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的女王叫什麼

義大利的女王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3 07:28:27

① 歐洲歷史上英法等國的國王分別叫什麼

英國國王:
諾曼王朝
1、威廉一世(征服王)(法文:Guillaume le Conquérant; 英語: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拉丁文:Willielmus Rex Anglorum,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諾曼底公爵(1035年-1087年)、英格蘭國王(1066年-1087年在位)。 2、威廉二世·魯弗斯 (英文名William II Rufus,約1056年~1100年8月2日),英格蘭國王,由1087年到1100年在位。 3、亨利一世 Henry I (1068年—1135年12月1日),英格蘭諾曼底王朝國王(1100年—1135年在位)。 4、斯蒂芬(英文名Stephen,1096年~1154年10月25日),英格蘭國王,由1135年到1154年在位。
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短斗篷)Henry II Curmantle(1133年3月25日—1189年7月6日)是英格蘭國王(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國的諾曼底公爵(1150年起)、安茹伯爵(1151年起)和阿基坦公爵(1152年起)。 2、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又名獅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是英國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他在位期為1189年至1199年。 3、約翰(英文名John,1166年或1167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8日或19日),英格蘭國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 4、亨利三世 (英文名Henry III,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英格蘭國王,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雖然他的在位時間相當長,他是英格蘭歷史上最無名的國王之一。 5、愛德華一世 (英文名Edward I,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英格蘭國王,由1272年到1307年在位。 6、愛德華二世 (英文名Edward II,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英格蘭國王,由1307年到1327年在位。 7、愛德華三世 (英文名Edward III,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英格蘭國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 8、理查二世 (英文名Richard II,1367年約1月6日~1400年2月14日),英格蘭國王,由1377年到1399年在位。
蘭開斯特王朝
1、亨利四世 (英文名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英格蘭國王,由1399年到1413年在位。 2、亨利五世 Henry V(1387年8月9日或9月16日—1422年8月31日)英格蘭蘭卡斯特王朝國王(1413年—1422年在位)。 3、亨利六世 Henry VI (1421年12月6日—1471年5月21日或5月22日)蘭卡斯特王朝的最後一位英格蘭國王(1422年—1461年;1470年—1471年)。
約克王朝
1、愛德華四世 (英文名Edward IV,1442年4月28日~1483年4月9日),英格蘭國王,由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在位。 2、愛德華五世 (英文名Edward V,1470年11月4日~約1483年),英格蘭國王,1483年在位。 3、理查三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英格蘭國王,1483年到1485年在位。
都鐸王朝
1、亨利七世(英文名Henry VlI ,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英格蘭國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 2、亨利八世(生於1491年6月28日–卒於1547年1月28日)是英國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亨利七世次子。他自1509年4月22日開始在位。 3、愛德華六世(英文名Edward VI,1537年10月12日~1553年7月6日),英國國王,1547年1月28日到1553年7月6日在位。 4、琴·格蕾或者簡·格雷(可能1537年10月12日出生,1554年2月12日逝世)是一位英格蘭女王。她在位僅於1553年內數日。但她的女王地位有爭論(在位只有九天,一般不正式算作英國女王)。 5、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6、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
[編輯本段]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斯圖亞特王朝
1、詹姆士一世(英文名James I,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英國國王,1603年3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並成為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英文名James VI),1567年7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 2、查理一世,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Charles I,無頭查理,1600~1649,1625~1649在位)。詹姆斯一世之子。 3、查理二世 (King Chales II,復辟,1630~1685,1660~1685在位) 4、詹姆斯二世(KING JAMES II,1633~1701,1685~1688在位) 5、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 (King William III,1650~1702,1689~1702在位, Queen Mary II,1662~1694,1689~1694在位) 6、安妮女王 (Queen Ann,1665~1714,1702~1714年在位)
漢諾威王朝
1、喬治一世 (King George I,1660~1727,1714~1727在位) 2、喬治二世 (1683~1760,1727~1760在位, George II) 3、喬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1760年~1820年在位)是英國及愛爾蘭的國王,漢諾威王朝的第三任君主。喬治二世的孫子,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終年81歲。 4、喬治四世( King George IV,1762~1830,1820~1830在位) 5、威廉四世 (King William IV1765~1837,1830~1837在位) 6、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 1901年1月22日,1837年~1901年在位) 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愛德華七世 (King Edward VII,1841~1910,1901~1910在位)
溫莎王朝
1、喬治五世( King George V1865~1936,1910~1936在位) 2、愛德華八世(King Edward VIII1894~1972,1936年在位11個月) 3、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原名艾伯特·弗雷德里克·阿瑟·喬治·溫莎(1)(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 Windsor)英國國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他是最後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後一位愛爾蘭國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領國王(1947-1949)。 4、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生於1926年4月21日,1952年2月6日即位),全名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和英聯邦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國土和領地之女王,英聯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她於1953年6月2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三長的國家元首,在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度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法國國王:
波旁王朝(1589-1848) 1. 亨利四世(1589-1610) 又一位偉大的國王,在繼位之初,為了獲得國內天主教民眾的支持,於1593年毅然再次宣布改宗,改信天主教。不久順利進入巴黎,得到了大多數法國人的支持。1596年,亨利四世擊敗天主教派領袖馬延公爵,摧毀了天主教聯盟,結束了內斗。1598年,將西班牙干涉軍逐出法國,同年頒布南特敕令,給予新教徒相當大的自主權,結束了宗教戰爭。1609年,亨利四世與英國、荷蘭、義大利結盟,准備再次與西班牙開戰,但一年後被刺身死。幼子路易繼位。 2. 路易十三(1610-1643) 初期由其母瑪利亞攝政,1614年親政。後與其母發生矛盾,放逐其母,引起了內戰,直到1620年母子二人方停戰和好。1621年,路易十三的親信律因病死,瑪利亞及其親信黎塞留掌握了大權。黎塞留勵精圖治,努力加強王權。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後一個堡壘拉羅舍爾,自此法國新教徒不再擁有軍事力量。1630年,黎塞留挫敗了太後瑪利亞企圖推翻他的陰謀,迫使太後及反對派首領逃往國外。後黎塞留使法國加入歐洲的三十年戰爭,反對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沒能等到戰爭結束就於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繼黎塞留之後死去,幼子路易繼位。 3. 路易十四(1643-1715) 歐洲著名帝王,號「太陽王」,是法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繼位後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攝政。法國繼續參與三十年戰爭,並多有勝利。1648年,戰爭結束,法國獲得了阿爾薩斯、凡爾登等大片土地。同年,不滿首相馬薩林統治的巴黎法官發動了第一次投石黨運動,但不久即與王室妥協。1651年,發生了以大貴族為首的第二次投石黨運動,其領袖是三十年戰爭中的名將孔代親王。最終迫使安娜罷免馬薩林。但在後來的權力角逐中,孔代喪失了民心,被迫於年逃出巴黎,投靠西班牙,馬薩林東山再起。隨後,孔代率西班牙軍攻入法國,戰爭持續到1655年,最後法西議和,孔代得到赦免,返回法國。1661年,馬薩林死,路易十四親政,任命柯貝爾為財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後法國與荷蘭、西班牙、帝國發生了多次戰爭,法軍屢戰屢勝,獲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銷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離法國。1686年,帝國、西班牙、荷蘭、瑞典等國組織大聯盟共同反法,戰爭持續了十一年之久,法軍雖佔有優勢,但在戰後簽訂的和約中獲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國王病死,遺命其外孫即路易十四之孫菲利浦繼位,引起了各國的極大不滿,戰事再起,英國加入反法聯盟,西班牙則支持法國。但由於缺乏良將,法西軍屢敗,西班牙在尼德蘭和義大利的領地喪失殆盡,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國奪走。1713年雙方達成和約,菲利浦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承諾法西永不合並,自此波旁家族進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義大利的領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其孫路易繼位。 4. 路易十五(1715-1774) 初期由其叔奧爾良公爵攝政。1717年,為解決財政困難,任用蘇格蘭冒險家約翰建立銀行、公司多家,約翰的金融業曾輝煌一時,但終於三年後失敗,使很多中小市民傾家當產。1726年路易十五親政,先後參加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但均遭失敗,造成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為英國奪走。1768年,從熱那亞購入科西嘉島。1774年死後由其孫路易繼位,此時的法國已是危機四伏。 5. 路易十六(1774-1793) 繼位時法國財政問題十分嚴重,所以立刻著手解決,但連續撤換了多位財政大臣,都無法解決問題。又於1778年加入美國獨立戰爭,耗費了大量經費。1789年,被迫召開三級會議,以尋求解決財政問題的辦法。 但資產階級提出的條件無法為國王接受,路易十六試圖逮捕其首領人物,但遭到失敗。巴黎人民隨即發動起義,建立了共和國。1791年,路易十六試圖逃出法國,但遭到失敗。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攻下杜伊勒里宮,國王被囚禁。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其正在獄中太子路易被流亡的保皇黨人擁立為國王。 6. 路易十七(1793-1793) 並沒有繼位就死在了監獄里。路易十六逃亡在外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路易遂成為王位繼承人。 7. 路易十八(1814-1824) 被反法聯盟擁立復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幫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國王復位。1824年病死,其弟查理繼位。 8. 查理十世(1824-1830) 極端反動,1825年頒布賠償法,要求賠償法國貴族在大革命時期的損失,引起全國上下極大不滿。1827年又解散國民自衛軍。1830年頒布敕令五條,妄圖進一步加強專制,巴黎人民隨之發動起義,查理十世下台。其侄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繼任為攝政王。 9. 路易·菲利浦(1830-1848) 比較傾向資產階級,也有一定能力。1832年佔領了安特衛普,1845年,在非洲又侵佔了多處殖民地。1847年,全歐爆發了經濟危機,法國國內也矛盾激化。1848年,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國外。波旁王朝徹底滅亡,共計259年。 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結束了,但西班牙的王室仍然屬於波旁家族,並一直延續至今,這恐怕是當初路易十四沒有想到的。

② 「Queen」是什麼意思

queen [kwi:n]
n.
王後;皇後
女王;女皇
(容貌、才能等)出眾的女人
出類拔萃的事物;勝地
(蜂、蟻等中的)雌性者
(紙牌中的)王後
[俚語] (尤指帶有脂粉氣的)搞同性戀的男子[亦作quean]
女人(尤指婦人)
【國際象棋】王後
雌貓
vt.
立…為王後(或女王);使…成為國王的妻子
【國際象棋】使(兵)成為後
vi.
作王後(或女王);行王後(或女王)職權

短語:
【宗教】聖母馬利亞
希臘神後赫拉(羅馬稱朱諾)的別稱
希臘月神阿耳忒彌斯(羅馬稱黛安娜)的別稱;月亮[亦作 Queen of night 或 Queen of the tides]
舉止像女王一般: She is an elegant woman fit to queen it in any place. 她是個文雅的女人,在任何場所一舉一動都像一位女王。
(指女性)盛氣凌人,專橫跋扈(over someone): She is proud and queens it over the other workers in the office. 她很驕傲,在辦公室的其他工作人員面前盛氣凌人。
令男人傾倒的美女,美人
【紙牌】紅心王後
a queen of hearts
Queen Anne (或 Elizabeth ) is dead! [口語、諷刺]過時的新聞了!早就知道了!
queen it
the Queen (lady) in the chair 【天文學】仙後座
the Queen of Glory (或 Grace, Heaven) 【宗教】聖母馬利亞
the Queen of Heaven
the Queen of love 希臘愛神阿佛洛狄忒(羅馬稱維納斯)的別稱
the Queen of the Adriatic 亞得里亞海的女王(義大利威尼斯市的別稱)
tragedy queen 悲劇女演員
when Queen Anne was alive 老話;幾百年前的事

③ 誰知道queens是什麼意思

queen
[kwi:n]
n.
王後, 女王

Queen
[kwi:n]
奎恩(姓氏)

queen
queen
AHD:[kw¶n]
D.J.[kwi8n]
K.K.[kwin]
n.(名詞)
Abbr. qu.
縮寫 qu.
The wife or widow of a king.
王後:國王的妻子或遺孀
A woman sovereign.
女王:女統治者
Something having eminence or supremacy in a given domain and personified as a woman:
重要的事物,女王般的人:在一特定領域中卓越或至高無上的事物,被擬人為一女子:
Paris is regarded as the queen of cities.
巴黎被認為是城市中的女王
Games
【游戲】
Abbr. QThe most powerful chess piece, able to move in any direction in a straight line.
縮寫 Q王後:最具威力的國際象棋棋子,可以在一直線上沿任一方向移動
Abbr. qu.A playing card bearing the figure of a queen, ranking above the jack and below the king.
縮寫 qu.王後:畫有王後人像的一張紙牌,比傑克大但比國王小
Abbr. qu.The fertile, fully developed female in a colony of social bees, ants, or termites.
縮寫 qu.女王:在群居的蜜蜂、螞蟻或白蟻群體中,可繁殖並發育完全的雌蟲
Offensive Slang Used as a disparaging term for a gay or homosexual man.
【無禮用語】 【俚語】 同性戀者:用來指男子同性戀或同性戀者的貶蔑語
v.(動詞)
queened, queen.ing, queens
v.tr.(及物動詞)
To make (a woman) a queen.
成為女王:使(一女子)成為王後
Games To raise (a pawn) to queen in chess.
【游戲】 使卒成為王後:在國際象棋中,使(小卒)成為王後
v.intr.Games (不及物動詞)【游戲】
To become a queen in chess.
卒成女王:在國際象棋中成為女王

queen it
To act like a queen; domineer:
象王後般行事;統治:
queens it over the whole family.
統治整個家庭

Middle English quene
中古英語 quene
from Old English cw¶n * see g wen-
源自 古英語 cw¶n *參見 g wen-

queen
[kwi:n]
n.
女王;王後
選美皇後
(蜜蜂等的)女王,蜂王
(紙牌中的)皇後
the queen of the hearts
紅桃皇後
(國際象棋中的)王後,後棋

queen
vt.
〈國際象棋〉把(攻到對方底線的兵卒)變成王後

queen
[kwi:n]
n.
王後, 皇後
女王, 女皇, 女酋長, 女首腦, 最有權力的女子
女神
競賽等中選出的「王後」, 最美者, 最佳者, 名媛
(蜂、蟻等的)雌王; 雌貓
(紙牌中的)王後(略作Q); (國際象棋中的)王後
愛人, 情人; 心愛的女子(指妻、女等)
出類拔萃的事物, 勝地
[美俚]搞同性戀的男人, 女性化的男人
[空軍俚]操縱無人駕駛飛機的指揮機
[pl.]大石板
[pl.]海扇
[pl. ]櫛狀體
the Queen of England
英國女王
Queen Elizabeth II
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a queen dowager
太後(已故君主之妻)
a queen regent
攝政的王後
a beauty queen
「美女比賽」的第一名
the queen ant [bee]
蟻[蜂]王
the queen of spades
(紙牌中的)黑桃王後
the queen of summer resorts
避暑勝地
Queen's Bench
[英]高等法院
Queen's colour
英軍的軍旗[團旗]
Queen's Counsel
英國王室法律顧問
Queen's English
(英國「上流社會」所謂的)標准英語
queen's weather
慶典時的晴朗天氣
【說明】以上五例用於英國

queen
[kwi:n]
vt.
當政時, 如為 king 當政, 則相應用 King's。
立...為女王[王後]
使成為交際界[電影界]的王後
以女王的身分統治
(棋)使(卒子)達底線變為王後(取得縱、橫、斜自由行走的資格)

queen
[kwi:n]
vi.
成為女王, 象女王般行事
queen it over[among] the girls
在女孩子中稱王
queencake
n.
夾有葡萄乾的心形小軟餅
queen-post
n.
【建】雙柱架
queenside
[`kwi:nsaId]
n.
(國際象棋開局時)雙方後棋所在的格子縱列一邊
adj., adv.
位於後棋所在格子縱列一邊(的)
queen-size
adj.
大號 的, 僅次於特大號的
queen's-ware
n.
(英國的)乳白色陶[瓷]器
queendom
[`kwi:ndEm]
n.
女王統治的王國; 女王統治
女王[王後]的地位[身分, 尊嚴]
queenhood
[`kwi:nhJd]
n.
女王[王後]的身分[地位, 尊嚴]
女王統治時期
queenless
[`kwi:nlIs]
adj.
無女王[王後]的
queenlet
[`kwi:nlIt]
n.
小女王
queenlike
[`kwi:nlaIk]
adj.
(=queenly)象女王, 有威嚴的
queenship
[`kwi:nFIp]
n.
女王[王後]的地位[身分, 尊嚴]

When Queen Anne was alive.
幾百年前的事, 老話
Queen Anne [Elizabeth] is dead!
[口]老早知道了! 過時的新聞了!
Queen [Lady] in the Chair
【天】仙後座
queen it over sb.
[口](指女性而言)在某人面前擺架子, 在某人面前作威作福
Queen of Glory [Grace, Heaven]
【宗】聖母瑪麗亞
queen of hearts
(紙牌中的)紅心王後
令男人傾倒的美女
Queen of Heaven
希臘神後
Hera
[5hiErE]
(羅馬稱 Juno)的別稱 ②【宗】聖母瑪麗亞 ③希臘月神
Artemis
[5B:timis]
(羅馬稱 Diana)的別稱; 月亮(亦作 Queen of night 或 Q-of the tides)
Queen of love
希臘愛神
Aphrodite
[7AfrE5daiti]
(羅馬稱 Venus)的別稱
Queen of the Adriatic
亞得里亞海的女王(義大利城市威尼斯的別稱)
Queen of(the) May
五朔節女王(指五月一日花魁日游戲中被選為女王的少女)
queen of the meadows
【植】綉線菊
Queen of the seas
[廢]「海上霸王」(舊時不列顛帝國的別稱)

Queen
[kwi:n]
n.
奎恩(姓氏)

queen
來自古英語 cwen 婦女

④ 女王各國的翻譯分別是什麼

英語queen
丹麥dronning
韓여왕
葡萄牙A rainha
愛沙尼亞kuninganna.
德Die königin
荷蘭De koningin
西班牙La Reina

保加利亞кралицата
俄 королева
捷克královna.
瑞典drottning
法La reine
泰ราชินี
芬蘭kuningatar
匈牙利a királynő
斯洛維尼亞kraljica
羅馬尼亞regina
波蘭królowa
義大利La Regina
希臘Η Βασίλισσα

求採納,我弄了好久

⑤ 歐洲各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王

英國
瑪麗一世(蘇格蘭、在位:1542年 - 1567年)
瑪麗一世(英格蘭、在位:1553年 - 1558年)
伊莉莎白一世(英格蘭、在位:1558年 - 1603年)
瑪麗二世(英格蘭·蘇格蘭、在位:1689年 - 1694年)
安妮(在位:1702年 - 1714年)
維多利亞(在位:1837年 - 1901年)
荷蘭
威廉明娜(在位:1890年 - 1948年)
朱麗安娜(在位:1948年 - 1980年)
貝婭特麗克絲(在位:1980年 - 2013年)
西班牙
烏拉卡(卡斯蒂利亞、在位:1109年 - 1126年)
佩德羅尼拉(阿拉貢、在位:1137年 - 1162年)
伊莎貝拉一世(卡斯蒂利亞、在位:1474年 - 1504年)
胡安娜(卡斯蒂利亞、在位:1504年 - 1555年)
伊莎貝拉二世〈在位:1833年 - 1868年)
葡萄牙
瑪麗亞一世(在位:1777年 - 1816年)
瑪麗亞二世(在位:1826年 - 1828年、1834年 - 1853年)
瑞典
克里斯蒂娜(在位:1632年 - 1654年)
烏爾麗卡·埃利諾拉(在位:1718年 - 1720年)
波蘭
雅德維加(在位:1373年 - 1399年)
安娜·雅蓋沃(在位:1575年 - 1587年)
拜占庭帝國
伊琳娜女皇(797年-802年在位)
佐伊女皇(1042年-1050年在位)
狄奧多拉女皇(1042年-1056年在位)
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
葉卡捷琳娜一世(1725年-1727年在位)
安娜一世(1730年-1740年在位)
伊麗莎白一世(1741年-1762年在位)
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
其他
瑪格麗特一世(丹麥,挪威和瑞典女王−卡馬爾聯合女王、在位:1375年–1412年)
阿瑪拉遜莎(東哥特王國、在位:534年)
瑪麗亞·特蕾西亞(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和波西米亞女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後、在位:1740年 - 1780年)

⑥ 茜茜公主是伊麗莎白一世還是二世

茜茜公主的確是小名她的本名也是伊麗莎白 但歷史有那麼多伊麗莎白女王 至少她不是英國的那兩位 她出身於曾經顯赫一時的源自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 而她的父親是巴伐利亞的大公 18歲嫁給奧地利國王其後政治上是作為奧地利的王後 從沒做過女王 因此也不可能稱她是伊麗莎白幾世 事實上這位女王除了遊山玩水絲毫不稱職 不管願不願意在她的時代奧地利從歐洲首屈一指的強國淪為二流至於歷史的都鐸王朝的伊麗莎白一世和後來的二世都是英格蘭的女王 都鐸王室出身原本並不高貴最早是做為貴族的總管之類的角色 而後歷任領導者能力出色而節節提升 但在亨利五世死後都鐸 歐文爵士迎娶了遺孀凱瑟琳皇後以此讓都鐸家族登上英國王座 而茜茜公主的哈布斯堡家族至今都是歐洲最顯赫的家族之一在查理五世時期 這個家族擁有了西班牙及其殖民地 尼德蘭等低地國家 3分之個2義大利整個德意志 奧地利及匈牙利 他周邊的全部國家紛紛聯合與之對抗十餘年最後還是由於德意志選侯的分裂而致使查理五世的禪位 此外著名的女王還有英國的瑪麗女王(空前的盛世也是英國衰落的前奏) 蘇格蘭女王瑪麗(曾努力聯合西班牙謀求蘇格蘭獨立) 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女王(和阿拉貢王斐迪南聯姻成就了西班牙的統一) 奧地利的瑪麗亞·特蕾西亞(她的改革讓奧地利走上強國之路)俄國的葉卡特琳娜二世(聲稱再活五百年她的功績將超越亞歷山大大帝 她將俄國的國土擴充了3分之一)當然女王還有不少 我只是略把一些較出色的給你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⑦ 伊麗莎白女王資料

伊麗莎白二世 (queen elizabeth II, 1926.4.21-) 英國女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他國土和領地之女王,聯邦的元首」。原名為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 (elizabeth alexandra mary)。1926年4月21日生於倫敦,是英國溫莎王朝第四代君主、英王喬治六世的長女。自幼在皇宮內接受教育,主修憲法史和法律。她在歷史、語言和音樂方面有造詣,能流利地講法語、西班牙語和德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參加英國本土輔助部隊,接受駕駛和維修摩托車的訓練。1947年7月9日,她與遠房表兄、希臘和丹麥親王菲利普。蒙巴頓中尉(現為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訂婚,同年11月20日結婚。

伊麗莎白二世於1951年開始代表英王喬治六世出席各種正式場合。1952年2月6日國王逝世,她繼承王位。1953年6月2日加冕。

女王是英國世襲國家元首,除英國外,女王同時也是澳大利亞、新西亞、加拿大等17個英聯邦國家的元首。女王經常去英國各地巡視,視察農業、工業、教育等方面的發展情況。

伊麗莎白二世有三子一女。長子查爾斯王子為王位繼承人、次子安德魯、三子愛德華、女兒艾麗斯。路易絲公主。

伊麗莎白二世於1986年10月訪問中國,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來華訪問的國家元首。

⑧ 求歐洲各國王室史

兩西西里王國

公元五世紀,義大利遭到西哥特人的入侵,至5世紀後半葉,義大利由東哥特王國控制。六世紀初,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和貝利撒留將軍征服了東哥特王國,東哥特王國崩潰後,倫巴第人湧入了義大利,征服了義大利的北部,而義大利南部依然在拜占庭的控制或影響之下。公元八世紀,法蘭克王國卡洛林王朝的丕平和查理曼父子對倫巴第連續用兵,終於在774年征服了倫巴第人,並把義大利中部以羅馬為中心的土地獻給教皇,成立了教皇國。 此後義大利北部一直屬於中法蘭克王國和其後的神聖羅馬帝國。而義大利南部則先後成立了一系列伯國,作為拜占庭的屬國,西西里島則一度被阿拉伯海盜占據,11世紀拜占庭衰退後,諾曼人征服了義大利南部,建立了西西里以及那不勒斯獨立王國,作為地中海的黃金寶地,這兩個王國在歐洲中世紀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各國爭奪的對象。這里就介紹一下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室世系。

一 。霍特維爾伯國

1.羅傑一世(1071-1101)西西里伯爵。諾曼貴族唐克瑞德的幼子。 唐克瑞德是法國諾曼底地區的諾曼小貴族,擁有一個稱作霍特維爾地區幾個村莊的小領地。他有12個兒子,從11世紀下半葉開始 ,幾乎他所有的兒子們均離開了諾曼底前往歐洲各地去冒險。其中就有羅傑一世和他的哥哥羅伯特。他倆在1062年征服了義大利半島南端的卡拉布里亞(靴尖的部分)。此後1071年,兄弟倆渡海征服了當時在阿拉伯人控制下的西西里島的墨西拿和巴勒莫,羅傑擔任了西西里伯爵。從此西西里歷史成為了歐洲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經過長期圍困,1086年敘拉古(錫拉庫扎)投降,至1091年,羅傑終於統一了整個西西里島。羅傑在位期間,了不起的一點是,能夠和西西里被征服的穆斯林和平共處,在他的統治下,諾曼人,希臘人,義大利人,法國人,阿拉伯人在西西里開始互相融合

2.西蒙(1101-1105)西西里伯爵,羅傑一世長子。

3.羅傑二世(1105-1130)西西里伯爵,西西里國王。羅傑一世的次子。 1127年,阿普利亞(靴跟部分)公爵威廉(羅傑一世哥哥羅伯特的孫子)去世後,羅傑一世要求繼承霍特維爾家族在義大利南部的所有領地,教皇協同羅傑的兩個堂兄起兵反對羅傑,但被羅傑擊敗,1128年,羅傑獲得了以巴厘為中心的阿普利亞領地,1129年,羅傑又繼承了那不勒斯領地,1130年,羅傑將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的領地合並,於聖誕節在巴勒莫由他推舉的新教皇為他加冕西西里國王。

二,霍特維爾王朝(西西里王國)

1.羅傑二世(1130-1154) 西西里國王。羅傑二世的稱王後,由於列國害怕地中海地區誕生一個強大的諾曼王國,教皇英諾森二世,法王路易六世,英王亨利一世和神聖羅馬皇帝洛泰爾以及義大利南方貴族們的聯合起來對西西里進行干涉。神聖羅馬皇帝洛泰爾一路勢如破竹,至1137年將羅傑二世完全趕出了義大利南部,但洛泰爾不久去世,使羅傑逃過了滅頂之災。此後,羅傑1139年擊敗教皇國軍隊,迫使英諾森二世承認了他在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的地位,並在1144年和教皇簽訂了停戰協定,劃定了在義大利南部和教皇國的邊界,這一協定確定了此後700年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國的疆域。此後羅傑二世大力發展海軍,成為了地中海海上強國。通過一系列海上征服,羅傑二世一度征服了北非沿岸的的黎波里。

2.威廉一世(1154-1166)西西里國王。 羅傑二世與卡斯蒂亞公主埃爾維拉*阿方索的四子。被稱為「惡人」威廉。威廉即位後,遭到各地貴族(男爵)們的反抗(據說是由於不滿他半穆斯林化的生活),同時教皇阿德里安四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以及拜占庭皇帝曼紐爾一世也結成了反西西里同盟。1155年希臘大軍登陸巴厘,但1156年,威廉在布林迪西大敗拜占庭艦隊和軍隊,教皇不得不再次確認了威廉的西西里王位。1158年威廉和拜占庭議和,西西里再次渡過難關,但在與教皇和拜占庭作戰期間,西西里丟失了羅傑二世所拓展的所有非洲領地。隨後威廉在軍隊和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王國各地男爵們的叛亂,

⑨ 女王用各種語言怎麼說

英文:Queen
義大利:Imperatrice女王:Regina
拉丁語:Imperatrix女王:reginam
葡萄牙:Imperatriz女王:rainha
土耳其:imparatoriçe
阿拉伯:إمبراطورة
法語、愛爾蘭:Empress女王:Reine
荷蘭:keizerin
德語:Kaiserin 女王:Königin
挪威:keiserinne女王:dronning
芬蘭:keisarinna
瑞典:kejsarinna女王:drottning
波蘭:cesarzowa
匈牙利:császárnő
波斯:ملکه
俄語:императрица
菲律賓:emperatris
西班牙:emperatriz
韓語:황후
日語:皇後
羅馬尼亞:împărăteasă
孟加拉:সম্রাগ্গী
泰語:จักรพรรดินี
希伯來:קיסרית
希臘:αυτοκράτειρα
印尼:permaisuri女王:ratu
越南:hoàng hậu

⑩ 法文,義大利語等其他國家女王的叫法

French: la reine
German: die Königin (o上有兩點的)
Italian: la regina

第一個字(la, die)等於英文的\'the\',也代表這名詞性別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的女王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伊朗賣手機怎麼樣 瀏覽:970
印度新聞有哪些網站 瀏覽:383
印度河沙是怎麼來的 瀏覽:704
印度怎麼看中印1962 瀏覽:9
伊朗石油怎麼用 瀏覽:958
越南的香水有哪些型號 瀏覽:718
越南光伏行業前景如何 瀏覽:459
美國為什麼不敢打伊朗新聞 瀏覽:572
伊朗這個國家有多少人面積有多大 瀏覽:625
伊朗阿茲蒙什麼水平 瀏覽:320
1998年伊朗怎麼進世界盃的 瀏覽:240
印度人怎麼上網 瀏覽:758
印尼小金剛是什麼 瀏覽:742
印度火腿怎麼炒好吃 瀏覽:760
英國粽多少錢 瀏覽:156
體檢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764
中國水準零點景區在哪裡 瀏覽:645
印度怎麼剝椰子皮 瀏覽:971
英國航班到成都多少小時 瀏覽:425
伊朗高原在地圖的什麼地方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