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拜占庭佔領義大利有什麼影響

拜占庭佔領義大利有什麼影響

發布時間:2022-07-06 09:09:33

1. 東羅馬帝國滅亡的影響及意義

公元392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取締所有異教,基督教成為了帝國的國教。基督教成為國教後,羅馬教會就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部門或機構,受皇帝的管轄。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羅馬教會開始在在政治上脫離羅馬帝國的控制,並逐漸走向他權利的頂峰。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羅馬教會依然和當時義大利的統治者日耳曼的東哥特人保持距離,仍臣服於遠在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皇帝。但是,由於羅馬處於日爾曼蠻族的政治軍事影響之下,加之距離遙遠,使君士坦丁堡要實現對羅馬教皇的有效控制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在日爾曼人入侵期間,或在羅馬行政機構撤退或失控的地區,羅馬教會作為義大利地區碩果僅存的羅馬帝國的政治機構,當時它代表了羅馬和基督教的古老傳統,它屹立於日爾曼人入侵造成的廢墟上,似乎是蠻族無法摧毀的永恆之城,因而在5-6世紀之交時,羅馬教會將大批羅馬遺民聚集在自己周圍。這大大提高了教會的威信。羅馬教會因而開始成為一股獨立的政治勢力。

536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攻滅東哥特王國,重新統治義大利,羅馬教會重新回到了羅馬皇帝的控制中,從此直到8世紀中葉,羅馬教會一直在拜占庭皇帝的控制(或者說是名義上的控制之下),其間絕大多數教皇均系敘利亞人或希臘人,而當時的教皇也不得不屈從於拜占庭諸皇帝的武力統治,那時的教皇們若不順從,即會被遭到皇帝的囚禁。但羅馬教會最終還是徹底擺脫了拜占庭皇帝,並和君士坦丁堡教會正式分裂,這來自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至6世紀中葉起,日耳曼的倫巴第人開始持續進攻義大利,不斷蠶食拜占庭在義大利的領地。拜占庭的勢力在義大利日趨於衰頹,大約在公元751年,倫巴第人攻陷了拜占庭義大利的首府拉韋那。拜占庭勢力被趕出了義大利中部和北部。這事雖使羅馬教皇遭到倫巴第人的極大威脅,但也使他們脫離了對拜占庭皇帝全面的隸屬關系。

二是,717年,拜占庭帝國小亞細亞軍區總督立奧擊退了阿拉伯人對君士坦丁堡的進攻後,強迫狄奧多西三世皇帝退位,自己登上皇帝寶座,稱立奧三世(717—741年)。開創了伊蘇里亞王朝的統治(717—797年),立奧為了保障新興軍事貴族的利益,安定軍士生活,需要大量土地和財產,分封給各級軍事長官,但是當時拜占庭的土地大部分掌握在教會和修道院之手,它們還享有免稅和免徭役特權,從而嚴重影響國家的稅收和軍隊的鞏固。為了打擊教會,於是立奧從726年起宣布反對聖像崇拜,掀起一個全社會破壞聖像運動。這就是拜占庭歷史上著名的「破壞聖像運動」。730年1月立奧召集御前會議,要求僧俗高級貴族在他制定的反對聖像崇拜的法令上簽字,拒絕簽字者立即免職。此時的羅馬教會,堅決反對這項法令,和拜占庭帝國公開決裂。731年羅馬教皇格利高里三世宣布開除立奧三世和全體聖像破壞者的教籍。立奧則剝奪教皇在南義大利的征稅權和對伊利里亞的管轄權作為回擊,在拜占庭的「破壞聖像運動」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到843年,當時的拜占庭皇帝狄奧多拉宣布重新恢復聖像崇拜才告終止,這117年的「破壞聖像運動」,使羅馬教廷和拜占庭皇帝徹底決裂,也造成了東西方教會的完全分裂,從此,歐洲的兩大陣營壁壘分明。

最後,對羅馬教會的地位,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法蘭克人。公元739年倫巴第人在國王留特普蘭領導下企圖征服羅馬,教皇格利高里三世依靠求助法蘭克墨洛溫王朝的宮相查理*馬特,擊退了倫巴第人對羅馬的進攻。公元754年教皇斯蒂芬三世為了逃避倫巴第人,越過了阿爾卑斯山投靠查理*馬特的兒子「矮子」丕平,雙方締結了一個雙贏的協定:丕平為教皇提供軍事保護;而教皇則正式承認丕平取代墨洛溫王朝的傀儡君主,獲得國王的合法稱號。754,756年,丕平兩次出兵翻越阿爾卑斯山,打敗了倫巴第人,並從他們那裡奪取了義大利中部以羅馬和拉維納為中心的大片土地,丕平為了答謝教皇對他王位的認可,把這片土地包括拜占庭總督在義大利的全部轄區贈給了教皇,這就是著名的「丕平獻土」,教皇國的成立,意味著羅馬教會同東羅馬帝國在政治上的正式分離。

為了使教皇國的立國合法化,法蘭克人(應該就是丕平及其部下)偽造了一些極其重要的文件,例如:「君士坦丁的贈予」,把它說成是羅馬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的一項教令,大意說,當他創建新羅馬(指君士坦丁堡)時,他曾將舊羅馬以及其所有的西方領土贈給了教皇。作為教皇世俗權力基礎的這項饋贈竟被以後中世紀的人們一直深信不疑,直到文藝復興,偉大的佛羅倫薩歷史和語言學家洛倫佐*瓦拉(1406-1457年)才將這份文件辨偽,斥為贗品(見筆者的《漫談歐洲文藝復興》)。奇怪的是,洛倫佐*瓦拉竟被當時的教皇尼古拉五世任命為教廷秘書,原因是教皇太熱愛拉丁文了,因而對當時文藝復興的拉丁文大師洛倫佐*瓦拉愛不釋手,這是題外話。

2. 想一想拜占廷帝國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東羅馬帝國:拜占廷帝國 (通常被認為開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
首都:君士坦丁堡
初始領地: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以及美索不達米亞和南高加索的一部分
後佔領義大利、西班牙東南部、北非以及西地中海各島
宗教:天主教,後改宗東正教
以上簡介與東羅馬帝國興亡有關,因此不是廢話.東羅馬帝國滅亡有兩個重要方面.
1、領土方面:
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地區處於與新興伊斯蘭國家——阿拉伯帝國相接,兩大強國因為宗教擴張、領土擴張長期戰爭,公元7世紀,東羅馬帝國隨後失去了這三個地區.
而在此之前倫巴底人佔領了義大利北部,斯拉夫人佔領了巴爾干半島的大部分地區,波斯人入侵和佔領了東部的省份.東羅馬帝國一直處於與其他民族、國家的戰爭中,國力受損嚴重.
帝國處於基督教的東方前沿,與阿拉伯持續敵對.
2、宗教方面:
除了與伊斯蘭教的天然敵對外,在此之前的公元1054年,帝國與教庭決裂,改宗東正教.
由西歐天主教發起的多次十字軍東征,意圖收復在7世紀由東羅馬丟失的天主教領地——聖城耶路撒冷.由於針對共同的敵人——伊斯蘭阿拉伯,因此十字軍與東羅馬帝國雖然教派不同,但處於中立位置,帝國允許十字軍過境.但公元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十字軍背信棄義,突然襲擊了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國滅亡,被拉丁帝國取代.
1261年帝國復建,但其領土只包括小亞細亞西北部、色雷斯、馬其頓、愛琴海北部一些島和伯羅奔尼撒若干據點.因此,此次宗教偷襲真正重創了東羅馬帝國.
十四世紀後,奧斯曼帝國不斷對拜占庭入侵. 14世紀末期,拜占庭軍隊丟失了安納托利亞這個重要的馬匹盛產地,東羅馬的核心部隊——拜占庭騎兵的建設受到巨大影響,軍隊戰鬥力急劇下降. 1453年君士坦丁堡淪陷.1461年拜占庭滅亡.
因此,東羅馬帝國滅亡於天主教十字軍的重創和伊斯蘭教的持續消耗.

3. 拜占庭帝國是怎樣確立了對義大利的統治的

公元536年5月,拜占庭軍隊攻佔了那布勒斯。東哥特人為了抵抗侵略,選舉維梯基斯為國王。維梯基斯迅速結束了與法蘭克人的戰爭,並聯合法蘭克人和波斯人共同對付拜占庭帝國。但是在貝利薩留的打擊下,維梯基斯被迫投降,接著,義大利的許多城市望風而降。公元562年,拜占庭帝國確立了對義大利的統治。

4. 拜占庭時期義大利地區的領土是怎樣變遷

1.東西羅馬的聯系比樓上解答所述的還要更緊密,帝國只有一個,只是有兩個或者多個高管(皇帝)。皇帝們聯名頒布法令,新皇帝的繼承必須尋求其他在任皇帝的承認,否則就不合法,西羅馬人在東帝國擔任官員或者反之,或者在兩個部分之間調任,都是平常之事。而所謂隔閡或者不願意涉入也不存在。確實進入公元5世紀以後西帝國處於自顧不暇,而東帝國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盡可能的幫助西帝國。西羅馬幾個短暫的政治穩定乃至復興時期,背後都有東帝國的支持。在468年東西帝國還組織聯軍試圖收復汪達爾人佔領的北非,結果失敗告終。時任西部皇帝Anthemius(467-472在位)就是西部向東部求援後東部直接指派的皇帝,距離476年已經很近了。
2.476年奧多亞克廢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認為是西部帝國滅亡。實際上小皇帝是蠻族首領的兒子,他登基不被東部承認,是非法的,奧多亞克廢帝後,遣使向君士坦丁堡的東部皇帝芝諾表達效忠,並請求皇帝授予他義大利的統治權。芝諾回復讓奧多亞克去向尼波斯要統治權,尼波斯是475年被蠻族軍官驅逐出義大利的正牌末代皇帝,受東羅馬承認的合法皇帝,當時避居達爾馬提雅。尼波斯死於480年,其間奧多亞克在義大利依然鑄造有尼波斯頭像的鑄幣,可見奧多亞克確實(至少名義上)向尼波斯效忠,並保持了(西)羅馬帝國地方官員的身份。尼波斯死後不再有西部皇帝被立,整個羅馬的統治權遂全部歸屬於君堡(盡管對西帝國的統治權是名存實亡)。
489年東哥特首領狄奧多里克受芝諾鼓動,入侵義大利,打敗奧多亞克成為義大利統治者,他也受芝諾冊封為義大利國王,作為羅馬官員統治義大利。此後東帝國也有想消滅東哥特王國的嘗試,但是都被狄奧多里克打敗,然而他也沒有因此宣告獨立。他的統治是極其羅馬化的,元老階層依然活躍在義大利的政壇和經濟中,476以來的這一時期的義大利和4世紀的並沒有多少區別,義大利的羅馬人也不覺得自己是亡國遺民,他們過著羅馬式的生活,由羅馬官員統治,受羅馬法律節制,乃至自由通行去東帝國經商、做官。甚至狄奧多里克政府中的官員(是蠻族)也有去東部帝國政府擔任官職的。對皇帝來說的區別就是皇帝不再能實質控制義大利的統治者了,然而西帝國的大多數時候皇帝都不能控制實際掌權人,所以....你看不出義大利「淪陷」到底製造了什麼不同。
3.狄奧多里剋死後一年,一代雄主查士丁尼登上羅馬皇位。和樓上看法不同,現代史學基本上一致認為他確實是一代英主而非簡單意義上的窮兵黷武。所謂的「前所未有的偉大時代」就在此時,這個前所未有指的是整個羅馬史,而非單純的東帝國史。雖然領土不曾恢復到2世紀帝國的疆域,但是這一時期的帝國社會,文化,經濟都處於歷史巔峰。查士丁尼早期的帝國財政是極其健康的,財政收入達到全羅馬歷史750BC~1453AD的巔峰,而無論對波斯買和還是對西部的再征服的兵員和軍費,都遠低於以前的估計。
然而541年~542年一場大瘟疫毀滅了這個黃金年代。一般認為這場大瘟疫殺死了帝國1/3以上的人口(有的估計甚至認為人口從3400萬降低到了1800萬),對財政的破壞更甚,因為瘟疫導致工商業的停滯。帝國財政收入幾乎是立刻減少到了原本的1/3左右,這一打擊毀滅了帝國再征服的可能,也讓在義大利對東哥特的戰爭陷入了僵局(536年一度已經攻佔首府拉文納),這場戰爭又拖了20年對帝國來說可謂惡性循環,然而到查士丁尼統治末年,終於還是把各個戰場都收拾完了,並成功讓財政收入恢復到了鼎盛時期的一半多,可以說盡可能的把鍋收拾干凈不讓子孫去背鍋了。然而他的幾位後繼者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這也是帝國無力抵抗倫巴第人入侵的一個原因。

5. 拜占庭帝國在傳承古希臘羅馬文化方面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拜占庭文化是歐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類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發展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

拜占庭文化在世界范圍內游牧民族普遍沖擊農耕民族的時代,保護古典希臘羅馬文化遺產免遭滅亡,使古典文化能夠傳於後世。同時,拜占庭人使古典文化適合於中古社會生活,形成了古典文化的特殊形式。

拜占庭文化內容豐富,體系完備,發展水平較高,因此在文化發展緩慢的中古歐洲發揮了積極作用,直接促進了斯拉夫世界的文明化,加速了斯拉夫各民族國家的發展,並且形成了以東正教為核心的東歐世界。

拜占庭文化還對周圍其他民族文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推動了中古時期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拜占庭文化為中古晚期的西歐提供了有利於未來發展的進步因素,在學術和藝術領域留下的寶貴遺產通過各種渠道傳遍世界。


6. 拜占庭帝國經歷了哪些王朝.

經歷了狄奧多西王朝、利奧王朝、查士丁尼王朝、非王朝、希拉克略王朝、伊蘇里亞王朝、弗里吉亞王朝、非王朝、阿摩里亞王朝、馬其頓王朝、非王朝、科穆寧王朝、杜卡斯王朝、科穆寧王朝、安傑洛斯王朝、拉斯卡里斯王朝(尼西亞帝國時期)、巴列奧略王朝。

1、查士丁尼王朝

查士丁尼王朝(518~610),拜占庭帝國(又名東羅馬帝國)的第三個王朝,由查斯丁一世(又譯查士丁一世)開創,因查士丁尼一世而得名,終結於福卡斯,共計有6個皇帝,統治92年。

另說將最後一位君主福卡斯單列為「福卡斯王朝」的君主,則查士丁尼王朝計有五帝,統治84年。

自查士丁一世起,所有查士丁尼王朝皇帝均沒有子嗣,故帝位並非在直系血親間傳承。

2、伊蘇里亞王朝

拜占庭帝國封建王朝(717~802)。因其建立者利奧三世(717~741在位)來自小亞細亞南部的伊蘇里亞,故名,一共傳4個皇帝、1個女皇,合計5個君主,統治85年。

伊蘇里亞王朝末期,由於未能保衛羅馬使之免遭倫巴德人入侵,羅馬教廷轉而向法蘭克人求援。800年羅馬教皇借口女皇伊林娜(797~802在位)即位不合法,給法蘭克王查理加冕,稱其為「羅馬人皇帝」,是為查理大帝。

拜占庭永遠喪失了對羅馬城名義上的統治,成為名副其實的希臘化國家。

3、弗里吉亞王朝

弗里吉亞王朝(820~867),拜占庭帝國的一個王朝,因為家族的名字而得名,一共傳3個皇帝,統治48年。

820年由米海爾二世「結巴者」殺害利奧五世後建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從802年以來,長達18年的混亂局面,867年,末代皇帝米凱爾三世被其寵臣巴西爾一世殺害。

4、馬其頓王朝

馬其頓王朝,又名亞美尼亞王朝,是拜占庭帝國中期的一個王朝。

在867年由綽號馬其頓人的巴西爾一世建立,止於狄奧多拉女皇於1056年病故(或米海爾六世於1057年被伊薩克一世·科穆寧推翻),共持續189年(或190年)。

在馬其頓王朝中期,拜占庭帝國完成了軍事復興,但王朝後期,各種弊端也逐漸顯現。

5、杜卡斯王朝

杜卡斯王朝(希臘語:Δούκας,1059年-1081年),是拜占庭帝國11世紀的王朝。1059年,科穆寧王朝皇帝伊薩克一世被廢黜後,大臣君士坦丁·杜卡斯稱帝,建立杜卡斯王朝。

1081年,伊薩克一世的遠親阿萊克修斯領兵攻入都城君士坦丁堡,廢黜皇帝尼基弗魯斯三世,杜卡斯王朝中斷。1205年,杜卡斯王朝最後一個皇帝阿歷克塞五世復辟王朝後不久被殺,杜卡斯王朝終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拜占庭帝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查士丁尼王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伊蘇里亞王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弗里吉亞王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其頓王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杜卡斯王朝

7. 歷史上的拜占庭是現在哪個國家

羅馬帝國
中國史籍稱「大秦」,也名「拂菻」或「海西國」。公元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東羅馬帝國以巴爾干半島為中心,領屬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以及美索不達米亞和南高加索的一部分。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臘移民城市拜占庭舊址,故又稱拜占庭帝國。
從羅馬分裂時起,首先從軍事領域,兩個國家出現了分歧,西羅馬一直在沿用著守舊的步兵為主力的作戰方式,而東羅馬則開始探索騎兵為主力的作戰方式。兩個同源的國家逐漸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並且還展開過對抗。西羅馬軍隊敗多勝少。
查士丁尼統治時期(527-565年),拜占庭(東羅馬)佔領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進攻羅馬,555年消滅東哥特王國,擊敗西哥特,佔領義大利、西班牙東南部、北非以及西地中海各島。為當時地中海地區經濟文化中心。公元七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後,東羅馬帝國喪失了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十一世紀後,趨於衰落。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十字軍卑鄙地背叛了不自己的承諾,偷襲了君士坦丁堡,被拉丁帝國所取代。1261年拜占庭復建,但其領土只包括小亞細亞西北部、色雷斯、馬其頓、愛琴海北部一些島和伯羅奔尼撒若干據點。十四世紀後,奧斯曼帝國不斷對拜占庭入侵。
14世紀末期,拜占庭軍隊丟失了安納托利亞這個重要的馬匹盛產地,東羅馬的核心部隊——拜占庭騎兵的建設受到巨大影響,軍隊戰鬥力急劇下降。
1453年君士坦丁堡淪陷。1461年拜占庭滅亡。
330年
君士坦丁大帝遷都君士坦丁堡。
395年1月17日
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
527年
查士丁尼一世成為皇帝。
532年-537年
查士丁尼一世修建「索菲亞大教堂」。
1054年
教會分裂:君士坦丁堡教會和羅馬教廷決裂,
成為希臘東正教。
1204年
十字軍東征:君士坦丁堡被十字軍攻陷。
1261年
拜占庭皇帝邁克爾八世‧帕里奧洛加斯解放君士坦丁堡。
1453年
奧斯曼突厥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
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或東羅馬帝國(Eastern
Roman
Empire)是在西羅馬帝國崩潰後依然存在的羅馬帝國東半部。拜占庭帝國通常被認為開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

8. 拜占庭帝國對世界的影響

拜占庭帝國對歐洲與中東地區的中古歷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首先,拜占庭帝國對斯拉夫民族進行了文化啟蒙。中世紀之初,斯拉夫民族處於原始社會解體時期,9世紀中期,受到保加利亞國王的邀請,拜占庭東正教傳教士進入保加利亞傳教,在那裡建立了東正教教會,創造了「西里爾文字」,奠定了斯拉夫文字的基礎,此後,斯拉夫國家都逐漸皈依東正教,並且不斷向拜占庭帝國學習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極大的促進了斯拉夫文明的文明進程。這使得兩者產生了強大的精神依存感,以至於拜占庭帝國滅亡後,俄羅斯大公宣布繼承東羅馬帝國的遺產,將自己視為「第三羅馬」,多次意圖光復君士坦丁堡,到今天,俄羅斯聯邦的國徽上仍然是象徵著拜占庭帝國的雙頭鷹像。


俄羅斯國徽
其次,拜占庭帝國承繼了歐洲古典文化和西歐文藝復興,為文藝復興提供了大量、寶貴的哲學思想。「1453年,拜占廷滅亡了。但是其精神永存。其巨大影響,不僅在曾經是拜占廷領土的那些國家,而且在拜占廷帝國舊疆界以外的國家中仍然存在。拜占廷文化在其國土之外的東歐和西歐甚至具有更深遠和強大的影響。」(George Ostrogorsky: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State, p508-50)。這些典籍,也傳入阿拉伯世界,促進了阿拉伯文化的發展。

最後,拜占庭帝國長期為西方的基督教國家提供了保護傘,抵擋了來自東方一波又一波的游牧民族入侵,使得處於劣勢基督教國家免於直接遭受來自強大蘇丹國的軍事壓力,留存了文明的火種。可以想像,如果沒有拜占庭帝國控制住地中海東部,控制了伊比利亞的摩爾人穆斯林王國和控制了北非與小亞細亞的阿拉伯帝國可以輕松從東西夾擊弱小分裂的基督王國,世界歷史格局將會大不相同。

最後,拜占庭帝國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瑰寶,它的藝術與文學成就點亮了西歐的黑暗,讓他們脫離野蠻,他的智慧與力量保護著基督教世界,並且給予所有國家文化精華,它是那個時代歐洲的燈塔,而它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在中世紀始終是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無論歷史上它遭受了多少歪曲和詆毀,它始終是寫在人類文明史上的精彩絕倫又可歌可泣的千年帝國。

9. 拜占庭帝國與義大利的關系

拜占庭帝國又叫做東羅馬帝國,而東羅馬帝國繼承了羅馬帝國的一半以上領土,羅馬帝國起源於義大利半島,這是拜占庭帝國以前同義大利的關系。
到十六世紀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掉,不過那個時候拜占庭帝國已經和義大利沒關系了。

10. 為什麼說拜占庭帝國對於歐洲乃至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呢

在文化上,拜占庭帝國繼承了古典時代的文化和藝術,是歐洲文明的燈塔。它的消亡標志著歐洲陷入了無知。在軍事上,拜占庭帝國是歐洲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的緩沖區。它的消亡迫使歐洲國家直接面對強大的土耳其。在宗教上,拜占庭帝國是東正教的中心,它的滅亡對教會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在經濟上,歐洲失去了最直接和便利的貿易港口,使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完全由奧斯曼帝國控制。但它也間接地推動了偉大航海時代的開始。

文藝復興之前,只有拜占庭擁有歐洲最高水平的文化發展。來自歐洲各地的學者被拜占庭式的學術氛圍所吸引,前往君士坦丁堡。由於許多學者的聚集,拜占庭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高度發達的拜占庭文化對當時歐洲其他地區的文化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剛剛脫離游牧生活的斯拉夫人在與拜占庭人的戰斗和交流中學習了先進的拜占庭文化。

閱讀全文

與拜占庭佔領義大利有什麼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螃蟹怎麼殺 瀏覽:145
伊朗錢叫什麼意思 瀏覽:575
越南哪裡可以免費玩 瀏覽:867
越南和義大利哪個大 瀏覽:368
英國保證金需要多少錢 瀏覽:814
越南開掛車多少工資 瀏覽:489
越南綠豆餅特產一個多少錢 瀏覽:887
印度半島南臨什麼海 瀏覽:576
英國二戰起了什麼作用 瀏覽:926
印尼寬頻中國聯通版什麼梗 瀏覽:357
晴用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0
伊朗地名貓叫什麼 瀏覽:570
越南平原佔多少山區佔多少 瀏覽:580
中國電信寬頻網速怎麼樣 瀏覽:60
教你學中國話的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254
美國欠中國外債如果賴賬怎麼辦 瀏覽:618
中國越南在哪裡踢 瀏覽:774
印尼的星級醫院做人流要多少錢 瀏覽:970
中國有哪些地方辦航展 瀏覽:637
印度都使用什麼語言 瀏覽: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