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廈門統一實行核酸檢測,漁民檢查後魚蝦也要進行,這一舉措有何科學依據
我國自從初撲滅國內疫情以後的幾次疫情反復大多能夠追溯到冷鏈生鮮貨物污染。比如北京新發地市場、青島港、天津港、大連港所以,三亞的情況也不例外。那麼對於冷鏈甚至是活的海鮮進行核酸抽檢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新聞反映問題的科學性所在。給魚類的嗓子做咽拭子?魚類的呼吸器官是鰓,它們並沒有「喘氣兒」的生理結構,而且剛從海里撈上來的海鮮也不可能含有新冠病毒。它們染毒的唯一可能性是被境外漁民處理的時候沾染飛沫。
所以,它們可能粘有病毒的部位應該是魚身,而非一直禁閉的嗓子眼兒。很多新聞報道中也提到了,采樣部位包括魚身,但因為群眾確實對捅魚的嗓子眼無法理解,所以目前的圖片和視頻信息都只有防疫人員給魚捅嗓子眼的照片。當然了,這種一眼看上去就很搞笑的圖片更容易製造輿論話題,傳播更快。是對於出水即死的冰鮮海產而言,比如深海魚、不耐缺氧的鯖亞目、鯡形目。人家出水就死了,嘴閉得嚴著呢,染毒也是身上。對於活海產,比如黑鯛、活海蟹甚至其他活著的軟體動物,那就更簡單了,直接對暫養缸里的海水進行環境核酸檢測就好了啊。
其實,這是一篇生物信息學文章,沒做實驗,用已有的數據進行了相應的計算和預測。當然,我們並不能直接預測某種生物是否可以感染新冠,而是通過一個中間的分子,ace2,這個分子是新冠病毒進入細胞的鑰匙,細胞有這個鑰匙,那麼就可能發生新冠的感染。當然,不同物種之間ace2差異很大,因此作者選擇計算不同物種ace2和新冠能否結合成穩定的聚合物為檢測標准。
正確的寫法應該是:理論上,新冠不能感染大部分魚類,或者新冠很難感染魚類。事實到此明確了,肯定新冠不能感染魚類的,主要關注的是題目和摘要,或者說是從概率上認為可能性較小。而認為新冠可能感染魚類的,則是對可能這兩個字的程度需要強調,畢竟還是有可能感染的兩個物種。所以,一般認為,魚類是不會感染新冠的。但是,沾染是可能性很大的事情
② 各地節日風俗
1、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過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漢族、滿族和朝鮮族過春節的風俗習慣差不多,全家團圓,人們吃年糕、水餃以及各種豐盛的飯菜、張燈結綵,燃放鞭炮,並互相祝福。
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耍龍、游神、做年例,也有踩高蹺、跑旱船。南方沿海一帶嶺南地區人們沿襲過去祭祖敬神活動,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豐收。
2、在韓國、朝鮮和越南,農歷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在朝鮮半島, 農歷新年被稱為「年節」或「舊正」,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全民族的法定假日。越南農歷新年假期從除夕至正月初三,加上周六日換休,共6天。
3、一些華人聚居的東南亞國家也將農歷新年定為法定假日。在新加坡,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公共假期。馬來西亞華人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政府將正月初一和初二定為法定假日。華人眾多的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2003年和2004年分別將農歷新年定為全國公共節日,但菲律賓不放假。
4、日本曾按舊歷(類似農歷)過年。從1873年起改用新歷後,雖然日本大部分地區不過舊歷新年,但是沖繩縣、鹿兒島縣的奄美群島等地區還保留著完整的舊歷年俗。
(2)海南漁民怎麼防止越南的人來偷魚擴展閱讀
不同民族過春節
蒙古族
蒙古族歷來崇尚白色,所以將農歷正月稱為"白月",把過年節稱為作"白節"。蒙古族過年的准備工作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即開始。除了掃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還要人著新裝,馬佩紅纓和新鞍。
要把放有哈達的整隻牛、羊獻給至親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先向長者敬辭歲酒,再向同輩敬酒,親朋間互贈哈達,恭賀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給長輩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白族
白族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願日子比蜜甜。早飯後,孩子們由成人帶領到親友家給長輩拜年。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是節日不可缺少的活動。
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備粑粑、米酒等節日食品,除夕夜守歲至天明。雄雞報曉,姑娘們爭先恐後到河邊擔水,誰先擔回第一擔水,就說明她最勤勞、最幸福。
朝鮮族
朝鮮族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簫樂曲將人們帶入新的一年。在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舉行壓跳板、拔河等比賽。
正月十五晚上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為福,意味他們的兒孫健康、進步、萬事如意。隨後,大家圍著點燃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樂曲翩翩起舞。
達斡爾族
達斡爾語稱春節為"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灑掃庭院,在大門的正前方用雜物和家畜糞碼成一個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後,輕煙繚繞,到處籠罩著節日的氣氛。老人們將大塊的肉、饃、餃子等食物拋進火堆,祝福人畜安康、五穀豐登。
晚上全家吃手把肉並進行各種辭舊迎新活動。人們在房屋西側雪地上插上香,朝西叩拜,以示緬懷祖先。除夕夜家家吃餃子,餃子里包有白線,意寓長命百歲。春節期間有曲棍球比賽、化裝舞會、聽書唱歌等游戲。
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們在春節里身著艷麗的民族服裝,成群結隊歡聚在村邊寨頭暢飲美酒,並在樂器伴奏下盡情歌舞。有的村寨還舉行叉魚比賽,開展背簍球、竿球等體育活動。
③ 關於風土人情的散文
<<風土人情之我說 人之我說>>
出國前,聽到許多的人說,在外國,人與人的關系是冷漠的,相互間不可能有什麼更深的交往。有的只是金錢關系。所以,在國外不能期望有任何人會像我們中國人一樣的互相幫助的。
我就是帶著這樣的觀念來到了加國。
可是,在短短的幾十天時間里,接連碰上的幾件小事卻讓我的觀念動搖了。
一天, 首次乘坐多倫多的地鐵,車次方向搞不清,正一頭霧水地查地圖時,旁邊一位老外過來問道:需要幫忙嗎?我把地點告知他,他不僅在地圖上指明了我要去的地方,還一直把我帶到了站台旁。我想,要在國內,問路時還得找點看起來老實的人,否則把我指到爪哇國去也未可知啊。我還沒有唱國際歌,就有朋友來幫助我了。倘若我唱了國際歌,恐怕天下朋友將會更多了。
在地鐵里,一個小孩在臨將關門的一剎那沖進車廂,車門忽然關閉,夾住了小孩的手臂。瞬時間,車廂里幾個老外同時沖向車門,七手八腳的要拉開車門。而這時車廂里還有許多的黃皮膚的中國人,自始至終沒有一點反映,麻木不仁地似乎在看一幕電影,與自己不相乾的。更可氣的是還冷不丁的聽到一句粵語:「門不會關的,慌什麼嘛。」
其實,地鐵的車門如同電梯門一樣,有障礙就會自動打開,本不用著急的。這道理不僅中國人知道,誰都會知道的,可出於一種本能,老外們會同時搶了上去。而號稱會互相幫助的國人,不僅不表示出關懷,還要冷言冷語幾句,一付見過大世面,闖過大碼頭的架勢。看來,君子動口不動手的祖訓可謂深入國人之心的了。當然,這種事在中國國內也是司空見慣的了,不值得大驚小怪的。
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它的歷史和現實都和移民的交流遷徙相關。應該說,由於這樣的移民流動,使加拿大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也使加拿大成為了發達的國家之一。
正是由於加拿大的這種特點,各種民族的大匯聚,也就形成了多種民族特色的性格特徵匯聚。
美洲的開放,歐洲的矜持,非洲的粗獷和亞洲的猥瑣,在加國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人的本性中,美洲的直率,歐洲的委婉,非洲的野性和亞洲的虛偽,在加國也是一樣的競相表現。
在與當地洋人的笑談中,居然聽到很不中聽的一個列舉:在加國最不受歡迎的人有四種:黑人、印巴人、越南人和中國人。這其中,亞洲人就佔了三個。幾個新結識的老外語重心長的告訴我,他們不願意和中國人打更多的交道,因為「中國人不講信譽,」「騙人」。
黑人的強悍粗野,自是不必說的;印巴人的神秘詭詐,這也是不必說的;越南人的土匪海盜行徑,早受到世人的鄙夷;可中國人又何處得罪了這些老外呢?
或許,這是白種人的歧視吧。
<<[散文]長白山天池>>
《中國國家地理》為山水選美。山山水水不是一句兩句能說得完的,以往148頁的雜志,在2005年第10期這里增至550頁。感謝《中國國家地理》,增頁不增價,仍是16元。雜志出來不久即告脫銷,北京是全國脫銷最早的城市之一,據說網上已拍到80多塊了,不少讀者為買不到雜志而生氣,《中國國家地理》在其網站論壇發出總固頂帖,標題是《希望大家都冷靜一些》。
《中國國家地理》列出十五組「中國最美」,按排行榜順序依次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國最美的五大湖,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中國最美的三大雅丹,中國最美的五大城區,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中國最美的六大旅遊洞穴,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中國最美的六大瀑布,中國最美的六大冰川,中國最美的十大森林,中國最美的十大海島,中國最美的六大沼澤濕地,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和中國最美的六大草原。
之所以要把這排行榜依次抄下來,是發現,不知因為什麼,排行榜上,沒有江河。也許有了峽谷,就不用再說江河了。一些年來,可能只有雅魯藏布江還算干凈,也許江河只能按峽谷那樣分段看,整體上不太好說了吧。
此次評選,在最美名山方面,東北長白山入圍,但沒能進入最美十大名山之列。長白山沒有進入最美十大名山,長白山天池卻進入了最美五大湖,這讓人感到欣慰。長白山沒被選中,長白山天池卻在長白山最高處,誰也不能把它搬到平地上去,要看天池,就得到長白山上來。
翻看這期《中國國家地理》,對榜上有名的山水風景或介紹,或品評,或欣賞,都有許多文字,雜志還請了著名詩人和作家舒婷、於堅和劉亮程先生分別為廈門鼓浪嶼、蘇州老城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寫了文章。可是,就是到了長白山天池這里,在標題《長白山天池:盛怒之後的平靜》周圍,除了兩張圖片、59個字的專家評語和220多個字的說明,再就沒有什麼了。用一個現在流行的詞,這讓人有些郁悶,難道長白山天池就沒有什麼好說?可是轉念一想,又高興了,一年之中常是雲遮霧繞,冰封雪掩,登長白山是不容易的,兩千多年了,既少有文人墨客來此吟詩作賦,又沒有帝王將相來此祭天封禪,滿清皇帝雖把長白山冊封為神山,也只能在吉林市溫德亨山建望祭殿遙遙拜祭,這里沒有為人們准備下現成的語言,從自然到人文,污染還少,想說長白山天池,不太容易。
雜志中兩張長白山天池的圖片,一張是夏景,一張是冬景,由此倒也看出編輯是用了心思。冬天爬到長白山頂峰看天池,少有人能夠做到,一般人也沒有機會,有位朋友冬天裡上去過,多年後說起來還非常高興,特為此寫過一回遊記。
和許多長白山天池的圖片一樣,《中國國家地理》兩張天池圖片,一張野花點點,一張白雪皚皚,但都風和日麗,天池的水真平靜如同玻璃,紋絲不動。這樣的圖片多了,會使人產生誤會,好像白山天池總這樣好脾氣。其實,冬天看天池不容易,夏天也未必就能看到天池,2001年7月,到長白山上走了一趟,車進山門,天已暮色朦朧,高山上顯得矮了的天空已有了雨意,司機人很好,在山上時間長了,有些經驗,他提醒說,應該抓緊時間趕快到天池上去看看,如果下起雨來,一天兩天不容易晴起來,天池就會藏進雲霧中去,要想看到,幾乎沒有可能。司機說,前不久,有國家要人來,在山上住了幾天,天氣一直不好,終於什麼也沒有看到。聽司機的話,直奔天池,果然,到了天池邊,時間不長,人就冷得哆嗦,山風越來越兇猛,黑壓壓的雲霧從天池對面壓了過來,眼看著把天池就吞沒了。就在這個暮色朦朧的傍晚,我看到了和印象中完全不一樣的天池,在圍繞天池一十六峰的一峰之上,探頭往下面看去,絲毫看不出以往人們所說和圖片所顯示的平靜柔和的美,眼下的天池,陰沉沉地一動不動,好像在醞釀一個陰謀,好像要伸出手來把人拽下去,讓人感到陰森,猙獰,恐怖,非常可怕。
手上有一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長白山古今攬勝》,書中介紹,滿清帝王一方面把長白山封禁起來,不許人們走進,一方面也曾派人尋找過長白山主峰,公元1644年,清世祖福臨進京後,尊「龍興之地」長白山為「長白山之神」。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四月十五日,愛新覺羅·玄燁命大臣覺羅武木訥一行四人前往長白山拜謁,「詳視明白,以便行祀禮」,同年夏,武木納等人登上長白山,到達龍潭即天池,秋天回京稟奏。但是,據考證,武木納此次拜謁並未真正見到長白山主峰,清人李廷玉在《長白山記》中說:「溯考康熙十三年,吳木納查看長白,僅至訥陰地方白山東北。」李廷玉這里的「康熙十三年」有待商榷,但他說武木訥未至白山主峰,應該是對的,雖然武木訥也看到了一潭池水,長白山中的池水卻不只一個。《長白山古今攬勝》收有武木訥拜謁長白山後寫給皇帝的呈文,文中有關長白山天池一段是這樣寫的:「山頂有池,五峰圍繞,臨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紋盪漾,池畔無草木。」了解長白山的人知道,白山最高處那個天池,周圍可不是只有五峰,武木訥所見若真是長白山天池,他就是把其他十一座峰給隱瞞了。不管怎麼說,武木訥雖非故意,卻是把皇帝給騙了。
長白山天池,南北長約4.5公里,東西寬3.5公里,湖水面積9.8平方公里,水邊周長13.6公里,湖面海拔2185米,平均水深204米,最大水深373米,總蓄水量約20億立方米,是我國最高的火口湖和最深的湖泊,這是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10月版《吉林風物志》給出的數據。有人說,把一座大樓扔進白山天池,就像扔進一個火柴盒一樣。事實上比這還要大,白山天池哺育出一條條江河,它是圖門江、鴨綠江和松花江三江之源。也許可以這樣說,圖門江里小小的游魚,鴨綠江邊普通的草屋,松花江畔的大豆和高粱,都是白山天池養育的。2005年冬天,一開始以為是個暖冬,也真希望它是個暖冬,願長白山天池流水多多,用它清凈的水,洗去江河中的渾濁。
<<武漢夏夜街頭的"竹床陣">>
夏至七月以後,酷熱的夏夜把武漢市民從家中"趕"出來,不得不到街道兩旁擺竹床露宿。密密麻麻的竹床一個挨一個,老者、兒童、青年、少婦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過一個又一個的夜晚。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見少婦、姑娘身著短褲、裙子睡在街頭上,大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鮮。然而當地人卻習以為常。
武漢是中國有名的三大"火爐城"之一,夏季氣溫高達40攝氏度左右。酷熱難耐的時間長達兩個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漢特有的民習"竹床陣"。
2、吃粽子和賽龍舟�
吃粽子和賽龍舟是中國許多地方的風俗。然而這一習俗是因從紀念屈原而來,使得屈原的家鄉故地的湖北,此俗更甚。�
每逢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湖北各地賽龍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鄉。只要有湖、河、江的地方,人們早早就把龍舟修整或清理好,一至初五,龍舟便紛紛下水了,一條條"黃龍"、"白龍"、"紅龍"、"青龍"劈波斬浪,箭一般前駛,鑼聲、鼓聲、吆喝聲、喝彩聲響成一片,江河兩岸觀看賽龍舟人們黑壓壓一大片,那場面實在壯觀極了。�
傳說屈原投汩羅江死後,他的故鄉鄉親秭歸人做了一個夢,夢見屈原身體消瘦了,便用箬葉包米飯做成有角的角黍(粽子),用龍舟裝上投入江中,因水中水族屬龍管,以為是龍王送來的角黍,便不敢食。這就可讓屈原食用了。這就是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由來。
�
3、荊州花鼓�
荊州花鼓原是民間窮苦人乞討謀生的"沿門花鼓"和薅草秧歌。這種"花鼓"是一人擊鼓唱詞,數人幫腔和調。�
近幾十年來,荊州花鼓已演變成獨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戲。1955年有一位老藝人搜集記錄了花鼓戲的全部唱腔,整理出從未有過的第一套完整的花鼓音樂曲譜,並大膽地把二胡、板胡、琵琶、揚琴、竹笛、嗩吶等民族樂器用來為花鼓戲伴奏,使花鼓戲結束了"一唱眾和"和單純用鑼鼓伴奏的歷史。如今,荊州花鼓戲充滿濃郁的地方情調,唱腔悠揚、甜美、悅耳,已有《家庭公案》、《水鄉情》等幾十個劇目,既取材於湖鄉生活,又展現湖鄉風貌。在民間,男女老幼走路、勞作,不時哼唱花鼓調,也有很大的"魔力"。有人說:"聽了花鼓的喲喂喲,害病可以不吃葯!""做活不唱花鼓戲,渾身上下無力氣"。來到荊州地區,可以看到小學生放學時提著的收音機里。汽車里、商店櫃台內,播放的全是荊州花鼓戲。
4、天門"三棒鼓"
在天門、沔陽一帶,由於地勢低平、多水,往昔水災不斷,民眾身受其苦。為謀求生路,他們背井離鄉,背起"三棒鼓",浪跡四方。許多人從湖北到中國西南部、印度、伊朗、中歐、西歐等地。也有些人經廣東到菲律賓及其它東南亞國家,
他們背起的"三棒鼓"走到哪裡唱到哪裡,人們稱他們為"中國的吉卜賽人"。
5、通山山鼓�
相傳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通山山鼓,是農民在野外勞動時,邊勞動邊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種民間傳統藝術。�
山鼓的形狀如戲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兩邊安鐵環,系有牛皮帶或緞帶,便於鼓匠掛在胸前。演唱時,鼓匠右手執扦擊鼓,左手托著鼓的底部,配合用手指調節出不同的音色。一名技藝出色的鼓匠,一般能夠打出數十種節奏迥然不同、情緒各異的鼓點子。山鼓之音響亮清脆,數里之外能聞其聲。
通山山鼓主要分《挖山鼓》和《栽田鼓》兩大類。此外還有一種《山鑼鼓》。這種《山鑼鼓》除鼓匠身背一面山鼓外,腰間還掛有一面銅鑼,左手執鍾打鑼,右手拿扦擊鼓。
山鼓的曲調與地方語言結合緊密,節奏性很強,加上旋律高亢激昂,質朴熱烈,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是一種活躍勞動場面的藝術形式。1988年湖北省民間音樂舞蹈電視比賽中,通山縣改編的節目《喜耘禾》山鼓,榮獲銀杯獎。
6、崇陽人的老風習�
鄂南崇陽縣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由於遠離大城市,鄉民們保持了許多民間傳統老風習。當青年男女嫁娶成婚時,打造的傢俱樣式仍按古老的形式 。如睡覺的木製床為古式雕木的花床,床四周有雕花桿,床前面雕花板上方,有三層雕"滴水沿",床下前方有三層踏板。床入口處僅僅只留可兩人並坐的"口子",床兩頭和後面用整塊木板釘死。這種講究的崇陽花床,實在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習俗了。�
此外,熱情待客的崇陽人給客人泡的茶是花椒鹽巴家焙茶,吃的菜是大塊肉、大塊魚、紅苕粉絲、煎豆腐四大菜。一寸來寬、二三寸長的大塊煙熏肉,令城裡人食一、兩塊就足夠了。��
7、鄂西土家風情�
鄂西毗鄰湘西、貴北和川東南,居住著數十萬土家族居民。他們有著富有特色的生活習俗。獨特、鮮艷的服飾。土族居民,特別是青年人,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如男青年,頭上纏著一條長長的青頭巾,外面上衣往往是白布上鑲寬大的藍邊,傳統布扣、褲子比較寬大。女青年,其頭巾則是彩色布巾,上衣或紅或綠,但領口、背肩、袖口、下擺等處都鑲有美麗花紋的邊帶布。手上戴著金或銀制的手鐲。
山歌。唱山歌是青年土族男女中不可缺少的本領,有些上了年紀的土族人山歌也能唱上"一大籮"。在曲折蜿蜒的山道上,在田間、茶場、農舍、土塘旁,常常可聽到陣陣悠揚的山歌傳入耳中。更有山歌男女對唱,山族青年以這種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愛慕之心。木葉傳情。土族青年用口含一青青的木葉,吹出美妙、動人、委婉的聲音。這聲音就是動人的情歌。小小的一片樹葉,僅為男女傳情表達出心聲。 文章來自青藤文學網:http://www.7cd.cn,轉載請保留版權!
這三篇 中外 山水 風土人情 都涉及到了
你用的時候可以有所取捨 選擇需要的段落 刪減你以為沒用的
希望能幫到你
最後 祝春節愉快
④ 我國瀕臨滅絕的動物有哪些
1.白鱀豚,亦稱:白鰭鯨、白鰭、白旗、白夾、青鰭、江馬、中華江豚、揚子江豚及長江河豚等,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僅產於長江中下游。
在20世紀80年代由於種種原因,白鱀豚種群數量銳減,2002年估計已不足50頭,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白鱀豚自成一科,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協會生物信箋》期刊內發表報告,正式公布白鱀豚功能性滅絕。
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紅色名錄)更新發布,白鱀豚未被宣布野外滅絕。
(4)海南漁民怎麼防止越南的人來偷魚擴展閱讀:
紅皮書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是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編寫的;詳細、全面地論述了中國瀕危動物的瀕危狀況、致危因素、保護措施等,旨在使政府部門、科學界和公眾較為清楚地了解中國的動物物種現狀,提高政府官員及公眾對中國瀕危物種的保護意識,並針對現狀制定和實施相應的保護措施。為中國物種的保護和持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其採用的物種瀕危等級分為:野生絕跡、絕跡、瀕危、漸危、稀有、易危等。全書共分4卷:鳥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及獸類。
此外,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資料庫收集了中國592個瀕危動物物種的詳細描述,包括了瀕危的魚類、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的動物。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卷。論述了中國鳥類瀕危物種的分類地位、瀕危等級、種群現狀、致危因素、現有保護措施、飼養繁殖狀況等。
參考資料
網路-瀕危動物
⑤ 【越南專題】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水與火最美的交融—美奈
從美奈開始,才真正覺得到了熱帶。
炙熱的陽光讓人無法在沒有樹蔭遮擋的海灘和公路上多待一分鍾,
更別說閑情逸致的散步了。
穿著人字拖戴著太陽眼鏡拎著沖浪板走在道上的,
大多也都是喜愛曬日光浴的白人。
美奈,越南東南部的一個漁村小鎮,有長達10公里的半月形海灘。
美奈,有個美麗的名字,它原是海邊的一個小小漁村。當夜幕來臨海風拂過椰影重重,一定滿天星斗,延綿至無盡的海里;到那顆啟明星點亮天際,霞光染紅了沙灘,勾勒出漁村的輪廓,溫暖。
以美奈漁村為中心點,位於漁村以西分別是中、東部海灘和西部海灘,其中西部海灘以大型度假村為主,而中、東部以背包客Guest House為主。美奈 只有一條主路,由西向東穿過漁村再向北延伸,再約行三十多公里到達白沙丘 。
Hai Dang Resort位於漁村以北二十多公里,遠離漁村,更遠離喧囂的西、中、東海岸。如果喜歡熱鬧,又離Sinh Tourist近,海鮮排擋就在門口的話,這里並不適合。但Hai Dang的優勢在於,這更像是遠離塵囂的伊甸園,面朝東邊的大海,面朝東方的日出。
其實美奈就是一條挨著海,直的大路。分東、中、西3個區域。東部是本地居民聚集處,中部聚集了大量的海鮮大排檔和旅館,西部為高端的度假酒店。雖然很多人提到美奈的海鮮便宜又好吃。可能這幾年去的人多起來了吧,它們的海鮮其實跟深圳價格差不多,而且品種很少,對比深圳市場的海鮮,美奈的海鮮就是小巫見大巫。
美奈是一路下來我覺得是越南最適合度假的城市,中國人很少,大部分是歐美遊客。整個城市柏油路筆直,租一輛摩托車,白沙丘日出,紅沙丘日落……酷到沒有朋友。
到美奈的第一感覺就是熱!熱!熱!
從北到南一路下來黑了很多,但是美奈已經黑到沒有朋友。50+++的防曬霜抹在身上原本就很油,再加上曬黑了,強烈的陽光照過來,整個人黑到發亮,只求不曬傷。
仙女溪是美奈的一條溪流,水質清澈,水裡的沙子很軟,岸邊生長有四葉草等植物。仙女溪的水水很淺,沙很細,經過烈日的暴曬之後,水溫有點暖暖的。當你赤腳涉水而行時,腳踩在細細的沙面上,細沙和著暖暖的水,流溜過你的腳趾縫,彷彿仙女用她的纖纖玉手撫摸一般愜意。
仙女溪的入口非常不起眼,不是仔細看地圖,估計一晃眼就過去了。入口在當地人的房屋旁,四周臭烘烘的,看到大家想要下水,而又不敢下水的糾結表情也是特別搞笑,從裡面遊玩出來的一大叔沖著我說了句「Don't worry,it's fine",瞬間,鞋一脫就下去了。
仙女溪的盡頭是一座小型的瀑布,其實上游還有一條比較寬的河流,所以在這個瀑布沖涼一定要考慮到上游的沙子也會順著水流沖下來,看到有人抹完臉上的溪水之後又從嘴裡不斷的往外吐沙子把在場的人全逗樂了。
在美奈不能錯過的還有美奈漁村交易漁港。這里有傍晚出海和早起漁作的人們,有熱鬧的海產品交易,當然也有現買現做,無比新鮮的海鮮燒烤,也有附近的居民前來這里批發,到處都能聞到魚腥味,聞到海的氣息。你會看到穿著傳統服飾的越南婦女,竟然開著摩托車到海邊等待丈夫的收成,也會看到一些特殊的捕魚的工具,看到一些鮮活的海鮮躺在一個個色彩斑斕的籃子里,正等待著被送往酒店或者其他食肆。
PS:小漁村日出和日落美哭,有時間的小夥伴一定要去看看。
美奈最吸引人的是那些龐大的沙丘,白沙丘,紅沙丘和極為特殊的喀斯特地貌構成的紅色河流。白沙丘比紅沙丘更為壯觀,更值得一游,白色的沙子,甚至可以進行滑沙運動。在這里可以感受沙漠的深處有淡水湖泊,湖泊旁長滿了高大幽深的熱帶叢林植被,沙丘包裹著碧湖綠樹,湖上飄著朵朵荷花。感受風吹荷浪翻湧,岸邊叢林樹梢沙沙作響,沙粒流動無痕。
海濱度假的地方,多的是沙灘,鮮少有沙漠。從小在深圳海邊長大,對於海,我的興趣不大,但是一半沙漠,一半海的美奈卻顯得非常特別,這也是美奈吸引大多數人的原因吧。
住的房間很小,隔音有點差,隔壁住了兩個韓國人動靜很大。這次下來發現思密達講話比我們還大聲,經常在店裡聽到一陣高亢的交談聲多半都是韓國人。另外發現自己辨別中日韓三國人的能力已達到Max,全程一次都沒錯過。
美奈海灘其實有些隱蔽,需要穿過公路旁邊的巷子才能到達,如果你住在海岸線上的任何一家酒店則不必擔心這點,酒店的海灘不會封閉起來,沿著走就好。風箏沖浪是非常受歡迎的游樂項目,有基礎的話可以直接租賃裝備一試身手,沒有基礎也不需要擔心,大把的教練會帶著自己的裝備坐在沙灘上,只要價格談得攏,他們有的是時間教你。
我很幸運的找到了位於沙丘高處的一個機位才拍到了一條溪流區分兩種地貌的美景,不過在有風的天氣里比沙粒還要細小的石灰岩粉末對相機和人體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威脅,眼鏡和口罩是必不可少的裝備,相機CMOS上的污點必須手動清理才能去除。
光著腳丫沒走幾步
就直接遭受了狂風的暴擊
人被風刮的慘不忍睹
全身上下和所有裝備都完整地接受了沙子的洗禮
連背包里最小的角落也沒有倖免
相機也沒有逃過一劫
白沙丘的日出和紅沙丘的日落總會有一樣讓人難以忘懷,把自己放在紅沙丘之後似乎忘記了自我的存在,也正好可以讓我完整的欣一天之中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懶散的躺在沙丘上凝望天邊的夕陽,每個人都在垂涎這份溫暖,有太多的不舍讓我有種去追逐的沖動。
紅沙丘適合看落日,挑一個高處,坐在沙丘,遙望遠街的海及海上的落日。看著夕陽漸漸地西沉,映紅了半個天際,紫色的晚霞與棕紅色的沙丘在落日余暉的籠罩下顯得更加艷麗,藍天白雲,搭配上紅色的沙丘,如果是女孩子穿一襲紅色長裙非常容易出片。
紅沙丘如果要滑沙,要注意那些當地的小孩子,他們會跟著你,說幫你拍照,教你滑沙,給些小費即可 ,但是!!!他們的目標可不是你的小費!是偷你包里的東西,千萬不要把包給他們拿。
美奈的漁村是一整片灘塗地,海面上遠遠近近散滿漁船,空氣里彌漫著實打實的腥味,好像回到電影【情人】女主角初見男主角那個臟亂又真實的漁村碼頭。
在美奈的海濱,吃boke式的燒烤幾乎成了中國遊客的專利。大批的中國遊客湧向boke去品嘗著完全不懂烹飪的越南人神經兮兮的發明創造,青口貝上撒上韭菜和花生碎烤出來完全沒有了本身的鮮味,而被眾多國人追捧的龍蝦其實也沒有非常優越的價格。反而在當地居民聚集區的路邊攤倒是能找到很多不錯的選擇,但是價格依然不會很便宜。螃蟹300,000盾一公斤,龍蝦450,000盾 青口和眾多貝類也要到50,000盾一公斤,做法單一,口味一般。
寫越南有美食的攻略作家們我真的懷疑他們是否吃過中國的各類菜系。越南的海鮮除了相對中國各大海鮮市場的水產更肥一些幾乎沒有更多的可比性。如果各位吃過深圳的海鮮拍檔,威海田橫島的蛤蜊,湛江的碳烤生蚝,深圳的各類海鮮火鍋,我想越南的這些吃食你看都不會多看一眼。
國人在美奈的必游景點無非是紅白沙丘,仙女溪 ,除了仙女溪讓我有了一絲驚喜,紅白沙丘很負責的說沒有一點懸念,如果你在中國去過內蒙的響沙灣,庫布奇,寧夏的騰格里、沙坡頭,甘肅的月牙泉或者新疆的隨便一個戈壁哪怕是北京邊上的天漠或者是南戴河的黃金海岸,那麼對你來說,紅白沙丘 都是弱爆了的地方。絕對弱爆了。如果你不是攝影愛好者拉著你的女朋友,或者你就是那個攝影愛好者的女朋友穿一身奧黛頂一個斗笠站在沙丘上拍成月份牌美女的話,那麼這個景點就更是弱爆了!
仙女溪細膩的沙子腳感讓我有點興奮,露天的喀斯特地貌居然有很多石筍,難道當年這里是溶洞?難道仙女溪是以前的地下河?我很邪惡的想是不是因為當年美軍把山給炸沒了漏出來這么一個山谷。
本來以為美奈就是以上的遊玩項目,完了就該走了,但是當我走到美奈的沙灘才知道,美奈的風箏沖浪才是吸引人的地方,起碼是吸引我的。在沙灘上流著口水看著一群歐美帥哥美女一個個牽著風箏在浪里左沖右沖,搞得我也很想去學習沖浪。
在越南拍人像,最痛苦的就是起早床。越南比中國早一個小時時差,就是說,中國6點日出,越南就是5點,要搶日出前的光線,就得4點起床。
好在,我快奔三這個年紀的人不愛過夜生活,酒店的電視也沒有中文頻道,常常是拍完日落,吃完晚飯,就洗洗睡了,第二天4點也能起得來!照完差不多9、10點,吃早飯,就回酒店補瞌睡。睡到中午,騎著摩托車出去覓食,吃完再回酒店接著睡,下午3點出門踩點,拍日落……這樣折騰了幾天,倒覺得早起早睡也是一件蠻神清氣爽的事情了。
美奈的漁村,以原生態為特色。怎樣的原生態呢?!就是沒人管理,沒人打掃,天生天養的狀態!
大海的胸懷是寬廣的,你給他多少垃圾,他都會一點不少的還給你!
沿著漁村長長的海岸線,海浪沖上來的垃圾無處不在。清晨,我們想在漁村海灘找個干凈的位子做俯卧撐,來回走了幾趟,都找不著位子可以下腳。
漁村最有特色的,就是漁民用的「簸箕船」。這可不是用來打魚的,只是用來將不能靠岸的漁船里的海鮮運到岸上用的。
我走了越南幾個城市的漁村,只有美奈的「簸箕船」被刷得光彩照人,很有顏值。日出或日落的時候,可以作為人像的完美背景。
谷歌地圖的美奈漁村定位不太准確,跟著走會走到漁民家裡。還不如跟著太陽走,早上往東邊走,下午往西邊走,哪裡人少,「簸箕船」多,就在哪裡照。
這里的漁民不太友好,不知道是不是出海打漁經常被咱們中國軍艦驅逐的原故。我在漁村照相,一個漁民過來問坐不坐船出海打漁,我禮貌的拒絕了,然後繼續照相。他就來來回回地在我鏡頭范圍里走動,直到我離開為止。
一個老太太全程看我拍攝,還嫌看得不過癮,主動把我引到一個漁船旁,意思是那裡離海邊更近。到漁船要經過一個簡易的竹橋,我有點不敢過,老太太脫下拖鞋,先走上竹橋,示意要拉著我過。我趕緊也准備脫鞋,她卻擺擺手讓我穿著。等把我引到漁船旁,老太太就坐在不影響我照相的地方。
這時另一條漁船劃了過來,船老闆熱情的邀請我上船,我正准備上去,老太太趕緊拉住我,和船老闆說了幾句什麼,船老闆悻悻地把船劃走了。老太太又滿臉神秘的對我說了幾句越南話,我沒聽懂,想著可能是「上船是要錢」之類的。
拍完照,老太太又把我帶下竹橋,我十分感謝,但心裡想著「接下來會不會要錢了?!」結果人老太太根本沒那意思,反而覺得挺驕傲似的。這時一個正在打掃庭院的小姑娘,終於鼓起勇氣,羞澀地用英語和我打招呼,問我從哪裡來?多少歲了?此時圍觀的漁民也聚攏過來,好奇地看我拍出來的照片。頓時,一種暖暖的情緒在我心頭盪漾開來,哪裡都有好人和壞人,但只要你是友好善良的,就會被善良對待,我始終相信自己心中保存的這份純善。
美奈,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奇特的組合,卻又不矛盾,美得無可奈何。左邊,大海,右旁,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