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軍樂隊有哪些

義大利軍樂隊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04 02:37:24

❶ 軍樂隊打擊樂都有什麼

如果是室外行進管樂隊(軍樂隊),則有大軍鼓,鈸,小軍鼓三件。如果是室內管樂團,還有定音鼓,顫音琴,木琴,排鍾,木魚,三角鐵,鈴鼓等等
具體如下:
定音鼓是打擊樂器的一種。定音鼓是管樂隊或交響樂隊中的基石。定音鼓英語稱timpani,此字源自於義大利語,為timpano的復數形,這是由於定音鼓絕少單獨擊奏。有時亦拼寫作timpany、tympani或tympany等。

小鼓

小鼓(Snare drum,又稱小軍鼓、響弦鼓),是一種具有響弦(Snare)橫置在鼓面的打擊樂器。 常出現於軍樂隊、管弦樂團、管樂團等,以一線或者低音譜記譜。
構造
鼓面
小鼓鼓面以前是用小牛皮製成的,曝露在潮濕環境下鼓皮會鬆弛,而造成音色的改變。現用大多為塑料制。
鼓身
呈圓桶狀,普遍是使用木材(如核桃木、楓木),或者金屬制。
響弦
響弦(Snare),或名響線,是以多條細密螺旋狀金屬線所組成的,平時鎖上響弦時,是緊貼著下鼓面的,聲音具有穿透性,而放掉響弦 時,響弦會離開下鼓面,聲音會變成類似中鼓(Tom Tom)的聲音,順帶一提,小鼓獨有的滾奏(一種常見的演奏方式,其擁有類似機關槍的連續聲音)聲音,即是響弦所賦予的。

演奏方式
單擊
僅指單純的敲擊鼓面一下稱單擊。
滾奏
又稱輪鼓,是以鼓棒輕彈鼓面,使鼓面的彈力帶動鼓棒,以在短時間內發出連續的震動聲音,而其特殊的聲音則是來自於響弦(請參考上方之響弦)。 而在力道上若有適當的控制的話,也可以輕易作出漸弱(decresc.)及漸強(cresc.)的效果。



鈸屬中國民樂中的打擊樂器,主要有大鈸和小鈸,它們是由兩個圓形的銅片(直徑由15厘米到69厘米不等)互相撞擊發聲的。它通常與鑼、鼓一起組成鑼鼓隊進行演奏。中國鈸亦有在西洋音樂里出現,但其尺寸通常都在11厘米以下。

顫音琴

顫音琴是打擊樂器的一種。類似木琴,但琴鍵為金屬,以琴棒敲打以產生旋律。顫音琴附有踏板,可延長音符。琴內設有顫音器,使音色顫抖,因此得名。

木琴
木琴是打擊樂器的一種。將木製琴鍵置於共鳴管之上,以琴棒敲打以產生旋律。琴鍵排列方式類似於鋼琴鍵盤。一般所指的木琴為高音木琴,琴鍵較窄,音域較高,音色清脆。另有馬林巴。
木琴英語稱xylophone。xylo-為英語中木頭的前綴。
但如果是室內管樂團,還有定音鼓,

❷ 軍樂隊有哪些常用曲目

哈羅你好~希望認識一下~我是某大學軍樂團現役團員~Q1035821299郵箱[email protected]。演奏單簧管。

吶,回答問題了~
1、升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不同於義勇軍進行曲的!),《歌唱祖國》(國旗班進場)。有些學校也會用《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作為國旗班退場的曲子
2、禮賓:《歡迎進行曲》迎賓用,《運動員進行曲》《團結友誼進行曲》《五環旗下》三首運動會比較常用的,《解放軍進行曲》《分列式進行曲》《檢閱進行曲》三首軍訓閱兵式常用的,現在國內有強大的學校會讓軍樂團參加畢業典禮就會需要《威風堂堂進行曲》
3、演出:可能比較雜,各學校會不一樣,而且可能會常常更換。不過比較出名的像《拉德斯基進行曲》《威廉退爾序曲》《雙鷹旗下》之類的使用率比較高,《歌唱祖國》《威風堂堂進行曲》也比較常用
4、行進:行進樂團選曲也比較復雜,不過行進「入門曲」基本是《勇往直前進行曲》

❸ 柴特夫斯基有哪些作品

柴可夫斯基 Pyotr IIyich Tchaikovsky(1840-1893)

作家生平作品目錄:《小提琴協奏曲》、《第五交響曲》、《第六交響曲》、《第七交響曲》、《一八一二年序曲》、《四季》、《羅密歐與朱麗葉》、《胡桃夾子》、舞劇《天鵝湖》、《憂郁小夜曲》等。

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Concerto),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是柴氏應其友Leopold Auer而寫的。此老兄當時拒絕演奏( 不適小提琴演奏是當時使用的字眼)。這個曲子就這樣束之高閣, 直到另一位小提琴新秀Adolf Brodsky 同意姑且一試時才得以公開於世。1881年12月04日全曲由Brodsky在李希特指揮的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中首次演奏此曲。不料惡評旋踵而至;當時維也納評論界泰斗Eard Hanslick 曾說:「聽眾可以看到小提琴已非在演奏,它在猛拉後支離破碎,反彈而將演奏者打得鼻青臉腫。」柴氏至此再度陷入低潮,然而Brodsky 不為所屈、繼續在莫斯科和倫敦演奏此曲。他的堅忍不但贏得柴氏的感激,也使這首傑作得以獲得世人的接納。不過Auer也贏得柴氏的諒解,在獨奏部分略作修正,而成為今天的標准版本。

第五交響曲作於1888年。在本交響曲創作之前,柴科夫斯基曾長期移居西歐,所以此間他的作品也就顯示出「西歐派」的色彩。此交響曲是他回到俄國定居後創作的,曲中融入了他對莫扎特音樂的思慕,全曲採用由貫穿始終的「命運」主題所構成的循環形式,這些對柴科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嘗試。柴科夫斯基在原作的札記中指出:「這一作品是從完全聽從命運,到對命運發生懷疑,最後決心通過斗爭來克服悲慘的命運,表現的是肯定生活的思想。」 1888年,柴科夫斯基在給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指出:「我雖然還不很老,但已經開始感到年齡的威脅,身體極容易疲倦,精神不比往常。無論彈鋼琴,還是夜裡讀書,都感到非常吃力。」可見這一作品是他在健康狀況不佳的時候完成的,曲中所體現出來的「與命運斗爭」的主題,或許與此有關。

第六交響樂「悲愴」(Symphony No.6"Pathetique") B小調,(OP.74),作於1893年。這部作品題獻給弗拉基米爾.達維多夫,它的標題是《悲愴》,悲愴的標題是柴可夫斯基弟弟的建議。柴可夫斯基曾說明:「這部交響曲的構圖歸根結底是『生活』。」

第七交響樂-降E大調交響樂(Symphony In E Flat Major-Symphony No.7)。眾所周知柴可夫斯基寫了6部交響樂,其中後三部更是柴氏的代表作,到現在還是音樂會經常演出的曲目。那又何來一部「第七」交響樂呢?其實這部所謂第七交響樂一般叫降E大調交響樂,是柴可夫斯基其中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在1891年4月的美國之旅中,柴可夫斯基開始構思一部名為「生命」(Zhizn)的交響樂,並且記下了一些主題。後來他轉向創作其他作品,而這部交響樂一直未構思完,可能他已經放棄了這部作品。但「生命」的一些主題被用來創作他的降E大調交響樂,有時又叫第七交響樂。

一八一二年序曲完成於1880年10月,是尼古拉·魯賓斯坦委託柴科夫斯基為莫斯科藝術工業博覽會創作的作品,也是柴科夫斯基最受人們歡迎的作品之一。作品於1882年8月8日首次演出時,就受到了聽眾極其熱烈的歡迎。音樂中所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思想,加上樂隊宏大的氣勢及樂曲末段的鍾、鼓和排炮齊鳴的熱烈氣氛,使當時的聽眾非常興奮,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演出中動用了超大規模的樂隊,並在結尾處加了一個軍樂隊,還動用了大炮。這部序曲能為柴科夫斯基贏得聲謄並被推為他的代表作品,是作者沒有預料到的。序曲《一八一二年》的歷史內容是:法國拿破崙於一八一二年調動了上萬大軍侵入俄國境內,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才逼近莫斯科。俄軍司令庫圖佐夫採取堅壁清野的戰略,下令放棄莫斯科,三十萬居民百分之九十撤出莫斯科。農民們紛紛加入游擊隊,燒掉了糧食,使拿破崙的侵略軍在冰天雪地里餓著肚子作戰。拿破崙的軍隊由於經不起俄軍的反攻和游擊隊的襲擊,結果慘遭失敗,拿破崙繞道德境才逃回法國。俄國人民以驕傲的心情讀著庫圖佐夫的對軍隊的文告:「勇敢和勝利的軍隊!你們終於站在帝國主義的邊疆了。你們每一個人都是祖國的救星,俄羅斯用這個名字來歡迎你們,你們在這次迅速進軍中建立起來的不平凡的功績,使全國人民都感到驚奇,並帶來了我們永遠的光榮。」

1875柴可夫斯基受彼得堡《小說家》雜志發行人之託,每月按俄羅斯的著名詩人的題詩寫一首與之相適應的鋼琴曲。於是他囑咐男僕,每月到時候提醒他寫作,寫完一首交稿一首。唯有六月和十一月引不起他的創作靈感,只好用《船歌》作為六月,《雪橇》作為十一月,從而寫全了十二個月的十二首鋼琴曲。1882年以套曲形式,題名《四季》正式出版。

《如歌的行板》的主題,是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烏克蘭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園旅居時,從一個當地的泥水匠處聽來的,這是一首小亞細亞的民謠。全曲由兩個主題交替反復而成。第一主題就是前述的那首優雅的民謠曲調,雖由二拍子與三拍子混合作成,但毫無雕琢的痕跡。在幽靜的切分音過門後,引出第二主題,這一曲調的感情較為激昂,鋼琴伴奏以固執的同一音型連續著,卻並不給人以單調的感覺。此後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題,後來又反復第二主題,但存在變化。樂曲的結尾是第一主題的片斷,有如痛苦的啜泣。本曲曾使俄國大文豪--偉大的列夫·托爾斯泰老淚縱橫,柴科夫斯基一直對此深感自豪。有人甚至認為本曲就是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詞」。

義大利隨想曲完成於1880 年夏,初演於同年十二月十八日。1879年十二月至第二年三月,柴科夫斯基曾旅居義大利羅馬,其間廣泛收集了義大利的民間音樂素材。1880年二月十七日,柴科夫斯基在給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說:「在過去的數天中,我已寫好了《義大利隨想曲》的草稿,這是根據義大利民間的若幹流行曲調而寫成的。我想這一作品是成功的;它所以能獲得良好的效果,要歸功於這些從無意中得來的動人曲調--有些是我從民歌集里收集來的,有些是我在馬路上親耳聽到的。」由此可見,柴科夫斯基的音樂之所以雅俗共賞,流傳廣泛,與他不斷從民間音樂中汲取素材有著密切關系。

《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作於1869年,1870和1880年分別進行修訂。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當時作者只有29歲),也是他流傳最廣泛的作品之一。題材取自莎士比亞的同名悲劇,羅密歐和朱麗葉分別是蒙泰歐和凱普萊特兩大貴族家族的青年男女,雖有勞倫斯神父相助,但終因兩個家族的世仇,導致有情人難成眷屬的悲劇。柴科夫斯基採用著重刻劃悲劇的中心人物的手法,使樂曲成功地體現了戲劇的主題思想。在音樂史中,以《羅密歐與朱麗葉》為題材的音樂作品是非常多的,柴科夫斯基的這部幻想序曲便是其中非常成功的一部。

舞劇《胡桃夾子》兩幕三場夢幻芭蕾舞劇,作於1892年。劇本是彼季帕根據恩斯特·霍夫曼的童話《胡桃夾子和鼠王》及大仲馬的改編本寫成的。作者從舞劇中選了六首曲子作為《胡桃夾子組曲》,同年3月7日在一次交響樂演奏會上首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年12月6日舞劇在彼得堡首演。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的三部芭蕾舞劇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世界舞蹈舞台上久演不衰的舞劇精品之一。舞劇的音樂充滿了單純而神秘的神話色彩,具有強烈的兒童音樂特色。

舞劇《天鵝湖》四幕芭蕾舞劇,作品作於1876年。故事取材於俄羅斯古老的童話,由別吉切夫和蓋里采爾編劇,是柴科夫斯基最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由於原編導在創作上的平庸以及樂隊指揮缺乏經驗,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敗。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獲得了驚人的成功,從此成為世界芭蕾舞的經典名著。《天鵝湖》至今仍是舞蹈家們所遵循的楷模,同時也是一部現實主義舞劇的典範。

憂郁小夜曲作於 1875年,小提琴獨奏,管弦樂伴奏的樂曲(在演奏會上,通常以鋼琴伴奏演出),1876年首演於莫斯科。本曲具有濃厚的俄羅斯民族音樂色彩,既有悲痛的情調,又有甜美的韻味,是通俗演奏會常選的曲目。一般來說,器樂上的小夜曲都是一些象輕快的組曲一樣的為情人而唱的歌曲,但在這首樂曲里,柴科夫斯基卻把它解釋為像聲樂的小夜曲一樣的為情人而唱的歌曲。或許也可以說是一首 「給無情人之歌」了。樂曲為行板,降b小調,後又轉為降a小調,3/4拍子。小提琴獨奏的主題在G弦上展開,如長吁短嘆般甜美而又充滿悲情,飽含著抑鬱的色彩。
========================================================

彼得‧伊利契‧柴可夫斯基,一位著名俄國音樂家,相較於同時期的「俄國五人組」(桂宜、鮑羅定、穆梭斯基、林姆斯基-柯薩可夫、巴拉基雷夫),他的作品既包含國民樂派的描述性標題音樂,又有古典樂派的抽像美感,但在浪漫的風格中也富含了俄羅斯的地方色彩,十分的具有個人特色。
早年的學習與發展
柴科夫斯基於1840年5月7日誕生於一個富裕的中產家庭,從小就對音樂有極度的狂熱,盡管如此,由於他小時候在音樂方面並沒有什麼特殊表現,所以他從法律學校畢業後便在司法部擔任一小職員;到了1862年,柴可夫斯基開始接觸了音樂班,並且研習了有關音樂的課程,終於,他辭去了司法部的職務,開始以教授鋼琴維生並積極從事作曲;他的第一首公開演奏的作品是一組舞曲,於1865年9月時由小約翰‧史特勞斯指揮,在帕弗洛夫斯克的露天音樂會上演奏;之後,他開始於俄羅斯音樂協會分會任教,雖然薪水相當微薄,但卻不能改變他想成為一位音樂家的決心;隨著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他的作品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注意;如同大家所知,他的作品中較知名的有:天鵝湖、羅密歐與茱麗葉、1812序曲等等。

撲朔迷離的感情生活

柴可夫斯基的一生中最困擾他的莫過於他的同性戀傾向,當時的風俗並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可憐的他便將此事長期壓抑在心中,為此他還迫使自己與一曾是音樂學院的學生—安東妮娜‧米尤柯娃(Antonina Milyukova)結婚,當然,可想而知這段婚姻並不幸福美滿,兩人共同的生活讓柴可夫斯基幾乎要崩潰了,雖然最後這段姻緣還是以離婚收場但卻暫時遏止了他是同性戀的謠言;在柴可夫斯基的生命中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女人—娜婕達‧馮‧梅克(Nadezhda von Meck),她與柴可夫斯基長期通信並提供他旅遊四處及作麴生活所需的經費,盡管兩人的書信來往相當頻繁也相談甚歡,他們卻有一種共識就是不要見面,即使不巧同時出現在同一場合或是擦肩而過他們也都當作互不相識以保持彼此在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死因成謎

柴可夫斯基的晚年並不同於一般作曲家的窮困潦倒而是擁有相當的名氣與成功,而他的死因卻一直都是個謎,有人說他是飲用生水而感染霍亂而死,也有人說他是自殺死的,還有一種說法是柴可夫斯基怕同性戀的事事跡敗露而自殺的;不管如何,他所作的曲子知名度並不因為他的死而有所減弱,甚至流傳至今依舊受到大家的歡迎,這也是所有作曲家所盼望的結果。

❹ 17世紀義大利歌劇的出現

義大利歌劇(OPERA)的起源,並不是一種突然而來的偶然現象,而是文藝復興時期音樂藝術在各個領域發展的結果,正如人們所說:義大利歌劇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產物。文藝復興運動始於義大利,後波及整個歐洲,自十四世紀末至整個十六世紀。這一運動是資產階級以人文主義為指導思想與封建神權統治在文化和思想領域中的一場革命,它表現在科學、文化藝術的普遍振興與繁榮,在自然科學方面,哥倫布和麥哲倫等人在地理上的新發現,伽利略對數學物理的新發明,使人對宇宙有了新的認識,在文學創作方面,使中世紀曾遭到摧殘和遺忘的古代文化復活了,文學家們紛紛學習古希臘文、拉丁文,努力發掘、整理古典作品,學習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化,就是為了反對封建意識形態和宗教神學,傳播自己的意識形態,為自身的發展製造輿論。這時期的幾大文豪如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亞等文學家的作品,都對神權政治、教會至上作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並大力宣揚了人的聰明、智慧和力量,使人們重新評價自然和人類。在同一時期,義大利語從拉丁語、托斯卡那方言逐步發展為義大利官方語言和文學語言。正由於義大利語十分易於歌唱,這為義大利後來成為歌劇的搖籃、美聲的故鄉創造了條件。在繪畫、雕塑、建築方面,這個時期出現了大量的藝術家、建築師,他們的藝術之精湛達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峰,如:米開朗基羅、達芬奇、拉斐爾、貝爾尼尼等人及他們的門徒,給羅馬、佛羅倫薩增添了數百個宮殿和教堂,給城市勝景綴滿了新穎壯觀的屋頂、鍾樓,建築了聖彼得大教堂及前面的廊柱,給羅馬、佛羅倫薩勾畫出了今天所具有的面貌,還有很多藝術家雲游四海,尤其是在歐洲一帶建築皇宮、教堂;規劃城市、街道、園林、游廊和噴泉。他們所完成的每一件作品都表現出喜愛戲劇性的迷人的藝術效果,這種效果隨著歲月的不斷流逝而越來越引人入勝,成為人間見所未見的最古藝術效果。
隨著文藝復興時期科學和文學藝術、繪畫、雕塑、建築藝術的繁榮和發展,音樂藝術領域也同樣十分活躍,充滿了生氣。十五、十六世紀,尤其是十六世紀,音樂家們創作了許多無伴奏的多聲部聲樂作品,特別是三、四個聲部或五個聲部的作品。這時期在宗教的經文歌和世俗的歌曲中,復調音樂家們得到了充分自由的發揮,創造了他們自己的主題,並竭力使這些主題與他們配以音樂的詩文相交融。雖然它們並無戲劇的特點,僅適合於敘事或抒情的需要,但就這方面而言,以此推進了聲樂藝術的運用,並在一定程度上為有伴奏的單聲部音樂和戲劇音樂的創造者們開拓了道路。而且,音樂家們不僅在音樂美學、節奏、調式、對位組合以及樂器等各個領域的建立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尤其還創作了許多配入音樂的田園劇、牧歌劇、狂歡節的演唱、幕間表演劇,還有悲劇、喜劇等戲劇表演形式。如:
一、狂歡節的演唱(Canti Carnascialeschi):
這種演唱形式主要流行於1400至1500年,佛羅倫薩的狂歡節期間。音樂家們伴隨著彩車演唱著神話中的各種人物,主要是英雄人物和歷史人物,主要作者有波里吉阿諾(Poliziano)、拉斯卡(Lasca)、瑪吉阿維利(Machiave
i),尤其是「巴哥和阿麗安娜的凱旋」的作者勞倫佐,他第一個用新的演唱歌曲取代了陳舊的歌曲。
二、幕間小表演劇(Intermedi)
這是一種插入悲劇或喜劇幕間的小表演劇主要流行於十六世紀的宮廷中,在特殊的周年慶典、節日時進行表演。小表演劇的內容來源於神話故事(主要反映牧人的生活),表演時,舞台、服裝、舞蹈設計和演唱、舞蹈、朗誦、器樂相互配合,達到了非常完美的藝術效果。當時幕間小表演劇中的服裝、舞蹈設計都被人們認為是那個時代最傑出、最優秀的。
幕間表演劇的主要代表作品和作者有:阿爾豐索·帶拉·維奧拉(Alfonso della Viola)為吉拉第·慶吉奧(Girardi Cinzio)寫的悲劇《奧拜蓋》所作的小幕間表演劇;克勞地奧·梅魯羅為多切的《瑪麗安娜》所作的小幕間表演劇;安德列·嗄布里愛利為索佛哥萊的《埃地波王》所作的小幕間表演劇。當時,有很多優秀的小幕間表演是為吉羅拉墓·巴爾嘎利(Girolamo Bargagli)的喜劇《朝聖者》而作,腳本由奧塔維奧·里努契尼(Ottavio Rinuccini)撰寫,音樂由不同的作曲家所作,如:露卡·瑪勒吉奧(Luca Marenzio)、埃米里奧德·卡瓦利愛里(Emilio de Cavalieri)、雅高伯·佩里(Jacopo Peri),朱里奧·卡契尼(Giulio Caccini)等。
三、田園戲劇(Dramma Patorale)
這是當時盛行於義大利宮廷社會的一種戲劇,劇作採取優美動人的詩句寫成,表演時穿插伴有優美高雅的音樂。田園戲劇的特點是:人物角色很少,一般都是牧人、仙女、林神等角色,布景都是以樹林為景,製作精緻考究,內容主要以愛為題材,伴隨著痛苦和悲傷。題材遵循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學派的三一律,全劇分為五幕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悲傷的牧歌,第二階段為劇情的發展,第三階段以歡喜結尾。第一部正式的田園劇作者作品是阿高斯蒂諾·貝嘎利的《祭品》。大約在1554至1555年間初演於費拉拉市,繼後又上演了多爾利多·達索作的《阿明達》、V·G·B·瓜利尼作的《忠實的牧人》(Il Pastorfido)等。
四、牧(情)歌劇(Madrigale Drammatico)
人們也把這種戲劇稱為「Madrigale dialogato O Commedia madrigalistica」(用對話表達的牧情歌或牧歌喜劇)。牧歌劇是用牧歌和復調音樂的形式進行寫作的。這種劇不進行表演,因為舞台上沒有布景道具和服裝,僅僅是歌唱者用合唱的形式加上樂器的伴奏來敘述故事的內容,合唱交替地表達每一個人物的思想感情,沒有任何獨唱,要表現兩個人物之間的對話時,合唱就分為兩個部分,分別代表兩個人物,有時也用方言演唱。當時經常演唱的是藝術性喜劇,演員用戴上假面具的方法來表現人物形象和性格特點,牧歌劇的作品主要有奧拉吉奧·威基(Orazio Vecchi1550——1650)於1597年作的《阿姆弗巴爾那索》(Amfiparnaso)和《錫埃那的守衛》(Le voglie di Siena);阿德里阿諾·班蓋里(Adriano Banchieri1568——1634)於1598年作的《老瘋狂》、《威尼斯去帕多瓦的船》等。
歌劇並非是伴有歌曲的戲劇,而是一種具有戲劇性和音樂風格的藝術形式。前面所談到的幕間小表演劇、田園劇、牧歌劇中的歌唱都毫無戲劇性,它們僅是些田園歌、牧歌等歌曲。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雖然象威基和班蓋里等這樣的純復調音樂作曲家並不十分知曉,他們所採用的純復調音樂技術不僅用來描繪了戲劇情節、不同的人物角色,而且他們的這種創作形式,已有了綜合音樂、戲劇為一體的創作意圖,使音樂劇的形成趨於成熟,為歌劇藝術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六世紀末葉,文藝復興運動末期,義大利音樂藝術領域掀起了一場真正的革命。這是音樂藝術中心的一場變革,而這場音樂領域的偉大思想運動是經歷了長期蘊釀的演變結果。當時在佛羅倫薩城有一位愛好音樂的貴族、文學家喬萬尼·巴爾弟(Giovanni Bardi1534——1612)伯爵,組織了一個由一些藝術家組成的佛羅倫薩文藝社團(Camerata fiorentina),使佛羅倫薩和整個托斯卡那區(位於義大利中部,標准義大利語區)成為音樂藝術革新的中心。文藝社團的主要成員有音樂家溫錢佐·伽里萊依(Vincenzo Galilei1520——1591);埃米里奧·德·卡瓦利愛利(Emilio de Cavalieri1550——1602);朱里奧·卡契尼(Giulio Caccini1550——1618);雅高伯·高爾西(Jacopo Corsi1561——1604);雅高伯·佩里(Jacopo Peri1561——1633),詩人奧塔維奧·里努契尼(Ottavio Rinuccini1562——1621)等,自1576——1582年,這個文藝社團常在巴爾弟家中進行商議探討,他們的目的是進行語史、美學方面的探討,極力為音樂的發展探求新路,恢復古希臘簡朴的風格。他們認為古代希臘的悲劇、柏拉圖的美學觀點為藝術家們提供了最好的典範和理論根據,從而創立一種新的音樂體裁,使音樂與戲劇、歌詞與歌唱緊密相連,各種藝術融合貫通,使其產生一種象希臘悲劇那樣具有巨大藝術效果的作品。
文藝社團成員伽里萊依致力於通過理論來表明他們的音樂論點,撰寫並發表了《古代音樂與理論音樂》,他的理論與對位法是相對立的,主張拋棄對位的繁復手法。為了對新的風格進行初次嘗試,1582年他將但丁的《地獄篇》中的「雨高里諾伯爵」一段譜成了一段獨唱曲,隨後又將《聖經》中的「耶利米哀歌」也譜成了獨唱曲,雖然這種音樂形式還不屬於音樂戲劇,但是它在佛羅倫薩文藝社團中獲得了巨大成功。
卡瓦利愛利在1590年寫兩部田園劇《諷刺家》和《費利諾的失望》時,試圖運用一種「革新的」音樂,一種與通常不相同的歌唱方式——「朗誦式」,這種「朗誦式」的歌唱方式寫入了他的音樂作品中,可惜,他的這些作品以及伽里萊依寫的獨唱曲都未能流傳至今。
眾所周知,一個新生事物的誕生,總是要經過一個長期的蘊釀過程,有前因才有後果,瓜熟總要蒂落,現時與過去、今天與明天始終緊密相連,歌劇這一新的音樂體裁正象一個成熟的果子,在1600年前後從養育它的各種舊體裁中脫胎而出,從此,一種新的體裁——歌劇,有了它的生命並很快取得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雅高伯·佩里第一個實現了將音樂與戲劇相結合的願望,在博學而又富有的雅高伯·高爾西的協助下,從1594至1597年寫出了一部歌劇《達芙妮》(Dafne),並於1597年在佛羅倫薩貴族高爾西的宮中上演,獲得了極大成功。這就是人們所認為的歷史上的第一部歌劇,當時被稱為Melo dramma(音樂劇),保存下來的樂譜只有其中的四段,其餘大部分均已失傳。《達芙妮》的腳本由里努契尼撰寫,它描寫了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僅由四百多行詩句組成,故事的主要情節是:「達芙妮」是一位居於山林水澤中的仙女,是專門供奉月亮和狩獵之神黛安娜的。美男子阿波羅神愛上了她,然而,達芙妮拒絕了阿波羅的愛。為此,阿波羅極為不滿,常跟隨她並用種種招術控制她,最後,終於設法將她變成了月桂樹。該部腳本緊隨著還有幾位音樂家為之作曲,如義大利作曲家馬可·達·伽里阿諾(Marco da Gagliano1582——1643)於1608年為該劇本譜曲(樂譜已流傳至今)。德國作曲家舒茨·海利西(Schutz Heinrich1585——1672)於1627年為劇本譜曲並上演該劇,雖然樂譜已失傳,但它被音樂家們認為這是歷史上第一部德國歌劇。
1600年,雅高伯·佩里為法國的碼麗亞·德·梅迪契和亨利四世的婚禮創作並上演了由里努契尼撰寫的歌劇《猶麗狄西》(Euridice),這部歌劇的文學腳本是由八百詩句組成,未分為幕和場,劇情的結尾將原來的以悲結尾改成了以喜結尾。在歌劇《猶麗狄西》的創作中,佩里採用了朗誦調的風格,正如他在一篇序言中所說:「這是用了一種比通常說話更高雅,但又不象歌唱中單純旋律那樣方整的,介乎兩者之間的音樂形式」。同一時期,卡契尼隨後創作了《猶麗狄西》;卡瓦利愛利離開佛羅倫薩後也在1600年於羅馬上演了「La rappresentazione di anima e di corpo」《精神與軀體的表現》。隨著歌劇在佛羅倫薩誕生,相同類型的作品也相繼陸續誕生,由佛羅倫薩向義大利全國各地普及。
繼佛羅倫薩之後,羅馬、威尼斯很快成了十七世紀義大利歌劇發展的中心地。格勞迪奧·蒙特威爾弟(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就是十七世紀義大利音樂史上佔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的作曲家。他不僅是威尼斯歌劇的傑出作曲家,而且他的歌劇作品在整個義大利產生了強烈的反響,正是由於他的努力創作,1637年威尼斯創建了歐洲第一座公開演出的歌劇院;歌劇——這一新興的藝術形式得到了真正的確立和定型化。
他創作的歌劇作品有《奧菲歐》(Orfeo),雖然題材與佩里的《猶麗狄西》相同,但音樂的處理手法卻完全不同,他不追求田園詩式的抒情,而是注重通過歌曲來表達內心的喜怒悲哀和發揮故事中的戲劇力量。1608年創作了《阿麗亞娜》(Arianna),但樂譜失傳,只有「阿麗亞娜的哭訴」部分流傳至今,其中最優秀的一段悲嘆調「Lasciatemi morire」(讓我死吧)一直是聲樂教學中的常用曲目。另外,他還於1640年創作了《雨利斯重返祖國》(IL ritorno d'Ulisse in patria)和1643年創作了《波貝阿的加冕》(L'incoronazione di Poppea)。蒙特威爾弟為使歌劇音樂具有戲劇性,他在創作中採用了許多新穎獨特的手法,比「佛羅倫薩文藝社團」時期的喧敘調更加豐富而且有歌唱性;並採用了大段詠嘆調式的曲調,使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刻畫更加深入具體。
十七世紀末,由阿·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在威尼斯歌劇的基礎上創立了那波里派歌劇,從而,在義大利歌劇的發展中,威尼斯派歌劇的地位被那波里派歌劇取而代之,而且後來在歐洲音樂藝術中發生深遠影響的,也正是義大利的那波里派歌劇。
義大利歌劇誕生後;對歐洲各國音樂文化的發展影響很大,歌劇——這個新生音樂藝術品種很快在歐洲各國普及發展,一直非常興盛,歌劇的創作內容和風格也日趨豐富。幾百年來,在義大利傳統歌劇的直接影響下,激發了諸多文學家、音樂家、戲劇家神妙的靈感、動人的想像,他們用精湛的技巧創作了大量的優秀歌劇作品,這些作品以它們動人的劇情、美妙的詩句、豐富的曲調,及其迷人的歌聲、精湛的表演、宏大的場面和布景體現了歌劇是綜合音樂、詩歌、戲劇、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手段為一體的特有的藝術形式,所以,義大利歌劇自誕生至今,始終興盛不衰、引人入勝。並以她特殊的風格和始創者的姿態傲然屹立在世界歌劇之林。
義大利歌劇三傑
卓阿基諾·羅西尼 〔1792-1868)十九世紀上半葉義大利歌劇三傑之一,生於義大利貝薩洛。他十歲師從蒂塞學和聲,後在波倫亞音樂學院跟馬太學對位。 羅西尼受作為歌劇演員的母親的影響,十四歲起習作歌劇。十年後他所作的《塞維爾的理發師》,集義大利喜劇的精華,它語言生動,形式自由、充滿幻想的義大利喜歌劇的代表作。 他的創作繼承了義大利注重旋律及美聲唱法的傳統,音樂充滿了炫技的裝飾和幽默喜悅的精神,他並吸收了同時代作曲家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樂來取代和豐富原來僅作音高提示的古鋼琴伴奏。1829年羅西尼寫了擱筆之作《威廉·退爾》,這部作品反映了民族自主的願望,並對大歌劇體裁的形成起到了推進作用。 在羅西尼所創作的近四十部歌劇中影響較大的除《塞維爾的理發師》和《威廉·退爾》外,還有《灰姑娘》、《偷東西的喜鵲》以及正歌劇 《奧賽羅》、《摩西》等。 居塞比·威爾第 Giuseppe Verdi (1813-1901), 義大利偉大的歌劇作曲家。曾投考米蘭音樂學院,未被錄取,後隨 拉維尼亞學習音樂。1842年,因歌劇《納布科》的成功,一躍而成義大利 第一流作曲家。當時義大利正處於擺脫奧地利統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劇作品《倫巴底人》、 《厄爾南尼》、《阿爾濟拉》、《列尼亞諾戰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來斗爭,有 「義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之稱。 五十年代是他創作的高峰時期,寫了《弄臣》、《游吟詩人》、《茶花女》、《假面舞會》等七部歌劇,奠定了歌劇大師的地位。後應埃及總督之請,為蘇伊士運河通航典禮創作了《阿伊達》。晚年又根據莎士比亞的劇本創作了《奧賽羅》及《法爾斯塔夫》。一生創作了26部歌劇,善用義大利民間音調,管弦樂的效果也很豐富,尤其能繪聲繪色地刻劃劇中人的 慾望、性格、內心世界,因之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歌劇作曲家之一。 一、激動的一跳 1849年1月27日,威爾第(1813-1901)的歌劇《列尼亞諾戰役》初次上演於羅馬的阿根梯那劇院。當時羅馬正處於革命高潮,工人、手工業者和部分小資產者都行動起來,舉行示威遊行,要求建立臨時政府,召開全義大利議會。教皇已經逃到那不勒斯。 歌劇演出十三天以後,羅馬制憲會議根據義大利 民族解放運動領袖加里波第(1807—1882)的提議,宣布成立羅馬共和國。歌劇演出時,劇院里掛滿了國旗。舞台上所演的,是1176年倫巴第各城市的同盟軍抵禦德國皇帝「紅鬍子」腓特列第一(約1123—1190)侵略的事件。倫巴第的首府就是米蘭,而故事發生的地點列尼亞諾在歌劇演出的當時,是奧地利所控制的四個要塞之一。在此時此地演出這樣一部歌劇,本身就是一種愛國示威。 第一幕中的愛國合唱曲《義大利萬歲》很快便在群眾中間流傳開來,成為 當時的革命歌曲。歌劇演出時觀眾情緒的熱烈,是不言而喻的。作曲家和演員一次次被暴雨般的掌聲喚出來謝幕,整個第四幕不得不重演了一遍。在這一幕中,米蘭人民焦急地等待著列尼亞諾的戰報。勝利的消息傳來,德國軍隊一敗塗地,「紅鬍子」被人民英雄阿里哥拖下馬來,阿里哥也受了重傷。被奸人挑撥的羅蘭多和他的戰友阿里哥重歸於好,阿里哥吻著國旗死去。演出第二幕的最後一場時,劇場里發生的意外事件可以說明這部歌劇對義大利人有多麼大的煽動力。在這一場中,被誣勾引羅蘭多之妻的阿里哥,被羅蘭多關在碉堡的一間面臨波河的房子里,並剝奪了他參加戰斗的權利,作為懲罰。 戰士們唱著慷慨激昂的出征歌,和描繪波河咆哮的音樂交織在一起。憤怒絕望的阿里哥再也忍受不了逃避為祖國的榮譽而作戰的恥辱,他冒著生命危險,高呼 「義大利萬歲」,從窗口跳進了波河。當時劇院的頂層樓座里坐著一位騎兵軍官,他被如火如荼的音樂 所激動,不由自主地扯開軍裝,做著和舞台上的阿里哥同樣的動作,從樓座的欄桿上跳進了樂池。奇怪的是,這情不自禁的縱身一跳,既沒有使他骨斷筋折,也沒有碰傷任何人。 二、此時無聲勝有聲1851年3月11日,威爾第的歌劇《利哥萊托》(又名《弄臣》)在威尼斯的菲尼且劇院初次演出。 扮演孟圖阿公爵一角的,是義大利男高音歌手米拉泰。在第四幕里,公爵要唱一首優美動人、雅俗共賞的歌曲《女人哪!真會變》。威爾第惟恐這首歌曲一傳出,會在歌劇上演以前就到處傳唱開來;因此,他到3月11日的下午,才把這首歌曲的譜子交給米拉泰。這天晚上,《女人哪!真會變》的 公爵之歌經米拉泰一唱,果然不脛而走,風靡一時。下一場演出時,樂隊一奏這首歌曲的引子, 觀眾就跟隨著哼了起來。威爾第對此非常惱火,他就想了一個巧妙的辦法,把總譜稍作改變,在歌聲 進入以前,樂隊突然停止了一小節。好事的觀眾照樣哼唱,樂隊卻鴉雀無聲,沒有繼續下去,結果大出洋相,自討沒趣。以後 歌劇演出時,觀眾就不再跟著樂隊哼哼不絕了。兩年以後(1853年3月6日),歌劇《茶花女》在同一劇院初次演出時,威爾第用了同樣的手法,來處理第一幕里《飲酒歌》的引子。 三、巴瑞濟對威爾第的熱情援助 威爾第的父親曾開過一個雜品小鋪,為了經營,威爾第的父親常到布塞托找一位有錢的富商——巴瑞濟進貨。巴瑞濟是一個真正的音樂愛好者,他能吹奏長笛、單簧管和圓號,而且發現了小威爾第 的音樂天才。威爾第年少時,曾在布塞托住了兩年,並且有一段時期同一個鞋匠住在一起,到星期天還要跋涉三英里回家彈風琴。當巴瑞濟得知之後,他給這個男孩安排了一個經營雜貨鋪的工作,並把他帶回家去住。每天晚上,男孩跟教師學習拉丁文,又跟大教堂的風琴師學音樂。威爾第如飢似渴地 讀一切他能找到的東西,在巴瑞濟優美的維也納鋼琴上練習,並且同巴瑞濟漂亮小女兒瑪格麗塔彈 二重奏。他還為自己和瑪格麗塔創作一些鋼琴曲,為教堂創作一些贊歌,為軍樂隊創作一些進行曲。 最後,巴瑞濟設法在鎮上籌集了一筆錢,作為一項獎學金,以便送威爾第到偉大的城市米蘭的 音樂學院學習。後來威爾第到米蘭去參加入學考試,但沒有成功,這一次失望對他是殘酷的。但是他留在 米蘭繼續跟私人教師學習。兩年以後,在一次測驗中,威爾第作了一首使音樂學院的二十八個學生演奏都不及格的賦格曲。然後威爾第回到布塞托,管理巴瑞濟的愛樂社。在那裡,他娶了小瑪格麗塔為妻,並且開始研究他的第一部歌劇。對於威爾第來說,巴瑞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正是巴瑞濟使威爾第成為音樂界的幸運兒, 因此威爾第一生都念念不忘這位前輩的知遇之恩。 普契尼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出身音樂世家,但家境貧寒。1880年入米蘭音樂學院,1883年畢業。1884年創作第一部歌劇《群妖圍舞》其後一直致力於歌劇創作。共有作品12部,著名的有《、瑪儂 . 菜斯科》(成名作,1893)、《藝術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取材作家戈齊的一篇有關中國故事的歌劇《圖蘭朵》沒有完成。其創作有真實主義傾向,多取材於下層市民生活,表現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對他們的同情。音樂語言豐富、旋律優美明媚,具有及強的歌唱性。配器與和聲技術高超。劇情遵循「有趣、驚人、動人」的原則,善於駕馭舞台戲劇效果。 吉亞卡摩·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1858-1924),義大利歌劇作家。畢業於米蘭音樂學院,是十九世紀末至歐戰前真實主義歌劇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這一流派追求題材真實,感情鮮明,戲劇效果驚人而優於浪漫主義作品,但有時對中下層人們精神世界的反映缺乏更深刻的社會思想。普契尼的音樂中吸收話劇式的對話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礙劇情的展開,除直接採用各國民歌外,還善於使用新手法。成名作是1893年發表的《曼儂·列斯科》。 作品還有《蝴蝶夫人》、《托斯卡》、《藝術家的生涯》、《西部女郎》等十餘部。在歌劇《圖蘭多特》中採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 作品鏈接:歌劇《蝴蝶夫人》 歌劇《藝術家的生涯》 歌劇《托斯卡》 歌劇《圖蘭多特》 歌劇《賈尼·斯基基》

❺ 有關義大利歌劇三傑羅西尼,威爾地,普契尼。

卓阿基諾·羅西尼
〔1792-1868)十九世紀上半葉義大利歌劇三傑之一,生於義大利貝薩洛。他十歲師從蒂塞學和聲,後在波倫亞音樂學院跟馬太學對位。

羅西尼受作為歌劇演員的母親的影響,十四歲起習作歌劇。十年後他所作的《塞維爾的理發師》,集義大利喜劇的精華,它語言生動,形式自由、充滿幻想的義大利喜歌劇的代表作。

他的創作繼承了義大利注重旋律及美聲唱法的傳統,音樂充滿了炫技的裝飾和幽默喜悅的精神,他並吸收了同時代作曲家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樂來取代和豐富原來僅作音高提示的古鋼琴伴奏。1829年羅西尼寫了擱筆之作《威廉·退爾》,這部作品反映了民族自主的願望,並對大歌劇體裁的形成起到了推進作用。

在羅西尼所創作的近四十部歌劇中影響較大的除《塞維爾的理發師》和《威廉·退爾》外,還有《灰姑娘》、《偷東西的喜鵲》以及正歌劇

《奧賽羅》、《摩西》等。

居塞比·威爾第
Giuseppe Verdi (1813-1901), 義大利偉大的歌劇作曲家。曾投考米蘭音樂學院,未被錄取,後隨 拉維尼亞學習音樂。1842年,因歌劇《納布科》的成功,一躍而成義大利 第一流作曲家。當時義大利正處於擺脫奧地利統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劇作品《倫巴底人》、 《厄爾南尼》、《阿爾濟拉》、《列尼亞諾戰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來斗爭,有 「義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之稱。

五十年代是他創作的高峰時期,寫了《弄臣》、《游吟詩人》、《茶花女》、《假面舞會》等七部歌劇,奠定了歌劇大師的地位。後應埃及總督之請,為蘇伊士運河通航典禮創作了《阿伊達》。晚年又根據莎士比亞的劇本創作了《奧賽羅》及《法爾斯塔夫》。一生創作了26部歌劇,善用義大利民間音調,管弦樂的效果也很豐富,尤其能繪聲繪色地刻劃劇中人的 慾望、性格、內心世界,因之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歌劇作曲家之一。

一、激動的一跳 1849年1月27日,威爾第(1813-1901)的歌劇《列尼亞諾戰役》初次上演於羅馬的阿根梯那劇院。當時羅馬正處於革命高潮,工人、手工業者和部分小資產者都行動起來,舉行示威遊行,要求建立臨時政府,召開全義大利議會。教皇已經逃到那不勒斯。

歌劇演出十三天以後,羅馬制憲會議根據義大利 民族解放運動領袖加里波第(1807—1882)的提議,宣布成立羅馬共和國。歌劇演出時,劇院里掛滿了國旗。舞台上所演的,是1176年倫巴第各城市的同盟軍抵禦德國皇帝「紅鬍子」腓特列第一(約1123—1190)侵略的事件。倫巴第的首府就是米蘭,而故事發生的地點列尼亞諾在歌劇演出的當時,是奧地利所控制的四個要塞之一。在此時此地演出這樣一部歌劇,本身就是一種愛國示威。

第一幕中的愛國合唱曲《義大利萬歲》很快便在群眾中間流傳開來,成為 當時的革命歌曲。歌劇演出時觀眾情緒的熱烈,是不言而喻的。作曲家和演員一次次被暴雨般的掌聲喚出來謝幕,整個第四幕不得不重演了一遍。在這一幕中,米蘭人民焦急地等待著列尼亞諾的戰報。勝利的消息傳來,德國軍隊一敗塗地,「紅鬍子」被人民英雄阿里哥拖下馬來,阿里哥也受了重傷。被奸人挑撥的羅蘭多和他的戰友阿里哥重歸於好,阿里哥吻著國旗死去。演出第二幕的最後一場時,劇場里發生的意外事件可以說明這部歌劇對義大利人有多麼大的煽動力。在這一場中,被誣勾引羅蘭多之妻的阿里哥,被羅蘭多關在碉堡的一間面臨波河的房子里,並剝奪了他參加戰斗的權利,作為懲罰。

戰士們唱著慷慨激昂的出征歌,和描繪波河咆哮的音樂交織在一起。憤怒絕望的阿里哥再也忍受不了逃避為祖國的榮譽而作戰的恥辱,他冒著生命危險,高呼 「義大利萬歲」,從窗口跳進了波河。當時劇院的頂層樓座里坐著一位騎兵軍官,他被如火如荼的音樂 所激動,不由自主地扯開軍裝,做著和舞台上的阿里哥同樣的動作,從樓座的欄桿上跳進了樂池。奇怪的是,這情不自禁的縱身一跳,既沒有使他骨斷筋折,也沒有碰傷任何人。

二、此時無聲勝有聲1851年3月11日,威爾第的歌劇《利哥萊托》(又名《弄臣》)在威尼斯的菲尼且劇院初次演出。 扮演孟圖阿公爵一角的,是義大利男高音歌手米拉泰。在第四幕里,公爵要唱一首優美動人、雅俗共賞的歌曲《女人哪!真會變》。威爾第惟恐這首歌曲一傳出,會在歌劇上演以前就到處傳唱開來;因此,他到3月11日的下午,才把這首歌曲的譜子交給米拉泰。這天晚上,《女人哪!真會變》的 公爵之歌經米拉泰一唱,果然不脛而走,風靡一時。下一場演出時,樂隊一奏這首歌曲的引子, 觀眾就跟隨著哼了起來。威爾第對此非常惱火,他就想了一個巧妙的辦法,把總譜稍作改變,在歌聲 進入以前,樂隊突然停止了一小節。好事的觀眾照樣哼唱,樂隊卻鴉雀無聲,沒有繼續下去,結果大出洋相,自討沒趣。以後 歌劇演出時,觀眾就不再跟著樂隊哼哼不絕了。兩年以後(1853年3月6日),歌劇《茶花女》在同一劇院初次演出時,威爾第用了同樣的手法,來處理第一幕里《飲酒歌》的引子。

三、巴瑞濟對威爾第的熱情援助 威爾第的父親曾開過一個雜品小鋪,為了經營,威爾第的父親常到布塞托找一位有錢的富商——巴瑞濟進貨。巴瑞濟是一個真正的音樂愛好者,他能吹奏長笛、單簧管和圓號,而且發現了小威爾第 的音樂天才。威爾第年少時,曾在布塞托住了兩年,並且有一段時期同一個鞋匠住在一起,到星期天還要跋涉三英里回家彈風琴。當巴瑞濟得知之後,他給這個男孩安排了一個經營雜貨鋪的工作,並把他帶回家去住。每天晚上,男孩跟教師學習拉丁文,又跟大教堂的風琴師學音樂。威爾第如飢似渴地 讀一切他能找到的東西,在巴瑞濟優美的維也納鋼琴上練習,並且同巴瑞濟漂亮小女兒瑪格麗塔彈 二重奏。他還為自己和瑪格麗塔創作一些鋼琴曲,為教堂創作一些贊歌,為軍樂隊創作一些進行曲。

最後,巴瑞濟設法在鎮上籌集了一筆錢,作為一項獎學金,以便送威爾第到偉大的城市米蘭的 音樂學院學習。後來威爾第到米蘭去參加入學考試,但沒有成功,這一次失望對他是殘酷的。但是他留在 米蘭繼續跟私人教師學習。兩年以後,在一次測驗中,威爾第作了一首使音樂學院的二十八個學生演奏都不及格的賦格曲。然後威爾第回到布塞托,管理巴瑞濟的愛樂社。在那裡,他娶了小瑪格麗塔為妻,並且開始研究他的第一部歌劇。對於威爾第來說,巴瑞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正是巴瑞濟使威爾第成為音樂界的幸運兒, 因此威爾第一生都念念不忘這位前輩的知遇之恩。

普契尼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出身音樂世家,但家境貧寒。1880年入米蘭音樂學院,1883年畢業。1884年創作第一部歌劇《群妖圍舞》其後一直致力於歌劇創作。共有作品12部,著名的有《、瑪儂 . 菜斯科》(成名作,1893)、《藝術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取材作家戈齊的一篇有關中國故事的歌劇《圖蘭朵》沒有完成。其創作有真實主義傾向,多取材於下層市民生活,表現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對他們的同情。音樂語言豐富、旋律優美明媚,具有及強的歌唱性。配器與和聲技術高超。劇情遵循「有趣、驚人、動人」的原則,善於駕馭舞台戲劇效果。

吉亞卡摩·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1858-1924),義大利歌劇作家。畢業於米蘭音樂學院,是十九世紀末至歐戰前真實主義歌劇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這一流派追求題材真實,感情鮮明,戲劇效果驚人而優於浪漫主義作品,但有時對中下層人們精神世界的反映缺乏更深刻的社會思想。普契尼的音樂中吸收話劇式的對話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礙劇情的展開,除直接採用各國民歌外,還善於使用新手法。成名作是1893年發表的《曼儂·列斯科》。

作品還有《蝴蝶夫人》、《托斯卡》、《藝術家的生涯》、《西部女郎》等十餘部。在歌劇《圖蘭多特》中採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

作品鏈接:歌劇《蝴蝶夫人》

歌劇《藝術家的生涯》

歌劇《托斯卡》

歌劇《圖蘭多特》

歌劇《賈尼·斯基基》

❻ SJ世博會的演出

除了門票不用另外買票,不過要一進去就要用自己買的世博門票預約。這是世界文化中心的節目單。
演出時間 國家/地區 節目名稱 演出場地

2010-5-10 伊拉克 伊拉克民族舞蹈表演 亞洲廣場
2010-5-10 伊拉克 伊拉克民族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010-5-12 南太旅遊組織 太平洋現代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5-12 南太旅遊組織 太平洋現代歌舞表演 大洋洲廣場
2010-5-12 南太旅遊組織 太平洋現代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010-5-14 馬爾他 馬爾他男高音歌唱家Joseph Calleja音樂會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010-5-14 馬爾他 馬爾他男高音歌唱家Joseph Calleja音樂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010-5-15 克羅埃西亞 克羅埃西亞民族傳統服裝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5-15 克羅埃西亞 克羅埃西亞民族傳統歌曲和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010-5-15 克羅埃西亞 克羅埃西亞馬克西姆.姆爾維察鋼琴獨奏音樂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010-5-17 捷克 捷克館日室外音樂會 C-10廣場
2010-5-17 捷克 捷克館日室外音樂會 歐洲廣場
2010-5-17 捷克 捷克國家劇院芭蕾舞團芭蕾舞晚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010-5-17 捷克 捷克館日小型演出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5-19 德國 德國館日30分鍾綜藝演出 世博軸陽光谷
2010-5-19 德國 德國館日流行音樂演奏 世博軸陽光谷
2010-5-20 土庫曼 土庫曼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5-20 土庫曼 土庫曼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010-5-21 奧地利 奧地利館日音樂會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010-5-22 波蘭 波蘭肖邦音樂會 歐洲廣場
2010-5-22 波蘭 波蘭館日小型音樂會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010-5-22 波蘭 波蘭Let's Dance Chopin舞蹈晚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010-5-22 波蘭 波蘭Dance Action現代舞表演 歐洲廣場
2010-5-22 波蘭 波蘭"Here comes Poland"民族歌舞表演 歐洲廣場
2010-5-23 瑞典 瑞典時尚秀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5-23 瑞典 瑞典時尚秀 歐洲廣場
2010-5-23 瑞典 瑞典經典文藝表演 世博軸陽光谷
2010-5-24 黑山 黑山鼓樂和民族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010-5-24 黑山 黑山鼓樂和民族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010-5-25 厄利垂亞 厄利垂亞斯伯利特國家歌舞團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010-5-26 韓國 韓國傳統文化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010-5-26 韓國 韓國傳統文化表演-館日慶典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010-5-27 芬蘭 芬蘭館日流行搖滾音樂會 歐洲廣場
2010-5-27 芬蘭 芬蘭館日綜藝晚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010-5-27 芬蘭 芬蘭兒童劇"姆明爸爸與海" 船塢劇場
2010-5-27 芬蘭 芬蘭館日30分鍾綜藝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5-27 芬蘭 芬蘭館日歌舞表演 世博文化中心音樂俱樂部
2010-5-28 挪威 挪威館日文化晚會綜藝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5-28 挪威 挪威館日30分鍾綜藝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5-29 模里西斯 "模里西斯文化起源"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5-30 馬達加斯加 馬達加斯加肯特思米諾歌舞團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5-30 馬達加斯加 馬達加斯加肯特思米諾歌舞團表演 非洲廣場
2010-5-31 馬里 馬里內巴索洛樂隊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5-31 馬里 馬里內巴索洛樂隊表演 非洲廣場
2010-6-2 義大利 義大利Ennio Morricone電影配樂音樂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6-2 義大利 義大利Fantara Carabinieri軍樂隊音樂會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3 巴西 巴西館日大型綜藝晚會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3 巴西 巴西館日大型綜藝晚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6-3 巴西 巴西莫艾諾打擊樂團表演 美洲廣場
2010-6-4 巴西 巴西館日大型綜藝晚會 美洲廣場
2010-6-5 哈薩克 哈薩克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5 哈薩克 哈薩克歌舞表演 亞洲廣場
2010-6-5 哈薩克 哈薩克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6-6 葡萄牙 葡萄牙"Hoje"演唱會 歐洲廣場
2010-6-6 葡萄牙 葡萄牙Mariza大地演唱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6-6 葡萄牙 葡萄牙Mariza演唱會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7 巴拉圭 巴拉圭國家館日綜藝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8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大型文藝匯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8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大型文藝匯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6-9 菲律賓 菲律賓館日慶典歌舞表演 亞洲廣場
2010-6-9 菲律賓 菲律賓館日慶典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9 菲律賓 菲律賓館日慶典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6-10 阿根廷 阿根廷國家館日活動慶祝演出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6-11 伊朗 伊朗傳統音樂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6-12 日本 日本大型文藝匯演—歌舞、Cosplay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6-13 比利時 比中友誼音樂會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14 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我的母親」民族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6-14 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我的母親」民族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15 甘比亞 甘比亞館日慶祝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16 剛果共和國 剛果共和國館日慶祝演出 非洲廣場
2010-6-16 剛果共和國 剛果共和國館日慶祝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17 愛爾蘭 愛爾蘭室內交響樂團演奏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6-18 塞席爾 塞席爾「品味克里奧爾」音樂表演 非洲廣場
2010-6-18 塞席爾 塞席爾「品味克里奧爾」音樂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19 希臘 希臘館日小型活動——光之聲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19 希臘 希臘館日歌舞晚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6-20 土耳其 土耳其之舞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6-20 土耳其 土耳其之舞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21 法國 法國音樂劇《溫柔的法國》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6-21 法國 法國男高音演唱會 歐洲廣場
2010-6-21 法國 法國"M"音樂演唱會 歐洲廣場
2010-6-22 黎巴嫩 黎巴嫩卡拉卡拉舞蹈秀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6-22 黎巴嫩 黎巴嫩卡拉卡拉舞蹈秀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23 剛果民主共和國 剛果民主共和國科斯納科斯舞蹈團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23 剛果民主共和國 剛果民主共和國科斯納科斯舞蹈團表演 非洲廣場
2010-6-24 斯洛維尼亞 斯洛維尼亞之聲——館日音樂會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25 莫三比克 莫三比克傳統歌舞團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6-25 莫三比克 莫三比克傳統歌舞團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27 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BALKANOPOLIS的音樂帝國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27 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BALKANOPOLIS的音樂帝國 歐洲廣場
2010-6-28 柬埔寨 柬埔寨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6-28 柬埔寨 柬埔寨歌舞表演 亞洲廣場
2010-6-28 柬埔寨 柬埔寨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29 丹麥 哥本哈根皇家合唱團丹麥館日之30分鍾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10-6-29 丹麥 丹麥館日之舞蹈及合唱表演 歐洲廣場
2010-6-29 丹麥 丹麥館日綜藝晚會「對話」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10-6-30 吉布地 吉布地艾絨塔巴樂隊歌舞表演 非洲廣場
2010-6-30 吉布地 吉布地艾絨塔巴樂隊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09 2010-7-1 加拿大 加拿大官方儀式間歌舞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10 2010-7-1 加拿大 加拿大國家館日綜藝演出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11 2010-7-2 美國 美國官方儀式間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12 2010-7-2 美國 美國國家館日綜藝晚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13 2010-7-3 蒲隆地 蒲隆地大鼓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14 2010-7-3 蒲隆地 蒲隆地大鼓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15 2010-7-4 盧安達 「盧安達,和平與繁榮之地」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16 2010-7-4 盧安達 「盧安達,和平與繁榮之地」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17 2010-7-5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西蒙玻利瓦爾青年交響樂團音樂會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18 2010-7-5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西蒙玻利瓦爾青年交響樂團音樂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19 2010-7-7 坦尚尼亞 坦尚尼亞巴卡莫友藝術學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20 2010-7-7 坦尚尼亞 坦尚尼亞巴卡莫友藝術學院表演 非洲廣場
121 2010-7-8 迦納 迦納館日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22 2010-7-8 迦納 迦納館日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23 2010-7-9 紐西蘭 紐西蘭歌舞匯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24 2010-7-9 紐西蘭 紐西蘭歌舞匯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25 2010-7-10 維德角 維德角「赤腳女歌王」音樂會 世博文化中心
126 2010-7-11 蘇丹 蘇丹國家藝術團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27 2010-7-11 蘇丹 蘇丹國家藝術團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28 2010-7-12 吉里巴斯 吉里巴斯傳統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29 2010-7-12 吉里巴斯 吉里巴斯傳統歌舞表演 大洋洲廣場
130 2010-7-13 東帝汶 東帝汶綜藝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31 2010-7-13 東帝汶 東帝汶綜藝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32 2010-7-14 馬拉維 馬拉維赤赤瑞藝術團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33 2010-7-14 馬拉維 馬拉維赤赤瑞藝術團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34 2010-7-16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國家館日大型文化演出音樂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35 2010-7-16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國家館日大型文化演出音樂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36 2010-7-17 加共體 加勒比歌舞慶祝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37 2010-7-17 加共體 加勒比歌舞慶祝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38 2010-7-18 斯里蘭卡 跨越夢想的斯里蘭卡--斯里蘭卡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39 2010-7-18 斯里蘭卡 跨越夢想的斯里蘭卡--斯里蘭卡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40 2010-7-19 茅利塔尼亞 茅利塔尼亞奴珠薩海爾藝術團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41 2010-7-19 茅利塔尼亞 茅利塔尼亞奴珠薩海爾藝術團舞蹈表演 非洲廣場
142 2010-7-20 薩爾瓦多 薩爾瓦多本土音樂舞蹈表演 美洲廣場
143 2010-7-20 薩爾瓦多 薩爾瓦多本土音樂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44 2010-7-21 波札那 波札那館日慶祝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45 2010-7-21 波札那 波札那館日慶祝演出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46 2010-7-22 阿曼 阿曼傳統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47 2010-7-22 阿曼 阿曼皇家交響樂團與民俗樂隊聯合演出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48 2010-7-23 埃及 埃及伊斯梅利亞民族藝術團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49 2010-7-23 埃及 埃及伊斯梅利亞民族藝術團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50 2010-7-24 塞內加爾 塞內加爾「特讓加」之夜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51 2010-7-24 塞內加爾 塞內加爾「特讓加」之夜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52 2010-7-25 約旦 「約旦婚禮」傳統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53 2010-7-25 約旦 「約旦婚禮」傳統歌舞表演 亞洲廣場
154 2010-7-25 約旦 「約旦婚禮」傳統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55 2010-7-26 古巴 古巴楚綽與奧馬拉音樂會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56 2010-7-26 古巴 古巴楚綽與奧馬拉音樂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57 2010-7-27 索羅門群島 所羅門托納曲排簫演奏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58 2010-7-27 索羅門群島 所羅門托納曲排簫演奏 大洋洲廣場
159 2010-7-28 秘魯 秘魯國家館日大型綜藝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60 2010-7-28 秘魯 秘魯國家館日大型綜藝演出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61 2010-7-29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獻給未來的遺產」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62 2010-7-29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城市之聲"音樂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63 2010-7-30 加彭 加彭藝術團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64 2010-7-30 加彭 加彭藝術團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65 2010-7-31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節奏」音樂會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66 2010-7-31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節奏」音樂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67 2010-8-1 薩摩亞 薩摩亞傳統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68 2010-8-1 薩摩亞 薩摩亞傳統歌舞表演 大洋洲廣場
169 2010-8-2 湯加 湯加傳統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70 2010-8-2 湯加 湯加傳統歌舞表演 大洋洲廣場
171 2010-8-3 尼日 尼日傳統歌舞團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72 2010-8-4 吉爾吉斯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73 2010-8-4 吉爾吉斯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74 2010-8-4 吉爾吉斯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歌舞表演 亞洲廣場
175 2010-8-5 庫克群島 庫克群島傳統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76 2010-8-5 庫克群島 庫克群島傳統歌舞表演 大洋洲廣場
177 2010-8-6 斐濟 斐濟傳統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78 2010-8-6 斐濟 斐濟傳統歌舞表演 大洋洲廣場
179 2010-8-7 新加坡 新加坡國家館日慶典活動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80 2010-8-7 新加坡 新加坡國家館日慶典活動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81 2010-8-7 新加坡 新加坡國家館日慶典活動 B-03廣場
182 2010-8-9 南非 南非館日慶祝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83 2010-8-9 南非 南非館日慶祝演出 非洲廣場
184 2010-8-9 南非 南非館日慶祝演出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85 2010-8-10 辛巴威 辛巴威國家藝術團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86 2010-8-11 查德 查德星之舞蹈團表演 非洲廣場
187 2010-8-11 查德 查德星之舞蹈團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88 2010-8-12 瑞士 瑞士館日音樂會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89 2010-8-13 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民族舞蹈秀 美洲廣場
190 2010-8-13 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民族舞蹈秀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91 2010-8-14 厄瓜多 厄瓜多風土舞蹈表演 美洲廣場
192 2010-8-14 厄瓜多 厄瓜多風土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93 2010-8-14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傳統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94 2010-8-14 厄瓜多 厄瓜多風土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195 2010-8-15 赤道幾內亞 赤道幾內亞塞巴民族舞蹈團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96 2010-8-15 赤道幾內亞 赤道幾內亞塞巴民族舞蹈團表演 非洲廣場
197 2010-8-16 巴拿馬 巴拿馬風情歌舞表演 美洲廣場
198 2010-8-16 巴拿馬 巴拿馬風情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199 2010-8-17 印度尼西亞 印尼各民族傳統歌舞 B-03廣場
200 2010-8-17 印度尼西亞 印尼各民族傳統歌舞 大洋洲廣場
201 2010-8-17 馬紹爾群島 馬紹爾戰斗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2 2010-8-17 馬紹爾群島 馬紹爾戰斗舞表演 大洋洲廣場
203 2010-8-17 印度尼西亞 印尼各民族傳統歌舞 亞洲廣場
204 2010-8-17 印度尼西亞 印尼各民族傳統歌舞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5 2010-8-17 印度尼西亞 印尼各民族傳統歌舞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6 2010-8-18 印度 印度傳統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7 2010-8-18 印度 印度傳統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08 2010-8-19 阿富汗 阿富汗傳統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09 2010-8-19 阿富汗 阿富汗傳統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10 2010-8-19 阿富汗 阿富汗傳統歌舞表演 亞洲廣場
211 2010-8-20 多哥 多哥吉古蒂舞蹈團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12 2010-8-20 多哥 多哥吉古蒂舞蹈團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13 2010-8-21 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國家舞蹈團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14 2010-8-21 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國家舞蹈團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15 2010-8-22 匈牙利 匈牙利館日小型音樂會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16 2010-8-22 匈牙利 匈牙利綜藝晚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17 2010-8-23 賴比瑞亞 賴比瑞亞國家藝術團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18 2010-8-23 賴比瑞亞 賴比瑞亞國家藝術團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19 2010-8-24 烏克蘭 烏克蘭館日文藝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20 2010-8-24 烏克蘭 烏克蘭國家館日綜藝晚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21 2010-8-25 烏拉圭 烏拉圭「巴揚方度」樂團音樂會 美洲廣場
222 2010-8-25 烏拉圭 烏拉圭「巴揚方度」樂團音樂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23 2010-8-25 烏拉圭 烏拉圭「巴揚方度」樂團音樂會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24 2010-8-26 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卡萬國傳統藝術團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25 2010-8-26 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卡萬國傳統藝術團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紅廳)
226 2010-8-27 摩爾多瓦 館日小型演出 世博軸陽光谷
227 2010-8-28 塞普勒斯 塞普勒斯-愛-海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28 2010-8-28 塞普勒斯 塞普勒斯-愛-海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29 2010-8-29 密克羅尼西亞 密克羅尼西亞傳統歌舞表演 大洋洲廣場
230 2010-8-29 密克羅尼西亞 密克羅尼西亞傳統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31 2010-8-30 西班牙 館日小型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32 2010-8-30 西班牙 西班牙國家館日弗拉明戈晚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33 2010-9-2 越南 越南傳統民間歌舞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34 2010-9-2 越南 越南傳統民間歌舞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35 2010-9-4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廣場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36 2010-9-4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廣場歌舞表演 世博軸陽光谷
237 2010-9-4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廣場歌舞表演 歐洲廣場
238 2010-9-5 泰國 泰國原創歌舞劇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39 2010-9-5 泰國 泰國原創歌舞劇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40 2010-9-6 朝鮮 朝鮮平壤藝術團民族歌舞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41 2010-9-6 朝鮮 朝鮮平壤藝術團民族歌舞 亞洲廣場
277 2010-9-25 中非共和國 中非民族舞蹈團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78 2010-9-25 中非共和國 中非民族舞蹈團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
279 2010-9-26 安哥拉 安哥拉館日慶祝演出 非洲廣場
280 2010-9-26 安哥拉 安哥拉館日慶祝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81 2010-9-26 安哥拉 安哥拉館日慶祝演出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82 2010-9-27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聯酋民俗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83 2010-9-27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聯酋民俗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84 2010-9-27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聯酋民俗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85 2010-9-27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聯酋民俗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86 2010-9-28 俄羅斯 俄羅斯國家館日綜藝晚會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87 2010-9-29 利比亞 利比亞國家傳統藝術團表演 世博文化中心
音樂俱樂部
288 2010-9-30 摩洛哥 摩洛哥館日表演 世博文化中心
音樂俱樂部
289 2010-10-2 幾內亞 幾內亞非洲舞蹈團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90 2010-10-2 幾內亞 幾內亞非洲舞蹈團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91 2010-10-3 喀麥隆 喀麥隆國家舞蹈團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92 2010-10-3 喀麥隆 喀麥隆國家舞蹈團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93 2010-10-4 賴索托 賴索托國家藝術團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94 2010-10-4 賴索托 賴索托國家藝術團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95 2010-10-5 多米尼加 多米尼加歌舞團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96 2010-10-5 多米尼加 多米尼加歌舞團表演 美洲廣場
297 2010-10-5 多米尼加 多米尼加歌舞團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298 2010-10-6 貝南 貝南國家舞蹈團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299 2010-10-6 貝南 貝南國家舞蹈團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300 2010-10-7 摩納哥 摩納哥蒙地-卡羅雜技表演 歐洲廣場
301 2010-10-7 摩納哥 摩納哥館日小型演出-La Palladienne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02 2010-10-8 萬那杜 萬那杜西南灣民俗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03 2010-10-8 萬那杜 萬那杜西南灣民俗歌舞表演 大洋洲廣場
304 2010-10-9 烏干達 烏干達卡羅娜藝人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05 2010-10-9 烏干達 烏干達卡羅娜藝人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306 2010-10-10 盧森堡 盧森堡Largo feat. Gast Waltzing音樂會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07 2010-10-11 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國家館日綜藝晚會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08 2010-10-12 寮國 寮國歌舞時裝秀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09 2010-10-12 寮國 寮國歌舞時裝秀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310 2010-10-13 吐瓦魯 吐瓦魯費特樂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11 2010-10-13 吐瓦魯 吐瓦魯費特樂舞表演 大洋洲廣場
312 2010-10-14 葉門 葉門藝術與文明綜藝秀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13 2010-10-14 葉門 葉門藝術與文明綜藝秀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314 2010-10-15 亞塞拜然 亞塞拜然國家館日文藝演出 歐洲廣場
315 2010-10-15 亞塞拜然 亞塞拜然國家館日文藝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16 2010-10-16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E1-Funoun歌舞團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317 2010-10-16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E1-Funoun歌舞團表演 亞洲廣場
318 2010-10-16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E1-Funoun歌舞團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19 2010-10-17 敘利亞 敘利亞「大馬士革之夜」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20 2010-10-17 敘利亞 敘利亞「大馬士革之夜」歌舞表演 亞洲廣場
321 2010-10-17 敘利亞 敘利亞「大馬士革之夜」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322 2010-10-18 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館日音樂會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23 2010-10-19 紐埃 紐埃傳統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24 2010-10-19 紐埃 紐埃傳統歌舞表演 大洋洲廣場
325 2010-10-20 卡達 卡達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26 2010-10-20 卡達 卡達歌舞表演 亞洲廣場
327 2010-10-20 卡達 卡達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328 2010-10-22 巴林 巴林國家館日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29 2010-10-22 巴林 巴林國家館日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會堂
(紅廳)
330 2010-10-23 帛琉 帛琉傳統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31 2010-10-23 帛琉 帛琉傳統歌舞表演 大洋洲廣場
332 2010-10-24 尚比亞 尚比亞國家舞蹈團表演 非洲廣場
333 2010-10-24 尚比亞 尚比亞國家舞蹈團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34 2010-10-25 立陶宛 立陶宛館日音樂會---都市中的鄉村歌曲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35 2010-10-26 諾魯 諾魯傳統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36 2010-10-26 諾魯 諾魯傳統歌舞表演 大洋洲廣場
337 2010-10-28 喬治亞 喬治亞RUSTAVI歌舞團民族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38 2010-10-29 哥斯大黎加 哥斯大黎加音樂會 世博中心中央大廳
(綠廳)
339 2010-10-29 哥斯大黎加 哥斯大黎加音樂會 美洲廣場

❼ 請問北京都有什麼軍樂團啊,無論專業還是業余的,希望知道的告訴我一下,最好把電話號碼也告訴我,謝謝了

武警軍樂團簡介

軍樂團組建於一九八六年,是活躍在國內外、特別是首都舞台的
專業管樂團體。主要擔負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國歌演奏暨公安部、
武警部隊和北京市政府重大慶典的司禮和外事演奏任務。該團多次代
表國家和軍隊完成出訪任務及國內外一系列重大活動,並錄制出版系列
管樂作品專輯。
1989年代表武警部隊參加了國慶四十周年的慶典活動;
1990年承擔了北京第十一屆亞運會各國代表團入村升旗儀式的國歌演奏任務;
1991年赴義大利參加了世界警察運動會開幕式表演,並成功舉辦了專場音樂會;
1995年參加了首屆中國國際管樂節;
1998、2002年先後赴港參加了大型文藝演出;
1999年參加建國五十周年天安門廣場大閱兵的演奏任務;
2005年5月赴日本參加第十屆世界警察音樂會;
2009年參加建國六十周年天安門廣場大閱兵的演奏任務。
我團現有一支室內交響管樂隊,同時成立了木管重奏、銅管重奏、
爵士樂隊等特色隊伍,擁有近百人演奏員隊伍和一支專業的綜合演員隊
伍,創作了一批優秀的器樂聲樂作品。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安定門外北苑路甲76號
郵 編:100012
單位責任人電話:(010)84922382 (010)84922379
演出業務電話: (010)84922386
傳 真: (010)84922386

❽ 一支標準的軍樂隊……

圓號――廣泛使用於軍樂隊中的中音銅管樂器,又名法國號。細長的圓錐形管身捲成圓形,號嘴為漏斗形。現代最常用的是F調圓號,軍樂隊中常用降E調。較流行的還有F和降B雙調圓號。這種圓號設有一個由左手拇指控制的降B附管的閥鍵,按下可從F調轉入降B調。
圓號起源於原始號角。古羅馬號角科爾努盧爾(古代S形銅號)都是現代圓號的遠祖,這些號角通常是在作戰,狩獵和儀典中使用。圓號聲音柔和,豐滿,和銅管、木管、弦樂器的聲音都能融合。為了變換音色和音量,在演奏中常用阻塞音和弱音器,阻塞音和弱音器使用後音量減小,弱奏時音色溫柔,暗淡,有遠距離效果,強奏時則發出粗獷破裂般音質。
小號――最初以獸角、海螺等作號,供傳訊、祭祀、驅鬼、治病時用,為能吹出兩個以上的泛音,將管身加長。隨著工藝的發達,以金屬管代之,開始為直筒式,後因演奏需要,將管身進一步加長,能演奏更多的泛音。由於管身太長,攜帶很不方便,遂將管身製成『S』形。最後彎曲成扁環形似軍號形狀,稱之為自然小號。以後,為能奏出半音階,曾作過多次嘗試。有的在管身上開孔,稱『康納多』;有的在管身與號嘴連接處製成滑管,可自由伸縮以改變音高,稱『滑管小號』。巴赫在《康塔諾》一曲中曾使用過這種小號。有的在小號管身上臨時插上所需調的彎管,所以也被稱為『接管小號』,還有一種在管壁上開孔的『鍵孔小號』。海頓及J.N.胡梅爾的小號協奏曲均為鍵孔小號而作。1788年,C.克拉格特發明半音階小號,將D調和E調的兩支號管用一活瓣(閥鍵的前身)連在一個號嘴管上,以便轉調,1815年由H.施特爾策爾和F.布呂默爾發明閥鍵,先製成兩閥鍵小號,後增加至三閥鍵。這樣,小號能演奏出完整的半音階。以後又經不斷改進,才使小號具有良好性能。
小號除在軍樂隊中擔任和聲襯托加強樂隊的氣勢和音量外,也擔任獨奏,它既能吹奏輝煌壯麗的樂句也能演奏抒情優美的曲調,被稱為最具有陽剛之氣的銅管樂器。
短號――短號的前身是郵號。它和軍號一樣,無閥鍵,只能吹出幾個有限泛音,是舊時郵車衛兵作訊號用的樂器,在歐洲常製成圓圈形,負於肩上吹奏。
短號是軍樂隊中的高音樂器,在法國,尤其受到偏愛,它在吹奏上較小號靈活,象單簧管、長笛等樂器一樣可以演奏快速華麗的樂句,使用梨形弱音器可以奏出遙遠的回聲效果。
長號――15世紀的一種自然小號裝上伸縮管發展而成的。從15世紀後期繪畫中,可以看出它已具備現代長號的全部特徵。文藝復興時期的長號叫薩克布特,管位和喇叭口都比現代長號小,管壁較厚音色柔和,一直沿用到17世紀,這種長號在16世紀的軍樂隊中採用。
現代軍樂隊常用的長號有下列四種:
一、降B調次中音長號:這是長號中最常用的樂器。音色豐滿,富有威力,可奏出剛勁、明快、柔和以及長號特有的滑音效果。
二、F調低音長號,音域比次中音長號低四度,雖然音色優美,但管身較長,伸縮管不易掌握,吹奏也費勁。今已讓位於次中音――低音長號。
三、降B-F調次中音――低音長號:或稱雙調長號,系1839年由萊比錫樂器製造家C.F.薩特勒改革的混合型長號。保留了低音長號較粗的管徑和較大的號嘴,而採用次中音長號的管長使伸縮把位的距離減小,易於吹奏,並增設降低純四度的附管,可直接轉成F調,它具有低音長號的音域和音色,又有次中音長號演奏上的靈活性,現已完全取代了低音長號。
四、降B調低音長號:較次中音長號低八度。
大號――從古老的奧非克萊德號演變而來。奧非克萊德的前身,是16世紀末義大利所創制的蛇形大號。近代定型的第一個大號,約在19世紀30年代出現於德國。初期缺點甚多,音響粗糙刺耳,使用不靈活。後傳入法國,1845年經A.薩克斯之手加以改革,才廣泛使用於軍樂隊。大號由於管長徑粗,耗氣量大,吹奏快速樂句非其所能,僅在中音區才宜吹奏歌唱性曲調,一般用作支撐全樂隊堅實豐滿和聲的基礎低音。
薩克斯管――比利時樂器製造家A.薩克斯在1845年所創制的一套銅管樂器。主要用於軍樂隊。它為軍樂隊提供了一套音色諧和統一的樂器。代替了以往採用的類型混雜的不同音色的銅管樂器。薩克斯號的號嘴為杯形,管形為圓錐形,管徑較粗,易於發音。高音號近於常見的小號形,與小號的音域相同,音色比小號更柔和,今日已很少應用。中音薩克斯號相當於圓號的音域。低音號的音質更富有彈性。
薩克斯管的音色異常豐富,高音介於單簧管與圓號之間,中音介於人聲和大提琴之間,低音兼有英國管的幽柔和大號的莊重感,特別在強奏時,可以產生一種令人興奮的情調。
長笛――管樂器中,長笛出現最早。公元前二世紀的古希臘和伊魯里亞國就知道橫笛。接著有記載的是印度、中國和日本。最早的長笛是用禾木科植物的莖做成的,而且是直吹的歐洲由於缺少這種植物,改用木料製造,並轉變成橫吹。在歐洲,關於橫笛的記載最早在公元1100年左右。到了十八世紀橫笛已成了人們普遍喜愛的樂器。後來英國人戈登和德國人波姆,把橫笛的製法和式樣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創造了新圓錐形長笛,並根據音響學的原理,使用新的音孔排列。更重要改革則是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初,由慕尼黑的T.伯姆作出。
長笛的音區,低音區音色豐美醇厚,唯穿透力較為遜色。中音區音色清澈透明,高音區光輝明亮,穿透力極強。
短笛――小型長笛。管長僅為長笛之半,記譜與長笛相同,而實際上則高八度,為所有吹管樂器中的最高音樂器。音色尖脆、歡快活潑,在配器上,無論規模多大的樂隊,用一支足可擴展音域,增大縱深能力。軍樂隊普遍使用,常用於歡欣鼓舞的熱烈場面。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終樂章的勝利進行曲,用它來增巍然屹立、勇往真前的氣概。《第六交響曲》第四樂章,用短笛來描繪雷電轟鳴的場景,M.H.穆索爾斯基的交響詩《荒山之夜》中,用它來描繪群魔亂舞時陰森凄歷的哭聲……。
單簧管――中國俗稱黑管。18世紀初由德國J.C.凳納根據古老的法國蘆管「沙呂莫」加以改制而成。1810年,I.米勒又改為13鍵,並進行一系更改造。1860年又經比利時人E.阿爾貝增加C鍵,並在指法上加以完善,被稱為阿爾貝制。1839年由法國演奏家H.E.克洛塞與樂器師L.A.比費合作,將長笛的伯姆制移植到單簧管上,其發音通暢、音鍵靈活、指法方便,所以也被稱為伯姆制單簧管。
單簧管演奏的靈活性大,快速樂句及強弱變化均可適應,自然音階,半音階,十二度大跳及各種分解和弦等奏法都靈敏動聽,悠長的連續樂句的表現力超乎長笛這上,力度強弱變化幅度大,能奏各種顫音。世界上許多著名作曲家都為單簧管寫過《協奏曲》,如20世紀丹麥作曲家C.尼爾森寫的管樂五重奏(1922)和一首單簧管協奏曲(1928)技巧較難,從低音的圓潤豐滿直到最高音的尖銳刺激,發揮了全部音域的性能。
雙簧管――雙簧管是軍樂隊中最重要的樂器之一,可獨奏,重奏。十七世紀末成為樂隊編制中的固定樂器。1805年貝多芬在《菲德里奧》中所用的雙簧管僅有兩鍵。1820年有六鍵,1839年增加到十鍵。到十九世紀,參照伯姆式長笛的指孔排列與指鍵的機械裝置,對其中作了幾次重要的改進,才更趨完善。
雙簧管的音色富有田園風味,具有民間牧笛和蘆笛特色,音響穿透力強,漸強與漸弱易於控制,演奏的持續性勝過其它木管樂器,常擔任獨奏的旋部分,尤其表達連綿性歌唱音調為其所長。
次中音號――是在新式大號發明之前,為尋求音質上與其他銅管樂器更為協調,參照短號和翼號(一種有活塞的軍號),由瓦格納發明的一種小型的有活塞的低音銅管樂器。它在現代軍樂中擔任中音部與低音部之間的一個聲部。它的中音區明亮、園潤,高音區弱奏時非常優美,音色溫柔悅耳,可與其他樂器的音色融合在一起,在軍隊中經常用它演奏樂曲中高音區漂亮的副旋律。

❾ 管樂隊有什麼樂器

西洋管樂器是一組非常常見的樂器, 英文為Wind Instruments,是管弦樂隊和軍樂隊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管弦樂隊(Orchestra)中,管樂器主要是作為和聲支持聲部或色彩性聲部出現的,而管樂隊(Wind Band)中除了打擊聲部以外都是管樂器(唯一可能出現的弦樂器是 Double Bass)。由於管樂隊常常為軍隊出操或禮儀所採用,所以有時也被稱為軍樂隊。本人愛好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音樂,同時也算是一個樂器迷,以下內容是本人多年學習音樂及樂器知識的一點積累,希望能對網友中的音樂愛好者及樂器愛好者有一點幫助,紕漏之處還敬請不吝賜教。 如對文中的介紹有需要深入了解之處,還請查閱專業書籍。 西洋管樂器有許多分類方法,一般按照發音的方式方法,分為吹孔氣鳴樂器,單簧氣鳴樂器,雙簧氣鳴樂器和唇簧氣鳴樂器。前三類樂器由於從歷史淵源上都起源於蘆管樂器,且音色缺乏金屬感,所以統稱為木管樂器,盡管現在許多樂器都已使用金屬,橡膠乃至合成材料為原材料了。在管弦樂隊和軍樂隊中,這一組樂器被稱為木管組,相對應的,唇簧氣鳴樂器被稱為銅管組( 實際上這類樂器也確實是銅制的)。下面,我們就對這些樂器作一簡介。一、吹孔氣鳴樂器 包括長笛和短笛 A.發聲原理: 吹孔氣鳴樂器管體為圓柱型,橫吹,唇是激振器。唇振動時,氣流沖擊在吹孔鋒利的邊緣上而分開, 進入管中的氣流就引起管內空氣柱振動而發音。 B.樂器介紹 1.長笛 (Flute) 別稱及雅號:「花腔女高音」 樂器本調:C調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 不移調記譜 實用音域:c1--c4 (三個八度) 結構組成:管身( 含吹節, 主節和尾節 )和音鍵系統. 使用材質:普通型: 無縫鎳銀管 專業型:硬質真銀 樂器特色:清新,透徹,色調是冷的。高音活潑明麗,低音優美悅耳,廣泛應用於管弦樂隊和軍樂隊。其他:除C 調長笛外, 還有bD,bD調長笛,G調次中音長笛,C調低音長笛等,應用較少典型應用:斯美塔那(捷克),交響詩《我的祖國》之《沃爾塔瓦河》引子部分葛里格(挪威)《皮爾.金》組曲之《清晨》。 2.短笛 (Piccolo) 樂器本調:C調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 不移調低八度記譜 實用音域:c2--c5 (三個八度) 使用材質:普通型: 無縫鎳銀管 專業型:硬質真銀 樂器特色:音域比長笛高一個八度,可達到樂隊的最高極限,音色尖銳透明,同音區不如長笛豐滿,屬裝飾性樂器,很少獨奏,用於管弦樂隊和軍樂隊中。其他:有節制,審慎地使用可使樂聲更加響亮,有力而輝煌。典型應用:蘇薩(美),《星條旗永不落》第三樂段,泰克(德)《舊友進行曲》第三樂段。 二、單簧氣鳴樂器 包括單簧管,小單簧管,最大單簧管和薩克管樂器族。 A.發聲原理: 管體為圓柱(單簧管族)或圓錐(薩克管族)型。直吹,激振器為單片葦制簧片和與之相配的嘴子,固定於樂器上端,氣流通過哨片和嘴子進入管體而使管內空氣柱振動發音。 B.樂器介紹: 1.單簧管( Clarinet) 別稱及雅號:黑管,管弦樂隊中的「演說家」 樂器本調:bB調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 移調高大二度記譜 實用音域:e--g3 (三個半八度)(實際音高 d--f3) 結構組成:哨頭,小筒,主體管(兩節),喇叭口,和機械音鍵系統使用材質:普通型: 硬制橡膠,ABS塑料,酚醛樹脂等專業型:經特殊處理的烏木,紫檀,紅木或有機玻璃等。 樂器特色:高音區嘹亮明朗,中音區富於表情,音色純凈,清澈優美,低音區低沉,渾厚而豐滿,是木管族中應用最廣泛的樂器。其他:除bB調單簧管外,常用的還有bE調小單簧管和音區向下延伸的中音單簧管,低音單簧管和最低音單簧管等。典型應用:莫扎特(奧)《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格什溫(美)鋼琴與樂隊《藍色狂想曲》引子。 2.薩克管樂器族 (Saxophone) 樂器本調:bB( 高音, 次中音),bE( 中音,上低音)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根據樂器本調移調記譜 實用音域:兩個半八度 結構組成:金屬制拋物線性圓錐管體,與單簧管類似的哨頭,波姆體系音鍵系統。除bB高音薩克管外,均彎成煙斗型。使用材質:銅制 樂器特色:音色豐富,高音區介於單簧管和圓號間, 中音區猶如人聲和大提琴音色,低音區象大號和低音提琴。 典型應用:現代流行輕音樂中大量使用,拉威爾(法),《波萊羅舞曲》中有一段變奏。三、雙簧氣鳴樂器 包括雙簧管,英國管和大管等樂器 A.發聲原理: 管體圓錐型,直吹,激振器是固定在樂器上端的兩片葦制簧片。氣流通過哨子進入管體,使管中空氣柱振動發音。 B.樂器介紹: 1.雙簧管 ( Oboe ) 別稱及雅號:木管族中的抒情女高音 樂器本調:C 調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 不移調記譜 實用音域:b--f3 ( 兩個半八度) 結構組成:哨子, 管體( 包括上下節和喇叭口) 和音鍵 使用材質:管體用經過特殊處理的硬木製成 樂器特色:音色柔和軟麗, 有蘆笛聲, 適於表現田園風光和憂郁抒情的情緒。其他:在樂隊中常擔任主要旋律的演奏, 是出色的獨奏樂器, 也善於合奏和伴奏。是交響樂隊里的調音基準樂器( 樂隊以雙簧管的小字一組的a音調音) 典型應用 : 莫扎特(奧),《雙簧管協奏曲》鄭路(中國),《北京喜訊到邊寨》 2.英國管 ( English horn) 別稱及雅號: F 調雙簧管, 中音雙簧管 樂器本調:F 調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 移調記譜 實用音域:e--a2 結構組成:哨子, 管體和音鍵系統 使用材質:木製 樂器特色:音色近似雙簧管,有憂郁,夢幻的情味。其他:不是管弦樂隊的基本樂器,只在表現特定情景時才用。 ( 注: 「英國管」名稱之由來,並非此樂器來自英國,而是由於文字上的相同音譯的結果) 。典型應用:德沃夏克(捷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第二樂章第一主題 3.大管 (Bassoon,巴松管) 別稱及雅號: 一捆柴 (來自義大利文 fagotto) 樂器本調:C 調 應用譜號:低音譜號, 不移調記譜. 實用音域:大字一組bB--小字一組bb (三個八度) 結構組成:哨子, U 型管體( 分四節) 和音鍵系統 使用材質:槭科色木或楓木 樂器特色:低音區音色陰沉庄嚴,中音區音色柔和甘美而飽滿,高音富於戲劇性,適於表現嚴肅遲鈍的感情,也適於表現詼諧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其他:還有一種低音大管( 低八度),是木管族中的最低音. 典型應用:比才(法),歌劇《卡門》第一幕與第二幕間奏曲,旋律選自詠嘆調《阿爾卡拉龍騎兵》 四、唇簧氣鳴樂器 這類樂器種類繁多,形成相對木管樂器族的銅管樂器族,即是平時所說的號類樂器,俗稱喇叭,包括軍號,小號,短號,圓號,長號,大號和薩克號等,每種又有許多規格。唇簧氣鳴樂器均是由銅合金製成, A.發聲原理: 唇簧氣鳴樂器靠嘴唇振動發音。當唇振動時,氣流通過杯狀號嘴吹入管狀體內,使管內空氣隨之振動發音,依靠啟閉活塞裝置或伸縮號管改變號管的長短,獲得不同的音高,並由向牽牛花開放樣式的喇叭口來擴大它的音量。其發音音高還取決於吹奏者的唇肌緊張程度,同樣的管長可以演奏出由低到高大約七個到十幾個泛音。(具體原理請參見本人在本版發表的「淺談銅管樂器原理」一文) B.樂器介紹 1.軍號 (Bugle) 樂器簡介:自然泛音樂器,構造最簡單,包括步號,馬號,軍號和青年號四種。 樂器本調:bB, G, F等多種 應用譜號:簡單的專用號譜 實用音域:只能吹出幾個乃至十幾個泛音, 音階不完整 結構組成:有單圈和雙圈幾種, 均由管體, 喇叭口和號嘴組成 樂器特色:結構簡單,發音嘹亮,傳遠性好。其他:只用於部隊和中小學鼓號隊,管弦樂隊和軍樂隊不用。 2.小號 (Trumpet) 樂器本調:bB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 移調高大二度記譜 實用音域:e--c2(實際 d--小字二組bB),兩個半八度 結構組成:號嘴,管體和機械三部分。機械部分由活塞和活塞套組成,通過按下活塞接通旁路管以達到延長號管的目的。(活塞分為直升式和旋轉式兩種) 管長:1.335 米樂器特色:音色強烈明亮, 銳利, 富光輝感, 是銅管族的高音樂器.也可發出優美而富歌唱性的旋律. 使用弱音器時可變換音色. 其他:是管弦樂隊和軍樂隊的重要樂器。還有C,bE,A等多種調性的小號, 使用較少。典型應用:海頓(奧)《小號協奏曲》,穆索爾斯基(俄)《圖畫博覽會》之《漫步》,柴科夫斯基(俄)《義大利隨想曲》引子,柴科夫斯基(俄)舞劇《天鵝湖》之《那波里舞曲》,巴哈(德)《勃蘭登堡協奏曲》第二部。 3.短號 (Cornet) 樂器本調:bB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 移調高大二度記譜 實用音域:#f--c2 (實際 e--小字二組bB),兩個半八度 結構組成:號嘴, 管體和機械三部分。機械部分由活塞和活塞套組成,通過按下活塞接通旁路管以達到延長號管的目的。(活塞分為直升式和旋轉式兩種),號管比小號略粗, 並多一道拐彎。管 長:1.335 米 樂器特色:音色柔和, 富歌唱性,不夠輝煌。 其他:通常只用於軍樂隊和舞廳樂隊。還有bE短號,使用較少。在現在的軍樂隊中,經常使用小號來代替短號,音色由演奏員來控制。 4.圓號 (Horn,French horn) 別稱及雅號:法國號,「管樂器的靈魂」 樂器本調:F 調( 常見圓號有F,bE雙調, F,bB雙調和F,A,bB三調等多種)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移調記譜。實用音域:B1--f2 (三個半八度) 結構組成:號嘴,管體,機械三部分,使用迴旋式活塞,有三鍵,四鍵和五鍵圓號。 管長:3.939 米 (F 調) 樂器特色:音色既有銅管特色,又較溫和,高雅,帶有哀愁和詩意,在銅管和木管之間起到媒介協調作用,表現力極為豐富。其他:銅管樂器中它音域最寬,應用最廣泛。 典型應用:莫扎特(奧)《圓號協奏曲》四首,小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引子。 5.長號 (Trombone) 別稱及雅號:拉管,伸縮喇叭,「管樂中的弦樂器」 樂器本調:bB 應用譜號:低音譜號和次中音譜號, 不移調記譜( 也有移調記譜的) 實用音域:E--小字一組bB,兩個半八度 結構組成:伸縮長號由號嘴,U型套管,里管,調音管,喇叭口,支柱等組成。低音長號還帶有一個四度管活塞和四度附加管。 管長:2.75 米 樂器特色:音色高傲,輝煌,庄嚴,壯麗而飽滿,聲音嘹亮而富有威力,弱奏時溫柔委婉。整個音域內音響統一,很少被同化。可奏出獨特的滑音。 其他:是構造上唯一未經過技術完善,很少改進的銅管樂器。不僅是管弦樂隊和軍樂隊的重要樂器, 還大量用於爵士樂, 被稱為「爵士樂之王」,管弦樂隊中較少用於獨奏。還有一種活塞長號,現在已經基本被淘汰。 典型應用:瓦格納(德)歌劇《女武神》之《女武神之騎》,瓦格納(德)歌劇《唐豪瑟》序曲,哈恰圖良(前蘇聯),舞劇《加雅涅》之《馬刀舞曲》,拉威爾(法)《波萊羅舞曲》。 6.大號 (Tuba) 別稱及雅號:低音號, 抱貝司, 倍低音薩克號 樂器本調:bB 應用譜號:低音譜號, 不移調記譜( 也有移調記譜的) 實用音域:D1--f2, 三個八度 結構組成:號嘴,管體和機械三部分組成。有四到六個活塞( 回轉式較常見)。大號有抱式大號,圈式大號和轉口式大號( 俗稱" 蘇薩風")三種,後兩種只用於軍樂隊或管樂隊。樂器特色:管弦樂隊中最大的低音部銅管樂器,音色渾厚低沉,威嚴,莊重,與倍低音提琴同是管弦樂隊合奏的基礎。 其他:管弦樂隊中還使用G,F,C 調大號,很少用於獨奏。典型應用:霍爾斯特(英),《行星組曲》之《天王星》引子(與長號合奏) 。 [註:從某種意義講,大號應該歸為薩克號一類,但薩克號中只有大號在管弦樂隊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故單列出來。] 7.薩克號 樂器簡介:這是一族樂器,有最高音,高音,中音,次中音,上低音,低音,倍低音多種,一般只用於軍樂隊和管樂隊。樂器本調:bB或bE 應用譜號:依樂器本調移調記譜 (次中音以下也有不移調記譜的) 結構組成:號嘴,管體和機械部分組成, 有三到六個活塞。樂器特色:音色柔和,圓潤而富有彈性,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結束語:以上簡單介紹了常見的西洋管樂器,需要指出的是,這些管樂器都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不完善到完善發展的,並在繼續改進完善。他們的應用因其音色和音區的不同而不同,同時還受到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影響和作曲家風格的影響。巴洛克時期直至古典主義時期的管弦樂隊中應用最多的管樂器有雙簧管、大管、自然圓號(現代圓號的鼻祖),經常出現的還有單簧管、自然小號(現代小號的鼻祖)等,長號較為少見。從浪漫主義音樂時期開始,管樂器在管弦樂隊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樂器的發展也日趨完善,浪漫主義大師瓦格納則為解放管樂器,尤其是銅管樂器的音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十九世紀中期,西洋管樂器基本定型,近一百多年來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進入二十世紀以來,以美國指揮家、作曲家伯恩斯坦為首的一些作曲家創作了很多強調銅管樂器音色的現代管弦樂作品,音樂輝煌燦爛,雖然作品的思想性較差,但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其中大家較為熟悉的作品有《奧運光榮》等。 下面簡單列一下現代軍樂隊和管弦樂隊等樂隊中西洋管樂器的應用情況以供大家參考( 括弧內表示有時用): 軍樂隊:木管:bB單簧管,(bE高音單簧管) 長笛, 短笛, 雙簧管, 大管, bB次中音薩克管,bE中音薩克管 (bB高音薩克管, bE低音薩克管)。 銅管:小號,(短號) 圓號,長號,bE中音薩克號,bB次中音薩克號,bB上低音薩克號,大號。 管弦樂隊:木管:bB單簧管 2支,長笛 2支,雙簧管 2支,大管 2支(短笛,英國管,低音單簧管,低音大管) 銅管:小號2-3 支,圓號3--4支,長號2--3支,大號一支。 (註:古典主義作品中很少用長號和大號) 爵士樂隊: 木管:薩克管, 單簧管 (雙簧管, 長笛) 銅管:長號,小號 (以上三種樂隊配置還包括弦樂器和打擊樂器,文中未列出) 木管五重奏: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大管,圓號或第二單簧管 薩克斯四重奏: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上低音薩克斯銅管五重奏:第一小號,第二小號,圓號,長號,大號。

❿ powdercadihydrate什麼中文

沒有這個字,只有piccolo這個字,意思是短笛。
短笛(Piccolo)是音域最高的木管樂器,是長笛家族的一種變種樂器,也是交響樂隊中音域最高的樂器之一。短笛必須要長笛練習的非常好的人才可以演奏,比長笛難吹,也比長笛的音色高。包含三個八度。由於音色尖銳, 富於穿透力,有節制,審慎地使用可使整個樂隊的樂聲更加響亮、有力而輝煌。常用來表現勝利凱旋、熱烈歡舞或描寫暴風雨中的風聲呼嘯等。名稱源自義大利文「flauto piccolo」。
短笛,是縮小了的長笛。在義大利文中,「短笛」一字意為小長笛。像長笛一樣,短笛通常定為C大調,比一般的長笛高了一個八度(令它們成為最高音的橫笛)。音域d2~c5。記譜與長笛相同,而實際發音高八度,為所有吹管樂器中的最高音樂器。音色尖銳,光輝明亮,穿透力極強。短笛的音樂是寫得比標准音高低一個八度。短笛的指法與長笛的一致,但聲音卻比長笛高了一個八度。很多交替的指法亦可能被用作調整它們特有的音高的頻率,因為通常很多都會走音了。在標準的C大調短笛的增加部分中,有D音的短笛音高,有時用來與降半音A一致,出色地用於義大利軍樂隊。
一般短笛能吹奏3個八度,由C5至C8(個別型號更可以吹奏D8)。吹至第三個八度的音符時,就會開始愈來愈難,特別是輕聲地吹的時候。但是作曲家們通常只是會把高音域的作品寫給短笛。短笛缺乏長笛的最低音B鍵,而且短笛的低音區域較暗且不明顯,較少使用。
記譜與長笛相同,而實際發音高八度,為所有吹管樂器中的最高音樂器。音色尖銳,光輝明亮,穿透力極強。在配器上,無論規模多大的樂隊中,用一隻已足可擴展音域,增大縱深能力。對於銅管樂隊尤其重要。常用於歡欣鼓舞的熱烈場面。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終樂章的勝利進行曲中,用它來增加巍然屹立、勇往直前的氣概。他的《第六交響曲》第4樂章中, 用短笛來描繪雷電轟鳴的場景。穆索爾斯基在交響詩《荒山之夜》中,用它來描繪群魔亂舞時陰森凄厲的哭聲。
演奏時雙手持笛,坐立皆可,採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雙唇構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氣流集中沖擊吹口蓋與孔壁構成的75°銳角發音。其特殊技巧有:①泛音:用放鬆口型超吹八度或十二 度、十五度音,產生類似弦樂器的清音效果;②滑音:手指在鍵孔上逐漸滑閉,可取得上滑音和下滑音效果;③同時哼唱:在演奏長笛的同時哼唱;④模擬打擊樂:快速拍打音鍵,同時口中發出咂舌的「嗒」聲,可發出模擬打擊樂的聲音效果;⑤呼嘯奏法:口含全部吹口,快速大量吹氣,同時按樂譜快速移動手指,造成嘯聲效果;⑥模擬銅管樂器:兩唇緊貼吹口,開小孔吹氣,發音如同小號。上述各種奏法,均可得特殊效果,在先鋒派音樂中常大量應用。
音色尖銳透明,同音區不如長笛豐滿,屬裝飾性樂器,很少獨奏,用於管弦樂隊和軍樂隊中。由於是長笛家族中音域最高的樂器,短笛在管弦樂中經常扮演陪襯的角色,雖然它裝飾性的功能重於旋律性,但短笛的獨奏也並非罕見。
樂隊中的木管聲部位於指揮正前方、中提琴聲部後面一排。長笛在這排最左邊。標準的管弦樂隊用兩只長笛。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軍樂隊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簽證愛爾蘭能待多久 瀏覽:454
印尼科學家研發多少武器 瀏覽:413
伊朗紅棗哪個好 瀏覽:585
向英國捐了多少 瀏覽:744
清朝末期英國是什麼水平 瀏覽:66
中國和俄羅斯哪個麵粉好 瀏覽:419
新海大學在中國哪個城市 瀏覽:593
中國原產肉類有哪些 瀏覽:294
印尼是什麼膚色人種呢 瀏覽:16
印尼維達貝怎麼樣氣候 瀏覽:440
好討厭你啊的義大利語怎麼講 瀏覽:606
印尼穆斯林女性割禮是什麼 瀏覽:425
禁封美國為什麼伊朗 瀏覽:656
中國沒有阿里巴巴會怎麼樣 瀏覽:31
各國為什麼都支持印度裔 瀏覽:880
英國什麼東西賣的最好 瀏覽:346
中國糧食太多是什麼意思 瀏覽:798
通海到越南最近多少公里 瀏覽:917
印度女性人均壽命是多少 瀏覽:710
英國為什麼是一個小國家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