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咸魚干怎麼吃

義大利咸魚干怎麼吃

發布時間:2022-07-03 23:58:50

❶ 長相出眾是什麼樣的體驗

說明自己長的可以啊,會很有面子,廣交朋友吧。

❷ 紅酒除了配鵝肝還配什麼好吃那

哪的紅酒配哪的肉!紅葡萄酒可以搭配豬肉、羊肉、牛肉等粗一些的肉,也可以配醬汁弄一點的菜!
義大利的配合義大利菜
跟黃酒配浙江菜一樣!
葡萄酒與粵菜
粵菜是我國著名的四大菜系之一。它形成於秦代,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下面我們摘取粵菜中的部分菜品,以建議它們與葡萄酒的和諧搭配。
在畜肉類中,主要菜品有:
發財豬手:豬手I滑,口味濃郁,色澤大紅。是干紅葡萄酒的最佳搭檔。
椒鹽排骨:外酥里嫩,椒鹽香味突出。可選配干紅葡萄酒,或結構感強的干白或桃紅葡萄酒。
嶺南橙花骨:肉質軟嫩,有較濃的橙香味。配半干或半甜葡萄酒。
亂蒜肚絲:蒜香濃郁,豬肚軟嫩。可選配干紅葡萄酒,或結構感強的干白或桃紅葡萄酒。
白灼牛百葉:百葉爽脆,口味咸鮮。是干白葡萄酒的最佳搭檔。
雙紅燉牛月展:湯味清甜、咸鮮,牛月展軟糯。可選配干紅葡萄酒。
在禽肉中,蚝油滑手撕雞、豉油雞、豉味荷香雞、板栗雞煲、時菜扒紅鴨、冬瓜夾大鴨、廣東燒鵝等,是干紅葡萄酒的最佳搭檔,根據情況,也可選配桃紅或結構感強的干白葡萄酒;而咖喱類、沙爹類,則應選配半干或半甜葡萄酒。
在水產類中,所有的生吃、清蒸等海鮮,均是干白葡萄酒的良好搭檔;而紅燜類、豉汁類和咸魚,可選用干紅葡萄酒;蒜茸類,可選用桃紅葡萄酒;咖喱類、甜香類則可選用半干或甜型葡萄酒。
葡萄酒與魯菜
魯菜最突出的特點,一是選料、刀工十分講究,不厭其精細,注重菜餚的色彩和形象。二是烹調方法多樣,如油爆、芫爆、醬爆、清炒、鍋燒、扒(文章來源: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菜、拔絲、蜜汁、清湯、奶湯都是濟南菜的手法,而烹、煮、扒、炒、熘又是海味原料的福山菜技法。烹制中多先用水焯、水劃、水煮、油劃、油氽、蒸、油炸的方法,對原料作兩次以上的熱加工而成菜,從而保證了菜餚的純正、清淡與利口,較少採用生原料一次加熱至熟食用的做法。三是十分重視火候,講究口味,不論何種烹制方法,都強調火候掌握的恰倒好處,盡量做到不過無不及。口味講究清、鮮、脆、嫩、純的特點。所謂純,就是要求保持原味。魯菜中善於用湯,吊制的清湯、煮制的奶湯都十分鮮美,這也保證了魯菜味道的可口。由魯菜的特點可知,它們最佳的葡萄酒搭檔應為干白葡萄酒、桃紅葡萄酒或柔和的新鮮干紅葡萄酒。
下面我們選取魯菜中最具特色的菜餚進行介紹,並建議其與葡萄酒和諧搭配。
香菇豆角:黑如鐵,綠如翠,鮮咸口,軟爛香。可配干白或桃紅葡萄酒。
奶油西蘭花:芡乳白,菜碧綠,鮮脆咸嫩,清爽適口。可選用干白葡萄酒或半干白葡萄酒或新鮮干紅葡萄酒。
炸藕夾:色金黃,外焦里嫩,鮮脆咸香。是干紅葡萄酒的最佳搭檔。
干燒冬筍:色白、綠,鮮嫩酥脆清香。可配干白或桃紅葡萄酒。
糖醋素排骨:素排骨為油麵筋和土豆,色金黃,形象逼真,酸甜咸香。可配半甜或甜型葡萄酒。
清蒸雙龍鱔:雙龍鱔即白鱔,造型別致,色澤淡雅,味道鮮美。是干白葡萄酒的最佳搭檔。
霸王別姬:以元魚當霸王,以雞當虞姬,湯清,紅、綠、黑點綴其中,魚、雞咸嫩咸香。是干白葡萄酒的最佳搭檔。

❸ 中世紀的歐洲有什麼冷知識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中世紀的歐洲人已經發明了餐具,總算不用像古埃及人一樣直接用手指吃飯了,但現代人依然會感到難以接受——酒杯鑲嵌了寶石做得很華麗,但卻要一桌人輪流共用,你必須在飲酒的時候跟別人分享口水;湯勺也是兩個人或幾個人共用的,最好不要直接把勺子湊到嘴邊去喝,而是舀到自己的碗里;餐叉是拜占庭帝國的發明,要到十字軍東征之後才被帶回西歐,在此之前的歐洲人,還是只能像古埃及人和現代印度人一樣用手指直接撕肉條;當然,你也可以用餐刀割牛排和麵包,然後代替叉子直接塞入嘴裡,但問題是一把餐刀要數人共用,只有地位很高的人才能獨享一把餐刀。

當然,上述這些陋習都是細枝末節,身為貴族領主,你完全可以為自己打造一副專用的餐具。但是,在看到桌上放著的中世紀歐洲經典飯菜之後,你絕對會消減掉絕大部分的食慾。

就現代東方人的觀點來看,中世紀歐洲人吃水果的方法實在是很奇怪:把蘋果和梨放到火上烤,把李子放進鍋里燉,還要加鹽撒胡椒……而直接生吃水果,卻被看成是下等人的做法。

——中世紀的歐洲醫學界普遍認為,一切水果都是涼性食物,若要吃的話,就應該以熱的方法烹調,或者加入熱性的香料(例如胡椒之類)……真是不科學!

相反,對於大部分蔬菜,例如胡蘿卜、蕪菁、圓白菜、捲心菜等等,中世紀的歐洲人倒是習慣於生吃,甚至就連刺激性口味的洋蔥也是如此——當然,也有浸泡在肉汁里的烤洋蔥,不過那個就屬於高級菜了。

——煮熟的水果和生吃的蔬菜……感覺上似乎跟中國人的習慣恰好相反,肯定會導致腸胃不適。

不過上述這些問題還不算最要命的,中國人也不是不能吃蔬菜色拉,至於煮熟加鹽的水果不合口味,也只要從食譜中剔除這些菜就行了。但光是作為主食的麵包,就能讓人覺得無處下嘴——中世紀歐洲人吃的麵包,跟我們現代人那種發酵過還加入白糖奶油的松軟麵包根本不是一回事,而是近似於壓縮餅乾的一種無酵餅,又干又硬又磕牙……而古埃及人的麵包,雖然通常也沒加奶油,但一般倒是發酵過了。

當時,就算是貴族領主,在日常生活之中,也都吃平均重量4。5㎏/10磅的長條形黑麵包。

注意,中世紀的黑麵包和現代的黑麵包完全不是一回事,現在所謂的黑麵包除了色澤之外,在口感和成分上,其實和中世紀的白麵包也差不多了。

典型的中世紀黑麵包,一般是用小麥粉混雜大量的麩皮烤制而成——這種做法在中世紀已經算是精品黑麵包了。更有一些偷工減料的黑心麵包師,居然經常故意在黑麵包中摻加木屑、小石頭之類的雜物,比埃及人摻入麵包的砂子更能磨損牙齒,也更可惡——後者好歹是被動受罪,前者根本就是主動犯罪啊!!!

很好,這下連礦物質都有了,要是在夾雜點樹葉和蟲子,那就是全營養食品了……

這種中世紀黑麵包的天下聞名之處,就是在於可以當武器使用——中世紀的編年史上,多次記錄了沒出息的笨盜賊潛入窮苦農民家裡盜竊,但卻不幸殞命於家庭主婦的黑麵包之下的囧事;而當中世紀的家庭矛盾發生時,更有無數男子漢死於悍婦的黑麵包攻擊……至於這東西的味道,還是請大家自行想像。

——在日本的歐洲中世紀背景輕小說《狼與辛香料》之中,那位男主角旅行商人羅倫斯,之所以在有條件的時候,都不願意直接啃黑麵包,而是要把黑麵包掰碎了煮稀粥,就是因為這東西實在是太硬了。

在中世紀,白麵包和黑麵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在製作時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和努力去篩除麩皮,中世紀的天主教會把經過發酵製成的松軟白麵包稱作「潘德美茵」,意為精製、神聖的麵包。而中世紀的白麵包體積也普遍比較小,每隻通常都不夠正常人吃一頓,大概跟現代的「早餐包」差不多。

最初,白麵包是教會神職人員獨享的專利,但很快就被人突破了限制,成為了中世紀富裕家庭們招待賓客的上等伙食。不過,在中世紀貴族們日常用餐的時候,白麵包和黑麵包之間往往並沒有非常明確的分界線——正常情況之下,貴族和富人的廚房裡都不會直接存放大量麵包,而是儲存粗麵粉,或者說混合了大量麩皮的小麥粉。到了吃飯的時候,再把粗麵粉烤成麵包。

如果要招待客人或者慶祝什麼喜事,那麼就會吩咐廚師和侍女們把粗麵粉篩一篩。招待的客人越尊貴,粗麵粉里的麩皮就要篩得越干凈,烤出來的麵包自然就會越白越精細,但花費的功夫同樣也就越多。

所以,黑麵包和白麵包完全可以用同一袋麵粉烤出來,區別只在於人工。而貴族騎士們平時吃的麵包,其實是介於白麵包和黑麵包之間——最富裕的人家可以養幾個僕人,從早到晚專門篩麵粉。而在不那麼富裕的家庭,為了減輕僕人的工作量,避免把他們累倒,同時也是為了避免浪費同樣能充飢的麩皮,只好把篩麵粉的次數減少一些……至於最後烤出來的麵包到底算是黑的還是白的,就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此外,在中世紀的歐洲,還有一種用精麵粉加入雞蛋、牛奶、蜂蜜和香草,並且用啤酒酵母來代替普通的發面,經過精心發酵之後烘烤製成的「皇後麵包」(也可以翻譯為女王麵包)。這種小圓形白麵包的口味,基本跟現代的高檔奶油麵包差不多,可能還要更好一些,而且使用的材料絕對是綠色健康無污染——但這玩意兒已經是連國王也不能頓頓都當主食吃的超高級奢侈品了!

根據中世紀的某部史詩記載,有位國王在某次戰役勝利之後,向全軍賞賜了許多烤肉和葡萄酒,大家都習以為常。然後他又賞給最勇敢的士兵們每人一塊「皇後麵包」,卻被其他人羨慕得要死……

不管那些混合了木屑與碎石的中世紀黑麵包有多麼的嗑牙和傷喉嚨,它們仍然是中世紀歐洲下層平民眼裡的上等美食,因為他們的飯碗里經常連麵包都沒有——烤麵包要燒很多柴,烘焙的工藝也很麻煩。

所以窮人們乾脆就直接拿一些粗加工的麥粉(那東西雖然是麥子磨的,但是怎麼看都算不上麵粉)放到碗里,加點熱水調成麥糊,然後天天就吃這種麥糊過日子。如果有條件搞到一些野菜、咸魚和肉類的話,也是把這些東西統統都倒進鍋子里和麥糊一起燉煮……總之看上去很惡心,類似於我們中國人用來喂豬的東西,又有點像是嘔吐物,令人望而生厭。

——總的來說,中世紀歐洲庄園里的農奴們,一般吃得比三千年前尼羅河畔的古埃及農民還差。

除了黑麵包和白麵包之外,中世紀末期的義大利人偶爾也會吃面條(義大利通心粉),但這玩意兒更是絕對的貴族食品,價錢比白麵包還要貴——在水力磨坊普及以前,把麥子加工成做面條用的細麵粉真是太費勁了。而且,現代意義上的義大利面,最初是在阿拉伯人佔領下的西西里島誕生,直到13~14世紀才推廣到了整個義大利,至於傳播到歐洲的其它地方,則已經是文藝復興之後的事情了。

所以,中世紀的絕大部分歐洲人,恐怕都沒有機會品嘗到義大利面的美味。

❹ 各種美食的品種,名稱!!!

章魚小丸子,紫菜,奧爾良烤翅,各類慕斯,黑森林,布朗尼,提拉米蘇,牛排,牛肉乾,奶昔,奶茶,雙皮奶,手抓餅,巧克力,咖喱魚丸,魚腐,壽司,北極貝,三文魚,天婦羅,黑輪,冰激凌,炒麵,三文治,雞翅,義大利面,燒烤,鰻魚飯三吃,拉麵,熟壽司,蕎麥面,咚咚燒,我知道的還有呢,懶得打了,就這么多哦,希望幫到你哈。。。。。。

❺ 吃西餐要注意點什麼

西餐與中餐相比,最顯著特點是,就餐者不像我們這樣使用筷子,而是使用刀叉進食,菜餚的烹調方法也與中餐大相徑庭。世界上最著名的西餐大菜,當屬法國、英國、俄國大菜,另外像義大利、德國、美國以及奧地利、匈牙利、葡萄牙、荷蘭等國的大菜也很有名。

法式大菜的特點是選料新穎別致,加工精細,如蝸牛、鵝肝、馬蘭、洋百合、椰樹芯等,均有名菜品種傳世。此外,法式菜製作時擅用酒,烹調講究,菜口偏生。代表名菜有馬賽魚羹、凍鵝肝、巴黎龍蝦、紅酒山雞等。

英式大菜的特點是口味清淡,少用油、酒,以煮、蒸、燴、煎、炸為主。調味品放在餐桌上,由就食者根據自己口味選取。代表菜有薯燴爛肉、烤羊馬鞍、燒鵝蘋果沙司、野味攀等。

俄式大菜的特點是油大味重,肉類、禽類要燒得爛熟,但咸魚、熏魚又多生吃。調味多用酸奶油、奶渣、檸檬、酸黃瓜、小茴香。代表菜有鯖魚餃子、串烤白羊、白塔雞、冷蘋果湯、羅宋湯等。

美國白宮要求菜品低脂高纖,健康烹調。美國菜的特點是咸里帶甜。

德國菜則是略帶酸味,生菜較多。

義大利菜以原汁原味聞名,且喜用麵食做菜。

西方各國飲食規矩、禮節大同小異,但是同我們的習慣很不一樣。我們認識西餐,首先要熟悉、掌握下列各項。

應邀

被邀請參加宴會以及接受邀請,是主、客友好關系的體現。是否出席宴會,西方人士常在請柬的右下角書寫下列短語,提醒被邀請者:R.S.V.P.(謹請答復);Regretsonly(因故不能出席,請答復);ToRemind(「備忘」。已口頭商定,不需答復,只起提醒作用)。

如應邀,可在感謝之後表示:「很高興,接受邀請。」如不能出席,可表示「感謝邀請,但是由於此前另有安排,很遺憾,不能出席。」臨時因故不能出席,也應盡早通知對方並表示歉意。

關於出席宴會著裝問題,邀請人往往會在請柬的左下角標上如下英文字:

Formal(正式服裝——指西方國家禮服,其他國家的民族服裝,但一般西服不在此列);Blacktie(黑領結——指晚餐禮服,也稱小禮服);Suit(套裝——指西服,需上下一色並扎領帶);Informal或Casual(便裝)。

送花

西方人士喜歡舉行家宴招待朋友。赴宴時,客人如能帶上一束花或小工藝品、小食品獻給女主人,主人會很高興。如果是大型招待會,根據雙方關系,有時送花籃祝賀,提前擺放在招待會現場。

問候

如主人夫婦迎客,客人應先同女主人握手問好,獻上花束,再同男主人握手。然後由主人或主方人員引入客廳,同其他來賓見面,服務員會送上飲料或低度數酒類供客人享用。

入座

何時由客廳進入宴會廳,須聽從主人安排。如事先未通知座次,很可能在宴會廳門口有座位示意圖,客人應自己去找本人的座位位置。入座時應從椅子左方就位,離席時才從右邊離開。男賓應幫助右邊的女賓挪動椅子,待女賓坐好後,自己再就座。入座就餐時,身體略靠近餐桌。

餐巾

當主人示意就餐開始或拿起餐巾時,客人才可照樣去做。餐巾通常是對折,折口朝外,下邊一半略長,平鋪在雙腿上。在中國,可把餐巾一角壓在餐盤墊盤之下,使餐巾搭在腿上。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進餐時油漬直接灑落在衣服上,但是忌將餐巾掛在胸前。可用餐巾一角擦嘴角、手指上的油漬,但是忌用餐巾擦刀叉、盤盞以及擦汗、擦脖頸等。進餐時因事暫時離開,應把餐巾放在座椅上或搭在椅背上。如把餐巾放在餐桌上,就說明離去不再返回。宴會結束,收餐巾時也應以主人為先。餐巾收後放在餐盤旁即可。

(作者: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贊)

返回目錄放大縮小全文復制上一篇下一篇

西餐與中餐相比,最顯著特點是,就餐者不像我們這樣使用筷子,而是使用刀叉進食,菜餚的烹調方法也與中餐大相徑庭。世界上最著名的西餐大菜,當屬法國、英國、俄國大菜,另外像義大利、德國、美國以及奧地利、匈牙利、葡萄牙、荷蘭等國的大菜也很有名。

法式大菜的特點是選料新穎別致,加工精細,如蝸牛、鵝肝、馬蘭、洋百合、椰樹芯等,均有名菜品種傳世。此外,法式菜製作時擅用酒,烹調講究,菜口偏生。代表名菜有馬賽魚羹、凍鵝肝、巴黎龍蝦、紅酒山雞等。

英式大菜的特點是口味清淡,少用油、酒,以煮、蒸、燴、煎、炸為主。調味品放在餐桌上,由就食者根據自己口味選取。代表菜有薯燴爛肉、烤羊馬鞍、燒鵝蘋果沙司、野味攀等。

俄式大菜的特點是油大味重,肉類、禽類要燒得爛熟,但咸魚、熏魚又多生吃。調味多用酸奶油、奶渣、檸檬、酸黃瓜、小茴香。代表菜有鯖魚餃子、串烤白羊、白塔雞、冷蘋果湯、羅宋湯等。

美國白宮要求菜品低脂高纖,健康烹調。美國菜的特點是咸里帶甜。

德國菜則是略帶酸味,生菜較多。

義大利菜以原汁原味聞名,且喜用麵食做菜。

西方各國飲食規矩、禮節大同小異,但是同我們的習慣很不一樣。我們認識西餐,首先要熟悉、掌握下列各項。

應邀

被邀請參加宴會以及接受邀請,是主、客友好關系的體現。是否出席宴會,西方人士常在請柬的右下角書寫下列短語,提醒被邀請者:R.S.V.P.(謹請答復);Regretsonly(因故不能出席,請答復);ToRemind(「備忘」。已口頭商定,不需答復,只起提醒作用)。

如應邀,可在感謝之後表示:「很高興,接受邀請。」如不能出席,可表示「感謝邀請,但是由於此前另有安排,很遺憾,不能出席。」臨時因故不能出席,也應盡早通知對方並表示歉意。

關於出席宴會著裝問題,邀請人往往會在請柬的左下角標上如下英文字:

Formal(正式服裝——指西方國家禮服,其他國家的民族服裝,但一般西服不在此列);Blacktie(黑領結——指晚餐禮服,也稱小禮服);Suit(套裝——指西服,需上下一色並扎領帶);Informal或Casual(便裝)。

送花

西方人士喜歡舉行家宴招待朋友。赴宴時,客人如能帶上一束花或小工藝品、小食品獻給女主人,主人會很高興。如果是大型招待會,根據雙方關系,有時送花籃祝賀,提前擺放在招待會現場。

問候

如主人夫婦迎客,客人應先同女主人握手問好,獻上花束,再同男主人握手。然後由主人或主方人員引入客廳,同其他來賓見面,服務員會送上飲料或低度數酒類供客人享用。

入座

何時由客廳進入宴會廳,須聽從主人安排。如事先未通知座次,很可能在宴會廳門口有座位示意圖,客人應自己去找本人的座位位置。入座時應從椅子左方就位,離席時才從右邊離開。男賓應幫助右邊的女賓挪動椅子,待女賓坐好後,自己再就座。入座就餐時,身體略靠近餐桌。

餐巾

當主人示意就餐開始或拿起餐巾時,客人才可照樣去做。餐巾通常是對折,折口朝外,下邊一半略長,平鋪在雙腿上。在中國,可把餐巾一角壓在餐盤墊盤之下,使餐巾搭在腿上。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進餐時油漬直接灑落在衣服上,但是忌將餐巾掛在胸前。可用餐巾一角擦嘴角、手指上的油漬,但是忌用餐巾擦刀叉、盤盞以及擦汗、擦脖頸等。進餐時因事暫時離開,應把餐巾放在座椅上或搭在椅背上。如把餐巾放在餐桌上,就說明離去不再返回。宴會結束,收餐巾時也應以主人為先。餐巾收後放在餐盤旁即可。
進餐

西餐菜譜一般是冷盤、湯、熱菜2-3道、甜食、水果、咖啡或紅茶。進餐順序也是從冷盤開始,然後是湯、熱菜、甜食、水果。至於咖啡或茶,多半是餐後在休息室里同餐後酒一起飲用。麵包黃油擺在餐盤的左前方的盤子中,或由服務員送上。

講話

西餐宴會講話或祝酒,一般安排在冷盤之後、熱菜之前,先主人,後客人。講話、祝酒辭最後一句往往是為大家身體健康乾杯,此時應先與主賓碰杯,再與主桌其他客人碰杯。每碰一次,稍微喝一點,如人太多,可舉杯示意,不必一一碰杯。講話、祝酒時,應一律停止進餐。

國歌

國慶宴會、為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舉行的國宴上,要演奏國歌,往往安排在講話之後。主人講話後,奏來訪國國歌,客人講話後奏主方國歌。演奏國歌時,出席宴會的所有人員,均應肅立,除了攝影、攝像記者工作外,現場一律停止走動,待國歌奏畢,方可落座。

刀叉

小型宴會開始用餐,應待主人示意,客人不要表現出迫不及待。右手用刀,左手持叉。進食中間停頓,刀叉呈「八」狀,搭在食盤邊上。在美國,如果感到左手用叉不方便,可換用右手,但在歐洲一般左叉、右刀,堅持到底。忌刀叉在盤上發出響聲。說話時,不一定把刀叉放下,但做手勢時,不可讓刀叉在空中比劃。吃完一道菜,刀叉並攏,叉齒朝上,刀口朝內,放在盤子上,服務員就會收走。

水盂

餐盤的左前方,有時放一水盂,內盛清水,撒花瓣,用於吃完手抓食品後,在盂內涮掉手指上污漬。注意只涮手指部分,不可洗手。盂內清水不可飲用。

麵包

麵包黃油分別放在食盤左前方的碟子里,有時是由招待員送上。取麵包用左手,撕下一小塊,用刀塗上黃油或果醬。不可用叉去叉、用刀去切麵包,不可啃食整個麵包。

吃相

進餐時,身體距餐桌約30厘米,上身端正,頭部略前傾。不可把雙臂橫放在餐桌上,顯得懶散。進餐時,不可把嘴湊到餐盤上,不可把餐盤端起,而是用叉取食,放到嘴裡,忌舔食,咀嚼食物忌出聲。

冷盤

西餐冷盤常見的有3種:(1)沙拉,即土豆、胡蘿卜、黃豆、青豆、熟雞蛋和調味品調拌而成。(2)凍子,即將煮熟的食品和汁湯冷卻凝固而成。(3)泥子,即以動物腦、肝和蝦、蟹為主料,配以雞蛋、芹菜,加作料攪拌而成。魚凍、肉凍等可用刀切開,用叉取食,而沙拉、泥子只用叉取食。

喝湯

湯匙放在餐盤右邊,右手持匙舀湯。湯熱,不可用嘴吹冷或用湯匙攪拌使其降溫。湯用盤盛,湯匙應朝外側舀起;湯淺,用左手將湯盤稍側向前方。喝湯不可出聲,喝完應將匙放在湯盤的墊盤上,而不是放在湯盤內。

熱菜

西餐魚多去骨刺,遇有帶刺魚,可用刀將刺輕輕撥出。如魚刺已經入口,可稍加掩蓋吐在叉上,放在食盤邊沿上。西餐吃魚常配檸檬,可用手將其汁液擠在魚上,以去腥味。肉食,如豬排、牛排等,應用刀切成小塊食之,但不要一次切完,一塊一塊消滅。切肉時,先從左邊開始切,用叉叉住,用刀割取,盡量避免讓刀發出撞擊盤子的聲音。

上菜

招待員上菜依照一定次序,只在走到你左邊時,才輪到你取菜。取菜時最好每樣都取點,如果實在不想吃某種菜,也可婉謝。

剔牙

餐桌上最好不剔牙,如實在要剔,要用餐巾掩口,或用左手遮住嘴,趁別人不注意時剔。

(作者: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贊)

返回目錄放大縮小全文復制上一篇下一篇

進餐

西餐菜譜一般是冷盤、湯、熱菜2-3道、甜食、水果、咖啡或紅茶。進餐順序也是從冷盤開始,然後是湯、熱菜、甜食、水果。至於咖啡或茶,多半是餐後在休息室里同餐後酒一起飲用。麵包黃油擺在餐盤的左前方的盤子中,或由服務員送上。

講話

西餐宴會講話或祝酒,一般安排在冷盤之後、熱菜之前,先主人,後客人。講話、祝酒辭最後一句往往是為大家身體健康乾杯,此時應先與主賓碰杯,再與主桌其他客人碰杯。每碰一次,稍微喝一點,如人太多,可舉杯示意,不必一一碰杯。講話、祝酒時,應一律停止進餐。

國歌

國慶宴會、為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舉行的國宴上,要演奏國歌,往往安排在講話之後。主人講話後,奏來訪國國歌,客人講話後奏主方國歌。演奏國歌時,出席宴會的所有人員,均應肅立,除了攝影、攝像記者工作外,現場一律停止走動,待國歌奏畢,方可落座。

刀叉

小型宴會開始用餐,應待主人示意,客人不要表現出迫不及待。右手用刀,左手持叉。進食中間停頓,刀叉呈「八」狀,搭在食盤邊上。在美國,如果感到左手用叉不方便,可換用右手,但在歐洲一般左叉、右刀,堅持到底。忌刀叉在盤上發出響聲。說話時,不一定把刀叉放下,但做手勢時,不可讓刀叉在空中比劃。吃完一道菜,刀叉並攏,叉齒朝上,刀口朝內,放在盤子上,服務員就會收走。

水盂

餐盤的左前方,有時放一水盂,內盛清水,撒花瓣,用於吃完手抓食品後,在盂內涮掉手指上污漬。注意只涮手指部分,不可洗手。盂內清水不可飲用。

麵包

麵包黃油分別放在食盤左前方的碟子里,有時是由招待員送上。取麵包用左手,撕下一小塊,用刀塗上黃油或果醬。不可用叉去叉、用刀去切麵包,不可啃食整個麵包。

吃相

進餐時,身體距餐桌約30厘米,上身端正,頭部略前傾。不可把雙臂橫放在餐桌上,顯得懶散。進餐時,不可把嘴湊到餐盤上,不可把餐盤端起,而是用叉取食,放到嘴裡,忌舔食,咀嚼食物忌出聲。

冷盤

西餐冷盤常見的有3種:(1)沙拉,即土豆、胡蘿卜、黃豆、青豆、熟雞蛋和調味品調拌而成。(2)凍子,即將煮熟的食品和汁湯冷卻凝固而成。(3)泥子,即以動物腦、肝和蝦、蟹為主料,配以雞蛋、芹菜,加作料攪拌而成。魚凍、肉凍等可用刀切開,用叉取食,而沙拉、泥子只用叉取食。

喝湯

湯匙放在餐盤右邊,右手持匙舀湯。湯熱,不可用嘴吹冷或用湯匙攪拌使其降溫。湯用盤盛,湯匙應朝外側舀起;湯淺,用左手將湯盤稍側向前方。喝湯不可出聲,喝完應將匙放在湯盤的墊盤上,而不是放在湯盤內。

熱菜

西餐魚多去骨刺,遇有帶刺魚,可用刀將刺輕輕撥出。如魚刺已經入口,可稍加掩蓋吐在叉上,放在食盤邊沿上。西餐吃魚常配檸檬,可用手將其汁液擠在魚上,以去腥味。肉食,如豬排、牛排等,應用刀切成小塊食之,但不要一次切完,一塊一塊消滅。切肉時,先從左邊開始切,用叉叉住,用刀割取,盡量避免讓刀發出撞擊盤子的聲音。

上菜

招待員上菜依照一定次序,只在走到你左邊時,才輪到你取菜。取菜時最好每樣都取點,如果實在不想吃某種菜,也可婉謝。

剔牙

餐桌上最好不剔牙,如實在要剔,要用餐巾掩口,或用左手遮住嘴,趁別人不注意時剔。

(不採納我的答案你實在是對不起我誒...)

❻ 義大利油醋汁如何做,最正宗義大利油醋汁的做法

基本配方

橄欖油225毫升

醋(可以用義大利香醋,紅酒醋,白酒醋,也可以用蘋果醋等果醋。如果都沒有,用國產的普通醋也可以)或檸檬汁75毫升

法式芥辣醬1茶勺

鹽和胡椒適量

折疊編輯本段註解

1,這個配方劑量很大,可以至少供應10人份的沙拉。大家可以適當減量。但基本比例是3份油和1份醋或檸檬汁。

2,法式芥辣是一種黃色的膏狀物。如果沒有,不添加也是可以的。

3,此油醋汁有些油膩的感覺。但橄欖油是很健康的食用油。被稱為"營養之王"。橄欖油與其它植物食用油相比,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是理想的涼拌、烹調用油,是迄今為止油脂中最適合人體的食用油。橄欖油耐高溫、抗氧化,反復煎炸不變質。橄欖油中所含的人體必需脂肪酸,同人乳中的含量相似。因此可以說原生橄欖油是"人類健康之油"。營養和保健作用是其他食用油所無法比擬的。

另外,還有一些增加風味的方法,可以使沙拉更有味道。

1,蒜味汁:加些蒜末進去一起攪拌

2,香草汁:把各式香草切碎:比如百里香,九層塔,法國香菜等。

3,桔味汁:用一半桔汁來代替醋。

4,用3條罐頭裝小咸魚(Anchovy)和 10克Parmesan Cheese,磨碎混合在一起。

5,辣味汁:加幾滴辣椒油進去

6,雞蛋香草汁:磨碎一個煮雞蛋再加入一勺混合香草碎

7,莓果味汁:用莓果味醋,比如(Raspberry Vinegar)來代替普通醋。

8,番茄百里香:1勺法國芥辣醬,1勺新鮮百里香碎,1/2勺白糖,1/4勺辣椒粉,30克番茄粒。

油醋汁蔬菜沙拉蓬勃的夏日,隨處望去都是令人歡喜的顏色。其實,喜歡五彩斑斕的色彩並不是眼睛的專利,我們的胃,也一樣哦!如果,把那些五顏六色的果蔬吃進肚子里,"讓食物在我們的身體里美美地發芽"(格子,我還記得你說過的話喲 ),這時候,愉悅的不僅是我們的眼睛,還有我們的味蕾,我們的身體……

折疊編輯本段原料

1、主料:紫甘藍1大片苦菊1棵 生菜2大片 櫻桃西紅柿5粒

2、油醋汁:橄欖油1大匙 檸檬汁(或白醋)1大匙 蜂蜜1大匙 生抽1小匙 香油1/4小匙 黑胡椒粉少許 鹽適量

(這個油醋汁是根據我家口味調的,不正宗,但愛吃)

折疊編輯本段做法

1、蔬菜洗凈瀝干水分。紫甘藍切絲,苦菊、生菜撕成片,櫻桃西紅柿對半切開;

2、將"油醋汁"中的所有材料倒入小碗中混合調勻;

3、將調好的"油醋汁"倒在蔬菜上,拌勻即可。

❼ 有誰知道義大利.凱撒沙拉汁是怎麼調的詳細的製作方法.急用.

配料:洋蔥50g、蒜頭50g、青椒30g、紅椒10g、青水欖30g、黑水欖50g、
菜油2 litres、紅醋3 litres、英芥末粉1 tea spoon、黑椒粉 little、急汁 little、
番茜碎little、鹽little
做法:將洋蔥、蒜頭、青椒、紅椒、青、黑水欖加少許紅醋用攪拌機打成蓉,再加入英芥末粉、黑椒粉充分混合:再將菜油、紅醋分別慢慢地加入,打成汁,然後加入番茜碎、急汁並調味即可。

配料:菜油(或欖油)50g、生蛋黃1 pc、蒜蓉10g、檸檬汁1/2 pc lemon、
鹽little

做法:先將雞蛋黃與法芥末醬一起在沙律篼中打起至乳白狀,然後加入蒜蓉和銀魚柳
碎拌勻,接著將菜油慢落打起成汁,再加入鮮檸檬汁拌勻後再加入煙肉碎和芝
士粉調味即可。加入生菜後即成。

1材料:
2 個蛋黃,1 茶匙蒜茸,2 條銀魚柳
1 茶匙法國芥末醬,1/4 杯橄欖油
2調味料 :
3 湯匙白醋,1/4 茶匙辣椒汁
鹽, 糖及胡椒粉各少許
做法:
1) 將銀魚柳加入蒜茸攪拌成茸
2) 再加入芥末醬及蛋黃完全混合
3) 逐少加入橄欖油打勻成汁料
4) 最後加入調味料打勻成沙律汁

常見熱肉汁的做法

1. 黑椒汁(black pepper sauce):
配料:黑椒碎10g、干蔥碎25g、蒜蓉25g、牛油30g、黃汁、白蘭地酒4 tea spoons、
鹽little
做法:取一個干凈的汁煲,燒熱後加入黑椒碎慢炒香,攢少許白蘭地酒後加入牛油,
再將黑椒碎略炒一會兒,再加入干蔥碎和蒜蓉一起炒香,加入黃汁後,煮約5
至6分鍾,撞入軟牛油即可。

2. 白菌汁(mushroom sauce):
配料:白菌片50g、蒜蓉5g、黃汁2 table spoons、白蘭地酒little、牛油little
做法:用牛油炒香蒜蓉,再加入白菌片略炒一下,攢白蘭地酒後加入黃汁煮5分鍾,
撞入軟牛油即可。

3. 邊尼士汁(sauce bearnnaise):
配料:他力根香草5g、干蔥25g、黑胡椒粒5g、紅醋100ml、白酒little、清牛油500ml、
蛋黃3 pc、鹽little、番茜碎little
做法:用紅醋、他力根香草、干蔥和黑椒粒一起煮成香草醋汁,經過濾後候用。取一
個干凈的鋼兜,將蛋黃3隻和白酒一起打起泡至乳白狀,然後加入香草醋,如
此將所有的清牛油打完調味後加入番茜碎即可。

4. 白汁(white cream sauce)
配料:牛油100g、麵粉250g、鮮奶(忌廉)500ml、湯底1.5 litres、
鹽-胡椒粉little、香葉pc
做法:用香葉、牛油、麵粉炒香成面撈,加入湯底以及不停地攪拌以免起塊,再加入
鮮奶後沸起,過濾後調味即可。
* 各種用途的白汁要視各種不同的湯底來決定的,再加上稀和稠的調配,也要看
需要用在什麼方法上。

5. 黃汁(黃肉汁)(Brown sauce)
配料:大湯30kg 、雞骨(牛骨、牛筋等)5kg、洋蔥1kg、芹菜1kg、甘筍1kg、
香葉pc、探草little、黑椒粉little、番茄膏5 tea spoons、
麵粉(黃面撈)2 tea spoons、白蘭地酒little
做法:先將各式的骨頭等剁碎(不要用羊骨或鴨骨等)略炒香後,攢小許白蘭地酒燒
香,再將它放入局爐里用230度局香。將芹菜、洋蔥、甘筍切碎用油炒香,加
入香葉、番茄膏、麵粉一起用慢火炒至紅黑色,然後將燒香的骨頭一起炒一下,
再攢白蘭地酒後與大湯一起煮,加入探草,黑椒碎一起煮3小時,過濾後調味
即可。

常見的沙律汁的做法

1. 萬尼汁(mayonnaise):
配料:菜油1 litre、蛋黃1.5pc、英芥未粉1 tea spoon、鹽-胡椒粉 little、
檸檬汁2 tea spoons、熱開水 little
做法:先將蛋黃、芥未粉、鹽-胡椒粉充分混合攪拌至略見白身,再將菜油慢慢地倒入,並一同搞拌至稠再加檸檬汁,再加菜油一直將所有的菜油和檸檬汁完全用完,最後加熱開水許即可。

2. 千島汁(thousand island dressing):
配料:萬尼汁2 litres、洋蔥碎150g、酸青瓜碎150g、番茄沙司1/2 litre、
(或另加蛋碎、番茄碎)
做法:將洋蔥、酸青瓜用攪拌機打碎後加入萬尼汁內,再將番茄沙司加入攪勻呈粉紅色即可。

3. 義大利汁(Italian dressing):
配料:洋蔥50g、蒜頭50g、青椒30g、紅椒10g、青水欖30g、黑水欖50g、
菜油2 litres、紅醋3 litres、英芥未粉1 tea spoon、黑椒粉 little、急汁 little、
番茜碎little、鹽little
做法:將洋蔥、蒜頭、青椒、紅椒、青、黑水欖加少許紅醋用攪拌機打成蓉,再加入英芥未粉、黑椒粉充分混合:再將菜油、紅醋分別慢慢地加入,打成汁,然後加入番茜碎、急汁並調味即可。

4. 法國汁(French dressing):
配料:菜油1 litre、紅醋2/3 litre、法芥未醬1 tea spoon、蛋黃1pc、洋蔥碎10g、
蒜蓉5g、鹽little
做法:先將法芥未醬與黃充分攪勻至稠,再將菜油和紅醋分別慢慢加入,一邊加入一
邊攪拌直至菜油和紅醋全部加入並呈乳白狀,再加入洋蔥碎、蒜蓉以及調味即
可。

5. 他他汁(tartar sauce):
配料:萬尼汁1 litre、洋蔥100g、酸青瓜100g、水瓜柳50g、番茜碎little
做法:將洋蔥、酸青瓜、水瓜柳用刀剁碎,加入萬尼汁中,再加番茜碎拌勻即可。

6. 咯爹汁(cocktail sauce):
配料:洋蔥100g、芹菜100g、紅椒50g、姜50g、蔥頭50g、蒜頭50g、
番茄沙司2 litres、急汁30g、菜油1/2 litre、辣椒油50g、香葉pc、
黑胡椒粉little、白蘭地酒2 tea spoons、鹽little
做法:將芹菜、洋蔥、紅椒、姜、蔥頭、蒜頭打成蓉,並且與番茄沙司混合成汁,加入白蘭地候用:菜油用香葉煮沸撞入混合好的汁中,再用急汁、辣椒油、黑椒粉調味即可。

7. 油醋汁(vinagrelle):
配料:菜油2 litres、醋3 litres、洋蔥碎(或干蔥碎)50g、黑胡椒粉little、
番茜碎little、鹽little
做法:將所有的配料混合攪勻後調味即可。

8. 凱撒汁(caesar dressing):
配料:菜油(或欖油)50g、生蛋黃1 pc、蒜蓉10g、檸檬汁1/2 pc lemon、
鹽little
做法:先將雞蛋黃與法芥未醬一起在沙律篼中打起至乳白狀,然後加入蒜蓉和銀魚柳
碎拌勻,接著將菜油慢落打起成汁,再加入鮮檸檬汁拌勻後再加入煙肉碎和芝
士粉調味即可。加入生菜後即成。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咸魚干怎麼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簽證愛爾蘭能待多久 瀏覽:454
印尼科學家研發多少武器 瀏覽:413
伊朗紅棗哪個好 瀏覽:583
向英國捐了多少 瀏覽:742
清朝末期英國是什麼水平 瀏覽:64
中國和俄羅斯哪個麵粉好 瀏覽:419
新海大學在中國哪個城市 瀏覽:591
中國原產肉類有哪些 瀏覽:292
印尼是什麼膚色人種呢 瀏覽:14
印尼維達貝怎麼樣氣候 瀏覽:438
好討厭你啊的義大利語怎麼講 瀏覽:606
印尼穆斯林女性割禮是什麼 瀏覽:425
禁封美國為什麼伊朗 瀏覽:656
中國沒有阿里巴巴會怎麼樣 瀏覽:31
各國為什麼都支持印度裔 瀏覽:880
英國什麼東西賣的最好 瀏覽:346
中國糧食太多是什麼意思 瀏覽:798
通海到越南最近多少公里 瀏覽:917
印度女性人均壽命是多少 瀏覽:710
英國為什麼是一個小國家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