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為什麼越南人喜歡中國的大紅棗

為什麼越南人喜歡中國的大紅棗

發布時間:2025-10-08 09:06:16

① 什麼是越南人嚼檳榔的習俗

嚼檳榔是東南亞許多國家和民族,特別是越南的京人、岱人、傣人、埃迪人的一種特殊嗜好。

檳榔樹是一種常綠喬木,屬棕櫚科植物。有紅檳榔、白檳榔兩種。

白檳榔的果實大,白而硬,嚼時必須把它切成小塊,每次嚼一塊。

紅檳榔的果實橙紅色,像紅棗一般,小而軟,每次可嚼整粒。

嚼檳榔有消積、行水、殺蟲、麻醉等作用,並對牙齒起到保護作用。嚼時,用蔞葉包上一點石灰或硯灰,然後放入嘴中與檳榔同嚼,使檳榔起化學作用,變出血紅色的汁液,吐出渣子,咽下汁液,會使人陶醉,產生一種昏昏然的感覺,久嚼成癮,如抽煙、喝酒一樣。他們多在飯後嚼,待客、送禮尤不可少。今越南京人還把檳榔子當做信物,無論求婚、請客,均送給對方一顆檳榔,如漢族的請柬。

嚼檳榔還有另外一種意義,長期的咀嚼,人的牙齒便被染成漆黑的顏色,這就是我國古籍所說的「漆齒」或「黑齒」,並由此稱這些民族為「漆齒蠻」或「黑齒蠻」。這些民族也自以「漆齒」、「黑齒」為美觀。

② 外國國家過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新加坡
柑橘是必購年貨。新加坡華人在拜年時,一定用一個精緻的小紙袋裝上兩個柑橘作為賀年禮,以表達「大吉大利」、「兩粒黃金」和「好事成雙」的多重祝福。「紅包」本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今年「紅包」將被「金包」代替。因為金、藍、黑和白被認為是今年新加坡的吉利色,而華人不喜歡在春節用素色,所以多選金色。
馬來西亞
華人中有20%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徒,而他們也過春節。為此,教堂大年初一開放,供這些教徒做彌撒,教堂還允許華人的舞獅隊到教堂舞獅,象徵興旺發達。在正月十五,未婚男孩向未婚女孩拋蘋果,而女向男拋柑橘,希望未來找一個如意郎君或溫柔女孩。
伊拉克
為數不多的華人們喜歡吃從底格里斯河裡打撈上來的螃蟹,可伊拉克本國人因為不知如何下嘴,不吃螃蟹。哈尼店的伊拉克老闆一般只進少量的螃蟹,如果趕上哪家中國公司來人多,或是使館舉辦活動采購,這家小店的東西就會被搶購一空。所以,要想在節日里能保證吃上螃蟹,就要隔三差五到這家店逛逛。然而,美國的部分華人卻在春節忌吃螃蟹,因其有橫行霸道或不行正路之名,可見同宗、異地文化的差異。
美國
每逢春節,紐約標志性建築帝國大廈上的1327隻彩燈就會一改往日美國星條旗的紅、白、藍三色,亮起華裔喜愛的紅色和金色,表示對中國農歷新年的祝賀。這一形式至今已延續了6年。
加拿大
由於當地中餐文化的興盛,許多華人都選擇在餐館吃年夜飯,然而在飯桌上,有兩種習慣是吸收了當地的文化演變而來的:一個是人們交談大都輕聲細語,少有高談闊論,另一個是個人飲酒隨意適量,少有酩酊大醉。
澳大利亞
春節正逢盛夏,民間便以龍舟賽作為春節慶典活動的壓軸戲,往往能吸引數十萬觀眾。此外,墨爾本有世界最長的巨龍,長150米,有100多年的歷史。每年春節,200多名健壯的澳洲人和華人扛著這條巨龍走街串巷,喜慶至極。
北極
2002年2月16日,我國第一支純粹民間性質的北極探險隊飛向北極,並於除夕在挪威斯瓦爾巴德群島的朗伊爾城舉辦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中國人極地春節聯歡晚會,在極地燃起了紅紅的中國火焰。
印度:餓肚子
印度人在新年這天實行禁食,從凌晨直到午夜。過了午夜,各家才品嘗准備好的飯菜,互相祝賀新年。

法國:存酒喝光
法國人有一種迷信,認為除夕家中有剩酒,來年會交厄運。只有乾乾凈凈,才能迎來一年的好日子。因此,他們寧可喝得酩酊大醉,也要將家中的酒喝個精光。
波蘭:吃青菜
波蘭少女在過新年時,要穿上特色的兔行衣服吃青菜,據說吃了青菜會事事順心如意。
巴拉圭:不食煙火
南美洲的巴拉圭人將年終的最後5天定為「冷食日」。這5天,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都不動煙火,只吃冷食。新年零時鍾聲敲響後,才能開始點火烹煮佳餚,大擺宴席歡度新年。
馬達加斯加:忌吃肉
在馬達加斯加,新年以前7天時間內不準吃肉,要到除夕晚餐,方可吃些禽類。元旦這天,夫婦要向雙方父母贈雞尾,表示尊敬;向兄弟姐妹贈送雞腿,表示關心和友誼。
越南:禁止喝湯
越南北方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除夕夜要到平日取水的地方燒香、磕頭,並打一桶水煮年夜飯。煮好後,先祭奠祖宗,然後全家吃年夜飯。吃這頓飯的時候,絕對禁止喝湯。他們認為,喝了湯,種下的莊稼就會受澇。
匈牙利:忌食飛禽
匈牙利人除夕夜不吃禽類,因為他們認為吃雞、鴨、鴿等飛禽,來年的幸運便會飛走。他們在新年送親友的禮物,大都喜歡禮物上有打掃煙囪工人和小肥豬的圖形,打掃煙囪當然是除舊的象徵,胖乎乎的小肥豬,令人喜歡,含意也喜歡。人們在形象上尊重小肥豬,但實際上又是另一回事了,因為他們新年的傳統食品是油炸小乳豬,那是要拿小肥豬開刀的!
保加利亞:打噴嚏得牛羊
你若在保加利亞人家吃年夜飯,一定要打噴嚏,這樣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當地習俗認為,第一個打噴嚏的人會給全家帶來一年的幸福。於是主任走向自己的農場,將自己首先看到的第一隻羊,第一頭小牛,或第一匹馬駒牽過來,送給第一個打噴嚏的客人,這個噴嚏打的多麼值得啊!
英國:元旦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在英國中部的一些地區,新年早上出門時,不管熟識還是陌生,都會互送銅錢,他們認為這樣做,不但對方一年有財氣,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幸運。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們在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他們認為,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的人們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
蒙古:新一年到來,蒙古老人會裝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這天,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人們爭先恐後地尋找那象徵幸福的金樺果。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他們稱之為「尋福」。巴西農村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便是互相揪耳,人們在元旦見面時,一定要相互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這一天,巴基斯坦人們個個手拿紅粉跑出門,見了親友,道過新喜,便互相將紅粉塗在額上,以示慶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區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舉行激烈的搶山羊比賽,以示慶祝。兩隊騎手爭搶獵物,比賽既緊張激烈,又喜慶歡樂。
阿根廷:阿根廷人認為水是最聖潔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結隊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穢。

③ 外國人吃粽子嗎和中國是否一樣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但在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越南人愛吃粽子

他們吃的粽子是用芭蕉葉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他們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節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襪絕前,五穀豐登。

緬甸人愛吃粽子

他們愛吃粽子,但不是和端午節聯系在一起的。粽子是有糯米作主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撲鼻,令人陶醉。

柬埔寨的粽子

柬埔寨宏冊的粽子稱為"布袋粽",它不用植物葉包裹,而是取一個布袋,將糯米、赤豆、紅棗等一層隔一層地塞滿布袋,然後扎緊口袋蒸熱。食用時剝去布袋,用刀切著吃。

泰國人包裹的粽子

泰國人包裹的粽子個頭小如雞蛋,因為是用綠色粽葉包裹,所以,蒸熟後呈淡綠色,味道十分清香。

日本包裹粽子

在日本,人們包粽子不是用粽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其粽子的形狀也與中國的不同,他們習慣於包錘形粽子。

朝鮮的粽子

朝鮮的粽子被稱為"車輪餅"。人們把鮮嫩的艾葉煮後搗碎,摻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車輪形狀,吃時味道可口。

菲律賓包長粽

菲律賓人喜歡包告清長粽子,風味與中國江浙一帶的粽子不同。粽子還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食品。

印度尼西亞的粽子

印度尼西亞人對粽子餡特別講究,常用鮮肉末加香菇、蔥做粽餡。吃時香滑可口,多吃不膩。

④ 關於粽子的常識

1.端午節吃粽子有哪些講究
端午也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

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

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2.吃粽子有什麼講究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在端午節,哪家不買上幾個粽子,全家團圓吃上一頓?不過,這吃粽子也是一門學問,吃多了吃壞了對身體反而不利,還影響了大家過節的情緒。 替代材料減熱量 粽子的營養主要是以熱量為主,其次為蛋白、脂肪與碳水化合膳食纖維;若以20歲成年男女一天所需的營養來說,粽子的熱量大多偏高,纖維普遍不足,量少為宜。

包粽子時,最好選用符合「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素材,調味少一點,或盡量以後腿肉或蒟蒻取代五花肉、以板栗取代蛋黃,加入胡蘿卜配色,增加粽子的纖維質。或者可以將糯米混加「五穀米」,增加粽子的纖維。

另外,製作豆沙粽時,建議以植物油取代豬油,可降低粽子的熱量。 一般來說,肉粽所含的熱量較多,每個約含450至600大卡熱量;鹼粽因體積較小,相對熱量較小,熱量在未蘸糖前約為100至120大卡;特別要注意的是,豆沙粽除了砂糖或蔗糖含量較高外,多以豬油炒過,每個熱量約含500至600大卡,熱量在粽子王國中數一數二,在食用中要特別注意。

多吃果蔬助消化 眾所周知,粽子是糯米製品不易消化,很多人在食用以後都有胃飽的感覺。所以建議節日前後,千萬不要餐餐吃粽子,或只吃粽子忘了其他種類食物如青菜和水果的攝取,這樣容易造成便秘。

如果感覺腸胃不適,來一碗清淡湯,如冬瓜、竹筍、絲瓜湯等,最後再來一些水果,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使得營養達到均衡。 吃粽子時,很多人喜歡就著番茄醬、甜辣醬等醬來改善口感。

但是這些調味料都含鈉比較高,對高血壓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十分不利。 如果家中有小朋友,不妨將多油肉粽改為清淡魚粽或雞肉粽,增添五穀糙米增加纖維量,在做法上可先將五穀糙米煮熟,然後將魚肉與雞肉包入粽內,不需太長的蒸煮時間,又可保有內餡的鮮美,高蛋白的健康粽相當適合發育中的小朋友食用。

對於口味稍重的人,可以自行製作風味獨特的咖喱粽,也就是將內餡的米不以傳統方式炒煮,而是改以咖喱調煮,其他內餡也比照咖喱飯的做法,換成咖喱為主要調味材料。 推薦一種中葯高纖素食粽,內餡全以素食材料,加上以黃芪、陳皮等補身的中葯材浸泡內餡的高纖米料,然後再以浸泡的含有中葯材的水來蒸煮米料,不但卜模爽口型空緩低熱量,融入米餡內的中葯,還可以有強身之用。

慢性病患者莫犯饞 慢性病患者不必完全不吃粽子,只要控制好分量就可以了,一般來說,一次最好不要吃超過兩個粽子的量。 糖尿病患者平常早已被告知要少 *** 致糖食物,所以湖南甜粽並虧陵不適合食用,而鹼粽雖然熱量較小,但是糖尿病人應注意不要蘸糖吃,必要時可以用代糖取代。

除糖分外,也要小心主食分量,若是以一餐一碗飯的人而言,一個台灣粽的主食分量就相當於一碗飯,加上配料的肉類,其實就已經相當於一餐所需的分量;若是食用裹蒸粽,更要拿捏好分量。 至於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潮州粽或南部粽等調味較少的蒸粽,因為北部粽與裹蒸粽的餡料經過腌制調味,對於需要限制鈉量的高血壓患者就較不適合; 高血脂患者,對於上述所提油脂含量較高的潮州粽,不管甜咸,一定要特別注意,而南部粽的花生與花生粉也是屬於高油脂類,最好也不要食用。

痛風患者如果發現裹蒸粽內包有魷魚、干貝、鮑魚等高價食材或台灣粽包有香菇時,千萬要特別小心,以免痛風上身。 世界各國的粽子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然而,在國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習俗。

日本人在過節時所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粽子的形狀與中國不同,普遍將粽子包成錘子形狀。 緬甸人也喜愛吃粽子,但和端午節沒有什麼聯系。

他們是用糯米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樣做成的粽子酥軟、甜滋滋的,吃時香味撲鼻,令人回味無窮。 越南人在端午節吃方形咸粽。

這種粽子是用蝦、瘦肉、鴨蛋黃、紅豆做餡,頗具閩粵風味。 還有一種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團,將椰絲、紅豆或綠豆餡塞入粉團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後沾上蜜汁或砂糖吃。

新加坡人都很愛花,每當有客人來訪時,主人都會送上幾束花,且還會端來花汁浸染的粽子請客人來品嘗。這種花汁粽子是用綠葉包成多角形狀,只有雞蛋那麼大小,展開綠葉後,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綠色的米粉精而成的,色澤誘人,吃起來味道清香可口。

馬來西亞,人們所做的粽子與廣東一帶的粽子有點相似,除了較常見的鮮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種外,還有豆沙和椰蓉等幾種粽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 印度尼西亞人對粽子餡要求特別講究:有豬肉餡、牛肉餡、雞肉餡,有臘肉餡、火腿餡,還有廣味香腸餡、蝦肉餡、魚肉餡。

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葉誘人的香氣,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慾。 菲律賓粽子是長條形,風味與中國浙江一帶的粽子相同。

粽子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食物。 泰國人在每年4月潑水節或7—9月雨季時吃粽子。

泰國粽子以甜味為主,包粽子前,先將糯米泡在椰汁,使之具有椰味清香。 粽子餡用椰子、黑豆、芋頭、地瓜等做成,外形小巧精緻,泰國粽子有蒸、烤兩種吃法。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用一種經過特。
3.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的食俗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者,初也,五為陽數,故又稱「端陽節」。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

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

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吃面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

面扇子用發面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

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

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 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

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

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

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

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

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採用精白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後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捲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嘗到多種味道。
4.端午節知識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

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

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里食用。

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

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

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一定的位置。

過去端午節還有躲午的習俗,此種習俗源於一 種信仰,即:五月為「 惡 月」 ,瘟瘡蔓延,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於是日將未滿周歲的兒女帶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脫災禍,故稱躲午。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而產生的觀念,因為五月酷暑將至,蚊蟲滋 生,在沒有醫療衛生設備的民間,容易發生傳染病,遂給人們帶來一種恐懼心理,於是產生躲午習俗,如今這一節日的一些古 *** 俗已經隨著社會變遷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仍然流行 。
5.端午節的小知識
關於端午節的小知識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別稱。 端陽節:五月正是仲夏,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歷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 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 天中節: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太陽重入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浴蘭節:端午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 解粽節: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游戲,故有「解粽節」之稱。

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

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6.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什麼習俗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

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 *** ,玲瓏奪目。

⑤ 外國也有中秋節嗎

沒有。

中秋節海外走俏,中國味全球飄香。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日漸提高,越來越多外國人開始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節。對美國人來說,春節和中秋都是他們喜歡的節日。

他們喜歡中秋節那令人垂涎欲滴的月餅,和中秋節的美麗傳說。在吃月餅的同時,越來越多世界人民知道了嫦娥的故事,還有桂花樹、砍樹的吳剛,甚至知道廣寒宮。

(5)為什麼越南人喜歡中國的大紅棗擴展閱讀

中秋,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節俗豐富,貼近人民生活的本性,體現人與自然協調的理念,是全球華人共享的傳統大節,是創造與傳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它通過周期復現的形式,強化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意識。

同時中秋還是東亞多數國家共享的節日,中秋節日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因此,將中秋作為秋季大節,並給社會假日,讓人民有時間、有閑暇來品嘗秋天豐收的成果,這對於社會的良性運行、經濟活動的開展,都有著現實的積極意義。

⑥ 春節都干什麼

說到春節要干什麼當然要從春節前的准備開始啦。在春節前夕小朋友們放假的時候我們要帶著自家的小朋友們去逛街給自己和孩子買新衣服穿,新的一年新的模樣。女生可能會更傾向於做一個新的美甲、種一個睫毛、燙一個好看的頭發,而男生則更多傾向於剪一個新發型。買完新衣服就要開始准備買年貨了,家裡的碗筷、過年吃的糖果、水果、麻花、堅果、瓜子花生等等。此時也要挑選過年要貼的對聯福字了,准備過年的時候張貼出來。備完年貨之後就該將家裡都擦一遍,尤其是窗戶,還要掃房,將家裡的舊衣服洗干凈,新的一年一切都是新的。有的地方還要提前炸東西,在炸東西的時候是不允許說話的,這是一個習俗。到這里春節的准備工作已經完成了,可以期待除夕的到來了。

接下來就是除夕夜了,在除夕夜當晚,大家拿出零食、瓜子花生、水果,一起觀看中央衛視的春節聯歡晚會,討論著小品的搞笑程度,今年都取得了哪些成績等等,都會是大家圍坐在一起談論的話題。在將近十點多會開始准備晚上要吃的餃子餡料和面團了,大人們這個時候就要准備開始包餃子了,小朋友們往往喜歡伸手要一個面團,在旁邊捏一個自己喜歡的形狀,非要和大人們包的餃子一起煮才好。有的家裡在包餃子還會悄悄的在餃子里放上洗干凈的硬幣,誰要是吃到了硬幣別提多開心了。在吃餃子之前大家還會放煙花,放爆竹。吃過餃子之後應該還不到十二點,在除夕夜這天要守歲堅持到十二點,但小朋友們往往堅持不到十二點,吃過餃子之後便睡下了。在距離十二點到來十秒時,我們都會在心裡一起默數,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除夕夜過後的初一到初五便是大家走親訪友的日子了,大人和小朋友會穿上新買的紅襪子喝新衣服,見到路過的熟人都會道一聲新年快樂。小朋友們見到長輩時會跪下磕頭並祝長輩新年快樂,長輩們一般都會拿出紅包給小朋友們。

到這里春節也基本結束了,大家也就開始新一年的生活了。

⑦ 越南人,過不過中秋節

越南人過中秋節。

中秋節也是越南兒童的一個節日。當晚,孩子們聆聽關於阿貴的傳說,去看舞獅,有的還得到父親給他買一個用來舞獅的獅子跟朋友們一起玩耍。 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還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7)為什麼越南人喜歡中國的大紅棗擴展閱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越南人喜歡中國的大紅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原來有多少個殖民地國家 瀏覽:440
英國衛褲有什麼缺點 瀏覽:656
中國有多少貿易港 瀏覽:733
越南紅木為什麼中空 瀏覽:631
義大利以casan開頭的城市有哪些 瀏覽:53
中國革命戰士都有哪些 瀏覽:597
為什麼越南人喜歡中國的大紅棗 瀏覽:432
越南男女結婚年齡差多少 瀏覽:136
印度女孩怎麼出門 瀏覽:368
越南牡丹slim多少錢一包 瀏覽:547
伊朗的大巴扎是什麼樣的 瀏覽:494
伊朗是怎麼把美國的無人機弄下來的 瀏覽:768
英國女王為什麼戴紅帽 瀏覽:20
美國認為伊朗核協議的缺陷是什麼 瀏覽:694
伊朗國家是什麼人種 瀏覽:479
義大利咖啡館用英語怎麼寫 瀏覽:67
優衣庫產地越南和孟加拉國哪個好 瀏覽:805
中國南方麵粉哪個最好吃 瀏覽:624
義大利的首都是什麼樣的 瀏覽:254
中國童話是什麼類的書 瀏覽: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