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法西斯政權首先在義大利建立
義大利是一個相對貧弱的帝國主義國家。戰後初期的經濟危機,引起了革命運動的高漲。為了鞏固統治,義大利大資產階級希望實行極權統治。墨索里尼於1919年建立法西斯組織,1921年正式建立法西斯黨。
墨索里尼率領法西斯分子以殘酷的手段鎮壓工人運動,贏得了大資產階級的歡心和支持。1922年秋,法西斯分子已經控制了義大利的北部和中部許多地區,墨索里尼又糾集5萬工人黨徒准備向羅馬進軍。十月,義大利國王任命墨索里尼擔任總理,法西斯轉正在義大利開始建立。
這里,義大利法西斯專政的建立主要是由於一戰對義大利的打擊。
(1)義大利國家有什麼政權擴展閱讀
現代法西斯專政,是壟斷資產階級對內實行的極端專制的恐怖統治。例如,德國的政治警察「蓋世太保」,可不經法律程序,肆意將成千上萬的進步人士投入監獄。
德國的法西斯組織「沖鋒隊」和「黨衛軍」,製造了無數反猶太人和迫害政敵的公開暴力事件,搜捕所謂的「國家的敵人」,對人民進行迫害和控制。日本法西斯勢力要求在天皇名義下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他們製造了一系列暗殺、政變等恐怖事件。用獨裁代替民主。
法西斯政權都狂熱的進行侵略和擴張,醉心於建立龐大帝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經歷嚴重的經濟危機,西方資本主義遭受沉重打擊。以極權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為特徵的法西斯主義借機在德、意、日三國抬頭。
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分別在德、意上台掌政,日本建立起天皇制軍事法西斯專政。它們對內實行獨裁統治,對外擴張侵略,謀取世界霸權。
② 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興起與獨裁統治的確立是怎樣的
1922年10月27日,以法西斯創始人墨索里尼為黨魁的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以它所控制的那不勒斯和佩魯賈等城市為基地,發動了所謂「向羅馬進軍」的武裝政變,並於10月31日奪取國家權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法西斯政權。 法西斯政黨的建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義大利各派政治勢力圍繞著參戰還是中立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斗爭。 以社會黨為代表的絕大多數義大利人民反對參戰,主張中立。壟斷資產階級和民族沙文主義者企圖利用世界大戰的機會,對外進行擴張,建立起夢寐以求的「義大利帝國」,因而極力主張參戰,並為此建立了各種名目的組織,進行戰爭宣傳。其中有的組織為了標榜革命,籠絡人心,以「法西斯」命名。
1915年1月24—25日,「革命行動法西斯」在米蘭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宣布成立。它打著社會主義的旗號,憑借墨索里尼在社會黨素有「強硬的革命派」的名聲,吸引了不少人參加。到2月底,「革命行動法西斯」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基層委員會共有105個,成員約9000人。「革命行動法西斯」在羅馬和米蘭等地,組織一些受沙文主義毒害的青年和教師,上街遊行和舉行集會,支持主戰的政策,攻擊和毆打反對參戰的議員。
③ 義大利政體
王政時代因為塔昆為王時無道,強暴一貴族女子魯克麗絲導致王朝覆滅,從此羅馬轉型為貴族共和國。屋大維掌握政權後,改為實際的獨裁專制統治,但披共和國外衣。戴克里先時代正式稱帝。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成為哥特人統治下的王國,東羅馬帝國曾經一度收復原首都羅馬,但終究被外族驅逐。後來整個義大利陷入混亂局面,貴族諸侯割據,教皇以羅馬為中心通過丕平獻土成立教皇國。一直到19世紀下半期,義大利都處在分裂局面之中,幾個比較大的國家都是帝王專制下的封建國家。後來北方撒丁王國勢力強大,終於實現統一。統一後仍然為君主政治,原撒丁國王擔任義大利國王。一直存在到二戰時期,墨索里尼雖然曾經實際掌握政權,可是國王仍為國家元首。戰後盟軍佔領義大利,進行民主改革,根據1947年12月22日由立憲大會通過的憲法,義大利現在是一個建立在勞動基礎上的民主共和國。總統對外代表國家,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出。總理由總統任命,對議會負責。議會是最高立法和監督機構,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兩院具有同等權力,各自可通過決議,但兩院決議相互關聯。(有些是根據印象寫的,僅供參考)
④ 義大利的政治體制
1948年 1月實施《義大利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總統為虛位元首,實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權分立制度。義大利屬於典型的議會共和制政體。
1、義大利議會。由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眾議員和參議員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所有年滿18歲、享有政治權利的公民都有權參加眾議員的選舉,眾議員當選資格須年滿25歲。參加參議員選舉的選民必須年滿25歲,其中年滿40歲者方有當選資格。眾、參議員均任期5年。在正常情況下,每5年舉行一次大選。立法職能由兩院集體行使。兩院的職能主要有:審議批准法案、國家預算和決算,監督政府,選舉共和國總統,批准政治性國際條約,決定戰爭狀態、大赦和特赦等。議案必須在兩院分別通過。單獨一院通過的決議無效。必要時可舉行兩院聯席會議。對於重大問題,兩院均須獨立進行兩輪審議和獨自作出重復性決議。
2、義大利總統。總統是國家元首和國家統一的象徵。凡年滿50歲、享有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的公民,均有資格當選總統。總統由眾、參兩院聯席會議以秘密投票方式選舉產生,任期 7年,連選連任。主要職權有:向兩院提出咨文;宣布新議院的選舉;批准政府提交兩院的法律草案;頒布法律,發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依憲法規定宣布舉行公民投票;依法律規定任命國家官員;任命和接受外交代表,必要時經兩院事先授權,批准國際各約;統帥武裝部隊,擔任最高國防委員會主席,根據兩院決議宣布戰爭狀態;在聽取兩院議長的意見後,解散兩院或其中一院。總統擔任全國最高司法委員會主席。總統犯罪時,由眾、參兩院聯席會議提出控告,由憲法法院判決。
3、義大利政府。政府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內閣是國家權力的核心。由內閣總理及各部部長組成,一般都由執政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議員擔任。新政府經總統批准成立後,應在10天內向議會報告施政綱領,取得議會信任。如果議會不予信任,須重新組閣。議會對政府可隨時提出不信任的動議,政府也可隨時要求議會進行信任投票。如果議會不予信任,政府必須辭職。總理是政府首腦,主持內閣會議,領導整個政務工作,對政府總政策負責。內閣會議由總理、副總理和各部部長組成,是政府的集體議事和決策機構。各部部長對內閣活動負集體責任,並對各主管部門的活動負個人責任。總理和部長在執行職責時犯罪,由眾、參兩院聯席會議決定起訴送交法院懲辦。
4、義大利司法。義大利法律屬大陸法系。法院組織系統設憲法法院、行政法院和普通法院。司法行政由最高司法委員會領導,並進行日常管理。憲法法院的職能包括:監督和裁決法律、法令和其他規定是否符合憲法;裁決國家各權力機關之間、國家和大區之間、大區和大區之間在許可權范圍方面的沖突;審理根據憲法規定對總統和部長提出的控告案。行政法院系統由國務委員會、審計院以及地區行政法院組成。國務委員會受理中央機關與地區當局、行政機關與公民個人之間的行政訴訟案件,也受理地區行政法院的上訴案件,並依憲法規定享有裁判權。審計院除行使財政監督職能外,還受理公民對政府機關、公務員有關財政方面的上訴案件。普通法院系統則由治安法官、地方法官、地區法院、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構成。治安法官僅享有一定的民事管轄權,其他各級法院分級受理案情輕重不同的民事、刑事案件。上一級法院是下級法院的上訴法院,最高法院擁有最終審判權。最高司法委員會由共和國總統任主席,並主持工作。最高法院的首席院長和總檢察官是當然成員,其餘成員2/3從普通法官中選出,1/3由議會從大學常任法學教授和有15年經驗的律師中選出。司法部長在遵從最高司法委員會的前提下,管轄某些司法行政事務。
⑤ 義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建立過程..
1922 年 10 月底,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上台執政,把向外擴張作為其政綱的核心。
法西斯黨領袖、政府首相墨索里尼急切想征服新的殖民地,以證明義大利已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但是軍隊卻非常不爭氣,幾乎每一次大戰役都是氣勢洶洶地去,損兵折將而回。
1923 年,墨索里尼確定擴張方法,把大而弱的衣索比亞作為擴張的首要目標,叫囂必需征服埃國,以建成一個名副其實的殖民帝國。但是直到 1935 年,做事猶豫不決的墨索里尼才決定作戰。 10 月 2 日,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宮宣布戰爭總動員,囂張地宣稱:已經忍耐了 13 年了不能再忍了
裝備精良的義大利軍隊在南北兩線投入 20 多萬軍隊、數百輛坦克和大量飛機,准備一舉拿下埃國。當時的埃軍的武器只有步槍、數千挺機槍和幾百門老式輕型火炮,根本沒有坦克和能作戰的飛機。兩國實力相差懸殊。然而,事情卻超出墨索里尼預想。意軍在迅速攻佔幾個城市後,就連連受到埃國軍隊的阻擊,以至於當時意外交大臣齊亞諾都悲觀地說,要打勝這場戰爭是不可能的
1936 年 5 月,瘋狂的義大利法西斯竟用瓦斯彈、芥子氣彈等化學武器,向埃國河湖和田野里傾撒毒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佔領埃國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建立了短暫的東非帝國 」
1939 年 9 月,納粹德國 「 閃電 」 襲擊波蘭,歐洲戰爭全面迸發。義大利先是以國內經濟困難和軍事准備缺乏為由,等候有利的作戰時機。還沒等墨索里尼緩過神來,納粹德國的閃電 」 作戰已橫掃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
1940 年 5 月,德國軍隊迅速攻入法國並逼近巴黎。 6 月 10 日,墨索里尼認為時機已到命令西方集團軍群司令翁貝托親王指揮 32.5 萬軍隊駐扎在意法邊界待命。 17 日,新組成的法國貝當政府要求停戰,希特勒邀請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會晤。墨索里尼很順利地得到法國局部割讓土地。
有趣的墨索里尼覺得這樣的勝利有失尊嚴,又突然決定在停戰協議正式簽訂前的21 日和22 日向法軍發動閃電戰。結果,阿爾卑斯山地區,意軍的閃電進攻非但沒有讓勢單力薄的 6 個法國師後退一步,反而遭到法軍迎頭痛擊,損失沉重, 631 人被打死, 5206 人受傷, 626 人失蹤,翁貝托親王自願宣布停戰。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前任總書記斯特拉塞不無感慨地說,停戰前兩天還打,讓那麼多人白白去送死,真是令人痛心呀!
1940 年 6 月,英國 20 多萬遠征軍在敦刻爾克丟盔卸甲、潰退英倫三島。此時,墨索里尼認為搶奪英國非洲殖民地的時機已經到當時,英國軍隊的主力在歐洲,駐非洲和中東的英軍只有 10 多萬人,而義大利在非洲駐軍近 60 萬人。意軍企圖以東非的軍隊進攻英屬索馬里,控制紅海南部的出海口;以北非的軍隊進攻埃及,奪取蘇伊士運河。一旦實現目的地中海便可能成為 「 新羅馬帝國的內湖 」
然而,墨索里尼卻完全高估了自己。不到半年時間,駐守北非的數萬英軍憑借幾次漂亮的戰役俘虜意軍達 30 多萬人,包括百餘名將軍。與此同時,偽 「 東非帝國 」 也隨之瓦解。
意軍的剩餘部隊中只有納西將軍的余部負隅頑抗一陣,結果還是大敗, 4000 餘人陣亡, 8400 名傷殘。鑒於義大利法西斯軍隊大多是投降的多,戰死的少。史書上還是把納西將軍指揮的這一戰役稱為 「 體面的戰敗 」 北非戰場失利後,墨索里尼非但沒有自省,反而責備德國救援不及時,大罵 「 德國人 ) 應記住是使我失去了一個帝國 」
1940 年6月30 日,義大利駐利比亞總督巴爾博元帥的座機在東北部港口圖卜魯格上空竟被義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擊落,元帥當場喪生。意軍為了掩飾這一嚴重的事件,便宣布元帥是同英國人進行空戰中遇難的可憐巴爾博成了二戰中被誤傷的最高軍銜指揮者。
1941 年2 月16 日,德國非洲軍團司令隆美爾奉希特勒之命抵達北非救援。此時,意軍早已是潰不成軍、倉皇逃竄。一個上校向隆美爾報告說,意軍士兵把武器和彈葯都扔在沙漠里,軍官們正在打點行裝,希望能盡快返回義大利。
為了改變自己在法西斯軸心國當中的配角地位, 1940 年10月28 日,墨索里尼動用8.7 萬兵力、163 輛坦克、686 門火炮和380 架飛機,向希臘發起了全面進攻。
11月4 日,希臘政府僅集結了 15 個師,花了一周時間就把意軍趕出邊境。 21 日,墨索里尼臨時換指揮,增派 14 個師,發動新的一輪總攻。希軍巧妙地利用地形,頑強抗擊,意軍始終沒有扭轉敗局。墨索里尼心急如焚,一面把慘敗的責任歸罪於總參謀部,進而更換總參謀長,一面又通過希特勒要求希臘停戰。可是為時已晚,希臘軍隊已全線發動進攻,意軍死傷慘重,王牌師全部被殲,5名將軍被俘,1名將軍被打死。
墨索里尼回國後,仍然希望搶在德國之前靠本國的力量打敗希臘,挽回面子。下令急征新兵,組建一支 50 萬人的增援部隊。 1941 年 3 月 2 日,以最高統帥的身份親自督戰,但還是以失敗告終。墨索里尼怎麼也想不通,人數和武器都占優勢的義大利軍隊為什麼攻不破希臘的防線。希臘一戰進一步流露義大利法西斯政權的虛弱和無能,也使義大利淪為軸心國集團中的二流國家,只能作 「 配角 」 隨德軍進行從屬戰。
蘇德戰爭迸發後,希特勒本想 「 單干 」 墨索里尼認為德軍必勝,如協同作戰還可以分到戰利品,於是苦苦乞求希特勒答應意軍參與對蘇作戰。結果,派往蘇聯的 22 萬義大利精銳部隊同樣不堪一擊,一半士兵被打死打傷或被俘,另一半則早早就逃回義大利,各種武器損失大都達 80% 以上。 義大利軍隊在戰場上的連連失利使國內出現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危機,人民反戰和反法西斯情緒異常高漲。 1943 年 7 月 25 日,義大利發生政變,墨索里尼被捕,法西斯政權倒台。
關押中的墨索里尼始終不承認自己的錯誤,而把失敗歸於 「 義大利人的軟弱 」 實際上,號稱 「 世界上最精銳的殖民軍 」 意軍屢戰屢敗的主要原因在於義大利領導人的無能。墨索里尼剛愎自用,優柔寡斷,缺乏指揮才幹,不信任軍隊指揮,也不聽取作戰問題的建議與勸誡,卻常以最高統帥身份剝奪了總參謀部的軍事決定權,常突然改變軍事計劃,獨斷專行。除此之外,意軍將軍們庸碌無能,士兵厭戰情緒高也是重要原因。這樣,義大利法西斯過早垮台是可想而知的。
⑥ 義大利是什麼制度的國家
義大利共和國是議會制共和國。議會實行兩院制,眾議院和參議院享有平等權力。總統是國家元首,內閣是國家權力的核心。
義大利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的創始會員國,還是申根公約、八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義大利共擁有55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和中國並列為全球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
義大利的地方制度:
義大利共和國憲法強調地方自治和地方分權。中央政府下設大區、省、市(鎮)三級地方政權機構。大區是具有自主權力和職能的自治單位,享有立法權、財政自治權等。
全國共分為20個大區,其中5個特別區享有的自治權更大。中央政府監督大區的立法和行政。省和市(鎮)也是自治單位和地方分權單位,但它們的自治權較小。
⑦ 義大利政權和軍隊,是如何度過維多利亞王朝的
義大利通過不斷地改革都鐸維多利亞王朝。對於義大利來說並沒有像英國一樣建立王朝進行不斷地軍事政變,但是義大利也是依靠著自己成為歐洲的強國,即使義大利沒有像英國一樣開展過工業革命,但是義大利也是依靠在自己國家進行的改革不斷地發展。
對於義大利來說就是一個典型的悶聲發大財的例子,在世界范圍內的國家義大利並不是非常強大的國家,義大利也沒有建立殖民帝國,但是義大利的領導人進行了改革,並在改革中不斷地發展,所以才成為了歐洲得強國。
⑧ 義大利的國體和政體是什麼
義大利基本上屬於責任內閣制政體,是典型的議會民主制政體。
義大利總統是由議會選舉產生的聯合會議選舉產生,連同每個地區三名代表選舉,除奧斯塔山谷只有一名代表,以這樣一種方式,來保證少數民族的代表性。為了實現最大的共識,一個機構旨在保證維護憲法,在前三輪投票中的三分之二票數是必要的。在此之後,以簡單多數就夠了。
總統的任期長達7年,以防止任何總統當選由同一家,其中有5年的任務,和贈款一些自由過度的政治關系的任命機構。投票是在眾議院。眾議院議長上任後,宣誓提交議會。
⑨ 美國,日本,義大利,德國,,英國,法國,各採用什麼國體,政體
國體就是國家的性質即資本主義國家。政體即政權的組織形式。不同國家根據不同歷史背景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採取了不同政體。美國是總統政共和制的國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同時是三軍統帥,總統有實權是實位總統,總統每屆任期4年,可連任2屆,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美國實行嚴格的「三權分立」。日本、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國家元首是天皇,天皇是名義上的,不具有實權是虛位元首,且元首是世襲的。政府首腦是首相,首相具有實權。義大利、德國是議會共和制的國家,國家元首是總統,總統是虛位的,政府首腦是首相,首相具有實權。法國是半總統制國家,每屆任期5年,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國家元首是總統,政府首腦是總理,總統有權任命總理以及總理提名的各部部長,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有權解散議會,可不經議會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交由全體公民表決,在「非常時期」總統可行使特殊權力,總統空虛是參議會議長代行職能,當國會對內閣不信任時,總理必須向總統提出辭呈。</SPAN></SPAN>
⑩ 義大利的政體什麼
總統制是指總統既擔任國家的元首又擔任政府的首腦的一種政體形式。 它不在於國家是否有總統。例如,義大利設有總統,但是在義大利,總統只擔任國家元首,而作為政府的首腦則是總理。因此,盡管在義大利有總統這一職位,但是義大利實行的並不是總統制,而是內閣制。 總統通常定期由公民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議會的議員也是定期由公民選舉產生。但是,總統與議會是相互獨立的,總統只向人民負責,不對議會負責。總統直接組織和領導政府,政府只向總統負責,不向議會負責。總統不能解散議會,議會也不能用不信任票迫使總統辭職。總統雖然可以對重大問題進行個人決策,但是議會最後通過的議案,總統必須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