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歐元怎麼走勢

義大利歐元怎麼走勢

發布時間:2022-06-13 09:47:13

① 簡述對歐元的走勢分析與預期

對歐元的走勢分析與預期日是經濟增速停滯不前,經濟或延續低迷。受全球經濟貿易放緩及英國脫歐的影響。2019年歐元區兼濟,增速停滯不前,高度依賴出口的德國製造也一絕不證,經濟受到嚴重打擊。歐洲央行的超寬松貨幣政策刺激力度有限。而各成員國對財政政策的行動有限。美歐貿易爭端以及英國硬脫歐憂慮人給歐元區經濟復甦的前景增添了不確定性。
歐元區通脹仍然低迷,貨幣政策接近極致,多年的負利率和財政緊縮,是歐元區陷入經濟增長和通貨低迷的困境。雖然歐洲央行採取了大規模刺激措施來更新歐洲經濟,以及刺激通脹上升,不過歐元區的通脹水依舊低迷。
拓展資料:
1.歐元由歐洲中央銀行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負責管理。總部坐落於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有獨立制定貨幣政策的權力,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參與歐元紙幣和歐元硬幣的印刷、鑄造與發行,並負責歐元區支付系統的運作。 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在新冠感染人數已經達到3000人,致死人數超過100人之後採取了全國范圍內停課這一極端措施。其他歐洲國家的病例均有所增加。
2.歐盟發布一項旨在提升歐元國際地位的行動倡議,同意強化歐洲穩定機制的作用,加強對歐元區國家預算的監管,並建議在國際能源合約和交易中更多使用歐元。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發布的聲明中也表示:歐元已經成為團結、主權和穩定的象徵。
3.第一套歐元紙幣以「歐洲各個時期的建築風格」為主題,代表著歐洲建築兩千年的演變。紙幣的正面用簡單線條繪制的門廊或窗戶象徵著「開放與合作」歐盟的核心精神;紙幣背面的橋梁則象徵著「歐洲人民和世界其他地區人民的交流」從技術面來看,歐元/美元顯現更多看漲傾向,並接近我們主要等待的目標1.1240。等待歐元/美元在未來一段時間進一步上漲。
4.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

② 有哪些因素影響歐元匯率走勢

影響匯率的因素眾多且錯綜復雜。歸納來看,主要包括如下兩類:
一、長期影響因素:國際收支、通貨膨脹、利率水平、匯率政策等,其中一國國際收支對匯率變動起到長期的決定性作用,國際收支會直接影響到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二、短期影響因素:投機活動及重大經濟、政治事件或經濟數據公布,當重大經濟、政治事件或經濟數據發生的前、中、後,市場均會對事件走勢產生預期,進而影響匯率。匯率變動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上因素會同時起作用,個別因素也可能會起到決定性作用;多個因素間可能產生協同效應,也可能相互抵消。
例如,2015年1月15日瑞士央行突然宣布取消自2011年9月以來一直維持的掛鉤歐元匯價維持1.20下限,這一匯率政策的改變導致瑞郎兌其他貨幣暴漲,最高升40%至1歐元兌0.8500瑞郎。又如,被全球關注的美聯儲加息等經濟事件。當美國就業持續改善、通貨膨脹上升時,美聯儲會採取提高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以防止經濟過熱。當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公布加息決議後,市場會在瞬時反應,出現諸如美元指數走強,非美貨幣對美元走弱等匯率變動。再如,重大經濟數據的公布也會匯率產生影響:一國PMI數據通常被視為一國經濟走勢的先行指標,公布類似經濟數據時,外匯市場也會應聲出現變動。當公布的PMI值差於預期值,該國貨幣便會應聲走弱。
如您有進一步了解專業金融市場本外幣資產配置方案,隨時享受交易、行情、咨詢、策略、金融日歷等眾多金融服務,可在應用商城搜索並下載「E融匯」,即可享受全方位個人資產管理優質服務體驗。

③ 影響歐元走勢的主要有哪些因素

影響歐元因素:
1. The Eurozone: 歐元區
由12個國家組成,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奧地利、芬蘭、葡萄牙、愛爾蘭、盧森堡和希臘,均使用歐元作為流通貨幣。

2. European Central Bank(ECB): 歐洲央行
控制歐元區的貨幣政策。決策機構是央行委員會,由執委和12個成員國的央行總裁 組成。執委包括ECB總裁,副總裁和4個成員。

3. ECB的政策目標:首要目標就是穩定價格
其貨幣政策有兩大主要基礎,一是對價格走向和價格穩定風險的展望。價格穩定主要 通過調整後的消費物價指數(Harmonized Index of Consumer Prices,HICP)來衡量, 使其年增長量低於2%。HICP尤為重要,由一系列指數和預期值組成,是衡量通貨膨脹 重要指標。二是控制貨幣增長的貨幣供應量(M3)。ECB將M3年增的參考值定為4.5%。 ECB每兩周的周四舉行一次委員會,來制訂新的利率指標。每月的第一次會議後,ECB 都會發布一份簡報,從整體上公布貨幣政策和經濟狀況展望。

4. Interest Rates: 一般利率
是央行用來調節貨幣市場流動性而進行的"借新債還舊債"中的主要短期匯率。此利 率和美國聯邦資金利率的利差,是決定EUR/USD匯率的因素之一。

5. 3-month Eurodeposit (Euribor): 3個月歐洲歐元存款
指存放在歐元區外的銀行中的歐元存款。同樣,這個利率與其它國家同種同期利率 的利差也被用來評估匯率水平。例如,當3個月歐洲歐元存款利率高於同期3個月 歐洲美圓存款利率時,EUR/USD匯率就會得到提升。

6. 10-Year Government Bonds: 10年期政府債券
其與美國10年期國庫券的利差是另一個影響EUR/USD的重要因素。通常用德國10 年期政府債券做為基準。如果其利率水平低於同期美國國庫券,那麼如果利差縮小 (即德國債券收益率上升或美國國庫券收益率下降),理論上會推升EUR/USD匯率。 因此,兩者的利差一般比兩者的絕對價值更有參考意義。

7. Economic Data: 經濟數據
最重要的經濟數據來自德國,歐元區內最大的經濟體。主要數據包括:GDP,通貨 膨脹數據(CPI或HCPI),工業生產和失業率。如果單獨從德國看,則還包括IFO 調查(是一個使用廣泛的商業信心調查指數)。還有每個成員國的財政赤字,依照 歐元區的穩定和增長協議(the 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各國財政赤字必須 控制在佔GDP的3%以下,並且各國都要有進一步降低赤字的目標。 Cross Rate Effect: 交叉匯率影響。同美圓匯率一樣,交叉盤也會影響到歐元匯率。

8. 3-month Euro Futures Contract (Euribor): 3月期歐洲歐元期貨合約
這種合約價值顯示市場對3個月歐洲歐元存款利率的期望值(和合約的到期日有 關)。例如,3月期歐洲歐元期貨合約和3月期歐洲美圓期貨合約的息差是決定 EUR/USD未來走勢的基本變化。

9. 政治因素
和其它匯率相比,EUR/USD最容易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如法國,德國或義大利的 國內因素。原蘇聯國家政治金融上的不穩定也會影響到歐元,因為有相當大一部分 德國投資者投資到俄羅斯。

④ 今年歐元走勢如何

經濟增長與利率的分歧 2006年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歐元區與美國在經濟增長及利率方向上的分歧,美國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自第一季度的5.6%大幅下降至第三季度的2.0%,而歐元區經濟相反,自年初的2.2%上升於第三季度的2.7%。事實上,第三季度是歐元區四年來GDP季率增長第一次超過美國。在貨幣政策方面也存在這種傾向,18次持續升息後,美聯儲在8月停止升息。而另一方面,歐央行卻保持強硬,將利率自2.25%逐漸提升至3.5%。貨幣政策的分歧令歐元與美元的利率差自年初的225基點縮減至年底的175基點。 分歧會否在2007年持續?最近數據顯示有可能。盡管歐元大幅升值,但歐元出口卻有顯著的回升,10月歐元區貿易盈餘好於預期24億歐元。德國具影響力的IFO指數錄得15年的高位,商業信心提升不僅顯示短期經濟表現良好,對中期經濟增長預期也有所改善。同時歐央行的強硬聲明不絕於耳,委員包括韋伯及莫斯堅稱利率仍在一個低水平。這些因素結合起來表明歐央行將繼續升息,2007內可能升息至4.0%。另一方面,美聯儲面對每況愈下的房屋市場及製造業表現,未來不太可能升息。
ISM製造業指數近期跌至49.5,2003年4月以來首次跌破50衰榮水平,雖然製造業佔GDP份額小於服務業,但因製造業是高薪金的集中行業,因此對美國整體經濟架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除非製造業有明顯復甦跡象,否則美聯儲很可能要選擇減息,反之歐央行卻可能需要進一步加息。 消費者情緒至關重要 美國75%的經濟增長動力來自消費,因此消費者的消費成為影響美元走勢的一個重要因素,2006年下半年美國消費支出受到房價下降及油價上升的沖擊。房價自2005年初見頂後大幅下跌而降低了消費者抵押再融資的機會,抵押票據公司(MEW)在2004年至2005年間曾是美國消費者主要的融資渠道,但2006年其融資能力下降,隨美國房屋市場的降溫,2007年它能給美國經濟帶來的刺激可能更少。另外能源成本的上升給消費市場帶來沉重的負擔,大型零售商Walmart銷售數據顯示過去兩個月下降至接近指導性參數的低位。歐元區零售銷售也顯現出一個不溫不熱的狀況,過去三個月連續低於預期。盡管歐元區經濟明顯上升,但消費者似乎仍未能擺脫過去幾年經濟下滑留下的陰影。很多分析師認為世界盃可以起到刺激歐元區消費的作用,然而賽事其間的確起到四星期的刺激作用,但當賽事完畢,國民又恢復保守的消費模式。另外,德國尋求於2007年初調高增值稅稅率,這可能令保守的消費意欲更加惡化。另一個考慮的問題是薪金增長,美國薪金以年率4.1%的幅度增長,10年裡最好的表現。如果這種趨勢持續,薪金上升應能抵消房屋及能源對消費支出的影響。因此,美國與歐元區消費者在2007年都面臨很多挑戰。如何應對可能將決定兩國經濟增長速度及歐元/美元的
方向。 美國資本流入 美國貿易赤字及經常賬赤字已近1萬億,成為各主流媒體觸目驚心的頭條,引發貿易不平衡問題再次成為焦點。單純從美國債務的角度看這個問題,只有美元大幅貶值才能解決,但是在美國貿易赤字高企的同時,流入美國固定收益及政權的資本也是世界最多的。盡管2006年貨幣市場充斥著央行儲備自美元轉向歐元的說法,但是近期世界結算銀行數據卻顯示亞洲及波斯灣央行等主要資本輸出國仍以美元作為儲備的大份額。近期財政部資本流動數據顯示823億美元的資本流入足以彌補580億的貿易赤字,只要資本流入高於貿易赤字,可以說美元貶值就缺乏實現的基礎。持有1萬億美元的外匯
儲備的中國政府是美元是否穩定的另一關鍵因素。民主黨控制國會兩院及貝南克好戰的言論都是美元的風險,貝南克在中國說中國人民幣低估支持出口增長,但會引發外交及金融方面的沖突。如果中國停止購買美國政府及機構債券,可能引起資本流入的減少,引發美元走低風險。只要中國及波斯灣國家繼續將其貿易盈餘轉為美國證券,這一過程被一些經濟學家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二」貨幣市場將保持相對穩定,全球經濟增長也將繼續有動力。然而政治因素可能令美元2007年陷入動盪。 歐元區政治風險減少,但未完全消失 在美元面臨各種問題的同時,歐元也並不順利,2004年歐盟憲法未能通過的記憶猶新,該地區的政治問題仍是和平繁榮背後的隱患,儉朴富裕的北部(以德國為代表)與奢華而又相對不發達的南部之間的矛盾並沒有消除,義大利可能是沖突的引發點,義大利長期陷入工業基礎設施陳舊,政治領導無力的狀況。當人群將羅馬街變成垃圾時普羅迪政府已經感受到勞動人民憤怒的力量。政府債務佔GDP的106%的驚人數字,如果經濟增長開始減弱,義大利政治不穩定的風險將增大。 政治變革中的法國將在2007年4月大選,左翼社會黨領導人Royal(可能成為法國第一位女總統)領先於對手Sarkozy,很多貨幣分析師將Royal視為經濟改革者,她的勝任將利好歐元。但是,如果政治力量迫使她持保護主義的立場,可能對歐元有不利影響。 最後人均GDP及工資水平都很低的東歐國家並入歐元區是該地區面臨的一個最大的挑戰,斯洛維尼亞是今年第一個並入歐元區的國家,因斯洛維尼亞較小,市場將它的並入視為大國(波蘭及匈牙利)進入前的試驗。 利好的是,近期經濟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復甦力度加大,甚至義大利都出現明顯經濟好轉的跡象,失業率降至7%以下,15年以來最低水平。總之,過去一年作為外匯儲備的選擇貨幣的歐元信譽度有很大改善。但是歐元區各國家之間的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若歐央行升息過度導致經濟增長停滯,長期以來壓抑的沖突可能浮出水平,2004年各國之間的口水戰可能再次上演,不利於歐元。 總結 展望2007年,盡管利好歐元的因素居多,但歐元/美元的前景並非萬里無雲。歐元/美元的動力來自歐央行及美聯儲利率差的進一步縮窄,如果兩國經濟增長繼續2006年的分歧,歐元將繼續上揚,挑戰2004年高點1.3643。但是德國增值稅率上升30%、法國大選及義大利的長期問題是潛在風險。中美關系的惡化可能威脅全球貿易賬及資本賬之間的平衡。與波動率較低的2006年相比,這四大宏觀風險可能令2007年匯市波動加劇。 技術展望 歐元/美元在1.2976與1.2456間的5個月的盤整後突破1.3000後飆升符合市場的預期,從波浪理論看,至1.3367的升勢結束了一年前自1.1640起的五浪。理論上說隨之而起的應是三浪修正。最初修正目標在1.1640-1.3367區間38.2%回檔1.2709。2002年與2005年低點連起的趨勢線也將在三月附近走到1.2709。跌破此長期上行趨勢線(圖中紅線)將指向50%回檔1.2506及61.8%回檔1.2303。若1.3367被突破,2005年3月18日高點1.3477可能到達。

⑤ 歐元匯率走勢30天預測

歐元匯率走勢30天預測會轉入反彈上漲或強勢震盪的行情。
一,歐元區經濟一直復甦乏力,這是近兩年來造成歐元兌美元不斷下行貶值的基礎。雖然近期2019年春季依賴,歐元區經濟有所企穩,在主要大國德國和法國的經濟數據來看,略有企穩改善的意思,但是也難敵義大利和其他歐豬國家的經濟沉珂的羈絆和負累,因此,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歐元區經濟總體上而言很難在短期內會有很大起色,一定程度上會有改善的空間,但指望全面轉好很難,也不太現實。
二,在大的經濟形勢明確之後,再來看歐洲央行的政策情況,當前利率為0的情況下,後續如搞負利率將是非常糟糕的情況,完全不符合歐元要給自己最初定位的形象,因此後續的利率空間基本上已經被封殺,能夠考量的不過是量化持續寬松政策還能在力度上有多大作為。但實際上,多年以來,歐元區的量化寬松一直在路上,因此,如果再加大量化寬松,歐元後續的貶值之路仍漫無盡頭。無論歐洲經濟的基本面或者貨幣利率等政策面皆乏善可陳,總體上,歐元區經濟形勢仍然困難重重。
三,目前歐元換成人民幣還沒有手續費,不管你卡里收到的歐元是現鈔還是現匯。如果你公司轉給你的歐元是歐元現匯,你直接去銀行直接換成人民幣再取出來,那應該是採用銀行的相對來說較高的「買入匯率」來換算, 因為對銀行來說它們需要用人民幣來「買入」你賬戶裡面的歐元現匯。
四,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政治局勢變動,都有可能對外匯匯率產生影響。例如伊拉克戰爭嚴重影響地區局勢的不穩定因素,會對國際貨幣走勢起到消極作用。

⑥ 歐元下跌原因

歐元匯率下跌對中國的影響
2009年末,發端於希臘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已由單一國家主權債務危機正演變為整個歐元區的債務危機,進而發展為制約並影響歐洲乃至全球經濟復甦的一場"債務風暴"。希臘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歐債危機導致歐洲整體經濟衰退,義大利和西班牙也面臨很大問題,甚至面臨歐元區解體風險,這些導致歐元在國際市場上持續走軟。
近期歐元區利空消息很多,希臘是否留在歐元區前途未卜導致歐元匯率大幅下跌。希臘前總理帕帕季莫斯22日表示,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風險實質存在,相關准備工作「正在考慮之中」。消息一出,歐元應聲下跌。相關數據顯示,近日美元指數強勁走勢,打壓歐元,也是歐元對人民幣貶值的重要因素。 上周以來,受希臘危機影響,歐元匯率急劇小跌:上周三,央行公布1歐元兌人民幣中間價為7.998元人民幣,跌破了「8.0」整數關口,而周四、周五歐元匯率「再接再厲」連創新低,到上周五,1歐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已經達到了7.936元人民幣。那麼歐元貶值會對中國產生怎樣的影響呢?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便進行闡述:
一、 對中國市民留學、旅遊以及理財生活的影響
除了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之外,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包括我國在內,都採用直接標價法來表示匯率。這種標價方法用外國貨幣作基準貨幣。一般是1 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外幣能夠摺合多少本國貨幣,本國貨幣的匯率就是多少(即外幣1或100=人民幣X,本文中介紹的外幣主要是歐元)。下表是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變動情況,數據取於國家外匯管理局。
日期 交易單位 歐元 2012-05-29 100 791.88 2012-05-24 100 794.95 2012-05-21
100
807.47

2012-05-15 100 809.99 2012-05-14 100 813.28 2012-04-30 100 833.81 2011-05-30 100 932.15 2011-02-28
100
902.05

(1)歐元兌人民幣匯率下跌對赴歐留學家庭的影響。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到,在直接標價法下,人民幣升值,歐元貶值,即歐元兌人民幣匯率不斷下降,這對於准備到歐盟國家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及其家長而言,這絕對是一個利好消息。比如說,你是一個在德國留學的學生,平均每月留學費用支出為600歐元,如果你的父母在2011年5月30日為你兌換1000歐元作為你下一月的生活費,那就需要支付9321.5元人民幣,但如果在2012年5月29日同樣兌換1000歐元就僅需要花費7918.8元人民幣,相比較之下,你的家庭就在本年5月份相對節省了9321.5-7918.8=1402.7元人民幣。這樣算來,歐元兌人民幣匯率下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你的留學成本,也就相應地減輕了你家庭的負擔。因此,這對赴歐留學的家庭絕對是一個利好消息。
此外,歐盟國家的留學費用下降對有意留學的中國學生家庭也會產生一定吸引力,但是我個人認為,其吸引力還是有限的,畢竟在目前這場全球經濟危機中,歐洲已經是筋疲力盡了,特別是在目前這中不穩的局勢下---希臘是否退出歐元區還沒有明確的定論,它的離開又會對歐洲乃至世界各國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都無從得到准確的答案,因此也不免會為之擔憂。
(2)歐元兌人民幣匯率下跌對市民旅遊的影響。暑期將要到來,歐元兌人民幣匯率連續暴跌,同去年5月30日9.3215元(見上表數據)的匯率相比,現在去歐洲旅遊和購物的價格相當於打了八五折。有關數據顯示,日前不少歐洲旅遊線路已經被訂購完畢,一些遊客還主動要求有購物安排。
(3)歐元兌人民幣匯率的下跌對理財生活的影響。歐元兌人民幣匯率

連續暴跌給准備留學或旅遊的市民帶來了喜悅,但是對於手裡持有歐元現金或理財產品的市民來說,卻是另一種感覺了。這主要是因為匯率的下跌,讓我們手裡的錢還沒花就自己減少了。
這一現象導致了一些股票掛鉤歐元產品的投資者在「割肉平倉」和「持幣觀望」之間掙扎。最近幾日,我在網站上看到一些投資人士發布的消息稱,要抄底歐元。通過這學期我對李連池老師投資與理財課程的學習,我個人認為,抄底歐元還是存在很大的風險的,投資者應該盡量迴避歐元產品,畢竟目前歐洲經濟體系仍不穩定,希臘的去留還未成定局,短期來看,歐元確實難以大幅反彈,甚至有可能可能進一步下跌。
不過,目前我國銷售歐元理財產品的銀行並不多,而且它對匯率的反映並不像投資者的情緒那樣對之敏感。有關資料顯示,從整體講,銀行理財銷售整體平穩,並未受歐元匯率大跌影響。
二、 歐元兌人民幣匯率下跌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影響

中國外交交易中心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5月29日1歐元兌人民幣中間價為7.9188元(數據見上表)繼續跌破「8.0」整數關口,歐元兌人民幣中期趨勢漸被看空。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預計,考慮到希臘退出所導致的重組成本,以及南歐各國的骨牌效應,歐元可能還將繼續貶值30%,對人民幣匯率或將達到6比1左右。
作為我國的主要貿易夥伴,歐元持續貶值,人民幣相對升值加快,使得原本就不樂觀的中歐貿易前景雪上加霜,近年來我國企業出口壓力都比較大,歐元貶值對我國出口企業來說肯定有不利影響,如果歐元匯率繼續下跌,出口企業壓力會更大。回顧歷史,上一輪貨幣體系的劇變當屬日元大幅升值後的崩潰,直接種下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敗因。陳功分析認為,企業出口訂單的減少在近期已成趨勢,不會因歐債危機而形成新的重大影響,與之相比,人民幣升值及勞動力成本上升對我國出口的負面影響更大,這需要我國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來應對,對中歐貿易影響更大的是結構問題和歐洲需求下降問題。

三 、歐元兌人民幣下跌對中國企業外匯管理能力的考驗

產業升級轉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出口歐洲的商品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附加值比較低,假如歐元兌人民幣持續走低,我國產品出口的競爭力會被削弱。短期內,企業最關注的依然是規避匯率風險損失的手段。
首先,優先選擇人民幣及美元結算。由於市場變動較快,對於有兌換歐元需求的市民可經常留意人民幣匯率變化情況,出口企業應避免歐元結算規避匯率風險。其次,進口企業要在美元兌人民幣出現較大跌幅時果斷出手購匯,出口企業應通過遠期匯率協議鎖定匯率,避免匯兌風險的發生。專家建議,外貿企業在主抓業務的同時,也應強化自身的外匯管理能力,不能按照傳統思維模式,到最後時刻才購匯結匯。另外,也可以在離岸市場進行一些對沖操作。時富金融期貨研究中心高級顧問邵濤介紹,通過國家對外交易試點期貨公司操作CME的人民幣期貨,也可以買一些標准化的人民幣衍生品,或者沽空歐元作對沖。
四、 歐元兌人民幣匯率下跌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

在以往的世界貨幣體系中,美元、歐元和日元三大貨幣呈現三足鼎立之勢。如今,日元已經逐漸淡出,只剩下美元、歐元相互競爭。在歐債危機和經濟復甦乏力之下,尤其是在現在希臘很可能退出歐元區,歐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解體的風險的情況下,歐元扮演世界貨幣的角色已經愈發力不從心。歐元的這種態勢或許對人民幣國際化是個機會。
現在歐元充當世界貨幣顯得不是特別靠譜,歐元非常脆弱。這對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獲得一席之地和地位上升是個機遇。因此我們應該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加大人民幣在貿易結算、投資和國際儲備使用。相關人士介紹由於人民幣沒有自由浮動和人民幣資本項目沒有開放,中國與歐盟的貿易多數是以美元結算,而不是以歐元或者人民幣結算。我認為,歐元貶值給中國出口企業帶來的匯率風險,也可以通過加快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貿易結算來規避。
近日人民幣國際化傳來好消息。5月22日,匯豐控股稱,推出歐元/離岸人民幣等六種與離岸人民幣直接兌換的貨幣對,這將是銀行同業平台上首次出現離岸人民幣直接交叉盤(兌美元除外)。六種可以直接與離岸人民幣兌換的貨幣包括歐元、英鎊、港幣、新加坡元、加拿大元和墨西哥披索,並將

適時加入其他離岸人民幣貨幣對。

五、 總結:

盡管歐元貶值讓我國部分人嘗到了一些甜頭,但我認為這種現象只是是短暫的。從長期來看,它帶給中國人的損失可能會大於它帶來的好處。因為,從本質上來說歐元貶值直射的是歐洲銀行系統性風險的上升。如此一來,全球貿易融資可能受到很大的沖擊,影響我國的進出口。同時,全球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帶來外部需求的下降。隨著全球風險偏好下降,我國可能面臨資本流出加大的壓力。

⑦ 美元,歐元匯率波動

1、歐美經濟增長差距巨大主導歐元匯率疲軟。

自1991年4月起到2000年底,美國經濟實現了戰後持續時期最長的增長,長達115個月。同時期的平均消費物價指數為2.7%,大大低於80年代的4.7%,尤其是90年代後半期,通貨膨脹水平與GDP增長率呈逆向變動,消費物價指數上漲率隨GDP增長率的上升而逐漸收窄,到1999年底,平均升幅僅為 2. 1%。低通脹、高增長在經濟學家帶來困惑的同時、對美元匯率產生了實質的支持作用,尤其是近年來匯率變動與實際經濟表現相關性增大的情況下,這種支持作用具有更大的影響力。與美國經濟相對應,歐盟經濟自90年代初由於結構問題開始陷入低谷,勞動力市場僵化,失業率不斷攀升,社會福利保險負擔過重。最近幾年經濟雖有所恢復,但增長動力弱於美國,並且結構改革困難重重。通脹率雖處於較低水平,但是發展趨勢是上升的,2000年通脹率為2.0%左右高於1999年的1.2%。石油漲價與歐元疲軟又不斷對物價產生壓力。美國經濟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態勢,與歐元區經濟差距較大、這實際上主導了美國與歐元的匯率總體走勢。

2、國際資本流動主導美元強勢歐元弱勢。

美國與歐元區國家之間的資產收益差距是推動資金流入美國的重要因素。由於美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美聯儲為防止通貨膨脹.多次提高基準利率,而歐元區為維持經濟復甦基本保持利率不變,結果是利率差距越來越大,兩年裡兩國利率差均在2個百分點以上。利差的存在推動國際資本流人美國,形成對美元匯率的支持。

不僅貨幣市場利率差異明顯,資本市場收益率差距也較大、美國的長短期政府債券和公司債券收益率均顯著高於歐元區,並且收益差距在擴大。在1999年初收益差約為l%,而到了1999年底差異分別擴大到1.5%和2.2%。同時,美國經濟的強勁帶動美國股市走強,道·瓊斯與納斯達克指數連創新高,也使得美元資產更具吸引力。美國資本市場可以為投資者提供較理想的收益率,從而吸引了大量資本流入。

由於利差與資產收益差的存在,大量資本由歐元區流入美國,推動歐元匯率下跌。據美林公司統計,自歐元推出後,從歐元區流入美國的資金達2610億美元。

國際購並的國別結構從另一個角度提供了大量資本匯聚到美國的佐證。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統計,1999年,歐盟國際購井的購買額為4977億美元,美國國際購並的購買額為)124億美元:同期,歐盟國際購並的出售額為3445億美元,美國國際購並的出售為2330億美元。2000年4月瑞士銀行購並美國播偉伯證券公司等大型橫跨大西洋的投資,都在有力地證明歐洲資本通過國際購並的形式大量流入美國。

3、歐元區內管理層對歐元匯率走勢態度莫衷一是與美國強勢美元政策對比鮮明。

歐洲中央銀行的首要貨幣政策目標是歐元物價穩定,物價穩定目標優於區內的其他政策目標。歐元區的匯率政策從屬於物價穩定政策。而且歐洲對外貿易僅占區內GDP的12%,匯率變動對歐元區經濟的影響較小.歐洲央行最初對歐元採取「善意的忽視」的做法,對歐元啟動以來的持續疲弱,歐洲央行聽之任之,遲遲不加干預,使市場預期悲觀。不僅如此,歐盟各國政府官員在發表對歐元頹勢的觀點時說法不一,造成市場預期的不確定性增強。這種狀況致使投資者對歐元的信心大為減少.加之,外匯市場投機因素作祟,歐元匯率的波動性大大增強。

與歐元區政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二美國對美元匯率的堅定立場,美國政府官員在各種適當的場合不斷重申「強勢美元符合美國的利益」。這不僅增強了對美元的信心,也不失時機地支持了美元的強勢。在歐元啟動之初,美國就開始推行「強勢美元政策」,可以說,這一政策是針對歐元的,美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是極力反對歐洲推行單一貨幣的。強勢美元不僅僅是美國對歐元打出的一張牌,也是美國藉以吸引大量資本流入,支持其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動力。

4、歐元持續下跌的外部環境因素。

歐元面世以來,一系列意料不到的政治經濟事件,使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發生很大變化,也促成了歐元疲弱的發展態勢。有人說,歐元「生不逢時」,從世界經濟環境看,歐元誕生在美國經濟最強勁的新經濟時代,新興市場國家在金融危機後意想不到地實現了「V」字反轉,這種狀況就使得歐洲經濟的復甦相對顯得緩慢。國際原油價格也偏偏在99年4月開始節節飄升,一方面使歐元區進口成本上升,通貨膨脹壓力增大,歐洲中央銀行不得不6度調高基準利率,讓剛剛出現起色的歐洲經濟立刻急轉直下,從而從根本上削弱了歐元;另一方面,使其標價貨幣美元受到支撐,間接打擊了歐元。石油價格的暴漲還引發席捲歐洲的抗議燃油稅的風潮,增加了歐洲不穩定的因素。

從世界政治環境看,科索沃危機實在也是對歐元的考驗,有如此說法「北約是在轟炸歐元」。自1999年3月24日北約對南聯盟的軍事打擊開始到結束,歐洲金融市場受到的沖擊最直接,歐元匯率呈現持續弱勢的走向,西歐主要股市也呈現波動向下趨勢。不僅如此,科索沃危機也引起歐元區國家政治觀點的分歧,使歐洲政治局勢不穩。投資者與消費者信心因此下降.對歐元的熱情也急劇下降。

5、歐元本身具有內在不穩定性。

歐元作為區域貨幣的實驗性以及歐洲一體化進展情況的變化加劇了歐元匯率的波動性。歐元是歐元區11國的共同貨幣.反映整個區域經濟運行態勢,而歐元區內各國的差異性以及政策協調性問題都使歐元具有內在的不穩定性,這促進歐元匯率波動性增強。同時,處於過渡期中的歐元匯率也非常敏感。到目前為止.歐元仍然是帳面貨幣,還沒有正式流通,因此,圍繞歐元區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人們對這種新生貨幣的信心總是處於不斷的調整過程中,歐元的匯率也隨之處於不斷的調整變化中。由於新生的區域貨幣的特殊性給歐元價值穩定造成的沖擊.在歐元正式進入流通領域,成功替代各成員國貨幣後,將可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

從歐元運行兩年多的情況來看,歐元匯率的總體疲軟的態勢是歐美經濟基本面差異巨大的必然結果。與此同時,歐元區管理層採取了不恰當的態度、對歐元匯率重視不夠,導致公眾心理預期悲觀,也使歐元匯率的走勢過於疲軟。此外,歐元作為區域貨幣本身的實驗性也加強了其匯率的波動。

三、歐元對美元匯率走勢展望

1、歐元穩定的制度環境正在逐漸好轉。

歐洲中央銀行已經認識到歐元對外價值穩定的重要性。這使得其匯率政策有了很大轉變.從最初的「善意的忽視」到積極入市干預。歐盟各成員國對歐元匯率的態度正逐漸趨於一致,義大利、法國、德國有關官員分別表示,「太低的歐元不利於經濟增長」,「強勢歐元有益於德國經濟」等。ECB的匯率政策以及各國態度的變化,使得投資者增強了對歐元的信心,而信心正是歐元這一新生貨幣所最需要的。2001年1月1日,希臘正式加入歐元區,更增添了人們對歐元的信心。同時歐元區國家也認識到歐元過渡性帶來的風險,決定縮短雙幣流通期,在2002年4月1日提前實現歐元對成員國貨幣的替代。這對於處於過渡期的歐元無疑是利好消息。

在歐元正式進入流通領域,成功替代成員國貨幣後,由於過渡性給人們心理預期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消失。歐元區管理層對歐元對內與對外價值關系的處理更趨成熟,歐元穩定的整體環境將更趨於好轉。

2、主導歐元對美國匯率走勢的因素,正在發生有利於歐元升值的變化。

從2000年第三季度開始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美國消費者修已指數下降,企業收益減少,股市進人疲軟狀態。2000年四季度各項經濟指標更顯出經濟將在2001年大幅下降。美國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2001年第一季度GDP增長1.6%,第二季度GDP增長0.4%,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下降到兩年多以來的最低,失業率不斷攀升到令7%,工業生產連續11個月下降,設備利用率明顯降低,經濟數據表明美國經濟衰退跡象明顯。美聯儲為刺激經濟自2001年1月3日起已經7度降息,分別將聯邦基金利率與聯儲再貼現率降至3.5%與 3.0%的水平。而歐元區自 1999年下半年經濟增長率高於美國,歐元區國家失業率也穩步降低至87%。法國中行行長讓·克勞德·特里謝預計,在不存在通脹壓力下歐元區經濟增長2001年將達到3%左右。歐洲中央銀行經過2000年6次加息,與美國的息差明顯減少,目前利差基本消除。歐美經濟增長對比關系的變化以及利差的縮小,都顯示出有利於歐元價值回歸的跡象。

「9.11」恐怖襲擊事件的發生,使美國投資者與消費者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對已經陷於疲軟的美國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美國經濟將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這將直接打壓美元,從而使歐元匯率呈現升值態勢。預計短期內歐元對美元應主要是升值的走勢,從中長期來看,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對全球經濟都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歐元區經濟也難以獨善其身。因此,歐元對美元長期走勢尚不明朗。
分頁:[第1頁]

美元波動是這樣的;
自去年以來,美元匯率一直呈現下滑趨勢。國際游資直接炒作、外匯儲備國減少美元資產的持有、能源的過度需求等是促使美元下跌的主要原因。美元是世界主要貨幣,保持美元的相對穩定是現階段世界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 美元匯率;外匯儲備;下跌原因去年下半年開始,國際經濟格局出現了美元的匯率伴隨著原油價格的步步攀升卻呈直線下滑的趨勢。對此,國際舞台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對於本次美元的下跌,各國政府和各大研究機構的主要看法是,美元早已脫離了它的實際價值。如果美元進一步下降,可能會促使投資者不願再持有美元資產。但美元只是在一定范圍內的下跌,和以往的波動沒什麼本質區別。

美元對其它主要貨幣匯率跌至歷史新低,我們有必要擔心嗎?它對投資者是否有影響?

是的,有影響,你也應該擔心,但美元貶值的原因卻可能並非你所認為的那樣。

首先,讓我們把這些錯誤的原因一一排除。

人們常說的一個原因是,美國經濟增速低於其它國家,所以全球投資者放棄美元,轉而投資於經濟增長更快的國家的貨幣。沒錯,中國和其它一些新興市場增速更快。但是,相比那些成熟市場,真正同美國爭奪巨額投資資本流量的市場,比如歐洲和日本,根據最近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美國增長實際更快些。

另一個大家常說的原因就是美國的貿易赤字,亦即進口支出大於出口收入。如果這算一個原因,那過去3個月貿易赤字明明縮小,而美元卻在加速貶值,這怎麼解釋?我從來也不認為貿易赤字和美元貶值有什麼關系。貿易赤字僅僅意味著一部分美元從美國流到了其它國家。這太好了,給別人幾張紙就可以換來別人生產的商品。我願意這樣的好事天天發生。如果人家拿著那些紙幣來兌換我們的商品和服務怎麼辦呢?這也沒有問題,我們正好可以通過提供這些商品和服務獲得經濟的繁榮。

也許還有很多人說,外國人持有大筆美國政府債務,一旦美元貶值,他們便打算出手這些債務。這是說不通的。如果你去分析這種說法背後的邏輯,那就是美元貶值是因為美元在貶值。事實上,美元貶值只會使我們的債務對外國人更具吸引力,而非相反,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用同樣的本幣購買到更多的美元債務。

⑧ 歐元匯率走勢

歐元人民幣匯率走勢

歐元人民幣匯率1:7.6061。

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是代表人民幣的對外價值,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在獨立自主、統一性原則基礎上,參照國內外物價對比水平和國際金融市場匯率浮動情況統一制訂、調整,逐日向國內外公布,作為一切外匯收支結算的交換比率,它是官方匯率,沒有市場匯率。

其標價方法採用國際上通用的直接標價法,即以固定單位 (如100、10000、100000等) 的外幣數摺合若千數額的人民幣,用以表示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固定單位的外幣數大小須視各該外幣的價值大小而定,除人民幣對比利時法郎和義大利里拉匯率採用一萬 (10000)單位、對日元匯率採用十萬 (100000)單位作為折算標准外,對其他各種外幣匯率均以一百(100)單位作為折算標准。

⑨ 歐元最近會是怎麼個走勢會漲還是會跌感謝

1月21日 龍匯 歐美走勢分析:

歐美目前在1.3400與1.3550之間區間震盪,整體看多。

依然保持昨日之研判,1.3400是重要關鍵價位,如能在1.3400上方站穩,後續會快速上漲,如果跌破,則會快速下跌。

操作策略:擇機在1.3400附近入場,止損1.3350,第一目標1.3800,第二目標1.4200。

由於目前處於關鍵價位,入場嚴格止損。

具體你登陸 龍匯 網站查詢下,都是配圖分析,准確率蠻高的

⑩ 今天歐元匯率走勢怎麼樣

特朗普勝選帶動美元上漲以來,歐元兌美元已走軟。不過歐元兌G10貨幣中非美貨幣並未走弱,實際上兌日元還錄得上漲。此前市場對特朗普政府將實施財政刺激政策,及2016年12月美聯儲加息,並上修利率預期「點狀圖」的強烈預期,為美元提供支撐。
展望未來,歐元前景將取決於美國侯任總統特朗普是否有能力實施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以及何時市場開始計價歐洲央行結束QE購買。對沖基金們做空歐元,但「央媽們的錢」並不符合該行的專有資金流,暗示倉位存在平衡風險。
2016年歐元兌美元已跌至看跌目標下方,目前預計2017年年中將跌至1.02,下半年將走強,2017年年底將重返1.05。
相關風險:多重風險
2017年一季度疲軟的美國經濟數據,及國會批准財政刺激措施的難度,可能導致美元進一步走低,支撐歐元。市場可能開始挑戰歐洲央行的寬松立場,並計價年初其削減QE。不過法國及義大利大選顯示,歐元將面臨重大尾部風險。下半年焦點將是美聯儲耶倫的接替者何在,或致歐元兌美元續跌。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歐元怎麼走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靜嘉縣屬於哪個省 瀏覽:68
印尼華裔女生怎麼樣 瀏覽:599
印度種族歧視什麼人 瀏覽:789
越南軍車有哪些 瀏覽:134
越南隔離區有哪些 瀏覽:37
哈爾濱在中國怎麼樣 瀏覽:779
義大利巴士卡怎麼打 瀏覽:970
伊朗人為什麼認可最高領袖 瀏覽:146
中國國土面積相當於哪些國家 瀏覽:454
英國綠卡怎麼領取 瀏覽:381
街頭采訪看中國多少人參軍 瀏覽:227
印尼人怎麼捕鳥 瀏覽:396
伊朗紙幣叫什麼 瀏覽:105
伊朗憑什麼不能擁有核武 瀏覽:295
伊朗的國土面積有多少平方公里 瀏覽:761
印尼黑酸枝豪華版沙發多少錢 瀏覽:210
越南海防特產有哪些工藝值得買 瀏覽:640
二戰義大利佔領哪些地方 瀏覽:570
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如何實現中國夢 瀏覽:39
美國為什麼不和伊朗和解 瀏覽:339