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
1、走馬燈
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走馬燈古稱蟠螭燈(秦漢)、仙音燭和轉鷺燈(唐)、馬騎燈(宋),中國特色工藝品,亦是傳統節日玩具之一,屬於燈籠的一種。常見於除夕、元宵、中秋等節日。又叫跑馬燈、串馬燈。由毛竹編織成馬頭,馬尾。
系在身上糊上顏色鮮艷的紙,如今已由絲綢取代。在過去,走馬燈一般在春節等喜慶的日子裡才表演,由二十來位11—14歲小孩組成,邊跳邊唱,根據節奏快慢形成不同陣勢,有喜慶、丁財兩旺、五穀豐登的寓意。
2、指南針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
經過多方面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
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采礦業、冶煉業的發展。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
3、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
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4、火葯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煉丹家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學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葯,火葯的發明是副產品。煉丹家對於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葯,在使用之前,常用燒灼的辦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減低,這種手續稱為「伏火」。
5、印刷術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木版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刻版印刷術」(亦稱「雕版印刷術」)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後來出現的拓印碑石等。造紙和制墨等生產技術出現之後,逐漸發明了刻版印刷技術。
根據歷史學家鄧廣銘考證,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開始普遍使用。宋代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
⑵ 歐洲旅遊所需要的什麼樣的轉換插頭
1、法國型:該型插座,特點是插座有兩個圓孔一根金屬圓柱,兩個圓孔是電源插孔,圓柱是接地連接柱,相當於我們三孔插座的等腰三角形頂點的接腳。相應插頭就在等邊三角型頂點是一個圓孔。該國沒有專門的兩孔插座。兩孔插頭可以插入圓形插座中的圓孔。使用這種插座的國家,有法國,比利時,盧森堡,捷克,丹麥。
2、瑞士型:瑞士有兩種插座類型,相當於我國有三孔插座,兩孔插座。瑞士的三孔插座與西班牙型相同。瑞士兩孔插座很特殊,他是兩頭呈三角型的扁六邊型。瑞士型的插座圓插孔略細。一般插頭插入沒有問題,但是如果稍粗將無法插入。
3、西班牙型:該型插座接地是靠插座圓環邊緣上的兩組金屬片,與插頭圓塑料頭邊上的金屬接點接觸。該型兩個金屬電源柱與法國型相同。使用這種插座的國家比較多,有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希臘,阿爾巴尼亞,馬其頓,奧地利等大多數國家。
目前大多數歐洲國家都支持德標的轉換插頭,只有少數幾個國家的插頭採用英標,如愛爾蘭,蘇格蘭等,還有瑞士這個國家採用的插頭是瑞士型轉換插頭,如果去瑞士旅遊需要單獨購買瑞士型的轉換插頭。
轉換插頭——從字面上理解是讓某種插頭轉換成另一種插頭(如電話電源插頭、USB充電插頭,電腦電源插頭,通用是各國電源插頭等互換作用)。再普遍指,將各國不同電源插頭或某國電源插頭轉換成另一個國家或多國電源插頭,將多國或某一國家電源插頭能插在另外一個國家的插座。使不同國家的插頭能到全球不同國家能互通,解決了全球不同國家的電器能到另外的國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