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著名音樂作品列表有哪些
世界著名的序曲
羅西尼(義大利):《塞維勒的理發師》、《賽米拉米德序曲》。
勃拉姆斯(德國):《大學慶典序曲》、《悲劇性序曲》。
柴可夫斯基(俄國):《一八一二年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
莫扎特(奧地利):《費加羅的婚禮》。
韋伯(德國):《自由射手序曲》(又名《魔彈射手序曲》)。
貝多芬(德國):《菲岱里奧序曲》。
斯美塔那(捷克):《被出賣的新嫁娘》。
蘇佩(奧地利):《輕騎兵》。
門德爾松(德國):《芬格爾洞》(又名《赫布里底島》)。
柏遼茲(法國):《羅馬狂歡節序曲》。
柏林卡(俄國):《魯斯蘭與柳德米拉》。
比才(法國):《卡門序曲》。
世界著名的交響曲
海頓(奧地利):《告別》、《驚愕》、《時鍾》。
莫扎特(奧地利):《第三十九號》、《第四十號》、《第四十一號》。
貝多芬(德國):《英雄》、《命運》、《田園》、《合唱》。
舒伯特(奧地利):《未完成交響曲》、《悲劇交響曲》。
柏遼茲(法國):《幻想交響曲》。
門德爾松(德國):《義大利交響曲》。
舒曼(德國):《春天交響曲》、《萊茵河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俄國):《悲愴交響曲》。
德沃夏克(捷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
世界著名的組曲
柴可夫斯基(俄國):《天鵝湖》、《胡桃夾子組曲》、《睡美人》。
斯特拉文斯基(俄國):《火鳥組曲》、《彼得魯什卡》。
比才(法國);《卡門》、《阿萊城姑娘》。
拉威爾(法國):《鵝媽媽)、《達菲尼與克羅埃》。
格羅菲(美國):《大峽谷》。
格里格(挪威):《培爾·金特》。
穆索爾斯基(俄國):《展覽會上的圖畫》。
世界著名的圓舞曲勃拉姆斯(德國):《圓舞曲》,作於1865年。
格里格(挪威):《圓舞曲》,作於1867年。
龐塞(墨西哥):《圓舞曲》,作於1928~1933年間。
約翰·施特勞斯(奧地利):《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作於1867年;《啊,美麗的五月圓舞曲》,作於1877年。
羅薩斯(墨西哥):《乘風破浪圓舞曲》,一譯《在海波上圓舞曲》,作於1891年。
李斯特(匈牙利):《海菲斯特圓舞曲》,一譯《浮士德圓舞曲》,作於1860年。
古諾(法國):《微風圓舞曲》,作於1859年。
瓦爾托伊費爾(法國):《溜冰圓舞曲》,作於1882年。
肖邦(波蘭):《瞬間圓舞曲》又稱《小狗圓舞曲》、《一分鍾圓舞曲》,作於1846~1847年間;《告別圓舞曲》,作於1835年。
西貝柳斯(芬蘭):《憂郁圓舞曲》,一譯《悲傷圓舞曲》,作於1903年。
約瑟夫·施特勞斯(奧地利):《奧地利的村燕圓舞曲》,作於1846年;《生活充滿愛與歡樂圓舞曲》,作於1869年。
萊哈爾(匈牙利):《盧森堡圓舞曲》,作於1909年。
德里戈(義大利):《火花圓舞曲》,作於1900年。
世界著名的小夜曲
海頓(奧地利):《小夜曲》,約作於1762年。
舒伯特(奧地利):《小夜曲》,作於1828年8月。
古諾(法國):《小夜曲》,作於1855年。
德沃夏克(捷克):《E大調弦樂小夜曲》,作於1875年。
德里戈(義大利):《小夜曲》,又名《愛之夜曲》,作於1900年。
皮爾納(法國):《小夜曲》,作於1894年。
德爾德拉(捷克):《小夜曲》,作於1901年。
托賽里(義大利):《小夜曲》,又名《嘆息小夜曲》,作於1898~1903年間。
布拉加(義大利):《天使小夜曲》,又名《瓦拉契亞的傳說小夜曲》。
莫扎特(奧地利):《弦樂小夜曲》,作於1787年。
柴可夫斯基(俄國):《弦樂小夜曲》,作於1880年。
蘇克(捷克):《弦樂小夜曲》,作於1892年。
謝米娜德(法國):《西班牙小夜曲》。
龐塞(墨西哥):《墨西哥小夜曲》,又名《小星星》,作於1912年。
世界著名的搖籃曲
肖邦(波蘭):《搖籃曲》,作於1843年。
豪塞(匈牙利):《搖籃曲》勃拉姆斯(德國):《搖籃曲》,作於1868年。
格里格(挪威):《搖籃曲》,作於1883年。
福萊(法國):《搖籃曲》,作於1880年。
托爾·奧林(瑞典):《搖籃曲》。
耶涅菲爾特(芬蘭):《搖籃曲》,作於1904年。
❷ 十七世紀義大利歌劇序曲的結構是什麼三段體
17世紀早期歌劇的序曲是一種簡短的開場音樂,定型為由「快板—慢板—快板」3段組成,除了開頭的快板常用模仿復調技術外,其餘兩段都用主調體制。這一形式的序曲史稱義大利序曲,又稱交響曲。
❸ 名詞"義大利歌劇序曲"怎麼解釋
義大利歌劇、清唱劇、舞劇、其他戲劇作品和聲樂、器樂套曲的開始曲。17世紀早期歌劇的序曲是一種簡短的開場音樂,沒有固定的形式。A.斯卡拉蒂的序曲,定型為由「快板—慢板—快板」3段組成,除了開頭的快板常用模仿復調技術外,其餘兩段都用主調體制。這一形式的序曲史稱義大利序曲,又稱交響曲,如G.B.佩爾戈萊西的《女僕夫人》序曲、C.W.格魯克的《帕里斯與海倫》序曲。創始於J.-B.呂利的法國序曲,則包含壯嚴緩慢的引子(常用附點節奏)和賦格式的快板,最後以悠長緩慢的尾聲或舞曲結束。G.F.亨德爾和J.S.巴赫的序曲都屬這一類型。巴赫的 4首樂隊序曲(又稱組曲)是冠以法國序曲的組曲。18世紀後半葉以後的古典序曲,大多採用奏鳴曲式的戲劇性結構。歌劇序曲必須起著暗示劇情和引導聽眾進入戲劇的作用,是格魯克從事歌劇改革的目標之一。他的《伊菲格涅亞在陶羅人里》序曲,預示了第1場的暴風雨氣息。其後的多數歌劇序曲都採納了格魯克的這一原則。W.A.莫扎特的《唐璜》和《女人心》序曲,還採用了歌劇中的音樂主題。L.van貝多芬的3首《萊奧諾拉》序曲、C.M.von 韋伯的《魔彈射手》序曲和R.瓦格納的歌劇序曲,又進一步加強了表現劇情的功能。反之,19世紀法國大歌劇的序曲,往往只是把歌劇中的曲調串連在一起的集成曲。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開了為話劇寫作序曲的風氣之先。繼起者有F.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序曲。19世紀浪漫派作曲家,把序曲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標題性管弦樂曲,世稱音樂會序曲,如門德爾松的《赫布里底群島》、《平靜的海和幸福的航行》、《美麗的梅露西娜》,H.柏遼茲的《羅馬狂歡節》、J.勃拉姆斯的《學院節慶序曲》和《悲劇序曲》,都是交響詩的先驅
❹ 世界著名的序曲有哪些
莫扎特(奧地利):《費加羅婚禮》序曲、《後宮誘逃》序曲;
施特勞斯(奧地利):《蝙蝠》序曲;
比才(法國):《卡門》序曲;
柴柯夫斯基(俄羅斯):《1812庄嚴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
羅西尼(義大利):《威廉.退爾》序曲、《塞維勒的理發師》序曲、《偷東西的喜鵲》序曲;
貝多芬(德國):《埃德蒙多序曲》、《費德里奧》序曲、《利奧諾拉序曲》(一、三);
格林卡(俄羅斯):《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
韋伯(德國):《魔彈》序曲;
蘇佩(奧地利):《輕騎兵》序曲、《詩人與農夫》序曲;
門德爾松(德國):《芬格爾洞》序曲》(又名《赫布里底島》) 、《仲夏夜之夢序曲》;
德沃夏克(捷克):《狂歡節序曲》;
威爾第(義大利):《命運之力》序曲;
德裡布(法國):《葛蓓莉婭》序曲和馬祖卡舞(芭蕾舞劇);
呂其明(中國):《紅旗頌序曲》。
註:「序曲」二字在書名號之外的,是歌劇或芭蕾舞劇序曲,在書名號之內的是以序曲體裁形式寫成的單樂章樂曲,與歌劇舞劇等戲劇無關。
❺ 序曲的序曲分類
早期的序曲,即十七世紀末葉和十八世紀前半葉的序曲有兩種主要類型:一種是法國作曲家呂里創始的法國式序曲,由慢板-快板-慢板三個段落組成;另一種是義大利那不勒斯歌劇樂派代表人物斯卡拉蒂確立的義大利式序曲,由快板-慢板-快板三個段落組成,它的快慢順序恰恰和法國式序曲相反。
亨德爾的清唱劇《彌賽亞》的序曲是法國式序曲,分慢板-快板-慢板三個段落。一開始是慢板的引子,音樂採用一長一短的節奏,顯得庄嚴肅穆。然後是快板樂段,它是序曲的主要部分,用「賦格段』寫成。賦格的主題短小精悍,雄健有力。最後,音樂又回到慢板。構成一個短短的結尾。
格魯克的歌劇《巴里斯和海雷娜》的序曲,是典型的義大利式序曲。分快板-慢板-快板三個段落。第一段是進行曲性質的快板,富於英雄氣概。第二段是抒情的中板,同第一段形成了剛柔的對比。第三段是歡快活躍的迴旋曲,分成a-b-a-c-a五個小段,是迴旋曲的主題。這首序曲三個段落的主題各不相同,但第三段和第一段的旋律有密切的聯系。
早期的歌劇序曲和歌劇的內容沒有直接的關系,往往一部歌劇的序曲可以借用於另一部歌劇。以後,格魯克和莫扎特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歌劇序曲的表現力,使歌劇序曲開始具有暗示劇情的作用。而貝多芬為歌劇《費台里奧》所寫的四首序曲,則把這一體裁提高到交響音樂的水平。尤其是其中的《雷奧諾拉》第三序曲,表現人物性格和戲劇沖突更為深刻。
貝多芬的《雷奧諾拉》第三序曲,是採用歌劇音樂的主題貫串著戲劇性的發展而寫成的。如果僅僅把歌劇中幾個最精彩的主題組合起來,而沒有貫串這種戲劇性的發展,那就叫做「集錦式」的歌劇序曲。法國作曲家托馬的歌劇《迷娘》的序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伯恩斯坦:《天真漢》序曲
《迷娘》是根據歌德的小說《威廉·邁斯特的學習年代和漫遊年代》創作的。歌德筆下的威廉·邁斯特,是資產階級啟蒙運動時期德國市民青年的代表,他要擺脫狹隘的生活天地,走向自由世界,到實際斗爭中去認識生活的意義。序曲包含歌劇的五段音樂:第一段是老藝人在迷娘養病時所唱的搖籃曲,吐露了慈父對愛女的舐犢深情。第二段是老藝人的豎琴音樂。第三段是迷娘對威廉傾訴自己的身世時所唱的歌。這首歌很有名,被稱為「迷娘之歌」。這是一首波洛涅茲體裁的三拍子舞蹈歌曲。第五段是菲麗娜的福拉納舞曲。福拉納是一種六拍子的威尼斯舞曲,表現出生動活潑的情趣。五段音樂既不是隨意的湊合,也不是順著在歌劇中出現的次序排列,而是按照美學原則精心剪裁的一幅鑲嵌畫。
十九世紀初葉以後,出現了一種新型的序曲,它既不是歌劇的開場音樂,也不是器樂作品的開始曲。而是一種獨立的、專為音樂會演奏而作的管弦樂作品,所以這種作品被稱為「音樂會序曲」。其中有些是標題音樂,也就是用文字或題目來闡明作品思想內容的器樂曲;有些是紀念性的樂曲,如勃拉姆斯的《學院節日序曲》就是作者為答謝布勒斯勞大學授予他榮譽哲學博士學位而作。在形式上,這些序曲都是單樂章的作品,大多用奏鳴曲式寫成。
❻ 交響樂序曲指的是什麼意思
序曲是指開幕前演奏的短曲,亦稱「開場音樂」,由管弦樂隊演奏,其使命在於綜合地敘述全劇發展的重要關鍵場面,奏出劇中代表主角的旋律,它彷彿是劇情的縮影。
17世紀早期歌劇的序曲是一種簡短的開場音樂,沒有固定的形式,A.斯卡拉蒂的序曲,定型為由「快板—慢板—快板」3段組成,除了開頭的快板常用模仿復調技術外,其餘兩段都用主調體制。
這一形式的序曲史稱義大利序曲,又稱交響曲,如G.B.佩爾戈萊西的《女僕夫人》序曲、C.W.格魯克的《帕里斯與海倫》序曲。
(6)義大利序曲有哪些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8世紀後半葉以後的古典序曲,大多採用奏鳴曲式的戲劇性結構。歌劇序曲必須起著暗示劇情和引導聽眾進入戲劇的作用,是格魯克從事歌劇改革的目標之一。他的《伊菲格涅亞在陶羅人里》序曲,預示了第一場的暴風雨氣息。
其後的多數歌劇序曲都採納了格魯克的這一原則。莫扎特的《唐璜》和《女人心》序曲,還採用了歌劇中的音樂主題。貝多芬的三首《萊奧諾拉》序曲、C.M.von韋伯的《魔彈射手》序曲和R.瓦格納的歌劇序曲,又進一步加強了表現劇情的功能。
反之,19世紀法國大歌劇的序曲,往往只是把歌劇中的曲調串連在一起的集成曲。貝多芬的《哀格蒙特》序曲開了為話劇寫作序曲的風氣之先。繼起者有F.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序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序曲
❼ 音樂中什麼是序曲
簡單的說,就是比較長的樂曲的引子,用以暗示主題或者調節情感,引出故事~~
歌劇、清唱劇、舞劇、其他戲劇作品和聲樂、器樂套曲的開始曲。17世紀早期歌劇的序曲是一種簡短的開場音樂,沒有固定的形式。A.斯卡拉蒂的序曲,定型為由「快板—慢板—快板」3段組成,除了開頭的快板常用模仿復調技術外,其餘兩段都用主調體制。這一形式的序曲史稱義大利序曲,又稱交響曲,如G.B.佩爾戈萊西的《女僕夫人》序曲、C.W.格魯克的《帕里斯與海倫》序曲。創始於J.-B.呂利的法國序曲,則包含壯嚴緩慢的引子(常用附點節奏)和賦格式的快板,最後以悠長緩慢的尾聲或舞曲結束。G.F.亨德爾和J.S.巴赫的序曲都屬這一類型。巴赫的 4首樂隊序曲(又稱組曲)是冠以法國序曲的組曲。18世紀後半葉以後的古典序曲,大多採用奏鳴曲式的戲劇性結構。歌劇序曲必須起著暗示劇情和引導聽眾進入戲劇的作用,是格魯克從事歌劇改革的目標之一。他的《伊菲格涅亞在陶羅人里》序曲,預示了第1場的暴風雨氣息。其後的多數歌劇序曲都採納了格魯克的這一原則。W.A.莫扎特的《唐璜》和《女人心》序曲,還採用了歌劇中的音樂主題。L.van貝多芬的3首《萊奧諾拉》序曲、C.M.von 韋伯的《魔彈射手》序曲和R.瓦格納的歌劇序曲,又進一步加強了表現劇情的功能。反之,19世紀法國大歌劇的序曲,往往只是把歌劇中的曲調串連在一起的集成曲。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開了為話劇寫作序曲的風氣之先。繼起者有F.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序曲。19世紀浪漫派作曲家,把序曲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標題性管弦樂曲,世稱音樂會序曲,如門德爾松的《赫布里底群島》、《平靜的海和幸福的航行》、《美麗的梅露西娜》,H.柏遼茲的《羅馬狂歡節》、J.勃拉姆斯的《學院節慶序曲》和《悲劇序曲》,都是交響詩的先驅。
❽ 什麼是歌劇的序曲序曲的類型有哪些其在歌劇中的意義以及起到了什麼作業急求!!!!!!!!!!!!!!!!
這個在網路上和維基都有,我整合了一下給你:
什麼是序曲?
序曲源於法語overture,指歌劇、舞劇等開幕前演奏的短曲,亦稱"開場音樂",由管弦樂隊演奏。
最早只是為等待觀眾入場而演奏的簡短音樂段落。
歌劇中的意義與作用?
序曲使命在於綜合地敘述全劇發展的重要關鍵場面,奏出劇中代表主角發旋律,音樂內容預示了戲劇作品的故事情節。從18世紀中後期德國音樂家格魯克的歌劇改革開始,劇情因素被引入序曲,使之逐步與歌劇的戲劇性融為一體,從而能更有效地引導觀眾進入歌劇發展的過程。
序曲的類型?
17世紀早期歌劇的序曲是一種簡短的開場音樂,沒有固定的形式。
之後的早期序曲,(17世紀末葉和18世紀前半葉)則分為兩種主要類型:
法國作曲家呂里創始的法國式序曲,復調音樂風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個段落組成,中段為賦格形式,末段較短。
義大利那不勒斯歌劇樂派代表人物斯卡拉蒂確立的義大利式序曲,主調風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個段落組成,後來的交響樂即由此演變而成。它的快慢順序恰恰和法國式序曲相反。
18世紀後半葉以後的古典序曲,作曲家常用這種體裁寫成獨立器樂曲,結構大多為奏鳴曲式,並有標題。歌劇序曲必須起著暗示劇情和引導聽眾進入戲劇的作用。
反之,19世紀法國大歌劇的序曲,則往往只是把歌劇中的曲調串連在一起的集成曲。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❾ 義大利序曲和法國序曲的異同
義大利序曲和法國序曲的異同主要在於節奏的快慢。具體如下:
所謂法國序曲,是法國民族歌劇的奠基者呂里Lul1y(1632—1687)所創立的。這種序曲從一段宏偉、壯嚴、緩慢,而且往往是進行曲式的引子開始,當中接上快速、活躍的一段音樂,多半用復調的風格寫成,最後重復開頭那段慢速度的音樂,或用慢速度的小步舞曲作為結束。法國的這種歌劇序曲具有「慢-快-慢」的結構。
義大利序曲則相反,它也可以分成明顯的三段,但是它的開頭一段速度疾快、活躍而有力,當中則插入一段緩慢如歌的旋律,最後又是快速度的舞曲性段落,而且時常運用義大利民間的塔蘭台拉舞曲或基格舞曲的節奏。這樣,義大利序曲構成的是「快-慢-快」的結構。
這種義大利的歌劇序曲主要是由義大利作曲家阿·斯卡拉蒂(A.Scarlatti,1660-1725)創立的,這種序曲可以說就是在一個世紀之後出現的多樂章交響曲的雛型。
與序曲相對的——序言
除了歌劇序曲之外,十九世紀許多作曲家還熱衷於創作一種並非起「序言」作用的新型序曲,這種序曲並不從屬於任何戲劇作品,但它往往帶有標題,同一定的詩意內容、如古典文學或民間創作的形象和情節以及民間生活的畫面有聯系。
這種獨立的標題性序曲叫做音樂會序曲,它的創始者是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第一首專為音樂會演奏而寫的這種序曲,便是他的《仲夏夜之夢》序曲。標題性音樂會序曲的數量很多,如門德爾松的《芬格爾的岩穴》序曲、格林卡的《西班牙序曲》。
❿ 世界名曲
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 (只在一根上弦演奏)、勃蘭登堡協奏曲 、英國組曲、法國組曲、帕蒂塔、哥德堡變奏曲(為貴族解決失眠而作)
亨德爾:皇家煙火音樂(據說當時弄出了火災)、彌塞亞、水上音樂(旋律直白形象)、D大調第五號大協奏曲、G小調第六號大協奏曲、C大調大協奏曲「亞歷山大的盛宴」、快樂的鐵匠
帕哈貝爾:卡農
海頓:創世紀(詠嘆調與合唱)、104部交響曲(如45「告別」、82「熊」、83「母雞」、94「驚愕」、101「鍾」、104「倫敦」)、奏鳴曲(我也不記得多少部了)、皇帝四重奏(第二樂章悠揚變奏,今被引用為德國國歌)
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其中《春》第一樂章最有名、還有《冬》的經典冬雨演繹等等)
莫扎特:第20、21、23、27鋼琴協奏曲(20、21的第二樂章優美……唯美)、第40、41交響樂、弦樂小夜曲(共四個樂章,都很熟悉的)、D小調幻想曲、魔笛、費加羅的婚禮(序曲很好聽)、單簧管協奏曲、長笛與豎琴協奏曲、星星變奏曲、四重奏(如:羅迪、米蘭、維也納、海頓、霍夫美斯特、普魯士等,還有嬉遊曲推薦)
利奧波德·莫扎特(神童莫扎特之父):玩具交響曲
貝多芬:九首交響樂(當然三「英雄」、五「命運」、六「田園」最著名啦)、小提琴奏鳴曲「春天」「克魯采」、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鋼琴奏鳴曲、浪漫曲兩首
舒伯特:A大調五重奏「鱒魚」(第三樂章「幽默曲」最有名)、D小調第十四弦樂四重奏「死神與少女」、小夜曲、音樂瞬間、多首藝術歌曲
柏遼茲:幻想交響曲(第二樂章四把豎琴絕無僅有)、羅馬狂歡節序曲
門德爾松:仲夏夜之夢(有熟悉的婚禮進行曲)、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三個樂章都很有名,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交響曲(比較著名的有第三「蘇格蘭」和第四「義大利」)
勃拉姆斯:第一(又稱「貝多芬第十交響曲」,第四樂章五分三十秒起旋律模仿歡樂頌)、二、三、四交響曲 (四是最深刻的,很好聽,氣勢磅礴)、匈牙利舞曲(原為鋼琴曲,後被改編為弦樂版本,2、6較有名)、學院慶典序曲(少有的歡快)
肖邦:19首夜曲(前三首最著名)、第一敘事曲、4首即興曲、多首詼諧曲、多首圓舞曲、多首大圓舞曲(又名波蘭舞曲、波羅乃茲)、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多首練習曲(如:黑鍵、離別、革命、蝴蝶、枯木、海洋)、多首前奏曲(如:雨滴)、第一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二協奏曲的第二樂章都柔美至極,唯美)、引子與輝煌大圓舞曲(肖邦極少有的大提琴與鋼琴作品)
舒曼:童年情景(第七首「夢幻曲」最經典,還有「竹馬游戲」、「在火爐邊」等)、狂歡節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第六首較有名)、鍾(改編自帕格尼尼小提琴曲)、愛之夢、獻辭、E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很特別,加入詼諧曲)、B小調鋼琴奏鳴曲、旅行年代(歐貝曼山谷、埃斯特哈奇庄園的噴泉)
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每個樂章都好聽)、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是著名的炫技「鍾」)、24首隨想曲(第24首最著名,被眾多作曲家改編,其中拉赫馬尼諾夫的最成功)、摩西幻想曲
羅西尼:弦樂奏鳴曲(1-6全集,每樂章都很好聽)、威廉·退爾序曲、塞維利亞理發師、賊雀序曲
比才:卡門第一|二組曲(共八首,推薦間奏曲、哈巴涅拉、夜曲、波西米亞舞曲)、阿萊城姑娘第一|二組曲(共八首,推薦夜曲、小柔版、間奏曲、小步舞曲)
蘇佩:輕騎兵序曲、維也納早中晚
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天鵝湖(推薦:圓舞曲、四小天鵝)、胡桃夾子(推薦:花之圓舞曲、糖梅仙子之舞)、睡美人(推薦:玫瑰柔板)、第五交響曲(第三樂章舞曲風格)、第六交響曲「悲愴」(每個樂章都令人難忘)、鋼琴套曲《四季》(「六月」船歌最經典)、如歌的行板、弦樂小夜曲、憂傷小夜曲、1812序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第二樂章很著名、其他三個樂章也很熟悉)、第八交響曲(第三樂章一聽難忘)、斯拉夫舞曲、大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深刻)、母親教我的歌
德彪西:夜曲(第二樂章「節日」好聽)、大海、牧神午後(根據象徵派作家馬拉美同名作改編、其中的長笛值得一聽)、意象集、版畫集、兒童園地、貝加馬斯克組曲
拉威爾:鵝媽媽組曲、波萊羅 、茨岡 、庫普蘭之墓(共六首、四首有鋼琴、弦樂版本)、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有鋼琴、弦樂版本)、由拉威爾改編成弦樂版本的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色彩斑斕)、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優美舒緩)、水的嬉戲
斯美塔那:我的祖國(第二樂章「伏爾塔瓦河」很有名)、被出賣的新娘
格里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培爾·金特組曲(較著名的有晨曲、阿尼特拉舞曲、在山神廟、索爾維格之歌)、抒情小品集、霍爾堡時代組曲(前奏曲悅耳)
西貝柳斯:芬蘭頌、悲傷圓舞曲、小提琴協奏曲
弗雷:西西里舞曲、夢後、帕凡(孔雀)舞曲
格魯克:奧菲歐與尤利迪西
拉赫馬尼諾夫:帕格尼尼狂想曲(變奏18較著名)、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很美)、第三鋼琴協奏曲、雙鋼琴(OP5,OP17)、練聲曲
格林卡: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天方夜譚(小提琴主題伴隨四個樂章)、西班牙隨想曲
聖桑:動物狂歡節(其中「天鵝」最著名、「水族館」也不錯)、骷髏之舞、影子與迴旋隨想曲
小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蝙蝠序曲、春之聲圓舞曲、維也納森林故事圓舞曲、埃及進行曲、皇帝圓舞曲、電閃雷鳴波爾卡、南方的玫瑰圓舞曲、前進波爾卡、安銳波爾卡、撥弦波爾卡(與約瑟夫·施特勞斯共同創作)、吉卜塞男爵、晨報圓舞曲、維也納糖果圓舞曲、維也納氣質圓舞曲、天佑皇帝約瑟夫一世萬歲進行曲(有德國國歌片段)、游覽列車波爾卡、享受生活圓舞曲、爆炸波爾卡、你和你圓舞曲、檸檬樹花開何處圓舞曲、音樂美酒和女人圓舞曲、藝術家生涯圓舞曲、閑聊波爾卡、奧菲歐四對舞
約瑟夫·施特勞斯:奧地利村燕圓舞曲、水彩畫圓舞曲、無憂無慮快速波爾卡、小磨房波爾卡
老約翰·施特勞斯:拉德茨基進行曲、中國人加洛普
瓦爾托伊費爾:溜冰圓舞曲、西班牙圓舞曲
伊凡諾維奇:多瑙河之波圓舞曲
萊哈爾:金銀圓舞曲
約納森:杜鵑圓舞曲
安德森:打字機、藍色探戈、快樂雪橇、調皮的節拍器
薩拉薩蒂:卡門主題幻想曲、流浪者之歌
馬斯奈:沉思
多普勒:匈牙利田園幻想曲
蒙蒂:查爾達什舞曲(倫敦小提琴之聲有48把小提琴絕妙演繹)
巴伯:弦樂柔版
瓦格納:漂泊的荷蘭人(前奏曲)、羅恩格林(第一幕序曲)、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帕西法爾(序曲、聖星期五的奇跡)、湯豪舍(前奏曲)
馬勒:第一進行曲、旅行者之歌(聲樂套曲,古斯塔夫·馬勒作詞)、交響曲
R斯特勞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作品30(開頭被選為一電影配樂)、唐璜 作品20 、梯爾·艾倫斯皮格爾的惡作劇 作品28 、玫瑰騎士圓舞曲
法雅:愛情魔術師
布魯克納:第四交響曲(降E大調「浪漫」)
維尼亞夫斯基:華麗的波蘭舞曲(炫技的)
普羅科菲耶夫:羅密歐與朱麗葉(芭蕾舞劇選曲)、交響童話彼得與狼(認識每一件樂器的音色)
肖斯塔科維奇:鋼琴協奏曲、第二圓舞曲(法國小提琴家安德烈·里歐協樂團有經典演繹)
埃爾加:小提琴小品愛的致意(又稱愛的禮贊)、威儀堂堂進行曲、新穎主題變奏曲「謎語」 、大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深沉)
弗蘭克: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有名)
馬斯卡尼:鄉村騎士間奏曲
韋伯:邀舞、魔彈射手
布里頓: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和彼得與狼類似介紹樂器音色)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木星」樂章很著名的!熟悉的旋律在三分十五秒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