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為什麼叫閩南語

越南為什麼叫閩南語

發布時間:2022-05-15 21:13:35

㈠ 為什麼我聽起來閩南話和越南語那麼像

閩南話和越南語為什麼那麼像:

1、字形上,因為閩南語最接近唐代中原漢語,而日本,朝鮮和越南正是在唐朝時期向中國借了漢語的字音,所以這三個國家都用的漢字,他們的漢字的文讀音正是基於唐代漢語。

所以在今天,它們之間發音相似自然不足為奇,這也是閩南語古老的佐證。

2、語音上,閩南語里有大量的軟齶摩擦音,並且發音保留了部分中古漢語的發音系統,而這個現象在越南語裡面也有,有少量的軟齶音。

越南語曾經大量引入中古漢語詞彙發音,多數聲母都得到了保留,特別是區分了後鼻音聲母 ng(疑母)、喻母跟零聲母的漢字。

3、古代越南、日本等國家在引入漢語詞彙的時候都不同程度的保留了漢字的中古漢語發音,越南語在引入漢音的時候,連聲調都一並保留。

雖然越南語將中古漢語的兩個入聲調歸入了兩個去聲調(銳聲跟重聲)中,但是還是完整重現「平上去入分陰陽」的8個聲調,因為入聲字帶有 p、t、ch、c 韻尾,非常容易同去聲字分別開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越南語

㈡ 閩南話的來歷

閩南語,起源於福建泉州。主要分布地除閩南地區和台灣地區外,還廣泛適用於閩東北地區、浙東南區、廣東潮汕和海陸豐地區、廣東雷州半島、海南島及東南亞的大部分華人社群。
形成歷史:
閩南語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兩次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蠻、避亂:
第一次:第四世紀晉朝人移居入閩,部分初級泉州話的形成。
晉朝五胡亂華時期(西元304-439),異族入侵中原,佇西晉永嘉二年(公元308)的時候,中原的衣冠八族(詹林黃陳鄭丘何胡)開始避難到福建的泉州晉江等流域一帶,他們把當時的古漢語(比如,有身、瞑、鱉、斟酌、鼎、箸等)帶過來,後來稱作「泉州話」。但這次數量很少 ,移民多留在閩江和木蘭溪流域。南朝梁天監年間(公元502-519)析晉安郡南部置南安郡,以保持閩疆南部安定取稱,治所在今南安市 豐州鎮,領晉安等三縣,轄今之廈門、莆田、泉州、漳州一帶,但不久就被撤銷,直到200多年後的唐朝中期,又在今泉州市區第三次置武榮州,不久改名泉州,泉州市區一帶的建制才穩定下來,泉州的安溪、惠安、永春、德化在400多年後的五代時才設縣。所以少量「泉州話」就是第三、四世紀的中原音參「吳楚方言」(比如:水薸(phio5)、手ng2、鱟hia)和當地的「越語(比如:loo3(高)、san2(瘦)、lim(飲)、hiu3(灑))融合而成的,這就是」白話音「主要的來源,比」讀書音「較早。
第二次: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囝屯墾漳州,漳州話的初步形成。
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福建南部蠻夷禍亂不安,朝廷派陳政、陳元光父子(郡望河東)南下平亂,平亂了後屯兵佇即馬的漳州一帶,亦包括今天龍岩地區新羅,漳平一帶,這批人帶來七世紀的中古漢語。 唐代設立漳州前不過幾千戶人家,這些人應為唐朝可以控制的農業戶口,在他們之外還有少數蠻僚生活於漳州南部山區。陳元光所率領的唐朝軍隊與蠻僚為爭奪漳州控制權進行了長期的戰爭,雙方交戰的最後結果,唐朝控制了漳州沿海平原等廣大地區,而蠻僚最終被平定。唐代的漳州還不是很繁華,漳州的發展是在南宋進入第一個高潮。而其具有較大影響的,則是明代獨對漳州開放海禁,「市鎮繁華甲一方,港口千帆競相發」是其當時生動的歷史寫照。
第三次:第九世紀後期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統治福州、泉州等,泉州話形成。
唐代末年,中國發生黃巢之亂(公元878),唐代光州固始縣人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南下平亂,平亂了後王潮被封做福建威武軍節度使。即此批人閣帶來九世紀的中原話。
第三次的移民大多數是唐代淮南道光州人。福建人讀四書五經的時候,這就是部分」讀書音「主要的來源。
明末學者對於當時閩南語進行系統整理,著有《匯音寶鑒》,十五音因而誕生。

㈢ 什麼叫閩南語》

閩南語(Manlam ngy;白話字:Bân-lâm-gú),在台灣亦稱為 Hō-ló-ōe(台灣話、台語、河洛語等),另外也有福建話(東南亞,港澳,海外)的稱呼,屬於漢語閩語的一種,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閩語。語言學的分類上,中國語言學者多認為閩南語是一種漢語方言,西方學者多認為是一種語言,屬漢語族。閩南語一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指學術上泛閩南語的集合,狹義則僅指閩南本地之閩南語。
狹義閩南語主要分布在中國台灣和中國大陸的福建的泉州、漳州大部分、廈門,東南亞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緬甸、汶萊等地。

廣義閩南語在中國大陸其他地區分布:
福建省:龍岩的新羅區部分和漳平市部分、大田大部分、尤溪小部分等。
江蘇省:宜興市南部山區 浙江省: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 溫嶺市之石塘一帶 玉環縣之坎門、陳嶼 洞頭縣之本島、半屏島、元覺、霓嶼 瑞安市之北麂島、大南鄉 平陽縣之山門鎮.水頭鎮、騰膠鎮、南麂島、東部沿海之西灣鄉、墨城鄉 泰順縣之東南角 文成縣之東南角 蒼南縣之靈溪、礬山、橋墩、馬站、藻溪、赤溪、觀美、南宋、霞關、大漁、望里、莒溪...等城鎮 長興縣、臨安縣、舟山群島等地
新厝鄉1956年被劃到福清,新厝鄉北邊的福清市漁溪鎮的上張、雙墩、步上、蘇田等村的部分自然村,1958年從永泰縣被劃到福清的一都鄉的王坑、東山、善禮村的部分自然村,福清市也有不少使用閩南話:鏡洋鄉的紅星、波蘭、長征、東升等村的部分自然村,上逕鄉的南灣、縣圃、梧崗等村的部分自然村,音西鄉的音西、音埔、演前等自然村,陽下鄉的蘆院、油樓、奎嶺村,東張鎮的先鋒、香山、半嶺、瀨底等村的部分自然村,福清市宏路鎮的龍塘,圳邊、周店等村,總共有近十萬人。

㈣ 越南人是說閩南語嗎

不是的,越南人民有自己的語言,即越南語。如果說有聽到閩南語,那很大程度是因為你遇上了在越南生活的福建華僑。在胡志明市有一兩個郡是華人區,所以很可能會聽到來自中國的語言了~

㈤ 越語和閩南話是不是一樣的

越語通常是指越南語,屬南亞語系孟 -高棉語族。主要分布於越南沿海平原越族(也稱京族)聚居地區。使用人口有5000多萬。中國廣西防城縣沿海京族聚居地區約有1萬人使用越南語。
而閩南語則是漢語的方言之一,屬漢藏語系,與越語屬於不同語種,閩南話又稱河洛話或台語,使用人數大約6000萬左右,閩南話主要分布於福建南部的廈門、泉州、漳州、三明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龍岩、漳平等市縣,以及台灣大部分地區,使用人口近3000萬人。
如果您所說的是粵語,那麼它和閩南語也是不同的方言,聲、韻、調都有差別,互相之間都聽不懂對方說什麼。粵語主要分布在港、澳、廣東和廣西部分地區。

㈥ 為什麼閩南語那麼像越南語

很多人都會覺得不論是日語、朝鮮語還是越南語都和閩南語在字音上有相似處。

其實非常簡單,因為閩南語最接近唐代中原漢語,而日本、朝鮮和越南正是在唐代向中國借去了漢語字音,這三個國家都用的漢字,漢字的文讀音正是基於唐代漢語。

所以在今天,它們之間發音相似自然不足為奇,這也是閩南語古老的最佳佐證!

㈦ 閩南語的根源

閩南語(Manlam ngy),在台灣亦稱為 Hō-ló-ōe(台灣話、台語、河洛語等)
閩南語,另外也有福建話(東南亞,港澳,海外)的稱呼,屬於漢語閩語的一種.語言學的分類上,是一種漢語方言。閩南語一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指學術上泛閩南語的集合。狹義閩南語主要分布中國福建,粵東地區(廣東東部)以及台灣省,以及龍岩的新羅區的大部分和漳平市大部分、三明的大田大部分、尤溪小部分、閩東寧德市的福鼎一帶、浙江南部蒼南、平陽、洞頭、玉環、溫嶺部分地區、海南、雷州半島等。同時分布在中國大陸其他地區和東南亞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汶萊等國和地區。

㈧ 請問閩南話起源於哪裡屬於哪種文化

閩南話的起源: 起源於中原,屬於傳統文化。
閩南話是什麼語言呢?有人說是「福佬話」也有人說是「貉獠話」遠在1500年以前,甚至更早,黃河、洛水一帶的中原漢民族為了躲避戰亂,輾轉到河南光州,漢民族的文化也就這樣由其子孫帶到此處,此後再遷至閩南,最後跨越海峽,到了台灣。
閩南、台灣等地傳承此一文化的語言,正是我們現在習稱的「閩南話」,在祖國傳統文化的歷史長河中,閩南話所蘊含的意義在於我們的先祖在大遷徙中避開了中原民族融合所造成的語言改革,完整地保留了兩漢時代的古漢音,也就是中原標准音,如今讓我們受用不盡的閩南話經典不是別的,下是《三字經》、《千字文》、《大學》、《中庸》、《論語》、《詩經》、《尚書》、《禮記》以及唐詩等民族智能的結晶,其中的《論語》,蘊含著極豐富的人生哲理。
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用來翻譯佛經的語言,正是唐初年「切韻」系統的中原漢語,而閩南話所用的「河洛話文音」正是唐朝中原漢語的「母語」。後來佛經由曰本留學生用片假名記音傳到曰本而沒用至今,今天曰本人誦讀佛經,呤唱詩詞時,與閩南人用閩南話漢音誦讀佛經,呤唱詩詞在發音上幾乎是一樣的,這足以說明為什麼許多佛經中音譯或意譯使用普通話無法了解其意旨,而用閩南話卻好理解;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法師常常感嘆,閩南話漢音之失傳對誦讀佛經的人是極大的損失。
令人自豪的是,如今的閩南話已經成為地球60種主要語言的代表之一,它還被錄制在美國1997年發射的「放行者」號宇宙飛船的鍍金唱片上,到廣漠無垠的星河中尋覓知音了。
把閩南話作為漢語的參照系。
語言研究專家、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李如龍教授介紹,閩南話里包含著許多古漢語的成分,不管是語音、詞彙還是語法。這方面,有關專家作了比較充分的比較。學習古漢語,掌握福建方言尤其是閩南話的口音,比懂得其他地區的方言更有優勢。比如「鼎」,古漢語中通常是指鐵鍋,閩南話的發音與古漢語的發音、詞義是一致的。但其他地方的人理解起來就沒有閩南人這么方便。
李教授說,從古漢語演變、進化而來的現代工業漢語,與閩南話也有深刻的關系,如果能抓住閩南話的特點與現代漢語作比較,可以加速對現代漢語的理解和掌握。早期的語文教學,通常是從正音入手,然後從普通話聯系方言的角度理解字義、詞義。現在這種方法被淡忘甚至拋棄了。很多人以為方言會干擾漢語的學習,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比如你不懂或不講閩南話,但你的普通話也未必就很標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在現行的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老師善於進行方言與漢語之間的對比教學,拒絕了方言輔助教學的功能和作用。李教授說,燦爛的中華文化是漢語為表達主體的,但同時也包含著以不同方言表示的地域優秀文化特徵。他認為,掌握閩南話不僅可以為漢語學習提供一個很好的參照系,更重要的是有助於了解和理解閩南文化。

㈨ 閩南語是哪裡的語言 閩南語算是一種語言嗎

閩南語(Manlam ngy;白話字:Bân-lâm-gú),在台灣亦稱為 Hō-ló-ōe(台灣話、台語、河洛語等),另外也有福建話(東南亞,港澳,海外)的稱呼,屬於漢語閩語的一種,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閩語。語言學的分類上,中國語言學者多認為閩南語是一種漢語方言,西方學者多認為是一種語言,屬漢語族。閩南語一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指學術上泛閩南語的集合,狹義則僅指閩南本地之閩南語。 狹義閩南語主要分布在中國台灣和中國大陸的福建的泉州、漳州大部分、廈門,東南亞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緬甸、汶萊等地。 廣義閩南語在中國大陸其他地區分布: 福建省:龍岩的新羅區部分和漳平市部分、大田大部分、尤溪小部分等。 江蘇省:宜興市南部山區 浙江省: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 溫嶺市之石塘一帶 玉環縣之坎門、陳嶼 洞頭縣之本島、半屏島、元覺、霓嶼 瑞安市之北麂島、大南鄉 平陽縣之山門鎮.水頭鎮、騰膠鎮、南麂島、東部沿海之西灣鄉、墨城鄉 泰順縣之東南角 文成縣之東南角 蒼南縣之靈溪、礬山、橋墩、馬站、藻溪、赤溪、觀美、南宋、霞關、大漁、望里、莒溪...等城鎮 長興縣、臨安縣、舟山群島等地

㈩ 閩南語是怎麼來的

閩南語
閩南話,在台灣亦稱為 Hō-ló-ōe(台灣話、台語、河洛語等),屬於漢語閩語的方言,也是最有影響力的閩語。分布在福建南部、台灣、廣東東部的潮汕地區、雷州半島、海南島、閩西龍岩市區與漳平一帶、閩東寧德市的福鼎一帶、浙江南部蒼南、平陽、洞頭部分地區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

分布地區

閩南語主要分布在台灣和福建,同時在中國大陸其他地區和東南亞等地區也有分布:

江蘇省:宜興縣南部山區

浙江省: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

溫嶺縣之石塘一帶

玉環縣之坎門鎮

洞頸縣之本島、半屏島、元角、倪嶼

瑞安縣之北麂島、大南鄉

平陽縣之水頭鎮、騰膠鎮、南麓島、東部沿海之西灣鄉、墨城鄉

泰順縣之東南角

文成縣之東南角

蒼南縣之靈溪鎮、礬山鎮、橋墩鎮、馬站鎮、藻溪鎮、炎亭鎮、觀美鎮、南宋鎮、霞關鎮

長興縣、臨安縣、舟山群島等地

江西省:東北部接近浙江的地區

廣東省:東部沿海地區

海南省:以海口話、文昌話為代表,分布遍及全島

廣西省

東南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等地

次方言

基本上,按地域,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次方言:

漳州話

泉州話

廈門話

東南亞福建話

浙南閩語

潮汕話

海南話

各方言之間的親近性

閩台片

亦即本土閩南語。漳州和泉州是語言學范疇內所指的各種閩南方言的發源地,所有的閩南方言,其源頭都是漳州話和泉州話。漳、泉方言內部有些許差異,主要是音韻系統方面微有區別,但相互之間有嚴格地對應關系;語法及用詞則基本一致。明清以來出現的廈門話和台灣話(兩者高度接近),都是直接由漳、泉各縣(市)方言混合而成,均體現了亦漳亦泉、不漳不泉的特點。基於此,廈門話和台灣話亦被國內外人士視為典型的閩南話。閩台片的的閩南話內部較為統一。東南亞的福建話也就是指閩台片的閩南語。

浙南片

明末清初時期,有大量的閩南人(主要是龍溪、海澄、漳浦、安溪、惠安、同安等地)遷徙到浙南的蒼南縣、平陽縣、玉環、洞頭一帶以及福建東北部的福鼎、霞浦一帶。浙南與閩東地理相連,口音亦相近,這個片區統稱為「浙南片」。閩南話傳入浙南、閩東地區後,由於自身的演變和受周圍方言(浙南是甌語,閩東是福州語系)的影響,與閩南本土的閩南話形成一定差別,蒼南人習慣把這種方言稱為「浙南閩語」。現代的浙南閩語與閩台片的閩南語相比較,主要是入聲韻、鼻化韻的退化消失以及用詞方面的差別。但總體而言,浙南閩語基本還是保留了本土閩南語的其它特點。相對來說,浙南閩語要比潮汕話更接近閩台片閩南語。

潮汕片

潮汕話與閩台片的閩南語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相互之間差別仍舊十分明顯。其語法與閩台片相同,詞彙也有高度的對應,語音語調上則差異明顯,縱然如此,彼此雖然各講各的可是還算能溝通無礙,基本上潮閩雙方都可很快速的融入對方的語系裡。在潮汕話和閩台片相交融的地區,兼具有二者的發音特色,如福建的詔安,新加坡等。潮汕話除了分布於廣東省潮汕地區以外,還廣泛分布於東南亞眾多潮人聚居地。

現在使用潮州話的地區,主要有: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等市及所屬各縣區,汕尾市大部分地區,以及海外潮人聚居的地方。泰國曼谷和其他城市的唐人街(China Town),法國巴黎的唐人街,柬埔寨的大部分華人,越南的一部分華人使用潮州話。全世界以潮州話為母語的大概有3000萬人。是中國八大方言區中閩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也是現今全國最古遠、最特殊的方言。古樸典雅,詞彙豐富,語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詞古義多,語言生動又富幽默感。因此,引起海內外語言學家的關注,研究潮州話的人很多,有關潮州話的專著、字典、詞典也很多。有名的戲曲荔鏡記「陳三五娘跨越階級性的愛情故事」,來自潮州地區,亦廣傳於閩南,台灣等地。以潮州府城話為標准。民間潮劇(潮州戲)即以府城標准潮州話演唱。聲調有8個,兩個音節結合時,不論後字條件如何,前字幾乎都得燮調,除了一些重覆尾調等特性外後字基本上維持原調,同閩南語一樣。

海南片

海南話據說是由閩南(一說莆田)人遷移過去之後與當地語言混合後形成的一種閩方言。

海南話以文昌話為代表,與其他片區的閩南話的差別最大,基本上不能溝通。

閩南語的形成

閩南語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三擺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蠻佮避亂:

第一擺:第四世紀晉朝人移居閩→泉州話的形成

五胡亂華時期(304-439),異族入侵中原,佇西晉永嘉二年(308)的時陣,中原的「衣冠八族」(林黃陳鄭詹丘何胡)開始避難到福建的泉州一帶,in1共上古漢語(比如,有身、新婦、斟酌、鼎、箸、失禮)順sua3帶過來,後來成做「泉州話」。所以「泉州話」就是第三、四世紀的中原音參「吳楚方言」(比如,水薸(phio5)、手ng2、鱟hia)佮當地的「越語」(比如,loo3(高)、san2(瘦)、lim(飲)、hiu3(灑))濫做伙而成的,這就是「白話音」主要的來源,伊比「讀書音」較早。

第二擺:第七世紀陳政、陳元光父囝屯墾漳州→漳州話的形成

唐高宗總章二年(669)福建泉州佮廣東潮州之間「蠻獠嘯亂」,朝廷派河南光州固始(即今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接近安徽省)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南下平亂,平亂了後屯兵佇即馬的漳州一帶,即批人帶來七世紀的中古漢語。

第三擺:第九世紀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亦來自河南光州固始)三兄弟統治漳州→漳州話的形成

唐朝末年,中國發生「黃巢之亂」(878),朝廷派河南固始縣人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南下平亂,平亂了後王潮被封做福建威武軍節度使。即批人閣帶來九世紀的中原漢語。

前後即兩批的移民大多數是河南光州固始人,in用固始的方言教福建人讀四書五經,後來成做「漳州話」,這就是「讀書音」主要的來源。伊保存了真濟唐朝人讀冊的音。

閩南語(台語)的借詞

和國語比較,詞彙方面,台語的特色在於借詞。按時間順序來看,台語的借詞主要來自:

中古的越語殘留詞 這些詞彙是河洛人剛由河洛一帶遷到閩南時,在和當地的越族原著民互動中采借過來的。這些詞彙往往不是河洛語特有的,而是由南方方言,特別是東南方言與部分少數民族語言所共有。如[lut](迅速滑落)、[lagia](蜘蛛的一種)、[katsua](蟑螂)等。
遠現代的東南亞借詞 河洛人的住地位於中國的海洋出口,與外界的交往遠較其他地區先行。更由於河洛人強力的殖民傳統,河洛人與海外,特別是與東南亞的交流極為密切。相應的,河洛語中自然有相當多的東南亞借詞。如雪文(肥皂)、亞鉛板(鋅板)、苦力(工人)、拾扳仔(扳手)等。
近現代的日語借詞 從文化上看,日本人和河洛人有許多共通之處,兩地交流極為密切。明清時河洛人曾經向日本大力殖民,近代台灣則被日本殖民統治,福建也長期是日本的勢力范圍,故此雙方語言互有對方的借詞。台語里的日語借詞,大部分在二戰後的「去日本化」運動時被拋棄了,留存到今日的已然不多,但有些依然極富生命力,如便當、中古車、阿沙里、町內、野球、飛行機、杠龜等。很多人以為這些詞只在台灣島上使用,但實際上,隨著河洛文化的整合,這些詞早活躍在各地的河洛人口中了。
現代的英語借詞 英語是世界通用語,台語的英語借詞,為數也不少,如outside、杯葛、的士、park車、斯掰等。
除了借詞,台語詞彙里還有一種相當特殊的多語融合詞。比較多的是和國語、日語、客語糅合。如齒毛不爽、LKK、阿達、ATO、no食等。
值得一提的是,詞彙的采借往往是相互的,日語、東南亞諸語均有大量的台語借詞,國語中的哇噻、打拚、出頭天、LKK、頭殼壞去、掠狂、ATO、偶、素不素等也是台灣製造,甚至英語里,也有Tea是來自廈門。許多借詞是多次采借的,如雪文,台語借自印尼語,印尼語則是借自法語。很多借詞,因為慣用久遠,已經很難察覺它們的外來身份了,如據說借自原住民語言的親(斟)、牽手等。

閩南語的聲調

傳統上認為台語有8聲(實際上是7聲),即:

例字 調值 調型 調類
獅 55 高平調 陰平
虎 52 高降調 上
豹 31 低降調 陰去
鱉 3』 低促調 陰入
猴 35 回升調 陽平
狗 52 高降調 上
象 33 低平調 陽去
鹿 4』 高促調 陽入

資深台語專家林央敏教授認為,台語聲調已經歸並簡化為6聲,即:

例字 調值 調型 調類 比較
獅 55 高平調 陰平 同國語一聲:汪
猴 35 回升調 陽平 同國語二聲:洋
豹 31 低降調 陰去 同國語三聲:海(變調)
虎 52 高降調 上 同國語四聲:浪
鱉 3』 低促調 陰入 同國語五聲:個(此字與「個」有別)
象 33 低平調 陽去 國語無此調

閱讀全文

與越南為什麼叫閩南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都是伊斯蘭教什麼派別 瀏覽:154
中國奧運弱勢項目有哪些 瀏覽:897
印尼一個月有多少天下雨 瀏覽:130
越南1212日什麼節 瀏覽:479
中國有多少慢性腎炎患者 瀏覽:254
伊朗在敘利亞干什麼了 瀏覽:925
英國44英尺是多少碼 瀏覽:814
伊朗沙特怎麼樣 瀏覽:780
貝納利為什麼在義大利銷量那麼高 瀏覽:262
在越南買蘋果多少錢一斤 瀏覽:49
義大利哪個品牌眼鏡好 瀏覽:595
恆河平原在印度的面積是多少 瀏覽:466
印度胃葯能治什麼 瀏覽:927
素義大利面都有哪些 瀏覽:765
英國首相拿多少工資 瀏覽:367
越南5盾硬幣什麼樣 瀏覽:889
印度的新冠疫情死亡多少人 瀏覽:500
怎麼把中國聯通改成別的字 瀏覽:229
中國聯招線為什麼越來越高 瀏覽:45
中國有什麼好車 瀏覽: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