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馬韁怎麼樣

義大利馬韁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0-04 02:43:33

Ⅰ 江南皮革廠倒閉了,但這些很難倒:幾家始終做高品質皮革的公司

在復古這個領域,基本上材料的好壞就完全決定了產品的質感,尤其是皮衣皮靴皮包這類皮革製品。下面介紹幾家堅持傳統藝能、始終生產高品質皮革的皮革廠,以及他們的代表皮料。

簡單來說,認准這些有名氣、有口碑的皮革廠,相比在文案中大吹特吹質感多麼好成本多麼高、卻對到底用的什麼皮含糊其辭的產品,明顯會更穩一點。

P.S:為了避免圖片版權問題, 有實物的皮我都盡量用自己的圖了~此外也沒有介紹的特別全 ,還有法國德國的好幾家(Annonay、Hass、Weinheimer等等)都沒寫上去。

全文共計5200字,66圖,預計閱讀時間8分鍾

這家百年皮廠的名氣實在太大了,幾乎所有入坑的朋友都知道。Horween的客戶不要太多,基本上只要是叫得上名字的皮鞋品牌都用過他們的皮(當然國內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牌子也在用):Wesco、White's、Viberg、Alden、Wolverine、Chippewa、Clinch……不要太多。

產品線很廣,包含大家熟悉的CXL、馬臀、Latigo在內,一共有50多種皮革了。。。

全部介紹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也懂不了那麼多,只能講講熟悉的:

工裝上經常看到的皮,特點是油脂豐富,看著光亮,穿久了出茶芯patina,自修復性強。這是一種復合鞣製的全粒麵皮,先鉻鞣再植鞣,Horween介紹總共需要28個工作日鞣製完成。一般來說鉻鞣的皮比較柔軟,耐用;植鞣的皮比較硬,會產生好看的patina效果。CXL綜合了鉻鞣和植鞣的優點。

自購Loyal Stricklin的CXL酒紅色牛皮↑

因為過於常見,所以CXL的爭議很大,有人說它過譽了,有人說是情懷,有人說易松面,還有人甚至說它是二層修面。。。 其中大部分是商家逐利行為 :覺得CXL太常見沒得吹價格透明賣不了高價,所以就踩一下CXL,去吹大家不了解的、利潤高的皮。

自購Loyal Stricklin的CXL酒紅色牛皮↑

我只能說,以官網說法為准吧,霍爾文已經說CXL是全粒面了,而且是一種用秘制配方鞣製了100多年、相當成熟的皮種,口碑在那裡,不然雙W、Viberg、Alden他們也不會一直在用。


自購John Lofgren的CXL黑色牛皮↑

我個人覺得CXL是一種綜合性能不錯,很適合工裝舊化效果的皮,除了延展性大導致長期使用會被拉伸這種「缺點」外,綜合性能是要比那些名不見經傳的高價皮更好的。由於CXL大家都在用,出貨量很大,所以總有倖存者偏差,由此還產生了國內CXL不如國外CXL的說法,讓人比較無語。。。詳細可以參考之前寫的皮革松面文章,這裡面的影響因素很多,不能簡單的錯誤歸因國內不如國外。

自購Shonest密度超高的CXL威士忌牛皮↑

CXL馬皮牛皮都有,而且CXL馬皮還會分前身皮(horsefront)和長條皮(Strip)。Aero喜歡用CXL馬前身皮做皮衣。而長條皮因為靠近馬屁股,一般來說密度高,生長紋少,拿來做鞋質感不錯。

自購Shonest CXL Strip黑色馬皮↑

H馬臀被譽為皮革中的鑽石,地位很高。由於物以稀而貴,所以很多人會對此產生信仰,即便沒買過也喜歡把它掛在嘴邊以凸顯自己博學強知,甚至把它吹上天。其實說白了這就是一種很亮、密度很高、褶皺很特別的皮,以及加工繁瑣、鞣製時間長,除此之外並沒有太多值得吹的地方了。此外馬臀很怕水,下雨最好別穿。

自購Horween Cigar色馬臀↑

再就是個人覺得H馬臀和其他馬臀(日本新禧、小川、宮內,英國Clayton,義大利馬臀等等)是兩種東西,鞋子的話能買H馬臀就買H馬臀。

與CXL一樣也是復合鞣製的全粒麵皮,但我個人感覺Latigo油脂沒有CXL那麼豐富,再就是會比CXL更硬一點。此外,不同顏色的Latigo,皮革性質也有所不同,不太好一概而論。比如Moc色的Latigo,看著就是皮革原色,密度相當大,同時也比較硬。

而Natural色的Latigo看起來是比原色皮更淺的顏色,呈現的卻是柔軟的質感。

自購Natural色Latigo舊化對比圖↑

很有趣的一種皮,用的是皮革的肉面,經過各種處理後上了一層蠟。因為蠟並不會附著的很牢固,所以一點磕碰剮蹭就會露出皮的底色,形成風味很濃的舊化效果,斑駁且粗獷。這是種令人愛憎分明的皮,喜歡的人會很喜歡,討厭的人就覺得太粗獷了。。

據我在reddit上的了解,它就是CXL不做最後2步的染色拋光處理,然後使用皮革的肉面,在上面塗上蠟,就製成了waxed flesh,所以它也是一種耐用的復鞣全粒麵皮。

說Dublin之前可以簡單說下Essex,這是種植鞣革,據Horween所說用了和馬臀同樣的鞣製方法,但原材料是牛皮。常見的Essex是原色的,而Dublin則是Essex上蠟上油再經過處理的版本。從我買的Dublin來看,皮面普遍風格原始粗獷,生產紋比較常見。


自購Dublin English Tan↑

一家創立比Horween更早的美國皮革廠, 歷史 超過150年,主要製造各種原始粗獷的植鞣革。WC在國內的名氣很低很低,比一些義大利皮革廠更沒存在感,更別說Horween了。我試著在TB搜了搜,結果發現了海覺用這個植鞣革做的6mm厚重口味腰帶,看起來舊化效果挺帶感。

比較巧的是,Wickett & Craig也有一種名為Latigo的皮,密度很高並且還比較重磅,日本地位很高的Clinch就用過這種Latigo進行手工刷色:


感覺美國除了Horween之外,其他皮廠的名氣都一般般了,而且都專注於植鞣革生產,不過 歷史 都挺悠久的,比如上面的Wickett & Craig和這里的Hermann Oak。

Hermann Oak 1881年成立,官網上的產品類目主要有馬具馬韁、皮鞋中底、皮帶條,而且,赫爾曼橡樹也有Latigo。以前我只知道Horween有Latigo,檢索了一番才知道原來大家都有。。。不過赫爾曼橡樹的這個Latigo是100%植鞣的,不像Horween的是復合鞣製。

我自己買過赫爾曼橡樹中底做的鞋:

以及使用赫爾曼橡樹植鞣革帶條的Companion:

這家美國皮革廠名字的縮寫很好記,可以拿來罵人。因為被紅翼爸爸收購了,所以S.B Foot的體量相對來說挺大的。

自購的875↑


875用的Oro Legacy皮革,Beckman用的FeatherStone皮革,這些名字比較熟悉的皮都是S.B Foot出品。

自購的9016 Beckman↑


說到iLcea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如果提到Museum Calf,可能知道的人會多一點。iLcea就是生產Museum Calf博物館小牛皮的皮革廠,成立於1930年代,但後來因為創始人作死而破產了,2014年被另一家義大利皮革公司Gruppo Vecchia Toscana收購。

比較矚目的一種小牛皮,因為皮面顏色深淺不一、具有斑駁的大理石紋路而出名。最初是給Johh Lobb獨家使用,後來慢慢地大家都在用了,而且在官網上iLcea把Museum Calf的名字改成了Radica,並且歸到了Box calf這個類目下面。

自購紅棕Museum Calf↑


自購深棕Museum Calf↑


自購鐵灰Museum Calf,但是後處理後變成棕色了↑


這個應該算是一個皮革大類了,好幾個皮革廠都有這個名字的皮革,我只買過iLcea的Box calf,感覺就是一種密度和光澤度高、褶皺細膩的高品質鉻鞣小牛皮。

自購深棕Box calf↑

此外我還買過iLcea的Box鉻鞣馬皮,拿來做了皮衣,皮面特徵和Box calf比較類似,但因為是馬皮所以彎折的時候覺得更硬,密度更是誇張到穿不出多少褶子。。。但因為是鉻鞣所以整體來說還是可以算比較軟的。


自購日落黃box馬皮↑


此外,偶然在Style Forum上看到iLcea官方賬號2014年宣布停產馬皮,看來我這個以後可能會升值了。。。


這個廠,玩手工皮具的朋友可能聽說過,經常看到的Mirvena Box就是他們生產的。Badalassi Carlo成立了40多年,是義大利植鞣革協會成員。

此外,業內最貴的工裝靴——WhiteKloud白雲,也有用他們的皮做鞋:

英國復刻皮衣品牌Bill Kelso有使用他們的植鞣牛皮做的哥薩克皮衣:

之前還看到Astell&Kern用他們的皮做播放器皮套:


大名鼎鼎的Guidi,是有自家皮革廠的,1896年就成立了。早期只是做著皮革廠該做的工作,而做鞋則是很後面的業務了。

Guidi皮革廠歷年的客戶也不少,其中大部分都是先鋒品牌,比如Carpe Diem,Carol Christian Poell,Rick Owens,Layer-0,Incarnation等等。

Guidi最出名的就是植鞣做舊馬皮,質感很棒。


自購Guidi馬皮↑



簡稱CFS,成立於1904年的英國皮廠,比Horween還早一年,但名氣沒那麼大。CFS產品線也非常豐富,其中絨面革做的很不錯,是Alden、Viberg、Visvim,還有一些英國一線鞋廠的供應商。

一種絨毛非常細膩的絨面小牛皮。CFS通過精選小牛皮原材料,使用獨家鞣製配方製作而成,反面是柔軟的絨面,正面是經過苯胺處理的全粒面。根據CFS官網的介紹——「這是我們最好的絨麵皮」。

一些高價位的鞋履品牌會使用這種皮,比如Paolo Scafaro、Saint Crispin's、Antonio Meccariello等等。



非洲野生羚羊皮,CFS使用與Janus Calf相同的鞣製方法來處理這種皮,這種鞣製方法可以最大限度保留皮面的自然特性,在此基礎上又加入了足量的蠟質,最終的成品具備粒面自然、保留著原皮傷痕的特徵,並且結合了高強度與高柔軟度。

福倫達65APO拍的皮面細節↑

按我自己的穿著體驗,這種皮柔軟有韌性,耐操又舒服。剛開始會覺得有點干,但穿了2年期間打理幾次,逐漸吸收油蠟之後就會變得很光亮,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皮。

自購waxed ku,全新↑


自購waxed ku,2年舊化效果↑


J&F J.Baker,1862年因為創始人購買了一家皮革廠而成立,目前是英國最後一家還在用橡樹進行鞣製皮革的皮廠。很多買皮帶的朋友,嘴裡說著的JF馬韁,就是這個廠出品的。他們的植鞣革,鞣製過程異常漫長,上面介紹H馬臀要鞣製6個月,而JF則要鞣製12個月。也難怪他們的皮帶條要賣到兩三百一根的高價了。

JF馬韁的特點就是保留了皮面的原始風格,全粒面的皮革毛孔清晰可見,不像JE那樣表層被處理過顯得很光亮。不過各有各的好吧,有的人無法接受原始皮面更喜愛看著光亮的,但就皮質而言肯定JF更好點。


自購JF馬韁腰帶↑

除了JF,英國做馬韁的皮革廠還有J&E Sedgwick、Clayton、TWS,感覺產品線都很重合,都是各種馬韁馬具、高端皮中底,就不多說了。

自購JE馬韁腰帶↑


經常提到的日本新禧就是它了,成立也比較早,1951年到現在快70年了。專注於製造馬皮、馬臀,很多日本品牌的皮衣如FreeWheelers、The Real Mccoy's、Buco用的就是新禧馬皮,同時,美國的Himel Bros、Good wear也很喜歡用,Himel Bros的創始人甚至說新禧馬皮是世界上最好的皮衣用皮(對此我很存疑。。。把天神櫪木、CXL馬長條、加州小熊、Guidi馬皮都不放在眼裡嗎?)



使用新禧馬皮的FW穆赫蘭道:

新禧馬臀拿來做包做小物件我覺得還可以,我自己有一個墨綠新禧馬臀錢包,但拿來做鞋還是算了,鎖死H馬臀吧。

自購新禧馬臀錢包↑

除了新禧,日本還有很多小型皮革廠,比如聚集在栃木縣的那些,但有些皮廠小到連官網都沒有,實在是沒法介紹了。這點有點類似於義大利的托斯卡納地區,那裡也有一堆小皮廠,但因為太小,所以很多人就直接叫托斯卡納皮了。。。

寫了這么多,也許有朋友會問,你最推薦什麼皮?我想說這個問題沒有很好的答案, 不同皮,特性不同價格不同玩法也不同,我覺得只有符合你喜好的才是合適的皮。再說了,我寫在文章裡面的基本上都是好皮。

有的皮很重磅很硬核,有的皮很油亮,有的皮很舒服,有的皮舊化patina明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再進行選擇就行了。

千萬別告訴我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如果真這樣那我只能說:不買立省100%。


Ⅱ 秦兵馬俑的資料

秦兵馬俑英文名:(Terracotta Army; Terra-cotta Figures; 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
地理位置:經度109.2733508348465 緯度34.3853218153532
兵馬俑多用陶冶結合的方法製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有的是先燒後接,有的是先接再燒。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艷和諧的彩繪。我們發掘過程中發現有的陶俑剛出土時局部還保留著鮮艷的顏色,出土後由於空氣乾燥,顏色就慢慢地脫落了。現在能看到的只是殘留的彩繪痕跡。兵馬俑的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整體風格渾厚、健美、洗練。如果仔細觀察,臉型、發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藝術魅力。
秦始皇兵馬俑(一說為宣太後)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秦陵內共有3個兵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馬高1.5米左右,身長2米左右,戰車與實用車的大小一樣。人、馬車和軍陣是通過寫實手法的藝術再現。秦俑大部分手執青銅兵器,有弓、弩、箭鏃、鈹、矛、戈、殳、劍、彎刀和鉞。青銅兵器因經過防銹處理,埋在地下兩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鋒利如新,它們是當時的實戰武器,身穿甲片細密的鎧甲,胸前有綵線挽成的結穗。軍吏頭戴長冠,數量比武將多。秦俑的臉型、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齡有差異。
統一六國之後秦國實行全國徵兵制,兵源來自全國各地,這恐怕是他們在臉型、表情、年齡上有差別的主要原因。工匠們用寫實的藝術手法把它們表現得十分逼真,在這個龐大的秦俑群體中包容著許多顯然不同的個體,使整個群體更顯得活躍、真實、富有生氣。縱觀這千百個將士俑,其雕塑藝術成就完全達到了一種藝術美的高度。無論是千百個形神兼備的官兵形象,還是那一匹匹躍躍欲試的戰馬塑造都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著力顯現它們「內在的生氣、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絕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滿了個性特徵,顯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氣。俑坑發現種類齊全,數量空前的青銅兵器極大地豐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領域,其中長鈹,金鉤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兵器鑄造的標准化工藝、兵器表面防腐處理技術的發現和研究填補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設計者為了再現2000年前的秦軍「奮擊百萬」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他們不僅僅在於追求單個陶俑的形體高大,而且是精心設計了一個由8000餘件形體高大的俑群構成一組規模龐大的軍陣體系。右側為一個巨大的方陣,左前方為一個大型疏陣,左後方則是指揮部。那數千名手執兵器的武士,數百匹曳車的戰馬,一列列、一行行,構成規模宏偉、氣勢磅礴的陣容。有的頭挽發髻,身穿戰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為沖鋒陷陣的銳士;有的免盔束發,身穿戰袍,外披鎧甲,手持弓弩,背負銅鏃,似為機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頭戴軟帽,穿袍著甲,足登方口淺履,手持長鈹,似為短兵相接的甲士。
還有身穿胡服,外著鎧甲,頭帶軟帽,足登短靴,一手牽馬一手提弓的騎士;有頭帶長冠,兩臂前伸,雙手握髻,技術熟練的御手;有頭戴長冠,穿戰袍,著長甲,手執無鉤的下級指揮官;有頭戴鶡冠,身著彩色魚鱗甲,雙手扶劍,氣度非凡的將軍。這栩栩如生的千百個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態、個性的刻畫方面,顯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氣。如將軍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著雙重短褐,外披彩色魚鱗甲,頭帶雙卷尾長冠,昂首挺胸,巍然佇立,有非凡的神態和威嚴的魅力。一般戰士的神態: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內心似聚結著怒氣;有的立眉圓眼,眉間的肌肉擰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濃眉大眼,闊口厚唇,性格憨厚純朴;有的舒眉秀 眼,頭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側目凝神,機警敏銳;有的昂首靜思,有的低首若有所思,兩者雖然得刻畫一個「思」字,由於表現手法不同,前者給人的印象是氣宇軒昂略帶傲氣,後者沉靜文雅。秦俑表現的是古代軍事題材,它既沒有選擇兩方交戰、將士廝殺的戰爭場面,也沒有選擇將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場面。而是捕捉了將士披甲,直兵列陣地,嚴陣以待的臨陣場面。盡管我在這個井然有序的靜態軍陣營,藝術家們在單個陶俑的雕塑上,還是力求「偶動與靜之中」。使那一件件披甲之銳的武士俑昂眉張目,肅然佇立,神態堅定而勇敢,他們好似整裝待發,又好似處於臨戰狀態,還有那一件件駕車的御手俑,雙臂前伸,緊握髻繩,目視前方,待命而發;那一匹匹曳車的陶馬,兩耳豎立,雙目圓睜,張鼻嘶鳴,躍躍欲試;那一件件騎士俑,右手牽馬,左手提弓,機警的立於馬前,一旦令下,就將馳騁疆場。正是由這千百個充滿生氣、神態各異的陶俑構成整體靜態的軍陣地,達到了一種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靜極則生動,愈靜則愈動」。惟有這種靜態的軍陣才能使人們感到軍陣巨大威懾力的深淺莫測。這樣恢宏的陣列,宏偉的構圖,空前絕後,無與倫比。
秦始皇二號俑坑呈曲尺形,位於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東西長96米,南北寬為84米,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坑內建築與一號坑相同,但布陣更為復雜,兵種更為齊全,是3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它是由騎兵、戰車和步兵(包括弩兵)組成的多兵種特殊部隊。二號坑建有1.7萬平方米的陳列大廳,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遺址陳列廳。二號坑有陶俑陶馬1300多件,戰車80餘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為首次發現。二號坑東、西兩端各有4個斜坡門道,北邊有2個斜坡門道,俑坑坐西面東,正門在東邊。坑內布局分為4個單元。 第一單元,位於俑坑東端,四周長廊有立式弩兵俑60個,陣心由八路面東的160個蹲跪式弩兵俑組成。弩兵採取陣中張陣的編列,立、跪起伏輪番射擊,以彌弩張緩慢之虞。 第二個單元,位於俑坑的右側,由64乘戰車組成方陣(車系木質,僅留遺跡)。每列8乘,共有8列。車前駕有真馬大小的陶馬4匹。每車後一字排列兵俑3個,中為御手拉馬轡,另兩個分別立於車左和車右,手持長柄兵器。 第三單元,位於中部,由19輛戰車,264個步兵俑和8個騎士俑組成長方形陣,共分3列。每匹馬前立騎士俑一個,一手牽馬韁,一手作拉弓狀。每乘車後除三名車士外,還配有8~36個步兵俑。 第四單元,位於軍陣左側,108個騎士俑和180匹陶鞍馬俑排成11列橫隊,組成長方形騎兵陣。其中第1、3列為戰車6輛。每匹馬前,立胡服騎士俑一個,右手牽馬,左手拉弓。而俑坑內的108件騎兵俑是我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數量眾多的古代騎兵的形象資料。在服飾裝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嚴格模擬古代騎兵的戰時形象。與步兵、車兵俑顯然不同。它頭戴圓形小帽,帽子兩側帶扣系在頜下,身著緊袖、交領右衽雙襟掩於胸前的上衣,下穿緊口連襠長褲,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鎧甲,肩上無披膊,手上無護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輕巧的特色,鎧甲顯得簡單而靈活。騎兵俑特殊的裝束也與騎兵的戰術特點密切相關。
而銅車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為之一新。其工藝之復雜,作之精巧,技藝之卓越無不令人驚嘆。秦陵二銅車是一種帶有篷蓋的豪華車,車輿接近正方形,它寬78厘米,進深88厘米,其寬度僅比一號車長4厘米,可進深較之一號車長40厘米。二號車輿上罩著一塊類似於龜蓋狀的篷蓋。大篷蓋不僅將車輿全部罩了起來,甚至連車輿前邊的「駕駛室」也遮蓋起來,形成封閉式的車輿。以便車主與「駕駛員」傳遞命令。二號銅車屬於小轎車類型。車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如果躺在這樣寬敞、舒適、豪華的車輿內,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種「軟卧車」的舒服感。既使遠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長途顛簸的疲勞。二號車車內設備更富有特色。車輿內曝有彩繪精美的軟墊。考古專家曾在車輿底部發現一塊方形大銅板,其大小幾乎與輿論輿論底尺寸相當,銅板表面彩繪著各種鮮艷的幾何形圖案花紋,下面四角和中部有8個3厘米高的銅支釘支撐。這塊彩繪大銅板無疑就是古車上的「文茵」,類似於一種軟墊製品。如果車中鋪設雙重文茵,一定更加平穩而舒適,其功能無異於現代的「軟卧車」。可以說二號車屬於我國最早的「軟卧車」模型。考古專家經過仔細清理發現二號銅車馬總共由3462個鑄件組成,其中銅鑄件1742件,金鑄件737件,銀鑄件983件。總重量達1241公斤,其中金鑄件3公斤多,銀鑄件,4公斤多。一號銅車馬鑄件的數量也不會相差太遠。兩乘車加起來不少於5000多個零部件,尤其令人拍手叫絕的是這里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鑄造成型。而這5000多個零部件無論是大至2平方米以上的篷蓋、傘蓋及車輿、銅馬、銅俑等,還是不足0.2平方米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鑄造成型。就拿篷蓋與傘蓋的鑄造來說,它不僅面積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為0.4厘米,薄的地方僅有0.1厘米,再加上篷蓋、傘蓋,都有一定的弧度,這樣難度大的篷蓋、傘蓋能一次性澆鑄成功,不要說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發達、設備齊全的今天也並非易事。銅馬和銅俑的鑄造也令我們當代的工程師望塵莫及。我們發現8匹銅馬、兩個御官俑的鑄造都達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無論是整體造型,還是神態、性格、氣質的刻劃都可以與秦俑坑那雕塑最好的將軍俑相媲美。銅馬、銅俑鑄造如此准,形神兼備實為罕見。比如銅馬的籠頭,它是由82節小金管和78節小銀管連接起來,每節扁狀金銀管長僅0.8厘米,一節金管與一節銀管以子母卯形式相連接,其精細和靈活程度較之現代的表鏈毫不遜色。經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那馬脖子下懸掛的纓絡,這些纓絡全是採用一根根細如發絲的銅絲製作的。專家們用放大鏡反復觀察,驚奇地發現銅絲表面無鍛打痕跡,粗細均勻,表明很可能是用拔絲法製成。尤其是以銅絲組成的鏈環,是由銅絲兩端對接焊成,對接面合縫嚴密。如此纖細的銅絲(0.5毫米)到底是用什麼方法製作?採取什麼樣的工藝焊接?目前還是一個謎團。總之,銅車馬的鑄造工藝堪稱古代青銅冶鑄方面了不起的奇跡。試想當時沒有車床,更沒有現代化的冶鑄設備,鑄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銀、銅大小規格不同的車馬部件實在是一項偉大的創舉。秦始皇兵馬俑二號俑坑出土的總之,秦俑二號坑出土的弓箭手、輕車兵、騎兵俑等,首次為我們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騎兵、輕車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資料,在古代軍事史的研究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秦始皇三號俑坑位於一號兵馬俑坑西端北側,與二號兵馬俑坑東西相對,南距一號坑25米,東距二號坑120米,面積約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門前有一乘戰車,內有武士俑68個。從3號坑的布局看,似為總指揮部,統帥左、右、中三軍。三號俑坑號的陶俑大部分沒有頭,陶馬馬頭也同樣殘缺不全,甚至有的殘破陶片坑內也不見蹤影。由此不難看出,三號俑坑曾遭受過嚴重的人為破壞。三號俑坑對於古代軍事史的研究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春秋戰國之前的戰爭,指揮將領往往要身先士卒,沖鋒陷陣,所以他們常常要位於卒伍之前。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戰爭規模的增大,作戰方式的變化,指揮者的位置開始移至中軍。秦代戰爭將指揮部從中軍中獨立出來,這是軍事戰術發展的一大進步。指揮部獨立出來研究制訂嚴密的作戰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揮將領的人身安全有了進一步的保證。這是古代軍事戰術發展成熟的重要標志。三號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發現時代最早的軍事指揮部的形象資料。建築結構,陶俑排列,兵器配備,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揮部形制、卜占及出戰儀式,命將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飾、裝備等問題的珍貴資料。
大凡參觀過兵馬俑的人們,對於少數陶俑臉部殘留的彩繪或許還記憶猶新。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艷和諧的彩繪。陶俑的戰袍上繪有朱紅、桔紅、白、粉綠、綠、紫等色。褲子繪有藍、紫、粉紫、粉綠、朱紅等色。甲片多為黑褐色,甲組和連甲帶多為朱紅。同時也有一部分甲組、連甲帶繪成紫色。陶俑的顏面及手、腳面顏色均為粉紅色,表現出肌肉的質感。特別是面部的彩繪尤為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連眼睛的瞳孔也彩繪的活靈活現。陶俑的發髻、胡須和眉毛均為黑色。整體色彩顯得絢麗而和諧。同時陶俑的彩繪還注重色調的對比。從個體看,有的上著綠色長襦,下穿綠色短褲。再從整體來看,如探方20戰車後的一排陶俑,第一個身著紅袍第二個身著綠袍,第三個身著紫袍,第四個身著白袍。不同色彩的服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陶馬也同樣有鮮艷而和諧的彩繪。如探方20出土的一組陶馬,其局部仍然保留著鮮艷的色彩。四匹馬似為白蹄棗紅馬,但是在局部用色方面又有明顯的區別。如馬軀體部分為棗紅色,前體腔及肚皮部位分綠色,生殖器則繪為黑色。馬腿表面也是棗紅色,內面異為粉綠色,蹄為白色。馬前腿內側的兩個小夜眼(俗稱)也繪為白色。馬頭部的顏色更是精心彩繪,兩腮及眼睛以下部位為白色,鼻樑棗紅色,鼻孔為粉紅色,嘴唇下部亦為棗紅色,舌胎則為粉紅色,牙齒又繪為白色,馬鬃、馬尾均為黑色。總之,陶馬的色彩既逼真又艷麗,使之靜態中的陶馬形象更為生動,更具有藝術魅力。
秦俑彩繪主要有紅、綠、藍、黃、紫、褐、白、黑八種顏色。如果再加上深淺濃淡不同的顏色,如朱紅、粉紅、棗紅色、中黃、粉紫、粉綠等,其顏色就不下十幾種了。化驗表明這些顏色均為礦物質。紅色由辰砂、鉛丹、赭石製成。綠色為孔雀石,藍色蔚藍銅礦,紫色為鉛丹與藍銅礦合成,褐色為褐鐵礦,白色為鉛白和高嶺土,黑色為無定形炭。這些礦物質都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顏料。秦俑運用了如此豐富的礦物顏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已能大量生產和廣泛使用這些顏料。這不僅在彩繪藝術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著重要意義。秦俑彩繪技術也有許多獨到之處。一般在彩繪之前對陶俑表面先進行處理。由於陶俑是沒有釉的素陶,具有較多的毛細孔,表面不能滑潤。而彩繪則要求毛細孔不易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易太滑,也不能太澀。為了達到這一要求,陶俑在燒造之前表面似用極細的泥均勻塗抹,並加以壓光,減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潔度,同時在陶俑燒造之後,似進行了化學物理處理。從陶俑陶片斷面觀察,也證明了陶俑燒造之前表面曾用細泥塗抹,有的部位不只塗抹一次,陶俑表面還塗有一層薄薄的類似以膠質的物質,表面塗膠減少了陶俑兩者緊密地粘接起來,使之彩繪不易脫落。彩繪技法則是根據不同部位採取不同的方法。一般陶俑的顏面、手、腳面部分先用一層赭石打底,再繪一層白色,再繪一層粉紅色,盡量使色調與人體膚色接近。而袍、短褲、鞋等處的彩繪則是採取平塗一種顏色,只是在衣袖與袖口、甲片與連甲帶之間運用不同的色調作對比,更顯示出甲衣的質感。有些胡須、眼眉的處理,則是用黑色繪成一道道細細的毛發。總之,彩繪工序復雜,手法多樣,著色講究,充分顯示了彩繪的層次和質感,使雕塑與彩繪達到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其中有些彩繪技法為漢代所繼承。陶俑、陶馬彩繪嚴格模擬實物,但在色調的掌握上以暖色為主,很少使用冷色。紅、藍、綠等色調的使用,巧妙地表現出秦軍威武。
兵馬俑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不可低估,而兵馬俑更是全世界的一個奇跡,他讓外國人贊嘆,讓中國人驕傲!

Ⅲ 同級價位的植鞣皮,馬鞍皮,馬臀皮的錢包哪種質量最好

你說的不是同一個概念,鉻鞣皮一般歐洲特別是義大利用的多,植鞣皮一般日本用的多,馬臀皮(特製馬的臀部皮,區別於馬皮),英國馬勒皮(馬韁皮、馬具皮。牛皮滲蠟處理),日本櫪木皮,日本昭南皮,美國橡樹皮等是皮的種類。馬鞍皮俗稱鞍革,特指厚的皮,如閹割過的成年公牛皮,皮厚6MM-8MM,和多脂是一個概念,如櫪木鞍革,櫪木多脂,橡樹鞍革。
如果你說的馬鞍皮就是馬勒皮,那麼馬勒皮耐用度好於馬臀皮,馬臀皮手感好但容易花,馬臀皮價格高於馬勒皮,目前好像是最貴的皮。高端些就是日本櫪木多脂鞍革,櫪木是產地,不是牌子,美國赫爾曼橡樹鞍革兩種,這兩種皮市面基本看不到,不是TB爛大街的櫪木皮和橡樹皮,基本讓美日手工大牌做成長財布了,價格3000-5000屬正常,8000-10000的也有,一般都是櫪木多脂馬臀皮或赫爾曼橡樹馬臀皮。

Ⅳ 義大利頭層牛皮與英國馬韁有什麼不同

摘要 做皮帶的皮一般分軟的和硬的,軟的皮需要中間襯上皮糠紙然後邊緣用線縫上,而那種軟的但比較厚的皮也是可以直接做皮帶的,硬的一般是植鞣的,比如美洲鞍革、比如義大利植鞣革、比如英國馬韁革。以上談的都只限於頭層牛皮,那種覆膜的二層皮或碎料重新打膠壓成的再生皮檔次太低,根本就不值得去談

Ⅳ 送男生皮帶什麼牌子好點,休閑點的

皮帶男人的面子,如果經濟條件好,可以送一些國際品牌的,比如阿瑪尼,ck等,如果就想送個腰帶,國產的七匹狼,花花公子,稻草人,A-zebra(斑馬)也是不錯的選選擇,給你看下我買的比較有個性的A-zebra的皮帶,扣頭個性,頭層牛皮。

Ⅵ 義大利三邊直和馬韁哪個好

馬韁好。
馬韁革屬於馬具革的一種,馬具革多使用牛皮製作。馬韁革作為英國貴族製作馬具時採用的傳統頂級皮料,其原皮一般取自堅固的成年牛肩背部,該皮非常厚,甚至可以接近10mm。

Ⅶ 問下皮具裡面,英國馬韁革是最好的牛皮嗎

小牛皮是最好的。

Ⅷ 義大利馬韁革面上蠟怎麼去掉

會自動慢慢消失。
馬韁革表面的蠟,在使用過程中會慢慢消失,特別是預熱後,所以不用有意去去掉它,這樣還能延長使用壽命。
馬韁革叫做馬具韁革,是一種生產馬具的皮革,是牛皮的一種,馬韁革自從出現後,有200多年的歷史,被手工愛好者們做成名貴的腰帶,錢包,這種材質的東西很精美。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馬韁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餅怎麼活面 瀏覽:755
420000印尼盾等於多少元 瀏覽:517
美聯儲放水中國如何應對 瀏覽:655
美國和伊朗有什麼影響 瀏覽:476
3m在中國掙多少錢 瀏覽:804
越南多少土地人口 瀏覽:199
越南邊境人口有多少 瀏覽:458
怎麼看英國簽證頁 瀏覽:809
越南竹筍卷肉餡怎麼調 瀏覽:609
伊朗f14現在還能用多少年 瀏覽:776
義大利的炮是什麼梗 瀏覽:782
安溪人偷渡越南有多少 瀏覽:527
她想你了越南話怎麼說 瀏覽:125
越南產的大蒜多少錢一斤 瀏覽:918
義大利紅醬面怎麼做 瀏覽:369
貝爾第四季去了中國哪裡 瀏覽:991
去伊朗機票大概多少錢 瀏覽:261
中國書院如何彰顯亞洲文明 瀏覽:313
美國對伊朗的貿易制裁是什麼 瀏覽:923
英國19世紀的房租多少錢 瀏覽: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