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越南戰爭中一個連出了三位將軍是哪三位
你的問題很。。。。。。
指揮戰場
雲南戰區,楊得志
廣西戰區,許世友 後來是梁光烈
你應該指揮的是這3個吧
下面是 一些 師長啊什麼的 現在是都是上將了
——張萬年上將,1979年對越作戰時任43軍副軍長兼127師師長。以後歷任43軍軍長,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濟南軍區司令員,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副主席。1988年9月中將,1993年6月晉升上將。
——傅全有上將,1984年老山輪戰時任1軍軍長。以後歷任成都軍區司令員、蘭州軍區司令員、總後勤部部長,總參謀長。1988年9月中將,1993年6月晉升上將。
——梁光烈上將,1979年對越作戰時以武漢軍區作戰部副部長的身份協助昆明軍區楊得志司令員指揮西線作戰。以後歷任20軍58師副師長、師長,20軍副軍長,20集團軍軍長,54集團軍軍長,北京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沈陽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司令員,總參謀長。1988年9月少將,1993年12月中將,2002年6月晉升上將。
——廖錫龍上將,1979年對越作戰時任11軍31師91團副團長。1984年收復兩山時任11軍31師師長。以後歷任11軍副軍長、軍長,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總後勤部部長。1988年9月少將,1993年7月中將,2000年6月晉升上將。
——吳銓敘上將,1984年老山輪戰時任1軍參謀長。以後歷任第1集團軍政委、軍長,總參謀長助理,副總參謀長。1988年9月少將,1994年7月中將,2000年6月晉升上將。
——錢樹根上將,1986年老山輪戰時任47集團軍軍長。以後歷任蘭州軍區參謀長、總參謀長助理、副總參謀長。1988年9月少將,1994年7月中將,2000年6月晉升上將。
——王祖訓上將,1984年收復兩山時任14軍副軍長。以後歷任雲南省軍區司令員,14集團軍軍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院長。1988年9月少將,1993年12月中將,2000年6月
——徐永清上將,1986年老山輪戰時任27集團軍政委。以後歷任浙江省軍區政委,蘭州軍區副政委,武警部隊政委。1988年9月少將,1995年7月中將,1996年3月改授武警中將,2000年6月晉升武警上將。
——李新良上將,1979年對越作戰時任41軍121師副師長。以後歷任41軍121師師長,廣西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沈陽軍區政委、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1988年9月少將,1993年7月中將,1998年3月晉升上將。
——朱啟上將,1981年收復扣林山時任14軍42師126團團長。1984年收復兩山時任14軍40師副師長。以後歷任14軍40師師長,14集團軍參謀長、副軍長,貴州省軍區司令員,14集團軍軍長,成都軍區參謀長,北京軍區參謀長、司令員。1990年7月少將,1996年7月中將,2004年6月晉升上將。
——杜鐵環上將,1985年老山輪戰時任67軍199師政委。以後歷任67集團軍副政委、政委,總政治部主任助理、副主任,濟南軍區政委,北京軍區政委。1988年9月少將,1993年12月中將,2000年6月晉升上將。
——固輝上將,1979年對越作戰時任42軍124師師長。以後歷任42軍副軍長、軍長,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南京軍區司令員。1988年9月中將,1994年6月晉升上將。
——張志堅上將,1985年老山輪戰時任67軍軍長。以後歷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政委。1988年9月中將,1998年3月晉升上將。
——陶伯鈞上將,1979年對越作戰時任武漢軍區炮兵作訓處處長,隨所在部隊參戰。以後歷任43軍師參謀長,武漢軍區炮兵部部長,43軍軍長,成都軍區參謀長,廣州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1988年9月少將,1993年7月中將,1998年3月晉升上將。
——錢國樑上將,1986年老山輪戰時任27集團軍軍長。以後歷任濟南軍區參謀長、司令員,沈陽軍區司令員。1988年9月少將,1995年7月中將,2002年6月晉升上將。
——史玉孝上將,1984年老山輪戰時任1軍政委。以後歷任南京軍區副政委、政委,廣州軍區政委。1988年9月中將,1994年6月晉升上將。
——姜福堂上將,1985年老山輪戰時任67軍政委。以後歷任濟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成都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沈陽軍區政委。1988年9月少將,1993年7月中將,2002年6月晉升上將。
——李乾元上將,1984年老山輪戰時任1軍副軍長。以後歷任第1集團軍軍長,廣州軍區副參謀長,蘭州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1988年9月少將,1996年7月中將,2004年6月晉升上將。
——劉冬冬上將,1987年老山輪戰時任47集團軍139師政委。以後歷任47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蘭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21集團軍政委,蘭州軍區政治部主任、政委,濟南軍區政委。少將授予時間不詳,1999年7月中將,2004年6月晉升上將。
——朱增泉中將,1986年老山輪戰時任27集團軍政治部主任。以後歷任27集團軍副政委、政委,國防科工委政治部主任,總裝備部副政委。1988年9月少將,1996年7月晉升中將。
——粟戎生中將,1985年老山輪戰時任67軍參謀長。以後歷任總參軍務部副部長,24集團軍軍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1988年9月少將,1999年7月晉升中將。
——張海陽中將,1986年老山輪戰時任21集團軍61師政委。以後歷任總參兵種部政治部副主任、主任,27集團軍副政委、政委,北京軍區副政委。1995年7月少將,2003年7月晉升中將。
——何其宗中將,1984年收復兩山時任11軍副軍長。以後歷任11軍軍長,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副司令員。1988年9月少將,1990年7月晉升中將。
——蒙進喜中將,1984年收復兩山時任11軍副參謀長。以後歷任11軍參謀長,14軍軍長、14集團軍軍長,昆明陸軍學院副院長,貴州省軍區副司令員,西藏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兼西藏軍區司令員。1988年9月少將,2001年7月晉升中將。
——陳世俊中將,1988年老山輪戰時任13集團軍軍長。後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1988年9月少將,1996年7月晉升中將。
——馬秉臣中將,1984年收復兩山時任11軍軍長。以後歷任成都軍區後勤部部長、副司令員。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將。
——姚雙龍少將,1981年收復扣林山時任14軍42師126團團長。以後曾任雲南省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現任西藏軍區司令員。
——劉昌友少將,1984年收復兩山時任14軍40師師長。以後歷任14集團軍副軍長、雲南省軍區副司令員,雲南邊境排雷總指揮。
B. 鄧景林簡介
鄧景林,出生於1979年,是一位備受矚目的軍事家,曾擔任過軍區司長的重要職務。自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以來,他在軍事生涯中穩步晉升,足跡遍布多個職位,包括廣州軍區的營長、團長、軍長直至軍團長。在2010年的軍事演習中,他的領導力得到了充分展現。
在廣州軍區,鄧景林擔任第42師一一師長,其軍事才能在此期間得到了充分鍛煉。特別是在越南戰爭時期,他身兼越南野戰軍司令員,指揮了一系列關鍵戰役,其中包括遼沈、平津等重大戰役,這些經歷無疑為他的軍事生涯增添了輝煌的一筆。
戰後,鄧景林的職務進一步提升,他先後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防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要職,顯示出他在軍事戰略和決策層面上的卓越能力。他的軍事才能不僅體現在戰場上,還體現在他的運籌帷幄和心計謀略上,善於運用機巧,深思熟慮,但行事風格被認為是深沉寡言,手段狠辣,手段陰險詭譎。
C. 越南戰爭電影哪部最好看
《高山下的花環》。
《高山下的花環》是由謝晉執導,呂曉禾,唐國強,蓋克,何偉,王玉梅,童超,斯琴高娃,倪大紅出演的一部影片。
該片播出後引起巨大轟動,獲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以及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等共計八項大獎。
影片採取的是雙主角的敘述方式,梁三喜雖然顯得形象高大全,但他來自一個革命烈士的家庭,所以他擁有這樣崇高的精神是可信的。
相對而言,趙蒙生這個人物更為引人注目,導演謝晉完整地表現出這個人物的轉變歷程,趙蒙生從一個心靈上的逃兵轉變為剛強無比的戰士,這個艱難的轉變過程,在謝晉導演的處理下,顯得環環相扣,這種完整的人物性格轉變,讓趙蒙生這個角色更富有非同一般的魅力。
劇情介紹:
駐扎在四川廣元的九連長梁三喜(呂曉禾 飾)為了從軍政治部調來的指導員趙蒙生(唐國強 飾)推遲了探親假,可出身高幹家庭吃不了苦的蒙生打算只干幾個月就走。
1979年,趙母吳爽(劉燕生 飾)得知蒙生部隊將要赴越作戰,加緊督辦調動之事。耿直的炮排長靳開來(何偉 飾)聽說後火冒三丈,揚言要自費上北京告狀。
部隊開赴雲南邊境,吳爽孤注一擲請求軍長雷震(童超 飾)將蒙生調回後方,當即遭到雷軍長的強烈譴責甚至責罵。
九連擔任穿插任務,在激烈的戰斗中,一個個戰友為國捐軀,雷軍長唯一的兒子「小北京」因臭彈未發而身亡;靳開來英勇殺敵,為給飢渴的戰友搞「戰鬥力」不慎踩響了地雷壯烈犧牲;戰斗臨近結束之時,梁三喜為掩護趙蒙生而犧牲。
D. 越南戰爭中,越南做了什麼有背人道的事,令許世友勃然
1979年爆發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場對外戰爭。
2月17日凌晨,早就集結在中越邊境上的56萬解放軍對越南發動了突襲,與廣西、雲南相對的越南6個省11個縣燃起了熊熊戰火。在一輪地毯式轟炸之後,中國軍隊20萬人從26個缺口越過邊界殺進越南。在坦克和後方炮火的支持下,解放軍在兩天里,佔領11個越南邊境市鎮。
雖然解放軍攻勢如潮,越南軍隊不管是數量還是火力,都遠遠不如解放軍,但是他們還是頑固地開展抵抗,給中國軍隊製造了嚴重的傷亡。
據稱,戰後,越南領導人黎筍視察越北戰區時驚訝得半天說不出話,因為這里幾乎已經退回到荒蠻時代,破壞程度遠甚當年美國空軍的狂轟濫炸。
E. 中越海戰電影有哪些
20世紀70年代,越南戰爭全面停止,美軍從南越撤出後,越南實現國家統一,
統一後的越南竟將中國視為敵人,主動挑起事端,不斷武裝侵犯我國領土。
1979年2月17日,在中央軍委的命令下,解放軍發動了為期近一個月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中國軍隊在短時間內攻佔了越南北部20餘個城鎮,又快速撤出越南。
這場戰爭打消了越南人的囂張氣焰,使其在往後的40年間不敢再招惹中國,保護了邊境人民的財產安全,雙方也於90年代劃定了陸地邊界。
從70年代末開始,我們內地便出現很多以對越自衛反擊戰為題材的戰爭片。
其中不乏題材新穎、觀眾口碑很好的作品,今天皮哥為大家推薦7部豆瓣評分最高的對越自衛反擊戰電影,看看有沒有你看過的佳作。
以下電影排序,依據豆瓣評分,由低至高——
7、《鐵甲008》(1980) 豆瓣6.3分
電影《鐵甲008》由華純、任鵬遠執導,是80年代第一部反映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坦克部隊的電影,電影改編自作家金敬邁的同名文學作品。
由於受到新思潮的影響,金敬邁在創作故事時,拋開了戰爭電影一貫喜歡塑造高大全英雄形象的條條框框,要將英雄塑造得更立體。
因此,金敬邁在故事中讓一對青年男女農虎南和田靜,在008坦克里談起了戀愛,這種腦洞大開的操作,當時破了先例。
電影講述對越作戰在即,解放軍副軍長農奕戈響應國家號召,將自己的兒子農虎南送上前線,而農虎南的戀人田靜也成了軍中醫務兵。
農虎南和田靜意外都上了008坦克,兩人在戰爭中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後來農虎南為了殲滅敵人光榮犧牲了。
電影在戰爭故事中加入了愛情戲,這在80年代既新穎又大膽,但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因此上映後受到一些觀眾的批評,甚至有人在報紙上用漫畫來加以諷刺。
但片中反響的解放軍高官送兒女上戰爭的情節,卻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而戰爭情節也拍得很不錯。所以忽略那些爭議的點,《鐵甲008》仍是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6、《年輕的朋友》(1981) 豆瓣6.4分
以對越自衛反擊戰為背景的青春片並不多見,而《年輕的朋友》是其中比較優秀的一部。汽車運輸排長鄭冰和醫生趙麗麗、衛生兵趙真真兩姐妹的情感糾葛是這部電影的主線,由此穿插了愛唱歌的劉小佳、夢想為家裡蓋房子的何建武等鮮活的人物。
電影使用了大量對比和反襯的手法,以年輕人在面對戰爭時所做的人生選擇,呈現了不同的人生價值觀,帶給觀眾很大的反思空間。
人活著總不應該只是為了自己,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怎樣的行為才是值得肯定的,電影都給出了顯而易見的回答。
主演周里京、張鐵林、王薇、方舒都是當時一線青年演員,他們身上的青春氣息極具感染力。
正是這些鮮明的藝術形象,激勵著那一代年輕人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有觀眾看了這部電影,打消了要去考軍校的打算,後來成了同樣能做出貢獻的大學教師。
《年輕的朋友》立足於青春題材,其主題也偏向於反戰,因此這部電影才得到當時那些少男少女的喜愛,至今仍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5、《長排山之戰》(1981) 豆瓣6.9分
長排山是越南領土,與我國的炮台山相鄰,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這里曾是兵家必爭之地。
當時負責進攻任務的是解放軍41軍122師365團4連,戰士們經過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勝利。在1981年,這段歷史被拍攝成軍事教育片《長排山之戰》。
與以往的軍教片如《地道戰》、《地雷戰》不同的是,本片著重長排山戰役的過程。其中主要人物如宋連長、金指導員、賈副連長、張排長等,其角色塑造都比較單一,沒能塑造出令觀眾印象較深的人物形象,這也是因為帶著一定的時代局限性。
有趣的是片中的反派越軍指揮官和士兵,卻都塑造得頗為生動。其中有越軍上尉和中尉,一個是頭腦簡單、脾氣暴躁的粗人;一個是睿智精明、陰險狡猾的精細鬼。那些越軍士兵也是形象各異,有英勇和寧死不屈的;也有膽小如鼠的,給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表現戰爭的殘酷方面,電影也盡量做到了真實。片中的某部四連雖成功佔領了長排山陣地,卻犧牲了大量兵力,看著一個個鮮活的軍人在眼前倒下,多少觀眾為之落淚。
「寓教於樂」,這部電影也是當時不可多得的戰爭好片。
4、《蛇谷奇兵》(1989)豆瓣7.2分
80年代後期的內地電影,已經發展到頗具娛樂性,就連較為嚴肅的戰爭電影,也加入了很多娛樂的元素,《蛇谷奇兵》就是當時具有探索意義的一部作品。
電影改編自對越自衛反擊期間,發生在雲南的某坦克營搭載步兵營在蛇谷穿插作戰的一個真實案例。
由於是八一廠出品,其中的戰術細節都經過深入考究,讓軍事迷也挑不出毛病。而真實戰爭場景的打造也是一點不含糊,在那個時候,拍電影想搞一些坦克車、機械、大炮之類的道具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當時的戰爭電影,那些作戰場景普遍都拍得很還原。
不過電影中出現的一些虛構情節,很有意思。
比如有打扮成女人的越南殺手、有越南勞軍文工團的出現、還有越南的間諜特工,其中一些特寫鏡頭讓人印象深刻。
因此,《蛇谷奇兵》的定位就是一部帶著娛樂色彩的戰爭片,而且其中的情節設定也是奔著動作片的方向去的。
由此可見在當時,我們的內地電影就已經在探索商業路線了,比較可惜的是,這條路後來沒能堅持走下去,但《蛇谷奇兵》的藝術成就還是值得肯定的。
3、《雷場相思樹》(1986) 豆瓣7.6分
1984年4月,昆明軍區部隊在老山、者陰山兩個軍事要地與越軍發生激烈交火,到5月中旬,這兩處要地都被我軍收復,歷史上稱之為老山之戰。
電影《雷場相思樹》講述的就是在老山前線上,五名大學畢業生在戰爭中經歷生死考驗的故事。
君默濤、邱原、季剛、劉國政、叢培民五人來自全國各地,他們被分配到邊防部隊某團。
在戰斗開始後,他們都上了前沿陣地,在戰火中劉國政因排雷被炸而犧牲;君默濤也因觸發地雷被炸死;叢培民則失去了一條腿,他們都為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和青春。
電影改編自江奇濤的同名中篇小說,這部小說曾獲得解放軍文藝大獎,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為了更好的還原歷史,導演韋廉不滿足於根據小說改編,而是深入部隊采訪曾參戰的大學生,以獲得老山前線作戰的一手資料。
因此,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部具有真實感的戰爭電影。
其中五位主角人物性格鮮明,觀眾們很容易辨認出他們的形象,因此能夠受到這些藝術形象的鼓舞。
在那個年代,這種充滿藝術感染力的電影作品非常難得,豆瓣上的評分也相對比較高。
2、《閃電行動》(1987) 豆瓣8.0分
在《蛇谷奇兵》之前的1987年,八一廠其實還拍過一部質量更好的電影,就是公認最好的坦克戰大片《閃電行動》。
為何《閃電行動》比《蛇谷奇兵》更早推出,卻更優秀呢?這是因為《閃電行動》是由八一廠和香港銀都機構合作拍攝的電影。
我們都知道香港電影發展比我們內地早,他們的製作班底比我們當時的內地電影公司要專業很多。而銀都機構就是拍出《少林寺》、《少林小子》、《黃河大俠》的公司,其在內地推出的佳作很多,也都是內地觀眾熟悉的電影。
美國大片《第一滴血》曾在80年代引進,讓當時的年輕人感受到肌肉猛男的強大魅力。《閃電行動》也有意向《第一滴血》取經,借鑒其對猛男型軍人的塑造。
電影講述發生在我國雲南省猛康縣猛江,一支偵察小分隊深入敵後展開代號「閃電」的行動的故事。
這支偵察小分隊的設定也有點像80年代風靡全國的《加里森敢死隊》中那支盟軍小隊。其中有破雷尖兵林小亮、炮位觀測專家方永平、軍師姜元、李久鳴、高天虎等性格各異,特點鮮明的人物,故事又講得精彩緊湊,因此受到全國觀眾的一致肯定。
1、《高山下的花環》(1984) 豆瓣9.4分
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戰爭片中公認的王炸,是1984年的《高山下的花環》。這是一部唐國強主演的電影,片中還有呂曉禾、何偉、倪大紅,當時個個還都是小鮮肉。
本片是根據李存葆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導演是內地導演界教父級別的大導演謝晉,這就保證了電影的質量。
電影講述對越戰爭打響後,某部九連開赴前線參戰的故事。
以戰爭為背景,在人物刻畫上,電影是下足了功夫。唐國強飾演的趙蒙生是高乾子弟,他一心想要調回城裡,部隊接到命令時,趙蒙生也同時接到回城的調令,但是經歷思想斗爭之後,他最終還是選擇留下。
通過對趙蒙生這個人物的深入刻畫,電影詮釋了犧牲小我,為國獻身的宏大主題。
而為了參戰放棄回家探親的休假,最後在戰場上犧牲的連長梁三喜;戰斗時總是沖在最前面的排長靳開來,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也同樣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高山下的花環》的突出優點在於,它擯棄了以後只塑造高大全軍人形象的單一模式,塑造了趙蒙生這個思想上一度動搖的角色,由此讓觀眾看到了更多的個性。畢竟面對生死大事,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置生死於度外,趙蒙生的身上正帶著普通人的私心。
在戰爭場面的打造上,謝晉導演也是做足了功夫,其服化道都盡可能還原歷史,戰術細節和武器裝備也非常符合實際。
因此這部電影在上映後引起了很強烈的反響,同時在內地金雞、百花兩大獎的角逐中,也拿下了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等總共八項大獎,至今堪稱國產戰爭片的天花板。
我國與越南的邊境沖突其實經歷了很久,從70年代到80年代,除了1979年的大規模作戰之外,局部的大小沖突從不間斷。因此80年代有很多表現中越沖突的電影,但在90年代陸地邊界最終劃定之後,這種題材的電影也就越來越少了。
2017年出現的電影《芳華》,似乎又把我們帶回到那個年代。片中涉及戰爭的情節雖然不多,卻表現得甚為慘烈,也令觀眾感受到戰爭的可怕。不是萬不得已,沒有人會想要戰爭,我們必須看到那些英雄們的犧牲,是為了我們的國家能夠迎來和平與安寧。
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安全、和平、健康的社會環境顯得更加重要。
當面對來自外部的威脅時,相信我們的軍人還是會像1979年對越作戰的那些英雄們那樣,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甘願犧牲,正是他們在用肩膀撐起我們的國家。
F. 中國對越南戰爭的電影有哪些大神們幫幫忙
電影: 《高山下的花環》 《女兵圓舞曲》 《不該凋謝的玫瑰》 《自豪吧,母親》 《陸軍見習官》 《年輕的朋友 《高山下的花環》 《新兵馬強》 《蛇谷奇兵》 《閃電行動》 《鐵甲008》 紀錄片: 《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 自豪吧,母親 導演: 李光惠 白德彰 編劇: 張天民 主演: 汪寶生 宮喜斌 宮建華 張百爽 庄培元 上映: 1980年 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國語 顏色: 彩色 1979年初,背信棄義的越南擴張主義者,在社會帝國主義的縱容支持下肆無忌憚地加劇對我邊境的挑畔活動。為反擊侵略,保衛祖國,我邊防部隊如鋼鐵洪流,向中越邊境進發。為給我軍大部隊掃清道路,一場排除200米雷區地雷的戰鬥打響了!梁青青率領全班戰士沖鋒陷陣,奮勇排雷。在爆破器材用完、我大部隊即將出擊的緊急時刻,梁青青帶領全班僅剩下的韋江波、侯方和小王三人,果斷決定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引爆那還沒排除的50米雷區的地雷。梁青青蹬雷在先,臨危不懼,光榮犧牲。侯方和副班長韋江波化悲痛為力量,在攻佔敵三九七高地的戰斗中,一馬當先,打得敵人抱頭鼠竄。但狡猾的敵人逃離時埋下了地雷,炸斷了韋江波的雙腿。當敵人返回企圖活捉韋江波時,侯方趕來消滅了敵人。突然,韋江波發現一顆手榴彈在侯方身邊即將爆炸,他忍痛躍起,撲到侯方身上,手榴彈在他眼前爆炸,韋江波雙眼鮮血淋漓。韋江波和侯方都被送進野戰醫院。由於傷勢過重,韋江波永遠失去了一雙眼睛。梁青青的妹妹梁姍姍細心護理著韋江波,他的高尚品質和英雄行為深深打動姑娘的心,她更愛他了;但韋江波拒絕了姍姍的愛情,他不願拖累她……侯方的心早已飛回了前線。他不等傷愈,就又回到了前方。這時,侯方所在的部隊在七九三高地受阻,傷亡很大。在攻炸敵暗堡的激烈戰斗中,侯方和小王從敵側插入,密切配合,終於把敵暗堡送上了天。我大部隊一鼓作氣,攻佔了敵陣地,而侯方則負了重傷,又一次被送回野戰醫院。自衛還擊戰勝利了,英雄的兒女們歸來了!一直因兒子在邊防部隊而惴惴不安的方芷心,聽到兒子侯方榮立戰功、火線入黨的喜訊後,高興萬分。——以上內容轉貼 新兵馬強 導演: 於清 編劇: 徐光耀 主演: 劉衍利 沈冠初 葛存壯 蔡明 謝園 上映: 1981年 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國語 顏色: 彩色 類型: 戰爭片 馬強從農村來到部隊,當了一名戰士。在靶場練習射擊,馬強打槍不會閉左眼,他對班長靳四虎表示要拿塊膠布把左眼粘上,弄得班長哭笑不得。後來,連里分配馬強到炊事班,讓他燒火做飯,火星崩了眼睛,又燒糊了鍋……嘿!這新兵盡冒"傻氣"!馬強到集市上去買菜,親眼看到阿明一家和邊境上的無辜村民,被界河那邊的越軍打死打傷,侵略的戰火搞得他們沒法活下去。馬強和戰友們奔赴前線,一場保衛祖國、自衛反擊戰鬥打響了。剛上戰場,馬強又出了很多"洋相"。戰爭是殘酷的,它能磨練人,改變人,使人學會原來不懂的東西。馬強會閉左眼了。為了搶救越南兒童亞檳,馬強跳下懸崖負了傷,他被送進後方醫院。在醫院里,他成了阿明和亞檳的好朋友,還碰見了戰友鞏大方。為了早日重返戰場,為了打仗立功,在好心的女護士小羅的幫助下,馬強和鞏大方從醫院逃跑了。在途中,他倆被民兵誤認為越南特工人員,押到了前線指揮部。連長和指導員"釋放"了他們。從此,馬強參加了尖刀班,攻打山頭,化裝偵察,屢建戰功。戰爭是無情的,馬強的親密戰友鞏大方和班長新四虎為了祖國不受侵犯,光榮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戰場上,馬強和戰友們前赴後繼,沖向前方,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紅旗飄揚……一代新人在戰斗中成長。 看過本片許多人印象最深刻,最憤怒的就是——一名越南軍官命令手下把中國支援的大米從卡車上搬下來丟到泥水裡,好讓卡車通過淤陷路段。。。。。。那是我們中國人餓著肚皮省出來的口糧!!! 陸軍見習官 導演: 於彥夫 張圓 編劇: 王興東 王浙濱 主演: 劉交心 吳若甫 張光北 季平 劉旭輝 上映: 1987年 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國語 顏色: 彩色 類型: 戰爭片 一批經過四年緊張學習和嚴格訓練的年輕軍官,即將走出陸軍學院的大門。軍區司令部命令,在這些畢業生中選調60人赴雲南前線代職見習,出發前准許他們休假三天。項凡--這個老紅軍的後代,雖視死如歸,卻覺得短暫的一生還不盡完美,他來到婚姻介紹所,與一見鍾情的亞玫度過了愉快的一天;狄煉被同學稱作怪人,他寫的書多次被出版社退稿。此時,他留在學校里,每天堅持進行高強度生存訓練。他要活著回來,為自己的書撰寫一篇無愧於人生的序言;匡印濤沒有回家探望父母,卻來到勞改監獄看望為自己犯案的好友鐵夫。鐵夫的痛斥解脫了他心靈上的重負,他帶著鐵牛送給他的"笑佛"離開了監獄;康凱找到四年前被他遺棄的鳳秀,想用自己攢下來的錢補償自己的過失。但現在的鳳秀已經成了西瓜專業戶,然而,大把的錢卻無法彌補她心靈的痛苦。當她知道康凱就要上前線時,善良的姑娘原諒了他;翟浩生回到家裡探望自己的養母,翟母飲忍著自己離別的痛苦,為兒子舉杯餞行,並勸解浩生對生母的怨恨。三天的假期轉即逝,見習官踏上了征途。即將沖向戰場的五個年輕人,咀嚼著人生的意義,相互敞開了封閉的心扉……他們面對著的是一個真正的考場。 女兵圓舞曲 導演: 陳家林 孫清國 編劇: 江深 主演: 王麗雲 傅藝偉 吳莉捷 張利平 朱琛 上映: 1986年 地區: 中國大陸 顏色: 彩色 類型: 劇情片 某部救護長紀嫻和軍醫林瑛接到電報去江城,在列車上,她們回憶起戰時的情景……前方已經打響了,可"三八"女子救護隊卻被師後勤部程副部長派出的崗哨關在山溝里不準進入戰區進行救護,這可急壞了女兵們。副軍長的女兒潘凡凡敢想敢做,出了一條妙計,她領著女兵們脫掉外衣,裝作去洗澡,嚇得小哨兵背過臉去,她們趁機沖過崗哨,這樣,她們截回來一卡車傷員。女兵們的求戰熱情感動了程副部長,師首長的批評也使他改變了怕出事的思想,終於批准了女兵們的要求,並親自為她們送行。女子戰地救護隊向前沿進發了。林瑛這時也沉湎在回憶之中。她的父親是大學教授,出於門第觀念極力反對她與解放軍排長許傑相愛,她違心地和許傑分手了。這次在前沿她意外地遇到了許傑,聽到他充滿柔情地給戰士們讀女友的情書,她為許傑的幸福心中感到一絲寬慰。當許傑帶領全排沖鋒時受傷犧牲後,林瑛在他的口袋中翻到了那封未婚妻了來信,原來是一封絕交信,而許傑剛才念給戰友們的,是為了鼓舞大家士氣而編出來的話語。火車到達江城,紀嫻和林瑛按照地址來到一幢新居,等待她們的原來是戰友潘凡凡。她要戰友們來參加她的婚禮。那麼新郎是誰呢?她們都猜想新郎是那次"搶"回來的傷員羅小丹,凡凡卻說出來另一個她們沒想到的人。凡凡提起讓人難忘的928窪地,在戰地臨時包紮所附近,紀嫻正領著輕傷員們阻擊敵人,包紮所里,手術正在緊張地進行著,血肉模糊、生命垂危的羅小丹被抬下來急需搶救,這時何亞男已身負重傷,她咬緊牙關為羅小丹包紮,手術完成,羅小丹脫離了危險,何亞男卻因失血過多,無聲無息地倒下了再也沒有醒過來。潘凡凡為她的英雄行為所感動,覺得自己過去不該那樣對待她。凡凡想說服羅小丹,自己去和亞男的丈夫及母親組織家庭,父親潘副軍長及母親說服不了任性的女兒,凡凡硬是發出一封封電報,真的要一廂情願她嫁到何家去,還是紀嫻幾個姐妹把她勸住了,凡凡冷靜了下來並取得了羅小丹的諒解。救護員田花要走向新的崗位,林瑛也准備攻讀大學課程。紀嫻看到戰友們紛紛走向新的生活,心中充滿了無限欣尉。 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