块钱,太不公平了!

再比如,自己所在的某个圈子里有10个人,其中只有自己一个人拥有一辆非常高档的轿车,自己就会很有成就感、幸福感。如果后来圈内的每个人都买了同档次的轿车,自己还会有幸福感吗?没有了。此处的开心和不开心,与物质根本没有关系。其他朋友有轿车,并不会降低自己的轿车档次,自己在物质上没有什么损失,但精神上却会不开心。如果圈里的10个人当中,自己是第8个买轿车的人,那自己就不会有什么幸福感了,只是感觉很平淡,有了一个代步工具而已。如果自己是最后一个买轿车的人,则即使轿车拿到手,也不一定感到开心,只会有一种填补失落的发泄和解气。

这都说明我们都是自私的。只希望自己独占好东西,而不愿别人拥有,但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释迦牟尼佛在2500多年前,就把这些理念告诉了我们,但世人却不但不相信,还给佛教贴上了消极、悲观等标签。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人不但解决了温饱,而且拥有了巨大的财富,但现状我们都看到了。

我们要学会放下这些离谱的自私,否则我们的精神就会出问题。如果一生都为虚荣所驱使,我们就绝不会有幸福。虽然普通人不可能立刻放下所有的自私,但如果有人对如何放下自私感兴趣,则大乘佛法给我们推荐了非常多的方法,)通过大乘佛法的理念与训练方法去锻炼自己,我们就会逐步变成会关心别人、会分享幸福的人,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菩萨。

我们不能认为,菩萨就是泥塑的,高高在上、一动不动、不会说话、不会思维的佛像,这只是菩萨的形象,而不是真正的菩萨。真正的菩萨,也是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人。只要努力,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菩萨。当成为菩萨后,不会在小问题上与人计较,而是无条件地奉献,哪怕为了众生鸡毛蒜皮的事情,他都无怨无悔地甘愿奉献。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光荣、伟大的,因为没有自私与欲望,所以他们没有痛苦与焦虑,非常幸福自由。他们的无私奉献,不是说给别人听,或做给别人看,而是发自内心地、无条件地为众生服务,并且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所谓的服务项目,不但包括扶贫、当义工,最关键的,是让所有人明白世界的真相,人生的真相,让所有人彻底摆脱轮回痛苦——物质贫乏的痛苦,与精神空虚的痛苦等等。

菩萨与非菩萨的界限,就是放下自私心,从骨子里关心天下所有的生命。此处的生命,不单是人类,也包含了蚊子、蚯蚓等在普通人眼里根本不当一回事的小生命。因为,虽然从某些人的角度来说,动物的生命也许没有任何价值,但是对动物自己来说,却有着珍贵的生命价值。比如说,人类不希望有蚊子,认为蚊子是害虫,该被打死。但假如换一个角色,从蚊子的角度来说,他的生命却是异常宝贵的。我们没有资格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任何一个生命。

如果有害无利或弱小微贱的东西,都可以消灭。那假如真的有外星人,他们的智慧、知识都超过了人类。那么,当有一天比我们更有实力的外星人来侵略地球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也用上述逻辑来说服自己接受外星人的侵略与 *** 呢?我们还会不会说这是合理的呢?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既然如此,那我们又凭什么去杀害其他小生命,或伤害另一个弱势群体呢?

我们不能一切都从自己的立场去判断,永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永远都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就是佛教中名副其实的平等观。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所有悲剧,其衍生、发展的源头,就在于不平等。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佛教是所有文化中最和谐、最平等的文化。很多人因为不了解佛教,只是从外表上看到佛教的一些宗教色彩,而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也许不会同意这种说法,但相信对佛教有所研究的人,都会有同感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下决心,努力让自己有一天能成为有能力帮助别人的菩萨。当然,这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也许有人会说,我既没有钱,也没有名声,怎么可能帮助众生呢?有钱有势并不代表有能力帮助别人,无钱无势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帮助别人的条件。有一本书的书名,就叫《穷得只剩下钱》。我想,对不太了解金钱的人来说,这个题目也许有点别扭,既然有钱,怎么会是穷人呢?但了解金钱本质的人却知道,这话说得没错,有钱不是富裕的全部内容,没有钱也并不代表贫穷。即使没有钱,同样也可以给人以精神力量,让别人明白一些道理,之后从精神的痛苦中摆脱出来。

同时,我们也要反问自己,什么样的人才能完成拯救众生的工作呢?只有像释迦牟尼佛这种智慧已经发展到顶峰,把所有的自私、欲望等等都断除的人,才能完成这个工作。

打个比方,一个普通人要想成为大学教授,首先自己必须去念书,等具备了相当的知识与经验之后,才能胜任教书的工作。同样,要帮助众生,最好能先向释迦牟尼佛看齐。

当然,现代人在享受西方科学成果的同时,也接受了很多西方的垃圾文化。目前的现状,是我们越来越浮躁,连静下来坐一个小时都办不到,不想看书,更不可能禅修,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又如何能得到幸福呢?

我建议大家,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要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并落实到生活与工作当中,这样一方面对身边的人有帮助,另一方面自己也能活得很开心。

(三)过度的执着,无形的杀手

痛苦的第三个来源,是执着。

什么叫执着呢?

举个例子,两个人感情非常好的时候,其中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另外一个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就是在乎、执着的结果。很多家庭、夫妇之间的矛盾,都是执着产生的。如果有一天两个人真正分开了,互不关心、互不执着、形同陌路,则相互之间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无论对方对自己好不好,都无所谓,更不会紧张计较、频生痛苦。这就是没有执着的表现。

执着有很多层次,从高层次来讲,佛教认为,把周边的一切,包括人和物质,都看得非常实在,就是执着。执着会产生欲望,随后导致痛苦。

不要说佛教,包括科学都告诉我们,世界并不是实有存在的。

以颜色为例,物理学家告诉我们:“颜色不存在于物体的本质当中,而是在观看者的眼中,是由物体发射或反射出某种频率的光所引发的感觉。”物质的颜色,只是频率、波长不一的光波投射到我们的眼中而产生的幻觉,并不是真实、客观的东西。关于这一点,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就告诉我们了。但我们仍然会把衣服的颜色当作真实存在的东西,经常到商场去为自己搭配各种各样的颜色,并挑剔、嫌弃过时、老土的颜色。很多有钱人每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佩戴什么颜色的饰品,房间布置成什么颜色,都是由私人设计师或电脑选配的,可谓精心、讲究到了极致。为了变换衣服、房间的颜色,花费了很多的金钱,付出了很多的代价。

想必各位都看过《黑客帝国》,这个电影所传达的理念就是:整个世界不是真实的,而仅仅是一个电脑程序。将电脑植入人的大脑,然后通过程序来感知世界。虽然这是科幻电影,但该片的导演,是对佛教很有研究的。他拍摄此片最重要的意图,是想告诉大家:世界就像一个电脑程序一样虚幻不实。电脑程序一旦有变化,世界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电脑程序崩溃,世界就会瓦解。

佛告诉我们,就像晚上做梦的时候,在梦里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显得非常真实,与现实生活完全没有两样,但醒过来以后,才知道原来都是假的一样,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是一场梦,而且是一场多生累劫无法醒来的梦。除非有一天我们能学佛,懂得佛法的道理,之后像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恍然大悟或者顿悟,才能让我们从红尘大梦中醒来。虽然这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机会,但在懂得这些理念之后,我们就能把一切东西,像《金刚经》当中所讲的一样,当作“梦幻泡影”,那样就不会活得这么辛苦、这么累。

当然,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恍然大悟了,也不会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放弃家庭、放弃事业,消极遁世、不负责任。很多证悟了的菩萨,其外表可能是一个领导、一个商人或一个清洁工,但他们的内心却不会把世界看成实有的东西,而是随缘——随着因缘走。他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逃不脱因果循环的罗网,都不是随着我们的喜好而发展的,不会为人的意志所转移,该发生的就会发生,不是我们想有就有,想没有就没有的。虽然我们的主观意识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正常、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客观的处境,这样也能增强幸福感。

很多人因此认为,佛教也和其他宗教一样是唯心主义,其实佛教根本不是唯心主义,这都是不了解佛教的说法。

这些理念并不是教条,我们可以用现实中活生生的事例来证明:比如,用我们的肉眼去看,瓶子是静止的,瓶壁的分子之间也是紧致细密、没有任何空隙、不会漏水的。哪怕我们瞪着两只眼睛看一整天,也看不出瓶子在运动,但是,物理学告诉我们,瓶子是运动的,科学家称之为布朗运动,因为第一次发现这个秘密的科学家叫布朗。

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以前就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都在因果当中循环、生灭。

物理学是用运动来表述瓶子的状态,但佛教所用的生灭一词显得更加确切。譬如说,就像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样,原子核周边的电子一直都在围绕原子核运转,其运转速度可以高达上千公里每秒,物理学中称之为运动。我们可以假设,电子的转动是从东边出发,之后运转到南边,然后再走到西边、北边的位置上,或者是往相反的方向转动。但佛学告诉我们,实际上,经过东边的电子,根本不是经过南边、西边与北边的电子,因为东边的那个电子在位于东边的当下已经消失,后面的所有电子,都是新诞生的。所以,用生灭来描述更为精确。

同样,用我们的肉眼看楼房,包括地板、墙壁,都感觉是静止的,但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静止的楼房。我们看到的这么多的静止物体从哪儿来的呢?都是地地道道的错觉,来自于高速运转的一种错觉。所以《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既然一切都是幻觉,那我们还有必要这么执着吗?这样反复思考,就比较容易断除执着,这是佛陀给我们指出的缓和压力的方法。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我们自己的内心,也有它演变的自然规律。多年以来,现代科学忽略了精神领域的研究。即使有一点精神方面的研究,也才刚刚开始。但是,对我们个人来说,幸福与不幸福,却与内在的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要追求幸福,就需要正确的方法。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执着是痛苦的首要因素,物质等等都是次要的。所以,单靠外界的物质条件来让自己获得幸福,是不可能的,即便物质具备这样的能力,地球也没有这么多的资源。比如说,虽然美国人口还不到全球人口的5%,但他们却消耗着全球资源的34%。如果全球70亿人口都想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就需要三到五个地球才可以承担,这显然不可能。所以,要想获得幸福,只有调试自己的内心,并适当地往内心去寻找。

在得知痛苦的来龙去脉以后,首要工作,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佛陀认为,解决痛苦,有两种方法:一个是通过一些观念来改变我们原有的认识,从而缓和我们的压力;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禅修。佛学一直都在着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并给出了一定的答案、方案,若能吸收并实践这些理念,再加上现代科学赋予人类的物质财富的完美结合,也即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就能让我们在拥有足够物质的同时,设法控制精神上的上述三个缺陷,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拥有丰富的精神财富与健康心灵,这样就能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幸福,也能使整个社会往健康的方向发展。

⑶ 抑郁症成就了很多名人

我们都知道,抑郁症很可怕。那些被抑郁症困扰的人,经常会觉得孤独.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其实历史上的很多大人物都有抑郁症.

二战时,德军几乎把伦敦炸平了。换了其他的领导人,可能会面对现实,觉得没法抵抗了。为什么全英国都绝望的时候,丘吉尔不怕?因为丘吉尔一辈子都在和抑郁症作斗争。他太知道绝望的滋味儿了,太想战胜绝望了。丘吉尔就把自己想要战胜绝望的这股劲儿,用来对付希特勒,最终领导英国人战胜了纳粹.

作家卡夫卡也有抑郁症,不喜欢和别人接触。他连交朋友都不愿意和对方见面,全靠写信,还要求对方写得越细越好,上街干什么了啊,跟谁见过面啊.卡夫卡读信的时候,就像读小说一样,这些故事成了他写作的灵感。

抑郁症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待抑郁症的态度,抑郁症没有限制历史上很多大人物的成功,反倒激发了他们的潜能.

⑷ 名人丘吉尔的故事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演说家、军事家和作家,曾于1940年至1945年、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精选名人丘吉尔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名人丘吉尔的故事1

丘吉尔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不过,对心理健康研究者来说,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标签——躁狂性抑郁症患者。

很少有人知晓丘吉尔内心的真实状态。丘吉尔始终害怕靠近阳台和火车站台,每当急速行驶的列车进站,他都要退到远处,害怕自己忽然做出什么惊人之举。在战局最复杂的1944年,丘吉尔在私信中坦言自己状态不佳:“我还不想告别这个世界,但那种一跃而下的念头,总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

摆脱了结束生命的念头,他选择与疾病抗争。如果抑郁症发作而无法入眠,丘吉尔会整宿熬夜看书,或自言自语,绝妙的点子不时闪现。他的老友罗斯福评价道:“丘吉尔每天有上千个想法,其中有四个可能是绝顶精彩的。”

从丘吉尔1915年离开海军部,到1945年竞选连任失败,包括后来退休赋闲在家……在没有公职缠身的日子里,为应对抑郁症的幽灵,丘吉尔积极尝试了各种消磨时间的方式,不让自己有片刻闲暇。在从事绘画、写作及体力劳动的过程中,他发现,政治以外的世界五彩斑斓。

格外神奇的是,丘吉尔长期遭受抑郁症的蹂躏,却“每逢大事不糊涂”,总能开创出不可思议的政治格局。这种看似矛盾的特质,被后世的研究者反复琢磨。

在《丘吉尔的黑狗》一书中,斯托尔就此给出解释:抑郁症毁了很多人,但它同样具有巨大的正面作用。

斯托尔认为,抑郁症的本质是跟自身的内在斗争,随之产生的痛苦虽可湮没患者,但也可能唤醒他们的意识和创造力。

丘吉尔的真正强大之处,在于他在任何程度的绝望下都能紧抓希望不放;只有被群敌环伺时依然勇气不减的人,才能最有效地团结百姓,战胜困难。

虽被抑郁症这个晦暗的标签缠身,但丘吉尔在公开场合的机敏和睿智,很好地打消了外界的担忧。他极富魅力的语言同他饱含激情的演讲一样,发人深省,让人“点赞”。

有一回,丘吉尔在台上演讲,台下传来一张字条,上面赫然写着“笨蛋”。只见他微微一笑:“刚才我收到一张字条,但是抱歉,上头只有署名没有内容。”诸如此类的巧妙应答,完全是随性而为,显然,丘吉尔绝少被不愉快控制,而是善用幽默,反将一军。

对自身心理状态和情绪起伏的有力掌控,铸就丘吉尔的钢铁意志,也赋予他睥睨群雄的气度。就像1940年6月二战战局最艰难时,他在英国众议院那场振奋人心的演说中所提到的那样,“我们要有信心,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我们都要坚持战斗,永不投降”。丘吉尔毕生与抑郁症顽强抗争,直至1965年以91岁高龄溘然长逝。

名人丘吉尔的故事2

二战初期,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向军方下达了一道命令,快速构筑一张空中防御网,军方立即付诸行动。但在修建一条机场跑道时,免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一位名叫韦尔的农户无论你磨破嘴皮,无论你给出多少补偿,他就是不愿意搬迁。在此情况下,不少人向军方建议:劝告不行,就强行拆迁。

丘吉尔知道了此事,他立即打电话给负责建设飞机跑道的长官,说:“请你务必将跑道改建到别处,无论如何,也不能动韦尔的一砖一瓦!”这位长官听后,感到十分惊讶,首相竟然亲自过问这么小的事。

不仅如此,他居然还站在钉子户韦尔的一边!这位长官百思不得其解,就在电话中问首相:“丘吉尔首相,不好意思,我真有点儿不明白,您为什么要这样做?”丘吉尔立即坚定地说:“我们不惜一切代价跟德国开战,不就是为了保护民众的财产不受侵害吗?如果我们现在拆了他的家,毁了他家的财产,那我们跟敌人还有什么区别?”正是在丘吉尔的过问与说服下,这条飞机跑道最终改建,韦尔的房屋和土地完好无损地被保留了下来。

名人丘吉尔的'故事3

“二战”时期,一天英国首相丘吉尔接受BBC(英国广播公司)邀请进行直播演讲。半路上专车出现故障,丘吉尔着急得要命。这时,一辆计程车司机出现在面前。丘吉尔连忙拦车,请求司机帮忙,送他到BBC所在地。计程车司机却摇头表示爱莫能助,司机说,这样绕道,会耽误自己聆听丘吉尔首相的重要演讲,而“丘吉尔是我的偶像”。

丘吉尔在计程车司机心目中居然如此重要,他顿时感到颜面生辉,立刻从身上掏出5英镑,递给计程车司机。当时,5英镑相当于一名司机几天的收入。那个司机见状,立即换上一副面孔,打开车门说:“去他的丘吉尔!请快上车吧,我愿意送您去BBC。”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此后,丘吉尔曾在各种场合说起这件事,自嘲被计程车司机幽默了一次。“不要自以为是,没有几个人会真正高看你。我们唯有真正看低自己,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专心于自己的领域并有所成就。”

名人丘吉尔的故事4

1945年5月初,在丘吉尔卓越、不屈的领导下,英国人终于赢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按照英国法律的规定,战争结束后,由丘吉尔临时组阁起来的“战时内阁”必须立即解散,而作为“临时”首相的丘吉尔,也要随之辞职,重新参与新一任首相的竞选。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随后的大选中,丘吉尔竟然遭到了惨败,被选民们拉了下来。

这样的结果让很多支持丘吉尔的人感到无比失望和难过,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为了安慰这位功勋卓着的臣子,女王决定给丘吉尔一个“伦敦公爵”的封号,好让他心里好过些,也表明自己是认可他的。

可结果却遭到了丘吉尔的拒绝。“尊敬的女王陛下,人民已经把我给选下去了,我还有什么资格来接受这个封号呢?”丘吉尔这样说道,“我不能违背民意。”女王最后只好无奈地收回封号。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在得知英国大选的结果后,打电话给丘吉尔。“你带领人民打赢了仗,赶走了法西斯,可人民却掉过头来罢免了你。”斯大林有些幸灾乐祸,并得意洋洋地说道,“再看看我,谁敢罢免我?”

斯大林本以为,丘吉尔听后只会无奈地苦笑一下。谁知丘吉尔却针锋相对地立即回应道:“我打仗,就是为了捍卫人民随时有罢免我的权利!”4年后,丘吉尔终于被人民重新推上了首相宝座。

阅读全文

与英国人得抑郁症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巴厘岛什么好玩 浏览:353
越南草果的产量多少 浏览:120
伊朗舰艇死亡多少人 浏览:215
印度军人怎么称呼长官 浏览:266
印度鹰狮飞机多少钱 浏览:236
去英国旅游带什么礼节 浏览:11
印度沙特油价多少 浏览:80
印尼大屠杀为什么不出兵 浏览:722
中国西水东调工程经过哪些地方 浏览:612
印尼怎么过海关 浏览:186
中国首饰品牌有哪些 浏览:927
越南有哪些传统商品 浏览:408
伊朗按照什么制定法律 浏览:790
第7次人口普查中国多少人 浏览:397
港姐在中国哪里 浏览:292
意大利面煮黏了怎么办 浏览:745
中国哪里语言不是汉藏语系 浏览:788
智利寄到中国多久 浏览:670
伊朗f14a什么时候退役 浏览:293
去印尼需准备什么 浏览: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